《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长期以来,我发现学生在记日记,写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时文思泉涌、兴趣盎然;然而,完成课本上的习作时,却表现出畏难情绪。这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是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作的结果。怎样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学生写生活作文。何为生活作文?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把写作活动融入儿童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用写作、感受写作。如何培养学生写生活作文呢?
一、开启慧眼,观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有些学生经常感到没什么可写,真正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学会观察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做起,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放飞他们的心灵,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如,有一天,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女跑来向我讨教《秋天的枫叶》怎么写。我问她:“你观察过枫叶的颜色吗?形状怎样?”她说:“我就知道它的颜色是红色的。”我顿时哑然。一个连枫叶的颜色和形状都没用心观察的人,怎么能写好《秋天的枫叶》呢?又怎么能领略到那一片火红的美,那落叶翩翩的美景呢?傍晚,我们在漓江路散步,边走边看满街的枫树,捡几张枫叶摸一摸、闻一闻……回来后,我问她:“还需要我指导吗?” 侄女愉快地摇了摇头。
这样的指导比我坐在家里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有效得多。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广阔。”走出课堂,开启慧眼,观察生活,这是写好作文的根本途径。如春天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夏天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秋天看桂花、银杏、枫树;冬天观云雾、看雪景……观察后写成观察日记。再如,参观工厂、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举办商品交易会、访问老前辈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把生活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记下来,这就是生活作文!
写生活作文,还需要学生注意两点:一是要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二是习作时,除了写听闻外,更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只要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他们也就有米可“炊”了。
二、强化体验,感悟生活
作文写不好,除了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外,更重要的是不会感悟生活。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把外在事物与内在感情联系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所写的作文就会苍白无力。
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感悟就是作文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绝不能单纯的作写作技巧的训练,更应该培养他们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天,我正在讲课,一只大黄蜂飞进教室,忽高忽低,忽前忽后。它吸引了班上几十双眼睛,有的一直追踪着;有的吓得趴在桌面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偷看。有一位胆小的女生利索地将帽子扣下,紧紧地罩住了整个脑袋。说实话我自己当时也是慌了神。这时一位平时很调皮的男生勇敢地站起来,用一本大书果断地把大黄蜂拍死。大家才舒了一口气,同时十分佩服这位在大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我示意大家回座位,笑着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全班讨论得很热烈,于是,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结果,这次作文大家写得轻松有趣,单看题目就很有意思,如《不速之客》《可怕的大黄蜂》《慌乱的一节课》……
当然,要写好生活作文,光有观察和感悟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否则,看事物看不到本质,被表面现象所蒙蔽,笔下的内容就会是肤浅的。
三、联系生活,随文练笔
语文课本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学生习作提供了范例。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就文取材,通过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形式随文练笔。
仿写 。如《庐山的云雾》一文,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典型的总分写法,而且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学习全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这两段的写法,写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续写。如在教学《揠苗助长》后,让学生续写第二年春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抒怀,即写心得体会。如教学《怒吼吧,黄河》一课,在学生细读全文后,结合课后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以“读到第一个分句时,我仿佛……”的形式,写一写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
改写。如学习《游园不值》时,让学生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将这个画面描绘出来。
随文练笔,不仅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还教给了学生观察生活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和对生活真谛的领悟,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达到水融的境界,这样的小练笔可谓大收获。
在作文教学上,只有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捕捉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责编 韦 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走生活之路 写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