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南半球的夏末。布里斯班连续一周阴郁的天气终于有了些许改变的迹象。一早起来,天气有些放晴,时而有阳光从云层的缝隙间照射过来,略有些微风。
清早起来,吃了一大碗面,喝了两杯斯里兰卡红茶。打开CD机,那几天在反复听苏格兰乐队“消音器”的一张老唱片《跟着圣者跳舞》,很好听,冷冷的音调,却给人以温暖。
然而,还是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那种难以言表的悸动,成年后只有过两次,一次是儿子出世,另一次是在北京见到美国“飞虎队”的老飞行员。从前一天就开始激动不安的心情,愈是想平静反倒愈发澎湃起来。因为,就在这一天,我要去飞“虎蛾”了。是的,德哈维兰经典的一代名机——“虎蛾”!
话说“虎蛾”
地处南天一隅的澳大利亚,通用航空非常普及。仅就我所在的昆士兰州,就有很多民用的小机场。最有意思的是,很多航空史上经典的“老爷机”都还能在澳洲天空上寻觅到芳踪。作为一个从小看《伦敦上空的鹰》长大的***事航空迷,来到这个拥有众多英系飞机的英联邦国家,特别想亲身体验一下的有两种机型,一个是二战中大名鼎鼎的“喷火”,另一个就是“虎蛾”。
德哈维兰DH.82“虎蛾”是上世纪30年代,英国航空业先驱杰弗里·德哈维兰设计的一款双翼机,属于德哈维兰公司著名的“蛾”系列之一。这个系列全部以“蛾”命名,其中名气最大,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虎蛾”。
二战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和整个二战期间,“虎蛾”都是英国皇家空***和英联邦各国空***的制式***用初级教练机。可以说,绝大多数英国皇家空***和英联邦各国空***培养出的二战飞行员,都是从“虎蛾”开始步入其职业***事飞行生涯的。“虎蛾”也因其良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深受飞行员们的喜爱。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老飞行员们对“虎蛾”的感情,与我国空***飞行员对初教6的情感颇有些相似之处。其中不仅包含着对曾飞过的经典教练机本身的喜爱,还有对自己风华少年时壮志凌云的无限缅怀之情。我在国内曾飞过初教6,来到澳大利亚之后,能亲身体验一下“虎蛾”就成为我的一个心愿。
古董航空
布里斯班的天气一向多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就可能是大雨倾盆。整个上午,天上的云层都很厚,天气预报说当天会有雨。在与机场那边联系后,我决定先过去再说。上午11时左右,我们一行人从布里斯班城北的伍卢温出发,一路驱车向北,途中一度还遭遇暴雨。不到12时,就抵达雷德克利夫机场。
雷德克利夫机场是个民用的小机场,国际民航组织(ICAO)机场代码为YRED。这里距离布里斯班城中心不到40千米,在行***区划上已不算是布里斯班市,而是属昆士兰州莫顿湾地方***府管辖。有趣的是,Redcliffe按照标准音译是雷德克利夫,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就是“赤壁”!在这个“赤壁机场”,我终于能够与心仪已久的老“虎蛾”亲密接触了。
我要飞的这架“虎蛾”属于一个名为“古董航空”的小公司。说这家航空公司小可是一点都不冤枉,当时全公司上下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老板兼首席飞行员沃里克·沃伊纳斯基(Warwick Woinarski),当然该航空公司其实也就只有他一名飞行员;另一个是会计兼对外联络,同时也是老板娘,即沃里克的亚裔老婆——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夫妻店。
由于事先联系好了,我们来时他们已经在做飞行准备。从布里斯班城北过来,一路上暴雨如注,到了雷德克利夫,虽然也是阴云密布,却一滴雨都没下。我跟沃里克商量了一下,决定起飞。
我们一边做着飞行准备,一边闲聊。沃里克原是民航飞行员,这间小小的夫妻店主营飞行观光游览业务,乘客搭乘“虎蛾”飞行,既可享受飞行的乐趣,又可从空中一览莫顿湾海滨风光。对酷爱飞行的沃里克而言,则既是自家生意,又是个人爱好。
他们主要通过旅行社进行推广,我此次飞行就通过了布里斯班的一家旅游中介。精明的老板娘不失时机地说,下次再来直接跟他们联系,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上可以优惠不少。
红色双翼
沃里克在机场租了一个机库,除了用做机库,还是他们这家小小航空公司的办公室。我们来时,那架双翼的老“虎蛾”就已停在机库外了。飞机的机身和机翼都涂装了明艳的红色,令人一下就想起“红男爵”的经典座驾。
据沃里克介绍,这架机号为VH-BJE的“虎蛾”是DH.82A型,1940年6月24日在悉尼组装生产。二战期间,作为***用初级教练机,曾在澳大利亚皇家空***服役,原***用机号是A17-97。
我问沃里克,这架70岁高龄的老爷机日常的保养维护是否很麻烦?沃里克告诉我,日常的保养维护都是他自己做,并不复杂。至于说备件,当年德哈维兰公司曾在澳大利亚本土建厂,二战期间,为了战时需要曾生产过大量的备件,因此虽然已经停产几十年,但备件市场上仍然供货充足。
按照最初的约定,此次飞行时间是30分钟。不过,沃里克说,飞机上本来装有摄影机,飞行中可对座舱内进行全程拍摄,刻成DVD留念,然而这天刚好机器坏了,无法为我提供此项服务。作为弥补,他愿意多飞十分钟。我表示同意,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飞特技。沃里克笑了,貌似我的要求正中他下怀。
海上飞行
钻进“虎蛾”开放式座舱的前舱,戴上飞行帽,系好安全带,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我冲沃里克喊了句“红男爵”,引得他大笑。一切就绪,12时50分,木制螺旋桨终于旋转起来,“虎蛾”起飞了!
在没有座舱罩的开放式座舱里飞行,感觉就像是坐着敞篷吉普飞上了天,真正是两耳生风。我在空中曾试着把头探出舱外,马上就被劲风吹了回来。飞机离开机场,沿着雷德克利夫海滨,一路向南飞。从空中鸟瞰,夏日的海滨景致尽收眼底,别有一番风情。
飞在莫顿湾上空,下面一片,海天一色。飞机在海上一度钻进了一团连绵的白雾,有那么两三分钟时间,眼前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上下左右前后全都被大雾包围,像极了老空战片里的经典桥段。恍惚间,宛若穿越时空,进入了历史的另一端。
向南飞过靠近松河入海口的霍顿高速公路大桥,能够看到与之并行的特德·斯莫特纪念大桥尚未竣工。这座新建的跨海大桥,是以2004年去世的昆州最后一位一战老兵的名字命名的。
飞机开始转向返航。耳机里传来沃里克的声音,“伙计,咱们飞特技了。”我举起右手,向后舱竖了下大拇指,此次飞行最精彩的部分——特技飞行就开始了。
在地面上看特技飞行,越是航速慢的飞机,飞特技越是好看——动作舒展,细节能够看得清楚,极具美感。然而对在飞机上的人来说,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一连串的筋斗、八字下来,绝对让您天旋地转,别说北,在海天一色的海上,很可能连哪里是海,哪里是天都搞不清了。
与在初教6上飞特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进入倒飞状态时,因为没有座舱罩,有一种要被倒出座舱的感觉。由于速度慢,甚至产生了已从座舱内向下坠落,又被安全带拽回来的奇妙感受,非常奇妙。
飞到雷德克利夫机场上空,我又做了一次特技飞行,这次主要是为了给在下面等待的亲友们表演。又是一连串的筋斗、八字过后,下午13时30分,老“虎蛾”缓缓着陆,结束了此次飞行之旅,飞行时间历时40分钟。
整个飞行过程中,我个人感觉“虎蛾”的稳定性很好,但是噪声很大,刚开始不是很在意,时间一长,就开始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航空先驱们昔日飞行之甘苦,可见一斑。
就在跳出座舱,准备与沃里克夫妇道别时,老板娘拿来了刚刚制作好的飞行证书,上面印有我的名字和此次飞行的日期,设计简洁而又不失精美。略有些发黄的纸张,散发着一丝淡淡的历史气息。这家小小的航空公司在细节上,也可谓是非常用心了。我想,我还会再来的。
再见,虎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