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林寺是藏东第一大寺庙,因寺内主供未来佛强巴佛(即弥勒佛)而得名。强巴林寺是驻寺僧人最多的寺庙之一,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寺院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祖师的徒弟西绕桑布于15世纪中叶主持修建。很幸运的,我在这里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辩经。
获得特许,幸运进入辩经场
当我和同伴雪儿赶到寺庙时,寺院就要关门了,我赶忙向喇嘛们的宿舍走去,看到了两个年轻的喇嘛站在门外晒太阳,壮一些的叫扎西,瘦一些的叫阿扎,他同意我们进入他的宿舍。
我送给他俩我从北京带来的小礼物。扎西的工作是照顾大喇嘛的起居,在他的引荐下,我拜见了大喇嘛,虽然只有1分钟的时间。扎西跟我们透露晚上6点有一场辩经会,我们可以观看,我和雪儿感到很幸运。扎西说:“还有一个小时才开始辩经,你们最好围绕寺院外墙转一圈,到时候给你们打电话,带你们进入辩经现场。”
转寺院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当我们回到寺院的大门口,扎西的电话却无法接通了,我开始紧张,看着四处赶来的喇嘛三五成群走入一个院落的大门,我很担心是否可以顺利进入他们的辩经场所。这时,突然我看到了那个大喇嘛站在我的面前,他示意我们可以进入辩经的大院……
我和雪儿惴惴不安,蹑手蹑脚跨过门槛,夕阳照在院子里面,喇嘛的服装绛红色一片一片的,让我们不知道何处是拍摄的重点,我们从围墙边开始拍摄,又担心惊扰了他们的活动。
击掌论辩,招招手势有含义
辩经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荫下进行。
辩经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对辩和立宗辩。对辩是两人先后辩论,一人提问一人回答不许反问,如此一段时间后再反向进行。立宗辩则是一人自立一说,而众人可对其提出异议,回复则只能有“是”、“否”和“不定”三种答案。
辩经的过程主要以两种根据作为讨论基础,其一是“因明逻辑的思辩”,以大家普遍公认的道理来做推论基础,依照因明学进行逻辑推理而发出质询:其二为“引用经典”,从共同承许的经典当中,引用佛陀及古德圣贤所诠述的文字,如此交叉比对,可以推敲出许多经文中的细微意涵,从而对佛法教义产生讨论,辩经也是对喇嘛的水平考核的主要手段。辩经时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进行过程中配有一些手势,有着不同的含义。
辩经的起势是拍手,每次提问时,先退后几步,跟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右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拍左手,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响在了坐着的喇嘛头上或额前。拍手有两个作用,一表示我现在向你提问,请你赶快回答并向其致敬:二表示在气势上要威慑对手。据说如果被提问者回答不上,那么提问者可以击掌或甩念珠以示警,有时也会用手牵弄臂上的佛珠寻求佛祖的支持;答辩者则要集中精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和学识,除机智回应外,还得试***驳倒对方,答辩者如果应对得体的话,引起围观喇嘛的喝彩;若辞不达意或义理不通的话,即遭满堂哄笑。
在辩经中,很多动作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两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
我和雪儿沿着院子东墙根儿,从晚上6点至8点拍摄了两个小时,有限的光线和不敢惊扰靠近的距离,让我们的拍摄虽无比投入却又略带遗憾。我恨不得眼睛就是我的镜头,或者自己也能身披红色袈裟,走入他们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辩经:动静间开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