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贫困生帮扶现状,以及贫困生普遍的心理情况及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提出帮扶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贫困生;帮扶模式
一、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为了从实际出发,设计出符合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项目组在前期调研中需要针对经济困难生进行调研一定周期的调研 。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经济困难生中随机抽取50人进行调研和个案访谈,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对高校经济困难生的帮扶体系的意见和学生对自身心理成长的需求状况。
(二)研究意义
据调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4852人,贫困生人数高达2864人,占到总人数的近19%。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对贫困大学生有***策优惠,设立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然而,国家和学校帮助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策和措施,更多是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虽然可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但在心理层面,由于他们较为缺乏社会关系支持,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挤压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素质、生活信念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负面影响。对于贫困大学生,我们认为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还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进行扶贫。
(三)研究方法
为全面了解高校对贫困生帮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调查对象,现场向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待调查对象填写完毕后马上回收。本次调研工作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助学贷款学子发放调查问卷共55份,回收52份,回收率为94.55%。
二、调研分析
(一)来自农村地区的经济困难生居多
在本次调研的数据中显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经济困难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居多。农村地区居住占59.62%,高于来自城市地区的经济困难生。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单一,社会福利救助薄弱,地区对大学生的支持相对不足。
(二)学生对学校的帮扶***策了解倾向于经济方面
本次调研的数据反映,在“帮扶渠道”方面,96.15%的学生了解到学校的帮扶***策中有“助学贷款”,55.77%了解到学校帮扶***策中有“心理辅导”,65.38%了解到学校帮扶***策中有“贫困生奖学金”设置,94.23%的学生了解学校帮扶***策中有设置“勤工助学”,53.85%了解到帮扶***策中会定时举办“征文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80.77%的学生有了解或参与过学校对经济困难生举办的“能力提升班”。
但在“需求”调研部分, 90.38%的学生J为,学校需要增加对经济困难生的心理辅导活动(抗逆力训练等),期待学校“组织经济困难生朋辈互助小组,增强成长动力”。
因此,从中也可以看出,学校对经济困难生的帮扶***策中,学生对经济类的帮扶措施的了解程度更高,基本在80%以上,而对心理辅助等的帮扶措施的了解程度较经济类措施低。但对于学生而言,其对心理辅导、心理成长的需求不少于对经济辅助的需求,经济困难学生们期待学校的帮扶制度中不仅有经济帮扶部分,也要适当增加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辅助。
(三)大部分学生对比起“贫困生”,对“自强生”这一称呼的接受度更高
51.92%的学生在“对比起“贫困生”这一称呼,“自强生”会不会更让您觉得更接受?”的问题上承认“会”,34.62%的学生觉得“无所谓称呼”,13.46%的学生会觉得“不会”。由此可见,大部分经济困难生对“贫困生”这一名词还是比较敏感的。
(四)个人技能和心理压力是现今高校经济困难生的主要压力来源
在提及“您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是什么”这一问题上,排名首位的两个元素是“个人技能”和“心理问题”,分别是76.92%和75%。其次为“经济拮据”和“学习能力”,均为67.31%,“情感困扰”则占51.92%。由此可见,现今高校经济困难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为个人技能和个人心理压力。
通常经济困难生会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而花费大量时间去参加各种兼职活动,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样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增加他们学习压力,左右为难,心理难以平衡。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大学经济困难生在知识面、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要博而精,学历层次比以前要求更高,如果在大学期间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这无疑对增加了就业难度,因而使得学生倍感压力。
(五)人际交往以及沟通方面意识较为单薄
尽管在调查中53.85%的经济困难生与周围同学相处可以做到关系“非常好”,但仍有42.31%与周围同学关系“一般”,甚至3.85%的学生感觉“不太好”。当提及“您受到委屈/感到难过的时候,更多会向谁倾诉”,50%选择向“人家”倾诉,36.54%选择和“同学”倾诉,7.69%选择与“恋人”倾诉,1.92%与“老师”倾诉,以及3.85%选择“不倾诉,闷在心里”。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经济困难生与周围同学的交往大部分都是维持不错的关系,但能深入交往的不多,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是以与家人倾诉为主,有少部分仍处于与周围同学朋友关系不好状态,也有选择不向任何人倾诉苦恼的学生,这显示出经济困难是在人际交往以及沟通方面意识较为单薄。
(六)大部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在提及“您是否曾经主动参与过学校/社团/校外机构组织的志愿活动”的问题上,28.85%的学生表示“有,且超过三次(含三次)”,38.46%则是“有,不超过三次”,“没有”的仅占32.69%。由此可看出,大部分经济困难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自身兴趣、时间等因素限制,对志愿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仍有待提高。
三、高校帮扶模式完善建议
(一)增加帮扶措施中的“心理成长”措施,助力形成学生健康心态
从调查数据中可直观看到,在提及“您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是什么”这一问题上,排名首位的两个元素是“个人技能”和“心理问题”,分别是76.92%和75%。可见个人技能和心理压力是现今高校经济困难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但是高校普遍的帮扶模式多数是建立在经济援助之上,很少真的关怀到经济困难生的心理成L。经济困难生在大学期间思维的***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可能会对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素质、生活信念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我们认为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还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进行提升。
第一,通过开设、运营服务新媒体公众平台为服务对象整合和更多社会资源满足其发展需求、能力提升需求以及日常情感需求,在心理层面有一个互助成长以及情感宣泄平台。第二,组建朋辈间成长小组,通过小组建立情感支持系统,形成健康心态,在朋辈群体中建立信任和自我认同感,增强组员自信心和抗逆力,在小组中也能互助成长,找到适应的情感支持与倾诉对象,缓解日常心理压力。第三,培育服务对象树立“学习***、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身能力,树立自信,提高社会责任高,实现自我价值。在志愿服务中认识更多朋友,形成健康心态和积极性格有利于用更好地心态解决日常的各种困难,缓解一定的心理压力。
使其个人在大的环境之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以及链接身边的资源下,从关注经济困难生在心理成长方面的需求,增加更多有效的帮扶模式,让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鼓励用“自强生”称呼经济困难生,避免二次伤害
大部分经济困难生对“贫困生”这一名词较敏感,需要注意称呼甚至标签的出现,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三)注重志愿意识,提高经济困难生的社会责任感
经济困难生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己一己之力,并在不同的志愿服务平台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这不仅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弘扬了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学生自身的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有所体现,有利于提升其会责任感,同时也得到精神的升华。
经济困难生参与志愿活动是在不为得到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提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服务活动。正是有利于倡导 "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经济困难生在获得社会的帮助之时也应该懂得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去为他人服务,这样更有利于爱心的传递,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四)建立一个贫困大学生共同“发声”的平台搜集建议来完善帮扶***策
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更多期望是了解在帮扶***策中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为了更好让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也要接受他们在受助过程中对帮扶***策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来完善学校的帮扶***策,因此要建立一个让他们共同“发声”的平台,在倡导自由言论的情况下,这样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宽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同时也能搜集到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及时给予反馈。
搜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也是为了更好地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与此同时也能拓宽经济苦难生的资助方式,让帮扶***策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珂.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及干预机制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8):128-129.
[2]陈俊.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调查与思考――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5(10):37-38.
[3]杨艳.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校对贫困生帮扶模式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