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同城化”受到了各地的青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同城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一城市化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提炼。本文在总结国内一些地区“同城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初步探讨“同城化”这一课题,找出“同城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同城化”的优势所在,探讨我国一些地区实施“同城化”战略过程中需要规避的主要问题,指出“同城化”必须实事求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城市群;同城化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middl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city has been around all ages,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in our "city"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needs further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refinement of this urbanization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ome areas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statu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preliminary study "city" on the subject, to identif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dvantage analysis "city", to explore ou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me areas of the city need to avoid major problems in the strategic process, pointed out that the city must be realistic,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Keywords: rapid urbaniza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city of
中***分类号:B8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同城化”是近些年在城市规划领域出现较多的一个学术名词,关于同城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的推进,关于同城化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规划学界也越来越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但是关于同城化具体“同”在哪里,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问题,缺少系统性的总结分析。
2. “同城化”概念的提出
2.1“同城化”的背景——快速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中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率为10.6%,发展到1978年时,城市化率水平仅为12%。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城市化发展水平也进入了快车道。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大中城市迅速扩张,城市人口飞速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1年12月19日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国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城市化率由30%发展到70%是快速城市化阶段,如英国1801年城市化率为26%,到1890年达到72%,用了90年;美国从1870年25.7%到1960年70%,用了90年;日本从1930年24%增至1970年72%,只用了40年。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属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中期,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表1经济发展阶段判定
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走向了集群化,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出现了城市圈、城市群(或者城市带),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北京城市圈等。在这类区域内原本地域上比较接近的城市之间出现了同城化的趋势,如广佛(广州、佛山)同城化、武孝(武汉、孝感)同城化、沈抚(沈阳、抚顺)同城化等。“同城化”的出现,是地区经济发展到最新阶段的标志,也是城市化的高级表现形式。
2.2“同城化”的含义
“同城化”本质上是城市化推动的结果,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特定地域出现的一种城市发展现象。
“同城化”指一个城市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或几个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交往、社会环境、人文历史、生态资源等诸多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互相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城市间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使城市间在规划管理、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利用开发、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协调统一的机制,最终使市民弱化属地意识,共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的现象。“同城化”不是“一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规模经济体。“同城化”比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城化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形态,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密不可分。按照世界上关于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理论,大都市圈在空间上呈环状分布,一般以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并由其带动其他一批城市集聚而成;城市群则呈现点状分布,一般是一定区域内多个城市的集合体。1957年,法国经济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理论,主张由特大城市作为一定行***区域的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各个城市,进而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都市经济圈。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在大都市圈或者城市群内,那些地域接近,并且发展条件具备的一个或几个城市就具备向同城化发展的条件。
3.“同城化”的表现形式
3.1空间形态同城化
表现在原本***的两个(或多个)城市由原来边界清晰,彼此之间有一定距离到互相之间不断接近甚至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体。这一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是同城化重要的特征之一。例如目前的广佛(广州、佛山)同城化,广州与佛山两市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率先提出同城化构想,两市地域紧邻,市中心距离也仅仅20公里左右,具备同城化的先天优势。目前两市建设区在空间形态上已经连接在一起,同城化水平较高,走在了国内前列。沈抚同城化是副***在辽宁工作时期提出的一大战略构想,主旨是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率先将地域紧邻的沈阳和抚顺两大城市彼此靠拢,向同城化方向发展,目前两市按照这一战略指引已经编制完成相关规划并已经付诸实施。
3.2交通资源同城化
交通资源同城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重大交通设施的同城化,主要包括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地铁(轨道交通)、铁路客货站场等。这些设施投资大、占地多,在未提出同城化战略的情况下,这些重大设施从选址到建设仅仅是从本市范围内考虑而忽视相邻区域的需求,往往是各自为***,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其二是变城际交通为市内交通,实现真正意义的交通公交化。从地铁(轻轨)、公交汽车线路选择,场站选址等打破行***区划限制,最大化优化配置交通资源,实现公共交通同城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同城化”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