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影响了至少两代人;完全由他一人作品支撑的《童话大王》月刊已经发行了20余年,月销量曾经逾百万册;长篇小说《生化保姆》、《白客》、《智齿》、《金拇指》、《病菌集中营》、《鬼车》等都出自他之手。其实,我们对他都非常熟悉,他就是“童话大王” 郑渊洁。
少年立志想当“淘粪工”
郑渊洁小时候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和小伙伴玩儿,也不怎么爱说话,书是他生活中的唯一伙伴。郑渊洁对于书、对于写作的热爱缘自当教师的父亲――郑渊洁两三岁了,父亲还常常抱着他看书。看着父亲总是不断地看啊,写啊,儿时的他就喜欢上了书,还渐渐对写作产生了一种崇拜心理。
在郑渊洁刚刚对书萌发兴趣时,父母便给他买了大量的课外读物。虽然郑渊洁上学时数学成绩比较差,但父母没有要求他在学好数学后才可以看课外读物,也没有规定他考了多少分后才可以看课外书。父母给予他的是一种宽松的家庭环境。
那时的郑渊洁不喜欢学校,甚至非常怕去学校。后来,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独具慧眼的语文老师,是这位老师发现了郑渊洁潜在的才能,点燃了他写作的热情。
郑渊洁在北京市马甸小学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教语文的赵老师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作文题是“我长大了干什么”,同学们有的写长大了想当科学家,还有的写想当作家、画家、音乐家,可郑渊洁写的是,他最大的理想是当淘粪工。那时媒体正在宣传劳动模范时传祥,他的职业是淘粪工,郑渊洁是他的“粉丝”。赵老师看了以后,对郑渊洁的作文大加赞赏,认为他写得好,有个性,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将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
那是一本油印的刊物,其他同学要花6分钱去买这本刊物,赵老师却送给郑渊洁两本,并让他站到讲台上领奖。这给郑渊洁带来很大的信心,因为校刊刊登的都是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和老师的文章,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作品也能在上面发表。就是赵老师的这些鼓励,让郑渊洁爱上了写作。
然而,郑渊洁的求学经历并不顺畅。在小学四年级时,因,他中止了学业。后来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遂平县五七干校,上了干校的子弟学校。可是上学后没多久,他却被学校开除了。原来,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早起的鸟有虫子吃”,郑渊洁却改了题目,写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认为他故意捣乱,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他脑子有毛病。郑渊洁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就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拉炮是一种鞭炮,爆竹的两边有两根绳子,双手拽住绳子往两边拉,爆竹就响了)。由于这次事件,郑渊洁被学校开除了,这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疤”。被开除后,父亲在家教他。郑渊洁后来回忆说:“那时靠背诵《***宣言》,我认识了很多字。”
插上童话的翅膀起飞
1970年,刚满15岁的郑渊洁成为福州***区空***的一名新兵,在那里学习维修歼击机,5年后退役。后来,有一个飞行员读者给郑渊洁写信说,你在《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中对飞机的描写很到位也很专业。郑渊洁自豪地说,经他维修过的歼击机至少有20架,他对飞机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飞机的原因。
退役后的郑渊洁回到北京,在一家工厂做工人,业余时间写作并尝试以此谋生。他的处女作发表在1977年第4期的《汾水》杂志上,并在次年1月领到了10元钱稿费,这相当于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后来,他还尝试过写诗歌、小说、科幻作品甚至歌词等,但都感觉不是很得心应手。直到1978年,他终于摸到了“童话”的门前。那年12月,郑渊洁用4天时间完成了13000字的童话《小蚂蚁在诚实岛的遭遇》,并将这篇童话处女作寄给了一家出版社,结果还是收到了退稿信。不过,母亲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她找到了《山西青年》的副总编杨宗,经过几翻周折,改名后的《黑黑在诚实岛》终于在1979年9月15日出版的《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了。
后来,郑渊洁的童话作品屡屡问世,但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那本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那个本性善良、有同情心但性格顽皮、爱恶作剧的男孩子皮皮鲁,在1981年2月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皮皮鲁的知名度远远高于郑渊洁本人。有时候郑渊洁参加社交活动,朋友介绍他的名字时别人无动于衷,但补充说“皮皮鲁是他写的”时,对方立刻异常热情,弄得他又喜又忧。尽管媒体从1984年开始称他为“童话大王”,但郑渊洁个人更喜欢的称谓除了本名之外就是“皮皮鲁之父”了。如今,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
童话大王的另类家教
众所周知,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有着一套另类家教。他用童话的形式写出了400万字的童话教材教育儿子,其中包括了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等。孩子成长需要学习的几乎所有东西,都被他编到童话故事里面去,让儿子郑亚旗百听不厌。
如今,儿子郑亚旗已经是一家报社技术部主任,郑渊洁的家教自编教材也从2004年7月开始在《童话大王》上连载。对于自己的教育模式,郑渊洁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
“我从来不鼓励家长们完全效仿我的教子方式,因为类似尝试没有可重复性。这就像丁俊晖的父母几乎倾其所有把儿子培养成台球明星的事例一样具有风险性。
“有人建议我把当年自编的教材整合出版。可是,我认为,那400万字中应该有可以参考借鉴的部分,但总体上说针对性很强,属于‘独门秘笈’。每个孩子生来都隐藏着不同性格基因以及天赋,应试教育的弊端主要就体现在抹杀个体特质的发展。如果我的教材通用的话,与学校里发的那种又有什么区别呢?
“积极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建立在融洽的沟通和彼此理解的前提下,关键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动。目前很多做家长的都忙于生计、事业,用在和子女沟通上的时间实在有限,又怎么能及时了解掌握正处于性格养成期的子女内心的波动呢?正由于互动,这套教材在形成过程中也根据亚旗的身心发展节奏与状况不断地调整、修正。从此层面看,可以说这本‘秘笈’就是亚旗用他的成长经验‘写’的。我只是个引导和记录者而已。”
现在,在儿子亚旗的建议下,《皮皮鲁》画册也已创刊。郑渊洁只负责文字部分,其余的部分从策划到发行都是由亚旗负责。在亚旗看来,画册只是第一步,他更多的是瞄准了由父亲的童话改编的漫画所带来的延伸产品――动画片、影视剧、电脑游戏等市场的发展。用他的话说,日本的动画产业都是从漫画连载开始的。的确,在中国,郑渊洁的童话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绝不亚于米老鼠和唐老鸭,我们期待“郑氏”一步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