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又写作燕脂、燕支、焉支等,一种红色染料,古代妇女用以涂脸颊或嘴唇。史书上说,“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胭脂在中国殷商时期就有了。《中华古今注》上说,胭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为脂,为燕国所产,故名燕脂。有的史书上还说,那时称作燕支,是因为燕地妇女采用燕支山上生长的红兰花叶汁做成一种红色染料而得名。现今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燕支山或叫焉支山的。据说,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祁连、燕支山后,民间流传着一首歌,其中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王的妻子叫“阏氏”,也就是燕支,意思是他们的妻子可爱得就像燕支花,艳丽动人。因此有人认为涂胭脂的习俗有可能始自匈奴人,后来又传给汉族妇女。安徽寿县曾在东汉墓中出土了胭脂,是存放于奁内的一种红色粉末,称之为胭脂粉,可见早在汉代,江淮大地的妇女就风行生活美容。
胭脂盒顾名思义,就是指专供装胭脂的盒子,早在唐代就已出现瓷制胭脂盒,在宋代更是盛极一时,几乎宋代各地窑口都在烧制。
或许是故乡情结,我对龙泉窑情有独钟,收藏了一些宋代龙泉窑胭脂盒,闲时手中把玩,被这些盒儿所陶醉,更被宋代龙泉工匠精湛的刻花技巧和丰富的才华和想象力所倾倒。你看这寥寥几笔划出牡丹雍容华贵,牡丹旁边密布蓖点纹,使主题牡丹跃然眼前,栩栩如生,这盒儿的主人可是富贵人家闺秀?这牡丹盒儿曾陪伴她多少个春秋?还有那莲花,娴熟流畅的茎叶犹如在雨后风中摇摆,那盛开的莲花,那含苞欲放的莲花,弥漫着一股清香,不知是花的清香还是胭脂的芳香扑鼻而来。盒内刻着一首《新月蝉娟》,这是那个不知名的工匠送给他的恋人?这盒子又装载着他多少日日夜夜的相思?此隋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盒子主人与心爱的人离别后苦苦相思而定做的?君去否,乱鸦啼后,相思浓如酒!朝朝暮暮空对盒,胭粉为谁抚?
抚摸这些历尽岁月沧桑的胭脂盒,依然飘荡着沁人的芳香,多少岁月挥之不去,多少红颜白发随风而逝。这盒中胭粉抚摸过多少桃花脸?这小小的盒儿又装过多少杨柳风?如今已无人懂,只今日落入有缘人我的手中,免不了睹物又想想这主人儿,是大家闺秀还是风尘女子?总之活在历史中又浮现在眼前,她们唇红齿白,娇艳欲滴,她们花容月色,冷若冰霜,偶尔回头一笑,心神迷醉,倾城倾国。
(责编:耕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感杯宋代龙泉窑青瓷胭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