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盐城市区内工程地震勘察、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资料的分析整理,对辖区内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区主要存在的地震地质次生灾害为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其中砂土液化在遭遇烈度8度的地震时能够产生严重液化现象。区域内盐城-南洋岸隐伏断裂不具备对地表产生破坏的可能。
关键词: 盐城 地震 地质 灾害
中***分类号:P31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盐城市位于下扬子断块,该区在中新生代为继承性沉降区,区内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区内新近以来纪沉积厚度以东台坳陷区为最大,其厚度可达2000m以上,盐阜坳陷区次之,厚度可达1600m以上。断裂构造以北东、北西向为主。新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伸展—引张—沉降性构造运动,第四纪则以不均匀沉降为特征[1]。同时海水进退频繁,形成冲积夹湖相、海相沉积。沉积厚度常受古地形制约,厚度不等。第四系一般为100~200m。区内历史地震在陆区多集中在盐城、东台、镇江—扬州、溧阳及长江口等地区。海域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南黄海南部坳陷区,最高震级达7级[2]。该区属区域内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该区域多年来被确定为地震重点监视区,研究其地震地质灾害特点有利于防范地震次生灾害,为提高辖区抗震设防能力提供基础支持。本文所收集的工程资料主要来源于盐城市地震局和盐城市住建局。
1 地形地貌
区域内总体上属于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区内水系密布,主要河流有:新洋港、串场河和通榆运河等。根据成因及水系分布大致以小海路-盐城路一线为界将辖区分为里下河平原和滨海平原。里下河平原四周高中间低,呈浅碟状;中部大纵湖、射阳湖一带,地面高程仅1m左右,而串场河西岸海拔上升为3-5m。里下河平原渠连水绕,圩回相接,是苏北典型的水乡地带。大致沿小海路—盐城路一线以东地区属滨海平原。全新统上部地层主要为古代黄河夺淮期间的泥沙淤积形成,海拔自东南的3.5m左右向西北缓慢递减,在新洋港河中段,海拔仅2m左右。里下河平原部份地区全新统以泻湖相沉积为主,属于滨海平原部份地区全新统以海相沉积为主,但沉积成份均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区域内总体上上更新统及以下地层水平成层性较好,相对应的各地层层位稳定,横向上变化不大。其工程地质条件整体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2 工程场地类别
根据所收集到的盐城市区203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4.1.3条和第4.1.6条规定,各钻孔所在位置场地土类型为中软或软弱场地土,其中中软土占15%,软弱土占85%。根据各点的场地划分结果,研究区工程场地类别以Ⅳ类场地为主(85%),少数场地为Ⅲ类场地(15%)。通常Ⅲ类或Ⅳ类建筑场地交替出现。甚至在同一工程建设项目中,不同地段同时存在Ⅲ类或Ⅳ类建筑场地,没有明显的分区性。从满足盐城市震害工作需要和偏安全考虑,工作区均按照Ⅳ类建筑场地进行。
3 砂土液化
盐城市区位于地震动参数0.10g分区内。 根据所收集的区域内地震安评研究报告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研究成果,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表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0.132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在50年2%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烈度为Ⅷ度。因此,本项目的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及区划按照地震烈度为7度和8度时的影响作用分别进行分析。对砂土液化的判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初步初步判别、液化判断、液化危险性评价等。
盐城市市区规划工程场地内,在遭遇地震烈度为7度地震作用的影响下,工程场地内有少量钻孔存在液化现象,液化等级轻微~中等,液化指数在0.01~16.15之间。在遭遇地震烈度为8度地震作用的影响下,规划区工程场地内有大部分钻孔存在液化现象,液化等级轻微~严重,液化指数在0.01~26.35之间。
4 软土震陷
软土的工程性质特点是高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和低透水性。软土层具有良好的层理,在互层中伴随有少数较密实的颗粒较粗的粉土或砂层,在较大的地震力作用下容易出现震陷现象。根据《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1)的规定,软土的判别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2)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3)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主要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根据收集到的168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分析显示,盐城市区内工程场地钻孔均探测到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其淤泥质粉质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60~126KPa,绝大部分钻孔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在60~70KPa,其值小于临界承载力特征值80KPa,极少数钻孔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在90~126Kpa,因此,应考虑存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工程场地的软土震陷影响。
5其它地震地质灾害
盐城市地处苏北平原,地势较平坦开阔,没有山体和较大河流,不存在崩塌、泥石流,也不会发生大的造成建筑破坏的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根据近场区地震构造,区内断裂均为隐伏断裂,断裂走向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北东向断裂主要有盐城—南洋岸断裂和沟子头—龙王庙断裂,北西向断裂有串场河断裂。在近场区内,盐城—南洋岸断裂和串场河断裂为早第四纪断裂,沟子头—龙王庙断裂为前第四纪断裂,盐城—南洋岸断裂通过盐城市区。
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列出了重大工程与全新活动断裂的安全距离及处理措施,确定对深埋(一般指超过100m)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发生地震时,地面不会产生构造性地裂的场地,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抗震措施进行评价;而对非全新活动断裂规定可不采取抗震措施。通过盐城市震害预测场区的盐城—南洋岸断裂为早第四纪断裂,工程场地上覆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厚度达近200m[3]。综合分析断裂不具备对地表产生破坏的条件和可能。
6主要认识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盐城市辖区内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以及区域构造地质资料等。对区域地形地貌、工程岩土土整、工程场地类型进行分析,根据区域地震地质构造及岩土特征,对区域内存在的潜在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区内在遭遇烈度为7度的地震时存在少数液化现象,等级较轻,当遭遇烈度为8度地震时,大部分地区存在液化现象,等级由轻微~严重,液化指数最高达到26.35。分析表明区域内在遭受较大地震时,应考虑存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的工程场地的软土震陷影响。根据盐城市地形地貌特征,辖区内不存在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区域内通过盐城市区的盐城-南洋岸隐伏断裂虽属于早第四纪断裂,但其覆盖厚度达到200米,不具备对地表产生破坏的条件和可能。
参考文献:
[1]陈友飞,严钦尚,许世远.苏北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及其构造背景[J].地质科学,1993,28(2):151-159.
[2]王斌,周健,梁雪萍. 江苏盐城附近及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分析[J].防灾减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3):56-60.
[3] 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2001.南黄海地震区划研究报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盐城市地震地质灾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