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张大千与余叔岩的交往来看,此言不虚。
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家。不论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被著名画家徐悲鸿誉之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兴趣广泛,台湾学者巴东先生对张大千有深入研究,他归纳张大千的重要嗜好除书画治艺外有三点:一听平(京)剧,二喜美食,三爱旅游。正因为张大千酷爱京剧艺术,才有与余叔岩结缘的一段佳话。
余叔岩,湖北罗田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与杨小楼、梅兰芳在当时京剧界鼎立而三,并称为“三大贤”,又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的“老生三杰”。张大千酷爱中国传统京剧艺术,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张大千与余叔岩相识是在1929年5月。当时,他为了生计到北京卖画,经友人介绍,结识了京剧泰斗余叔岩。余多喜与文人交游,气质儒雅,写一手好字,颇有诗书雅怀。两人一见如故,甚是投机,结为莫逆。余叔岩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但因两人生活习惯不同,被张大千婉言谢绝了。虽然两人没一起居住,可他们常常会面。当时的北京流传这样一个说法:“唱不过余叔岩,画不过张大千。”
1934年9月,张大千以一幅与张善子合作《丹山玉虎***》送余叔岩。这幅画由张善子绘一只玉虎,张大千补丹山碧坡。全画色彩绚丽,大红大绿,颇为壮观。余叔岩得到此画,大喜过望,连呼过瘾,说“比唱全本《四郎探母》还过瘾!”这张画余叔岩极为珍视,轻易不肯示人,只有在春节和十月他生日时才悬挂中堂,足见其珍贵。
其实,张大千与余叔岩也合作过,那是1935年的一幅名叫《荷香益远》的扇面画。正面是张大千画的荷池,荷叶婷婷,荷花怒放,池水悠悠。落款是:“乙亥七月,似昆山仁兄法家正之。蜀人张爰。”反面是余叔岩题诗并书:“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傅。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落款是“昆山仁兄正之。余叔岩。”从诗与字看,余叔岩的修为不低。
在张大千与余叔岩的交往历程中,曾流传一时的“偷吃甜食”的轶事甚为有趣。张大千患糖尿病,不得吃甜食,可是他又特别喜欢吃甜食。每次吃饭,他的夫人徐雯波坐在一旁,把他可以吃的菜夹在盘子里,让他没法子吃到甜品。一次,余叔岩邀请张大千吃饭,邀约梅兰芳等京剧名角作陪。人多,女宾客另坐一桌,徐雯波只好和他分开坐。席间上了一道甜羹,上面撒着桂花。张大千隔席问夫人:“这菜我能不能吃?”徐雯波是一个近视眼,没有看清楚,以为桂花是紫菜屑,属于咸菜,就说:“可以吃。”张大千一吃,原来是甜羹,味道好极了,机会难得,赶紧又吃了几调羹。等到他夫人斯斯文文地吃时,才知道是甜食,赶忙叫他不要吃。张大千回答说:“我问了你才吃的!”其时,已经有半碗下肚了。余叔岩等人见此情状,皆捧腹大笑。
后来,余叔岩因身体多病,要告别自己钟爱的戏曲舞台,准备演出《打棍出箱》一戏,特地通知了张大千。这时,张大千远在西安,但好友余叔岩的告别演出,他是一定要参加的。偏偏这时张学良索画,张大千答应以后再画,担心误了场。张学良觉得机不可失,坚持要画,答应画完后用自己专机送大千看戏。没有办法,张大千只好从命,泼墨挥毫,一幅《华山山水***》顷刻而就。不料忙中出乱,在将画烘干时,不仅画被烧着了,也烧着了张大千的长髯,于是只得又重新绘就一幅《华山山水***》。张学良认为比前一幅气势更为雄伟壮观,赞不绝口。所幸的是,张大千乘飞机赶回北京,不曾失约,慰了老友翘望之情。
张大千与余叔岩惺惺相惜,一个是一代国手,一个是一代名伶,结下了深情厚谊,演绎了艺坛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