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弘范是元初蒙古重要的汉人将领,做为消灭了南宋残余势力的主要将领,张弘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近三十年来,史学家对他的研究虽有涉及但总体而言并不全面、深入。
[关键词]近三十年;张弘范;述评
张弘范出生于公元1238年,卒于公元1280年,是从大蒙古国到元朝过渡时期重要的汉人将领。笔者查阅近三十年《中国史研究动态》所收的国内外(主要是中、日、韩)蒙元史或五代宋元史研究的综述文章,关于张弘范的相关研究成果,无论是在人物研究方面、文学艺术研究方面还是***事史研究方面都很少,涉及到张弘范的此类文章也只是将其一笔带过,并不做深入探究。而且学术界对张弘范的研究着力并不多,在笔者能看到的文章里,主要的研究对象也是张弘范的诗词,或是以张弘范作为汉人世侯对其进行研究,而对张弘范全面的、纵向的研究则未有发现。下面笔者将对有关张弘范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
在文献研究方面,关于张弘范的成果有张洪印执笔的《河北易县发现元代张弘范墓志》[1],文中附录了张弘范墓志全文,为我们研究张弘范的历史生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而沈海波的《河北易县元代张弘范墓志跋》[2](《文物春秋》1991年第2期)一文正是利用易县所发现的墓志,对《元史》等史料中有关张弘范的错误记载进行了准确、详尽的考证。
以张弘范汉人世侯的身份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有符海朝的《试析金末元初汉人世侯的人格特质――以张柔、张弘范父子作为个案》[3],文章从人格特质入手对张柔父子进行了探讨,认为从人格因素出发,对于我们了解汉人世侯这一特殊的历史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张弘范诗词的研究是我们全面了解张弘范的重要途径,李剑亮的《张弘范其人其诗》[4]一文分为“生平”、“创作”两个部分,“生平”部分可以看作是“张弘范大事记”,简要介绍了张弘范的家世、成长历程和助元灭宋的历史功绩,但对其纵向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创作”部分对《淮阳集》中所录张弘范之诗进行了典型性解读,为我们展现了张弘范的内心世界。在李剑亮的另外一篇文章《出处辞受之间的沉吟――张弘范诗词的文化解读》(《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中,作者进一步对张弘范的诗词作品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为我们展现了张弘范这一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物的矛盾心态。刘万川的《元代诗人张弘范的诗风与创作心态》(《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2卷第3期)一文从张弘范的诗风入手,从文化心态角度分析,认为张弘范诗风的形成与他兼济天下的儒家入世心态和他对南方文化的推崇心理有很大关系。
另外,从笔者所掌握的材料来看,研究张弘范诗词的专著现有蒋克学、郝尊的《张弘范诗词评注》(中国艺术出版社2006年3月),本书集中对张弘范的诗词进行研究,肯定了张弘范作为一个文人在诗词领域的历史地位。张虎在其《如何评价张弘范》(《海内与海外》2006年第4期)一文中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肯定张弘范的历史地位,也认为当今有必要出版张弘范的诗词评注,从而全面认识张弘范。此外郝尊还著有一部《张弘范》,本书虽然只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在书中,作者将张弘范塑造成了一位志存高远、文武全才的青年英雄形象,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张弘范进行了正面的肯定。
对于崖山张弘范所留碑刻问题的研究主要有欧济霖的《“加一宋字”辨――崖山奇石碑刻考》(《五邑大学学报》1990年第4卷第1期)一文,文中作者依据翔实的史料对张弘范“纪功碑”的原貌进行了考证,证实张弘范本是元人而非宋人。戊丁2006年发表在《文史杂志》的《张弘范不是宋朝***官》一文也明确指出张弘范并非宋朝***官。虽然张弘范作为元朝将***的身份在学界已无争议,但仍有不少人对张弘范的认识并不能从客观历史背景出发。文宗群的《百炼难柔铁石肠――甘为鹰犬的元朝初期汉人张弘范》(《深交所》2007年第7期)一文同样是对张弘范诗词的解读,然而却对张弘范产生了与李剑亮等人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张弘范诗词中流露出的个人情感也予以否定,归根结底这依然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张弘范的“反面”形象在影响着多数人的思维模式。
综上述可知,现今学术界对张弘范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围绕其汉人世侯身份展开一系列的研究,而这更多的是着眼于整个世侯群体或单一氏族世侯的研究,单独对张弘范进行研究则着力不多。另外一类就是对张弘范诗词的研究,这类研究也多结合张弘范的世侯身份。但不管侧重点在哪一方面,当今学者对张弘范的研究并不深入,研究成果呈现出零碎化的状态。仍然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比如张弘范《淮阳集》中第一首诗《泛舟继韵》,即与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泛舟》一诗相重合,蒋寅在《戴叔伦诗集校注》中也未曾明确指出该诗作者究竟为何人。此外,《皇元风雅》收录一首作者为张仲畴的诗《送许鲁斋归山》,许鲁斋即是元代的许衡。目前仍未有研究明确指出此诗是否为张弘范所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上文所言,2012年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张弘范》,将张弘范塑造成了一位志存高远、文武全才的青年英雄形象,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多数人不能接受助元灭宋的汉人张弘范以英雄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甚至江门(南宋灭亡所在地)的一些学者指出“《张弘范》提醒江门的文学界、学术界要加强对南宋灭亡历史的创作和深度研究。”作为助元灭宋的张弘范,无疑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怎样看待他作为一个汉人在特殊历史时期做出的选择?这不仅影响到我们对他的历史评价,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留下的文化遗产的态度。同时像文宗群、袁良骏等对张弘范有错误认识的学者和普通群众仍大有人在,纠正大众对张弘范的一些错误认识,促使大家对他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是历史研究追求客观史实的基本要求,这有待于我们对张弘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洪印.河北易县发现元代张弘范墓志[J].文物,1986(2):72~74.
[2]沈海波.河北易县元代张弘范墓志跋[J].文物春秋,1991(2):53~54.
[3]符海朝.试析金末元初汉人世侯的人格特质――以张柔、张弘范父子作为个案[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21~24.
[4]李剑亮.张弘范其人其诗[J].漳州师院学报,1998(4):37~44.
作者简介:张中磊(1990-),男,江苏省沛县人,,现在是青海师范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国史宋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近三十年张弘范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