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更深。寒鸦冷寺。
三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倏地闪进一座小山上的寺院。不到1个小时,古刹里便传出“嘭”的一声闷响。
古寺内,佛龛下,刚刚炸开的地洞,里里外外还弥漫着清烟,一个头戴探灯的盗墓贼就急不可待地跳进了地洞中。“啊……”一声惨叫迅即淹没在“唰唰”的流水声中……
地洞上面的两个盗墓贼一听到地洞里传出的“唰唰”声,便知事情不妙。因为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洞下流的不是水而是沙子。“老三完了!”“妈的,真倒霉,又遇到凶墓了!”两个人凉凉地自语道,继而无可奈何地掩好洞口,悄然离去。
他们遇到的确是一座令盗墓贼胆寒的凶墓――流沙墓(也称积沙墓)。
流沙墓其实并不多见,主要是古人为防盗建造的,很少有人能进去。之所以不多见,主要是因为造墓的工程之巨,耗资之大,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因此。这样的陵墓大多只能是皇家陵墓,最次也要是亲王、妃子一级。
因为流沙墓是除了墓室底部之外的墓室周围都要灌上沙子的,用沙量相当的大。更重要的是这种沙子并不是具有凝固性的河沙而是海沙。海沙并非唾手可得,可要不惜劳民伤财地从千里之外的海边运来。那一粒一粒,松散的海沙运来后还要加热炒熟。这不仅是为了热沙可以干燥墓室,对尸体起到防腐作用,更重要的是加热干燥后的海沙流动性更强,只要周边哪个地方有破口有缝隙,它就会像水一样流过去。而这恰恰是令盗墓贼最头疼的。所以遇到流沙墓是盗墓贼们最不幸的事情了。因为即使是盗墓高手,如果他们的盗墓探洞是对看流沙层打的,他们一定会被流沙挡住,基本上再没有打到墓室的希望。而更不幸的是,如果他们是在流沙层的侧下方向着流沙层打洞,那就更不幸也更危险了,弄不好就会被流沙活埋。
难道对流沙墓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一个办法叫作“下筒子”。筒子是用柳条编织的,打一段下一节筒子,打一段下一节筒子,一直打到墓室。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用木板,将木板在经过流沙层时立成三角形,边打边用木板顶,直到进入墓室。但是无论是用筒子还是用木板,工程量是相当大的。在现掘的古墓当中,残留在盗洞周围的木板支架和柳条筒子残存物都证明了上述对付流沙墓的办法,有些还真的就使得盗贼如愿以偿了。
中国的墓葬发展史,是防和盗相刑相克彼此发展的历史。墓葬中防盗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同样促进了盗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付流沙墓除了上述打筒子和立板子两种方法外,一个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鹞子翻身法”。
“鹞子翻身”对付流沙墓之所以屡试不爽就是因为盗墓贼们掐到了流沙墓设计者的脉门。这脉门就是墓室的底部。流沙墓的设计者只注意在墓室的前后左右上五面灌足了沙子,却唯独疏忽了墓室的底部。如果当初墓葬设计者把墓室的底部也铺上了沙子,形成沙子包裹着的墓室,那恐怕即使是再聪明的盗墓贼也只能是望“墓”兴叹了。然而,正是流沙墓的设计者不知是一时的疏忽还是出于其他的某种考虑,总之就这一“面”之差,就被盗墓贼们抓住,而成功入室。得其所愿了。只要盗墓贼知道了他们面对的是流沙墓,他们就会在沙层外面往下打,当打到和墓宣底部齐平的地方再往下打1.5米或2米,之后再转而朝墓室的方向横着打,打到墓室的底部时再向上打。“聪明的”盗墓贼就是用这样一个“鹞子翻身”避开了流沙层直掏进墓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