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着女性主义发展的脚步,新女性主义理论逐渐被熟知,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新世纪里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更加本土、和谐,将这些理论和电影相联系来探讨女性主题、分析女性银幕形象,能有效地研究中国女性电影的新走向。本文从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文本入手,分析了新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文章论述了两性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承认差异的平等及女性对自我情感的关注等三个方面,开拓了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新视野。
[关键词] 新女性主义;《杜拉拉升职记》;两性和谐
西方的女性主义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辛亥***前后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传入中国。新世纪里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更加本土、和谐,并能紧跟时代的脉搏,适宜地出现新的女性主义理论,我们将这些理论和电影相联系,探讨女性主题,分析女性银幕形象,研究中国女性电影的新走向。同时为中国女性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扩展了女性主义的研究领域。在新时代,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凸显出非比寻常的一面,导演通过形象塑造、叙事结构等方法改变传统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定位,以强劲的声音发出女性主义的呐喊,揭开新时代女性主义的新篇章。
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
(一)女性主义的起源及发展
何谓女性主义,最常见的解释为:“从狭义看,女性主义就是以女性视角来分析和研究事物的世界观和方***原则;从广义上说,女性主义包括***治、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一场提高女性地位的***治斗争。又是一种强调男女平等,肯定女性的价值观念、学说和方***原则,更是一场争取女性***的社会运动。”①西方女性主义启蒙可追溯到18世纪,法国女性意识首先兴起、继而是欧美,针对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以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权和天赋人权的男女平等思想为理论基础,郭吉斯(O·Gouges)在1791年发表了《女权宣言》,主张男女平等,但此时的女性主义在思想意识、运动规模和影响范围等方面都十分有限,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的女权运动才初显气势。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以文本的方式传入中国,《中国女性主义》的主编荒林女士认为:“中国的女性主义不可能走向极端,未来社会应该是一种平权文明,也就是男权与女权相融合的完整文明。”②这一观点的提出,正迎合了李银河的新女性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女性主义发展迎来新阶段。新女性主义的发展,更新了女性的价值尺度,女性***不再以男性为范本。新女性主义倡导女性要搞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而不像过去的女性主义那样有意无意地把工作和家庭对立起来,相对于传统女性主义而言,新女性主义注重文化层面的批判与价值立场的表达,寻求所有女性***中最根本的***,它把女性的价值观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中国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
“女性主义电影最大的特征是电影中女性主题的表达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在此类电影中展现女性生活或女性的精神状态。”③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获得空前***,“男女平等”成为时代强音。1957年,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倾情演绎***爱情,拍摄了《柳堡的故事》。而这一时期的经典电影几乎都以抹杀差异性来寻求平等,男性和女性间的性别对立和差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物间阶级与***治上的对立和差异,女性形象都被冠以“***者”的称号。“”之后直到70年代末,才迎来文艺的春天,电影艺术也获得新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迎来一个开放与多元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电影更多凸显女性的境遇、心态,以现代生活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为叙事契机,以弘扬女性意识为中心,试***触动传统的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如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等。这些影片通过旧女性的挣扎、呐喊来映射“新女性”的反思和探索。跟着电影的轨迹关注当下,2006年3月,电影《无穷动》上映,导演宁瀛以近乎激烈的态度将女性主义表现在她的电影中,为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美”,影片有意地采用了“丑化”的手法塑造男性形象。《无穷动》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虽然突破了传统,但显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而《杜拉拉升职记》的出现,将女性主义导向平和,新女性主义的精神也在这部作品中有所表现,倡导两性的和谐相处、强调男女平等时承认男女有别,让女性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情感物质需要等都一一展现。
新女性主义与电影《杜拉拉升职记》
(一)从二元对立到两性和谐
在新世纪,著名女性学家李银河在她的著作《女性主义》中提出了“新女性主义的长期目标,应当从之前的男女二元对立到争取两性和谐,使性别作为一个社会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足发展,从而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④。
不同于《无穷动》中形象塑造的男女对抗原则,2010年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则采用男女对话的原则。这部由徐静蕾领衔主演并执导的电影一上映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影片以世界500强的DB公司的职场生活为背景,讲述都市白领杜拉拉在DB这个平台上的成长过程和情感纠葛。影片中的人物以女性为主,她们凭借自身努力和男性竞争各种岗位,将新世纪女性的魅力展露无遗。同样是女性电影,不同于电影《无穷动》中对男性的弱化和丑化,《杜拉拉升职记》中的男主角王伟风度翩翩,导演没有为突出女性的“美”而将男女形象对立,刻意压制男性。男主角王伟在片中担任销售部总监一职,西装革履,爱好广泛,尊重女性,对于感情能正确处理。影片中拉拉和王伟在确立关系之后,两人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并理解对方的选择。拉拉最终升任为HR经理,而王伟因厌倦职场生活独自踏上旅行的路程,追寻自己成为“背包客”的理想生活。影片最后,两人邂逅在泰国,相视一笑之后,爱情化解了所有矛盾。
可以看出,在《杜拉拉升职记》中,男女已经不再互为对立面,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或者东风压倒西风的关系,两性间的矛盾也不全是源于金钱或者地位的差异,而是不同的经历造成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电影在两性的不断碰撞中加深双方了解,从而化解矛盾,最终达到两性间的平等和谐共处。
(二)承认差异的平等
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导演一方面没有将男女形象对立起来,另一方面,杜拉拉的形象也打破了传统女性定位。传统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归因于男女差异境遇,因而以“求同的路径诉求妇女的***”⑤,她们认为,父权意识形态的文化逻辑是: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在传统女性主义看来,男女差异是后天建构的,要实现男女平等,就要消解两性差异,但这种理论受到新女性主义的批判。《女性的奥秘》一书中说到:“为什么平等就要反差异呢?为什么不能以承认两性差异的方式来寻求平等。”⑥故新女性主义者认为,追求性别平等需以承认性别差异为前提,因此,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克莉丝汀·利特顿提出了“承认式平等”的目标。她指出,性别差异是一个社会事实,关键在于不能因此成为女性生活质量低的原因。
影片中杜拉拉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上司发现受到赏识,由此成为一个契机,帮助她完成了事业上的三级跳。她女性的特质得以发挥,给她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物质的丰腴。故新女性主义者评价性别差异:不再把性别差异看作是女性有弱点的原因,而把它看成是女性力量和特点的源泉。如果说一份简报使杜拉拉打开了职业理想的大门,那接下来的公司搬家则使她从DB的一名普通员工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职场新秀。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退却迟疑,在男性都不愿接任此事的同时毅然接受并凭借她以往的经验、自身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男性在这里承认了她的身份又包容了他们之间差异性的平等。电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个性的差异,让每个人都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一点压抑。
(三)关注自我情感
传统的女性主义探讨的是女性和男性或者女性和其他事物间的关系,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女性作为***的生命个体,应当多关注自身需要。女性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责任和义务使她们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一切和她们有关的事物上,但往往忽略了自身。关注孩子多于自己叫母性,关注另一半多于自己叫贤惠……她们时常在寻求一种外在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男性的附庸。电影中拉拉得知恋人王伟即将被解聘,而王伟却毫不知情时,她选择坚持自己的原则,保全自己的事业。当王伟问拉拉,“你难道没有什么话对我说吗?”拉拉还是摇了摇头。当拉拉必须在爱情和事业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时,她毅然放弃了爱情坚持了事业,她抛开一切外在因素,坚持做自己。
电影中拉拉和王伟的感情发展正好时,拉拉发现王伟和前女友结伴去美国看望王伟病危的母亲不禁醋意大发,不明就里的她夺门而去。拉拉接下来的表现与传统的女性电影中的完全不同,她通过各种消费使自己更加光鲜亮丽,仿佛在说:“爱情没有了,我还有很多”,以这样的方式展现新时代女性的洒脱,没有抱怨也没有一蹶不振。后来在弟弟的结婚派对上,拉拉看到新人有所感触,便去了和王伟定情的泰国故地重游,在昔日熟悉的环境中重温和王伟的感情。就这样,在泰国的许愿树下,在王伟的呼唤声中,两人相拥在了一起,完美的大团圆结局。
总的来说,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桎梏,女性***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中国的女性思想在“五四”之后才有所起色,并没有形成大范围的思想,同时女性题材电影的发展更受限于女性在电影领域身影的缺席,虽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此类电影越来越多,但女性主义发出的声音仍然很小。《无穷动》发出对男权、父权的强烈控诉,态度过于激烈,而《杜拉拉升职记》显然在电影中实践了新女性主义。女性银幕形象从之前的单一走向多元、两性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女性对于自身情感的满足和社会关系的处理都日渐成熟。这些都是两性关系在银幕上的生动反映和真实写照。
注释:
① 肖巍:《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实践》,中国人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②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刘维维对首都师范大学女性文学专家荒林女士的采访,http://。
③ 孔庆康:《透过四代电影人的作品浅析女性形象流变》,《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④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⑤ 杨凤:《范式转换:新旧女性主义之间》,《思想战线》,2010年第5期。
⑥ [美]贝蒂·弗里丹著:《女性的奥秘》,巫漪云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页。
[作者简介] 朱艳(1981— ),女,甘肃天水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硕士,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女性主义视阈下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