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矿渣无处不在。对于矿渣,普通人仅仅视为工业垃圾,却不知矿渣其实与生活的很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将矿山开采、选矿及加工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称作矿渣。有些矿资源由于开采技术等现实条件所限制,暂不适合于当今开采,但并不代表其以后没有提炼价值。很多企业也将这类俗称为“尾矿”,建造尾砂库暂时存放。此外,一些特定种类的矿产,往往伴生着大量有害重金属,包括镉、砷、铅等等。没有开采的时候,这些有害重金属被固定在矿床里,矿产被开采时它们也被“***”出来。由于提炼成本等原因,这些矿渣也被视为矿渣集中堆放。
这些矿渣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风险隐患。很多矿业主在建造这些尾砂坝时为了节约成本,都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造出的尾砂坝厚度不够,抵挡不了自然灾害。一旦碰到特大洪水或者其他意外因素时,这些尾砂坝或者被冲垮,或者是因高度不够而发生泄漏,带有很高浓度重金属的污水就蔓延出来。这种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下游上百公里的河道、以及河道旁的田地都受到污染。更致命的是,这些溃坝的尾砂还会成为“人工泥石流”。2008年,山西襄汾“98”溃坝重大责任事故共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淹没面积约35.9公顷,这是不可回避血淋淋的教训。
事实上,即使尾砂坝没有问题,开矿对当地土壤的危害依然避免不了:重金属可以通过尾砂库的排水、土壤渗漏等渠道扩散到周围土壤,只是过程更长一点而已。对这些被污染的土壤来说,重金属污染通常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伤害。重金属不像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自然降解的方式修复,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理方式,而流毒时间却几乎是永久的,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就只能等降雨来把这些污染稀释到安全水平。
更加令人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在受到重污染的内地,很多地方***府和老百姓对于那些“看不见的威胁”――污染土地里长出的粮食认识不足。这些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作物对本就脆弱的食品安全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此外,矿渣里往往含有多种辐射,长期生活工作在矿渣额堆积地附近将对民众的健康产生难以估算的影响。
其实,矿渣本不该如此可怕,公众也没必要谈“渣”色变。没有完全利用的物品,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废物,如果可以合理的处理这些矿渣,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将这些矿渣转变成可观的财富。
矿渣最广泛的用途可见于建筑行业。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放射性危害的工矿业废渣均可用于建筑地基的填充、垫层等方面,可以加固地基。
以高炉矿渣为例,高炉矿渣可采用多种工艺加工成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材料。加工成矿渣碎石可代替天然砂石,作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骨料,要求耐磨、防滑的高速公路、赛车场、飞机跑道等的辅助材料。高炉熔渣用大量水淬冷后,可制成含玻璃体为主的细粒水渣,有潜在的水硬胶凝性能,在水泥熟料、石灰、石膏等激发剂作用下,显示出水硬胶凝性能,是优质水泥原料。我国生产的水泥有70%-80%掺用了不同数量的水渣。水渣还可作保温材科,湿碾和湿磨矿渣,混凝土和道路工程的细骨料;土壤改良材料等。
其次,矿渣并不始终是“渣”。随着科技的进步,资源告竭造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原本被认为开采成本过高的尾矿也会具有提炼价值。特别是近几年来,矿资源大量减少,有色金属价格成倍增长,以往被丢弃的尾矿也成为众人追逐的热点。
关于矿渣业内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轶事。1970年代,中日刚刚建交,日本代表团访华。日本首相主动向提出可以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建设,交换条件是他们对包头***钢铁冶炼之后的高炉渣颇感兴趣。包头***于1958年投产,控制着大量资源。由于稀土与铁矿是共生矿产,需要在高炉渣之内再行提取。获得高炉渣,即意味得到稀土。日本人对于稀土原料的觊觎令***大感意外,之后找到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商量应对之策。最终的共识是稀土原料可能存在不能预知的战略价值,限于技术条件制约,可以先储存起来,以备日后技术条件允许再行开发。如今,曾经作为炼钢废渣的稀土早已成为全世界争抢的稀缺资源,其价值也远远上升到国家战略价值的层面。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对于矿渣问题,无需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合理利用矿渣,发展循环经济才是“变废为宝”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