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诸葛亮在叔父诸葛玄的带领下,来到荆州刺史刘表统治的襄阳生活。本文从诸葛亮家庭背景、避乱襄阳、遇见明君、文学成就、后代情况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 诸葛亮 研究 生平事迹
东汉末年,北方诸侯纷争,群雄并起。刘表时任荆州刺史,治襄阳。由于战乱尚未殃及荆州,刘表采取“爱民养士,从容自保”的策略,中原百姓与文人俊杰为避战乱多有迁徙归附者。一时间,襄阳成了全国人才聚集之地。刘表的山东老乡诸葛亮在叔父诸葛玄的带领下,也投奔到刘表管辖的襄阳生活。
一、出生于官宦之家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的一个官吏之家,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诸葛于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并和荆州牧刘表是好朋友。
二、避难襄阳十三年,躬耕苦读,志存高远
年少丧父的诸葛亮于兴平元年(194年)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襄阳避难,至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结束隆中的隐居生活,离开襄阳,征战四方。
诸葛亮在襄阳以求学为主,志存高远,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初到襄阳,诸葛亮被叔父安排在刘表办的“学业堂”读书。不久,叔父诸葛玄去世,十七岁的诸葛亮便带上弟弟诸葛均离开了襄阳城,来到了城西13公里的隆中山躬耕苦读。在十年隐居期间,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他同时拜襄阳的三位名士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为师,讨教学问。还经常与学友徐元直、孟公威、崔州平、石广元等一起游学,畅谈天下大事。
刘备初屯新野时,司马徽就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乃卧龙也。”庞德公也很欣赏诸葛亮,是他首先将诸葛亮比做“卧龙”。
在隆中隐居期间,诸葛亮迎娶了老师黄承彦的女儿为妻。诸葛亮的岳母是当时荆州最大豪族蔡讽的女儿,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荆州牧刘表都是蔡讽的女婿,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是刘表***府的核心成员。这样一来,刘表就成了诸葛亮的姨夫,蔡瑁就成了诸葛亮的舅舅。此时,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也已先后嫁给了襄阳的豪门望族蒯家子弟蒯祺和另一位老师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诸葛亮在襄有很好的上层关系,这使他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把握天下局势,最终形成著名的“隆中对策”。
三、遇到心中明君,并被委以重任,鞠躬尽瘁,逝于***中
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后,与诸葛亮“情好日密”。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师中郎将。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镇守荆州。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登基为帝,任诸葛亮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国大事。当***期间,诸葛亮励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东和孙权,南抚孟获,六出祁山以伐魏,力***收复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在五丈原***中,终年54岁。
四、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诸葛亮在文学方面,诗、词、文赋全能,所写的《出师表》、《隆中对》、《粱父吟》、《诫子书》等文章情文并茂,历来为知识分子和文人学士推崇备至。他的《出师表》说理透彻周详,文章主题明确,语言诚挚恳切,感人至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读《出师表》后写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南宋爱国名将岳飞一次过武侯祠,读壁上石刻《出师表》时,“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足以说明《出师表》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诸葛亮极高的艺术成就。
五、诸葛亮的后裔
诸葛亮早年无子,其兄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诸葛乔二十五岁时,随诸葛亮至汉中,负责为前线运送粮草。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使这位青年不到而立之年,就过早地去世了。
诸葛亮47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诸葛瞻官至卫将***,一度执掌蜀国朝***。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队前去抵抗,战死在绵竹。诸葛瞻的大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次子诸葛京还小,不到参***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下来。晋朝统一三国后,诸葛京被新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曾出任关中地区眉县县令和江州刺史等职。
诸葛怀是诸葛亮的第三子,承父亲淡泊家风,以躬耕为业。据《诸葛氏谱》载:蜀亡后,司马炎诏录怀,公车促至,欲爵之,怀谨守家风,决计身不事二国,终归老牖下。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共计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他们始终牢记先祖《诫子书》的教导,“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参考文献:
[1]三国志・诸葛亮传.
[2]三国志・刘表传.
[3]习凿齿撰.襄阳耆旧记.
[4]丁宝斋主编.诸葛亮成才之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