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南昌 330000)
[摘 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学者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而较少的提到地理因素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影响。经济和地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本文借鉴生态地理、经济地理等热点理论,结合笔者思考,着重分析了以地理视角看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地理;经济地理;经济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88
[中***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0 引 言
当今世界,社会日益进步,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为使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使人类社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众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提高技术水平、管理绩效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资源消耗量,达到使经济快速和健康发展的目的。然而,随着最近生态地理理论、经济地理理论等的兴起和发展,经济因素和地理因素的联系日趋紧密,这更加要求相关人员不仅要以经济环境的视角看待经济发展,还需要从经济地理的视角研究经济发展,且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发展经济时,地理因素始终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中的一个首要因素。
1 生态地理视角下的经济发展
以生态地理的角度研究经济发展,将会涉及一门新兴的结合生态学和地理学的边缘学科――生态地理学,生态地理学巧妙地将地理环境与生态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类迄今为止的开发利用等活动已经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而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又会作用于地理环境,使地理系统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这种状况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地理因素的考量。
以生态地理视角研究经济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借助生态地理学在生态地理区划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生态地理区划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综合了地理学、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新兴研究范畴。它按照自然界的规律,通过对各种地理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把一个地区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将一个地区按照其地貌、气候特征、土壤、土地类型、经济结构和生态功能划分成若干区域后,就能对该地区各种地理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便可考虑这些地理因素,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每个小区域的经济。部分学者对此领域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申元村、王秀红 等对中国沙漠、戈壁的生态地理区划进行了详细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将对认识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分布规律、了解区域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的建设、改造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因素之所以成为发展经济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因为若忽略了地理因素去发展经济,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对生态环境和地理系统结构的破坏,这和人类盲目进行开采和利用所产生的后果是一致的。试想,一个工厂建立在了一个地理条件欠佳的位置,若该地区发生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工厂的经济将遭受严重的损失,环境也将遭到不小的破坏,即使它在生产运作的过程中对环境排放较少的污染物也无济于事,也不能弥补忽视地理因素导致的对经济发展的阻碍。这个例子说明,它将地理和经济之间的联系切断了,只考虑到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但事实上,地理、经济和生态环境三者是紧密相依,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以生态地理视角来看待微观经济中一个工厂的设立,主要涉及了一个选址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曾有报道称,匈牙利一个铝厂因为将工厂地址选在一个地理因素复杂的地段,选址的这一失误最终导致有毒废水泄漏的灾难,不仅对该地区附近的人员造成了伤亡,还造成了经济的严重损失,这种后果显然是和使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若忽视地理因素而盲目发展经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又例如,若将一个耗水量很大的企业建立在一个全年降水偏少或易出现季节性干旱的地区,那么将会对该地区地下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说明该地区并不适合发展这样的经济。因此,相关人员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地理因素归纳为发展经济需要首要考虑的一个因子。前不久,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也曾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精细农业,这句话同样蕴含了以生态地理视角看待经济发展的哲理,因为不同的地区,其地理环境和条件大不相同,例如在浙江省和福建省,许多的田地都是分散和零碎的,若盲目进行发展,农业经济效益将达不到最优,农业经济将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2 经济地理视角下的经济发展
经济地理理论是经济学和地理学学科相互交叉后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经济地理理论与经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以经济地理视角看待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地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各种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经济理论在我国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到了21世纪初,经济地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形成了人地关系理论、地域系统理论等,同时,经济地理还与很多其他学科进行了交叉,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学科。
笔者认为,以经济地理视角看待经济发展,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便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主要表现为一些经济主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内的集合。为了达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资本成本以及加速资源的交流和配置,集聚经济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一个选择。而目前,在我国,特别是钢铁企业,在发展经济时,极容易出现钢铁企业过度分散、集中程度低的问题,导致在某些程度上的谈判没有形成一个合力,这正是忽略了经济地理方面集聚经济因素的一个表现,同时也会成为限制钢铁等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与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采用市场化手段对这些企业实行联合重组显得刻不容缓,除此之外,还应加强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加强大企业和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提升经济集聚区内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同时,集聚经济还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对资源的消耗,这无疑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3 结论
文中的分析说明了经济、地理和环境这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它们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其中,地理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本文通过考虑生态地理因素,对一个地区进行了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的发展该地区的经济,为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增长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和指引,不过这种考虑还只停留在表层。其次,考虑了生态地理因素,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需更进一步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发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中,最应受重视的便是经济聚集的状况,这一视角比先前的生态地理视角层次更深刻,更深入的探讨了经济与地理之间的关联,使二者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总而言之,发展经济之前,只有充分考虑到一个地区的生态地理因素,并在发展经济中,运用经济地理理论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地理与环境之间的最佳平衡状态。在这种状况下,经济的发展势必将走向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素芳,马礼.浅谈中国生态地理区划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2]申元村,王秀红,丛日春,等.中国沙漠、戈壁生态地理区划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1).
[3]何艳.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综述[J].金田:励志,2012(7).
[4]沈在宏.经济地理视野下的区域经济聚集与一体化[J].现代经济探,2015(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理视角下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