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X吧”是西方引进的新式店名,如今使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对它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但仅局限在其语法特征,以及“X吧”逐渐泛化的方法,并且对它吸收快的特点的解释仅停留在人们求新求异的层面上,没有展开。文章旨在分析新词“X吧”中涉及的“吧”的语用功能及原则,并分析“X吧”快速被汉语吸收文化社会的原因。
关键词: “X吧” 语用化 社会文化
1.引言
“X吧”是当今流行于社会多个领域中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网吧”“氧吧”“贴吧”。它迎合了人们追新追异,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吧”已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凸显了当今人们的生活情趣及精神需求。对于这个快速被吸收的外来词,有必要对它的语用化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作研究,探求它快速被吸收的缘由。
2.“吧”词义发展过程
2.1“吧”词义的最初来源
英语中的“bar”与“吧”类新词有很大的关联。“bar”原意为“棒”“木条”,后逐渐引申为“栅栏”,继而演变为酒店服务员与其顾客隔开的柜台。通过音译加意译的方式,人们在汉语中恰当地选择了与bar音极其相近的“吧”,“吧”的“口”偏旁保留了“bar”被借入前的部分特征,另外添加了意义标志语义“酒”。在此词引入初期,只存在“酒吧”这个词语的搭配,这是一个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词语。
2.2语义的扩大和泛化
2.2.1在相当长的时间内,“X吧”中的“X”仅仅由“酒”来充当,且“酒吧”中的“吧”只依附“酒”而存在。此时,“吧”具有某种模糊的语意,只表示与“酒”有关的场所。
2.2.2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吧”泛化为休闲场所,泛指某些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室内休闲场所,例如餐饮(水吧、酒吧)、娱乐(迪吧、网吧)、休闲(清吧、氧吧)。
2.2.3如今的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网络上,这样的“吧”频频出现,被用来命名节目,如考试吧、创意吧、贴吧、灌水吧等。
3.“X吧”的语用功能
3.1建设人际关系
首先,“吧”是“罢”的弱化,表示建议、商量。如忘情吧、怀旧吧、聊吧、侃吧、泡吧、烤吧,这是对顾客的礼貌的邀请、建议。其次,“吧”是“不啊”的融合,如:“你快乐吧”“这些惊奇吧”。此类是非问句与反义疑问句效果类似,期待回答为肯定的。因而,“X吧”商家也较易抓住顾客的心,此类名称具有人性化,能帮助商家和消费者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而不仅仅指代营业性场所,如“X屋”“X坊”“X厅”“X馆”。
3.2缓和语气
“动词+‘吧’”:“吧”可作为“罢”的弱化此类,“X吧”有较强的建议、商量语气,这种结构符合汉语祈使句。一般的祈使句语气较强硬,“吧”放在后面则大大削弱了“请求、命令、催促”等语气。“X吧”可看做是一种商家关切、贴切的邀请。这样增强了交际意***的驱使性,推进了言语和非言语交际的进行 [1]。
4.“X吧”现象探究
店名属于一种极为鲜活的语言现象,是个涉及文化、心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有较高的理论、实际价值。“X吧”的发展泛化的过程值得大家进一步分析。
4.1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前许多领域仍保持传统特色,如商业标识语仅有少数几个,如“店、楼、世界、市场”等。改革开放后引入了具有欧陆风情的服务业形态,大量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新鲜事物和新的阶层、文化、价值取向,“X吧”作为其中较具特色的休闲服务场所名很快赢得了大众的承认。另外,现代人压力增大,而含有谐音双关的“X吧”贴近人心,所以具有闲雅特色的“X吧”成为了人们的极佳选择。
4.2文化因素
汉语中的商业标识语折射出传统文化中的等级之分。规模大的店大多选用豪壮气派型的商业标识语,如“大厦、集团、世界、中心、楼”;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的会选取雅致、精巧型,如“舍、庭、居、轩”。从西方引入的“吧”冲破了这一传统等级的束缚,发展趋势相当迅速。此外,“吧”与“发”是谐音。中国的文化中,数字“8”读音与“发”相似,为财富之义,而“吧”发音与“8”相同,所以“吧”颇受商家和消费者的喜爱。
4.3心理因素
商家们奉行“顾客至上”的原则,在为店子取名上试***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表达者的目的意***和在接受者身上所产生的言后之效应看,广义的语境应该包括接受者的诸特点,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言语行为的得体 [2],即店名的选取也应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汉语中传统的商业标识语中并没有涉及能够激发顾客求异求变听读兴趣的领域,而从西方引入的“X吧”通过双关的修辞,大大增强了表意效果,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这是由易感知心理发展为喜感知心理,进而上升为欲求知心理 [3]。“X吧”便符合这一过程,且能激起受众求新、求异的听读兴趣。
5.结语
本文对“X吧”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探析,并为“X吧”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找到了原因。大部分商业标识语没有人性化,不具有一些正常情感,而“X吧”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X吧”也可以看做是商店等对顾客的期待、建议,这样一个具有人性特征、生动形象的新词类当然格外受人欢迎。
参考文献:
[1]冉永平.言语交际中“吧”的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及其语境顺应性特征.现代外语,2004,(11).
[2]孟昭泉.店名文化探源及其老字号[J].河南社会科学,1998,(1).
[3]何宇平.修辞要重视受众的心理[J].修辞学习,1997,(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店名“X吧”的语义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