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最早见于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它描述了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使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沉默螺旋”理论假说由3个命题构成: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3)大众传媒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1)这个假说中的“舆论”与历来的舆论概念不同。诺依曼认为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此理论强调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诺依曼在“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说明:舆论是个人感知社会变化、调整自己行为的“皮肤”;又是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而引起社会解体。
(2)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而言,“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这个观点强调了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它是由诺伊曼提出的。在她看来,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同时,它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而引起社会解体。
“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要发生效应,需要以下条件:
(1)一些缺乏主观判断的人,社会主体意识不强,容易相信和接受媒介意见。
(2)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强大,受众的基本权利如知情权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使得大众盲目地相信大众传媒,由小到大,由少聚多。
(3)大众传播媒介所发表的意见与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利益诉求和见解相符,同大众利益达成一致,这时候,“沉默的螺旋”理论开始生效。
按照诺依曼的观点,社会公众对当前某一事物所持的观点和判断,受到当时主流意见或者“意见气候”的影响和制约。如果当时“意见气候”与他们的个人意见相左,那么害怕“被社会孤立”的恐惧心理就会使他们继续保持沉默。但是,美国学者拉索莎进行了一次调查,以对***治的直言不讳为例,发现个人观点的形成在受到“意见气候”影响的同时,还要受到很多其他变量的制约,例如个人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知识文化水平、所属群体以及自我确信程度等等,都会影响个人意见的形成和表达。拉索莎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人们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时,并不是像诺依曼“沉默的螺旋”假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孤独和无助,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力和理解能力的。
“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说强调只要受众选择保持沉默,那就意味着他们对优势意见的赞同或者自身观点的改变,这样的理解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另外两位美国学者里默和霍德华试***测试“沉默的螺旋”假说的主要假设,即人们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评估多数人的意见。他们对一种有毒的废料PCB进行一次公共意见调查,据信这种废料能够导致癌症。结果发现,大众媒介的使用与准确估计大多数人意见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大众媒介的意见并不等于是公众意见。
此外,大众一旦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就会以这种观点为判断基础,特别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后而形成的观点。
虽然“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考查和研究,但它在效果研究中的意义也是十分明显的:该理论集中讨论的是舆论形成问题,它一方面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虽然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一假说的普遍性尚未达成一致的看法,但正如麦奎尔所指出,“沉默的螺旋”所描述的意见形成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必然出现。“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大众传播媒介所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但它更能体现的似乎是在人际传播影响下社会舆论的形成过程。
(根据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等整理)
(梁锋:新闻前哨编辑部;江妮: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