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是老牛家抱养的孩子,养父母一直隐瞒着此事。
那是1958年,牛根生出生在呼和浩特郊县什拉毫村的一户姓秦的贫穷农民家庭,那时候用现金代公粮,牛根生的生父任生产队的小队长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万般无奈的父亲实在没办法,狠狠心,把出生还不到1个月的牛根生给卖了,价钱是50元人民币。牛根生养父姓牛,职业是养牛,养父养母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生根立后,所以取名“根生”。
“抱养真相”后来还是让牛根生知道了,牛根生虽然年纪小却十分懂事,他心想,养父辛辛苦苦把自己拉扯大,待自己的那份情义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养父有重病在身,此时自己若与亲生父母相认,会让养父误解,必然会伤了养父的心。所以,牛根生毅然决定暂不与亲生父母相认。
养父去世时,还不满20岁的牛根生子承父业,“顶班”进了养牛场。不久,牛根生的亲生父母那边来了人,要相认。这时牛根生又犯起了嘀咕:亲生父母那边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成家了,而自己还没成家,每月只挣二三十元钱,还得养活继母,入不敷出,如果此时相认,就有让亲生父母给自己娶媳妇或者帮衬事业的嫌疑。为了不在经济上拖累亲生父母,自强的牛根生咬咬牙又没有和亲生父母相认。
1986年,28岁的牛根生当上了车间主任,有一次,单位里的临时工说他是托县什拉毫村的。“听到这话,牛根生心里一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就是“什拉毫村的”。于是,牛根生主动与他拉起家常,并向他打听村里姓秦的人家。那人说:“秦老大和我住隔壁,听说老太太不行了,刚从我家借过2斤米,他们家小闺女曾考住学校,没钱念,上不起学。”牛根生听说了家里的窘境,心里忍不住一阵酸楚,毕竟血浓于水,秦家虽没有养他,但毕竟生育之恩大如天啊。牛根生马上跟这个人说:“老兄,能不能帮个忙,我想到什拉毫村儿去办点事儿,也到老秦家去看看,明天你给我做个向导,带个道儿。我不亏待你,工钱我来补,路上的吃喝我也包下了,你看怎么样?”对方有点不相信有这好事,还问:“真的?你跟老秦家是亲戚?”牛根生含糊地应了一声“嗯”。
当晚牛根生回到家,和妻子说了这事,妻子知道后把家里积攒的80来块钱全都拿了出来,牛根生怕钱不够用又让妻子从岳父家借了些。第二天一大早就找了一辆客货两用车,买了一袋米、一袋面、粉条、肉,又找了个治病的大夫,直奔什拉毫村。一路上,那个带路的人很好奇,忍不住问牛根生:“你跟他们家到底啥亲戚?”牛根生说了实话。带路人听了特别高兴:“哦!老秦家卖过一个男孩,都管他叫‘老三’,那就是你了!好样的!”
一路颠簸,亲生父母家到了,那是一个完全破败的院落。屋门口坐着一个老头,正在补一只破筐。屋里又黑又矮,炕上躺着一个老太太,瘦得皮包骨。旁边一个女孩,穿着破旧,正在给老太太喂水。带路人指着牛根生说:“你们看看这是谁呀?”3个人都懵了,都不认识啊。带路人转而对牛根生说:“这是你爹,这是你妈,这是你妹子……”
全家人又惊又喜,禁不住抱头痛哭。经医生检查确诊,牛根生的父母得的都是慢性病,主要是因为营养不良。卸下米面,放下钱,见过已经成家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牛根生从此就成了跨家庭的一员:既是牛姓大家庭的一员,也是秦姓大家庭的一员。
以后的日子里,作为儿子的牛根生尽了一个儿子的责任,包揽了生身父母的全部生活用度,悉心照料他们。牛根生曾经深情地说,前后算起来,我共有七位爹娘,生父、生母、养父、养母、继母、岳父、岳母。
雨果有一句名言: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牛根生是一个大气、智慧、懂得感恩,且有着比海洋和蓝天更宽广博襟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注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