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的同时,也在资源、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化 信息时代 挑战 对策
一、前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入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大城市发展势头尤为强劲。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被确定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我国的城市化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阶段与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1978年以前。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中国的城市化呈F出以下几个特点:***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二)1978年以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化,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迅速推进的,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松动并被打破,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小城镇迅速扩张、人口就地城市化为主的特点。然而我国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却是建立在绝对程度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之上的。从宏观层面来看,城市化的质量不高且城市化率偏低。
三、我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
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36%提高到7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挑战不可避免: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严峻考验。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为中国城市化带来了压力。从2011起到2050年之间,中国城市要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四倍跃进”的目标,要全面达到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平衡,都是严重挑战。而中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
(二)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对于中国城市化亦有压力。到2050年前后,中国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投入大约在40万亿-45万亿元人民币的数额,相当于每年平均投入8000亿至9000亿元人民币,这大约是2001年GDP总量的十分之一。只有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城市才能担当起新一轮财富集聚的经济增长点。
(三)城镇平衡。传统管理制度下的城乡差异巨大,中国现有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2.25倍左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隔离的二元管理制度,把中国公民人为地分割在城乡两个不同的生活平台,城乡居民之间在就业选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城乡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均衡性,加剧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民的进城成本,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挑战。
(四)社会保障制度。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措施
如何克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问题,是城市化战略推行的中心思考。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在遵循城市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要求。尽快修改《城市规划法》,放松对大型、超大型城市的规模控制,构建2―3个世界级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龙头。同时要十分加强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投入数字城市的建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城市服务体系的提升等,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置于国际的大背景之中。
(二)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管理,将中国城市的发展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模设计应统筹考虑,应当进一步调整全国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和加强产业转移力度,放大城市扩散效应,将其真正塑造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建设规划必须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本依据,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城市管理的民主和透明程度应大大提高。
(三)加强绿化和环境保护投资。提高森林覆盖率、恢复草原植被、保护农田、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不仅仅具有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义,还具有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同时,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
(四)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重点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中小城市是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目标,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路径。
(五)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居民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把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所有从农村地区进城的新移民,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桂新.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3(11):8-13.
[2]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10):7-11.
[3]罗淳.中国城市化的认识重构与实践再思[J].人口研究,2013(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