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又名“手织布”、“土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用原始的纺车和织布机精心纺织而成,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即使是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家织粗布也属于过时的物什,几乎无人问津。
然而在河南省封丘县,有一个叫李杰的女孩儿,在郑州开办了全国首家“老粗布专卖店”。短短半年时间,她的加盟店已经遍布河南十多个地市。她不但把“过时货”热销到大都市,很快就要注册成立“厚道手工老粗布公司”,把老粗布做成了品牌。
2005年12月22日,笔者走进“厚道手工老粗布专卖店”,了解了这个智慧女孩儿和“老粗布专卖店”的故事。
需要就是市场
李杰出生在河南省封丘县潘店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年龄不大,社会阅历却特别丰富。17岁那年,她就只身来到郑州,在姨妈的理发店里帮工。姨妈的理发店停业后,她自己又开了一家。随后的几年里,她开过花店,做过酒类销售……在此期间,李杰深感知识的贫乏,她又走进了学校,在技校学习了计算机和外语专业。从技校毕业后,她在科技市场做笔记本电脑销售。
要强的李杰总想在商海中有自己的一片天地。2003年,她去了长沙,自己开了一家店,专门从事笔记本电脑销售。然而,由于资金有限和行业竞争的增大,一年后,她放弃了。
2004年国庆节,夜已经很深了,25岁的李杰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虽然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可她却越来越不知道今后到底该干些什么了。回到老家,李杰有些迷茫。
无意之中,她的手停留在身下的床单上。床单是用自家织成的粗布做成的,百分之百的全棉制品。对粗布,李杰再熟悉不过了,她的母亲就是有名的织布能手。她还知道,以前在家闲暇的时候,农妇都会织些粗布,用来做床单,被子,衣服等,她自己就是穿着粗布衣服长大的。想到现在都市人对传统的偏爱和喜好,想到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农民在城郊开了一家农家菜馆而致富的文章,李杰不禁心想,能不能拿粗布“做文章”呢?虽然农村还有织布的,但很少想到用来经营,如果把这传统的东西做成品牌,说不定也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想归想,但李杰并没有信心,经营粗布,实在太“冷门”了,市场情况并不是靠自己的推想就能把握的。可随后的一件事,让李杰下定了决心。
2004年11月,李杰接到在郑州的一位好朋友的结婚喜贴。一般来说,朋友结婚,都是送一个红包表示祝贺。李杰想给朋友买件礼物,可是她在郑州各大商场逛了半天,累得腰酸腿疼,也没有选到令她满意的个性化礼品。商场中的东西都很大众化,没有丝毫新意。疲惫不堪的李杰眼前一亮:如果送给朋友两条粗布床单,肯定不会跟别人重复!
果然,朋友收到这两条粗布床单时,开心极了。第二天还特意给她打电话,表示感谢,说那是她结婚收到的最独特,也是最喜爱的礼品。听到朋友的笑声,李杰也非常高兴。
李杰没有想到,这一份礼品,竟然给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也给了她信心。
一个月后,两个好朋友找到李杰,张口就问她要粗布床单。为了不扫朋友的兴,她专程回了趟老家,又向妈妈要了两条。从那以后,李杰的电话就多了,朋友们除了和她聊天之外,最后总是向她提及同一件事―――能否送一条粗布床单。很快,她家里所有的粗布都用完了。豪爽的李杰不好意思拒绝朋友的要求,便偷偷地去街上看有没有卖粗布的,目的是有朋友再有此种要求时能够及时满足,而且自己也不用跑回家麻烦妈妈了。结果她转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店和摊位,居然一无所获,即使有,也是机织的仿制品。
看到朋友们对粗布床单的喜爱,李杰想:既然这么多人需要粗布,我为什么不能开一家粗布专卖店呢?
时尚的“土”老板
2005年春节,李杰向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母亲表示了疑虑:“现在农村人都不想用的土东西,城里谁会用啊?”父亲也不赞成,他认为过去农村穷,没钱买布料才不得不织布。李杰却不这样看,她告诉父母,她在城里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发现,有时候,越是土气、越是原始,城里人越认为是时尚。父母拗不过李杰,只得答应让她试试看。
当时,李杰家有两台织布机,姥姥家也有两台,如果开店的话,这4台织布机是远远不够的。李杰把目光投向了远近亲戚,动员亲戚们为自己织布。经过努力,李杰终于集中到了30台织布机开工了。
第一批产品是床单,李杰明白,质量就是生命。如果刚开始就在质量上出现问题,那么自己的计划和梦想将被扼杀。于是,她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大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2005年的春天,李杰像织布机的梭子一样在各个村里穿来穿去,忙着检查质量,督促进度。一个月下来,就有了100多条成品了。
有了稳定的生产能力之后,李杰返回郑州,赶快找门面,筹备自己的专卖店。考虑到在城里卖粗布是新兴事物,李杰决定把店开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几经奔波,最后她在郑州市的文化路上,以每月2000元的租金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店铺。装修时,李杰想,自己卖的是“土东西”,铺面也应该按农村的土风格来装修,这样才会有返璞归真的感觉。最后,李杰确定下来的方案是:用麦秸秆做帘子,用灰砖铺地面,还从老家运来了一台织布机。
2005年4月28日,“厚道手工老粗布专卖店”在郑州开业了!选择这一天开业,李杰别有打算,她想靠着“五一”黄金周来扩大影响和知名度。
为了扩大影响,加强宣传力度,李杰印制了一批宣传单,来到各大商场、广场发给行人。此外,她还在店门口张贴了别致的宣传画,吸引了不少顾客。
但是,生长在城市里的人并不了解粗布,有些人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走进李杰的店,虽然李杰尽力宣传,但还是少有人买。第一个月,李杰基本上没赚什么钱。
怎样才能让城里人真正接受“土生土长”的粗布呢?李杰想到了别出心裁的宣传方法。首先,她把有关粗布的知识和历史印刷成精美的小册子,凡是到店里的顾客,不管是否购买,她都会送上一份,增加人们对粗布的认识和了解,以增强人们的兴趣。第二,就是靠顾客做宣传。她在店里特别准备了一些纸张,让购买的顾客写上对粗布的感受,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顾客,他们写的感受,都带有很深的感情。这样一来,更起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同时,李杰还发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假粗布”,那些布的价格低,很能吸引顾客。对此,李杰专门从那些商贩那儿购买了一些布料放在店里,从质量、成本、价格方面让顾客自己进行“货比货”的对比,更增加了说服力。如此一来,前来购买粗布床单的顾客增多了,利润也相应地增加了。第二个月她就净赚了6000多元。
从单一到系列的“老粗布”品牌
虽然生意不错,但由于品种单一,再加上粗布床单结实耐用,销售到一定程度后,很少再有回头客光顾,这样一来,店里的利润始终徘徊不上。正当李杰一筹莫展之时,商机再一次出现在她的面前。
2005年6月底的一天,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店里买了床单之后,问李杰有没有粗布短袖衫。看着女孩遗憾离去的背影,敏感的李杰意识到这又是一个商机―――粗布“深加工”。就是彻底跳出只能用粗布做床单的思路,尽量地以粗布为原材料多做布艺品。说干就干,李杰马上给家人打电话,让母亲参照着村里年轻人穿的衣服款式,赶制一些粗布衬衣和短袖衫。
货到之后,不少顾客一买就是好几件。渐渐地,李杰有了回头客,不少顾客还成了她的义务宣传员,她的生意自然是越来越红火了。
粗布衣服开发的成功,让李杰在其他方面动起了心思。天气越来越热,各种凉席很是走俏,市场上有麻将凉席、亚麻凉席、竹纤维凉席、牛皮凉席,等等,但就是没有用棉线做的凉席。能不能用粗布制作凉席呢?她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毛毯,母亲就用粗棉线织成厚厚的被单,冬天的时候盖在被子上御寒。夏天,就把这种厚厚的被单铺在床上。因为纤维粗,缝隙大,所以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吸汗功能,即使大热天睡在上面也不觉得有多热。想到这里,李杰赶快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组织大家生产这样的“粗布凉席”。竹制凉席的毛病是,人在上面躺久了,不挪窝就容易捂出汗,粗布凉席则避免了这样的不足。而且相比而言,粗布凉席更容易清洗、收藏。夏天是凉席,冬天是毯子。
果然,这样的凉席上市以后,深受顾客欢迎。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李杰自己忙不过来,就招聘了两个营业员。看到粗布不但能在省城卖出去,而且还很受欢迎,村里的人既吃惊,又羡慕。不少人主动提出跟她合作。初战告捷,李杰并没有被冲昏头脑。李杰知道,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对手工粗布的定位是“原始、舒适”,所以只是要求保证质量,对美观方面的要求很少。站稳脚跟后,李杰要升级自己的产品了。她请搞艺术设计的朋友帮忙设计了一些美观大方的***案,自己还去商场买了不少花色很有品位的布头,带回老家让大家参照着生产。
除了花色,产品的种类也在迅速增加。刚开业时,店里除了床单被罩之类的床上用品,就是衬衣,根本满足不了顾客的个性化要求。有一次,李杰接待了一位想买粗布沙发巾的顾客,一听没有,人家扭头就走。李杰想,只有货品多元化了,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于是,她一边收集顾客的意见和要求,一边着手设计沙发巾、沙发罩、桌布等用品。很快,不仅这些产品上市了,她还开展了按顾客要求定做的服务,受欢迎的程度出乎意料。
不久,应顾客的要求,她又推出了款式简单大方、穿着舒适宜人的粗布睡衣。看到制作衣服和沙发罩留下不少碎布,李杰灵机一动,让人做成了鞋垫、棉布包、工艺品等。因为善于经营,李杰每个月的盈利已经保持在两万元以上。
顾客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2005年8月,在一位平顶山顾客的再三要求下,李杰在平顶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加盟店。很快,新乡的一位女顾客,也找到李杰要求加盟。紧接着,洛阳、南阳、许昌、漯河、开封等地也有人主动来找李杰,要求加盟。短短半年时间,“厚道手工老粗布专卖店”加盟店已经占据大半个河南。
由于操作成功,“厚道手工老粗布专卖店”吸引的不仅是顾客的眼球,还吸引了投资商的眼光。不久前,一位北京商人来郑州旅游,邂逅了李杰的“厚道手工老粗布专卖店”。凭着商人的敏感,她意识到了其间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这位商人决定投资100多万元注册“厚道手工老粗布公司”,雄心勃勃地打算把手工粗布打造成中国的一个品牌,将这一纯棉手工制品打入国际市场。
但李杰拒绝了,因为她要注册属于自己的“厚道手工老粗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