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法制不健全的缘故,自古而今,中国人对报仇一事情有独钟。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似乎别人欺负了你,你不去欺负别人人生就是残缺的。
如果还要换成耶稣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去由他打。或者马克・吐温说的,紫罗兰把芬芳留在了踩碎它的脚踝上,那后果就更是难以想象,恐怕最后得同阿Q一样,连做人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几千年前,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如何?孔子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地反问道“何以报德?”接着,他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说别人对我滴水之恩,我就日后涌泉相报,别人要是咬牙切齿,我就以牙还牙。所以中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越王勾践的故事,留下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褒扬。
这样的思想体现在民间,就是报复类小说戏曲特别流行,甚至俗文学的两大宗武侠和公案就是复仇派的天下。血债血偿、父仇不共戴天等充斥着民间的各个角落,最后不知谁又发明个“有仇不报非君子”,更是直接把报仇提升到了人品道德的高度,于是乎报仇之事就泛滥如洪水了。
当然,也有不随潮流的。
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时代的名相,未发迹前曾在汝南做官。一次则天皇帝招他入朝说,你的***绩有目共睹,但是你知道谁经常向我打你的小报告吗?狄仁杰一听急了,说,陛下,请您千万别告诉我。武则天问,你不相信我?他说,不是,我是不相信自己。我担心知道此人后控制不住打击报复的心,所以陛下还是不要告诉我。如果陛下觉得别人告诉您的问题我确实存在,我自当改正,如果陛下觉得那些都是小人的是非之言,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我不想知道谁是背后打我小报告的人,我只知道他们都曾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是我的好同事好搭档好部下。
吕蒙正是北宋名相。43岁时,他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于此次提拔,很多人不服。蒙正初入朝堂,有人在背后指着他说,这小子也能当宰相?他佯装不知,倒是边上的同僚看不过去,要去追问说长短的人。吕蒙正知道了连忙止住说,还是别问了,一旦知道是谁说的,估计这辈子也忘记不了,对他不好,对我也不好,何苦呢?
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打小报告,即使所言皆实,这在十二分讲究处世哲学的官场,也应该是有仇了,但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已经当上了宰相的狄仁杰和吕蒙正却根本没有秋后算账的打算,就连有人要告诉他们那个在背后指点的人是谁,他们都制止了。你看,这样是不是比那些整天打打杀杀,尔虞我诈的人更高尚更君子。所以在孔老夫子的书里,他不但讲了“以直报怨”的直道,他还讲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而且恕道比直道更重要。
节目主持人杨澜说,在她所采访的人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原国家******的夫人王光美。她问王光美“当初你身边的工作人员中有人教你的女儿唱打倒自己爸爸妈妈的歌曲,你不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王光美说:“我不想知道,如果我要查任何一个人,这个人和他的家人肯定也会遭受不少麻烦,为什么要让痛苦延续呢?所以我不要知道。”
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今日张三杀李四,明日李四的儿子杀张三,子子孙孙无穷尽,这结下的梁子何年何月才能够化解。清人刘宝楠在阐述夫子的恕道时,有句极为振聋发聩的话“学者学恕一则修己,一则安人,终身行之,可以不愧为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