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搬家”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中国以往的情况来看,存款“搬家”通常在银行存款呈现“负利率”已久且物价上涨过快和持续收紧货币时会突然发生,同时“搬家”后的钱,要么涌向消费品市场(抢购或爆炒商品),要么涌向投资品市场(房产、股票、黄金、收藏等)。但出现在2011年上半年的存款“搬家”,从背景来看与以往基本相同――银行存款呈现“负利率”已久且物价上涨过快和持续收紧货币;但从钱的涌向上看,又与以往有着明显不同,在投资品市场中,过去最热的股票、房产市场似乎没有涌入的身影,过去不算热的黄金、收藏市场身影频现(当然大多是资金实力比较雄厚的投资者),而过去不多见的银行间理财产品市场却成为主要的目的地。
其实,这种不同以往的银行存款(居民和企业)“搬家”现象,与近年整个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既是“CPI持续高位,银行储蓄存款呈现‘负利率’已久,物价上涨过快”储户选择调整资产结构的一种正常的“趋利”行为,也是“信贷持续紧缩,资金普遍吃紧”企业寻求解决钱不够用的一种正常的“调整”行为。
2010年以来,“负利率”的情况就一直存在,但因最吸引存款“搬家”的房地产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策打压)、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全球表现最差行列)没有赚钱效应的示范,黄金、收藏市场又不适合大众投资,故存款也只能无奈地呆在银行里;但进入2011年,物价上涨明显过快,同时在央行不断收紧货币***策(为了控制物价上涨,从2010年1月第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算起,到2011年6月底已经先后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11年6次、几乎每月一次的影响下,银行越来越缺钱(因为大型商业银行正在执行历史罕见的高达21.5%的存款准备金率),为满足日常营运资金需要,各银行推出的银行间理财产品突然暴增,因大部分都是期限较短(基本上都是十天、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的产品)和预期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一下子获得了大众的喜爱,银行间理财产品市场的活跃,存款“搬家”自然发生。与此同时,受银行信贷紧缩等***策传导的影响,整个社会企业的资金也普遍吃紧,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更是难受,在钱都不够用的情况下,除了把银行存款“搬家”外,还不得不到处“借钱”,于是,大量的高利率回报的委托贷款也成为银行存款“搬家”的一个动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胀”成了经济社会中最敏感的词汇的同时,银行存款“搬家”继续在释放流动性,而流动性过剩本就是造成“通胀”的一大因素,这样一来,控制“通胀”的压力又加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不同以往的存款“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