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共和十年了。
2004年,郭锡恩和胡如珊夫妇共同创立了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 & 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即NHDRO),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设计工作室;两年后,他们共同创立了另一个品牌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一家以设计为主导的家居零售店。
如今,他们在业界已是不可忽视的设计师。2006年,郭锡恩被美国《I.D.》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40名设计师之一, 2007年,胡如珊被著名的设计杂志《PERSPECTIVE视杂志》评选为大中华区40位40岁以下的卓越年轻设计师之一。同年,他们的设计共和旗舰店就荣获了2007年度亚洲设计大奖(DFA)大中华杰出设计奖。2010年度英国建筑评论杂志《AR》新锐建筑奖。2013年,入选美国《室内设计》名人堂。如恩设计研究室2009年被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为年度世界十大新锐建筑设计事务所、2014年,郭锡恩先生和胡如珊女士被英国墙纸杂志(Wallpaper)评选为年度设计师。2015年,如恩设计荣获“2015亚洲年度设计师”称号。
郭锡恩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在哈佛设计学院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他在普林斯顿的迈克・格雷夫斯建筑事务所(Michael Graves Architects and Associates)任亚洲区项目总监一职十余年之久,胡如珊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建筑学院获建筑和音乐双学士学位;之后又获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在创业之前,胡如珊曾任职于迈克・格雷夫斯建筑事务所、Ralph Lerner Architect, SOM和TAC等著名建筑事务所。
***之后,郭锡恩和胡如珊,这两位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建筑学院求学时的校友,在学生时代就已经相识相知,因而形成了相当的默契。他们以新锐、大胆、充满创意的设计迅速崛起,赢得良好的口碑,这些荣誉是对他们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的肯定,他们的作品如吉隆坡森***当代艺术博物馆、伦敦弯弓街精品酒店和警察博物馆、南外滩水舍精品酒店、外滩三号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广受好评,引领新的建筑时尚。
设计就是设计
长期在国外生活,他们的英文要好过中文,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国内老建筑的改造项目的设计中崭露头角。
在国外学习和专业的工作铸成了他们建筑思考和设计过程的基础。胡如珊说设计元素不像化学那样可以将其组合成一个公式然后创造出一个结果,它是一个更加艺术化和不可定义的过程。他们所接触的一切都为他们的工作建立起了灵感的源泉。由于他们对于风格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建筑中,他们往往趋向于探索中国空间的精髓,并去理解如何将它们运用到工作和作品中。“我们对于寻找新的中国抽象概念非常感兴趣,”胡如珊说,“我并不认为现在在建筑文化和风格上还需要过分的分化。我的意思是,在东京、苏黎世和纽约的建筑教育其实都很相似。我觉得现代建筑思想可以运用于任何文化。我们没有因为回到亚洲而从‘西方’设计转为‘东方’设计。设计就是设计。在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界限正在模糊甚至消失。”
在美国求学之后,一直留在美国就业。后来他们有想过回到亚洲生活,只是不知道该在哪里定居。直到有了外滩三号这个项目,他们决定搬来上海居住了一年,在这过程中她和郭先生发现,其实他们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对设计的梦想都能在上海实现。
在他们看来,上海是一个走在世界前沿的城市,这里每天都充盈着来自全球的能量,并以惊人的速度吸收。这样的环境实验性、创造性的尝试是完美之地,你会觉得你可以在这里尝试做任何事情,无限制地去探索。在上海定居,另一个原因是私人的考虑。胡如珊的父亲在1940年代离开上海去了台湾,对于胡如珊来说,回到上海就像回归到了原点一样,中国大陆的文化环境对于一个在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游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在很多方面来说上海就像一个他们一直都不太了解的家,每天他们会对自己的身份发出疑问,而这种强烈的感受让这座城市变得像一个坩埚,假如将这些想法燃烧,看看它们是否可以在高温下存活下来。
让他们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始建于1916年的外滩三号,其前身是英国有利银行,是上海第一座全钢结构大厦,1996年,喜欢高档生活品质的美籍华人李景汉与朋友购买了外滩三号的使用权,并邀请建筑师迈克尔・格拉夫斯将这座历史建筑重新打造成为如今的外滩三号,而具体设计部分概念化的正是时任格拉夫斯事务所亚洲项目总监的郭锡恩,只是格拉夫斯一开始还不愿意接这个项目,胡如珊解释说:“外滩三号的项目是一个室内项目,格拉夫斯一般不会做只涉及室内的项目,更何况相比较当时事务所所做的其他项目而言,这个项目很小。李景汉当时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长信,表达这个项目对于上海文化的重要性,这个城市正在失去一个拥有文化灵魂的地方,起初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使外滩这块地方重获新生。看到这封非常有说服力的信后,郭锡恩也说服格拉夫斯这是一个值得不远万里前去做的项目。这个设计方案非常注重文化,美食、艺术和时尚的混合是一种很有趣的方式将不同的元素结合起来,在外滩创造出一个地标。从设计上而言,并不真的想要打造‘时尚’,只是使设计适应当时当地真正的需要。”
在普罗大众的眼中,“外滩三号”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奢侈品标本”、“上海最豪华的聚会场所”,但胡如珊说,这肯定不是他们的初衷。“我们对于‘奢侈’没有任何兴趣,但是有时候你做了一些事,其他人会通过他们希望的方式去解读。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真实的历史
2006年,郭锡恩和胡如珊夫妇又在上海创立了他们的另一个品牌:设计共和(Design Republic)。
尽管上海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然有设计空白。他们当时觉得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设计意识,所以创立设计共和。在胡如珊看来,这是一个展示、销售、享受、探讨并且学习设计精品的地方,是一个冲破传统、展示世界的平台。
正如他们所强调的,海外游学的经历不会给他们改造老建筑造成障碍,恰恰相反,他们可以将最新的观念注入到老建筑,让老建筑重新焕发青春。他们在英国改造了伦敦历史最悠久的法院和世界上第一间警察局,上海江宁路的设计共和设计公社也出自他们之手,另一个重要的改造项目就是南外滩水舍。关于这个项目,胡如珊说:“我们想让参观者来到水舍时能体验一种历史感,但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我们想突出旅者的概念,是那些参观一个地方时对其传递的意义感兴趣的人,而不是单纯的‘游客’。”
建筑的改造是鲜明的旧与新的对比。
水舍同时围绕着两个主要的理念展开:1.弄堂;2.模糊的公共/私人空间。弄堂长期以来都是上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房屋传统而言是很小的,这使得家庭活动延伸到了街道并创造出了每天集体生活的感觉。甚至在今天,上海的房屋及周边的房屋还是有种可被偷窥隐私之感,窗户的位置使得卧室,浴室以及餐厅都暴露于公众。人们倾向展示,在上海更为常见,在水舍的设计中没有忽视这一点并诠释这一理念。意外空间的视觉联系使得酒店客人感受地道的上海城市状态,狭窄弄堂里的走道和缝隙定义着独特的城市空间风格。”胡如珊说。
顶层的加层、内部的庭院、古老的地砖以及大量被加入的耐候钢,马上把人的思绪拉回到当年黄浦江运输码头的工业背景,他们对细节非常着迷。在他们看来,细节是可以展现许多东西的,它就像一个艺术作品,所有的细节才能组成整个大的画面。
他们质疑“恢复”“改造”以及“保留”的问题,他们告诉自己,是不是可以有不同于已经不断重复的方式去做设计?“我们认为有些老建筑不应该恢复原样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它不应该被完全拆除,比如水舍,”胡如珊说,“无论对***或是公众来说,这都不是一段“值得”被保留的历史,但我们相信它传递着一种不同的历史,其中包含着这个城市人们的共同记忆。所以我们保留了应该被保留的,把那些部分暴露在外,不做处理加工。就像留出原生的肌肤,将它的伤疤和血痕保留不动,如此展现出了它的全部。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我们想要展示出来。而新的部分也被加入以此实现方案的功能,它是一间酒店所以需要一些看起来当下的部分。”
在这样一个建筑的时代,胡如珊觉得建筑师应该试着平衡他们参与其中的很多东西,并且意识到他们所做事物的社会责任。他们需要更深入地去思考建筑与城市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建筑从来无关于风格,无关于外表,它应该一直与意义有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筑,是关于意义的郭锡恩和胡如珊的设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