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为梦想奔赴/那些东西不会枯萎/感谢旅行让我发现/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不随时间放弃/在出走中/那些在我心
里显得更加重要的声音/带领我穿越现实的迷雾
就如这首诗所表达的,旅行正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并给生活带来方向。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7840万人次。目前,有1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报告还显示,中国游客越来越热衷于深度与专题旅游,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重视优质的文化体验和品质分享。
无可置疑,我们正缓缓步入旅游时代,但同时现状也顽固地告诉我们,对于更大一部分人来说,旅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调剂者,只有当它偶尔被想起时,它才存在。一旦遭遇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它就会被搁置。人们任凭习惯给自己架起框框,塑造一个个碉堡: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钱有时间没旅伴,有了旅伴又担心未知旅途。
而与这些人对应,也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跳脱自己阶层的局限思维,并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和审视。他们对旅行的看法充满感情和智慧。他们告诉我们旅行,不仅跟腿和眼睛有关,也跟心灵和记忆有关。
行者人生
在人们印象中,站在金字塔顶层的那些企业家们应该端坐在办公室,忙于谈判、会议、签字,“时间就是金钱”用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事实上,他们可能十天半月都在远游海内外,不见人影。当我们热衷于挖掘他们事业成功的秘密时,往往忽略了他们在旅行等方面的生活秘密,而也许,这恰是他们成功的终极奥秘。
旅行是我的人生战略
董事长原则1:每月出行一次
5月在以色列感受漂浮死海之上的乐趣;6月去九寨沟、青城山这样的神仙地隐居静心;7月往俄罗斯体验异域风情;8月避暑大小兴安岭;9月是一定要去***吃水果……一年到头,戚金兴的旅行计划排得满满的。
2008年5月29日,公司上市,时年46岁的戚金兴就定下了每个月争取出行一次的原则。所谓的争取,就是“有时忙过了头,只能月底出去,下个月月初回来,说起来这两个月都出去过了”。2010年,将步入虚岁49岁,杭州人称的50岁的他强化了这一原则,不再拿月底出行一趟来充两个月的数。
除了数量上保证,戚金兴还制定了目的地选择方针:一年10次国内游;2次国外。跑完省会城市,跑像温州、宁波等重点城市,接下去就游重点景区。“从2008年开始,我已经进入了国内深度游的阶段了,到一个城市就选择几个点走走看看。明年去温州,我可能就会选择在雁荡山住上一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适宜,我就往哪里去。比如冬季肯定往南,福建、广东、广西、港澳、云南……春秋两季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夏天自然往北,黑龙江、辽宁……”
戚金兴的旅行计划就如同一部详实的企业战略,话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成就感和欢喜。在他看来,一次有效出行比拿下一块土地更有价值,“做什么事都不能光靠外界输氧给你,旅行对于我就是主动吸氧。”
董事长原则2:耳闻目睹后再决断
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戚金兴雷打不动地外出旅行,最少4天3晚,最长10多天。他曾被业内人士打趣“人家跳楼,你旅游”。
戚金兴说:“企业家人在哪里不是主要的,脑子用在哪里才是最主要的。我最喜欢在休闲过程中和他人交流分享各自成果。出行可以考察学习,虽然乘坐商务舱、头等舱出去花了钱,但是换回来的可能是四五十亿的成果。”
2008年8月底,戚金兴去了美国。当时国内房地产市场形势紧张,很多专家也不看好。戚金兴在美国旅行过程中发现,美国也处于房产降价销售期,有的甚至对折在出售,但是唯有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几个城市房价坚挺,因为这几个城市华人多,买房的人多。
“在美国有那么多的投资选择,他们接受的教育文化也完全不一样了,还是要买房。”戚金兴认为买房可以算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了而不仅仅出于对居住的需求。回国后,他积极为市场的再度热起而战备,之后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决断准确性。
“经济学家的话我听,但是也会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去判断。不管是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跳出区域、行业审视,不断总结,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介绍,公司已经组织全体员工赴欧洲考察。8月1日是公司成立20周年纪念日,他准备带大家去美国转转。
董事长原则3:不要给我打电话
旅行除了为戚金兴工作上供氧,也在为他的生活供氧。***是他每年9月必去的目的地,因为正是当地水果上市的季节。“中国最好吃的水果都在那儿了。哈密瓜一口下去全是水,库勒的梨那是掉到地上就变成了一滩水。”他一边说,一边忍不住拿手比划起来,“前年在阿克苏,进了当地果园,葡萄、苹果、梨……没开始吃就让你心情好得不得了了。这样愉悦的生活也能激发工作激情。”
每次外出前,戚金兴便向下属交代,没有特别重大的事不要打电话,他的出行也变成了对团队处事能力、执行能力的考验。5月他在以色列,先是参观了当地光热太阳能生物能源的研发,紧接着去了耶路撒冷等地游览,并在死海游了两次,体验了一把漂浮水上的乐趣,中间没有接到公司的任何电话。
因为有一个好心态,哪怕是出差都能被戚金兴当做一次放松的机会,“只要一到机场我就觉得轻松,外出对个人对公司都是一个节奏性的调节”。
50岁以上,一个月3周工作1周休假;60—70岁,2周工作2周休息;70岁以上, 3周休息,1周工作——这是戚金兴对之后的人生规划,“我想我到75岁还能走得动,那还有25年时间,可以旅行300次”。
戚金兴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工作再忙也不应错过沿途美丽的风景,把工作和旅行结合一体,这样的人生才不失为享受。
行者人生
当所有普通年轻人都在为房子、车子忙得焦头烂额时,周开颖已经把她挣来的大部分薪资花在了长假的旅行上,“我不在乎房子、车子,人一生很短,这些都是虚的。我喜欢旅行,没它,我就没工作动力。”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她几乎每年都雷打不动地在十一假期和年假期间去各地旅行,终于提前完成了她30周岁时到30个国家旅行的梦想,而梦想一旦成行,就不会停止,征服陌生之地的华丽征程,周开颖从没打算放弃。
旅行,让我找对生命的位置
属于我的独特位置
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周开颖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进修了三年,现在在上海工作。在上海这个高速旋转的都市,她坦言工作有时挺忙。这种忙碌让她感觉充实,可某一日当她静下来时,却发现这一切又似乎并非内心真正所要,“我关注大家都关注的事,我帮客户想能为他们做的事,却从来不思考自己的事。”
她想了想,发现自己最开心的时候是在外面走的时候,“走过一座城,就像征服了一个人。在我心里,这世界就是不同的男人,不同的女人。”她曾在日志里调皮地说:如果征服不了一个男人,就征服一个地方吧!“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独特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开心,充满能量,无所畏惧,当我在每个陌生的地方画上自己的足迹和身影,这种成就感让我可以抵挡生活的一切。”
她拿手的是德语,其他语言也不大行,但她一点也不怵,“靠肢体语言和微笑可以搞定一切,大家在心灵上的差距要比我们想的小多了。”她说,如果要上路记得带上微笑和一点警惕心。”说到警惕心,则来自她的亲身经历。
有次她在罗马斗兽场碰到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让她帮忙拍照,她答应了。“我们往前走,越走越偏。当到拐角时,突然开过来一辆警车,从车上跳下来的两个警察对我喊,说男孩是***,要让我跟他们走协助调查。”周开颖马上明白自己碰到了“棘手事”。她急中生智说:“有什么事请跟我的律师谈。”那些人没料到她这么镇定,一愣。她就抓住这时机拼命往后跑,“来到闹市区,我回头,那男孩和两个警察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