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近八旬的王文友教授,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应该活得越发自我,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生活。如今的王文友教授,生活过得绚烂多彩,快乐充实地享受属于他自己的潇洒人生。
勤于临证,独具匠心
见到鹤发童颜、神采奕奕的王文友教授时,他正耐心地和一位病人探讨着病情,就像和老朋友拉家常一样自然。王教授看病人的这种方式是我见过最为放松的一种。
王文友1934年生人,十几岁开始学习中医,从师于陈慎吾、王友虞、张菊人、关幼波、秦厚生、宛海洪等著名老中医,曾在北京中医医院、石景山中医医院、鼓楼中医医院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六十余年。在老前辈的言传身教下,王文友刻苦学习、不断实践,主张“为患者服务离不开向古人学习,但更离不开向临床学习”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临床一线,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王文友秉承“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八字格言,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力求创新。诊治过程中,遵循“百病生于气”、“风为百病之长”、“脾为后天之本”,“肝病传脾”等古训,以“诸病从肝脾论治”为主导思想,强调脏腑辨证,分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尊古而不泥于古,并善于结合最新科研成果辨证施治。王文友组方灵活,用药轻灵,让每一位患者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疗效,是他悬壶数十载不变的追求。
薪火传承,不辱使命
每当王文友教授出门诊的时候,诊室内总有一两个年轻医生在王教授身边拿笔做着认真的记录,私底下还不时地和王教授请教一些问题。原来,这些年轻医生都是王教授的高徒。早在2009年4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就批准了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成立“王文友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并获得了首批“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单位”的资格。更多来自基层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将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接受王文友教授的传帮带。“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把中医的博大精深发扬下去。不要因为我们一时的懈怠,而把老祖宗留给我们如此珍贵的东西毁掉了。传承国医,责无旁贷。”王文友一番朴素的言语,展示出了他对中医的由衷热爱。
鼓楼中医医院中医科的青年才俊中,很多都是王文友教授的高徒。他们除了每周有两个半天跟随老师出诊以外,还会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分析研究老师的个人医案、教案,以及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的原始文字资料等。通过潜心钻研,刻苦攻读,已有徒弟百余人活跃在医疗战线上,并取得了显赫的成绩。徒弟们的迅速成长,乐坏了师傅。王文友教授谈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中医,热爱中医,从事中医工作,我内心感到十分欣慰。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当年我自己拜师学艺的影子。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文化底子更扎实,学习环境更好,了解知识的渠道也更多,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年轻人一定可以为国医的发展做出他们更大的贡献。”
有心者处处皆可养生
有关养生,王文友教授说,首先是心态要平和,保持心境愉悦谦和,淡泊功利,处事采取中庸之道。现如今,很多人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物质充裕而精神匮乏的社会里。正是这样的环境,加强净心意念修养,树立高尚精神境界,这对于养生保健显得格外重要。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因为经济收入、家庭地位、社会认同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使其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很多人往往就此大病一场,这都是心态出了问题。养生先养心,对于老年人至关重要。
生活中王文友教授是一个很随性的人,吃喝不搞特殊,只是要求荤素搭配,饭吃七八分饱即可,平时不服用任何补品。对于运动健身,由于工作繁忙,拿出完备的锻炼计划对于王文友来说是一种奢侈。但他会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如看病间歇,他会站起来,伸伸胳膊、直直腰;下班的路上,多走走路,少坐会儿车:上下楼时,少乘电梯,多走走楼梯。抽烟已经很多年了,戒烟似乎有些为难自己,但王文友教授要求自己尽量少吸烟。表面看起来,他不像有的老年人,对待自己生活起居那样苛刻,甚至连几点起床,几点上厕所都很有规律,但保健养生的准则多年始终在王教授的心中不曾遗忘。从点滴做起,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这就是王文友养生的真谛所在。
在王文友教授看来,养生不要拘于形式,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业余时间不同,这些客观条件都决定了养生保健方法的不同。始终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善待自己、关爱自己,每个老年人都可以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潇洒晚年
今年77岁的王文友气度儒雅,动作不衰,记忆力好,学识渊博。听歌、养花、旅游、书法,很多年轻时的爱好,王文友教授一直保持至今,不曾放弃,这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王文友谈到,很多人年轻时有着这样那样的爱好,但退了休,有了时间,反而顾虑多了起来:老人喜欢听流行音乐,别人会说“装嫩”;老年人三五成群,下棋打牌会不会有损形象;爬山锻炼会不会伤及到自己的身体等等。众多顾虑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些在王文友教授的眼里,都不是问题。潇洒人生,就要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经过科学论证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就应该付诸实施,并持之以恒。
年轻时王文友就喜欢唱唱歌、跳跳舞,到青山绿水间登高、垂钓,如今这样高龄,王教授百忙之余,也会“重操旧业”,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但每次王文友教授都会玩得不亦乐乎。他认为,玩可以摆脱因年老而产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可以消除疲劳,可以安神养心。王教授还对书法颇为钟爱,书法被他喻为纸上的音乐;书法或细纤如线似流水行云,或刚劲如铁似苍松峭壁;运笔时凝神静气,养身要动、养心要静,书法可以兼而有之。种花养草,对舒筋活血无疑是有好处的。草的绿和雅,花的美和艳,作用于视觉,给人以美好。亲手栽培花草,待到花开结果之时,邀几位友人共同参观,顿觉赏心悦目、气爽神清,疲劳和烦恼便随之烟消云散。
王文友教授认为,潇洒是一种修养,是成熟的表现。“我们老年人不潇洒,谁潇洒呢?”这是王文友教授最爱说的一句话。当然,潇洒并不是说万事如意,没有任何的遗憾,而是指一种心境、胸怀。在现实生活中,王文友教授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但每每于此,他都可以做到胸襟坦荡,气量大度。没有过不去的坎,永远以轻松、豁达的心境面对困难,这同样也是一种潇洒。不论顺境与逆境,王文友教授都要将自己潇洒的人生精彩演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