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
苏淮猪是在新淮猪的基础上再用大白猪杂交,通过横交、多世代选育而成。含新淮猪血统50%、大白猪血统50%。该品种是从1998年开始至2010年,历经12年的科研攻关培育而成的新品种。
审定情况:
2010年12月18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现场审定,2011年3月25日通过农业部新品种评定,2011年5月16日获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新品种证书。
审定编号:
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农01)新品种证字第18号。
外貌特征:
苏淮猪被毛黑色(极少数有白蹄),头中等大,额宽,耳大,略向前倾,面微凹,背腰平直而长,腹不下垂,后躯发育良好,四肢结实。发育良好,有效在14个以上。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57公斤以上,母猪平均体重115公斤以上。
生产性能:
初产仔(270窝)平均10.34头±0.11头,3胎以上(278窝)产仔13.26头±0.08头(CV=10.56%),活产仔12.66头±0.11头。断***成活11.29头,40 日龄断***窝重101.55公斤。25~90公斤肥育猪平均日增重662克(CV=8.89%),料重比3.09。
在宰前平均体重88.52公斤的情况下,屠宰率72%,平均背膘厚28.7毫米。后腿比例32. 85%。***中瘦肉占57.23%、脂肪占22.13%、骨占11.21%、皮占9.47%。肌内脂肪含量2.32%。肉色鲜红,无白肌肉(PSE肉)和黑干肉(DFD肉)。
苏淮猪和外国猪种杂交,具有较好的杂交效果。以苏淮猪为母本,与长白公猪杂交,杂种肉猪为白色毛,头和后躯带有黑斑,日增重约可提高11%;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杂种肉猪毛色全黑,日增重可比苏淮猪提高约13%。
饲养要点:
该品种在培育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区域试验,具有体质强健、抗逆性与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母猪温顺、好饲养、明显的特点,适宜规模化猪场与农村散养户饲养。
适宜区域: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及长江流域推广养殖。
选育单位:由江苏省淮安市淮阴种猪场、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畜牧总站和淮安市农业委员会共同培育而成。参加培育单位还有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委员会和淮安市生态猪业园区。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八十二***陵园西侧
联 系 人:王钧顺,于传***
联系电话:0517-84364828,84364499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