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昌文化是中国自古以来产生的特色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中国人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情节。在古代,文昌宫则是人们寄托对文昌帝君尊崇的场所,这就产生了包括建筑、景观、祭祀、符号学在内综合学科研究,而这种文化会因为其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的选样地址定在山东台儿庄,探讨了台儿庄文昌宫的建筑特色和历史作用,以丰富中国文昌建筑文化。
关键词:台儿庄;文昌宫;徽派建筑
引言
历史上的台儿庄,有“七十二庙”之说,其中有4座庙宇供奉“文武四圣”。文圣人为孔子、文昌帝君,武圣人为姜子牙、关羽。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名曰文昌宫,也叫文昌庙。文昌宫内建有文昌阁、魁星楼、配殿、宫门等设施。历史以来,台儿庄人习惯将文昌宫称为文昌阁,其实文昌阁为单体建筑,形不成庙宇规模,只有群体建筑的文昌宫(庙)才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庙宇[1]。因台儿庄设庙供奉文昌帝君,便逐渐在鲁南苏北、运河两岸形成了文昌文化。文昌文化是台儿庄古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一种很重要的民间信仰文化,很值得挖掘和研究。历史上的台儿庄,为什么会有文昌阁?文昌阁是什么样子?文昌阁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修复文昌阁对古城文化建设有什么意义?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探讨。
一、文昌帝君的来历
文昌星,是一颗吉星,处在天庭的文昌宫星座。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星辰是由神来主宰,因此对天上的星辰顶礼膜拜。当看到文昌宫处的文昌星光辉明亮时,人们便手舞足蹈,认为是收获猎物或战胜其他部族的吉兆;当看见文昌星暗淡无光时,则诚惶诚恐,预感要发生灾难。自唐代开科取士以来,热衷功名的文士学子认为文昌宫星座高悬头顶,遥遥河汉神秘莫测,他们迫切盼望文昌星能够飘落凡间,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护佑文士学子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心想事成。南宋绍熙元年,抢先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使梓潼帝君与古老的中原星宿神文昌星重合,成为全国帝君一级的司功名、利禄、寿夭、文运的复合大神。可见文昌帝君的由来历经了自然崇拜、道教推崇、帝王加封三个阶段.
二、台儿庄文昌宫的兴建及建筑特色
(一)台儿庄文昌宫的兴建
运河兴则台儿庄兴。明朝万历年间,台儿庄运河的开通,使台儿庄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经济的发达又促使了人文的昌盛,于是台儿庄文昌宫便于明朝末年应运而生。此时的文昌宫规模不大,仅占地1亩左右,庙人5至7人。随着台儿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原有的文昌宫已不适应文人雅士、翰墨书生祭祀的需要,因此台儿庄文昌宫在清朝乾隆年间进行了整修扩建。整个文昌宫占地2.2亩,近1500平方米;庙院呈长方形,南北为长,东西为宽。重修扩建后的文昌宫,气势非常恢宏,共建有文昌阁、魁星楼、配殿、照壁、宫门等设施[3]。
(二)台儿庄文昌宫的建筑特色
整个文昌宫建筑群略带徽派建筑风格,灰墙灰檐,红方格窗棂。在单体建筑文昌阁内塑有文昌帝君的高大座像。该座像身着白袍,上有黄龙戏珠,双手抱笏,慈颜善目,既有君临天下之威严,又有与民同乐之慈祥。魁星楼也是一座高大的建筑,楼内供奉木雕的魁星神像。该神像金身青面,赤发环眼,一脸麻子,面目狰狞,但他左手执箔,右手执笔,象征主宰文运之神。魁星神为文昌帝君的侍神,其地位次于文昌帝君,同样为文人学士所推崇膜拜。魁星原为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指北斗七星中成斗形的四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此四星合称“斗魁”,亦被称为“魁星”。随着社会文化发展,“魁星”同“文昌星”一样成为星宿与人物重合的吉神。据考证,台儿庄的“魁星楼”内有一机关设置,上楼人如不留意或有意触动机关,就替魁星点了状元。中国的魁星同样来源于远古,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七月七日“七巧节”为魁星诞辰,历史上的台儿庄要举行魁星“香火会”。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台儿庄文昌宫最为繁盛,香烟缭绕、庙人多达20余人[4](如***2)。
三、台儿庄文昌宫的历史作用
文昌文化以其“扶持斯文、以长文儒”的主张和“利物利人、为国救民”的人生理想追求而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自文昌文化传播并扎根到台儿庄运河古城,便在崇文重教、明理修身、行孝劝善、改良民风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教化
文昌文化承于道教文化,但又不同于道教文化,它直接吸取了儒家思想文化的营养,又受佛教文化影响。经过吸收消化,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台儿庄文昌文化淡化了“修道成仙”之说,代之以“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为国救民”的人生理想追求。佛家学说是以士大夫阶级为代表,提出的是“治国齐家平天下”的仁***,而文昌文化则是以平民百姓为代表,强调“忠主孝亲,敬兄信友,不徇私忘公”的公平***治,又主张“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同时还宣扬“多做善事,莫问前程”、“积善可以入土”的说教。这些观点理念恰好迎合了鲁南农耕文化、运河商业文化的需要,因此人们积极推崇,广泛传播,并以二月二“文昌会”、七月七“魁星会”的形式来顶礼膜拜文昌帝君和魁星。
(二)劝学助教
台儿庄运河未开通前,台儿庄是一个远离县城、比较偏远的乡村,其文化教育水平非常落后。运河通航后,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渗透,加之建设了崇文助学的文昌宫(庙),促使台儿庄地区办义学、建书院、设私塾,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升。据《台儿庄区志》记载:明末至清代,台儿庄古城建有义学4所,民国初期又增设一所。清光绪年间,台儿庄古城及周边乡村仅知名私塾就达32处。每逢二月初二、初三文昌庙会(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士子们及一些官吏便纷纷到台儿庄文昌宫祭拜,文昌宫则演戏酬神,施粥济人,好不热闹。台儿庄古城及周边私塾、学堂中的学子们在文昌诞辰日要奉命习字、作文,意在与文昌星心心相印,获取吉意。
(三)活商兴业
七十二行,行行有道。文昌帝君也是老台儿庄书坊、纸行、刻字、印刷、笔墨业崇奉的祖师。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文昌帝君把很多书籍都藏到了深山密洞中,躲避了书籍和文化人的厄运。所以,与文化教育有关的行业便奉文昌为祖师爷。自从明末台儿庄建有文昌宫后,与文化相关的业态商贾便在文昌诞辰日前后汇聚文昌宫,举行祭奠仪式,期盼事业兴旺、财源滚滚。这也是读书人认为文昌帝君为文财神的来历。
四、台儿庄文昌宫研究对现代教育场所设计的借鉴
虽然历史上的台儿庄文昌宫繁荣一时,但却毁于1937年的台儿庄大战,通过地方县志和文人记载我们可以勾勒出历史上的文昌宫建筑形象,并对未来的重建有借鉴作用。文昌宫作为古代教育场所之所以能发展下来,说明其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体现了中国人对教育的尊重。在国家提倡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挖掘文昌建筑设计的手法和精神内涵可以丰富现代教育场馆的营造,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兴[5-6]。
(一)对建筑理念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内涵丰富,建筑不仅是人们遮风挡雨的场所,更因功能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文昌建筑作为古代祭祀和劝学的场所,在设计理念上可以对现代教育场所,尤其是学校的设计具有一定借鉴。首先是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上。中国传统建筑非常重视严谨性和哲理性,把人和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人类的活动与自然之间相互影响,既对立又统一,这促进了风水学的发展。人们在建筑选址和营造尺度上都会以周围的环境为参照,反对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因为文昌宫特殊的作用,所以在选址和建造中更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次是营造体系上。古人重视礼制,并将这种儒学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虽然各地的文昌建筑风格不同,但是最终的呈现形式都是对称式。这是因为文昌建筑需要营造庄重的氛围,教化的作用大于游览的作用,所以在平面上需要方方正正。这与现代校园的设计有相似之处[7-9]。
(二)对建筑空间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变化丰富,这和建筑的功能有关。比如园林讲究“曲径通幽”的效果,以模拟自然为主,在空间上虚实相生。而一些居住性建筑则讲究对称,前厅后园,且注重私密性,通过回廊或门头隔开居住空间和接待空间,比如北京四合院。像文昌宫这种具有祭祀和教化功能的建筑也多以对称为主,但和家居空间不同的是,文昌建筑从入门开始就会把主要建筑呈现给观者,建筑空间大开大合,以中轴渐次铺开。有一点相同的是各类建筑形制的大小则要根据居住者身份的尊卑有所区别,文昌宫最大的房屋一定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因为文昌宫的象征意义,其周围有时候会产生一些书院或者学堂。这些附属建筑的空间就要讲求“藏而不露”,以达到“静”的目的。现代大学校园也可以看出这些特征,比如校园多为对称式设计,主楼往往是最高的建筑,主楼周围则分布着各个学院,教学楼或***书馆则会规划在人群、车辆较少的地方.
结语
文昌宫是中国古代劝学兴教的重要场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台儿庄自古文化兴盛,更因运河的开通而汇聚了各方文化,故而产生了繁荣一时的文昌宫。虽然文昌宫因为战乱而没有保留下来,但是通过大量资料可以窥见台儿庄文昌宫的建筑特色和社会作用,可以帮助台儿庄未来对文昌宫的重建。通过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建筑手法,可以丰富鲁南地区的文昌建筑文化,并对现代校园及文化纪念性建筑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奇.台儿庄古城规划建设与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韩权成,王胜怡.山西现存文昌魁星类建筑中的文化崇拜[J].文物世界,2012,(04):41-44.
[3]杨传珍.泇运河的通航与台儿庄的繁盛[J].枣庄学院学报,2013,(01):36-42.
[4]刘明.浅谈文昌帝君与文昌文化[J].天府新论,2012,(05):139-141.
[5]李银忠,王楠.台儿庄兼容并包的宗教建筑[J].中华民居,2012,02:94-105.
[6]熊红丽.文昌民居建筑装饰文化探析——以铺前镇林家大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4,09:123-124.
[7]梁蕊.传统建筑手法在西安民乐园万达广场设计中的体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8]武建亭.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元素和历史文化的新思考[J].设计,2016,23:72-73.
[9]赵莹琳.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表达[J].设计,2014,11:73-74.
[10]刘文洁,伍星.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发[J].设计,2016,(11):152-153.
作者:李彦辰 赵雁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山东台儿庄文昌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