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因“撼”“捍”之争,惹出错别字风波。感慨间,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农村初中学生错别字现象上。近几年来,学生笔下不时冒出错别字,据不完全统计,单就常态默写,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令人瞠目结舌。如何应对日趋严重的错别字问题,也再次摆到语文老师面前。笔者以为,整治错别字现象宜从问题源头着手,重“剂”起沉疴。
一、频频出错为哪般,望闻问切探病由
1.字词教学多缺位,意义不明是主因
泉有源头树有根,频频出错终有因。据调查,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字词的了解多半限于形式,对词义大都懵懂不知,就连“自力更生”这样浅近词语的意义都不明,使得“力”常被写成“立”。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何以如此薄弱,疑虑之余,我们开诊把脉,原来字词教学多缺位致使意义不明。
(1)小学字词教学多轻忽。小学是词语积累的黄金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但农村小学轻视字词教学已非一日,且不少教师走进了教学误区:寄望学生“其义自见”而置词语教学于高台,只求强记无需甚解;疑花工夫理解、积累词语有剥夺学生自之嫌,以至缺失理解丢尽本原;只重好词佳句,忽视整体语言素养的提升,脱离汉语言本位;词语教学漫无目的,抄录词义代教学。尽管反复抄写能弥补意义不明的不足,但对需夯实基础的学生而言终为杯水车薪。轻视字词教学,字词基础岂能扎实?
(2)中学字词教学近断层。中学教师普遍认为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任务,中学阶段重在阅读教学,因而都醉心于文本解读而弃字语教学于一隅,至多捎带生字词的读音写法,词义忽略不计,字词教学几近断层,很多学生对字词知音不知意,字词识记全凭硬记,当记忆一旦失灵,张冠李戴的现象便层出不穷,错别字现象也就愈演愈烈,让教师们猝不及防。
2.不洁环境重污染,网媒误导成帮凶
环境影响人,昔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便为环境缘故。如今街头巷尾的各类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错别字赫然在上。什么默默无“蚊”、一“明”惊人、严“历”打击、以“帽”取人……真是数不胜数,就连电视电影、新闻媒体,也屡现错别字,如《奋斗》第28集的字幕中,就将“豪华邮轮”打成“豪华油轮”。今年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文字质量管理的通知》,印证媒体出现错别字并非个别现象。学生耳濡目染,焉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学生对“绯闻”一词的认知大都来自电视、广播的娱乐节目,受主持人影响,写为“诽”闻者居多,典型的橘化为枳。
相对广播、影视,网络媒体的误导更具杀伤力。网络是个挡不住的诱惑,学生流连网络,沉湎于网络语言的新奇中不能自拔,常把怪词、别字当幽默,错把低俗当高雅,喜把不规范的语言视调侃,学生的交流表达由此呈现出符号化、口语化、非规范化特点。其直接表现在学生的作文、日记、周记中,如“神马都是浮云”“粉好看的东东”“偶就走乐”等网络热词频繁出现,连“蒜你狠”“豆你玩”“姜你***”等也粉墨登场。这对正在打造语言基础的学生而言,混淆了他们的辨别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其直接后果是加快了错别字的形成。
二、多重举措力矫错,剑指沉疴治“顽疾”
错别字问题日渐严重,亟待我们采取措施,矫错纠偏,使错别字从我们身边消失。
举措一:重拾字词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提出“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初中生“能认识3500左右的常用汉字,并且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这一要求明示字词教学不只是小学任务,中学仍该为它留有一席之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继续发展留出空间。
错误主因在于意义不明,因而字词教学当以词义理解辨析为重。理解意义宜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明晰含义,避免混淆。如在“先忧后乐体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语境中,先忧后乐属于人的理想,因而与之相应的是“抱负”,而意为“跟某人算账”的“报复”则排除。
很多词语都有它的来历,我们应结合典故,识别词义。“悬梁刺股”出自孙敬“悬头读书”苏秦“引锥刺股”的故事,学生如果熟知孙敬悬发于屋粱、苏秦用锥子猛刺大腿以防瞌睡的情由,就不会将“梁”错成“粱”“股”误为“骨”了。“卧薪尝胆”“一鼓作气”“一枕黄粱”等皆属同类,都可借故事来识别意义。
当然从字形结构着手,借助汉字造字法来辨析词义,也可加强理解。汉字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尤以形声法造字为多。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义,通过辨析字形即可达到目的。而形声字,义符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声符兼有表音、表意作用。运用形声法可有效地辨析词义,甄别对错。如“名副其实”之“副”,从刀畐声。本义为劈,即将物体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二”相对的是“合二而一”,由此引申出“相称”意。“名副其实”即名与实相称之意,由此断定“名符其实”实为错用字。
在注重词义理解的同时,也可辅之以抄写和默写。抄写通常被视为对学生进行重复摧残的笨办法,一直不被看好。其实反复抄写,笔下自然顺畅,所谓“重复是记忆之母”。当然我们不主张埋头苦抄,连手指僵直都“弗之怠”。我们倡导有效抄写,要求眼、耳、口、手、脑并用,劳心劳力间将字形、结构、意义记熟于心,想出错都难。再进行默写巩固,或根据意义默写字词,或设置语境填词运用,力求识、记、用结合,达到会写会用的终极目标。
重拾字词教学,重视意义理解,从源头上诊治顽疾,情势终将得到改观。
举措二:纯净语言环境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语言环境无疑有利于语言的熏陶。语文老师要承担起规范用语的职责,把好课堂教学关。
语文教学,用语亦庄亦谐,不仅在于幽默诙谐、精练雅致,更在于准确严谨、科学规范。网络语言良莠不齐,大都是些经不起推敲的低俗乱造的词汇,课堂上如果充斥着这些语言,语言教学就会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学生难以领略汉语言的魅力,更难掌握雅致而严谨的语言。语文老师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谨慎择言,规范用法,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教育学生抵制网络用语的占位,营构绿色语言课堂,可有效遏制错别字泛滥的势头。
守护课堂净土固然重要,但大环境的纯净也不容忽视。学生一旦离开课堂,依然会受到不洁环境的影响,因而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查起,关注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开展纠错行动。小到作业本,大到黑板报、宣传栏,甚至报纸杂志;从校园,到公共场所,甚至网络媒体,大家齐心协力,横扫错别字,以实际行动,为自己找回洁净的空间。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让规范用语、正确书写汉字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这样不愁没有一个纯净的语言环境。
举措三:多样活动激发正确书写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开展多样活动,激起学生掌握汉字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书写的快乐感,也能写好汉字,减少错误。
(1)汉文化熏陶和浸染。了解汉字演变,熟悉汉字文化。汉字由记事符号和记事***画演变而成,自新石器彩陶上的汉字雏形起,经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秦朝小篆、历汉隶、唐草、魏楷,至现今的行书,源远流长。每次历变都烙下文明进程的印记,这向世人昭示了汉字是世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国文化之根,国家统一之本,国人立命之神,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汉字讲究字形结构,书法艺术堪称世界一绝,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兰亭序》《东方朔画赞》《苕溪诗帖》《赤壁赋》……诸多书法瑰宝,呈现飘逸俊朗、粗犷豪放、端庄洒脱、华美灵巧等多彩神韵。欣赏书法艺术,亲近舞动的精灵,让人惊叹汉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
汉文化的浸染,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平添自豪与敬畏之感,由此燃起写好汉字的热情,增添写对汉字的责任感。
(2)词语趣味默写,即将众多词语串联成一段趣话,以消除对词语默写的腻烦心理,实现快乐默写,学生因快乐而主动有效记词,可大大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笔者平时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既记词默写,又联句造趣,学生兴味盎然。
(3)百词竞赛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初中学生好胜心强,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开展富有挑战性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胜出中萌生“我真行”的满意感和正确书写的成就感、快乐感,爱屋及乌,自然对汉字生出诸多爱意,以致对正确率孜孜以求。
举措四:勤翻工具书
常说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学习的伴侣,终身的朋友。《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新华字典》等词书包罗万象,内蕴丰富,字音、字义及相应用法一应俱全,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学生案头备本工具书,勤翻常查,知晓字形词义,正确识记字词,能切实有效地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错别字,我们问诊把脉,追根溯源,对症下药,相信重“剂”之下,沉疴必起。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