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1
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投资收益,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制胜之道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所帮助。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
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
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
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府对资本市场的***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策的干预有关。
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
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
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
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三)、家庭投资者要及时查明实际遇到风险的种类、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如存折丢失、密码被盗等造成的风险,应及时与银行联系挂失;如由于金融诈骗所形成的风险,应及时采取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摧收,直至诉诸法律,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由于国家宏观经济***策的变化造成的风险,应及时调整修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如利率下调,就调整储蓄结构;如资本市场不景气,就调整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结构。
结论:家庭投资理财是一项家庭中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规划、精心搭理;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理财原则,扩大投资渠道,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科学组合、分散风险,走出理财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理财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使用家庭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资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投资理财ABC柯静时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董雪梅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资理财之道薛韬国际市场2001年第11期
4、家庭理财与保险投资张勤朴上海保险1998年第08期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循环经济;理论框架
中***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财务管理工作在20世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管理理论层出不穷,探讨重点在于企业资金的筹集、周转、控制等等微观层次问题。而现代财务理论则着重于企业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关系问题的定量分析。在企业中,经济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而财务管理则是企业通过对投资、融资的决策,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框架
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决策,主要由投资决策、 筹资决策、特殊财务业务决策等。
1.财务总体决策理论
财务总体决策顾名思义,是从财务管理全局出发,对企业的投资、资金筹资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股利分配)等问题的总体决策,确保企业的这三大重要问题互相配合,实现企业资金的可持续发展、业主财富的最大化。其中,由于企业的投资以及筹资存在着互动关系,因此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2.投资决策理论
投资决策理论可以分为长期、短期投资决策理论。长期投资决策一般是指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决策,主要实现方式是净现值法。这种方法需要对资金的成本率进行估算,而资金成本率的估算工作又涉及到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所以说,筹资决策与长期投资决策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而短期投资决策,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投资的决策,其中包括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现金以及有价证券等。
3.筹资决策理论
狭义筹资决策只是指长期、短期筹资决策。在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上来看,股利(利润)分配之后盈余公积金也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可以把股利分配看做是企业的长期筹资决策。而广义的筹资决策不仅包括长期、短期的筹资决策,还包括资本结构决策、股利(利润)分配决策。其中,筹资决策最容易受到外部因素,例如金融市场的影响,而筹资决策也直接关系着股东财富。就目前研究热点来看,资本结构决策、股利***策占有重要的地位。
4.企业财务管理特殊业务决策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决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上没有经常发生的业务,例如企业的重组、并购、破产以及清算等等工作。
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本质
“活动论”、“关系论”、“活动+关系论”,是目前财务学界关于财务本质的三种主要认识。其中,“活动 +关系论”不仅包含了“活动论”的有益内核,也吸取了“关系论”的合理性,是一种全面的、本质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对进入了生产领域的原始资源、可回收资源的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配置,而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经济资本和生态资本之间的错误配置。所以说,无论是经济资本,还是生态资本,其投入与收益,都往往是在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资金权利以及责任得以形成。因此,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的实质,是投资者以未来的经济资本、生态资本的合理跨期配置作为基础,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目标。从投资主体上看,是投资者,从资本的配置特点来看,是跨期配置。因此,无论是资本配置对象、还是资本配置活动、配置主体,都是在价值网络内进行活动。
三、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企业价值的创造,主要是经济资产以及生态资产的驱动,而循环经济财务管理则是在此背景下,通过价值网络的分析,以及核心资本价值创造模型的分析,利用公司财务理论,分析企业的财务状态,并在状态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划以及评价,以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的追求目标。因此,就循环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来说,其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了经济资本、生态资本的涵义、财务本质、财务目标、财务假设、财务原则、财务职能以及财务内容;而其应用理论结构,则包括了财务行为选择、财务状态评析以及财务评价三部分。
以循环经济财务本质的要求以及其机制原理作为依据,进行财务系统设计。
首先,对循环经济的财务目标进行界定;其次,根据确定的财务目标,进一步确定财务内容以及财务职能。在设计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财务系统进行运行工作的环境是相对复杂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财务系统进行运行的规律,以及财务目标要求、财务环境,对财务运行的基本前提进行提炼,也就是财务假设和财务原则。由此,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结构得以构造。
从循环经济的财务基本理论结构的顺次来看,还应该以技术角度作为切入点,对财务状态评析、投资以及融资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在这里,财务状态评析是作为财务评价以及财务行为选择的基本前提而存在的。如果企业的价值网络发生变动,将会直接导致资本系统跟着发生变动。由于经济资本、生态资本两者本身就具有资本转换规律,因此资本系统出现了变动,也势必对经济资本以及生态资本的价值创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从整体上看,对循环经济的财务状态进行评析,也就意味着对企业价值网络、经济资本以及生态资本的价值创造模型进行评价、判断、分析。其中,财务状态的评析,对财务行为的选择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不同的财务行为将会导致不同结果的产生。循环经济财务评价,作为一种提供反馈信息、确保财务系统运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完成了循环经济财务应用理论结构的构造。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财务管理理论,国内外的学者研究成果不计其数。而可持续发展中经济财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构造,应该在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国情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进行运用,以其科学性、实效性、合理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3
我国高职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要树立以适应社会需要、科技进步、行业发展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质量观,既不能是“压缩的本科教育”,ccc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一、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经营机构快速增加,对证券从业人员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在目前的证券从业人员中,接受过证券专业系统教育和培训的专业人才不足二成,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
(一)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一方面,基层证券营业部和商业银行营业部业务工作具体,岗位分工较细,且业务相对简单,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以上层次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很弱,使其在人才选择渠道上,倾向于从高职证券投资与理财专业选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职证券投资与理财专业基于证券投资与理财业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特色,使其培养的人才对投资和理财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强,能够满足基层证券营业部和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对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需求,且成本较低。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三)专业能力分析
以专业教学领域与培养目标为基础,对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构建投资与理财专业能力体系。
二、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具有从事证券投资与理财业务一线工作所需要的数学、统计等定量分析知识;简单外语应用所需外语知识,公文、调查分析报告等文体写作所需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手段运用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业务操作软件,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掌握经济、金融、证券、投资理财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与经济、金融、证券、理财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掌握每个专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如证券市场调查、证券投资对象调查、证券投资分析、客户理财规划、咨询等。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证券、投资理财发展的新理论、新动向、新成就。
(二)素质要求
***治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的各项路线、方针、***策,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道德素质:能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塑造自己,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能文明行事、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文化素质: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业务素质:有不懈追求、奋发向上的思想意识;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勤奋不殆的学习态度;有踏实肯干、认真细致、遵守纪律、忠于职责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正确处理业务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正确手段及应变能力;有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正确的健康观念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有健康的体魄,达到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掌握一定的保密和国防***事知识。
(三)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证券投资与理财业务相关岗位的职业技能,如证券投资分析、期货交易、期货交易分析、投资方案设计、相关业务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能处理相关岗位具体业务及开发新业务。
能掌握、运用证券、理财及企事业单位财务及管理部门具体业务工作,如会计、审计、财务资金划转、财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及各种办公软件;能进行资料搜集、专题调查,并进行资料加工、企业分析、行业分析、交易行情解读、行情发展趋势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意见等工作;具备证券业务与期货业务需要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具备查阅、翻译中英文专业资料、处理涉外业务和简单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公共交往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1]马树超,郭 扬等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马树超,郭扬等著.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投资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的使用,而且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企业,它也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对电力企业的投资具有可观的收益率,所以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探析很重要。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形成的财务管理形式。下面本文就对这种财务管理形式进行探究分析。
一、研究背景
我国社会的发展迅速,电力资源的应用很普遍,而且电力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基础企业,所以说,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于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探析很重要。电力企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电力企业的重要性,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形成的财务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研究很重要。一般来说,电力企业都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误差,所以说,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很重要,只有减少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这些误差,才能加速电力企业的发展,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为电力企业创造更高的投资价值,完善其管理体系,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探析
1.分析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逐渐提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不仅仅影响到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发展的问题,所以,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很重要。电力企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下面就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整理其研究成果。
2.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分析
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必须筹集足够的资金对电力企业投资在运营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及时、足额的补偿的财务管理形式。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所以要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先了解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从中解剖分析,才能够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我国一般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很严密的体系,一般来说,财务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只有通过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发生,才能形成较为严密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的失误减少,管理体系更加严密,这样更加容易达到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三、举例论证
1.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种关于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1)在对进行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挑选,挑选一些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财务管理,才能避免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失误,工作中的失误减少了,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完善和发展。(2)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还要注意对员工实行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对财务管理的员工进行定期的激励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有热情,同时也要有自我约束的意识。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员工的工作动力,采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发展。(3)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财务报告,让公司的领导及时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这样才能及时改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体系,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
2.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论证
只有在进行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时候对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严格挑选,只有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减少在财会会计方面的误差,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人员实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在财务管理人员拥有工作热情和动力的同时,也有着自我约束的意识,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财务投资事业的发展。同时,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时定期的对电力企业的高管进行财务报告,让电力企业的高管都能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这样方便了企业高管能够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投资事业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力资源的使用,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企业,电力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只有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不仅仅影响到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发展的问题,本文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研究,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以上就是本文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余.藏区电网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以四川AB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余秀华.电力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17):123-123.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5
【关键词】行为财务;现代财务理论;非理性假设
一、行为财务理论起源与内涵
自1952年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打开现代财务理论先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M&M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股票期权定价模型等众家理论奠定了财务理论的基础。而现代财务理论主要根植于两个核心假设:有效市场假说(市场是高度有效的)和理性预期假设(投资人是理性的)。其中理性预期假设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因为投资人如果不理性,市场就不可能是有效的。共有两种理性预期模型:一是完全理性的信息处理模型;而是了解基本经济结构的模型。行为财务理论是起源自20世纪80年代,其代表学者放弃了理性预期的假设,用新的学说来解释财务异常状况。
行为财务有别于财务行为,是指进行财务核算的主体在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驱动下,根据企业所要达到的财务目标,遵循企业和社会的财务规则,利用一定的财务理论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经济信息进行交换、传递的实践活动。行为财务不仅要对未来的财务活动进行合理预测和决策,也同时对过去的财务行为进行适当控制。代表观点主要有:①投资者是普通非理性的;②投资者不具有同质性;③投资者对损失极端厌恶;④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多样的;⑤投资市场并不是有效的。
二、行为财务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是基于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附属品。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不确定条件下所作出的决定容易与在确定条件下所作出的决定存在较大确认偏差。例如,对于损失风险的厌恶、对鲁莽决定的后悔、对经济效益的失望等。传统财务理论完全未考虑人的心理的复杂因素,这就为行为财务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空间。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行为财务理论对于人的个体判断有了更好的了解,在决策时,考虑投资者的信念、偏好以及风险的厌恶程度和承受能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值关注理性的经济人,在投资决策模型下对人的决策行为的简单预测;更真实和清晰的刻画了非理性或者是有限理性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动态,并合理反映人的投资行为。
2.行为经济学基础
行为经济学考虑的是实验经济学与经济心理学。实验经济学是通过观察、反映、控制投资者的行为,针对某一经济现象检验和比较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适当时候设计和模拟实验模型,对经济行为产生做一定的背景分析,验证经济理论有效性或帮助***府制定正确的经济***策。行为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决策科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成果以实际经验为根据,修正了传统经济学中有效市场和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认为现实中的人类的行为不只是自私的,他还会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制约,从而影响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实现。
3.传统财务学基础
行为财务理论仍旧是肯定传统财务学理论成果的。其接受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化倾向的前提,认为人类行为是有限理性的,丰富分析问题的方法。行为财务理论是对传统财务理论的深化和拓展,心理因素和有限理性假设的复杂关系对金融市场中的普遍现象还不能够作出完全的解释,需要借助传统财务理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二者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在研究和应用中不能将二者***。
三、行为财务理论和现代财务理论的比较分析
1.不同质假设。行为财务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的三个假设提出了质疑: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
2.不同理论来源。传统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预期效用理论,很少涉及不确定情况下的真实行为,而期望理论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并用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来描述人的选择行为,是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来源。
3.不同的决策模型。传统财务理论关注两个问题:最优决策模型、描述性决策模型。行为财务理论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对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进行了研究,描述了不确定情况下人类进行决策判断的实际过程。
4.不同的风险认识。传统财务理论把投资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行为财务理论把投资过程看成是一个心理过程,可能产生系统性的或非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或选择偏好。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中的决策偏差,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从而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
四、行为财务理论的评价
1.行为财务理论与标准财务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具有科学性。行为财务理论是研究财务主体选择过程的理论,它力求揭开市场中的异常现象,综合了多元学科知识,在传统财务理论中引入了心理变量,解释了大量矛盾和混沌之处;突破了标准财务理论只注重最优决策模型,认为理性投资决策模型就是决定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实际投资决策模型的假设,开创了投资者是如何进行决策的研究领域,从而把人的行为模式建立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
2.行为财务理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行为财务突破了现代财务将经济从文化中分离出来、将市场从经济中分离出来、将企业从市场中分离出来、将财务功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将资本结构决策从财务功能中分离出来,并最终归纳出脱离历史与制度背景的资本结构定理。行为财务理论已由纯技术性的商业语言科学过渡到人文性、社会性的行为科学上,研究领域也从“物”转变到“人”,它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财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3.行为财务理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行为财务理论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对行为过程进行量化,有助于进行科学财务决策、开展规范化管理。行为财务理论还有助于完善委托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业成本计算、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都可采用行为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用来预测经济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
4.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开展有助于优化财务行为,整顿财务工作秩序。行为财务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人们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可寻求提高人的积极性的有利条件,促进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行为的相互协调,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财务经济行为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文娟,袁邦民.行为财务理论评述[J].财务会计,2008(7).
[2]夏明,杨春甫.行为财务学研究述评[J].管理学研究,2009(5).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6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控制
企业集团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控制子公司,享受业绩与回报。只有抵消和调整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合并财务报表才能真实、相关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于母子公司之间的特殊关系,会严重影响合并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因而必须明确合并范围,明确规定应纳入企业集团合并范围的企业对象,即哪些成员企业应当被包括在合并之内,哪些成员企业应当被排除在合并之外。本文通过对合并范围、控制权变迁进行国际比较,并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深入分析相较旧准则的改进之处。
一、合并理论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理论有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和实体理论。
在母公司理论下,以“法定控制”来界定合并范围,也就是说判断投资方是否拥有对其控制权,是否将其纳入合并范围,由有很明确的法律所承认的股权或表决权或控制协议来决定。此理论的缺陷在于准则规则过于形式化,在合并方式多样化的时代,固定式的规定不利于实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所有权理论的合并范围是按母公司持有股权的比例计入合并财务报表中。相比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不强调控制,强调的是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所有权。优点在于清楚划分每一份权利,尤其当被投资方隶属两个及以上经济实体时,可以按比例分别编入各自的合并财务报表。但此理论的缺陷在于所有者论强调的是合并母公司所实际拥有的而不是其实际控制的资源,显然违背了“控制”的实质。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控制意味着母公司有能力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而不仅仅是所拥有的资产。所有权理论只强调控制,显然忽略了这种财务杠杆作用。
实体理论的合并范围以能否控制为标准,按完全合并法编制合并报表,为全体股东服务。这种理论已经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接受,并逐步形成共识,即以“控制”作为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而各准则的差别在于对控制的定义以及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判断。
二、新旧CAS33的理论比较分析
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33)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 10)趋同。在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坚持“趋同”的立场,而非“直接用”。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在原则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一致,能够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同度,逐步加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保护我国利益,提升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国际认可度;另一方面,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情况,使得准则具有可操作性与指导意义。将新旧CAS33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CAS33针对合并范围的完善措施。
(一) 控制定义的比较
2006年***将控制定义为“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2014年***规定:“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2014年CAS33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 10)趋同,具有三大控制要素:第一,对被投资者的权力。第二,可变回报。第三,能够行使权力影响可变回报,也就是权力和回报关联性要素。具体分析,相比旧CAS33,新CAS33在控制定义上的进步在于:
首先,对“权力”的诠释含义更具前瞻性。旧CAS33将权力解释为“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策”,新CAS33中权力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的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定义没有差别,但是针对被投资者是特殊目的主体时,新CAS33对权力的定义就凸显出其价值。特殊目的主体的设立目的是执行租赁合同、研发、资产证券化等,表决权不等同于控制权,没有一方能拥有对其财务和经营***策进行决策的权力。针对特殊目的主体,投资者的控制权在于获得被投资者特定业务相关的决策权利,而非完全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策。现阶段,特殊目的主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运用得也不多。但随着我国的法律、监管等配套环境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特殊目的主体能否进入合并范围,需要根据控制的定义加以判断,而新CAS33中权力的定义正具有此前瞻性。
其中,对“权力”给出了四个具体特征。第一,权力体现为现实权利和能力,不强调是否实际执行。“权力”概念分为“能力观”和“法律或合同权利观”。“法律或合同权利观”要求投资者拥有法律或合同权利以控制以被投资者的相关活动。而“能力观”只强调投资者拥有对被投资者的“当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表决权等,但并不强调投资者行使权力,这也正是新CAS33中的“权力”。第二,明确权力对应于对回报产生最重大影响的活动,强调权力具有单一性,不存在共同控制。第三,强调判断权力时仅考虑实质性权利。第四,强调保护性权利不构成权力。
其次,“可变回报”比“利益”内涵更广泛。旧CAS33强调“获取利益”,而新CAS33强调“享有可变回报”。新CAS33强调的“享有可变回报”在定量和定性上都优于旧CAS33强调“获取利益”。从定量而言:“利益”看重的是获取正向回报;而“可变回报”具有可变现,回报随被投资者的业绩变化而变化,可以是正回报,也可以是负回报,甚至可以是不定项回报,风险与利益并存。从定性而言:“回报”主要指直接回报,例如股利、投资价值变化等;而“可变回报”不仅包括直接回报,还包括间接回报,例如协同效应等。
最后,强调权力和回报的关联性。新CAS33强调权力和回报的关联性,强调存在委托关系时,投资方为委托人而非人的身份认定。传统意义上,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影响力越大,越能确认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但当存在委托关系时,影响力证实权力的理论存在漏洞,在针对委托他人经营或承包或者是受托他人经营或承包等情况下如何判断控制权问题存在理论争议。如果投资人是人,其通过获得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相关回报来自于劳务费,而非与权力相关的可变回报,不能认定人是实质控制人。新CAS33引入关于拥有决策制定权利的投资者是委托人还是人的判断指引,判断标准有:决策者对被投资方的决策权范围、其他方享有的实质性权利、决策者的薪酬水平、决策者因持有被投资方中的其他权益所承担的可变回报的风险等。
(二)未持有多数表决权时的控制权判断的比较
旧CAS33对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仍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条件规定了四条标准:⑴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⑵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策;⑶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⑷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可以看出,标准都是很具体,进行了可操作的量化处理,但同时也存在对特殊情况的考虑遗漏,比如当股权分散时,拥有未超过半数的表决权某一投资者相对其他投资者而言,占有最多的表决权,能够控制被投资者的相关活动,拥有对被投资者的实质性控制,却由于未符合法定规定而否定了其控制的实质。
新CAS33针对标准规定存在的遗漏缺陷,向IFRS 10趋同,采用列举而非设定标准的方式,来克服旧CAS33的现存缺陷。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的情况列举了如下四点:⑴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相对于其他投资方持有的表决权份额的大小,以及其他投资方持有表决权的分散程度;⑵潜在表决权;⑶其他合同安排;⑷被投资方以往的表决权行使情况等。这些事实和情况显然是原则性规定,可避免对特殊情况的遗漏,但与此同时,在运用时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这也对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当母公司持有的表决权比例与该被投资方第二大股东所持有的表决权具有一定的比例差时,认定母公司拥有控制权,但是如何判定是否达到一定比例差,又进入两难之境:一方面,给出具体数值,准则规则必然给利润操作者以投机空间;另一方面,依据职业判断,又不具有可比性。
(三)对可分割部分控制权判断的比较
旧CAS33考虑投资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时,将被投资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判断。而新CAS33进行了完善,认为被投资方的一部分可以视为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单独主体),投资方可以控制这部分(单独主体)。条件是强调专属性,具体是:⑴该部分的资产是偿付该部分负债或该部分其他权益的唯一来源,不能用于偿还该部分以外的被投资方的其他负债;⑵除与该部分相关的各方外,其他方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权利,也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剩余现金流量相关的权利。
三、结束语
实体理论已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受,逐步形成共识。在实体理论观下,以“控制”作为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控制权理论的发展跟随股权结构的变迁。进行纵向比较,比较2006年和2014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CAS33),从控制定义、未持有多数表决权的控制权判断和可分割部分控制权判断三个方面提出新CAS33的进步之处。(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14.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储一昀,林起联.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探析[J].会计研究,2004,(l): 54一59
[3]柴才.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国际趋同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13,(12):105―108
[4]曹阳.我国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差异分析[J].财会经纬,2006,(7):50―51
[5]刘杰.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研究[D].重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刘新仕.合并范围变迁的国际比较及合并范围界定问题[J].财会月刊,2010,(1):76―78
[7]宋茜.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中外比较探析[J].财会研究,2011,(23):47―49
[8]王茜.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杨绮.论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界定―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样本的统计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3):116-123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7
【关键词】财务契约理论;文献综述;资本结构理论
对于资本结构的财务理论的研究源起于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的经典论文《公司理论:管理行为、成本和所有权结构》(1976)。该文在分析了债务成本后,提出了在不同融资契约之间进行权衡的公司所有权结构理论。而后,梅耶斯(Myers)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企业借贷的决定”、史密斯(Smith)和华纳(Warner)在《财务经济学刊》上发表了“论财务契约:债券契约分析”等较有代表性的有关财务契约方面的文章,并呼吁把资本结构与契约理论研究相结合。汤生(Townsend,1979)的“最优契约和带CSV的竞争市场”、戴蒙德(Diamond,1984)的“金融中介和授权监督”以及加里和赫尔维格(Gale and Hellwing,1985)的“激励相容债务契约”使财务契约论成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主要
流派之一。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泽恩德(Zender,1989)以及哈特(Harter,1995)等又将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的研究中,使得财务契约设计(证券设计)理论日渐成熟。我国资本结构财务契约理论受西方财务契约的影响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完备契约理论
完备契约是指契约当事人双方在缔结契约时能够完全预期到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状态,并在契约中予以明确的规定且将其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汤生(Townsend,1979)最早运用完备契约的CSV分析***述了激励相容财务契约的特征和条件,这为以后完备财务契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完备契约条件下,最优的激励相容财务契约是债务契约。加里和赫尔维格(Gale and Hellwing,1985)遵从汤生对财务契约设计成本状态研究法(CSV)的研究思路,通过一个简单的借贷契约模型,分析了竞争市场条件下最优融资契约的形式和特征。提出了加里和赫尔维格标准债务契约模型。加里和赫尔维格推导出了与汤生相似的结论,即满足一个最优激励相容契约为标准的债务契约。这个标准的债务契约有三个特征:在借款人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时,其对贷款人的债务偿还为固定支付额;只有在借款人无法对贷款人的债务以固定的支付额进行支付时,借款人才会被迫破产;在借款人破产时,贷款人会尽可能地得到补偿。
二、不完备契约理论
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等人的契约为完备契约,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在契约理论看来,企业控制权的不同安排实际上就是一组组不同的契约安排。基于此,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泽恩德(Zender,1989)等人将不完备契约理论引入到资本结构的控
制权理论研究中,哈特(Hart)、莫尔(Moore)等人则继续深化了这一理论的研究。不完备财务契约理论认为企业融资过程中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签订的融资契约是一个不完备契约,契约签订时,企业家和投资者均无法完全预期事后投资收益的分布状况以及企业家可能的行动集,该理论注重分析企业家对非金钱的控制权利益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财务契约事后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效率配置的角度,论述与事后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相对应的最优财务契约的条件和特征。
泽恩德构造了一个由一个企业家和两个投资者组成的4期间模型。在开始时,控制权由一个投资者拥有,但必须确保两个投资者都获得收益,这就意味着拥有控制权的投资者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条件侵犯另一投资者的利益。假定企业家与拥有控制权的投资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即企业家的行为服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研究的最后结果表明,最初发行的最优契约为股票契约与债务契约的组合。
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以不完备契约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模型,分析了企业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当企业家使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得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最大化,则让企业家掌握企业的控制权是有效率的控制权安排。无论何种状态下,企业家都倾向于维持原规模不变,这与项目第二期预期收益为好的状态时的社会整体利益是一致的。此时,企业应通过普通股进行融资。二是当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时,最有效率的企业控制权是将其赋予外部投资者。在预期第二期为坏的状态时,外部投资者的决策将使得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此时,企业应通过普通股进行融资。三是无论将控制权交给哪一方都是无效率的,必须根据所出现的不同的收益状态来决定控制权的分配情况,即在这种情况下相机转移控制权是最优的。因此,企业的总融资中必须有一定的债务融资规模。最优的负债比例应该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是最优的。
“阿洪和博尔顿模型解释了控制权的转移,但却没有解释标准债务契约的用处”,由此,哈特建立了一个新的在证明标准债务契约的理论依据方面更进一步的控制权转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多时期模型和引入不确定性时的情况,并考察了多个投资者在硬化债务人预算约束方面的作用。
三、财务契约的新发展
在早期资本结构的财务契约理论中,融资契约总是一种标准债务契约(standard debt contracts,SDC)。在借款人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时,其对贷款人的债务偿还为固定支付额,当企业的实际无法支付这一固定支付额时,贷款人选择清算企业以获得全部清算价值。但在实际中,“由于状态验证成本和清算成本的存在使得投资者的清算要挟可信度下降,并且对一个处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而言,清算未必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最优选择”。基于上述考虑,证券设计理论在其模型中开始引入债务重新谈判机制,主要包括对投资者索赔权绝对优先原则违背现象的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以及对策略性债务偿还行为的研究。布朗(Brown,1989)等人从执行成本角度对违背投资者索赔权的绝对优先原则的现象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伯格明和卡伦(Bergman and Callen,1991)在一个静态的资本结构决定模型中得出了策略性债
务偿还的可能性。戈登和卡恩(Gorton and Kahn,2000)在一个银行贷款合同设计模型中分析了银行面对企业的策略性债务偿还行为的最优策略问题。希拉夫和维西里(Shleifer and Vishny,1997)在对公司治理中的成本进行分析的
基础上,对大股东在解决成本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其与其他股东进行财富的再分配方面的无效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是大额投资者的监督与法律保护措施有机结合的整体。
在国内,伍中信(2001)最早对财务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企业财务治理应该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黄菊波、杨小舟(2003)认为,“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并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质,是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划分与配置。”衣龙新、何武强(2003),卢太平、刘敏(2003)认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杨淑娥、金帆(2002)指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郑晓琳、舒展(2002),林钟高(2003)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权的配置。陈共荣、胡振国(2003)认为,只要涉及财权的配置,均可归属于财务治理的研究之中,但将其划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部分对当前混乱的财务治理研究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作者进一步指出,“公司治理其实质是关于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而对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即企业所有权的研究是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可在企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直接进行。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财权及其配置的研究是随着财务治理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此之前并没有成熟的相关理论,因此,对财务治理的研究还应该包括通过借鉴企业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财权及其配置所进行的研究。”
四、评述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假定各种融资契约是外生给定的,融资双方均没有能力去改变它的形式,但这一假定与现实有太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各利益主体在融资过程中的行为,因而,人们开始将资本结构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将融资契约的决定内生化,研究如何设计一种融资契约来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
从中西方对财务治理的研究来看,我国当前财务治理研究的重点是“财务治理权”如何在董事会、总经理与财务经理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偏重于内部财务治理。而西方则注重通过资本结构的最优安排,解决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企业价值(股东价值)最大化,或通过财务契约(financial contracts)的合理设计,使企业的控制权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转移,从而使企业的控制权始终掌握在关键人手中,因而,他们侧重的是外部财务治理机制的研究。两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但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将外部财务治理和内部财务治理割裂开来。实际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外部财务治理有助于内部财务治理的改善,良好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也有利于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另外,西方财务治理研究侧重在一系列严格假定基础上的数量化分析和深奥而严谨的数学推导,而中国的财务治理研究则完全相反,以规范的定性分析为主。如何有效地吸取两者的优点构建中国特色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治理理论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改革,1995(4).
[2] 哈特.费方域译.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 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中南财经***法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C].长沙:湖南大学会计学院,2001.
[4] 林钟高,叶德刚.财务治理:结构、框架核心与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 2003,(4).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8
关键词:创业风险投资联盟;形成机理;研究现状;研究展望
一、 引言
近年,我国创投行业有了明显增长,但存在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创司内部管理水平不足成为导致投资效果不理想的首要原因;二是各地***府纷纷成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如何来实现对市场的引导而不是简单替代,尚缺乏有效的操作模式。发展创业风险投资联盟(简称创投联盟),将有助于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首先,创投联盟是由多个创司对一个项目进行联合投资,通过这种战略联盟形态,投资机构可实现相互学习和人力资本等资源方面的互补,提升创司内部管理水平;其次,创投联盟也是实现公私联合、***府引导基金带动民间创投发展的一种方式。有经验证据表明联盟投资方式可以为创投带来更好绩效,欧洲约有30%、美国和加拿大约有60%的风险投资是采用联盟方式。
有鉴于创投联盟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创投联盟如何形成问题的研究,为相关***策制订和投资实践活动提供指引,显得十分必要。该领域的研究,国外学者近20年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开展了不少理论和实证研究,但仍存在较多分歧;而国内学者直到近几年才关注这一领域,文献还很少。
二、 创业风险投资联盟动机的理论研究
目前,理论上对创投联盟动机的认识主要有3大流派的6种观点,分述如下:
1. 财务观。该类理论认为投资者的联盟动机源自其财务方面的考虑,这些考虑具体来讲又有三种可能:一是通过联盟分散投资风险;二是增强所投资股权的流动性,为退出项目提供便利;三是通过参与联盟在短期内改善财务表现,以增强募资时的吸引力。
(1)分散投资风险是对创投联盟形成的一种传统解释,该理论认为创司通过联盟投资模式,单个项目投入资金相对减少,从而降低在项目中承担的风险,并且,在资本既定的情况下,创司可参与更多项目投资,从而实现风险分散,另外,创投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也有可能带给风险企业更好的管理支持,起到降低项目运作风险的作用。该理论可称之为“财务风险观”,其思想基础来自资产组合理(Lockett & Wright,1999),其基本理论预测是:投资对象的风险性越高,例如,处于发展的“种子”期、资产专用性强、人力资本依赖性高等,投资方就越希望采用联盟方式投资。然而,有学者对财务风险观提出质疑,指出创司本身从事的就是风险活动,风险分散对创司而言并不是首要的,退而言之,即使要分散风险,完全可在基金层面而不是在项目层面实现。
(2)增强所投资股权的流动性是财务视角的另一种考虑,可称之为“财务流动性观点”。相对于公开股权市场,创司所投资项目的股权流动性要差得多,投资者通常会考虑如果项目出现不利苗头如何退出的问题,即使项目成功,如果不能IPO,也存在如何退出的问题。Lockett和Wright(2001)的分析就认为联盟投资方式为项目退出提供了一些便利,因为联盟内部成员及其“关系户”往往是潜在的股权购买方。财务流动性观点的明显不足是,它没有考虑“项目退出”以外的决策因素。
(3)Lerner(1994)提出了第三种财务视角解释,即为募资而“粉饰(Window-dress)”财务绩效,可称之为“财务筹资观”。创投募资时,潜在出资者会将公司以往的投资绩效作为重要参考,通过参与联盟,分享那些相对成熟、收益明显项目的收益则有可能在短期内改善财务绩效。该观点的理论预测是:联盟出现在项目成熟阶段的比率会比较高,显然,这与财务风险观的预测恰好相反。财务筹资观能解释“弱”与“强”的联合,但不能回答“强”为什么要与“弱”联合的问题。
2. 资源观。该类理论认为通过联盟获取自己所缺乏的资源是创司构建或加入创投联盟的主要动因,其思想基础来自战略联盟理论中的资源理论。资源理论是以成员异质性为分析起点,因此资源观将创投联盟视为具有资源相互依赖性的创司间所实现的一种互补性联合,目前研究主要以金融资源、知识(信息)两类资源为讨论对象。
(1)Ferrary(2010)是从金融资源观角度进行研究的代表,作者将投资者区分为四种类型:纯创投(即只做风险投资的公司)、投资银行、产业投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将风险企业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作者以Mauss(1923)的“礼物交换”理论(The Gift Exchange Theory)为工具,分析认为:在种子期,风险企业往往只有技术或技术理念,还没有产品,甚至没有市场,此时投资者无法基于风险评价来做决策,只能基于不确定性来做决策,风险与确定性的区别在于前者可度量。纯创投具有不确定性管理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源自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深度交往所获得的隐性知识,因此,种子期项目最优是由纯创投投资。在首轮投资中,投资家获取了项目内部信息,逐步有条件进入风险管理阶段。在后续投资中,原纯创投基于金融资源方面的考虑,会邀请其他投资者参与。其他类型投资者虽具有资金、IPO通道等资源优势,但缺乏项目内部信息,需要与先期投资的纯创投合作,这种资源互补效果被称为“礼物交换”。该理论得出的理论预测是:联盟出现概率及其成员数量会随着项目的逐步成熟、投资规模增大、成员间较大的异质性而增加。
不足的是,现有金融资源观文献对不同投资者的资源异质性假定过于简单,因为不同类型投资者之间的资源条件在现实中并不是截然不同的,纯创投、投资银行、PE、产业投资公司在投资目标和运营模式上虽有较明显差异,但并不代表纯创投就一定有不确定性管理优势,也不代表其他类型投资者就一定有资金和上市渠道方面的优势。另外,该理论也没有分析纯创司之间存在的合作现象。
(2)知识资源观则认为知识资源的获取是创投联盟形成的主要动因,Wright和Lockett(2002)、Casamatta和Haritchabalet(2007)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通过联盟,成员间可在项目信息和项目管理知识方面形成互补,从而弥补单个投资者在项目选择和投资后管理中的知识(信息)不足。如Granovetter(2005)所言,“社会网络影响到信息流动及其质量”,联盟作为一种紧密型网络,为搜寻和处理隐性信息和知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该观点实际上是把联盟作为一种信息和知识搜寻策略看待。Casamatta和Haritchabalet运用博弈论建立了基于信息收益与成本均衡的联盟内生决定理论模型,讨论了不同经验水平的创司在联盟形成中的动机强度及行为特征,在该研究中,假设投资者拥有的知识(信息)与其投资经验正相关,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缺乏经验的创司,合作收益相对较高,成本较低,联盟始终是最优策略;而对于富有经验的创司,合作得到的信息收益相对较低,成本相对较高,一般不愿选择联盟,除非合作对方也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创司;项目的不确定性水平越高,各种经验水平创司的联盟倾向都会上升,因为不确定性高意味着存在较高信息收益。
3. 市场观。该类理论认为联盟是创司拓展市场的有力工具,尤其是跨地域或跨行业的市场拓展。其思想基础来自社会网络观的市场竞争理论,该理论指出社会关系是影响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搭建关系网络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有研究已经证明创投市场是一个具有明显区域或行业集中性的市场,“在位”创司之间会形成较紧密的社会网络联系(Sorenson & Stuart,2001),这种联系密度越强,外来创司进入的阻力就越大。通过联盟方式与目标市场“在位”创司建立合作关系,就有可能越过目标市场的壁垒,当然,市场观也指出“引狼入室”的创司会面临其他“在位”创司的某种联合“制裁”,例如同业排挤,因而“在位”创司在联盟决策中要权衡这些利弊得失(Hochberg et al.,2010)。市场观的理论预测主要是:跨地域或跨行业的投资项目,创司更多地会倾向于选择联盟方式。市场观的文献虽然较好地说明了跨行业或跨地域的“远距离”合作的动因,但对广泛存在的本地、本行业“近距离”合作现象却缺乏分析和解释力。
三、 创业风险投资联盟动机的实证检验
1. 对财务风险观的实证检验。Dimov和Milanov(2009)的研究是对财务风险观进行实证检验的主要代表,其结论是:项目风险性与项目被以联盟方式投资的概率显著正相关,尤其是高科技领域或处于发展早期的项目,说明投资者是通过联盟来降低投资风险;而且,相对于网络位置较低组,网络位置较高组的这种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在该研究中,项目风险性用项目对投资者而言的新颖性(Novelty)来衡量。从财务风险角度进行实证的还有其他不少文献,只是他们使用的风险衡量指标不一样。例如,Hopp和Rieder(2010)以1 485家接受了风险投资的德国公司及其相应投资者为样本,以风险企业年龄为风险衡量指标,同样发现项目风险越大投资方就越有可能使用联盟投资方式。
上述研究使用“新颖性”、企业年龄或发展阶段等外在指标来反映项目风险,这种度量方法存在明显局限,甚至可以说没有抓住风险的本质。项目风险取决于项目的内在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由企业存续时间决定,因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值得进一步讨论。
2. 对资源观的实证检验。资源观近年也得到了不少实证检验。Ferrary(2010)使用美国2005年发生的2 679宗投资案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项目越处于发展后期、所需投资金额越大、合作投资者之间的异质性(用投资者所属类别度量)越明显,则以联盟方式投资的比率越高,联盟成员数量也越多,说明投资者主要是在利用联盟方式解决项目后期资金或其他金融资源需求问题。该研究并没有将投资者之间合作的具体细节或特征纳入分析,而Sorenson和Stuart(2008)的研究则更为深入。该研究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环境(Setting)”变量如投资项目与投资者的空间距离、行业距离、所在地域和所在行业投资热度,以及项目本身特征如项目融资轮次、融资规模等对合作投资成功达成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目标投资企业的越成熟、投资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远距离创投联盟,同样说明投资者的联盟动机来自金融资源需求。
3. 对市场观的实证检验。Sorenson和Stuart(2008)的研究同时还得出了支持市场观的一些结论,即:风险企业所在行业的投资热度、投资者所在区域的投资热度、潜在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密度与远距离创投联盟形成概率之间正相关,意味着联盟的形成可能服务于市场竞争的目的,换言之,投资热度高,项目竞争就激烈,此时联盟概率上升意味着联盟被当作一种应对竞争、获取项目投资机会的手段。Hochberg等(2010)的研究是对市场观的专门检验,他们以TVE数据库中1975年~2003年发生的美国创投投资案例为样本,研究了特定区域或行业市场中的创司间网络关系对外来者进入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特定市场的网络关系对外来创司的进入形成阻碍,但外来创司可通过与目标市场创司组成联盟来相对降低这种阻碍,而与之合作的主要是该市场中原与之有过合作经历的公司。
综合来看,上述实证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归纳起来集中于5个方面(详见表1),但由于出发点不同和实证方法、数据方面的局限,这些结论只能是部分地而非充分地佐证了一些理论观点,甚至有些结论还存在直接矛盾。
四、 研究展望
国内学者对创投联盟的关注视角主要有二:一是中观层面的创业投资社会网络研究。由于创投联盟属战略联盟范畴,是一种紧密型社会网络组织,同时由于创司在评价筛选、投资监管创业项目时通常比较重视社会网络关系的利用,因此引发了学者对创投行业社会网络特征的研究,例如王艳和侯合银(2010)测度了我国创投联盟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特征;二是微观层面的创投合作策略的博弈分析,例如,张新立和杨德礼(2007)将投资者分为主、辅投资者,分析了以投资额和投资回报为参变量的联合投资激励契约的存在性问题。从文献数量看,国内文献实证研究很少,相对较多的是合作策略的博弈分析,这与国内数据获得困难有关。
国内研究的开展需要借鉴国外成果,然而,国外现有成果在一些重大或基础性问题上悬而未决,主要是:三类不同视角风投联盟动机的机理理论解析,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实证证据支持,但这些实证证据得出过程并未做排它性分析(即观察到的经验现象只是从一个既定视角出发来解释某种动机的存在性,而未排除从其他视角做解释的可能性),由此,我们并不知道,现实中风司主要是基于哪种动机构建或加入投资联盟,是分散风险、获取资源,还是争夺市场?三种动机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并存还是互斥,有无主次之分?投资者的动机类型如何决定?等等。为了回答上述问题,需要整合和深化对风投联盟形成问题的研究,具体思路可以是以战略联盟资源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不同主体的资源供给和需求特征及其决定因素,进而,分析资源特征如何决定合作意愿、合作结构。例如,研究风险企业的发展阶段、技术新颖性、企业家特质与其资源需求类型、合作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投资者资源特征与项目需求的匹配关系及对合作形成的影响;研究领投者与跟投者资源差异及匹配关系对合作形成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 Hochberg Y V, Ljungqvist A, Lu Y. Whom You Know Matters: Venture Capital Networks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1):251-301.
2. Casamatta C, Haritchabalet C. Experience, screening and syndication i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7,16(3):368-398.
3. Lockett A, Wright M. The Syndication of Private Equity: Evidence From the UK.Venture Capital,1999,(4):303-324.
4. 王艳,侯合银.创业投资联盟网络结构测度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10,(3):46-54.
5. 张新立,杨德礼.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激励契约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7,(1):106-11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1CGL051);广东软科学项目(项目号:2011A070200012);广州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11Q22)。项目主持人均为左志刚。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而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具有密切的关系。关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人们做过深刻的研究,然而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学术界并未做过多研究,本文将以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为对象,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从两者的概念上看
管理会计也称对内会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决策规划分析、计划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并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达到控制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两者从概念上看均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但管理会计是以决策规划、计划预算、执行控制为主线,来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以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而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财务关系包括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同其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由此,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二、从两者的研究对象来看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管理会计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
三、从两者的服务对象来看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而企业的目标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或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或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等,但不论何种目标,都能界定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它也为企业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等服务。
四、从两者的方法来看
管理会计通常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技术处理,吸收和借鉴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的现代数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其特征主要是分析性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管理会计通常采用差量分析的形式进行研究。财务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等。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可以利用统计和优化理论的数学模型,如投资组合理论、期权估价模型等。且财务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进数学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现代的财务管理学,是以“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的,是在总结财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治经济学、数学、会计学、财***学、货币金融学等理论与方法,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研究现代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五、从两者的新发展来看
管理会计的历史较短,萌芽于20世纪初,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计算、实施生产系统、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等,发展为一门***的学科。财务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越多越多的企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那么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将不可分离,又如社会责任也将是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需要考虑内容。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联系也有很多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将随着本学科的方向逐步发展成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
中***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概念。在舒尔茨的影响下,人力资本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现代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与重视,使得传统财务管理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为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不适应性,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拓展势在必行。
一、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
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在任何时候,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应以客观环境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这才有理论与实用的价值。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其中,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管理模式、销售和采购的方式等等;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经济、市场、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王化成(2006)认为,将财务管理环境确定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当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劳动生产物中凝聚了越来越多的人力因素,给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局面。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的质量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以人为中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应确定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环境。
向显湖(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包括国家、个人以及企业,进行人力资本融资、投资和配置的因素,同时也是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本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经济条件。例如,宏观经济现状以及预期走势、知识经济发展程度。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人力资本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市场条件。例如,人才市场供求与价格、科技市场供求与价格,以及金融市场供求与价格;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基于企业主体而言,是人力资本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部因素。例如,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企业竞争能力现状、企业财务支付能力,以及企业结构资本状况等。
二、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假设前提
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假设是指对企业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事先做出的符合逻辑的确定性假设,它是进行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的基本前提。蒋琰和杨景岩(1998)提出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第一,人所拥有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一种资本;第二,人力资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第三,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有限分离;第四,企业所依赖的人力市场是健全有效的”。向显湖(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理论假设包括财务主体假设、有限经济人假设和风险厌恶假设。此外,向显湖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人力资本财务的具体假设,企业人力资本可明确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次;人力资源的服务期限可以合理确定;对相同层次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率是相同的;人力资本融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可以***计量。徐鹿、邱玉兴(2007)在其著作《高级财务管理》中,认为环境因素的多元性和环境状态的复杂性,再加上研究问题的内容及其视角的不同,故对假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要给予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以统一的假设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支,仍需要遵循相对具体的假设。故也基本赞成向显湖关于人力资本财务假设的观点。
三、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理论界对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目标争议比较多。何冠明(2006)认为,人力资本产权化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在人力资本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也应当在财务目标中得到体现。因此,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在协调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财务资本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涂建明(2004)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发展所选择的现实的财务目标应为二元所有者价值最大化,即“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应当努力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和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这二元产权主体的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深化。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应当兼顾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二者的立场,协调进行财务决策;企业在追求物质资本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同时,还要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龚凯颂(2005)认为,将人力资本作为出资者看待后,改变的只是企业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对比,使得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在对企业剩余价值进行分配的博弈中更加具有索取权,即“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对自身利益的索求上变得跟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有力量,甚至比物质资本所有者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较来说,改变的只是企业收益这块“蛋糕”的分配规则,而不是“企业收益蛋糕”的大小,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做大“蛋糕”的问题,所以人力资本因素不会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财务管理目标仍然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蒋琰和杨景岩(1998)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是以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应当建立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即“以人力资本回报率最大为目标的一种理财活动”。向显湖(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应当是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在此前提下,还应当考虑对人力资本载体的有效激励,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最大化”。笔者认为,构建基于企业主体的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体系,其财务管理目标也应当与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相区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是以人力资本为中心,而传统财务管理是以物质资本为中心。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目标应当为:兼顾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
四、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内容
刘启亮(2002)将人力资本财务论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财务和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人力资本所有者财务内容包括所有者进入企业之前和进入企业之后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内容包括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筹资与投资、激励与约束和收益分配。涂建明(2004)从四个方面丰富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内容,分别为融智、投智、筹智以及优智。融智具体包括人力资本的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等财务安排;投智主要是指对人力资本进行财务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以及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分析;优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酬智是指在人力资本财务中,物力资本所有者不是企业剩余收益的唯一分配对象,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收益也具有索取权。因此,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同等地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同等地拥有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和控制权。朱明秀(2006)认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逻辑基础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人力资本财务便应运而生。所以,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框架应以人力资本价值链和财务关系为主线构建。人力资本价值链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和人力资本的价值分配三个环节。人力资本财务关系是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合作关系的制度安排。何冠明(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内容的拓展主要在三方面人力资本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向显湖(2006)较为系统地构建了人力资本财务体系,将人力资本估价居于财务体系的核心地位,人力资本的估价不仅影响人力资本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效益,还关系到人力资本产权能否合理界定,收益能否正确分配,这些都直接决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本财务的主体内容包括人力资本融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财务信息处理贯穿于人力资本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人力资本效率监控和评价是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事中与事后环节。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涵盖了人力资本“产权”和“收益”的两个因素,“产权”属于财务关系范畴,“收益”反映着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
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核心力量。对人力资本进行价值管理,需要具体的财务运作和财务制度安排。因此,人力资本财务的主要内容是以人力资本为对象,对其进行的筹资、投资、产权利益分配以及激励的财务管理。
五、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具体方法
涂建明(2004)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一是财务管理将人力资产纳入其价值管理体系中,安排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财务激励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方法,财务激励方法将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在协调财务关系和激励企业各层次人力资源上发挥独特作用;二是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在财务分析方法上的创新。涂建明制定了新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涵盖企业的人力资产比重、人力资产利润率、人力资产的流动率或维持率、人力资本产权的回报率等。这些指标丰富了企业财务指标,更完整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目标实现的程度。同时,为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企业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信息,为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了保障。张文贤(2006)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中,提出了企业培训效果的价值计量新模式,即以结果为基础的培训投资回报率运作模型,探讨了企业培训的价值传导路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我国在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上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方面。笔者认为,对人力资本财务分析具体方法的深化和应用,以及在人力资本财务价值量化的研究中突出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未来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贤.人力资本(第一版)[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4.1.
[2]徐鹿,邱玉兴.高级财务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8.1.
[3]向显湖.人力资本财务论:基于企业主体的一个基本框架(第一版)[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1.
[4]涂建明.发展人力资本财务的理论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11.
[5]何冠明.试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J].山西科技,2006.6.
[6]刘启亮.人力资本财务论[J].财经研究,2002.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理财投资分析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