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计论文10篇

发审计论文篇1

一、审计公告制度产生的背景

(一)法制进程和制度准备

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立法型、司法型、行***型、***型四种国家审计体制模式。我国审计实行的是行***模式,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序列,审计署在******领导下,地方审计机关受同级人民***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行***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监督权力行使的间接性,即本身行******权有限,主要职责在于发现问题,而解决和处理问题经常需要间接地诉诸于司法监督、相关的行***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及社会监督(从法理的角度包括***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公民的直接监督)等方式。权力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与审计监督三者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具有相似的间接性,在守卫国有资产,维护国家财***经济秩序,促进廉***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具有最单纯、最直接的契合。由于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民意的升华,审计署向全国人大***会做工作报告与最终面向社会的审计公告在向人民公开的这一方向上是一致的。从1983年组建审计机构起,我国的***府审计在审计结果公开方向上分为“两步走”。

1.第一步走:审计机关的“两个报告”制度

1985年8月24日国家审计署第一任审计长吕培俭同志向六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作了审计机关成立两年以来的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是国家审计署首次向全国人大***会作工作报告。1989年3月,彭冲副委员长代表全国人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些建议,其中包括每年第三季度,由***向全国人大***会分别作关于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1994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法》对宪法和地方组织法有关人大预算监督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各级***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府的预算、决算实行审计监督。”1994年8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审计法》规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1995年7月,***根据《审计法》制定和颁布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规定:“审计署应当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受***的委托,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从1996年起,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即审计机关的“两个报告”)成为每年全国人大***会会议的法定议程。

这第一步走可以看作审计监督与权力机关的监督的结合,在此基础上,部分年度的审计署向全国人大***会开始向社会公开,逐步迎来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第二步走。

2.第二步走:向社会全面公开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以1994年《审计法》的颁布为界,有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经历了创立和发展两个阶段,是审计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分水岭,也是实现上述第一步走的重要基石,但在推动审计工作的第二步走方面只作了原则上的规定。

《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审计机关的权限具体可分为九大类,即:要求报送资料权、检查权、查询存款权、调查取证权、行***强制措施权、申请权、处理处罚权、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权、建议权。其中,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处理的职责和权限应主要划分为: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报告工作、建议其他各级行***主管部门处理、在自身权限范围之内行使处理处罚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和交由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解决。

据此,《审计法》(1994年颁布)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审计机关可以向***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权”,表面上看“通报”和“公布”都有公开的语义,只是程度和范围上不同,而实际上前者是寻求在***府有关部门范围内做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行***处理,后者则是通过各种传媒正式坦荡地向社会公开,两者在处理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可能只是因为语义关联起来,做了合并的表述。

其后,1997年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在遵循《审计法》“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权”合并表述方式的基础上,就审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进行了相对的突出细化-具体划分了:本级人民***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公布的三类可公布审计结果的审计事项。审计署1996年的《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审法发〔1996〕362号)当然也是延用了相似的思路。

直到2001年审计署3号令颁布的《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和2002年颁布的《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审法发〔2002〕49号)才将审计机关的公布审计结果权***出来予以细化和规范。在突出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的法定权力的同时,也从法规的角度为这一制度的全面正式实行进一步铺平了道路。而这两项规章制度的颁布日期与实行日期相同,也许在巧合之余从侧面暗示着审计署正在加快相关制度建设的步伐。而在实际动作方面,认真对照《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可以说目前的这第二步走还只是刚刚起步。

这第二步走可以看作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结合,而面向社会的全面公告也更接近于“公告”一词的本义。

(二)媒体的推动

审计署向全国人大***会作审计工作报告始于1985年,而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审计工作报告逐步走向公开(有些基本上已经是全文公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99年6月,***审计长向九届全国人大***会所做的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审计情况的报告。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当时曾有媒体援引部分委员的话说,这是“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但国家审计真正开始全面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在2003年6月23日,***审计长代表***向全国人大***会提交了2002年度中央财***执行和其他财***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报告中,一大批中央部委被公开曝光。当天,报告在审计署***网站上全文公开,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经媒体宣传为一场“审计风暴”。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媒体对审计的正面宣传在社会上造成的积极影响和其后实践证明空前好转的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充分展示了媒体的力量。媒体是舆论监督的代表和主力***,集中体现了舆论监督涉及面广、震动力大、透明度高和反应迅速的特点,是社会监督中最活跃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说,审计结果公告作为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意义重大:审计监督为社会监督擦亮了眼睛,而社会监督犹如浩瀚的太平洋催动了“审计风暴”的形成。

(三)***和***的指示和支持

***和国家的领导人一直非常支持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按照宪法的规定,审计署作为***的组成机构,直接对***负责。可以说,在行***模式的体制之下,***和***的支持与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这点共同铸就了国家审计的“上方宝剑”。由于国家审计的性质,其锋芒所向经常直指国家各大行***机关或有较高行***级别影响力巨大的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和***的大力支持,很难想象当审计署这个年青的部委面对不胜枚举的“大衙门口

”或掌控着庞大国有资产的“巨无霸”该如何下手。

2002年,*********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审计总署主计审计长大卫。沃克时,客人谈到了美国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情况,***说中国也应该推行这样一个制度。这一事件成为促成审计公告制度正式开始实施的直接动因。

自从2003年出现“审计风暴”之后,******也曾多次主持召***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如,在2005年7月26日的***常务会议上,他要求***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要给人民群众一个负责、满意的答复。“一要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制。对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主要领导负责整改;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领导要履行职责,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除企业自身抓好整改外,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负起监督的责任。二要严肃落实责任追究制。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一查到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对审计提出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完善制度,改进管理,不断提高财***财务管理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在今年11月份向***报告整改情况,***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会作出专题报告。”

正是有了***和***的大力支持,甚至是直接指示,使审计结果的早日公开和审计公告制度尽快形成并发挥巨大的监督作用成为可能。

(四)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对外开放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往来,同时也打开了中外文化交流之窗,诸如***务公开、建设“阳光***府”、公共财***等各种先进的理论思潮大举涌入,促进了民意的觉醒和国内***治文明的进步。

1982年,为保障改革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在充分研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写入了宪法。

审计机关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事活动,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参加国际组织和有关会议,加强了对国外审计体制、审计理论、有关法律法规、成功经验和最新动态的分析研究、宣传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审计工作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审计公告制度产生的基础和根源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治、法律等设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和带动社会的进步。

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核心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和国家建立依法行***、公开接受监督、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阳光***府”。在这种趋势之下,审计公告制度的产生是原发的、必然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民主法制进程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其本质在于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理型法律秩序的历史性变革与转型。***同志明确指出,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他特别强调,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转变。(参见《***文选》第2、3卷)***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治,建设社会主义***治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求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监督,推进依法行***,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水平。

在这一民主法制进程之下,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转变***府职能,提高行***效率,降低行***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管理体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认真推行***务公开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参见十六大报告)审计结果公告这一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结合体正是中国通向***治文明的民主法制进程中的排头兵,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逐步确立则在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社会现实问题与人民的意愿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期,各个阶层、集团、群体利益迅速分化,各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各种经济社会风险增多,这些社会问题易于引发社会不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建设。学者胡鞍钢的研究表明,从改革以来中国平均每十年左右同时出现经济增长下降或衰退、失业高峰和社会不稳定高峰。(胡鞍钢《关于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的状况与对策》)目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主要有:腐败现象严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农民负担过重、重特大生产事故频发等等,集中表现为民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增多。

社会稳定的核心是人心稳定。近年来,中国人的心理状态至少有三点值得高度关注: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对外开放促进了民意的觉醒,民主法制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二是对等社会问题相当敏感,仇官、仇富心态显著;三是民族主义高涨。其中的积极因素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善,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日益增强,这是民意的主流。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的领导方式和执***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组织软弱涣散。(十六大报告)一些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导致部分民众不满情绪增加,如曾经轰动一时的2003年11月长沙县委书记李振萼在高尔夫球场身亡事件和2005年广东清新县教育局的“人头马风波”正是对上述第二点的最好诠释,尤其是县委书记高尔夫球场身亡事件,问题并不在于人物是正面抑或反面典型,而在于许多天南地北并不了解事件真相的普通群众表露出的对***府官员怀有的强烈质疑和仇视-这与各地许多上访群众表现出的焦虑和敌对心态是一致的,体现出群众对腐败现象的高度敏感和深恶痛绝,这是影响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准确把握民意中的积极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广开言路,和人民群众共同研究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

“马克思主义执******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最大***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取得***权以后,不仅脱离群众的危险比未执***前大大增加了,而且脱离群众对于***和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未执***前大大增加了。纵观中国历史,长期的封建文化造成的朝野官民的二元对立结构根深蒂固,导致“得民心者得天下”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类的古训反复应验。在今日中国要建设现代民主国家必须要打破这一怪圈,依法保障公民参***议***的言论自由,深入群众,了解民生疾苦,听取民间呼声,关注民怨所指,要牢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抛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愚民***策,披肝沥胆坦诚相见,求得理解。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府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顾虑。

审计结果公告越来越多地披露从中央部委到基层单位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这一透明的做法正可以让民众看到***府依法行***的决心和态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但对于推进***治文明,交还公民应享的知情权、管理***府事务的参与权、对***府工作的民主监督权、信息资源共享权等公民基本权利以及排遣民怨,做疏导民意的“减压阀”具有极大的***治意义,更可以团结民众,促进民众真正理性、建设性地深入地了解国情,对增进民众对***和国家的认同,增进人民当家作主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全民族的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共同致力于经济建设、社会繁荣和民族复兴意义重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顺应时代、顺应潮流、顺应民意的。

三、国家审计的自我突破

从审计机关的角度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出现一方面是多种外力共同作用,适时顺势,应运而生的;另一方面则是审计机关自身作为年青的国家部委本着对***和国家人民的事业高度忠诚,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当仁不让,锐意进取的结果。国家审计在体制和制度上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一)行***模式的局限

***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是指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于被审计单位,***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以保证审计的客观、公证、权威和有效性。现有行***型国家审计模式导致的审计双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审计难以保持超然的状态,抑制了审计监督这把利剑的锋芒。《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作为***府组成部门之一,行***上隶属于本级***府行***首长的领导,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均由地方***府任免、审计经费由地方财***保障,审计实际相当于地方***府的一个内审部门。而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腐败行为,又往往与地方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审计涉及有关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本级***府的意见,在查处中也难免瞻前顾后,很难完全站在国家的立场,依法进行***有效地监督。

(二)依法审计环境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与深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由于立法滞后或立法质量不高造成的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如法规***策之间的前后不衔接或互相抵触)现象经常使审计人员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各执一词,或者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行为不对而苦于没有法规依据,使已经发现的问题无法落实。这无疑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并且潜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

(三)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和***府仍缺乏健全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后的落实整改压力不大。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赖各级领导的批示,而领导同志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做出具体批示。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制度和工作安排下,审计机关本身既缺乏直接处理处罚的权力也缺乏跟踪落实的热情,使很多审计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是审计机关本身无法改变的,不利于审计事业的长足发展。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为了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主动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采取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借助社会监督的“外力”,克服法规不健全和制度局限等不利条例的自我突破。

四、由骤起“风暴”到基本制度

2003年,审计机关在不经意间掀起了“审计风暴”,显示了“公开”的力量-准确地说是从不公开到公开的力量,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威和声望。2004年审计结果公告进一步步入正轨,审计结果公开化的步伐加快,披露的一些问题甚至更加严重,却没有在社会上再掀“审计风暴”,公众在高度关注的同时开始平静地接受这一举措。其中除去媒体炒作的成份的变化,也显示出公众的成熟和理智焕发出的适应力。这也提醒我们,审计机关要长久地保持相当的影响力必须实现审计结果公告由骤起“风暴”落实为基本制度,将公开的力量用制度的力量加以巩固。

(一)“公开”的意义和效果

审计结果公告所展现出的力量即“公开”的意义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推动了***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公开透明是现代社会的大趋势,是现代***治文明的基本要求。“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腐败止于公开”。审计结果公告不但打击了各种违法违纪行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更推动中国社会在走向透明、走向公开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加速了中国***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2)审计机关的影响日益扩大

中国人喜欢用脸谱化、美名化的方法来记忆和传颂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审计风暴”一词及其背后所包含地新闻媒体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的宣传极大地扩大了审计机关的知名度,树立了良好地形象。

(3)领导更加重视

社会舆论的关注也更加促进了国家各级******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各方面关于支持审计工作、表彰审计人员、要求加紧落实审计结果的讲话和批示的报导日益增多。

(4)整改效果更加明显

如果说以上的影响是软效果,展现了审计结果公告的软力量,那么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推行以来日益明显整改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发现2004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为历年最好,审计监督成效更加明显。***审计长曾经多次表示:“今年的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可以说是20年来最好的。”

(二)制度的力量

提高***府行为的透明度,铲除滋生官僚腐败的土壤,只靠刮一两次“风暴”显然是不够的。只有让审计结果公告变成审计署一项日常的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对***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审计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审计结果公告的本质是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府的必要环节,目的是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必须由制度加以规范并固定下来。审计公告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

(1)促进审计结果的落实

审计署向***府汇报工作固然有内部处理之嫌,而每年向全国人大***会的报告限于篇幅也只能突出重点、有所取舍,容易引起争议。公开是公平和公正的基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公开原则在时间上的延续,是纵向的公平和公正。当这一制度由审计署内部的制度上升为一种国家认可甚至法定的制度,必然可以减少许多关于公告实施合法性或合理性的争论以及抱怨的借口,而直接转入问题的定性、定量以及具体的整改落实措施。对没有审计或公告的单位也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2)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审计公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审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审计公告中披露的事实必须百分之百准确,审计定性处理必须客观公正,审计之后的整改必须得到公众的认可。公开是双方面的,审计和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都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审计机关固然可以通过审计公告促进审计结果的落实,而任何疏漏和不当也都可能造成工作上的极大被动,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关于“严谨细致”的指示,严格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树立认真负责,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确保这项工作的万无一失。

五、关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一)保证公告结构的完整性

审计结果公告本身应具有完成的逻辑结构,如以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结尾,而目前部分公告的结尾延伸出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属于“审计结果的结果”。这条“光明的尾巴”不但破坏了审计结果公告文本本身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情况难于核实取证。列于审计结果公告之内是否表示审计机关认可呢?

建议在审计当中可以有意识地发现被审计单位一些好的值得宣传推广的经验做法,纳入到审计结果公告之中,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可以随同审计结果公告一并发表,但应列于公告正文之后。

(二)一些具体事例可以单独展开

审计结果公告中涉及的许多违法违规问题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但限于篇幅只能用一二句话简要概括,很可能无法引起舆论的关注,建议在其中选择一些问题突出、性质严重的案例具体公告,如链接成分报告作为附件。这样既可以完整地展示事例,树立反面典型,起到解剖麻雀的分析作用和警示作用,又可以推动参与审计的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开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配合

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开,受众可分为五类:***和***府、审计对象、新闻媒体、专家学者、普通群众。五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媒体作为中介,既是***和***府的喉舌又反映人民的呼声,并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活动规律。审计结果公开后,真正在舆论间传播的基本上并非审计结果公告的文本本身而是经过新闻媒体收集整理、加工提炼而成的各种新闻焦点。

审计机关一方面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报道审计工作的成果和存在的困难,以取得人民群众、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公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媒体的宣传规律,把握舆论的焦点、热点,指导具体的审计工作,推动关于审计的舆论宣传更加成熟,更具理性和建设性。

(四)防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出现“过”与“不及”

揭露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和遏止类似问题的产生才是根本。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行后的结果简单分析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公告无内容,淡出公众的视野;二是内容较少引发官官相护的怀疑甚至质疑;三是部分内容有新闻价值,引起关注和积极地讨论,推动整改落实;四是查出的问题非常严重,引起轰动、争议,甚至出现极端情况影响社会稳定;五是查出的问题反复出现,各方面见怪不怪,在实质上空洞化,不再引起注意。其中,四、五两条是“过”,一、二两条是“不及”,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形势,深入实际,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严谨细致地取证,通过在公告前严格地请示上级***府并反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征得他们同意来排除公告的风险;另一方面则要防止制度化带来的僵化与形式化,防止按部就班地“为了公告而公告”,这在审计公告制度全面推广,尤其是在部分地方***环境的受限较多情况下的更易形成一种趋势。媒体需要兴奋点,群众需要由远而近的实际效果。媒体的力量使之成为资源,群众的关注永远是我们工作的后盾。总喊“狼来了”的孩子将失去发言权;审计结果公告整体上如同一杯果汁,不能因强自为之或各地一拥而上地加入而冲淡,而果汁冲淡容易,再浓则很难。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只能承载其所应该承载并能够承载的责任,我们应该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局面,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告工作,同时防止“过”的风险与“不及”的倾向。

发审计论文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审计发展思路

一、计算机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的产物

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必由之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审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尤其突出。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其次是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再次是对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最后是对审计人员的影响。计算机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策、法令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然影响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传统的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

二、制约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主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必然对传统的审计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制定与新情况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准则,以利于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与此同时,计算机审计准则的制定和计算机审计的开展将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正制约着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缺乏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较大风险。一是对计算机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程序缺乏了解,以及数据采集可能带来的机密泄露;二是使用技术不成熟的审计软件。有的审计软件没有经过科学的测试,可能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三是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由于有的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运行处在缺乏控制的状态,审计人员就不能过分依靠,否则难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四是过分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可能会导致检查效率低下,取证范围狭窄,审计证据不充分。

2.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计方法,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快速推进。首先,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远见。在计算机审计遇到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价值。其次,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有的人认为计算机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掌握计算机技术上,无暇顾及计算机这一技术问题,自我隔离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们思维方式、审计技术方法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3.审计人员的素质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推进。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队伍的老龄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还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造成审计人员***性减弱。此外,由于培训时间短,技术掌握不熟练,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4.对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和运用缓慢。目前由于电信、金融等机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从而审计软件也开发利用较多,但其他领域较少,而通用的审计软件就更少了。迫切需要尽快开发实用审计软件,以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

5.审计信息资源关联差,存在浪费。许多审计信息资料与数据储存在每一台电脑之中,审计信息资料不能有效地与局域网络进行链接,审计信息与数据不能互通,资源与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局域网内的审计数据库开发和建设不够完善,还没有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三、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思路

针对计算机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

1.制定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规范和标准,有效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要尽快制定计算机审计标准和准则,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保证计算机审计质量。

2.进一步提高认识,普及计算机审计知识,形成有利审计信息化实施的好环境。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要提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认识。要使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知识和原理;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为此要大力强化审计干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紧迫性的认识,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认识。

3.引入市场机制,尽快开发出更多的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从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实践来看,应当主要开发以下计算机应用审计软件:一是能帮助数据***,提供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接口的软件;二是能对各管理系统进行测试软件。按特定标准生成用于测试系统的数据,使用测试数据检验程序进程,检测被审计单位执行的功能;三是能进行数据测试的审计软件。按审计的要求抽取数据后执行审计功能;四是建立规范的综合性审计数据库,包括满足制定审计计划需要的数据库,积累审计工作经验的数据库和为编写审计报告提供参考的数据库等。

4.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实际,开发适应基层审计工作的小软件。各级审计机关在引进和运用上级审计机关推广的通用审计软件的同时,更要注重结合各地的审计实践,开发出具有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小软件。以通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由最初的利用通用审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向建立具体业务审计模型方向发展,形成较为固定的计算机审计模型,注意满足不同审计对象的相同审计项目的需要,方便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转换与分析,避免资源浪费。

5.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时代需要的审计队伍。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层进行。要经过培训使一线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能够分析建模,制订方案,建立审计模型;能够采集数据,***数据,整理数据;转换数据和分析数据;最后要形成审计结果。

6.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加强网络硬件的配置。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要围绕审计项目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适用对路的小软件,逐步建立功能配套、数据完备、操作简便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工作中要克服各自为***的状况,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避免重复浪费。为此,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要经常研究计算机审计方面的问题,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目标考核,将计算机审计的推广与应用作为一项硬指标落实到每个审计干部身上,引入奖惩激励机制,形成计算机审计良性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孙伟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审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4年04期;70--71

[2]严永斌:我国计算机审计现状及建议[J];会计之友;2006年03期;59--61

[3]张文婧:改进审计业务管理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03期;41--43

发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队审计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力度的加大,***事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现代***队审计发展战略,以推动审计事业的良性发展,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发挥新形势下***队审计应有的监管职能,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1现代***队审计发展战略的定义及内涵。

当前理论界对***队审计发展战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语》中将战略解释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辞海》中解释为“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面性的或决定全面的谋划”,结合《***队审计建设“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前发展规划》,我们可将***队审计发展战略定义为:对***队审计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建设所作的全局性的谋划。根据当前国家、***队建设的要求及审计发展现状,我们可对其现实内涵完整表述为:现代***队审计发展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队现有综合实力为基础,以提高***事经济效益为中心,建设和运用审计力量,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和推进中国特色***事变革,而对审计建设全过程的运筹和指导。这一概念大体包含了四个基本因素:一是战略行为的主体,亦即***队是战略的制定者与实施者。二是战略行为的范畴,亦即以***事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三是战略行为的目的,亦即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和推进中国特色***事变革为预期结果。四是战略行为的手段,亦即以***队综合实力作为***队审计建设的物质基础。

2构建科学的现代***队审计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是统筹经济建设同国防发展,促进富国和强***的统一。从本质上讲,***队审计属于国家宏观监管机制的范畴,是对国防经济资源配置进行的监督、评价、鉴证,以保证资源利用的高效率。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防建设不断加大投入的今天,充分发挥***队审计的这种宏观统筹职能,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同步发展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二是协调***队全面建设进程,优化国防建设环境。当前,中国特色***事变革不断推进,由传统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各种利益相互交叉,审计通过对***事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可以防止和制约各种不正当、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为国防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深化***队编制体制改革,规范经济权力运行。西方审计学家认为,审计是建立一个廉洁***府的有力工具,其突出功能便是可以发现行***体制的不完善之处和薄弱环节。近年来***府部门及***内外有关专家学者都对此给予了认同。当前部队一直在致力于编制体制调整,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科学的审计,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从***事经济运行的角度发现部队体制本身的不完善之处,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体制改革和各种经济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规范经济权力的运行。

四是整合各项资源,提升部队战斗力。审计是一项综合性事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它的活动结果最终将转化为人财物的合理配置,责权利的密切结合,从而确保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3我***现代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是审计目标效益化。着眼于***队长远建设和发展,把效益审计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审计的根本任务,实现审计目标由真实性、合法性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转变。

二是审计手段信息化。适应***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审计手段从以手工审计为主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主转变,努力建成标准统一、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队审计网络系统。

三是审计体制扁平化。适应***队体制改革的需要,实现审计体制由纵向多级、垂直树状向横宽纵短、扁平网状转变,构建成精干高效、***种融合、属地管辖、垂直领导的体制。

四是审计人才复合化。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实现审计人才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培养一支素质全面、结构合理、梯次清晰、适应发展的人才队伍。

五是审计活动法制化。围绕依法建审、依法从审、依法治审的标准,把立法、学法、***、普法作为推动审计建设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审计活动由传统的“人治”型行***审计向现代“法治”型依法审计转变。

六是审计管理科学化。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用科学的理念推进审计管理、科学的制度规范审计管理、科学的手段支撑审计管理,实现审计管理由经验粗放型向科学规范型转变。

4构建现代***队审计发展战略的主要着力点。

一是更新审计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传统的审计观念就是查账,维护财经纪律,这种认识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富国强***任务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更新意识,树立起“三要”理念,一要规范行为。通过揭露查处问题,并“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帮助部队加强制度建设,增大监管力度,规范经济行为。二要当好参谋。通过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的深入剖析,帮助部队促进科学决策,健全规章制度,提高***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三要宏观指导。通过对***事财***运行制度的深入思考,为国家和***队对***事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为实现***事经济建设目标保驾护航。

二是探索***队审计新体制。当前审计体制的设置主要问题有***性弱、监管范围不全、监督力量不够等,必须按照“配置合理、相对***、条块结合、管理清晰”的原则,尽快建立起与联勤保障体制和装备保障体制相适应的审计体制。一是要加强协调机制建设,使各级审计部门之间、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审计系统运行更为有序、高效。二是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使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审计更为合理、合法、合规,维护审计各方权益。三是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使审计人员创新意识更浓、责任心更强、工作效率更高。

三是改进***队审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队审计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来弥补体制的缺陷,以此来推动***队审计的整体转型。一要以大联勤体制改革为契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以现代***队审计为目标的创新体系,完善如审计事务所建设、引进第三方审计等各项配套机制。超级秘书网

二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六字原则,严格审计部门间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避免资源浪费,防止“越俎代庖”。三要适度分立审计决策、决定执行和内部监控三种职权,构建权责对等、配置合理、制约有度、公开透明的审计工作机制。

四是完善***队审计法规体系。审计法规是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石。当前***事经济活动出现很多新情况,诸如大联勤、社会化保障、***事斗争准备、信息化建设等,必须适应实际的变化和需求,朝着“适应形势、体现特色、完整配套、合理实用”的目标,不断完善***队审计法规体系。在已完成对***队审计条例修订的基础上,一是要完善总部颁发的审计法规,主要包括审计管理规定、项目审计规定、审计事项评价标准和审计处置处罚规定,这是***队审计工作的具体依据。二是要完善审计署颁发或其他机关部门联合颁发的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审计管理办法、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和审计管理标准,这是审计系统内部关系的调整和审计行为的规范。

五是拓展***队审计领域。随着***队审计环境的变化,***队审计领域也越来越大,必须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切实拓展***队审计的新领域。一是要加强***事经济效益审计,这是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现代***队审计的主流。二是要加强战时审计,这是当前我***审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审计,这是适应我***财会工作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求,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评价、控制、审查会计信息系统。四是要加强环境审计。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发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环境审计也成为当前***内外审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队审计部门要加紧***事经济领域的环境审计研究,以强化***队环境保护效能,促进***队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是加强审计人才培养管理。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好坏、职业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当前***队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同建设现代***队审计需要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审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战略任务。目前应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改革人才引进模式,不拘泥于形式,把那些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强的审计人才选拔到审计岗位。二要加大审计教育培训,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新局面,提高审计队伍创新能力。三要从严治理审计队伍,培养审计人员廉洁、勤***、高效的良好素质,奖惩分明,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七是深化***队审计理论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审计理论,结合***队实际,积极探索我***审计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总结新形势下***队审计的经验,引进国内外新观点,丰富***队审计理论的时代内容,特别是要加强***队审计文化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队审计事业,可以对其形成原因、发展规律等有一个全新而深入的把握,从而为推动审计改革,促进部队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发审计论文篇4

论文提要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果公告工作上做得卓有成效,但一轮接一轮的“审计风暴”过后一切便又归于平静,公众已不满足“有审计无问责”,更期待“审计风暴”之后有“问责风暴”。由此,审计问责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一、审计问责制

问责制的法律术语称为法律责任的追究。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承担应由它(他们)承担的责任,包括道义责任、***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府还必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以保证责任的实现。审计问责是指通过审计,依据相关规定对该作为而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纪、***纪和经济方面的处罚,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审计问责制产生的背景

自1983年国家开始设立审计署开始,审计工作的开展一直是波澜不惊,并未在民间及下层民众之间引起什么样的“风暴”。直到***府的审计报告开始向公众公开伊始(2002年6月25日),一轮又一轮声势浩大的风暴年年如期而至,一张张列满了从中央预算管理、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税收征管、专项资金使用、财***资金投资效益以及金融机构投资资产负债损益、原国家电力公司巨额经济责任等问题的“审计清单”让人触目惊心。

1、尴尬的“审而无问”。中国国家审计署2008年9月6日2008年第7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49个部门单位2007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支审计结果。49个部门中仅5家完全执行审计决定,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审计报告中屡次被点名,凸显出问责制的缺乏。

2、公众期待“审而有问”。在***的2006年度审计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05年度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门查处后,有94人被逮捕、或判刑,177人受到***纪***纪处分。”只要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就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在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中,平均每一起案件,只有0.9人受到法律惩处。

我们必须反思,“审计风暴”刮了数年,为什么没有吓住那些蓄意违规、违法的人。问责风暴的威慑力,体现在对于当事人责任的追查到底,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惩处,它让违法官员丧失***治前途,丢掉官职与权力,并且将虚无的“集体问责”、“部门问责”,转化为切实的“个体问责”。

3、问责更重于审计公告。根据惯例,每年审计报告之后,追讨资金的行动一般都会接着展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问责比要求违规单位归还资金更为重要,因为倘若问责到位,问责足够严厉,违规单位自然会迅速归还资金,并且以后轻易不再违规。

三、审计问责制的产生与发展

1、2006年第1号审计公告:审计走向“问责”。审计署公布的2004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时,通过审计有213人受到处分,76人被依法逮捕、或判刑。根据金融审计查出的问题,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对191名责任人给予开除、降职、警告、罚款等处分。审计发现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线索40起也已移交有关部门立案查处。

2、尽快修订《审计法》,加大审计问责力度。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不断向前推进,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每年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公布时,总会引起波动。但就资金闲置、私设“小金库”、乱收费、挪用资金等屡审屡犯的“老大难”问题这一点而言,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有必要尽早修订。

(1)进一步规范审计结果的公布制度。现行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目前,在这方面国家审计署已经“率先垂范”,遗憾的是,省、市、县三级审计部门这方面的“公布”还严重滞后。

(2)实施事前审计程序。任何对屡审屡犯“老大难”问题的公布和处理,都已是“马后炮”。鉴于此,新修订的审计法似应新增“审计预警”的相关条款。

(3)加大审计后对“一把手”的处罚力度。大凡审计出的经济问题,单位“一把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些屡审屡犯的“老大难”问题,大多是一种“集体腐败”。而“集体腐败”,最大的受益者是“一把手”。所以,新修订的审计法,对所有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都应追究“一把手”的责任,必须件件“具体而严肃”;同时,还得将对“一把手”追究的结果向社会公布,使得那些对国家经济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领导者成为“过街老鼠”,令其不敢再“屡审屡犯”。

3、***研究部署审计问题整改工作。2008年9月3日主持召***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2008年上半年,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及时、主动纠正存在问题,并着眼治本,加强建章立制工作,中央预算执行和管理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会议强调,审计监督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是规范***府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机制保障。一是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审计署要将促进整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建立促进整改的长效机制;各地区、各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督促和检查整改情况,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大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根据***务公开的要求,在2007年11个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公开范围。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用制度规范管理,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水平。把审计监督与行***监察、行***问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和管理问责制度。四是继续深化改革。从完善体制、机制角度,认真分析和研究审计查出的问题,做到标本兼治。会议要求,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在10月底前将整改情况报告***。

4、人大***会共识:审计之后重在严格问责。审计效果的真正体现仍然有待于后续的问责制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全体全国人大***会委员代表们在肯定审计报告准确务实、敢于直言的同时,希望***府对审计所揭露的问题进一步追究。

强化审计后问责制。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问责的法律、纪律规定,如《中国***纪律处分条例》、《行***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但由于历史原因、机构改革尚未完成等原因,我国各级***府和***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成为了实施问责制的主要障碍,同时问责法制及程序不完善,影响问责效率。从审计的本质来说,仅仅是揭露问题显然是不够的,设置审计报告并强化从宏观层面提出整体评价,将有助于立法机构和决策机构有一个总体把握。

5、审计问责体系逐步转型。(1)审计问责体系从行***问责转向法律问责。相对于法律问责,行***问责带有太多的弹性或不确定性,容易留有操纵空间。加大法律事后惩戒在审计中的介入,能够起到足够的事前威慑作用。(2)审计问责体系从组织问责走向个人问责。近年来,对于个人责任追究的数量在提升,逐步“形成审而有问”。(3)审计问责体系从行为问责到后果问责的突破。行为问责与后果问责两者之间,存在一种递进关系。行为问责是前提和基础,是追究责任的一种快速反应方式,而后果问责为进一步的纪律追究和法律追究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毕舸,审计问责体系需实现三大转型,来源:新京报.

[2]任鹏飞,蔡金曼,审计问责应走出“屡审屡犯”怪圈,新华网.

发审计论文篇5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理念依据

《辞海》关于“文化”的解释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什么是审计文化?总体来说,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中培育形成的,体现审计工作特点和规律,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国家审计所具有的价值理念、所形成的工作氛围决定审计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有效性。对此,审计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首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文化观。

所谓科学的审计文化观,笔者认为,一是在审计价值取向上,要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核心,以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则,以发挥审计“免***系统”功能为根本,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搞好审计工作的高质量监督和服务。二是在审计监督取向上,要实现审计工作的“四个战略性转变”:即从过去侧重审查物质指标,转向注意审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指标;从过去侧重于审查真实合法性指标,转向注重审查效益指标;从过去侧重审查经济发展速度指标,转向注重审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标;从过去审查近期利益指标,转向注重审查可持续发展指标。Www.lw881三是在审计服务取向上,要立足建设性,坚持批判性;立足服务,坚持监督;立足全局,坚持微观揭露与查处;立足主动性,坚持适应性;立足开放性,坚持***性,尽职尽责地维护人民的根本权益。

二、加大审计人才建设力度,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人是审计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客体。审计文化是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塑造出来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是审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审计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必须把审计人才建设作为审计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点来抓。

首先,要建立健全审计人才工作机制。一要严把审计人员的“进门关”,执行“凡进必考”制度,探索以审计职业准入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化建设之路,确保审计队伍的“活水源头”。二要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增强人才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三要完善促进合理流动的人才交流机制,将专业领域磨练与多岗位锻炼相结合,运用“多岗快跑”的方式,实现科学的人才轮岗交流。四要建立健全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形成平时考评、年度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统一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审计人才的管理和监督。

其次,要强化审计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有三点:一是要围绕审计署2008至2012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鼓励审计人员自学和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的同时,进一步健全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具有审计工作特点的教育培训制度,积极探索全新的培训模式。二是在培训人员上,要以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专业领***人才、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要采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实践作为第一跑道,认真落实主审述职制、审计实务导师制,以及“审前分析、审中交流、审后总结”制等制度,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在锻炼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中造就人才,努力增强审计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工作技能。

第三,要提高审计人才职业修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审计人员树立以大局观、民本观、绩效观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要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当坚持***性、客观性的职业原则;保持严谨、稳健和负责的职业态度;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保守秘密,遵守廉***纪律。要打造审计人才的团队精神。通过努力,力求全面塑造审计人员的新形象:塑好廉洁形象,增强免***能力;塑好服务形象,提高服务水平;塑好团结形象,发扬团队精神。

三、加快审计体制革新步伐,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奠定坚实的***治基础

纵观世界各国的审计体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审计事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我国的审计体制应逐步由行***型审计体制向立法型审计体制转变。笔者认为,这种转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体制建立上,实行垂直领导体制。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国家财***进行有效监督的需要,在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下,应实行审计机关垂直领导体制,即省、市、县国家审计机关的人事、业务及经费等均由国家审计署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在地位确立上,国家审计超然***。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下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权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审计权***于其他权力,不受其他权力的干涉,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最高原则。国家审计权与国家其他权力之间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

(三)在职权范围上,国家法律应建章立制,明确相关权力的赋予。就国家审计职责而言,几乎涉及***府的全部行为,并以公共财***为审计主要对象,包括公共财***涉及的国家权力、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等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的所有“产品”和“劳务”,并把***府绩效审计列为工作重点。同时,国家审计具有鉴证和评价等职责。就国家审计的权限而言,国家法律赋予其神圣的权力,主要有:检查权、调查权、采取强制措施权、处理处罚权、报告权、公告权及建议权等。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过渡后,国家审计的立法型审计体制最终必将形成。

四、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要全面贯彻审计署“人、法、技”发展战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两个中心点,建设好审计信息化系统。

一是要坚持推广应用ao系统与深入开展审计模型研究并重,在全面推广应用ao系统开展项目管理和数据分析同时,加大审计方法或审计模型的研究力度。通过对审计模型的深入研究,使ao系统应用深度得以拓展,促进计算机审计成果质量不断提高。二是要坚持推广应用oa系统与大力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并重,在不断完善oa系统,实现广域网互联互通的同时,高度重视审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研究开发“审计信息网站”,使之成为oa系统应用的有效补充,促进审计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要设计网站专用数据库系统,对审计简报信息、大要案信息和对外宣传信息进行跟踪管理,为领导决策和审计人员随时了解审计工作成果提供服务。四是要加强审计信息资源管理,特别是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维护和数据加载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工作责任制,确保审计信息化建设发挥最大效能,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五、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创新发展审计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发审计论文篇6

1.国家审计系统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

国家审计系统是开放性系统。这就意味着国家审计系统不断与社会大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如审计人员的招聘与流动、审计经费的供给与支付、审计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审计结果与公告等等,这些都是系统开放性的表现。

国家审计系统是一定程度上的封闭性系统。在国家审计中,审计的***性是审计封闭性的具体表现,体现在审计人员的“精神***”、审计经费的***和审计机构的***三方面。封闭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家审计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从封闭性角度来看国家审计的***性,将会开拓审计的发展视角。同时又由于封闭性,才使得审计在方案制定、审计实施、和审计结果公告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国家审计系统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只有达到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国家审计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一方面,通过开放使国家审计系统得到系统发展所需的物质、能量、信息等资源,使国家审计系统在交换过程中,将其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在与外界交换的过程中也有国家审计系统所不需的东西(如社会经济中的各种不良行为),也有国家审计系统不能输出的东西(如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等),这时则要通过系统封闭来保护国家审计系统。

2.国家审计系统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协调

国家审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协调。国家审计系统的整体涌现性体现在将分散的各个审计元素相整合后,形成了单个审计元素所不显现的特性,使审计系统涌现到更高层次,即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审计发展。但是,在国家审计系统中又包含着诸多审计子系统(各层次审计机关),这些子系统虽然处于较低层次,但却是国家审计系统整体涌现性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只有这些子系统的发展才能推动国家审计整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如果国家审计系统没有这些低层次的子系统,国家审计系统发展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退化的情况,进而由审计系统的滞后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在发展审计事业中重视审计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协调统一。发展是逐层依次递增的。国家审计系统的每一次发展都是通过系统的发展层次上涌现性表现出来的,这一整体涌现表现出了这个层次的特点,体现了审计系统的每一次变化。这种由低层次推动系统和高层发展的发展模式是长期的、缓慢的。审计系统要发展就必须在整体上把握,高层次要积极地将低层次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及时准确的在系统内推广,如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同时高层次也能够对低层次产生积极作用,如我国的审计公告制度就是由国家审计署开始实行的,然后向基层推广的。

二、从五大范畴看国家审计系统的科学发展观

1.从系统范畴看。国家审计系统是包括了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制度五大要素在内的一个复杂系统。国家审计是依法行使对国家权力的监督权,国家权力的运用触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国家审计的监督过程就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家审计系统中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在统筹兼顾下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在审计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将国家审计重点只放在经济事项的审计上,而忽略了对其他要素的作用的局面。应将审计重点转到如何为最广大的人民利益而工作,在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开展审计工作;要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开展生态环保审计,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要将审计的空间进行拓展,加快与国际审计业务接轨的步伐;要积极推动审计制度改革,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推动国家的制度化建设。

2.从动力范畴看。国家审计系统虽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是这种开放性在没有持续创新动力时也只能使系统维持现状,而不能使系统发展。因为创新是系统改变内部结构、打破平衡状态的原动力。审计系统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改变会使审计系统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时审计工作必须要用新对策、新思路来解决,而创新正是保证这种应变能力的源泉。如果创新不足,那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成为国家审计系统发展的绊脚石,从而阻碍国家审计系统的发展。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来看,审计创新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还会通过审计行为传递给其他系统,这样对其他系统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全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3.从功能范畴看。系统的功能表现在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由系统开放性来实现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审计系统是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开放不仅意味着系统能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接受环境的输入与扰动,向环境提供输出,还有主动适应和进化的涵义。在审计系统中,这种开放是通过审计系统的运动来实现,系统通过主动行为获取系统发展所需,相互交换信息获得知识,形成对系统发展的“预见性”。审计系统的开放性意味着将审计系统的运作与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即将系统优化与环境优化相结合;开放还意味着国家审计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形成公开的。

4.从空间范畴来看。国家审计不同的空间,会显示出发展的层次性,国家审计系统就是在非均衡中实现发展。不但不同层次的审计系统存在差异性,而且即使是在同一层次的审计系统,在不同的空间下也会体现出差异性。由于国家审计系统属于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自身又由诸多子系统组成,因此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作用力下,国家审计系统的结构会不同,继而使整体的外在表象也不一样。在国家审计空间中,结构是审计系统演化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注重系统演化发展就必须注重系统的空间结构。但是系统的演化有两个基本方向,一种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一种是由高级到低级,由复杂到简单的退化。系统的空间结构优化是进化的过程,强调通过系统内部组分间的合作、竞争、冲突来改变系统规模(特别是组分关联方式),进而引起系统功能及其他特性的改变。

5.从目的范畴来看。目的是系统存在的原因。国家审计的直接目的是监督国家权力,而根本目的正是通过审计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因此,在国家审计系统内必须将人的因素放在系统发展诸要素的首位。“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就是要将国家审计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在审计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认识到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对国家审计系统发展的积极作用。从国家审计系统内外两个层面来看“以人为本”: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优化上,在优化“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干部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在整合审计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在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分层次培训上下功夫;在健全科学的审计考核体系上下功夫等。系统外部,“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如何通过审计使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保障;如何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如何通过审计充分激发被审计单位人的聪明才智,使被审计单位人员与审计人员能在思想上达到一致,自觉地执行财经法规,以不出现违法违规为最高境界,从而使他们的努力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国家审计的几点启示

1.制定科学的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标准是审计工作依据,也是审计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的度量尺度。从系统科学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不断更新审计标准,做到审计标准同审计事项的与时俱进。在制定审计标准时,我们要积极探索、寻找最能反映审计事项的审计标准,要将审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国家审计系统的内部动力角度来看,审计标准的“与时俱进”是系统创新的表现,这种创新能为国家审计系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一动力将推动国家审计系统自身的结构优化,实现系统的非线性整体均衡。

2.树立正确的业绩观

审计业绩评价是开放的,是在对系统整体把握下,从审计工作更高层次上的评价。从国家审计系统的结构上看,审计业绩观受制于系统整体性和层次性。审计业绩观的整体性体现在通过审计系统自身行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审计业绩观的层次性体现在各级审计機关如何通过审计使被审计单位人员自觉地执行财经法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良性互动,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靠拢。如果将审计是否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标准,那么就能保证审计人员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待审计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正确的审计业绩观是开放的业绩观,审计业绩观的开放性说明了审计业绩会因审计事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审计系统是开放的,所以对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也应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的集中体现,在于对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是以是否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准。

3.增加审计的透明度,使国家审计更加有序发展

国家审计增加开放性的重要方面就是增加系统的透明度。增加透明度一方面使外界对审计系统的运作更加明了,从而更好地支持与配合审计;另一方面透明使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得到揭示,督促国家审计系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案。国家审计透明性体现在审计结果的透明和审计程序的透明两个方面,审计结果往往通过审计结果公告来反映,是外界了解审计工作成效与被审计单位工作情况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审计结果体现了审计系统与审计工作人员的努力,也会暴露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审计结果的公开使国家审计接受了社会的监督,增强了国家审计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审计程序上看,审计结果是审计程序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还必须将审计透明工作扩展到审计程序上来,审计程序是控制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权威性的重要保证。如果审计程序不能接受外界的监督,那么审计质量和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但是审计系统的透明化不是全方位、五条件的开放,而是有步骤、有条件、分层次的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审计的发展。

4.把握好国家审计发展的机遇

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系统发展有五大机遇:

(1)时代机遇。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是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时代的特征造就了审计工作的重心的转变。

(2)空间机遇。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随着中国与国外各方面的交流增加,国家审计将拓展到更加广阔的空间上去,中国国家审计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审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我们国家审计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3)改革机遇。经济体制改革正由计划朝市场经济体制纵深方向发展,这将引导我国国家审计由监督型审计向服务型审计转变。

发审计论文篇7

[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管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协调整合是其自身获得发展和增加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分析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两者相结合的意义,指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可以发挥建议、协调、咨询和监督四种作用,并探讨了在发挥内部审计四种职能作用前提下,其与风险管理整合的程序步骤,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IIA;COSO框架

内部审计是现代管理和管理控制的组成部分。IIA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其定义为是一种***、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采用系统化、现代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参与,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根据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相比,企业风险管理强调战略导向,覆盖了组织所有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领域,方法也更为结构化和规范化。

内部审计承担了监督、分析、评价、检察、报告和改进等任务,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世界范围看,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IIA早就把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其1999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定义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并列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2001年修改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过程。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也充分考虑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内部审计为什么要与风险管理相整合,在COSO框架下两者如何结合是需要深入分析的问题。本文将对两者的关系,两者结合的意义及两者结合的方式作进一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企业如何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两者结合的意义

IIA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利斯法案》的意见陈述书中表述: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被称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师的作用是监控、评估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审查信息及公司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负责提供保证——风险已被分散、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内部审计以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为中心,聚焦于控制、风险管理等关键问题,通过帮助组织管理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来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公司的经营。

公司的治理过程是公司的利益相关主体让管理层发现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的过程,对公司风险的监控及适当地规避此类风险,对实现公司目标和保存公司价值都有直接的贡献。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协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做如下工作:系统鉴别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评估这些风险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制定控制风险的策略;评价风险管理的过程;就风险应对措施的合理性、风险监控的及时性、恰当性、有效性等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风险管理是管理层的一项主要职责,而对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报告通常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在适当情况下,内部审计师应与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就与风险和风险管理实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讨论,当然在该过程中由管理层负责对重大风险采取针对性行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评价这些行动。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层的一项主要职责,它应当确保组织中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判断组织是否有适当的风险管理过程,以及是否充分、有效。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是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为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帮助。

IIA多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它认为内部审计为组织提供价值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对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性提供保证服务。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是将风险作为内部审计的对象,打破了原来的内部审计只关心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局面,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内部审计更加注重企业的未来,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就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关键的控制点是否有效控制薄弱的环节以及改进措施是否有效提出认定,来评价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风险为对象的审计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又进了一步。风险审计就是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审计主体通过对组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等工作的审计,侧重对风险管理进行鉴证。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不仅为内部审计自身提供了发展契机,而且作为企业内的一种***、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必要和有价值的组成部分,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风险管理都能从双方的整合中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能够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但各业务部门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2)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于企业高级管理层,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上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从内部审计发挥的上述职能看,内部审计已经参与到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中,帮助组织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促进组织改进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为组织的治理做出贡献;同时继续原有的对控制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作用,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此时的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管理专家,通过对风险的把握来评价公司治理及

内部控制,并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改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在风险管理这个统一核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实现了一定程度整合,为组织增加了价值。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COSO报告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有四个目标(实现战略、高效运作、客观报告、遵守法则)、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活动),并在企业的四个层次(企业级、部门级、事业单位级、分公司级)展开。内部审计在这一框架中作为监控活动存在,由内部机构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评估。IIA在2004年发表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意见书中也认为内部审计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角色是就组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向董事会提供客观保证,以帮助确信关键企业风险被正确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架中首要角色是监督者,包括对风险管理流程的评估和保证服务,对风险评估准确性的保证服务,对关键风险报告的评估和对关键风险管理的评估。

按IIA的标准,内部审计的服务种类可以分为保证服务和咨询服务,前者是一种***评价的活动,后者是提供建议及咨询的活动。内部审计为整个组织成员以及组织以外的所有利益相关主体服务,其信息服务对象的需求依其所处的位置、环境及掌握信息的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讲,处于信息劣势的服务对象希望内部审计为其提供保证服务,处于信息优势的服务对象则更希望内部审计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其中,保证服务是指为了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或公司的治理过程提供一个***的评价而对证物进行的客观的检验;咨询服务是咨询性的以及与委托人服务相关的活动,其性质和范围是与委托人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并不发生改变,因而它可以担任的角色也是基于这两种服务衍生的。除了作为监督者所提供的保证服务之外,内部审计还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促进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指导和协调风险管理活动,加强对风险的报告、保持和发展风险管理框架、支持建立风险管理、参与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等。与此相适应,内部审计承担了咨询者、协调者、建议者角色。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逐步变化和延续发展过程。在组织缺乏风险管理程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可以向管理层提出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在组织实施风险管理的初期,内部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甚至直接担任项目经理;而当企业风险管理逐步成熟,运作稳定以后,内部审计就从建议者、协调者转化为监督者和咨询者。内部审计的报告关系也会影响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报告关系层次越高,***性越强,内部审计就越能够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反之,则从局部和流程角度参与企业风险管理。

为保证其***性,内部审计并不对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承担主要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应由管理层承担。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建议、咨询和支持,但不能设定风险容忍度、强制实行风险管理流程、对风险提供管理保证、对风险问题进行决策和对风险实施管理职责的行动,内部审计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责任应当在审计章程中写明并经审计委员会批准。此外,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保证服务和咨询服务的关系。只要内部审计执行的任务涉及履行管理职责,就应该认为与此相关领域的审计客观性受到了损害,内部审计不能就其直接协调和指导的风险管理事项提供保证服务。

三、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整合的程序步骤

(一)判明风险类别,分析风险的具体源由

企业风险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与发生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管理和控制风险,应对风险进行辨认并予以分类,从中分辨出风险的性质,以确定主要风险、次要风险、关键风险、派生风险。

国外审计界对经营风险提出了多种分类模式,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九类:外部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业务风险(经营风险)——职权风险(经营风险)——信息处理与技术风险(经营风险)——诚信度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决策风险)——业务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战略风险。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一般先从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着手,分析战略目标与企业实践的差距,明确形成差距的风险,进而分析风险的产生部门、风险的类别及其性质。

(二)在组织机构上,内审工作要与企业的各级风险管理组织相配合,开展企业综合风险管理

根据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一些国际会计公司提出了企业综合风险管理概念。这种管理是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超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隔离,实行全体的、综合的和全员的行动进行综合风险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风险控制方面,不少大中型企业一般建立三级风险管理组织,即由企业高级管理层组成的风险控制委员会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专职风险监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常规审计及专项审计评估公司风险,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设计以及对各业务部门执行风险控制制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提示和报告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及改进工作的建议。

(三)按风险管理的要求开展内部审计

与经营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内部审计,其具体要求是在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监控实效。亦即内部审计在开展时,先由企业各层次人员明确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经营决策信息、情况及风险情况,据此对各个待审项目的风险做出评价,进而确定内部审计控制风险的策略(包括规避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运用风险、减少风险),然后运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方式,对企业主管层、业务管理层及业务执行层进行审计。

(四)对具体项目风险、内部审计要参与事先、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风险审查

四、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结合在中国的应用和实践

发审计论文篇8

***于2004年并执行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要求。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规定第四条指出教育行***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第五条中进一步解释本规定所称教育行***部门,是指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各级教育行***部门;单位,是指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事业、企业单位。由此可见,根据此规定,各高校应该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制度的实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高校越来越多。据笔者调查,山西省19所普通高等学校中,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14所。在高校对内部审计业务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高校中内部审计机构的***性会进一步加强。

在高校内,存在的受托责任关系体现为,学校将公共资金、管理权力委托校内各职能部门使用,这些部门应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履行受托责任,完成委托方学校的委托任务,并向学校进行汇报。而学校与各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如何,需要由一个***、专业的组织或人员予以评价,以解除受托责任。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同时高校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这使得高校内受托责任的内容不仅包括公共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而且包括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等。基于受托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控制机制,必然会根据受托责任的发展将审计的内容从财务审计扩展至管理审计,向包括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综合审计方向发展。2007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经济性审计准则、效果性审计准则和效率性审计准则,这为高校内部审计开展管理审计提供了相关指导。

2008年,***、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成立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颁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颁发了内部控制指引,这些规范为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权威性指引。这些有关内部控制规范的出台及相关课题的研究都表明,内部控制在实现组织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在企业如此,在高校中内部控制同样具有合理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出于监管部门或主管机构要求,还是出于组织自身管理的需求,对组织进行内部控制评审会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发审计论文篇9

优化人力资源发挥群体效能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知识经济中显现出巨大的价值,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基本源泉。我们把培育和开发审计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要务,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我们打破行***机关吃大锅饭的局面,建立了一整套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一是以“四三二一”育人创业工程和以塑造“八型”干部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机制的确立,特别是将“八型”实行量化目标考核兑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大力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发挥各个层次人员的长处和优势,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先、共同创新的工作局面。

多形式培养复合型审计干部队伍。一手抓自编自演,每年安排15天时间,专门开展审计业务整训;一手抓外出学习、观摩、考察。目前,干部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天候”的审计干部日益增多。在全市范围开展的财***预算执行审计、环保资金审计、城建资金审计以及“三农”资金审计,都是采取混合编组形式,充分发挥了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有24人次因工作出色受到市级以上各类表彰。

相互联动,统筹安排审计力量。打破各部门专业分工界限,采取大兵团作战、左右联动、上下联动、交叉审计、换防监督,使审计成本大幅度降低,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在对市直79个行***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专项检查中,我局抽调精兵强将45人组织11个审计组,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资金8920万元,为市***府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决策参考。

优化环境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审计事业要发展,除了依靠自身艰苦不懈努力外,重要的是要紧紧依靠上级审计机关、地方******府的关心支持,依靠各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依靠老百姓的拥护和认可。否则,审计工作将寸步难行。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坚持以有为博有位,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紧贴***府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审计。如针对我们查出的预算外资金有关违规问题,市***府出台了六条措施严加管理。在财***、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终于把市直2.2亿元预算外资金收入财***专户。

工作上,市领导积极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权,多次将审计部门上报的信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批转给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在人员编制上,为审计局特批增加科级机构17个、人员编制40个;经费上,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预算。

第二,坚持公正***,赢得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注重发挥“审、帮、促”的作用。去年我局受市***府委派,对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暴露了该单位管理松懈、财经法纪淡薄、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该单位认真采纳审计建议,通过半年多的全面整改,实现了内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济效益三个显著提高。

第三,坚持审计为民,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注重抓好农业资金和养老、失业保险等专项资金的审计,促进各项优惠***策和援助资金的落实,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在去年财***扶贫资金审计中,我们历时两个月,行程1300公里,审计资金总量2亿多元,督促归位欠拨、占压资金2100万元。在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中,查出有问题资金279.18万元。市领导对上报的审计情况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审计成果。

整合业务资源探索科学管理

随着我国***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审计对象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审计内容由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两个并重;业务工作已基本形成财***资金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加经济责任审计的格局。为适应***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努力探索科学的审计业务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科学划分审计业务领域。对审计业务领域进行重新划分,积极推行了“一主两翼”,即: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体,以专项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两翼。抓住预算执行审计龙头,将其与部门财务收支审计、财***体制改革新情况审计等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促进财***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治腐败和促进***风廉***建设,规范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扶贫、救灾、农业、社保等专项资金审计作为贫困山区审计工作特色项目,促进山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近年审计的268个项目中,查出违规资金6.5亿元,查出“小金库”40多个。

全程控制审计质量。一是建立质量三评制度。审计前期,评审审计方案,方案评审过关,才能实施审计;审计中期,评估审计成果质量,实行审计质量“回头看”和审计质量终身负责制,控制审计风险;审计后期,评选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突出审计效果、突出审计深度、突出审计方法创新。二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审计***责任制》、《审计***公示制》、《审计***督察制》,坚持四级复核,防止出现“人情”审计。审计决定落实率达到100%,没有发生行***诉讼、行***复议和行******错案。近年我们先后有17个项目荣获全省优秀项目奖,创出了在全国打得响的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农业扶贫资金审计三大业务品牌。

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审计成果

一是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对每个科室、每个人,实行动态的量化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奖惩兑现,提高信息工作质量。我们向市委市***府、上级审计机关提交的重要情况和信息,80%进入了领导决策圈。根据审计建议,市***府专门出台了《财***投资项目评审招标组织与实施办法》,并召开全市财***投资项目评审招标会。

发审计论文篇10

《国家审计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国家审计管理模式现状与弊端,结合陕西审计管理工作实践,从计划管理创新、现场管理创新和审理稽核创新等三个方面开展了实证研究和探讨,在法律***策、机制制度、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层面,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进行了梳理提炼和经验归纳,针对国家审计管理创新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审计管理创新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技术、制度和人力保障机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与实现机制》一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从金融危机理论及其生成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目标;对***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免***功能进行了定位;分析了***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发挥免***功能的自身优势;在描述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府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作用、路径;构建了***府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机制框架;并从审计理念、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等层面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经济案件线索审计研究及其案例分析》一文,以研究经济案件的本质属性、特征、表现形式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点上,探寻挖掘经济案件线索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审计案例,对审计在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总体思路、主要方法和技巧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和论证,运用多种学科及相关理论,归纳、梳理和提炼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的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为审计查找经济案件线索、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监督水平提供了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研究》,主要从聘用审计的委托关系、聘用审计的动因、聘用审计的作用、聘用审计的过程管理和基本指标评价等方面构建出了一套国家审计机关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充实和丰富了现有国家审计理论,同时为构建合理科学的聘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这次由审计署组织的2010年至2011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论文评选活动中的参评论文共193篇,其数量与规模较以往明显增多,经专家评委匿名打分评审,通过审计署领导批准,共评选出优秀审计论文70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40篇)。从这次论文评选结果的分布情况看,主要包括审计署机关7篇;地方审计机关40篇;特派办和派出局19篇;审计署4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发审计论文10篇

学习

审计目标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目标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目标论文,审计目标及实现过程论文。就***府审计而言,“***府审计也考虑***府组织是否达到了批准项目和筹集资金所期望的目的,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①据此,确定的经济性和

学习

银行贷款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贷款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银行贷款论文,个人贷款论文内容摘要。研究关系合同的嵌入性新视角“嵌入性”概念最早由经济史学家KarlPolanyi(1957)在“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一文中提出,他认为所谓嵌入性就是“人类经济嵌入并缠

学习

投资项目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项目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项目投资评估与管理论文选题。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设计。限额设计要切实解决技术与经济关系的问题,

学习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对外直接投资论文10篇,内容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论文,跟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论文选题。(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都会遇到资源约束问题。世界经

学习

审计员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员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职称论文,高级审计师写论文范文。1.1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够不同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同,客观上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位上看,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管中

学习

证券投资实验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证券投资实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证券投资论文模板,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报告范文。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

学习

科学投资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投资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投资论文参考文献最新,投资论文参考文献100篇。例如,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3月19日之间,微软在全部联邦地区法院卷入各类法律诉讼156件,其中知识产权诉讼119件;摩托罗拉总共卷入各类法律诉讼69件,其中知

学习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风险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项风险管理论文范例,软考风险管理论文范文。违规风险是指企业所发生的行为违背了现行法律法规,所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从实际来看,企业违规风险主要表现在:(1)企业设立风险。如企业设立不符合

学习

投资环境分析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环境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投资分析报告参考文献论文,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范文。(一)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的本质相同进行投资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学习

跟踪审计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跟踪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跟踪审计论文选题原因,浅谈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论文。审计方立即书面要求施工方提供竣工结算书,且要求施工方一次性提供完整的竣工决算资料,在双方交接竣工结算资料时务必做好移交记录明细并要求施工

学习

民间借贷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民间借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民间借贷论文1000字,民间借贷的发展讨论论文。一、民间借贷的现状及特点1.数量多,额度大。在抽样调查的207家小型企业中,共有115家企业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占抽样企业的55.6%,其中:借贷余额在10万元

学习

审计师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级审计师写论文范文,审计实务专业论文。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以“四大”为首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顺利进驻中国并迅速占据有利位置。资料显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明显以较少的客户获得了相对

学习

风险投资课程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风险投资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风险投资的课堂小论文,项目风险投资论文。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的课程结构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资本管理以及股利分配***策管理。为了便

学习

项目投资管理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投资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项目投资评估与管理论文选题,项目与投资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设计。限额设计要切实解决技术与经济关系

学习

审计目标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目标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目标论文,审计目标及实现过程论文。就***府审计而言,“***府审计也考虑***府组织是否达到了批准项目和筹集资金所期望的目的,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①据此,确定的经济性和

学习

银行贷款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贷款论文10篇,内容包括银行贷款论文,个人贷款论文内容摘要。研究关系合同的嵌入性新视角“嵌入性”概念最早由经济史学家KarlPolanyi(1957)在“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一文中提出,他认为所谓嵌入性就是“人类经济嵌入并缠

学习

投资项目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项目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项目投资评估与管理论文选题。就是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设计。限额设计要切实解决技术与经济关系的问题,

学习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对外直接投资论文10篇,内容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论文,跟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论文选题。(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都会遇到资源约束问题。世界经

学习

审计员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员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职称论文,高级审计师写论文范文。1.1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够不同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同,客观上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位上看,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管中

学习

证券投资实验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证券投资实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证券投资论文模板,证券投资分析实验报告范文。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

学习

科学投资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投资论文10篇,内容包括投资论文参考文献最新,投资论文参考文献100篇。例如,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3月19日之间,微软在全部联邦地区法院卷入各类法律诉讼156件,其中知识产权诉讼119件;摩托罗拉总共卷入各类法律诉讼69件,其中知

学习

股权投资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股权投资论文10篇,内容包括长期股权投资论文10篇,长期股权投资论文5000字。1.3***府资金间接股权投资模式分析所谓***府资金间接股权投资是指***府资金不直接投入项目企业,而是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PE/VC),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