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的2010年,谣言很多很旺盛。等着它不攻自破?期待一切真相都会大白?如果现在你还这么想,有点太天真。信息时代,好事难出门,坏事不仅仅传干里,子虚乌有之事散播的速度,更是迅雷不及掩耳。每天那么忙,信息那么多,哪有时间来给一个个消息辨析真假。如何破除谣言,还我清净坚定的小宇宙?
谣言有什么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G.W.Allport和L.Postman总结过一个公式:R(Rumou r谣言)=1(1mpo riance重要性)×A(Ambiguity含糊性),事件越重要而且人们能确证的资料越模糊,谣言的影响也就越大,传得越快。
谣言是什么,怎么传播的,威力有多大?哈佛大学教授Cass R,Sunstein不久前还出了本书专门论述它。其实不用啃大部头,去年频频爆发的谣言事件,已让我们有迹可循。越反常、越愤青、越攸关身家生命、越欲言又止,如果再加上悚人的标题和悲天悯人的文笔,就会让越多人信以为真。一个消息同时满足以下其中三条特征,你就可以先用脚趾头想一想再去相信啦。
1.结论十分确定:谣言中总是强调某个事情会产生某种很确定的结果,时常比“相关人员”还要信誓旦旦。
2.标题常用“谣言体”:以下一些字眼是谣言传播者最爱――“你不可不知”、“很快会被和谐”、“警告!xx会导致xx”,“内部消息”……
3.真假糅杂。假中存真:一个成功的谣言里一定含有一些众人皆知的真实成分,有了这些,其他的部分似乎也真了起来。
4.佐证的常识数据异常多:为了看起来经得起推敲,材料几乎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有专业人士也获得不了的“第一手详细资料”。
5.拉上外国专家来垫背:国内很多专家名人有关部门失去公信力了,那些语焉不详、有姓无名的“某国教授”、“某国最新研究”似乎更可信。
6.抓住人情绪的弱点:怕啥来啥,人类对自己越恐惧的东西总是抱有“宁可信其有”的态度。
破除谣言的方法
谣言多了,致力于“粉碎谣言”的能人也一样多。他们用事实告诉我们,如何分析每个谣言,如何破解不实的部分一一
1.明换概念分解法谣言范例:手机一格电。辐射大干倍?
据说,手机只剩一格电时或充电时最好不要通话,因为此时的辐射是平时的1 000倍。破解过程:
首先搞清楚,这里所说的“剩一格”其实是“信号”而不是“电”。
而所谓的手机辐射强度,是指手机的发信功率,是一种电磁波的功率。这个强度与手机的剩余电量无关,但和手机信号的强度相关。手机辐射强度由基站(公用移动通信用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控制,当手机信号弱,影响正常通话时,基站就会发出指令让这只手机增大辐射强度。
另外,虽然手机信号最差时,辐射功率确实可能在信号最好时的1 000倍甚至以上,但这是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是否影响健康,尚无定论。
2.消息源头挖掘法谣言范例:中国儿童想象力世界倒数第一?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破解过程:
消息源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并不是一个组织,而只是一个国际性的教育评估调查。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所作的这项调查,只在1989年和1991年进行过。中国只参与了1991年那次调查中对13岁年龄组的数学和科学类的测试,倒数第五的是科学类测试,但跟“创造力”毫无关系,更从未参加想象力测试。“想象力倒数第一”的说法,完全找不到来源。
3.靠谱对象咨询法
谣言范例:广州犯罪团伙绑架女子割器官?
广州海珠区29岁女子陈周佳于1月17日晚下班回家途中在海珠区失踪后,网上出现传言,称广州出现专绑架女性的犯罪团伙,以切除年轻器官并贩卖赚取丰厚利润。该传言在网上被广泛转载,一度引起群众恐慌。破解过程:
大部分人看到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想问警察。微博上众多网友在转发消息求证过程中,都不忘@一下广州市公安局的***微博。这个***微博也不负众望,迅速地澄清:陈周佳失踪确有其事,但切器官犯罪团伙纯属谣言。随后,警方更是主动在各大媒体公布抓捕了嫌疑人的最新进展,用真相让谣言无处藏身。
当然,很多时候,传言之所以成为谣言,源于有关负责部门的“失声”。
4.前后文补充对照法
谣言范例:2010年冬天是“千年极寒”?
波兰学者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导致欧洲的这个冬天,将出现千年以来最低温。中国也很可能不能幸免。
破解过程:
在全球气象这么客观的科学内容上,“来自国外”的最新消息也是我们相当依赖的途径,所以它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但是别忘了,断章取义的习惯乃是全世界媒体都有的通病。这个让不少欧洲权威***媒体也相信的谣言,源于波兰科学家Kowalewski关于墨西哥湾流对欧洲气候影响的一次电台采访。当时他的回答是,在“完全理想化”的情形下才会导致波兰出现相当冷的冬天。然而文章引用的部分,确实是他的原话,不联系上下文背景,被曲解演变实在很容易。 5.亲身验证
谣言范例:一次性筷子能“制成”笋干?
网上出现详细的“实验组***”,***文并茂地介绍不良商家如何把用过的一次性筷子经过剪裁、酒精浸泡、加料炖煮等步骤,变成可以入口的笋干!
破解过程:
有***不一定有真相,我们必须感谢那些大无畏的网友,不畏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亲身来试验他们所怀疑的那些已然***文并茂的“生活贴士”,以***还***来说明:“三天过去了,那些筷子依然坚挺,跟笋干有天壤之别。”
一如前几年网上曾有多位大侠为了验证“灯泡不能塞进嘴里”的说法,付出了各种“惨痛”的代价:有人用纱布包住灯泡塞入嘴里,在灯泡被敲爆的刹那险些震成脑震荡;有人塞进了一个和灯泡大小相仿的梨,最后只能照着镜子用小刀一点点把果肉挖出来……这种还原真相的勇敢行动,看起来又惊险又搞笑,但背后的精神,相当“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