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论文篇1
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自身价值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集合体,体现了企业上下的共同价值取向,因此对于员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时代通过多元性的媒介宣传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企业上下共同的价值观念,进而引导员工的言行,达到统一思想、指引方向的目的,并通过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相对于以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等内容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更为隐性,其既不可能实现药到病除的目标,也不可能单一的进行单兵作战。由于自身的特点,其更趋向于长期性、联动性。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作用,其对于企业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管理氛围
新时期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作为其突出的特点,将更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这种转变使企业管理氛围更为人性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传统的命令式管理逐步向自律式的模式转变,有利于和谐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完善管理标准、绩效考核办法等形式来实现组织管理模式的人性化转变,从而构建了企业内部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创造了良好氛围。特别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性作用,来统一和规范员工的言行标准,使其能够自觉的遵照企业目标来约束自我的言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人性化。
2.企业文化更有利于树立统一的管理目标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手段的一种,始终要为企业管理目标服务。从企业文化的本质而言,其正是企业管理目标的集合。一个优秀的企业,其文化正是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方向和标准。他用更为简洁、易懂的语言来时刻向企业员工宣告企业的管理目标,从而能够从思想上更为有效的告知、鞭策、激励员工。同时,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卓越的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领导本身就是在用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引导和推动下级去完成企业的目标。而这种影响力正是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每个企业员工的身份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因此其价值观千差万别,而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聚拢员工思想,统一员工的价值观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企业文化正是企业价值观的缩影,通过构建、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更为高效的建立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将自身看做是企业协作体内的组成分子,从而为企业的整体运转服务。
3.企业文化更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员工行为
一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能够更好的凝聚人心,统一思想。进而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律行为,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配合,从而实现行为的整齐划一。二是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一方面从道德角度,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本质上的统一性,要求员工应当遵照和执行,提高管理的效益。三是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营造出团结互助、携手共赢的环境,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创新,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并通过奖励、宣传等手段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实现引导规范员工行为的目标。
三、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在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向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有效便捷的举措并不多,企业文化更多的停留在纸上、墙上、网页上,真正进入员工内心的并不多。由此可见,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1.注重企业领导的示范
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则更是推进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一是言行示范。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领导者,必须要用自身的言行来遵循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传递给员工企业文化的实际内涵,从而树立良好的榜样。二是注重构建。关注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举措,重视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在建章立制方面给予关注,指导管理者学会如何使用企业文化来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弘扬。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动作实际结合起来,用具体的制度来弘扬企业文化精髓,鼓舞企业员工精神。
2.注重管理制度的配合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将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用文化的软影响和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企业要始终将人本主义作为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从选人、用人、培养人等多个角度出发,管理措施用以往简单的以管理为主变为启发员工自我管理为主的形式,增强管理的人性化。二是规范内部职能体系。如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聘请人员时进行价值观考察,职位划分,岗位职责的设定等等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度进行规范。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目标也可以根据企业文化的人文思想进行鼓励和促进,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工作职责和工作执行力的全面促进。
3.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要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与员工共同建设企业的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人才培养。员工是企业的发展动力,好的企业都将人才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提升员工的技能不仅有利于为企业获得更多利益,也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对企业忠诚度。通过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实现管理目标的实现。
4.加强新媒体的运用
企业论文篇2
“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文化和企业的定义谈起。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治与经济。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核算的经济单位。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①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②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③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既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如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溶于企业管理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然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的产物。所以说,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它代表着公司存在的意识。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第二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第三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当然,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见,“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大到无所不包,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回答的是“这是什么?”而运用主义者却认为,这还不够,必须回答“它做什么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笔者完全支持这一立场。因为任何理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指导意义,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理性上的认知是件普通的平常事。但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要有刻骨铭心的认识,倒是非经历实践和品味它的历史总结不可。“文化”在战争中具有摧枯拉朽之功能。《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壁垓下,兵少粮食局尽,汉***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他中了刘邦的谋士之计。,多声鹤泪兵败如山倒,抗战时期,日寇以强大的攻势掠我中华,一曲“《义勇***进行曲》激发了数以万计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小米加步***终于击败武装到牙齿的顽敌。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神培育了新中国几代新人。作为创业文化的铁人王进喜,应当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和化身。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和外国,近代或将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如哈佛大学、斯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一批经营管理咨询公司等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特别是针对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日本公司和面临激烈竞争的美国公司,以及一些困难重重的公司,分成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那些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维护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从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捞到不少好处,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批对用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争取更大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美国的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传颂甚广的有一则故事:参观者看到该企业员工江满头大汗,而把电风扇直吹机器,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员工回答很干脆:“要保持公司机器的洁。”这种爱护设备,保证工作而不顾自己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公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员工们编造借口、推委责任、鱼目混珠而不知所措。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又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世界知名有优秀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有这种体会。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结于某一个人,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的多。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能够心心相印精成和作,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企业的生产与绩效完全系于全体作业人员,秉头着忠诚做事和只着眼于薪金口袋的心态实在有着天壤之别。团队精神在实现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四、中国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人文化成”和“以事教化”,似乎是以“文”为形式,以“教”为手段,达到“化”的目的。这与今天西方语言的“文化”一词所指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大致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性十分明确,那就是文治教化。
纵观企业文化,概括起来说,除一般文化所共同的特点外,还有其个性:
1.区间性。
文化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针对的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实施者,文化的使用范围指的是该种文化的“区间性”。例如,西夏文化,以历史时空为界定;民族文化以种族不同为界定;企业文化,则有自己的专指性,即那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使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2.依附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认为“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小戴礼记.礼运》),有“人为万物之灵”(《苟子.解蔽》)的记载,说的是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方古典学派的人本管理理论相比更为深刻,有独到之处。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离开人去谈企业文化,就是无源之水。
3.目的性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为其终极目标服务。惟此,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生存发展同生死、共存亡;其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践的主体是该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性程度息息相关,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椎之地,纵使外来文化的干扰影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当然,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企业的目的性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文化,企业分配制度要适应于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的总格局等。
3.社会性。
企业植根于社会,属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企业文化属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重脱离社会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存的可能,与社会文化背道而驰的企业文化必然遭到取缔。
5.普遍性与差异性。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企业作为法人,就具有拟人性,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都具有运用的普遍性,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的全力;差别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的薄弱五一节;差别在于企业都有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6.可塑性。
企业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遗存产物,又是现代文明影响的产物。它不是企业纯自然产生的,而是继承上的扬弃,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断挖掘、改进、整理和概括。企业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和企业自身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从总体来看,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摩合,达到相互融洽或者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五、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
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复杂工程,不是一时的经验总结或靠几个文字人员编写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现实出发,要想使企业文化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在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乱提口号。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生存。企业文化只能在***给定的表演舞台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非此,绝无企业文化生存的土壤。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决不是少数人的事。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与导致的统一行为,因此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它来自员工群体,普遍受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即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任何唯精神或物质刺激的倾向都有缺陷。
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于说理工式的正确引导,决不是简单说教而能奏效。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阅历、社会影响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导性。因此,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但有的员工则急功近利,利自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较为深厚。当前,我国以近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困扰着企业,企业文化必须用周边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亡的观念。
4.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凝聚合力,共同为总目标服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行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67页)。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以至员工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比得上,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所确立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如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信守的诺言、制定的制度,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遵守,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为蹊”。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敬佩和支持,才使企业文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仅高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ci导入;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7.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在于实施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研究部署,而在于具体去做和不时检查督促。
考察现有企业文化活动,成功的例子不少,他们事先有计划(主要是具体方案)、有部署,按计划进行活动,更重要的是督察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提高。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其效果不明显。问题不在于他们有没有研究和部署,关键恰恰在于领导把这方面工作的精力仅仅放在研究和部署上,到此结束而没有下文。看上去像抓,其实并没有抓,或者抓而不紧。久而久之,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这样流于形式,以到尘封日久而失去它应有的光辉。
企业论文篇3
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者,与***府、所有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还有员工等相关利益主体构成博弈的一方或多方。其过程是利益均衡的过程,所以影响会计***策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影响会计***策选择地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具体如下:
1.1企业会计***策选择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①***治环境影响。在企业关系的各利益相关方中,***府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当选择会计***策的时候,应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一定要重视当前***治因素的影响。***府是宏观调控机构,不定时会出台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策。为防止***府***策对企业会计产生恶劣的影响,应当提高对于***府的关注度,采取相应递延会计收益或者降低会计收益的***策。②经济环境影响。会计作为经济环境的产物,在很多方面都对会计***策产生影响,例如:在***府的经济***策方面、企业的经营结构方面、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方面等等。企业的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对企业会计***策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结构和资金筹措手段、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会计的目标产生影响,更会直接影响会计***策的选择立场。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而合理的会计***策;反之,当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时,企业则要谨慎选择,着重考虑安全经营的需要,采取相对稳健的会计***策,不要冒险行事。③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分析,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语言环境、卫生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而以笔者的观点看,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包括其价值观、人生观。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会对会计***策选择产生严重的影响。当这个国家都比较个人主义时,在做会计处理时,会相对灵活些,用依照个人的专业判断,用比较冒险的方式来做账目处理。而当这个国家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时,就会比较统一,会采取谨慎的方法,一致性的态度来进行会计处理,避免未来事项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文化因素会严重影响这个国家企业的会计***策的选择。
1.2企业会计***策选择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①股东的影响。股东作为公司的掌权者也是出资人,而股东与管理当局处于委托-链的两端,两者信息和目标都不相同。股东有时候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会对管理当局的会计***策的选择加以限制。股东要想维护自身权利,首先需要确保投入资本的安全性,而有助于资本保全的方法就是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②经济成本的影响。会计***策选择的结果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和真实性。利益各方都想通过会计信息的质量来获取相关利益。管理高层都希望能够通过选择某种会计***策来获得自身所需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但要想取得相关的利益收益就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③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由于会计理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会使得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当此种问题出现时,就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准确的估算和判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导致会计***策选择的正确与否。因为会计人员本身就是会计***策的选择主体,当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选择符合当前企业现状的会计***策,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相反,会导致企业的亏损。这就体现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
2我国会计***策选择的现状
2.1企业管理者利用会计***策的选择来获取利润。在当今社会,企业管理者的职称薪资待遇与其业绩相关,想要取得一定的荣誉级别就要努力达到一定的业绩。企业的领导为了自己的荣誉和职位,一般都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策。有些管理者为了迎合***府***策,企业管理当局也会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策。
2.2企业会计人员的地位及职业判断能力不乐观。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的员工,其工资奖金的多少直接与其企业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经营企业的评价考核标准是反应当前经营成果的最好体现。如:销售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净利润所得率、资产周转率等等。这些数据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会计人员为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工资能有所增加,就会通过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方法来改变业绩考核指标,以满足一己私欲。
2.3会计***策的选择空间过大。在市场经济化高速发展得时代,会计的多样化也导致会计***策选择的多样化。企业为维护自身会计信息对外的完整性,就会选择对所选用的会计程序、会计方法进行调整、变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市,企业通过会计方法的多样化和会计***策的可变更性,为其成为上市公司获取盈余提供了可能性。
2.4监管部门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处罚不力。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结构不完善,公司内部人员会觉得要想保全企业的经济收益,就会选择减少当期利润的会计***策,更改账目,以此来减少税收。这是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但是有些监管部门处罚力度不够,这会导致受害的投资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也会纵容不良企业会计***策的选择。监管部门力度的不够,更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完整,不透明。
3我国企业会计***策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依照目前的会计***策选择来看,我国的企业会计***策的选择依然停滞在较低的层面上。企业会获得自身利益,忽视法纪,为避免纳税,还会采取更改账目或让账面表现为亏损的做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完善市场经济的良好进展,今后我国应更加重视企业的规范化和监管力度,让企业会计***策的选择能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就此关系来看,我国企业会计***策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全面化。一个企业的组成,是由无数个利益相关者组成。为满足和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会计***策的选择要逐步趋于全面化。企业中无论是从事何种业务的各方,都应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充分的理解会计***策选择对其的影响程度,知道如何才是能够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途径。在社会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利益受益广泛化的情况下,企业当局管理者要适当做出对企业良好的会计***策的选择,要综合的考虑各个利益主体,权衡轻重,做好充分准备。
3.2整体化。企业会计***策作为一个系统,所有的会计***策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使得企业有更好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当局管理者要全面仔细研究自身所处的经济、利益环境,考虑企业未来的地位、目标及前景。结合会计的职业判断,根据有限的会计指导准则和合理的处理方法和途径,对可以选择的会计方法进行合理比较分析,从中找到最优的会计***策选择的组合。
企业论文篇4
“企业文化”,说真的,这真是一个令人讨厌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的名词。正如某些高级经理人所说的我自己负责这项工作,但我一听到文化这个词,就会不自觉地想睡觉。这可能反映了大部分的人的心声,甚至有些负责企业文化的主管也搞不清文化到底有什么用。这正如苏珊所作的比喻一样,它就像一条在水里游的鱼,当它在水里游的时候,你问它“你在水里游是什么感觉?”,它会什么也回答不了;当它在沙滩上被清洗时,这条鱼可能很容易认识到其中的差异,但仍然不能描述,它只是最迫切期望回到水中。“我们只有离开自己的文化而面对另一种文化时才开始真正认识它”。下面这两个例子可以帮助你认识文化。
例子一:当你在远郊的公路上高速行驶时,突然碰到前面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灯,而周围没有人,此时你会怎么办?一般有三种情况:有的人会毫不犹豫停下来地等候红灯,因为他们认为应该遵守法规,而不能因为没有人而去违反法规;有的人则会先停下来,但在红灯还没有转成绿灯时他就会不耐烦地闯红灯;有的人则会毫不停留地闯红灯,因为他们不愿为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
例子二:当一个男士和一个女士在一个旋转门前,应该是男士先走呢还是女士先走?如果遵守男士应该承担繁重的劳动习俗,那男士应先走,将笨重的门推向前,以便女士可以毫不费力的出去;如果按照女士优先的礼节,有绅士风度的男士理应让女士先走。
对于第一个例子,我们无意去评判三种做法的对错,只想说明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差异。第一种情况是通常在制度较完善的体制下发生的行为,当制度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时,并不会因为暂时失去监督而违反制度,所以人们较为理性,一切都按制度办事;第二种情况是既讲究制度的原则性又讲究制度的灵活性,它的指导原则通常是我们所说的“权变”理论,在中国我们可以说是“中庸”之道;第三种情况更加强调灵活性,制度可以根据情况的需要而即时调整。正如我们所说的,这三种行为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各有优劣,但足以说明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而第二个例子则很好地说明了文化差异确实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那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在目前所有的教科书上,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从不同的理解角度出发而存在不同的解释,如企业文化的叫法就有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公司文化(corporate culture)和企业文化(enterprise culture)。在本书的定义中,我们将组织文化定义为所有的组织中存在的文化,即是大范围的组织定义,包括***府、企业和其它机构;公司文化和企业文化只是在称呼上的不同,指的是非***府机构形式的所有法人单位。为了适合中国的习惯叫法,我们用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来定义对所有的非***府机构形式的所有法人单位,包括企业、公司、学校、科研机构等。
经盛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可以用“企业文化如水”论来阐述。
“企业文化如水”论。
首先,企业文化是“柔情似水”
企业文化相对于管理制度而言,它属于非制度管理内容,它对员工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精神引导弥补管理制度的不足,是一种柔性的因素,与制度相比它并不具有强制性的作用力,它的效果侧重“柔”而不是“刚”。
其次,企业文化是“水滴石穿”
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期效果而言,通过文化的作用,培养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逐渐通过价值观形成对员工的行为规范,最终对企业绩效发挥作用,因此从长期来说它对企业有水滴石穿的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是“如鱼得水”
企业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正如鱼有了水一样,可以说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像水对鱼的影响一样。平常在生活中水无处不在,当你经常用它的时候不会觉得有多么重要,但一旦离开了水你就无法生存。在企业中,只要有一个团队,就一定有一种文化,但如果你没有留意,可能就感受不到。但一旦一个团队没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就会失去凝聚力,企业将无法生存。
第四,企业文化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牵引作用非常大,通过精神的引导,员工形成对企业较强的凝聚力, 这种文化形成的企业凝聚力对企业的作用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说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第五,企业文化是“水到渠成”
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很大,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的坚持不懈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只要有信心和决心,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会“水到渠成”。
企业论文篇5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治与经济。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核算的经济单位。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①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②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③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既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如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
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溶于企业管理之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人们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以经济力量的竞争、抗衡、较量的变化为背景。然而,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从唯理性定义向非理性定义发展的产物。所以说,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就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有人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它代表着公司存在的意识。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
在我国,许多学者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一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第二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精神风格;第三种看法认为,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当然,也有人从“广义”与“狭义”两种形式来分别定义,认为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部分组成,这和把企业文化分为“硬件”和“软件”或“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区分法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见,“企业文化”概念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内涵与外延有时可以非常广泛,大到无所不包,有时又可以十分具体,细致到某个事物。
上述“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都是从表象特征性出发来定义,回答的是“这是什么?”而运用主义者却认为,这还不够,必须回答“它做什么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两个课题,笔者完全支持这一立场。因为任何理论只有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才有实际指导意义,才得以检验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描述如下: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二、 企业文化的功能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理性上的认知是件普通的平常事。但对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要有刻骨铭心的认识,倒是非经历实践和品味它的历史总结不可。“文化”在战争中具有摧枯拉朽之功能。《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壁垓下,兵少粮食局尽,汉***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他中了刘邦的谋士之计。,多声鹤泪兵败如山倒,抗战时期,日寇以强大的攻势掠我中华,一曲”《义勇***进行曲》激发了数以万计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小米加步***终于击败武装到牙齿的顽敌。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神培育了新中国几代新人。作为创业文化的铁人王进喜,应当是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典范和化身。作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重要体现形式,中国和外国,近代或将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如哈佛大学、斯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一批经营管理咨询公司等研究机构都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特别是针对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日本公司和面临激烈竞争的美国公司,以及一些困难重重的公司,分成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这种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企业管理研究和经营策略研究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那些作用因素——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维护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从企业文化的实践中捞到不少好处,对企业文化情有独钟。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批对用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争取更大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美国的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传颂甚广的有一则故事:参观者看到该企业员工江满头大汗,而把电风扇直吹机器,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员工回答很干脆:“要保持公司机器的洁。”这种爱护设备,保证工作而不顾自己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公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员工们编造借口、推委责任、鱼目混珠而不知所措。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又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世界知名有优秀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有这种体会。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结于某一个人,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的多。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能够心心相印精成和作,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企业的生产与绩效完全系于全体作业人员,秉头着忠诚做事和只着眼于薪金口袋的心态实在有着天壤之别。团队精神在实现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四、中国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人文化成”和“以事教化”,似乎是以“文”为形式,以“教”为手段,达到“化”的目的。这与今天西方语言的“文化”一词所指的培养、教育、改变、发展的意思大致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性十分明确,那就是文治教化。
纵观企业文化,概括起来说,除一般文化所共同的特点外,还有其个性:
1. 区间性。
文化活跃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针对的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实施者,文化的使用范围指的是该种文化的“区间性”。例如,西夏文化,以历史时空为界定;民族文化以种族不同为界定;企业文化,则有自己的专指性,即那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使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影响,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
2. 依附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认为“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小戴礼记。礼运》),有“人为万物之灵”(《苟子。解蔽》)的记载,说的是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西方古典学派的人本管理理论相比更为深刻,有独到之处。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相联系,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离开人去谈企业文化,就是无源之水。
3.目的性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为其终极目标服务。惟此,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其一,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生存发展同生死、共存亡;其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实践的主体是该企业的员工,其中决策者的主导性意见占有很高的地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盈利性程度息息相关,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在企业无立椎之地,纵使外来文化的干扰影响,也没有太多的市场。当然,当具体的某个企业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相悖时,企业的目的性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例如,企业文化必须适应环境文化,企业分配制度要适应于现行国家推行的分配体制的总格局等。
3. 社会性。
企业植根于社会,属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细胞。细胞依附肌体而生存。企业文化属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联,它们之间相互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重脱离社会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存的可能,与社会文化背道而驰的企业文化必然遭到取缔。
5.普遍性与差异性。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企业作为法人,就具有拟人性,不仅表现在承担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这个主要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经营目标等。企业文化的这些内容对于企业都具有运用的普遍性,但对具体的企业之间来说,企业文化具有差异,甚至千差万别。差别在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凝聚企业的全力;差别在于针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的薄弱五一节;差别在于企业都有处于不同行业、生产不同产品、不同服务对象、经济效益处于不同阶段等。
6.可塑性。
企业文化既是长期传统的遗存产物,又是现代文明影响的产物。它不是企业纯自然产生的,而是继承上的扬弃,是在一定基础上的不断挖掘、改进、整理和概括。企业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运行机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和企业自身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但从总体来看,企业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关系调整变化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摩合,达到相互融洽或者兼容并蓄,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五、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
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复杂工程,不是一时的经验总结或靠几个文字人员编写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现实出发,要想使企业文化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在企业文化的组织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乱提口号。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生存。企业文化只能在***给定的表演舞台中显示自己的才华。非此,绝无企业文化生存的土壤。
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决不是少数人的事。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与导致的统一行为,因此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它来自员工群体,普遍受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即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任何唯精神或物质刺激的倾向都有缺陷。
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于说理工式的正确引导,决不是简单说教而能奏效。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阅历、社会影响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导性。因此,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但有的员工则急功近利,利自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较为深厚。当前,我国以近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困扰着企业,企业文化必须用周边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员工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亡的观念。
4. 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凝聚合力,共同为总目标服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行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器官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67 页)。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以至员工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比得上,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所确立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如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信守的诺言、制定的制度,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遵守,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为蹊”。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敬佩和支持,才使企业文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
6.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仅高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CI导入;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7.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在于实施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研究部署,而在于具体去做和不时检查督促。
考察现有企业文化活动,成功的例子不少,他们事先有计划(主要是具体方案)、有部署,按计划进行活动,更重要的是督察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提高。也有相当部分企业,其效果不明显。问题不在于他们有没有研究和部署,关键恰恰在于领导把这方面工作的精力仅仅放在研究和部署上,到此结束而没有下文。看上去像抓,其实并没有抓,或者抓而不紧。久而久之,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这样流于形式,以到尘封日久而失去它应有的光辉。
企业论文篇6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两个概念,什么叫文化,文化是一个团体或一个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时代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属于抽象的精神事物范畴;另外,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又是一种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指一个企业中全体人员,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乃至基层员工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然而在太多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往往老板的意志代表了全体员工的意志,下属们屁股决定脑袋,这种老板文化或者企业家文化,我在这里姑且称之为“伪企业文化”,首先文化是一个共性的东西,是一套大家墨守的规则,是会在内心里没有抵触的自觉遵守的,一个领导者也许拥有极其伟大的思想理念,如果没有及时对追随者进行灌输和教育,最终也只能独步武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泪下兮!而作为追随者如果不能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又不能委曲求全,就只能成为一个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独行侠,结局只能是黯然神伤甚至离开。笔者曾在一家化妆品企业亲历一位总裁级的人物给全体干部培训时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大家不要看书学习,那只会使你们的大脑生长荒草,你们努力做好笔记把我所讲的拿回去反复学习融会贯通就行啦,如此高论令我上下颌大幅张开长期不能阖上,此谓典型的老板文化!不合理非和谐的道理也是一种潜规则,在相对专制的东方社会里长期存在着,每个人明知其不可为而为,明知其荒诞不经而姑妄听之任之,这种被强加的意志外表祥和,它的内部却在孕育反抗的怒火和崩溃的风险,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其次,很多公司的文化也许体现了实情和民意,但却只是一两句口号,无非是择取几条积极向上的词语挂在公司背景墙上和印在宣传册上,号召大家如此这般,显摆给别人看看我们也是有着优良企业文化的,这也是伪文化的另一种特征,即光说不练,团结奋进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我自依然潦倒颓废。这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两者危害性不分上下,前者使人感觉痛苦,领导人和执行者都不爽,后者让人无限疲惫,做了很多无用功后,一切故我。
企业需要文化的根本原因大概在于,各种理性控制工具太昂贵,制度制订和人员监管很费精力,况且不能全面覆盖员工的工作行为,在知识密集型企业表现得尤其如此,所以要在思想的本源上找到一套软性工具,把不合理扼杀在襁褓中,企业文化的应运而生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企业文化是从思想的角度解决问题的一种尝试,当然个人的理解不同致使结果也是千差万别。在具体运用上,伪企业文化是社会企业制度的必然产物,势必长期存在,关键在于如果企业有福,拥有一位象张瑞敏那般高瞻远瞩的领导人便也罢了,下属服从服从也没什么坏事,毕竟能够高瞻远瞩的的人不多,毕竟企业跟着一位强有力的领导发展了员工也能得到实惠,但如果老板为虎作伥,倡导一番“骗子文化”或者“强盗土匪文化”,企业便也呜呼哀哉死无葬身了。
预防伪文化出现要提高我们所有领导人的意识,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也是万万不能的,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良性的企业文化能够指领企业发展和员工工作方向,是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的能代表各方利益的企业经营理念,是一部确保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发展和增长的行动指南,因此企业领导人必须对企业文化的适时适度引进保持足够的关注,并且经常性检查执行情况,同时,企业文化的制定既要符合不同行业的属性,也要具有可操作性,才能确保效果。
去伪存真,企业文化的真经是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和分享,让我们还企业文化以真面目!
企业论文篇7
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都是人本管理,强调民主、平等,特别是对人权的尊重。而两者的工作对象基本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文化作为两种科学、都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都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培养人的集体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准则,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保证忠诚度实际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内容具有一致性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来看,是在金融企业中建设职业文明,增强员工凝聚力与向心力,从而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和竞争力为宗旨,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形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求决定了它的管理形式不是外力强制性和制度约束性的,而只能是完全出自员工内心、自觉自愿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明范畴,通过具有精神统摄力的价值纲和管理理念来实施管理,是一种内化式的管理,从这一点意义上,企业文化建设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有内容上的一致性。
(三)目标具有一致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之一。就是效益功能,建设企业文化、倡导企业精神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管理,增:请记住我站域名强企业活力,激发人的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通过对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的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全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大力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论文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价值成本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相关概念解析
(一)企业文化相关概念解析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企业作风、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的总和。简单地加以概括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经营之道、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主要包括:①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经营之道。也可称为经营宗旨、经营理念、经营哲学;②体现企业鲜明个性特征的凝聚企业全体人员的企业精神;③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④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企业作风和礼仪;⑤企业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⑥企业形象。
2、企业文化的功能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导向作用。即把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为此,在制定组织目标时,应该融进组织成员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同时要高屋建领,振奋人心。
②示范作用。规章制度构成企业员工的硬约束,而企业的组织道德、组织风气则构成组织成员的软约束。无论硬和软的规范,都以群体的价值观作为基础。一旦共同信念在企业员工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成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产生,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种软约束,可以减弱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冲击,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之间的冲突,削弱由此因此的心理逆反,从而使企业员工的行为和谐、一致,并符合企业目标的需要。
③凝聚作用。文化有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组织目标的旗帜下,并使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以至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④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确立共同价值观念,在这种群体价值观指导下发生的一切行为,又都是组织所期望的行为,这就带来了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崇高的群体价值观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组织成员的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
(二)企业价值相关概念解析
1、企业价值的概念
目前对理论界对企业价值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关于企业价值的涵义,主要有三种理论解释,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综合三种理论解释可以看出企业价值是既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和长期获利能力,也反映市场对企业的评价的一个综合值。
2、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主要是企业获利能力、企业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具体而言:
①企业获利能力。获利能力是决定企业价值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衡量的。获利能力最直接的表现是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的多少和折现率的高低,二者同时决定了企业的价值。
②企业环境因素。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经营环境。宏观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因素、***治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科技环境因素。
③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可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的相关因素外,主要是指企业获利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是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它不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核心能力——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无处不在的东西,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总的说来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企业是否自我察觉、是否刻意追求。企业文化就像人的思想和观念只要生命存在它就存在并左右着企业的发展。就企业文化的概念而言,企业存续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主观上对其包括价值取向、审美取向等观念不断追求的过程,以最终实现其对自身文化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从客观上获得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企业文化是企业与生俱来,伴随企业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重要财富,无论企业物质价值的大小,企业都必然拥有其具有个性的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物质一起构成企业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文化创造提升企业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价值创造的问题实质是企业如何能以较低的生产成本创造同等价值的产品或者如何能以同样的生产成本创造价值更高的产品的问题。而生产成本等于转化成本与交易成本之和。
1、企业文化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创造企业价值
企业的交易成本可分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外部的交易成本。影响企业外部交易成本与内部交易成本的因素是相同的。企业外部交易成本是企业与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主体(如,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等)进行市场交易时发生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履约成本。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是企业与要素所有者进行交易时所发生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履约成本。
①企业文化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文化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不确定性。企业正式合约的条款越趋于完备越能降低不确定性。但签订合约的成本也越趋于增加。同时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以及环境的不可能完全预测,使得企业正式合约不可能完备。其次,企业文化可以节省有限理性。最后,企业文化有利于释放压缩的信息。
②企业文化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
企业进行有意识的企业文化管理,确立一套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使之得以外显,这样在进行外部交易时外部交易主体就可明确地感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因而面临较少的不确定性或复杂性面临更少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省了外部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诱使其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加大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可能并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当然,这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和程度需要取决于外部交易方的文化,若两者皆注重信誉、道德和伦理那么可以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否则,降低交易成本的可能和程度皆较小。
2、企业文化降低企业转换成本,创造企业价值
企业的生产方式实则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生产方式,团队个体成员的实际生产率和团队的合作效益是决定团队生产率的因素。
①企业文化提高团队个体成员的实际生产率
团队个体成员实际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劳动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劳动者的能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因为可以实现个人对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从而能够提高人的主观积极性,进而能够大大提升劳动者的价值创造。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条件大体相同的劳动者集体或个人,甚至同一劳动者集体或个人使用同样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由于他们的情绪、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就会导致生产效果的显著差别。另一个要点是厂商作为公司文化的持久贮藏器和随时间迁移的公司文化传输带所发挥的作用。这一文化传输促进了群体和个人的学习并因此提高了厂商内部的生产率。
②企业文化提高团队合作效益
合作效益是指不同主体通过相互合作而产生的超出单个主体所能创造价值的总和的那部分效益。即“1+1>2”的情况出现。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之所以能产生效益。是因为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竞争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形成一种资源的相互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专业化的发展和创造规模效益。但合作效益产生的前提是有效合作的达成。然而在团队生产中,参与合作的队员的边际产出并不是可以直接和分别地被观察出来。此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便会诱致偷懒行为。这就加大了有效衡量团队成员的绩效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的难度进而会造成合作的失败。难以获得合作效益从而降低了团队的生产率。
通过企业文化来抑制机会主义,从团队生产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由于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选择性激励而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企业文化为团队成员提供的选择性激励是因为企业文化能使个人决策过程简化从而节约了信息费用。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大部分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创造、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作用,并积极开始建设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海尔、华为等,但纵观国内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企业文化的***治化
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治思想工作,以贯彻中央及地方***府的指示精神为主,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的***性的***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个别人把讲奉献、学***时刻挂在嘴上,不考虑实际工作效果。企业的***治就是管理好企业,创造效益;员工要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但更要讲价值的回报,讲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企业文化雷同化
独特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但更突出的是它的独到之处,它应该代表的企业独有的特征,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内涵。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由于领导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明确,对企业现有状况把握不准确,盲目照搬照抄,企业文化似曾相识,具有鲜明个性的寥寥无几。
(三)企业文化孤立化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提高是相互作用的,它能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的企业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或为文化而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或功利目的太强,企***立竿见影,急于求成。
(四)企业文化形式化
一些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义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实际中往往为了装扮门面,或为了赶时髦,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提出几个口号,张贴几条标语,定个条例,写一曲厂歌,定一个标志,统一公司服装,再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将在市场条件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作为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而仅仅作为一种面纱来对待。
四、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创造企业价值
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被世界各国企业所承认,随着我国加入WTO,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国内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建设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价值。
(一)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确立置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位
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的建设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基础。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建立过程就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建立过程。在创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时要强调以下几点:
1、创建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和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应该是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性、自主性、***性的精神和价值理念,带有本企业鲜明的特色,具有不易模仿性、不可复制性的特点。
2、兼收并蓄。企业精神的建立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同时,对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也要择优吸取,尤其要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
3、发展愿景和员工个人的人生追求统一起来,使职工忠诚于企业。
4、企业要有较高的精神追求,新时期的企业精神中要自觉地加进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把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合谐社会的高度。
(二)企业制度建设应与企业价值理念和精神建设相辅相成。
企业价值理念和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软管理,软约束,它强调的是价值理念的倡导和信奉,注重对员工思想、心灵的灌输、培训、宣传、倡导,但如果企业的价值理念仅仅停留在灌输、倡导,流于一堆口号,企业文化是建立不起来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即既要把企业提出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的价值共识,又要把它转化为每个员工岗位的行为准则。要建章立制,把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形成制度化的东西,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有效地贯彻执行。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用制度的约束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最终形成员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才能建成成功的企业文化。
(三)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企业家处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一方面企业家的思想、行为等对企业文化有很大影响,企业文化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确立需要企业家自上而下地推动,用自己的权威去整合企业中的价值观。
1、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的无处不在的东西,是企业的灵魂所在。21世纪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因此,要尽快改变企业家企业文化经营意识淡薄的现状。
2、企业家要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和推行自己已经认同的企业文化。运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规范指导企业行为,用行动言传身教,使自己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化身。
3、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家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包括管理学在内的综合素质,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4、企业家要积极运用企业文化发展企业。企业家要对内要用企业文化凝聚广大员工,对外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将定型的企业文化外化为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规范企业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两大系统,展示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要坚持把人作为企业管理和一切活动的中心。对员工的尊重、信任,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
1、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将人作为现代管理的中心,其管理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尊重人的人格,重视员工的个性,实现人格化、人性化管理。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启发人、关心人,为员工营造温暖、舒心、优美的工作环境,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创造条件,通过发展、满足、改变人的需求,激发每个人的发展愿望和动力,帮助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
(五)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建设企业文化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学习型企业就是以共同的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自我超越、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有力措施,也是贯彻优良的企业文化的保证。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最具竞争优势和最具有适应能力的组织形态,它强调员工之间信息和知识的分享,能力和专长的分享,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因此,要求员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强调员工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增加知识积累,培养创新和适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和谐的内部氛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并提升企业价值。国内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首先应该积极创建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次基础上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实行人本化管理,创建学习形组织发展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美)汤姆.科普兰.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张继焦.价值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3]鲜文铎,贺琴.企业价值影响因素浅析[J].财会月刊,2005,(26).
[4]郑旻.浅议企业价值[J].科技和产业,2005,(05).
[5]原毅***,陈艳莹.论企业的价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6]蔡岩松,杨海洲.企业价值与企业价值评估[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12).
企业论文篇9
一、企业报的导向作用体
现在打造企业执行力和凝聚力上打造企业的执行力和凝聚力是企业不懈追求的。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方针、规划转化成效益的关键,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拥有高素质职工队伍的企业,必定有深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必定拥有较强的凝聚力。打造企业的执行力和凝聚力需要全体职工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这时企业报的导向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沈阳铁道报》充分发挥报纸的宣传作用,不断推出激励职工奋进的最新动态和时间的及时报道,加大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成果的宣传以及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和取得的突出业绩的宣传。沈阳铁路局管辖的铁路范围点多、线长、面广,处在西部铁路线的职工工作环境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季节的影响,十分艰苦,尤其在冬季,暴雪、白毛风不仅破坏铁道线路,也给一线职工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但就是在这种极端的天气面前,我们的职工毫不畏惧,守护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一线职工的奉献精神就成为这一时期报纸的报道重点。报道分两个层面:一是领导重视西部铁路职工的生产生活,以《我局在西部铁路安家落户的第一对新人婚礼在东乌旗举行》的消息为例,局***书记代表局领导为落户西部铁路的一对新人送祝福,并附有照片,使整篇报道主题鲜明生动;二是以西部铁路职工事迹、典型事件为依托,其中以一整版的版面刊登大通讯《风雪中的英雄赞歌———西部铁路干部职工抗击雪害纪实》,并附有短评。冬季,大雪、恶劣天气是对铁路行车安全的最大威胁,这一时期的策划主要围绕抗击冰冻灾害,在突出一线职工工作的艰辛、不畏困难的奉献精神的同时,也给全局职工敲响警钟,引导职工们即使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也要抓住安全的主线不放松。通过策划采写一系列的消息、通讯和评论,增强写实感,发挥舆论宣传的功能,弘扬了正能量,营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企业报的导向作用
体现在稿件内容的选择上作为企业的内刊,企业报需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服务的目标受众包含高层领导、中层干部、一般职员和基层职工,同时也要兼顾与本企业相关的客户群体等。《沈阳铁道报》四版报纸的安排:第一版以时事要闻为主,多刊登企业领导重要批示、企业内部典型单位纪实、典型人物事迹、转发国家重要会议、***策消息并配以社论短评等。二版为综合新闻,版面涉及铁路企业的运输、科技、班组等内容,其中“班组生活”栏目经常刊登各基层站段职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技术经验、小发明、小革新等,在宣传本单位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也为其他兄弟单位借鉴学习。对企业每一时期的新***策、新技术、新改革等进行宣传报道,帮助企业员工增长知识,提高生产能力,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三版为***建、工会共青团、理论文章专版,如三八节、***纪念日、“七一”***、“八一”***期间各单位组织的活动,多以专版的形式刊登在版面上。四版为副刊,主要是文艺类稿件,涉及时尚、书评、健康、文摘等。一版主要针对中高层,二三四版针对一般职工。严肃与活泼相结合,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要求。企业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文化”,每一期的报纸内容、版面设计都是企业文化成果的体现,企业职工通过报纸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报纸通过对好人好事的宣传,也使职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进行,推动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报,要求报纸编辑要在不断深入和实践过程中开拓创新,吸取多种养分,才能够真正打造出适合本企业文化的企业报,才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增强企业合力,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弛单位:沈阳铁道报
企业论文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
日本知名学者日下公人在《新文化产业论》中指出:“21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与产业两部分构成”、“文化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相互交融,渗透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形成企业的文化生产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极难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对现代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树立形象、打造自我品牌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内涵主要通过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向外界彰显和传达。其中视觉识别系统是整个企业识别系统的最终表现环节,也是最直接、最实际、最有成效的部分。因此,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特征的形象载体,特色鲜明、创意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是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企业文化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重要作用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含义
所谓企业文化,多数学者将它解释为:企业在长期的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的综合体。它伴随着企业的成立而产生,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简称VI,是企业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理念识别(MI)和行为识别(BI)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形象设计,将企业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等,即企业文化内涵,传达给社会公众的系统策略,是企业全部视觉形象的总和。企业VI包括:标志、包装、标准色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在企业内部制服、交通工具、文具等介质上的应用。它着力于组织整体形象的塑造,在大众中提升企业声誉度和亲和力,从而达到对企业及其产品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目的。
从两者的内涵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和品牌的根基和立足点,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形象的具体视觉化表现。也就是说,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具象的标识、***形和文字等内容展示企业文化的系统工程。它将繁杂、晦涩的企业信息,高度概括成简洁易懂的识别符号,通过外在的形象,在短时间内反映企业内在的本质,以独特的构思、新颖的形象,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大众留下完整、美好、难忘的印象。因此,企业文化和视觉识别系统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支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企业内外环境进行科学分析,逐步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方面通过产品质量、管理模式、规章制度等向物质形态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识别系统反复灌输、广泛宣传。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不但使企业文化传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能不断提升和强化企业综合实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企业文化传播及扩散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充分继承固有的优秀传统,总结提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要素,通过静态的、具体的传播方式,将企业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以视觉形式加以外化,准确地传达给大众,使社会公众一目了然的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达到识别的目的。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文化的导向性和辐射性。为什么有人只选择可口可乐而不喝其他牌子的饮料?为什麽有人偏爱摩托罗拉手机?视觉心理学家指出90%以上的信息接收来源于视觉和听觉。因此,虽然有品牌的产品功能未必就好,但视觉识别毫无疑问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增加产品的价值。这就是视觉识别在潜移默化中使参与者接受共有的价值观,引导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作用。
其次,视觉识别系统通过不同的渠道产生社会影响,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世界顶极豪华汽车品牌“BMW”,无论从它音意俱佳的中文名字“宝马”还是从它蓝白螺旋桨标志,无不蕴涵着“BMW”的品牌精神和汽车品位。“BMW”公司最早生产飞机发动机起步,飞机螺旋桨高速旋转在蓝色白云的背景上划出扇形弧线,概括出蓝白相间四片扇叶的“BMW”标志。译名“宝马”独具匠心,“马”乃载物工具,车的概念显见其中;一个“宝”字让人不禁对马产生的美好想象,因为“宝马香车”古已有之。“BMW”栩栩如生的视觉品牌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几十年来“BMW”公司不断演进、变革,蓝白螺旋桨的主题却始终如一,成为其企业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显示了其品牌文化的迷人魅力,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另外,视觉识别能加速文化的渗透,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感召力。就像炎黄子孙无论在何时何地看到五星红旗,都会想到自己的祖国,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一样。因为五星红旗所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传达的是祖国对人民的招唤。同样,优秀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圈,使圈内绕中心共识形成一种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需要企业文化的不断升华
企业形象是企业身份的客观体现。不论在哪个行业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形象,其内在的企业文化和外在的视觉表现总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的。企业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认知相吻合,这种一致性使企业的经营诉求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进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在最初建立形象策划和视觉识别系统时,只能简单塑造企业主观所希望具备的形象特征。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新的形象体系必须不断从全局考虑,整体策划使企业形象完整合理。也就是说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它是在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积累和提升,企业文化的不断升华和提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的。
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海尔20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创新”,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随着海尔的不断壮大,企业的新标志也应运而生,与原来的标志相比,新标志延续了海尔多年发展形成的品牌文化,并且强调了时代感。通过简洁、自然、和谐、时尚的设计,赋予海尔企业标识新的内涵,使其成为海尔发展新阶段的精神承载。整个字体标志在动感中有平衡,寓意“变中有稳”。充分体现和延续海尔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不断优化和改进,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借鉴和吸收优秀企业文化,不断强化新的精神内涵,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形象的改观,同时赋予企业形象新的文化内涵。实现两者新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明显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特色的重要载体。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作为企业经济和文化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显得尤为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优秀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对推动企业经营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它是企业形象策划重要的战略内容,是凸现品牌价值的主要手段。但是,再优秀的视觉识别系统也只能部分地传达企业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无形的,是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企业长期积淀的结果。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只能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和传递起一定的辅助作用。片面地将导入视觉识别系统,等同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错误的。目前,夸大企业视觉识别作用的现象很普遍,企业管理者往往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识别上,忽略了企业理念、精神的追求。甚至有的企业希望通过导入视觉识别系统,依靠设计师的几套标准化***形,使频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是十分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