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论文10篇

民营经济论文篇1

第二,“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另一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发展民营经济。当时居主流的观念是,即使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也必须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只能让民营经济起“补充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包括“温州模式”实践在内的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符合人们要求致富和追求过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可焕发出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须***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赖***府,人们自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致富之路、发展之路,按照市场的变化去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去提高效率,并自己承担风险。

第三,在关于“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争论中,人们对“温州模式”贬斥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市场的无序。确实,在温州出现过大量违反市场规则的现象,温州的商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柳市生产的伪劣低压电器给用户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通报,并受到***联合检查组的检查。这种市场的无序状况理应受到谴责和处罚。但也要指出,在计划经济秩序依旧占统治地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温州率先突破计划经济的“秩序”发展市场经济,一度出现市场无序是必然的,人们对温州一些企业违反市场规则的种种无序现象严加谴责,也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时许多人是带着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秩序中形成的观念来看温州的,他们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如竞争、投机、长途贩运)也看作是无序,而加以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人自己也渐渐认识到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逐渐纠正了自己的行为,转而注重产品质量,重视市场信誉。同时人们也逐渐习惯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从而改变了对“温州模式”的看法,认同了“温州模式”。此后“温州模式”迅速在各地移植和推广,各地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甚至连长时间坚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地区(主要是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也逐渐放弃原有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变。当然,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差别很大,有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得很不错,有些地方则还未发展起来。实际上,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并不容易,而且各地条件也相差很大。从各地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指出来。

第一,“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点在于,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与温州的地理环境、历史和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因此商业文化或者说市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温州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甘于贫困。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们不辞艰辛,善于学习,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那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地方,历史上就未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或很少与市场接触,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成规,以致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温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们亲身到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看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这些地方要移植“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绝非易事。温州人能够不远千里到异地他乡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设法寻找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却又不去学。当然,有了温州的经验,以及在全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在改变之中,不过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因此,各地在学习温州经验,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文化,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往往注意给民营经济以各种优惠,这在民营经济刚起步时可能有必要,但从温州的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的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承担风险。要知道,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干部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曾把最早创业的“王”投入了监狱。但不久,在温州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的影响下,派到温州去“灭火”的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反而给民营经济助燃。那时,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温州市***府不可能给民营经济以优惠,但***府的支持和保护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民营经济之火才越烧越旺。而在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也曾点燃过星星之火,但却没能燃烧起来。现在,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民营经济,可是许多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并不好,当地***府并不懂得在市场经济下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或者是***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设卡,处处干预;或者是把民营经济当作“唐僧肉”,各个部门都去“吃”一口。

第三,在温州,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出过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究其原因有民营经济自身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应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并采用正确的办法去解决。试想,如果当年在处理柳市制造和销售伪劣低压电器问题时,一棍子将其打死,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同样,如果当时不严加整顿,不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市”的方针,也不会有今天中国电器之都的柳市。可见,各地在学习“温州模式”、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民营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值得注意。有的地方一看到民营经济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把民营经济看作漆黑一团,借整顿之名,将其封杀,更多的地方则是从本地的狭隘利益、短期的利益出发,对严重破坏市场规则的民营企业(如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肆意包庇,甚至纵容,这样,民营经济同样会走上绝路,因为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中不可能造就优秀的民营企业。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地方***府尚未认识这个道理,他们应该从“温州模式”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教益。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虽然“温州模式”现在已得到普遍认同,但它以往有过现今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温州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这是各地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时更应注意的。

第一,“温州模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环境。在温州经济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固然温州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温州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市场发展不足和不完善的约束。以金融来说,在市场经济中,没有良好的金融服务,企业是很难发展的。温州的经济由于在长时间里缺乏正规金融的支持,为了满足民营企业融资的需要,不得不依靠各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很高,风险很大,也确实发生过一些严重问题。但在国家银行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简单地取缔这些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和活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迫切需要的是发展正规的民间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来替代,否则非正规的金融一时取缔了,但它还会冒出来。市场发展不足和不完善,不是温州所能解决的,需要有关部门来解决,但温州也有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成立和发展民间投资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可惜未得到应有的支持。

第二,“温州模式”把千千万万的农民卷入到创业的洪流中,这使温州许多早期创业的老板素质不高,文化教育水平低。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他们还能驾驭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在全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对外开放程度愈益提高后,他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才能适应这种形势,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排斥。虽然经过市场的锤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在温州已经产生了一批很有作为的企业家,然而有全国影响的一流企业家还很少。这个问题可能是关系到温州经济在未来能否继续走在前列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些温州企业的创业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先天不足,因而不惜花大本钱培养子女,以至聘用高素质的人才。这是很好的。

第三,“温州模式”下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对它们不能全盘否定。家族企业有其优越的地方,例如,企业的领导成员间容易沟通,决策快,管理成本低,容易保守商业秘密等。家族企业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如果家族的主要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高,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如果形成了家长式的领导就容易发生决策失误;家族企业是靠亲缘关系来维系的“人和”企业,一旦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超过了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甚至倒闭。受文化素养的影响,温州的老板大多“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他们把企业封闭起来,不愿外人进入,不愿与其他企业合并,更不愿被其他企业收购和兼并,一般不愿接受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这是温州企业难以长大的一个原因,也是温州至今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而这家上市公司还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当然,在温州,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已经多了起来。总之,对家族企业要全面看待。温州的企业制度仍然需要创新,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即使保留家族企业,也可以考虑,在有些企业的最上层保留家族控股,而将其属下的企业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这样既可以保留家族企业,同时又可突破家族企业的束缚。

第四,一般而言,温州的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开发能力弱。这也有其历史原因。但温州人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把别的企业的产品仿造得足以乱真。在“温州模式”兴起之初,这难以完全避免。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温州的商品尽管质量不高,仍还可以“横行”于市场。目前,市场情况变了,许多商品供过于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更加激烈了,更不容许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一味模仿不仅吃不开,还会阻碍技术创新。对此,温州有些企业已经注意到了,正在改进,他们的品牌意识也在增强。然而受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技术力量弱的限制,温州企业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开发新技术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州在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方面相当强,而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则相当弱。为在未来的市场上继续保持竞争的优势,温州面临着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加工制造业和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课题。

第五,资本市场不发达,是温州经济的另一弱点。而且温州的企业多靠自身利润的积累来发展,很少利用资本市场来扩展。目前只有少数的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改变这种状况,温州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便会处于劣势地位。

第六,在经历了柳市的低压电器被通报和检查,温州的皮鞋被焚烧等事件后,温州企业吃到了不讲信誉的苦头,吸取了教训,端正了行为,温州的商品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不过,也还有一些企业至今仍在干着毁坏温州信誉的事,如不少假证件出自温州。因此整顿市场秩序仍是艰巨的任务。

上面指出的为进一步发展“温州模式”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正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的一些地方来说,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因为,“温州模式”产生的大环境(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等)其实也是其他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大环境,虽然其他地区在发展民营经济时,大环境已有不同,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被确定为改革的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被认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等等。这些地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遇到的来自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阻力也比温州当初发展民营经济时小得多,而且可有温州的经验供借鉴。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原有经济基础弱以及商品普遍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等,又使不少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在有些方面还不及“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温州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还须指出的是,民营经济在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而且在发展民营经济中创造了新的经验,也都值得借鉴和推广。

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任务,要使民营经济更为健康迅速地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温州模式”的经验,研究“温州模式”在进一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研究各地在学习和移植“温州模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新创造的经验。

民营经济论文篇2

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学者们争相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个方向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研究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包括对不同人群的提升作用;二是研究金融发展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在前一类研究中,BeckT,Demirgue-Kunt和RossLevine(2004)的研究发现,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高。郭志仪,赵小克,景文宏(2012)等人通过建立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甘肃省1978~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长期内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和金融发展及经济增长显著相关。然而,温涛等人(2005)的研究指出,在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和城市金融深化同时存在,由于农村金融资金未能为农村发展服务,金融发展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有相似结论的还有刘开华等(2013)的研究,他们运用SYS-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在第二类研究中,一个重要结论是,由于人们利用金融工具具有一定的成本和门槛,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因此对金融工具的使用远远低于高收入者,因此金融的这种发展事实上会拉大收入差距。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验证,例如DeGregorioandKim(2000)和孙永强,万玉琳(2011)等。

二、建立模型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建立民营经济通过带动就业和再就业,优化劳动者工资和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来提升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金融通过其资产保值和增值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为了能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把经济增长这一对居民收入增长更为根本的影响因素也纳入模型里。同时,由于我国各项经济指标近十几年来一直表现为正向增长,直接对绝对量进行时序数列回归难以撇开共同趋势项的干扰,因此我们使用各项因素的增长速度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二)变量定义及数据说明1.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INri)。由于在统计口径上我国对农村和城镇居民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统计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本文通过城乡居民各自人口总数分别乘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获得我国居民可支配总收入额,进而推算出可支配总收入额的增长率。2.民营经济增长率(PECOri)。如前文所述,民营经济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因此本文采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注册资本总额来表示民营经济,并直接通过这一总额推算出其增长率来表示民营经济增长率。3.金融行业增长率(FINri)。考虑到我国金融行业里银行、保险公司、股票证券三者鼎立的现实情况,本文选用银行储蓄余额总额、保险费总额以及我国股市总市值三者之和与我国总人数的比值作为衡量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标,并用该指标直接推算出其增长率来表示金融行业增长率。4.GDP增长率(GPDri)。GDP一般由国家进行核算,所以本文直接引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指数来表示GDP的增长率。本文主要采用了1990~2012年相关经济年度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为对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私营经济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回归软件采用Eviews6.0。

三、统计检验及回归结果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检验方法为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由表1可以看出,除了金融增长率以外的其它指标均是非平稳的,没能通过单位根检验。而对各指标一阶差分后,均通过了平稳性检验,且显著性较强。因此,对模型中的各个指标进行一阶差分。

(二)异方差检验我们对模型先进行一次尝试性回归,以方便我们对模型的异方差进行检验。残差的white检验结果显示异方差的确存在, 检验结果如表2:我们采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对异方差进行消除,根据通常做法权重系数设定残差绝对值的倒数,即Weightingseries=1/ABS(RESID)。

(三)自相关性、协整检验及方程的拟合度等检验。加权回归后残差做white的检验较显著的获得了通过。下表是方程回归结果。表3显示,两组数据其方程的拟合度均比较显著分别为0.946和0.752。模型方程F检验也获得了显著通过。从D.W统计值来看,两个方程的D.W值都很接近2,在本文的样本容量为22和自变量为3(差分后的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判断在两个方程中均几乎不存在自相关。最后我们要对方程的协整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4的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方程分别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方程是协整的。

(四)回归结果分析首先,民营经济的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呈现高度正相关,从回归系数来看民营经济的增长率提高1%,将带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多增长0.15%。金融增长率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008,说明金融的发展的确能带动居民收入的提升,但是目前提升作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同时,尽管相关系数上显示,GDP每加快增长1%将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提速0.0096%,是正相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相关关系是很微弱的,这说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确没能跟上GDP增长速度。其次,虽然回归系数显示金融的发展抑制了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的提升,二者相关系数为-0.0225,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一点,金融的发展的确还没能给广大的农民带来财富的增值。GDP的增长虽然也提升了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加,二者相关系数为0.0068,但是这种提升效果和提升强度远远落后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GDP的增长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提升强度要弱于对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相关系数显示,当民营经济增长提速1%,农村居民纯收入将提速将近0.25%,这是相当可观的。从模型的这两组回归结果上可以看出,相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提高收入上处于明显弱势。一是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明显偏向城市;二是农民可以用来提升其收入的途径相对有限,这也意味着他们提升收入时更面临更大的风险。总的来说,回归结果再次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不相协调的问题。模型回归较好的证实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富裕城乡群众”这一令人为之振奋的经济现实。本文回归结果中关于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结论与郭志仪,赵小克和景文宏(2012)研究结果不一致,我们的结论跟个接近温涛等人(2005)的结果即金融未能支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呼应了孙永强,万玉琳(2011)等的研究结果,即我国现有不合理的金融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民营经济论文篇3

新经济作为一种重大的经济现象和存在模式,其意义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形成的资本创业模式进行了自我否定,它创立了知本创业环境,推出了知本创业制度,即把知识转化为资本的制度。信息、知识和因特网等技术已经成了区别新经济与旧经济的主要标志。具体说来,旧经济是由各个专业化的规模生产驱动的,以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新经济的驱动力量是信息知识和网络技术,在高速滚动的运动中极大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以传统产业为核心的旧经济而言的。

传统产业如制造业等是建立在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其生产和供给不仅要有固定资本的投入,而且还要不断地有流动资本的投入,其发展变化受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趋势的影响。而新经济不同于旧经济的最突出之处是,它以特定条件下的服务产品为特点,一次性的固定资本投入很大,获得成功后并不消耗实物资源,却提高了实物产品的使用量,其再生产所需的流动资本投入很小,但产出很大,再加上网络的外在性效应,需求不断扩大,引致更大规模的供给,从而会出现收益递增的趋势。

不少民营企业的事实已表明,新经济作为一种注重技术创新的经济,对企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使产品从导入到增长或扩大、再成熟、再到老化诸阶段的生命周期急剧缩短,并使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日益提高。应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民营企业在其赖以生存的产品完成生命周期以后,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但在注重技术创新,实现外向型的产业整合以后,这些民营企业又焕发了青春活力,甚至有可能做到长生不老。加之,新经济中的知识产品几乎没有运输成本,市场又具有高度统一性,因而会出现企业强者恒强和赢家通吃的局面。这有别于旧经济中由于存在巨大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运输成本,市场又可以被分割,因而市场竞争说得极端一点不过是双寡头垄断竞争,赢家通吃局面几乎不会出现。

当然,新经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除了技术进步以外,还有其制度前提。这就是:

(1)必须建立有激励动力的现代企业制度。这种制度允许知识转化为资本入股,并明确界定知识的所有权,使得知识资源的占有者的界定划分更个体化,知识的共享更具有广泛性;从而让掌握专业知识的经理、经济专家、工程师、会计师和律师等专业人才都可以在企业里以知识专利换取股份。这样,这些专业人才就可以既有劳动收益权,又获得股份分配权,并使得工资与利润都具有激励的性质。

(2)高利率的资本市场。只有知本产权资本化,才能让知识产权利用资本市场,包括创业板和股票期权,实现资本的最大利好。民营企业家作为创业者,一定要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知识产权制度,使知识创新者不仅获得一般的劳动报酬,还能分享企业发展的长期利润和资本市场的最大利益。像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的存在,就出了一个微软和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批知本创业者,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推出了全新的制度。此外,资本市场上的大量资源投入到互联网公司中,形成了一批优质高价的网络股,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得以迅速拓展新经济的发展空间。

(3)杜绝***府不必要的干预。这是经济学说史上以18世纪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继续和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做到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创业自由,使开业资本低到任何一个想成为企业主的个人都可以承受的地步;与此同时,投融资体制必须市场化,使手无分文而有知识产权的创业家能够获得资金的支持。

为了加速我国民营企业新经济的成长,我们需要培植新经济的沃土,诸如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为知识积累提供有效的所有权激励;建立与激励相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新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条件;发展教育,增加人力投资,提高知识(包括技术形态的知识和信息形态的知识)存量和流量的积累;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获得***府的有力支持才能达到目的。

民营企业如何应对新经济的冲击

谈到新经济,当然并不是希望凡是民营企业都搞高科技,事实上也不可能家家民营企业都搞高科技。何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旧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差,提供培植新经济的沃土也绝非易事。但是,民营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需要高度重视新经济的冲击,因为新经济对旧经济、对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市场、机制、观念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是全球性的浪潮,在其冲击下,可以预见今后几年,传统产业有相当大一部分会退出历史舞台,相当大一部分通过改造提高会脱胎成现代产业,还有一部分通过重组,以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更优良的质量,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或“科技板块”,将影响未来产业的变动方向。无视这一潮流,不参与全球新经济的竞争与角逐,我国的民营经济就有可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落伍甚至被淘汰出局。20世纪80年代浙江的不少响当当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辉煌不再,为什么民营企业会出现“你唱罢来我登场,各领三五年”,就是因为它们无视或轻视新经济的潮流,不进行相应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公司经营体制的调整和治理方式的调整的缘故。

谈到发展新经济,也不要忘了我国还面临发展传统工业的繁重任务。我们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武装传统工业,使其融入新经济的浪潮中。现在许多以传统模式经营的民营企业纷纷投资网络建设,运用网络来提升自身的层次,利用实用的信息和服务,在“后发效应”作用下赶上全球新经济的形势是不成问题的,而不像旧经济需要资本和技术的长期积累。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远比获取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渠道方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并借助于网络来完成,其流动不受空间距离限制,所以成本也要低得多。只要建立起有效的所有权制度,就可以使知识以极快的速度和极低的成本不断地进行扩大再生产,而不需要有形的要素投入。

应该指出,在由旧经济迈向新经济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责任是要向旧传统挑战,向旧规则挑战,在挑战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将其付诸实施。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创新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民营企业是很难发展的,而民营企业的发展,又正是创新的动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的***策,任何民营企业家都可以充分自主地进行创新活动。但是,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培养。这其中,民营企业家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努力更新知识结构,使观念创新具备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民营企业家要进行观念创新和思维创新,必须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和改善知识结构,否则,观念创新和思维创新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无法付诸实践。按照西方知识经济学家的说法,“世界上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无知。”民营企业家的责任要求其自身必须认真地研究知识经济的理论,提高发现优化配置生产资源机会的敏锐力,关注知识经济理论融入企业的实践后,对企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第二,敢闯敢冒敢试,从企业不协调因素中发掘出新的东西。民营企业家如果墨守成规,按部就班

,那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这是因为,创新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必须将强烈的进取精神与坚韧果断的魄力统一起来,才能达到目的。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P·F·Drucker)在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举出一个例子,道破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真谛。这个例子是说,有夫妻俩到市郊开设了一家餐厅,把赚钱的希望寄托在那个地区到外面就餐的人日益增多这个预测上。尽管对自身而言,他们从事的是一项新的经营,但他们不是企业家,他们既没有给顾客带来新的满意,也没有激起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因而没有体现创新精神。再以麦当劳快餐公司来说,它尽管没有发明任何东西,但却应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使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工艺和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开拓了新的市场,招揽了新的生意。这种敢闯敢冒敢试的做法就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

第三,不怕冒险的压力。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民营企业家为了开发新产品(包括提高已有产品的质量),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包括科学技术上新的发明创造、经营组织上的调整以及引进新的产品流通手段),开辟新的市场(特别是在新地区的出口市场),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冒险行动。但是,不同的民营企业家由于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所受的教育方式,以及生活的经历等等的不同,在面临风险的压力时,所表现出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就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民营企业家遇事畏缩不前,害怕不确定的因素和未知的事物。相反,有的民营企业家却知难而进,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体现出创新精神,并获取难以言状的愉悦。

民营经济论文篇4

近年来,一种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手中的资金投入到正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当中,一些早期进入旅游业的民营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张的趋势。

2002年12月9日,民营企业东星集团下属的武汉东星旅行社出资数百万元人民币,成功收购汉口国际旅行社95.7%的股份,成为该市首家由民营企业控股的国际旅行社。民营资本正在释放活力,突破出境旅游“”,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仅仅依靠或主要依靠国家(国有资本)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来发展旅游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资本在投资开发中唱主角的时代正在到来。对于旅游界爆发的此次“地震”,业内反响激烈,同时也引发了对民营旅行社发展和我国的旅游产业***策的深思。本文试***以历史和宏观经济视野,就我国民营旅行社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和困惑作一番理论探讨和反思,抛砖引玉,以期更多专家学者关注民营旅行社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旅行社东星国旅借“壳”出境游

据悉,东星国旅是一家经营国内游和入境接待的民营国际旅行社,管理经验先进,经济实力雄厚。但该社尚未获得出境游经营权。因此,东星国旅有意收购一家在武汉市场上有出境经营权的旅行社,借壳一步跨进国有旅游企业的专有领地——出境游市场,以便做大做强。汉口国旅拥有近20年的国际社资格,并正式获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武汉市8家出境游资格组团社之一,还是湖北得到全球认可(CITS、CTS)旅游公司的两家之一,出入境旅游做得相当不错,即使在面临收购的今年也接送1万多游客。而东星国旅去年的客源仅为几百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蛇吞象”的现象呢?

汉口国旅是一个大型国有旅游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其门市部采取的是承包经营,这种体制的结果是让其门市部成了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个体,最多时达到了12家。再加上老国企过时的经营规模及单调的分配制度,使得资金匮乏的汉口国旅感到无法应付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正是汉口国旅分散的股权结构让东星动心,“这样收购就变得简单,不用受制于人”。

东星吞并汉口国旅后,收购传奇还在继续演绎。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泰国联手将泰国游拉低至1880元,第二步是东星集团将在本月底完成对深圳一家出境游组团社的收购,控股100%,同时上海并购计划正在进行中。在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看来,旅行社虽然花大力气拉来客源,却要将利润拱手分给交通、住宿和景点,旅行社掌握的主动权太小,必须组建行业合作链,实现规模运作。

对于旅游界爆发的此次“地震”,业内反响激烈,同时也引发了对民营旅行社发展和我国的旅游产业***策的深思。应该说,民营企业的加入,打破了境外旅游由中国有旅行社垄断的局面,出境游的线路可望更丰富,市民的选择余地更大,价格随之走低也是必然,旅游行业和旅游消费者都将从中受益。然而实际情况是,民营旅行社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在其发展和扩张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

武汉市旅游局有关人士的看法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汉口国旅缺乏资金,发展后劲不足,而东星集团没市场准入证,有钱没地儿投,双方应该是天作之合。但是他也指出,作为母体的东星国旅,其经营范围比汉口国旅小,按规定,母体的经营范围子体都有,但母体却不能照单全收子体的经营范围,因此东星国旅即使收购了汉口国旅,也不能直接进***出境游市场。东星国旅和汉口国旅估计会采取“表面各自为***,实际上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

这里面隐含的意思是,虽然东星国旅借汉口国旅的“壳资源”绕过了出境旅游的市场准入限制,但仍只是以资本渗透的形式进入国有旅游企业,并不能真正获得同国有旅游企业同样的市场准入权和自主经营权。

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这样一些问题: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国有旅行社为什么不能退出或改制?民营旅行社进入为什么必须借助“壳资源”而不能真正作为市场主体进入?我国在世贸中曾承诺对外资旅行社实行“国民待遇”,为什么在民营旅行社却得不到国民待遇?

二、中国民营旅行社发展进程与变迁模式

国家旅游局于1998年的《中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旅游行业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窗口,旅游行业又是新兴的行业,从道理上说,旅行社行业在制度上应该是走在前面的,但现在却是落后的,不光是落后于饭店行业,甚至落后我们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当然这里本身有***策的原因。《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经营国内业务的旅行社至少要是集体所有制,就是说,旅行社这个行业在制度上不允许私营,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旅行社行业原来带头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旅行社,实际上都是大锅饭、铁饭碗的传统企业体制,这种体制的长期维持,使企业机关化,思想观念僵化,滞后于旅游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个因素是传统的外事接待体制的影响。因此,改革问题,尤其是旅行社企业制度的改革问题在行业里是目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这段论述清楚地表明旅游主管部门也清醒地意识到,目前落后的旅行社行业制度已影响到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借助于***府管理体制、旅行社运作机制的历史考察来对中国民营旅行社的发展进程加以动态的研究。

我国旅游业在起步之初,由于受当时旅游事业是外事活动的观念影响,将旅游业纳入***府行***管理之下。在当时,仅有国、中、青等少数几家旅行社,全国的宾馆饭店也必须通过这几家旅行社的口子对外,因此在当时的业界和教科书中都将旅行社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龙头。1981年***提出了旅游行业要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体制。这一体制基本上是一个“偏紧”的操作系统。即使到了1984年在“五个一起上”***策的作用下,全民办旅游蔚然成风,宾馆饭店的投资开始出现多元化和民营化之时,国家仍是严格限制民间资本进入旅行社,民营行社的口子一直都未开,旅行社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举步维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私有经济,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民营企业已经走出了以前带有歧视性***策的阴影,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进入旅行社行业,这为民营旅行社业市场发育起到了宏观推动作用。特别是1997年新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出台后,不再对旅行社投资主体的性质进行限制,民营企业投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长期困扰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投资不足问题也使得各级地方***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认识到,仅仅依靠国家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已经无法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只有民营资本的参与,才能最终解决这一矛盾,并以其独特灵活的经营方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策环境,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民营旅行社的发展仍受到诸多限制,仍没有摆脱“小、散、差”的整体局面。尽管有些民营旅行社尝试从“小企业、单项产品”的竞争转向“大集团、综合能力”的竞争,如武汉东星国旅,但是目前的制度环境并没有给这种市场竞争态势提供一个光明的变迁前景和有效的市场模式。

三、民营旅行社发展受阻的原因

旅行社是旅游产业链条中重要一环,其发展的障碍不仅来自旅游产业内,也来自旅游产业外。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只探讨阻碍旅游产业的产业内因素,并将其归纳为立法因素、观念因素及管理因素。

(一)立法因素

1.旅行社性质规定的缺位。《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旅行社是指有盈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管理条例》并未规定旅游服务类的企业必须是国有企业,对旅行社的性质规定还处于缺位状态。投资主体的行业进入带有明显的***府行为背景,在一定意义上,***府官员的行***偏好取代了企业家的市场偏好。

2.“出境游”特许方可经营。《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必须是全民所有制,经营国内业务的旅行社至少要是集体所有制,就是说,旅行社这个行业在制度上不允许私营,“出境游”属特许经营范畴。并实行“量入为出,入出挂钩”***策和“以团队方式开展出国游,暂不办理零星散客旅游”***策。以上这些都突出体现了特许经营的色彩,为国有旅行社垄断出境旅游市场留下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这也成为以后民营旅行社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埋下了隐患。

中国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郭东杰明确指出,正是***策上的一些限制,造成了目前全国组团社与社之间的鱼龙混杂,有时为了扩大自己的营销网络,一些不具有出境游经营资格的社也会成为一些大社的社,为他们提供一些散客来赚取一些中介费或费。国家旅游局在1997年将出境游的旅行社扩大到67家时,就明确表示取消代办点,但时至出境游社增加到528家的今日,从“广之旅”开始,社又名正言顺地出来了,而且不久前40余家具有出境游经营资格的组团社初步达成协议,允诺相互对方的旅游产品,由此形成了以国旅总社、中旅总社、中国康辉、广东广之旅旅行社等几家大型组团社为主干,多家中小型组团社为支脉,辐射全国各地的分销网络,这似乎又开始了依靠组团与社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共同垄断国内出境游市场的局面。这无疑又一次将民营旅行社排除在出境游市场之外,后果就是难以在客观上形成大的民营旅行社团。民营旅行社的市场仍是一种平面的,不具有深层次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研究所王兴斌教授认为,这只是市场不规范下的一个过渡的办法,从发展过程来看,在具有出境游资格的社里选择社来扩大营销网络只是暂时的,也是不需要的。最终的作法是,在《旅游法》的规范下,放开对零售社的资格限制,让市场来调节批发社与零售社的发展规模和程度。

(二)观念因素

产业观决定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长期流行着一些偏见,如将小旅行社看做是搞乱市场的祸根;有背景和后台的旅行社被视为有实力的大旅行社;而民营旅行社等同于不正规经营的代表……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偏见导致了在制定一系列旅游***策时,对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采取苛刻和歧视的态度,广大的中小旅行社和民营旅行社成为这个行业的弱势群体和“沉默的大多数”,而国企大公司在管理层的***策扶持下(例如“放权让利”、授予特许经营权、设置外资进入的障碍等),从市场开发、产品设计、联合促销到人员培训,***府的直接操纵之手处处可见,市场的竞争压力和自身的改革动力都不大。可以说正是这些偏见和歧视延缓了旅行社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一位体制内参与过制定***策的有识之士曾撰文论及管理层对以上这些问题的认识,“对旅行社业实施严格的所有制限制,作为审批的一条主要标准,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这也是今天旅行社业保持比较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形态的重要原因”。

如果从资产量、营业收入、税收、对旅游业和旅游者的影响度等方面比较,旅行社业只有涉外饭店业的较小份额(以1999年的数据为例,两者的营业额相差2.6倍,固定资产规模相差30倍),所以***策的出发点不在经济层面;旅行社业的业务也不涉及到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因此也不在***治层面。能够支持这种***策的论点大概是:一是旅行社业是旅游业的龙头,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保持对旅行社业的行***管理权,必须保持旅行社业的比较单一的国有经济成分;二是旅行社业是创汇行业,在旅游业起步阶段,创汇是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避免外汇流入个人手中,必须避免非国有经济成分介入此项业务;三是顾虑非国有经济成分经营形式过于灵活,从维持行业的秩序、保持国有经济的利益或旅游部门管理的企业的利益的角度,对非国有经济采取限制的***策。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过去对国内旅游不重视,对三类社(国内旅行社)的行业管理相对松弛,才使得较早起步的一些民营旅行社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如上海春秋旅行社的创业和发展便是民营旅行社成功的范例。这也反证了***府行***干预对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负作用。

(三)管理因素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指出,民营企业尽管已经在体制活力等方面显示出诸多优势,但是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制度还算不上是现代企业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不够完善,人力资本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尊重。二是企业文化亟待创新。三是管理制度比较陈旧。四是融资方式有待突破。民营旅行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些民营旅行社尽管经商有道,但对开发旅游产品如何把握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生态规律却非常陌生,开发路线的随意性很大,产品雷同、淡而无味。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副所长梁传运说,一些民营旅游企业的管理、服务不规范现象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民营旅游企业尚缺乏创立品牌的意识和能力。日中友好协会全国参与系统株式会社董事长西美和彦认为,中国旅游业亟待建立新的旅游理念,他介绍说,日本的旅游形态已经进入了世界标准的“电子旅游时代”和以环境、绿色为主题的生态环境观光时代。

四、民营旅游企业路在何方

旅游本身属于一般性竞争领域,也正是民营经济擅长的领域,近几年旅游业良好的成长和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家纷纷介入。总的来讲,民营旅行社还是在成长过程中,但是民营资本有强烈进入旅游领域的愿望。一旦外部环境完善,民营旅行社将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主力***。

(一)入世给民营旅行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依照WTO的国民待遇原则,过去那种按照所有制制定***策、不同所有制企业享受不同待遇的做法将彻底成为过去,民营企业将在广阔的经济领域,同国有、外资企业站在同一平台上,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在公平竞争的法治舞台上进行表演。同时,长期垄断的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将逐步开放,昔日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准入难题将迎刃而解。WTO的透明性原则要求***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确立服务意识;法律法规会更加透明,用“内部规定”管理经济的现象将不复存在,民营企业会少吃“不知法”的亏。入世后国内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将为民营企业的兼并收购、发展壮大提供机遇,有利于推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当然,外国旅行社业特别是跨国旅游公司进入也给民营旅行社带来巨大的挑战。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信息获取,技术与技术转让,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客观上存在很多困难,主观上又对入世准备不足,外企的竞争优势(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国际供销渠道)将使中国许多同类企业被淘汰出局。

(二)具体应对对策

完善和健全旅游***策、法规。旅行社行业的大发展必须依赖制度创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原有旅游法规的不适应性,使出台新的旅游法规显得更加紧迫。刘德谦教授分析说,许多现有的旅游法规需要进行修改,应逐步放开对经营业务的限制,做出全面开放市场的制度安排,多让市场来引导发展。旅行社行业对国内资本开放,也对海外资本开放;旅游产业投资和经营活动对各种经济成分开放;逐步由许可证管理转向行业宏观指导,企业数量不加限制;允许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取消异地设立旅游企业分支机构的各种形式的限制,包括条文上、习惯上、程序上的障碍,实行公平、透明和竞争性的授权程序,减少排他性的特许权审批;普遍实行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分离;取消对异地经营的限制;减少对市场活动的行***性干预,禁止各种形式的歧视、垄断、区域割据等阻碍市场自由、完全竞争的措施。全面开放市场是一项促进和推动旅游业生产力大***的战略措施,也是旅行社行业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从真正意义上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服务的职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有利于民营旅行社发展的环境。第一,对民营旅行社各项权益的保障要有更具体的***策措施;第二,对民营旅行社信贷上的支持要调整为公平的***策;第三,对民营资本进入旅行社,尤其是国际旅行社从事出境游业务,以及各种创汇业务,要予以支持;第四,提高办事效率,在第一时间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第五,***府应对民营旅行社的旅游产品给予推介,旅游局应多到民营旅行社了解情况并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旅游业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旅游产品有其特殊性,民营投资者在市场竞争、日常经营以及项目开发方面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府除了要给予宽松的经营环境外,还要给予适当的和必要的引导。对有悖于旅游业发展规律的企业行为要坚决的予以制止。建议有关部门对民营旅行社实行分类指导,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民营旅游企业,引导组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优势互补”之路,实施低成本、高效益扩张,打造行业“航母”,逐步培育和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推动这些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帮助他们进入国际旅游市场;选择一批素质高、前景好、潜力大的民营旅行社,通过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扶持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素质,引导和扶持优势民营旅行社做大做强。

推动民营资本扩张,规模经营,以互助的形式开拓共赢局面。民营旅行社以中小型为主,实力弱,产品品种单一,容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要发展,必须加强一个“合”字。形成以大企业相关产业链连接众多中小型企业的产业群,发展集团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在这种协作网络中,大企业处于中心位置,通过自身的辐射效应,使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据报道,2002年6月25日烟台市9家民营旅行社自发整合,成立了该市首家旅行社联合体。这家名为“烟之旅”的旅行社联合体共由9家中小规模的民营旅行社组成。联合体章程中规定,今后在旅游景点、酒店、交通、导游等方面,进行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联合抵制黑社、黑店、黑司机,以集体力量提升竞争力。同时南京“原野”民营旅行社也收购了南京市一家航空服务公司和大连一家旅行社,建成了自己的“产品供应链”,以包机的方式迅速开辟国际旅游航线,两年内建成全省第一个民营旅游企业集团。

民营旅游企业的飞速发展使人振奋,使人惊喜,也使人看到了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希望和新的动力。我们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关注旅游,投资旅游,也希望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身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在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纪,我国的旅游业必将蓬勃发展,中国也必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

【参考文献】

[1]魏小安等.中国旅行社行业发展报告[R].北京:国家旅游旅行社饭店管理司,1

[2]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凌云.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对我国旅行社行业制度变迁的考察[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0-28.

[5]姚延波.我国旅行社行业分类制度及其效率研究[J].旅游学刊,2000,(2):31-37.

民营经济论文篇5

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管理模式,并无专业的统计工作人员或统计部门,大部分的统计工作、相关的报表和统计数据基本上均由一人承担。有些企业通常根据自己的需要,临时安排人员负责统计工作,而这些人员往往都不具备统计资格,这些“统计人员”业务生疏,概念不清,经常出现记帐随意,记假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另外,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更换频繁,极不稳定,造成统计人员不仅业务生疏,而且统计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加之工作繁杂,统计人员很多都是兼职,对其统计数据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态度,给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如何加强民营企业经济的统计工作

2.1首先要对民营经济进行界定。我国现行的经济统计制度是以企业的所有权为标志来进行划分的,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份的方式不同,民营企业经济强调的是企业的经营权。民营经济主要是相对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来说的,所以民营经济中,包含了公有制经济中的集体经济,由于它强调企业的经营权,所以,它还包括实行国有民营的各类企业。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概念,那么,如何使其与现行统计方法制度接轨,是准确反映民营经济成果的重要环节,尽管民营经济的划分办法与现行统计制度有较大区别,但从其包含的内容分析,仍可初步建立起他们之间的联系。对各类企业的资产进行认真的审核,是对混合制经济,要按投资主体,看其中是否包含有国有经济的成分,以及国家是否对其控股,以此来界定其是否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这是能够确保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准确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有一大批中小国有企业适应不了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而被其他企业兼并、重组,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企业的产权构成不明朗,甚至还有不少个体企业,挂着国有企业的名头,从事着私企的生产经和营活动。必须要通过资产清理,把这部分民营企业从国有经济中分离出来,这是全面统计民营经济的重点所在。

2.2加大对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对经济统计的重视。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领导或经营者对民营经济统计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并不能充分的认识到经济统计对企业日后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府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将当前出台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给予报道和宣传,使民营企业家们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统计更深层次的认识,能积极配合统计部门搞好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

2.3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统计工作归三个部门管理,一是统计部门,二是乡镇企管局,三是工商局下属的个体私营企业局,三个统计部门的统计工作范围相互补充又相互交叉,这也给统计综合汇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由于各部门的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工作的重中不一致,因此在经济核算的过程中对各基层企业的核算要求也大不相同,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民营企业经济统计的统一管理,同时还会造成信息宣传的重复和混乱。因此,要想提高宣传的力度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首先必须要减少报道的渠道;其次,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到统计范围不重复不遗漏,并根据各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实时的改进统计方式以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只有报表制度科学,方法得当,才能保证民营企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4提高民众的法制意识,加大统计的***力度,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制保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最有力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各相关统计部门要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全民对《统计法》的认识,使统计法深入人心,并通过统计***来强化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还应借助媒体加大法制意识的宣传力度。

2.5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民营企业中大多是家族企业,其在日常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也是家族式的,并无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他们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并增强企业的业务管理水平以及统计专业能力。

2.6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统计形式。民营企业的规模大小各不相同,其经营管理模式也各有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民营企业不能采取统一的统计方式,而是应该根据企业各自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统计形式,以便更好的进行统计管理。并统一各级***府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统计口径,使民营经济统计的数据能成为***府决策的辅助依据。

民营经济论文篇6

各县民营经济发展立足于县域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使民营经济成为带动一方发展,富足一方百姓的主导力量,2013年全市八个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本县生产总值比重均已超过半壁江山,比重最高的宽城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该县生产总值的85.1%,最低的围场县民营经济的比重也已经达到了59.2%,对县域经济增长形成了较好的拉动作用。2011年在全省县域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宽城县、滦平县、平泉县年进入前十名;2012年承德县位居第九位;2013年滦平县位居第八位。

二、发展中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承德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比、与省内其他市比,承德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省民营经济综合排位中处于下游水平,需下大力气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不足。

(一)与全省和各市比较,差距较大

承德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虽逐年提高,但是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6%,承德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4.2%,实缴税金占全管理二一五•一社会调查省6.3%,从业人员占全省4.3%。从与其他各市的比较看,2013年承德民营经济综合排位在全省各市处于第六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好于张家口市,位居第十位;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在全省各市位居第六位;只有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收入比重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位居第二位。

(二)规模小,在省内、国内知名的民企少

承德市民营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生产规模,2013年末全市民营经济户均固定资产83万元,全省是169万元,承德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6万元;个体经营户户均固定资产10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9万元;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22个,低于全省37个的平均水平。全市88%的民营企业属于小规模企业,小企业户均固定资产300万元,与大企业户均固定资产的1.2亿元有明显的差距。从企业知名度看,还缺乏一批对全市经济起重大影响作用的排头兵,企业创名牌意识还不强,这种规模和经营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环境。

(三)传统型的企业居多数,创新型、高科技的民企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承德传统企业居多,创新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少,在522家规上工业中,属于高科技企业的只有49家,不足规上工业的10%。在民营工业中,资源型企业居多数,2013年民营规上工业企业485家,仅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就占了民营规上工业单位数的51%,实现增加值占规上民营工业的75%。在2013年河北省百强企业名单中,承德有20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但是这20家企业中属于采选和黑压延的企业就有17家,另外3家企业属于饮料及白酒制造业,资源特色明显。

(四)民营服务业发展滞后,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

从民营服务业发展看,服务业既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未摆脱小、散、弱的局面,从全部服务业比重看,2013年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32.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个、3.4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中承德市服务业比重仅高于衡水市和邢台市。而民营服务业占民营经济的比重更是偏低,2013年民营服务业仅占全部民营经济增加值的28.1%,比2009年的比重回落了7.5个百分点。

(五)企业获利能力较弱,众多小微企业效益下滑,处于微利的边缘

承德市民营经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获利能力不高。2009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收入利润率最高为2010年的10.7%,此后逐年回落,2013年为7.3%,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2013年在全市PPI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主导产业铁选、黑压延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低,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盈利空间缩窄,全市民营规上工业铁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的收入利润率为7.5%,比2010年回落了7.5个百分点。众多规下企业由于经营成本不断攀升挤压了盈利空间,2013年规下工业主营成本已经占营业收入的75%,收入利润率仅为7.1%。

三、建议

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富民经济也是强市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承德应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时机,加快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赢得先机,助推民营经济的新飞跃。

(一)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服务业领域各项改革,落实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在项目用地、融资服务、财税支持等方面强化***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提升***府服务效能,激活市场主体,对于国家产业***策鼓励、允许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都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扶植、支持、帮助民企健康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论文篇7

关键词 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基础;***策导向;北京

中***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5-0021-07

一、学术问题与研究综述

1. 民营经济的界定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它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和港澳台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类型[1]。1931年王春圃在他所著的《经济救国论》一书中首次使用“民营经济”一词,而在国外尚没有“民营经济”之说,只有“民营”的概念[2]。“民营经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各个学者对民营经济的概念与界定都有不同的看法。自民营经济在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出现5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①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民营经济”即为民所有的经济,实质就是个体和私营经济[3]。②单东认为所有非国有国营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都是民营经济[4]。③学者剧锦文(2002)则认为民营经济能在中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一定有其独特的经济物质形态,所以民营经济就是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微观组织形式[5]。④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认为“民营经济”不等于“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包括7块内容[6] [7]。其中“国有民营”和“公有民营”都被包含在内,所以应该严格区分“民有”和“民营”。一个简单判别标准是,凡不是国营经济的,都能说是民营经济。⑤厉以宁提出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等一系列构想[8]。

第一种观点是从所有制性质上界定“民营经济”,但是考虑的角度较宽,将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经济都纳入其中,甚至囊括港澳台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等类型,不能单纯地说只有个体和私营经济属于民营经济。第二种观点是从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两方面综合考虑的,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未能考虑“国有民营”也属于民营经济的范畴。第三种观点是从企业理论角度考虑的,认为民营经济注重的是企业的绩效和利润是否最大化,是否有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能充分利用好资源。第四种观点,是从经营方式角度考虑的,注重“民”为经营主体,提出“民营”非“民有”,“公有”也可以“民营”,也是现在比较流行、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观点。第五种观点,厉以宁因提倡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杰出贡献而名垂青史,经济学界称之为“厉股份”。但无论如何,这5种观点都在传达一个共同的信息:民营经济是与“民”有关的经济,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产物,主要研究的也是与“民”相关的企业,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供给保障。

2. 民营经济的相关国家***策与理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营经济的***策有所松动和反复,民营经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①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体现了国家由否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到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即由“对立论”转变为“承认论”,改变了过去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看法,这一过渡不仅体现了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还体现了中国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②1987年10月,***的十三大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改变从前消极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然性的态度,从“承认论”过渡到了“补充论”。③***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表明市场经济可以同公有制兼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④1997年9月,***十五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20年来的历史经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加以事实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不仅是起补充作用,它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非公有制经济从“补充论”过渡到了“组成部分论”[9]。⑤2002年11月,中共召开“十六”大,首次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成为***的十六大所作的***治报告中经济理论的创新表现之一[10]。两个“毫不动摇”成为新世纪民营经济大发展和大扩张的“最高指示纲领”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采取的主要举措之一[11]。这是自1989年压缩民营经济入***标准后的首次放开,民营经济的企业家也可以加入中国***,有了和其他经济主体同等的***治参与机会。⑥2005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壮大民营企业。⑦2007年9月,中共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又提出“两个平等”,为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12]。⑧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改变了社会劳动关系和就业状况[13]。⑨2011年,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府认为应该给予民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14]。⑩2012年全国“两会”报告上,***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15]。■***的十报告中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策措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 关于民营经济认识的几种主要学术观点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公有制比重极高,最大达到了99%以上,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2002年民营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64%,上缴税收已接近37%,并且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占全社会总就业量的42%。目前,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甚至在某些地区已占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在中国得到了空前大发展[16]。

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加深和讨论的过程,在***治、决策上仍然具有先天不足和滞后性。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存在诸多问题。综合来看,主要有3种观点:①资本***说。比如有学者认为,由于民营经济、非公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犹如一发不可收拾的状态,在侧面中反映了暗藏其中的资本***,随之而来的就是引发阶级斗争[17]。②“国进民退”正常规律说。又有另外的学者提出“国进民退”的问题[18],因为市场经济有进有退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是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客观现象,对此重点不是民营经济以后会怎么样,而是在于不能产生歧视,不能对非公有经济存在偏见。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将保持国退民进的大趋势,民营经济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要根植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阶段特征和国内外形势[19]。③“还权于民”说。于是有学者认为中国未来30年改革的重点方向就是“还权于民”[20]。继续建设市场经济,使***府减少对经济的垄断和控制,给老百姓以权力,去管理经济,共同分享经济成果[21]。

第一种观点的想法可能过于偏激,非公经济发展虽快,但是并没有到致使“资本***”的地步,但是这位学者同时提醒一定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二位学者的观点,是在衡量公有与非公有的轻重,但是并不能单纯地去看待这两种不同制度下的经济,因为两种经济相辅相成,没有轻重之分;第三种观点跟第一种观点正好相反,它不但没有担心民营经济日益强盛会给今日之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什么威胁,反而告诉***府要“放得开”,要让百姓的民营经济自由发展。三种观点,都阐述了民营经济发展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各有利弊,要取其中之精华,指引未来经济发展的路。20世纪初中国仍然处于经济社会的改革转型时期,所有制结构趋向于以混合所有制为主。国有制起主导作用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纯粹的民营经济大发展、大繁荣,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渗透,而不是甲吃掉乙[22]。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非零和”合作博弈。

上述文献综述梳理了民营经济的概念,明确民营经济的性质,为进一步***民营经济,继续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地发展民营经济提供参考。

二、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1. 国家与首都民营经济的***策成长过程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恢复阶段到稳定发展阶段,北京民营经济的状况基本上跟全国是一样的,大致经历了恢复、起步、稳定3个阶段(见表1、表2)。

从上面两个表格看来,北京的民营经济***策与国家***策同步,但是又有细微区别:第一,国家***策是在宏观基础上订立,它要照顾全国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对于全国性的***策,北京市***府所订立的***策就详细得多,它不仅有针对性地改善了北京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条件,而且还为以后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可行的方案。第二,北京市***策的初次出现比国家要晚了几年。第三,北京市关于民营经济的***策作为国家***策的补充与具体化,说明了***府环境构成了民营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8]。

2. 1990年以来北京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数量剧增,在拉动北京市经济增长、增加财***收入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例如,到2003年末,全市有中小企业166,059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76%[29]。截至2009年11月底,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企业已经达到122.9万户,从业人员已经达到389.1万人。通过北京市个体工商户与北京市民营企业的数据也能看出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表3,表4)。因此,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个体私营企业成长,让民营经济成为北京市显著特色。

总体来说,北京市个体、私营企业在2000年以来都是在快速、平稳地发展。先来看北京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情况:①自从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策以后,2002年至2004年是一个重要拐点,尤其是2003年个体户数量都出现了很大的增幅。②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能在2005年个体户数量的23.7%增长率中看出来***策效果的明显。③但是在2008年,中小企业出现了略微的降幅。有学者认为这降幅为0.2%是正常的并且是可喜可贺的,因为2008年是中国汶川地震发生的一年,全国上下经济都十分低迷,但是民营经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可见北京市非公企业的潜力是无限的。④至于2010年本市中小企业产生1.5%降幅,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好有太大影响。企业的进退和合并、消亡都有特定市场发展规律,只要民营经济总体还在增长,那么部分的消退不足为患。

北京市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从2001年到2010年,北京市私营企业数量一直都在增长,2001年到2004年,私营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其数量的增长率都在20%;2005年至2010年,虽然不及2001年至2004年,但是增长率都在10%以上,增速明显。无论如何,2000年以来北京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府对市场经济***策的逐步放宽。

三、学术总结与讨论

1. 应该重新认识北京市民营经济的贡献

民营经济作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首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税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民营经济对国家税收起了很大的作用,来自民营经济是税收总量已经从2005年的134.8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60.79亿元(见***1)。

第二,北京民营经济对增加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重要的作用(见***2)。

第三,2008年的汶川地震[30]与2010年的玉树地震[31],北京私企都给予了慷慨帮助,分别捐赠财物共2.6亿元人民币和1,151万元人民币。

只有继续支持、扶持民营经济的成长,使北京民营经济企业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目标对接,财富为民所享,才能让民众过上更幸福、宽裕的生活。

2. 应该高度重视北京民营经济面对的挑战

第一,1978年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状况处于相当困窘的局面,中国众多的人口、低水平的经济和与国际发展的极大差距,决定了中国必须要实行经济改革。在目前转型经济的情况下,***府环境构成了民企外在环境的重要部分,对企业发展、竞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征途中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因此,北京民营企业要把握好经济转型这个机遇,争取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民营经济充满活力,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却面临着用工、用地、融资等许多体制障碍。这些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到民营经济为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且为使******权力更加腐败,从根本上伤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则。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权力构成中,***府力量、官办经济依然树大根深,相互依存,有的***府官员甚至还是其所属企业的董事,所以民营经济当然会被区别对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降低***府干预水平,转变***府职能,对民营经济以宏观调控为主[32]。

第三,国外的情况却恰恰与此相反,有调查显示国外有很多民营企业家都希望与***府部门建立密切关系,而企业建立***治关系的动机在国际上已被经济学家研究多年。Agawam和Kroeber发现那些与***府部门密切相关的行业里的企业会有更多的***府官员担任董事。Fascia对47个国家的20,202个上市公司在***治层面上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拥有***治关系的企业被发现腐败问题比较严重[28]。国外的情况与中国的情况显然截然不同,这或许是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引起的。但是国外的情况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特别是在北京市这样一个***治文化中心城市,更要防止、杜绝腐败现象。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不允许将经济利益与***治关系捆绑在一起,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引起社会混乱(见***3)。

3. 北京民营经济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内外环境的限制,要处理好外部环境、协助企业管理好内部环境,是北京市***府、工商联未来要努力的方向。例如:①在诸多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②最大限度放宽***策限制,减少干预;③针对中小私营信用度差,融资能力弱这个问题,市***府一直都在改善,未来将继续给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④企业须加强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随着“十二五”计划的落实,北京非公有制经济也将走向另一个高峰。在中共中央和各级***府的关怀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首都民营经济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定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为快步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做出更伟大贡献。⑤***的十报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给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力、开辟新前景,民营经济必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将会更加宽松、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 海鸣.论中国民营经济的存在基础[J].山东社会科学,2007(9):54-58.

[2] 张庆亮.民有经济:概念、贡献、融资困境及解决思路[J].财贸研究,2002(2):5-10.

[3] 李静娥.民营经济概念的发展历程及界定[J].特区经济,2006(5):80-81.

[4] 单东.民营经济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8(2):47-52.

[5] 剧锦文.民营经济的经济学解释[J].金融信息参考,2002(12):13.

[6] 向文华.中国的民营经济──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访谈录[J].中国改革,1995(9):22-24.

[7] 孙念怀.民营经济呼唤法律保护——访著名经济学家晓亮[J].技术经济与管理,1998(5):10-12.

[8] 无名.厉以宁与中国的民营经济[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3):34-37.

[9] 王乃文.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三次大飞跃[J].中共四川省委***校学报,1992(2):75-78.

[10] 纪玉山.十六大报告中的经济理论创新[J].长春市委***校学报,2003(2):18-22.

[11] 曾牧野,李新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的十六大报告[J].南方经济,2002(12):8-10.

[12] 金辉.民营企业的社会资本属性逐步得到确认——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N].经济参考报,2012-09-17(8).

[13] 钟河.突破束缚,助力民营经济腾飞[N].文汇报,2008-03-10(13).

[14] 吕海波,原小瑛.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1(4):8-11.

[15] 王立新.代表献计民企发展[N].吉林日报,2012-03-15(3).

[16] 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19.

[17] 徐伟新.思想再***一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校学报,2001(9):1.

[18] 高尚全.“国进民退”的问题不在进退[J].人民论坛,2010(1):46-47.

[19] 孙曙光,神立群.对“国进民退”问题的再认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41-42,45.

[20] 刘金山,刘志铭,岳经纶,等.如何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核心[N].南方日报,2012-06-11(2).

[21] 赵丰.关于民营经济及相关理论问题的重要论点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74-77.

[22] 向文华.中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及其发展走向──著名经济学家晓亮访谈录[J].经济学家,1995(6):108-112.

[23]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5(2007-2008)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40-351.

[24] 阳新铭,胡家勇.“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成就、面临问题与解决途径[J].学习与探索,2011(6):137-141.

[25] 吕海波,原小瑛.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1(4):8-11.

[26] 王立新.代表献计民企发展[N].吉林日报,2012-03-15(3).

[27]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5(2007-2008)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40-351.

[28] 罗***论,唐清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9(2):106-118.

[29] 郑海航,蒋泽中,邓小克.北京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6-11.

[30] 段柄仁.2009北京年鉴[M].北京:北京年鉴社,2009:304-309.

民营经济论文篇8

关键词:民营;民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

文化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经济的强大,而经济的繁盛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文化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中民营部分的占比越来越大,因此,民营企业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而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且地位也越来越高。民营企业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制约其长期发展的弊端,很难做到强劲发展。所以,民营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强大作用,增强企业文化发展,提升企业生存与进步的技能,增强核心文化竞争力。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广义企业文化和狭义企业文化两方面。就广义而言,社会文化包含企业文化,可将其称之为社会文化的第二种文化。企业文化经过企业职员的自我控制力以及向客户供给所需的各项服务,进而表现出企业的运营特点、团队精神、策略标准、企业认知、世界观和行动规则。在狭义方面,企业文化表现在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强调人本思想,注重精神文化的作用,期望通过文化的约束力来规范行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并激发出其创新性,为企业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同时经过多种途径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帮助。

1.2民营企业的含义

民营企业是一种经济理论,虽然社会普遍承认这种理论,但是在内向和外向上均存在一定的争论。国民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国营经济和官营经济,其根本在于“营”,而载体在于“民”,民营等经济成分包含在运营机制的范围中,企业运营的实现方式通过它来呈现,并不单纯指所有制理论。民营经济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存在特定关系,个体企业、私企、国企等均属于民营经济范围。

1.3民营企业文化的含义

民营企业文化指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在运营进程时沉淀下来的独特的运营模式和运营概念,它不仅拥有一般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而且具备其独特性,尤其在本国民营企业发展和经营的进程中存在我国传统社会规定、社会背景、文化风俗等因素的浸染。民营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民营企业文化的构成因素,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4个部分。

2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2.1企业文化中的短视弊端造成目前民企的信任威胁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非常恶劣的家庭化、个体化、非理性化的特点,企业领导人所有行动的终极目的除了为自身和其家庭收敛钱财外再无其他,鲜有公众责任感、国家使命感,各企业经管理者好大喜功,运营模式只求简单高速,且周期短、缺乏诚信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我国历史上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而言,依据个人勤奋、信守承诺白手起家的实业家的确较多。但不可置否,也存在一部分企业家自开头就采用投资欺骗、广告诈骗、商标侵犯、合同假冒、服务欺诈等方法掩耳盗铃,还有的利用特别方式和特殊力量等非正式手段敛财致富。

2.2企业文化的层次较低,很难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纵观中国这几年的形态,民营企业文化包括家庭情感型、章程制约型、理论指示型和追求标准型4种。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于前两种类型,而后两种类型则比较少。以上4类企业文化根据它们对实际劳动生产力影响力大小进行区分,主要有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第三层面以及第四层面,档次也依次由高到低。根据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进程可知,因为企业文化的构成和进程缺少章程化和系统化,而且文化影响力也不够深,在实际生产力方面的影响力不强,所以一定要加快改革速度,并加强改革力度,锻造出具有强烈意识的指导导型企业文化,尤其要打造出追求高境界企业文化的企业。民营企业改造成理论指导型企业然后锻造出高境界的企业文化,这样才可以让企业文化提升到更好的层次,从而创造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竞争力,同时可以让民营企业发展得更长久,并打造出更广袤的成长天地。

2.3用人唯亲

来源于我国已有的人们一直认为民营企业是依据宗族文化的积淀发展而来的宗族理念非常浓郁。企业的人事管理存在严重的亲戚关系脉络,以负责人为中心的第一中心圈;以亲朋好友为主的第二关系圈;以员工为主的第三普通职工层。这种分层普遍存在于“等级有别”的企业中,而价值理论、管理标准、权益分配等均表现出关系网内部大于关系网外部,自己人大于非自己人,感性大于非感性,联系大于标准,人脉大于制度,诺言大于合同的现象也无处不在。以上理论一般存在中心圈内,其作用通常在核心层内发挥平稳,并起到巩固脉络结构的作用,而在核心层外的人员是非常难进到中心圈内的,这也导致企业不能够尽可能多地团结企业职工。2.4重表面轻内涵依照爱得加•沙因对企业文化的划分可知,企业文化策划和企业CI品牌创造仅体现了企业文化表面的呈递形式。中国的民营企业行业,仅仅关心企业文化创建的表面却并没有重视企业文化创建的真正内涵,民营企业基本上是只重形式,不看内容,其后果必然是什么都得不到。

2.5老板文化色彩浓重

大多数民营企业走过的历程,与企业负责人的个体能力密不可分,这些企业家可能手握真正的技能,可能具有广大的关系脉络,也可能占有市场的绝对优势。恰恰由于拥有此类特别的能力,这些企业家们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在业界的地位也非常高。企业负责人大多自己揽权,大小诸事全部由自己负责。尽管企业雇佣有十分精良的人才,可是事实却也是大小事情均由老板做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些企业内部慢慢演变出以企业负责人为首的基本上属于独裁专断的运营模式。由此可知,企业文化基本就是以企业负责人为中心的,而企业文化也呈现出以企业老板马首是瞻的特点。这样的企业文化如果成形并得到发展,企业的整个运营水准及产品的生产力就会持续降低,企业也会十分危险。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3.1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缺乏更新

社会上的民营企业基本上属于家庭企业,大部分老板采取家长式、经验式运营,用亲情关系替换规章规范,用经验替换科学决断。大部分民企老板受个人经验和文化程度的束缚,安于现状,或者有了一些成功就心浮气躁,甚至于盲从。此类表现在企业管理中的短视偏好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良好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大部分民企管理者的理念和价值观却一直停滞在传统阶段,这大大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境界的发展。

3.2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文化依然停滞在传统理论上,没有彻底改变经营理论和经营模式,打断了企业文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事实上,企业家的想法和世界观是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飞跃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大多数企业家的眼光和判断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而经济理论和价值观处于低层次,并没有深入进高境界的***治理论方面。

3.3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历来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表现在社会结构上就是以宗族为核心,而家族联系拥有主导地位。而人民对家族的一致倾向性,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社会的倾向性,导致了对宗亲的高度依赖。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不可置否会对社会组织造成信任危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会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客户的挑选形式、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企业的文化发展、企业的命运等也将受到影响。

3.4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意识到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其对人民的伟大奉献,民营企业的位置逐步得到了认同。可是各级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决策、审核时还是表现出由于传统文化的渗入而对民营企业存有怀疑。企业如果希望在困难的环境下得以生存,那么必将出现无视行业规定以及兵行险招等情况,而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创建。

3.5民营企业家素质的影响

源自于传统的手工劳动的自然经济理念的渗入,民营企业经营者基本上忽略科学经营的理念,偏向于家庭式运营,仅仅关心裙带效益,而无视基层人员的合法效益和企业使命感。本就没有自由环境的悠久文化以及顽固不化的宗族关系文化,这些和科学的运营概念以及高素质人才理论互相排斥,企业文化逐渐演变成推崇个体思想的载体,导致企业职工呈现出某些依靠思想更甚者出现人格奴隶的现象,从而丢掉了个体思考意识和创造精神。

4结语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一定要关注文化创建这个中心环节,因为企业文化筹建水平会对企业发展的好坏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进程中也会呈现意想不到的约束作用。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创建,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激发出团结精神及源源不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设定具体的标准方案和奋斗的目的,具备维系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从而为企业的进步增加无尽的斗志。

参考文献

[1]杨克明.企业文化落地高效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吉鹏.企业文化的39个细节[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4]李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决策与信息,2008(6):96-97.

民营经济论文篇9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在民主***时期,***对民营经济的***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策始于土地***后期,并在抗日战争时期逐步成熟起来。针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在1942年提出要“实事求是地发展民营经济”,就是要保护民族工商业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克服财***上和经济上的困难。当时的民营经济就是一切私人的农工商业。抗战胜利后,***就明确提出了保护民营经济的***策,“进入城镇以后,必须坚决的执行城市***策”,“保护城市工商业”[1],生产建设的方针是继续保护和发展手工业,尽量帮助私人工业的发展,发展公营工业和公私合办工业。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关于民营经济的***策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基于对民营经济问题长期的理论思考和调查研究,分别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府》、***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上,反复深入地阐明了民营经济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要鼓励其有利于国计民生部分发展的思想,对民营经济采取了鼓励发展的***策,先后提出和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措施,这对于当时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支持根据地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认识到,由于历经多年战争,我国生产力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私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必然的,而且在一定程度内还是必要的,在国营经济及合作社经济力量达不到的地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对于民营经济要采取利用和限制并举的方针,将必须要发展的私人资本主义,引导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民营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与1949年比较,资本主义工业的户数增加了21.4%,职工人数增加了25.1%,总产值增加了54.2%;1952年同1950年比较,私营商业的户数增加了6.97%,从业人数增加了2.24%,零售额增加了18.6%。这一时期***关于民营经济的***策是正确的,它保证了***领导人民顺利完成了民主***的遗留任务,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保证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正式提入日程,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后,针对当时出现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对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2],“地下工厂”如果社会需要,就可以发展起来,还可以“雇工”。在当时倡导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这一思想无疑是一个巨大飞跃。“”时期,***对民营经济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残存的个体、私营工商业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策。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国个体经济只有14万人,私营经济则为0。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重新确立了***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认识民营经济,对民营经济的***策也做出了不断深化的调整。1979年***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决不允许把它们当做资本主义经济来批判和取缔”[3],标志着从理论和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在***的历史上,1987年10月召开的***的十三大,第一次以正式文献形式做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的论断,会议提出必须尽快制定有关***策和法律,以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亮了绿灯。1988年4月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私营经济在我国的合法地位,之后,***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暂行条例》,民营经济在法律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一阶段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1989年由于***治和经济环境偏紧,人们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也出现波动,民营经济出现了停滞和徘徊现象,个别地方数量甚至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之后两年,民营经济处于徘徊发展的阶段。1992年春***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扫除了理论和思想上的障碍。正确的***策是保证民营经济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的十四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民营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这一年年底,全国个体工商业户(包含部分私营企业)已达1373万户。***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1997年***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上升为“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2001年***把民营企业主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十六大上,中国***向民营企业家敞开了大门,指示,“把其他各个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内”。***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此在我国形成了一个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更加宽阔,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中国***民营经济***策演变研究

通过回顾和分析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民营经济***策确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始终与***对国情、对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对所有制的重新认识并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同时***民营经济***策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也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

(一)***关于民营经济***策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是***重新认识国情并不断深化认识的必然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情,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正是由于过去长期陷于“超阶段”发展的认识误区,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缺乏科学的、清醒的认识,制定的***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盲目改变所有制关系,过早地消灭了各种民营经济成分。以***为核心的***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十三大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十五大从基本特征、发展过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几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更加系统的论述。正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文化科技教育严重滞后,人民生活困苦,国际上还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及***事威胁,我们必须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的方针,使各种潜在的生产力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动摇”,由制度外到制度内,成了自家人。国家的相关***策也由“引导、监督和管理”变成“支持和鼓励”。在***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理论***策的引导下,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生力***。

(二)***关于民营经济***策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并不断深化认识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排斥民营经济,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是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审视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传统观念,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全新的视角,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批判并抛弃了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搞“穷过渡”的错误观点,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论述,为***制定正确的民营经济***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民营经济***策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是***重新认识所有制并不断深化认识的必然结果所有制结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里,民营经济是没有地位的,未来社会将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或全社会所有制。以为核心的***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是按照这一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取缔民营经济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指出,我国的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与确定,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出发,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依据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情况来确定。针对当时姓“社”姓“资”的争论,***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4]372“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4]373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自此,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民营经济也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十五大引领了又一次***思想,我们***在所有制理论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冲破了姓“公”姓“私”的认识误区。可见,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是***思想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产物,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

民营经济论文篇10

关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关系的研究,首先可以从研究我国的法律、***的十七大报告、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近年来中央涉农文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中得出如下结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2章中规定,国家引导和支持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组织,通过与农民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订立合同或者建立各类企业等形式,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发展。***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是不动摇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其基本特征是,公司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这就清楚地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是公司、农户等市场主体在经营服务环节上的联合,充分体现了农业合作经济的本质。

***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指示,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提出:通过极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能力来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一大批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国家鼓励农民采取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的办法自办龙头企业。2001年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责成各级***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和引导。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组织等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给予扶持。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分工协作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策的意见》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就要集体经济组织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参股龙头企业。

2专家们关于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

对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冷晓明等学者从***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本质及内容后认为,随着农村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加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健全,必然要求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农业产业化的实行,正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表现;合作社的推行,正是适应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的表现[1]。由此看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农业生产力的变革,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以二者是相伴而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就是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联结起来,这就扩大了农业的外部规模,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质就是把农户分散的生产引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把农户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之中,这就扩大了农业的内部规模。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吴志雄等运用合作经济理论研究了农产品合作组织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思路后得出相似结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就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2]。

他们还通过对国外传统农产品合作组织的产业化本质与新一代合作社的产业化本质对比,得出如下启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着农产品合作社组织形态的演变。是否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是农产品合作组织有无生命力的根本。余永龙则在畅谈农民产业化经营如何深入发展时就指出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的问题就是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制企业[3]。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产生的背景不同而有所区别。赵玉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追求的目标进行分析后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在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产物,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在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4]。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特定组合方式,农业产业化体现的是产业环节的联合方式。从质的规定性看,合作经济体现的是生产要素的特定组合方式,谋求的是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的是规模经济,而农业产业化体现的是把农业部门与其产前部门、产后部门联合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经营系统,使广大农户纳入到这个系统之内,它谋求的是通过市场关系内部化的制度安排节约交易费用。

所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个不同的经济范畴。第三种观点认为,只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推动农业实现产业化。多数学者和专家都是基于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的龙头企业与分散弱小的农户衔接困难、利益难以有效分割等现实情况,一致认为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的最佳组织形式就是合作制,合作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途径和资源。牛若峰在其论文《也论合作制》中探讨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并指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将来各种合作社极有可能成为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其理由是:①合作社的宗旨是为社员服务,增加社员收入,这正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追求的目标;②合作社是农民联结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最佳中介组织;③合作社是实现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的有效形式;④合作社作为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实行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量返还利润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利益机制[5]。从直接意义上说,合作社最能体现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本质———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联结。

***等是从新制度经济理论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了经济学分析后,提出在我国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就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组织创新,以达到规模经营、农民可以获取农业产业链中的平均利润等目的[6]。在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基本模式中,农村合作社是主要可供选择的组织载体。戴澜等通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之间几种联结方式的比较,以及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和机理的分析,得出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载体的结论[7]。高山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合作经济组织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详细论述后指出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最有效的载体[8]。喻国华在对农业产业化中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的3种典型实践模式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专业合作组织才是农业产业化的最有效载体[9]。黄心田等则从研究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具有集连接国内外大市场、服务农民、体现农民意愿、规避农业风险、保护农民利益于一身等特定功能,提出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组织载体[10]。李佳等从企业与市场相互替代的理论出发,解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所以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的动因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11]。

杨雍哲认为合作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途径。并解释原因有3个,分别是可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2]。高艳琴从分析农业产业化的标准要求出发,结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特点,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实行资金、技术、信息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13]。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府包不了,村集体统不好,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有效途径。于爱霞更是提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14]。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桎梏。所以现阶段要以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组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李惠安等也认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资源[15]。我国农村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体制,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制度保障,同时,在这种经营体制下建立和发展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丰富的组织资源。欧志文指出,发展农业合作经济,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16]。在发展中规范农业合作经济,必须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新形式。

这是因为,龙头企业为***实体,一旦遇到市场需求起伏而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把风险转嫁给农民;而作为农民一方,由于龙头企业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也不一定履行“订单”合约,出现谁的价格高就把产品卖给谁的违约行为。因此,有必要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嵌入一种作为媒介的合作经济组织。郑金英也在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论及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与发展方向,提出了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与龙头企业结为较为平等的生产与贸易伙伴[17]。刘慧娥等通过分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出发进行了探索,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8]。

3学术界关于二者关系的经验总结

对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还有许多理论家和实践工作者对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后得出如下经验论断。一种观点是只有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带动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侯凤通过对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研究后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19]。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不得要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密不可分,不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发展不起来;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推进。吴昭仁在对安徽省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农业产业化为重新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契机[20]。许多旗县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出现了农民拍手叫好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据此他分析指出,农民不反对合作服务、共同受益的合作制。他们迫切希望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而这些正是农业产业化应有之义。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核心都要处理好相互利益关系,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这本身就透着合作的因素。黄万辉通过对瑞安市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查取证得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步发展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1]。

而且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不完善的状况更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全国来讲,农业产业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市场发育尚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逐步建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这些都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尚不完善,因此也必将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杨涛对宁夏调研后认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都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2]。农民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不会提出也不会出现专业合作组织。只有当农民的生产变为商品生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或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时,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才出现了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组合,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适应这个要求,专业合作组织就应运而生了。吴志雄等在《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一书中,通过对全国9个省、12个县较大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经验归纳出:要着眼于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去推动农产品合作社的发展[2]。现在所发展的农产品合作组织,是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条件下的合作经济组织,只有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以来的实践也证明,一定的市场供求关系,引导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引导农户和其他经济主体的合作与联合,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就是要加强这种趋势,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经济主体更自觉地拉动农产品合作组织的发展。

另一种观点是关于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合。相比较而言,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合作组织的结合更为引人注目,研究的焦点也已经从早期关于二者结合的方式、结合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对策等基本问题,演变到今天关于二者结合的实践化,并在如何走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等问题的讨论中,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关于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李雪松等在其《论新时期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的互动发展》一文中作了分析,该文还就当前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的几种方式及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解释,最后提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下一步需要着力的地方[23]。罗强等则对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的重要性、结合模式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颇具理论性的建议[24]。赵玉良在山东省高密市召开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研讨会后的综述中指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的原则及操作要领[25]。有些学者在对农业产业化和合作制结合的几种较为典型的方式比对中,发现了目前二者在结合过程中暴露出的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公司与合作组织结合中存在体制障碍、外部龙头企业与内部龙头企业同构等问题[26]。

为此,提出如下改进措施:一要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二要更好地发挥***府的组织协调作用,为产业化与合作制的结合创造条件;三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业化与合作制的有效结合。叶余江等则从泰安市近几年农业产业化与合作经济结合的7种典型形式的归纳分析出发对二者结合的作用作了深入研究[27]。还有一些学者明确主张应该发展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28]。较典型的当属冯开文的《走向农民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一文,该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精选关于家庭责任制、社区合作社、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合作社等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展示了从家庭责任制到社区合作社(劳动和资本的横向联合)以及差不多同时的乡镇企业(农业向工业的延伸),再到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以及龙头企业等主导的农业产业化(产加销的纵向延伸和合作社的组建)到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农户的横向联合和产业、供应、营销网络的纵向延伸),中国农业一体化呈现出了复杂但很清晰的发展脉络,并终于走到了农民合作社实施农业一体化的今天[29]。中国农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脉络显示,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论的基础上,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是中国农业发展实践和相关学术研究共同的趋势选择,是理论和实践指出的理性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营经济论文10篇

学习

法律基础的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基础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基础的论文,法律论文范文参考的网站。

学习

学校经济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发表期刊,大学经济类小论文题目。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沿用引出定义、证明

学习

夏季安全教育总结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夏季安全教育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夏季安全教育总结,安全教育总结模板。四、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大队以“四不四让”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落实有效措施,深化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强化中小学生交

学习

民事法律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民事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民事法律行为论文范文,民事法律论文。唐代法律向来是传统中国法的研究重心,可谓成就斐然,惟不称人意的是唐代民事法素来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国内出版的几部中国民事法通史的著作[1]对此有所填

学习

大一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大一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一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大全,大一经济学论文选题。我所理解的前景理论:前景理论大致有三个特点,(一)大多数人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人们对损失

学习

经济英语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英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英语论文,经济英语论文题目推荐。语言的价值属性是语言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商务英语的经济价值属性驱使人们做出相应经济付出行为,此行为由于满足了投资者预期经济效益而导致商务英语

学习

实体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实体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促进实体经济的论文大纲,天津实体经济的问题论文。【本文作者】:薛芳锦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

学习

经济预测论文10篇

阅读(14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预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预测论文,经济预测与决策论文怎么写。1.2最优化预测与满意度预测的结合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过程中,要遵守原则最优化的处理方案,这种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所创造,其中关键词汇为“满

学习

实用法律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实用法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实用法律论文,实用法律基础小论文。一、法律推理的历史分析与审判价值功能法律推理作为一种审判法律思维方法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法律推理的萌芽是在公元11世纪产生的,它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

学习

个人园本培训总结模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园本培训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培训总结万能模板,园本培训总结。副组长:成员:学时管理负责人:2、主要职责:了解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园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园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

学习

英语经济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范文大全,经济论文选题推荐。语言的价值属性是语言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商务英语的经济价值属性驱使人们做出相应经济付出行为,此行为由于满足了投资者预期经济效益而导致商务英语

学习

法律经济学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经济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法律经济学论文辅导,法律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国际经济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包括国际有关商品与资本流通的各种法规、法制及有关的法律问题,还可细分为关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货币、

学习

评经济师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评经济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级经济师论文发表,评高级经济师论文时间要求。胡老师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可谓学贯中西,睿智超人。仅改革开放以后他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含与其他人合作的)就有20余本,论文100余篇,而且屡获重奖或好

学习

经济增长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增长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的论文提纲,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小论文。但是,内生增长理论的结论中,却出现了正的规模效应。所谓规模效应,即长期经济增长率与经济规模(一般用人口规模或人力资本数量代表)成正比。这一结

学习

学校经济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发表期刊,大学经济类小论文题目。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沿用引出定义、证明

学习

实体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实体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促进实体经济的论文大纲,天津实体经济的问题论文。【本文作者】:薛芳锦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

学习

绿色经济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绿色经济的论文参考文献,绿色经济论文。(2)有些研究的指标体系较好地涵盖了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指标,但对于绿色经济与生态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不足,而使得指标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理清。(3)对区域

学习

大学生经济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经济论文题目推荐,大学生经济论文。受社会转型的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90后”大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既有积极又有消极的影响,根据整理的调查

学习

信息经济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论文发表期刊,信息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及内容。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

学习

生态经济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态与生态意识论文,生态经济论文选哪个。2.1树立生态观念推进“绿色经济”,生态观念的树立是第一步,因为绿色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只有当人有生态意识和生态动力时,才能实现绿色经济的高度发展。生态

学习

行业经济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行业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产业经济学小论文10000字,产业经济论文范文。1.2煤炭能源化工基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煤炭能源化工相互依存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园区,是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又一存在方式。它可以聚集众多煤炭产业活动

学习

共享经济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共享经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共享经济的认识与看法论文1200字,共享经济论文怎么写。1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中融合社会发展创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共享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现代社会发展新观念[1],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