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论文10篇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1

求学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策论文”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策论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策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2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寻

中***分类号:F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01-02

一般来说,经济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对社会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制度总结,一个时代的经济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主要经济问题和经济制度,所以,经济理论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20世纪末提出来的,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运行制度以及发展规律,是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总结和高度概括。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于正确把握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

长久以来,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的市场经济理论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对于经济制度的理解都仅仅停留在表面意义之上,没有把握其实质上的真实意思,有时还会和其他经济制度混淆,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1]。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意义和本质特征,对于国家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都是十分关键的。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具有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发展目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推动,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经济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现代化趋势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分工的变化,与之前相比,当前的社会分工变得更加明确和细化[2]。另外,对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讲,跨部门甚至跨国家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及时做出反应,从而有利于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发展,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生产秩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对现代社会经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制度,因此,设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直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和国际形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形成[3]。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不变的经济制度也难以适应社会形式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在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在继承和批判原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运用辩证主义的思想对原有经济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4]。也就是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与当前的初级阶段相适应,由此可以预见,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未来的社会制度经济理论一定会具有较大的差别,并且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是在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而来的。可以说,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社会制度相适应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发展的整体形势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密切相关,作为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水平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整体形势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5]。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的整体发展情况,所以,要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因素。从***1可以看出,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所以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应该在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既有的经济理论做出适当的变通,从而使其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提升服务,使经济理论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在此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以公有制橹魈宓木济发展形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发展实践中,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经济来说,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公有制资产的发展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走向[6]。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也说明,公有制经济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支配地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体现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体现其制度价值。在当前形势下,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资产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经济制度变革的不同阶段,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势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形式下,将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等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形成优势互补、长期共存的发展局面,让各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在各自不同领域l挥经济作用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7]。在此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也包括私有制经济。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私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等经济形式。虽然非公有制经济不具有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命脉,但是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私有制经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不完整的。因此可以说,私有制经济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济理论,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的探寻,对于总结以往经济发展经验,分析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以及预测未来经济形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永穆.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83-86.

[2] 何召鹏,马慎萧.一部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经济学的鼎力之作――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J]. ***治经济学评论,2016,7(3):211-216.

[3] 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与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73-77.

[4] 宗寒.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繁荣发展――评林岗主编的《〈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J].当代经济研究,2011, (5):90-92.

[5] 裴小革.弘扬马列锐意创新――读《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当代经济研究>;创刊20周年纪念文集》[J].当 代经济研究,2011,(4):89-92.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3

——以T市H区***府为例

 一、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从整体经济到实体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带来的严峻考验,出于保障经济形势平稳的需要,中央***府已经习惯于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各项***策调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更会采取强有力的***策调控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方***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正确贯彻落实好中央宏观调控***策,将其快速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从微观层面直接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和抓住机遇,使企业在确保生存的同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和实际的课题。

本论文试通过研究分析在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府如何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策,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策措施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及其取得的经验和效果进行概括总结,力争具备一定的指导性。

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现实意义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性大范围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地方***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采取何种***策措施帮助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将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尤其重要;二是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方差异巨大,中央***府的决策部署必然突出指导性和原则性。当中央宏观调控***策逐级传达到地方后,地方***府在实际落实上级指令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中央宏观调控***策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定适应自己区域特定情况的操作办法,调度区域经济,在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直接扶持企业发展。那么,总结概括一套符合地方实际、适应地方***府操作的有效的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操作办法,现实意义十分巨大。

在理论意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国家层面经济调控***策的研究非常集中,而对地方***府如何在微观层面扶持企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的不多,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地方***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本文即尝试从上述角度进行研究,力争为相关理论的形成做出一些贡献。同时,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宏观调控***策及其指导下地方***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策措施,很多是应对危机的非常举措和直接干预手段,***企在金融危机特殊情况下联系十分紧密,明显有别于我们普遍倡导的***企分开等发展方向,由此将会引出金融危机形势下对***企关系的重新界定。

 

二、论文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及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必然从***府财***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职能角度出发,因此本文以公共经济学、***府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并作为概念框架来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畴是由***府经济学研究衍生的,具体指金融危机特定经济形势下地方***府如何从微观角度发挥服务企业职能。核心概念包括:***企关系、地方***府、扶持企业等。

通过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国外与国内从宏观角度研究把握***府与企业关系的文献比较丰富,成果比较丰硕,特别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社会转型期如何理顺***企关系的文献很多。同时,结合地方***府职能和施***特点,从微观角度研究其施***过程中如何具体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文献较少见,更少有对社会主义国家地方***府如何采取非常措施扶持企业发展的研究,没有一套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规范实施办法,更没有形成具备一定借鉴意义的相关理论及概念。对此,本文在克服相关文献较少的困难,尽量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更多地采用联想推理、逻辑判断、数字比较等方法对涉及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和分析研究。

   

三、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本论文研究思路(逻辑进程)主要是:首先,概括总结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策的背景和方法。其次,结合上述背景分析,以T市H区***府为实例,综合分析研究基层***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策措施的目的、实际操作办法及其效果。最后,试归纳总结出具备一定借鉴指导性的、符合地方***府施***特点的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思路办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方***外,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定量统计分析法、试验方法等研究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调研,掌握企业需要***府提供的服务其生产经营的***策措施,并通过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对企业在接受***府直接扶持后生产经营效果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得出结论。

    本文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选题原创,比较符合时势,具备较强现实意义,创新性总体较强;二是论文纵向跨度较大,从宏观经济走向、中央***府调控到地方实体企业发展形势、地方***府措施都需要阐述,从***府经济学相关理论到地方***府对促进经济、服务企业的施***尝试都需要分析研究,分析的层面、角度较多;三是研究方法涵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四是以顺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有代表性的地市级行***区为研究实例,采用资料真实客观、鲜活;五是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在当前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实用性、推广性。

 

四、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理论贡献

1.2.1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选题研究的理论贡献

1.2.2.1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对***企关系的新界定

1.2.2.2对地方***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策的操作办法进行总结

第三节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整体架构

第二章 ***府与企业关系概述

第一节 研究***企关系重要性

2. 1.1 研究***企关系的理论意义

2.1.2 研究***企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节 ***企关系基本概念和理论

2.2.1 ***企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趋势

2.2.2 ***企关系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三节  我国***企关系特点

2.3.1 我国***企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2.3.1.1***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2.3.1.2***府与三资企业的关系

   2.3.1.3***府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2.3.2 我国***企关系的发展变化性

   2.3.2.1改革开放前***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2改革开放后***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3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企关系特点(比照美国凯恩斯主义)

2.3.3 改善我国***企关系的途径

第三章 中央***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策分析

第一节 中央***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1 ***府宏观调控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必要性

3.1.2 中央***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3 中央***府宏观调控的趋势

第二节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1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

3.2.1.1 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趋势

3.2.1.2 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府直接干预经济)

3.2.2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2.1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3.2.2.2 金融危机也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三节 中央***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策

3.3.1 金融危机形势与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3.3.2 中央***府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具体***策(财***、就业等)

3.3.3 中央***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金融危机形势下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例分析—以T市H区为例

第一节 地方***府施***特点概述

4.1.1 地方***府施***环境特点

4.1.2 地方***府施***方式特点

4.1.3 地方***府落实中央***府宏观调控***策的方式及效果

第二节 T市H区区域发展背景概况

4.2.1  T市H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定位(具备滨海新区特殊背景)

4.2.2  T市H区区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践

4.3.1 金融危机对T市H区企业发展的影响

4.3.2  T市H区***府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策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4.3.2.1 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并制定落实中央调控***策的实施方案(从***府的经济调节职能角度,结合区域发展规划)

4.3.2.2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3 努力扩大内需消费(从***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4 潜心打造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公平环境(从***府市场监管职能角度)

4.3.2.5 全力保障企业人员就业、分配和生活水平稳定(从***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角度)

4.3.2.6 利用***府优势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分为正常服务和特殊***策措施方面)

4.3.3  T市H区***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策过程中的特点和创新

4.3.4  T市H区***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策的效果观察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措施的归纳总结

5.1.1 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遵循原则

5.1.2 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二节 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相关问题展望

5.2.1 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的发展趋势

5.2.2 地方***府直接扶持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结束语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4

关键词:传统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理论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量迅速扩大,入世以后,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因此,要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完全了解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理论以及国际对外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理论展望

1.传统优势理论回顾

(1)绝对优势理论

法国一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利益驱动下,社会一切经济主体需要按照自己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实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利用市场完成交易,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优化。一旦交易活动超出本国范围之内,就出现了国际分工或者国际贸易。这一古典经济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

(2)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一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两个生产力水平不平衡的国家,如果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时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只要这两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有所差别,那么各国所生产的相对优势产品也能从国际分工或者国际贸易中取得收益,国际总体福利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2.对外贸易方式回顾

最原始的对外贸易方式是用货换货,目前国际市场上存在的所有经济贸易方式,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国际贸易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外贸易方式的产生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治和经济需求而逐渐形成的。伴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突出以及国际贸易的逐渐开拓,国际货物买卖状况和营销手段、销售过程也在迅速变化和进步,国际贸易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由传统的贸易方式发展到广泛的现代贸易方式。传统的贸易方式主要由单纯的单边商品完成进口和出口关系,现代贸易方式是指主要实行广泛的技术、劳务和资本等合作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使国际贸易实践过程中的商货交易、合作经营、合资企业、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技术转让和国际租赁等新型国际贸易方式成为可能,旨在实现国际贸易中的一切利益需求。

二、新形势下国际对外贸易理论

1.国际对外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970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垄断竞争以及产业内贸易等新现象。对于这类现象,法国贸易理论学家曾经做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在现代贸易中,大多数国家相互进口、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种类相同但是品牌相异。在此类贸易交易中,产品的差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市场垄断竞争的过程中,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相似性使其互相代替的可能性逐渐扩大,最终导致竞争的产生;而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将会导致一定范围内的垄断竞争。提高产品的差异性,那么产品的可替代性就会变小,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也就逐渐变低,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生产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产品的价格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传统贸易理论是解释不了的。

2.国际对外新贸易理论的缺点

当今社会的主流贸易理论就是新贸易理论,但是新贸易理论的产生并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形式。这是国际新贸易理论的唯一缺点。比如说,如果新贸易理论假设全国市场机制基本趋于完善,对正处于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这些新贸易理论机制缺乏目的性和实用性。

三、优势理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

1.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和成本的提高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依据传统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所进行的生产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是拥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近代中国如果努力发展资本技术以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进口和出口关系,将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人才和技术要素的投入控制。而对于那些继续坚持传统的以要素察赋和以成本为核心的比较优势可以为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积累资金和技术,最终为技术创新、生产要素突破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2.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

就我国经济来说,所谓的广义比较优势是指后起者优势,它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起者优势是指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其所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的有效经验,再联合本国的具体形势,做出明智的发展策略思想,加快缩短本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因此,我们必须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成功经验,努力联合自己的基本情形,利用后起者优势充分发挥我国原有比较优势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际对外贸易理论逐步走向成熟,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水平,努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和成本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形势与热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5

关键词:文化;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机制

要探讨文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应该明确文化的内涵与经济作用,然后将结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观点,论证三大优势决定对外直接投资而文化又影响三大优势,最后得出文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文化通过影响三大优势进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

一、文化的内涵与经济作用

(一)文化的内涵

现在世界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的解释大约有一百多种。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这种概括,将那种仅仅同劳动生产相连的狭义文化扩展为涵盖人类创造物与人类自身活动的广义文化。按照对马克思文化哲学的理解,可以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也是本文所指的狭义文化,它包括语言和符号、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民族主义以及涵盖以上因素的企业文化等。

语言和符号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都起着沟通的作用,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反映、传授和创造文化。形体语言是沟通的另一种形式,在不同文化中,相同的手势或其他动作可能有不同含义。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同时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伦理道德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等力量,使人们具有善与恶、荣誉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并逐渐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风俗习惯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规定语言和符号使用的对象和方法,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是文化中真正能够持久的基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另外,民族主义往往会使一个民族自信自强,也形成了本国产品的一种最为坚实的保护屏障,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对外交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人们的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习惯,包括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

(二)文化的经济作用

探讨文化的经济作用,将借用文化资本的概念。经济学家们传统地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制度资本等。1990 年,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的概念,从此文化资本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每个人,即使他没有接受任何正规教育所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但他一定习得了一系列的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等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本。

袁晓婷,陈春花(2006)认为: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如***1所示。

1、间接影响

文化资本制约着人们对资源、技术、制度等要素的选择与合理配置,决定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和观念的创新,影响企业家的创新和决策,还有它的规模报酬递增特性推动着一个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均收入持续地增减。

2、直接影响

文化资本能够影响人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其中的互利交易。

二、三大优势决定对外直接投资

三大优势决定对外直接投资源于英国学者邓宁(John H. Dunning)于1981年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OIL模式。目前也有争议,为此,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述评。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简述

邓宁认为,企业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组变量决定的。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之间的选择。如果同时具备三类优势,企业就可以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组织国际生产。对外直接投资是充分利用三类优势的最佳方式。具体而言,三大优势含义如下。

(1)企业优势

企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但外国企业无法获得或拥有的有利经营条件、资产及其所有权。它又称为所有权优势、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企业优势分为四类:第一,技术优势。主要包括专利、专用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技巧、研究与开发能力等。第二,规模优势。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第三,人才优势。第四,金融和货币优势。

(2)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与经营活动,将其所有的资产内部化而拥有最大收益的优势。企业内部化的动机是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把中间产品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水平,防止技术外溢。

(3)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为外国企业在该国投资设厂提供的更有利的条件。它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的***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区位优势决定着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

(二)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修正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吸收了过去出现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精华,能够解释企业进行三种主要国际经营活动的原因,是迄今为止比较完备的跨国经营理论。但它无法解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为这些企业并不同时具备三大优势,也不具备发达国家企业的绝对优势,他们的很多投资为技术寻求型、资本寻求型、资源寻求型、产业结构转移型等。所以,有必要修正它。

1、三大优势可以相互替代

中国学者林叶1991年在《中国跨国公司论》一书中对邓宁的折衷理论进行了修正:发展中国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仍可能发生对外投资,这是由三种优势相互替代产生的。当内部化优势(I)分别大于所有权优势(O)与区位优势(L)时,内部化优势就弥补了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劣势,就可能发生寻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化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同理,可以发生寻求区位优势或寻求所有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人均GNP低于400美元的国家仍可能发生对外投资,这是某些领域的比较优势决定的。

2、企业优势应是相对优势

笔者以为,企业优势应是相对优势,不仅相对于东道国企业,也可相对于母国同类企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寻求技术、资本与资源等,甚至是被迫跟进国外市场。它们并非都具有相对于东道国企业的优势,但是一般都具有相对于本国同类企业的优势;否则,它们很难率先或跟进跨出国门。后来出现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结构转移论等都与企业的相对优势有关。

因此,修正后的国际折衷理论可以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可见,三大优势决定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三大优势从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呢?

三、文化全面影响三大优势

以下将逐一分析文化全面影响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三大优势。

(一)文化影响企业优势

文化对企业的人才、技术、产品、管理等优势都有影响。

1、文化影响着企业的人才的吸引、获得与培养

企业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的价值观,吸引人才效果显著。当一种企业文化使职工得到职业化训练,并形成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对称结构时,企业内就会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反之,有损企业的人才优势。比如,儒家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唯上、唯君、唯父”、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消极思想限制了人才的涌现与培养,从而削弱了对外投资的优势。

2、文化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保护与传导

僵化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传导与创新技术。此外,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借助法律加以保护的意识,对自己的产品技术尚未采用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措施加以全方位保护,导致无形资产泄露、被外方人员盗走,造成一些很有优势的无形资产流失。

3、文化影响企业的产品优势

以变化、新奇、差异、个性等为特征的企业,定位于“领先使用者”细分市场,产品优势是“时尚”。相反,以稳定、有序、规范、无差错等官僚文化为主体文化的企业,其产品性质为“长寿型”,其产品优势是“质量――成本”,对应的细分市场是“从众者”和“保守者”。

4、文化对企业优势的其他影响

互利合作的文化使管理等都更有保障。一种凝聚力强大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投资中的谈判权利,获得更多的利益。一个自由的、不受国家干预的文化中成长的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时刻保持竞争力和活力。

(二)文化影响内部化优势

跨国公司内部的文化差异增加了管理成本从而削弱了内部化优势。

1、机制

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它对国际市场的替代,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创造出企业内部的国际分工和交易体系,从而实现更高程度的节约或取得更大的效益。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才会有意义。内部化的收益一定时,其优势大小取决于其成本的高低。内部化的成本主要是企业扩张增加的管理成本,而国际企业的文化差异与摩擦是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胡浩(2004)认为对文化差异的测量一般是通过Kogut & Singh 设计的文化差异指数来度量的。一般认为文化差异较大时,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绩效水平会较差, 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会造成交易效率的下降、敌意的产生或显著的不适、经常的文化冲突等等。

2、表现

刘宗明、石文慧(2006)总结了:“Hofstede提出的国家文化模型主要由权力化程度、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 女性主义和长/ 短期取向等维度构成的。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往往也都是国家文化在这些维度上差异的不同体现。根据Hofstede的研究结果,赵曙明等人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与中国等六个国家在上述五个维度上进行比较(赵曙明,张捷,2005),结论是中外企业文化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化类型、沟通方式、认同程度、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内部化优势。彭新万(2003)指出: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主要有:管理理念、价值判断、风俗习惯三者不同引起的问题。不同的文化环境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某一文化中适合的组织战略、结构和技术在另一文化中却可能导致失败。

(三)文化影响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涉及到东道国的整体环境,包括***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软硬要素。东道国文化的异同与优劣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一般而言,越接近本国文化、人文环境越好的国家越有利于作为投资的东道国,因为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易费用较低。

1、东道国文化的异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

我们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越接近本国文化的东道国越有利。

孙焱林与胡松(2004)运用1997年的数据估计中国与其FDI的主要来源国(28个DECD国家和5个非OECD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Gravity模型。Gravity模型预测到中国的FDI中有80%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说明了中国之所以吸引的许多FDI,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其拥有较大的文化和地理优势。中国和亚洲主要的FDI来源国(包括日本和几个新兴工业国(地区))有很多相同的文化关系,而且和这些来源国的地理距离很近。我们强调文化和地理对FDI的影响并不意味着FDI***策、市场规模和***治稳定性等因素对吸引FDI没有关系,事实上,后面列出的一些因素帮助东道国达到或是提高其吸引FDI的潜在值。”

2、东道国文化的优劣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

东道国优良的文化环境会增加外来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儒家文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巨大成功就是明证。儒家管理集治国、治家、治生、治身为一体,是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完整体系,而其中又以治国为其最高成就。具有现代意义的儒家管理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功,尤以新加坡、韩国等最为典型。相反,东道国的文化环境恶劣甚至敌对可能会导致严重错误。如伊朗***后社会中长期积累的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憎恨情绪最终导致了新***府在***成功后把大批外国石油公司所有权收归国有。

3、东道国文化的类型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

东道国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保守型与进取型,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大与权力差距小等,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意愿从而影响区位分布。比如保守型为主流价值观念的国家,对外交流的欲望不会太强烈,所以不利于贸易投资的发展,而进取型相反。东道国文化的类型还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与开发地点。周凌霄(2006)对此有比较系统的分析。“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该把研发部门布置在文化环境有利于实现更高研发效率的国家。权力差距越小、不确定性规避越低、鼓励个人主义与男性主义的国家为最佳地点。”

三、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文化全面影响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从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所以,文化是全面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所示)。该结论的启示是一国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文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机制“菱形***”

参考文献

[1]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陈丽琳著:《企业文化的新视野》,《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袁晓婷,陈春花:《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06年8月增刊。

[5]孙淑红,曾铮主编:《国际投资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6]王***,高国威,刘育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3期。

[7]胡浩:《论文化差异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8]刘宗明,石文慧:《企业跨国并购与文化整合》,《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24期。

[9]彭新万:《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及对策》,2003年第6期。

[10]孙焱林,胡松:《文化和地理因素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10期。

[11]杨帆,郭秀芝,李明贵:《论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文化冲突》,《黑龙江财专学报》,1999年第3期。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6

关键词:国际形势;影响;思想***治教育

中***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81-02

人类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矛盾的加剧;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特点为思想***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多变的国际形势背景下,创新思想***治教育的方式,以增强思想***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一)国际***治的变化和特点

1.冷战后两种社会制度斗争呈现出新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的斗争,经历了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的“热战”、二战结束至80年代末的“冷战”,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一是斗争的主要形式由对抗转化为竞争、遏制与反遏制,战略重点转向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事战略在整个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二是***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存在,且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三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接触”和“交往”,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一超多强”的态势。由于世界上多种战略力量的存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欧盟正在走向经济、***治一体化,***于美国的倾向日益突出;日本尽管近年来出现了经济不景气的现象,但仍是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强国,它还在不断谋求***治、***事大国的地位;俄罗斯虽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困难,但它仍是一个具有资源、科技和经济巨大潜力的核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如巴西和印度,经济实力也在持续增强,一些地区性的集团如东盟、非统组织等在地区乃至世界事务中也日益显示出它们的地位、作用和力量。

3.霸权主义和强权***治的新变化

***治多极化的过程中单极和多极的激烈较量,西方某些大国违背国际关系准则,热衷于扮演“世界领导者”,充当“世界警察”。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治呈现新的形式:一是“新帝国主义”理论凸现;二是“新干涉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三是美国单边主义气势逼人;四是文化霸权日益突出。从霸权主义的变化中可以知道,冷战结束后美国相对实力和绝对实力的增强为其称霸世界、建立单极国际***治格局提供机会,但是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也越来越引起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不满。美国称霸和多强反称霸成了国际***治斗争的突出矛盾。

(二)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斗争加剧

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融入世界经济竞争体制,“自由处置天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绝对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1]这就要求各参与国要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其经济。实际上,由于经济实力对比的不平衡,这种让渡是不对称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就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强加的不合理的条件,不得不放弃其某些权力,以便参与国际分工,获得自身发展。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就面临国内规则与国际不协调的冲突。

(三)科技发展是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中,一个国家的强弱和国际地位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而科技的影响已渗透到***治、经济、***事、文化各领域,影响着综合国力的发展。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其较强的渗透性,虚拟性,突破了民族、国家和地区地理、心理和制度的障碍,拉近了世界的距离,扩大了人们活动范围。使整个世界经济连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极大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不仅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这就是说,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虽然科技发展能提高国家实力,改变国际关系,但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威胁是人类不可估量的,尤其是核武器带来的危害,给世界和平增加了许多的不安全。

二、国际形势对思想***治教育的影响

(一)国际***治的变化对思想***治教育的影响

1.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合作交流成为主流,促使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出现了非制度融的新形式。所谓非制度融指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具体体制层面上日益密切,***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和吸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会主义成分可以被资本主义利用,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可为社会主义利用,这必然会使人们在思想上“淡化”不同制度的国家间的差异与斗争,从而潜在地影响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2.***治多极化加剧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流转和冲撞,西方发达国家借机对外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于文化霸权主义,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目的“是征服和控制人心,并以此为手段改变两国之间的强权关系。”[2]因为不同文明的生存根底和传播力量不同,科技力量相对落后、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丧失文化市场竞争力和丧失意识形态阵地的危险。

(二)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治教育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改变经济生活,对思想***治教育所处的环境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不同思想和文化相互学习、借鉴,经济全球化***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大量涌入,混淆人们的视野,加大了人们辨别是非的难度。同时,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进行思想***治教育的路途就变得更加艰难,思想***治教育的环境遭到了挑战。第二,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治教育内容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信息全球化,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思想***治教育内容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成为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三)科技的发展对思想***治教育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各地区、各国家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失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防御和控制上也产生倾斜。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波曾说过“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控制信息的优先权,占据网络的制高点。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科技发展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对如何运用高科技传播信息还处于劣势。在国际交流和沟通中,西方运用强大而完善网络和科技设备,进行文化渗透,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淡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扩大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国际形势多变下思想***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各种思潮涌入,对人们灌输西方价值观,降低人们鉴别能力,国外的敌对势力试***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这时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和研究。要充分发挥报刊、***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国情教育,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扩大优秀成果的影响力,推动优秀成果更多地应用于实际,提高全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素质。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治任务,也是一个极具艰巨性的理论建设任务。

(二)推动思想***治教育社会化发展

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一方面,使得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使渗透和反渗透、颠覆和反颠覆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也不断加紧对我国的“细化”和“分化”。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思想***治教育必须向社会化发展。因此思想***治教育要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管理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治教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其社会作用。改变了思想***治教育是思想***治***门和思想***治教育工作者的“独角戏”的状况,从而形成思想***治教育的“合力”。要引导广大群众和各个部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参加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思想***治教育才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和社会化的教育。

(三)加强思想***治教育国际交流

随着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势头的强劲,导致了世界的经济、***治、文化科技和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思想***治要面向国际发展,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成为这时期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增强国际化意识,加强对外宣讲,要***思想,冲破思想的禁锢,打破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治体制的思想***治教育不能接触,不能交流沟通的观念,加强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治交流,对外要讲清楚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争取更多外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支持。与此同时,在面对国际上各种文化、思潮、理论、学派,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自身发展。要进一步培养人们的分析辨别能力、选择吸收能力和批判抵制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总之,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清楚认识到思想***治教育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和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强思想***治教育的国际交流,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示自己,使我们在思想***治教育领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吉敏立.论全球化与国家经济[J].甘肃***治学报,2002,(10):28-32.

[2][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998.

[3]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周敏凯.当代世界***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5]卫灵.新编世界***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法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7

内容摘要:国内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理论分析模型等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从产业的概念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发展以及内涵,并比较分析了几种比较流行的理论分析模型,最后提出了新的分析模型。

关键词:产业 产业竞争力 钻石模型

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各国和各地区对竞争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扩大了竞争力理论应用的范围。这些研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层面上的国家竞争力研究;二是中观层面上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三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竞争力研究。从而竞争力被分为了国家(国际、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中,虽然有各自的要素组合与功能发挥的特点,但产业竞争力无疑处于中枢地位。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一)产业

产业的概念是随着18世纪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而产生的。现代产业经济学一般将其定义为一个集合:它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这是一个中观的概念,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简新华,巍珊;2005)。从这个定义里我们能看出社会分工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细化,它们是相伴发展的。

(二)产业竞争力

通过对目前文献资料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却已经形成了几个主要派别。现将其归纳如下:

1.生产的角度。迈克尔• 波特(2002)从产业和企业开始研究国家竞争力。他认为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生产率(即单位工作日所创造的新价值,或者是单位投入资本所得到的报酬)和一国所能利用的单位物质资源。国际竞争环境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汪莹,2008)将其概括为“国际环境学说”。金碚(1997)定义产业竞争力为: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相对于他国更高的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的产品,并持续获利的能力。刘小铁(2003)将其总结为“市场力+生产力”。后来金碚在《竞争力经济学》中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解释:“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

2.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裴长洪(2002)从产业“集合”的属性出发认为产业竞争力首先体现为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不同产业(或产品)的各自相对竞争优势,即比较优势。这时竞争力将取决于它们各自的绝对竞争优势,即质量、成本、价格等一般市场比较因素。蔡等(2003)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竞争力的来源之一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选择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能否识别和遵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产业获得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3.综合能力的角度。郭京福(2004)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更强调生产差异化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或整体产业通过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高效配置及转换,稳定持续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表现在市场上如产品价格、成本、质量、服务、品牌和差异化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所具有的差异化能力。盛世豪(1999)给出了一个更加综合的概念: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中,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张超(2002)以生产效率为核心将其定义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于不同国家的同类产业之间生产效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以及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同类产业最终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因此提出了产业组织效率理论。

不难看出以上几种论述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决定着产出水平,即在质量等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决定产品的数量方面;竞争环境。有利的竞争环境可以带来外部经济;生产能力和生产优势。质量、价格、成本技术等优势最终体现为赢利能力。本文更倾向于综合能力的观点,认为它是以提高生产率为动力,以实现市场占有为目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的竞争能力的实现。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竞争力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一概念最初源于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一类产业或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够出口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即意味着这个国家、产业或企业具有某种优势或竞争力。竞争力的研究从此走向多角度化。

(一)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体系从各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禀赋差异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必然和根源,这两种差异也正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来源。

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绝对成本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动力,也是竞争力的所在。大卫•李嘉***(187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即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定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领域的生产,以交换低生产率领域的商品。后来,赫克歇尔与俄林发现相对成本产生于要素禀赋的差异,提出了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简称H-O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最终将出口能密集地利用其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二)新贸易理论

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发现要素禀赋理论与美国的实际贸易情况相矛盾,提出了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从此,有关竞争力的研究出现了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理论,主要有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和规模经济理论。

波斯纳(Michael Posner)1961年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中将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认为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凭着技术领先优势向国外出口这种新产品,但贸易也同时促进技术落后的“模仿国”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最后贸易随着技术差距的消失而消失。1966年Raymoud Vernon在该理论的基础上于《产品贸易》一书中首次提出五阶段论,后又经由威尔斯(Louis TWells)和赫希(Hirsoh)等人加以发展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阶段、产品成长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参与新产品出口竞争阶段,最后技术创新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1980年开始,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观察到产业内贸易的出现,并据此分析发现规模经济带来了产业内分工的细致化和产品异质性的提高,规模经济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三)竞争优势理论

该理论是从波特1980年发表的《竞争战略》开始的,其后1985年的《竞争优势》一书具体论证了价值链理论。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这是他的理论的一个集合和凝结。另外他的产业竞争力“四阶段理论”: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对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四)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开发研究院(IMD)《199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1994)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以此得出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公式表述为: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所谓资产是指固有的(如自然资源)或创造的(如基础设施);所谓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如先制造, 然后通过国际化所产生出来的竞争力。

(五)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重理论

金碚(1997)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具体的贸易中互相联系:一旦发生对外经济关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就会同时发生作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竞争优势来体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不同的是前者强调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生产率的比较,而后者强调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生产率的比较。

除了以上理论,微观经济学也从数量方面定义了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用价格成本之比来衡量,即价格/成本(value/Cost,简称V/C)。其中V=Sc+π+C,Sc为消费者剩余,π为经济利润。产业组织经济学从产业生命周期、市场结构、厂商策略行为、厂商博弈行为等方面对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古典贸易理论重在对于价格、要素等“差异”的描述;新古典理论着重“差异”的解释,现代竞争力理论更注重竞争力的创造和计量分析。

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模型

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为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细化分析提供了基础,后来的学者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更便于定性比较和定量分析的模型。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波特的“钻石模型”,其后的学者们又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丰富。比如鲁格曼和克鲁兹(1993)在分析加拿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时形成的“双钻石模型”;韩国汉城大学教授赵东成(1994)在分析韩国的产业竞争力时提出的“九因素模型” 等,他们根据实际的侧重点不同对钻石模型做了变形和修改。针对我国现实,张金昌(2002)提出的“九因素分析法”以及刘小铁(2004) 提出的“五要素论” 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际操作性。

金碚等(1997,1998)提出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们认为一国的产业竞争力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产业的组织问题,应该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来体现,从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状况及其直接和间接决定因素的“原因”入手逐渐深入到对竞争力的实现―竞争结果的分析 (见***1)。

波特的“钻石模型”:该模型主要解决产业或企业如何长期赢利的问题。它通过对复杂数据和资料的比较分析和提炼,总结出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大因素的菱形***(见***2)。他认为产业竞争优势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有四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府这两个重要变量可能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其影响不是决定性的。能否利用机会以及如何利用机会还要取决于四种基本因素。***府对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在于对四个关键因素的引导和促进上。

新模型的提出

通过以上几种理论模型的学习以及经济学和和管理学的知识,本文认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钻石模型”应该加入一些国际化的元素;世界分工的精细化以及产业内交换的频繁,产业竞争还应关注产业内的合作互利行为;对于某一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和改进的动态过程。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循环分析模型(见***3):

宏观客体。宏观客体是企业生存、发展,产业赖以生存的母体,更是竞争力产生的土壤。结合“钻石模型”,本文认为宏观环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企业外部环境。除了包括相关支持性产业、竞争对手的状况外,也应该看到 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对于一个产业的竞争趋势产生重要影响,宽松的环境可以给予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反紧张的国际态势则会产生消极甚至抑制的作用。第二,机遇。机遇在一个产业的扩张发展中有时起着关键作用,这一点要求企业决策者有着与时俱进的眼光。第三,国家***策。国家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全民利益取向的最高决策机构,它的经济***策起着导向作用,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策。

微观主体。一个产业的微观主体主要包括: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民族文化;产品是一个产业的灵魂;企业内部环境:如企业战略尤其是品牌策略已经发挥着产品识别的作用,企业结构等从组织形式上决定着某个产业的运行模式和效率。

实现手段和途径。技术决定着生产效率;广告和包装决定着产品推广度;售后使产业链得到延伸;创新是一个产业和企业长久生存和实现规模经济的保障。品牌在现代社会里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直至一个产业的代言人,有着巨大的无形价值。

竞争力的实现结果。竞争力的结果一定是可以量化的,本文认为可以从市场的实现―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的实现―利润率来检测一个产业的竞争力的大小,并且这个结果可以将信息重新返回到宏观客体及微观主体上,以便实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简新华,巍珊.产业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4.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8

【关键词】国际经贸 发展趋势 对策

随着通讯领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化的新趋势,国际贸易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目的就是为了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获得份额。国际经济与贸易不仅仅促进了跨区域的经济交流,还极大的推动了科技的创新。深刻了解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企业在今后的全球经济中占据一定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地位

(一)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

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经济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多样化的模式,从以往单一的体制逐渐转向多元化,从国内经济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经济,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产生的利润是直接贡献给经济发展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为国家带来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能够极大的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并且让两国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激发国际竞争意识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全世界经济市场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全球化市场,从而也导致了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个企业想要在贸易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在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竞争意识的提高。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涌入世界市场,为了生存发展的企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也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通过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和把控,利用最先进的经济贸易知识能够帮助企业最大程度的争夺市场份额。同时,我国企业为了能够尽快进入国际市场,还相应地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技术。如此的国际贸易竞争,带来的是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竞争意识提高。

二、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在同时也使得国际市场更加复杂化。随着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逐渐打破,整个世界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贸易市场。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也逐渐向自由化方面发展。国际经济业务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不再是原来的货物交换,更多的还有金融、服务以及投资的经济活动。由此可见,国际经济贸易的新趋势在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以及贸易的自由化程度提高。

(二)电子商务的崛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近些年来国际经济贸易的新平台,这是一个崭新的贸易模式,极大的改变了现阶段国际经济贸易的模式。经不完全统计,如果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经济贸易业务都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那么每年将会多创造出10亿美元的利润。电子商务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产物。

(三)跨国企业的迅速崛起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跨国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更多的企业选择拓宽海外市场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跨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间是在上世o九十年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兴起,WTO组织的成立,跨国企业的贸易总额占据了全世界的1/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势必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跨国企业的行列。

三、针在国际经新趋势下的发展建议

(一)重视培养人才

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在国际市场背景下的经济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一个企业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地位,就必须争取到足够多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与其说经济竞争是企业间的竞争,不如说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所以我国的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全面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改变管理制度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一个企业管理模式的好坏,也是该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强弱的表现。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市场分析,提出一套先进全面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三)树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彰显企业软实力的最直接表现,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显著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核心,也是企业竞争软实力的构成,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向外输出了大量企业,但是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都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所以,我国企业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自身的文化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任佳,何丽萍.浅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J]. 商场现代化, 2014,(16).

[2]王迎,孙露璐.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 经贸实践, 2016,(16).

[3]崔红艳.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 江苏商论, 2015,(14).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9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研究;分析

中***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01

已经有实际数据显示,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从最近16年(从1996年到2012年)通胀率和GDP增速,可以直观地看出经济的走势。中国***府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环境的同时也是通过必要的经济***策和干预手段,使得国内经济朝前发展,也使得经济的波动态势明显。紧缩――通胀――紧缩,这种循环出现的局面也展现任何事物的两面性:利弊共存。经济态势波动太过频繁,会引发股市恐慌,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后果;但长期没有因素刺激,经济结构发展太顺畅,无法应对大危机。所以,找出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平衡点对应对经济变化至关重要。

一、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理论知识

众所周知,在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和CPI的持续上升的状况来看,有关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大众的热度关注,引起了很多有关方面的讨论。由于经济界各方专家的观点不一致,大致上出现这三种观点。关于促退论就是通胀率大于经济增长速率,由通胀引发的诸多负面效应导致了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导致经济倒退。所以通货膨胀会令价格等一些经济参数下降亦或是浮动不定。最坏的情形会导致降低经济的效率。既然有促退论,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促进论了,它是指通胀率小于经济增长速率,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总体会呈现增长态势,它是众人所期待看到的局面。当通胀率和经济增长速率大体上相等,谁也奈何不了谁时,就是大多数学者倾心研究的中间时期,也叫中间论。实际上,它是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时间段,这种时间越长,普通民众对自己手中的货币贬值没有明显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策决策人员对于物价的调整,颁布一些***策,以此来适应经济的变化态势。

二、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研究

为研究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提供参考,特意选取了1980到2009年得到的***的关于通货膨胀率与GDP的增长率的数据。通过对《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分析,根据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我国从1980年到2009年30年的时间里,通胀率和GDP增速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促进论形势。88年之前的一段时间,也就是1980到1987这期间,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看到,变化的趋势呈现同步同趋势的增长。在1988年以后,通胀率一直紧跟着GDP增速的增长势头,通胀率虽然被掉在后头,但也相距不远,隐隐有赶超的趋势。从整体层面来说,通胀率和经济增长速率依然是同步增长形势。由于1988年以后,经济改革之初的社会红利已经渐渐消失。正是这一大环境条件的使然,随之后来的两年里,通胀率维持在18%的水平上,这是很严重的情形,而GDP增速仅有可怜的11%和4.1%,通胀率高过GDP增速太多,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1988年和1989年的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是由于劳动力大于供求,工资看起来保持不会增长的情况下,物价的涨幅其实会降低工资水平,降低了劳动力的成本。加大了劳动力,企业的产量也就上去了,这是当年。在下一年中物价上涨,劳动力也上涨,企业减少员工,下一年的产量也就降下来了。也就是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只对当年的经济增长有利,对下一年的经济增长来说却是一种制约。通货膨胀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涨幅有利也有弊。

三、通胀率和GDP增速之间的联系

1.通胀率和GDP增速的影响

通胀率是可以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影响到GDP增速增长率的。从众多的实际数据可以看出,与水平值相比较,通胀率越高,经济波动性越大。由此导致的市场环境会变得恶劣,股市里情绪紧张,众多投资者都会尽可能的减持或者投资观望,没有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支撑和拉动,GDP增速就会自然而然的放缓;相反,通胀率越小,经济波动性就越小,其对GDP增速的影响就会小很多。

2.通胀率和工业增长率正向相关

随着通胀率的降低,GDP增速就会快速抬头。这种现象表明我国经济形势下有很明显的托宾效应。这说明物价水平的上下波动是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就需要***府决策人员出台相关物价***策和货币***策。相信随着***策的逐步落实,经济增速会随着通胀率的稳步下降而逐步上升,还可以通过刺激消费的方式,拉动民众消费欲望,推动市场的繁荣,民众消费增多,货品的需求量就会加大,工业增长率的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速也会得以提升。

对于通胀率和GDP增速增率两者之间的探讨,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两者是可以相互影响的,长期保持在促进论的理论层面是理想状态。如若能够将我国经济形势保持在中间论的状态下,在这个水平保持着波动幅度在可控范围内,让两者的变化趋势趋于平衡,就可以使得中国经济在日渐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继续快速发展,独占鳌头。

参考文献:

[1]朱婕,靖继鹏.基于/意义建构0之上的/信息差0理论及模型[J].***书情报知识,2006(1):58.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篇10

关键词:经济合作 国际分工 一体化 要素移动

一、传统国际经济合作理论

(一)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发表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两个国家进行贸易的基础是以绝对劳动生产率衡量的绝对优势,生产和交换彼此具有绝对利益的产品,以达到共同获利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给各国带来绝对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或者比较成本,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倡导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

2. 要素禀赋理论

俄林-赫克歇尔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都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按照该理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

(二)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中以普雷维什的“中心-”理论最为有名,该理论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另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中心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都有很多优势,而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两者存在根本上的不平等关系,前者越来越富,后者越来越穷。国家在经济上处于依附中心国家的不利地位,社会生活条件日趋恶化。该理论启示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治经济旧秩序,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新秩序。

(三)结构需求理论

结构需求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从需求角度对北北贸易和部门内贸易做出了解释,根据该理论,贸易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对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多,从而带动本国工业制成品产量的增加,如果产量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有能力出口这类产品,只有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才会有较多的需求,因而出口对象国是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相似的国家,这样就使得两国间的贸易量增大。

二、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1. 静态效果―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建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2.动态效果

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于投资的扩大,有利于技术进步。

(二)大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的提出者西托夫斯基认为,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合成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可以最大限度追求经济福利,其核心是:⑴目的是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从而实现利益;⑵通过市场的扩大,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利益的目的。

(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该理论认为,如果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近,该种产品在那个国家生产没有差别,那么一个国家就可以放弃某种产品的生产把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可以放弃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通过协议建立分工关系。

三. 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即指生产要素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在各国间所进行的直接流动,还应包括以商品为外化形式进行的间接移动。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有要素禀赋在各国之间差异性,国际市场机制原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扩大等因素。

四.基于超边际分析方法的最新理论动态

超边际分析方法由杨小凯提出,它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复活了斯密关于分工的重要思想。新兴古典经济学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从内生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新视角重整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多种互相***的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发展的前沿课题。即对每一角点进行边际分析, 然后在角点之间用总效益费用分析,这是处理最优决策的角点解所必须的。超边际分析就是在人们在做出资源配置的决策之前,先选择专业和分工水平,从而就产生的“角点解”和用来使对它的分析简化的“文定理”,不能不说这是伟大的创新.

五.国际经济合作趋势预测及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服务贸易异***突起,新的趋势主要如下,一是WTO成为世界范围维护和完善贸易秩序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经济合作也势必以此为解决争端的机制;二是FTA的贸易创造效应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旧格局崩溃,新格局尚未成型的转折时期,充满着各种变动和相对不变的因素。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趋势和形势特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才能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发展自己并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参考文献:

[1].崔日明,李兵,刘. 《国际经济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10篇

学习

经济师专业技术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师专业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师专业论文发表,经济师职称论文期刊。1、成立**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由9至1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同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

学习

教学总结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总结10篇,内容包括教学总结范文,简短的教学总结。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

学习

院感护士工作计划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院感护士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院感科护士工作计划,医院护士工作计划集锦6篇。2.1强有力的教学支持系统我院护理部设有专门的教学机构,由专人负责院内教学,包括培训新上岗护士,制订护理部各级各类人员的教学计划,检查各临床科室教学

学习

年底总结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年底总结10篇,内容包括年底总结的简短范文,年底总结寄语大全。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总结上一年的经验教训,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进一步的学习和改进,不断完善

学习

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和总结,健康促进计划书模板。3、调整、落实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充分调动宣传网络人员的积极性,配合临床医疗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4、依托工会开展文娱、体育

学习

绿色施工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施工论文,内容包括绿色施工的论文,绿色施工论文案例哪里找。1.2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绿色施工是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传统施工进行创新和提升,但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又有

学习

经济管理专业的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专业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学习

工作经历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经历10篇,内容包括工作经历及感想,工作经历自述内容。宣传你的提升过程如果你在公司里得到提升,你会非常自豪。所以利用这个机会,夸夸自己吧!潜在的雇主会对你的提升有深刻印象,因为提升表示你就业稳定,也很有出色的工作成绩

学习

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统计学论文选题,管理统计学论文范文大全。经济学专业是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经济学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尤

学习

中国经济转型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经济转型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经济转型小论文1000字,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小论文。(二)剖析与思考长期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发展动力格局导致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贸易高顺差、消费低水平的无后劲、不可持续

学习

业务总结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业务总结10篇,内容包括业务总结及工作展望,业务总结的经典范例。从刚开始接触业务的时候,心态确实不那么端正。反反复复的,总是觉得自己不适合这种工作,还是去找份安稳的工作吧,周而复始的延续那种日子吧,但这时也会有另一种声音

学习

一周总结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一周总结10篇,内容包括一周股市总结,一周简单总结。一切还是和原来一样,熟悉的上课铃在8点钟的时候又回荡在我的耳旁,翻开崭新的书本,又是一个漫长的学期。开学第一天,永远是那么记忆犹新,那激动的心跳至今还未平静。这一天,永远

学习

工作心得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心得10篇,内容包括工作心得最新的10篇,分享工作心得。只要策划具体周到,并能充分的发挥其他学生干部的长处,我觉得办一次活动不难,困难是如何挖掘其他学生干部的长处,如何恰如其分的分配工作,使得活动的效果更好。如何培养自

学习

实习汇报材料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实习汇报材料1000字,实习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

学习

经济师专业技术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师专业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师专业论文发表,经济师职称论文期刊。1、成立**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由9至1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同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

学习

绿色施工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施工论文,内容包括绿色施工的论文,绿色施工论文案例哪里找。1.2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绿色施工是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传统施工进行创新和提升,但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又有

学习

经济管理专业的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专业的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论文。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学习

数学家故事论文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家故事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数学家的故事2000字论文,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模板可打印。教学中,我让学生为数学家写小传,先后写过刘微、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牛顿、莱布尼茨、高斯、欧拉、阿贝尔、魏尔斯

学习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学习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10篇

阅读(19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经济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论文,中国经济的发展的论文。2.***府公债增长太快中国2011年底中央***府国债为6.75万亿元,加上地方***府债务10.7万亿,总计17.5万亿的***府公债,2011年度中国GDP为47.2万亿元,

学习

职业伦理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伦理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伦理论文,法律职业伦理论文1000字。然而,***策分析者总是面临着相互竞争的价值冲突,从而陷人典型的伦理困境。解决这种困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自身职业角色的定位,更有赖于***策分析者自身职

学习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免费范文,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