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教育论文10篇

国情教育论文篇1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又培育了为世人称道的道德风尚。到社会主义阶段,这些优秀传统被继承和加以弘扬,与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二、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许多求进步的先进思想人物,提出了不少济世***存的主张,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历史已经证明,唯一的出路。只有在中国***的领导下,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的路。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过去搞***是依靠了***的领导,现在搞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同样也离不开***的领导。中国的***和建设只能由中国***领导,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西方的多***制领导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传统,热爱***,在***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找到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当珍惜这一正确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全国(除台湾外)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祖国的富强。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因为在我们这个底子雹人口多、生产不发达的国家,如果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搞资本主义,将会产生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受穷。在生产不发达不富裕的国家”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家都有饭吃,都能生活得好。

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我国已建立了比较***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村经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的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他们就会认识到中国***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的生产仍然落后。经济不发达,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国情教育,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光荣使命,要认真钻研《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学习国家教委颁发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和***治纲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国情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运用。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国情教育中,教师在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

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国情认识国情。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

以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国情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就能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三、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国情教育。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求同存异,或者求异存同,从而探寻正确的道路和适宜的措施。国情教育要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认识中国现实社会所处的阶段,才能看清中国的历史进步,发展趋势和前景。国情教育只有将它放到同一历史时期内,进行不同国度的横向比较,才能找出国情中的长短差距,探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各种问题的答案,才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起。

四、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在历史教学中,在讲国情中的积极有利因素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讲国情中消极不利因素方面,要深刻分析产生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使学生心理能够产生出一种民族的紧迫感和忧患感,归纳到一点,通过认识国情,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

五、从实际出发,进行国情教育。国情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对象学生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与现实存在的一些不够正确的认识问题。

国情教育论文篇2

论文摘要:我国***书馆学专业教育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地域分布、管理体制、教育形式和水平层次诸方面形成了宏观性教育结构体系,在教材建设、理论研究和适应社会需求方面也取得成效。但怎样根据培养人才的智能结构来确定***书馆学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层次,提高教师素质办出本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其创造能力等,均为今后需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结束***十年***,迎来科学的春天,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二十年。其间,随着***书馆事业和***书馆学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书馆学教育也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 宏观性教育结构体系形成

1. 1 全日制专业教育呈分布广、多层次格局。1978年以前,我国***书馆学教育专业仅有北大***书馆学系和武大***书馆学系两个办学点, 1978年恢复高校统一招生后,***书馆学办学点迅速增加,并很快步入***书情报一体化,全国各省市55所普通高校的大专、本科***书馆学系大部分更名为***书情报学院、系或文献信息管理、文献情报科学院、系。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全日制***书情报学专业共有本科教学点37个、大专点18个、中专点23个。从四类不同的管理体制结构看,其中分别隶属国家教委(***)的教育点有25个;中央部、委、院的教育点12个;省、市教委(教育厅、局)31个;省、市文化厅、局的教育点10个。另外,在台湾地区则有台湾大学、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世界新闻学院等共5个系开设了***书馆学情报学专业。

1978年,中央做出恢复研究生教育的决定,武汉大学***书馆学系和南京大学***书馆率先招收了建国后首届“目录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其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相继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1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同年11月,北大和武大最早获得***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了***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学位委员会七次学位授权审核,至90年代末,***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已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3个***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在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联办)、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办)设立情报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还有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系、武汉大学***书情报学院、南开大学***书馆学情报学系、南京大学文献情报科学系等单位设立的13个***书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南京大学文献情报系还招收双学位学生。据统计,自1981至1998年的十八年内,我国已培养出***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生1, 465名、博士生43名,他们大都成为业内骨干力量或学科带头人。

1. 2 成人在职业余教育发展迅速,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我国***书馆学成人教育从80年代初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 8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 9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据统计,全国***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成人教育点共50个,其中分别隶属国家教委(***)的教育点有15个;中央部、委、院的教育点9个;省、市教委(教育厅、局)的教育点17个;省、市文化厅、局的教育点9个。

***书馆学成人教育的形式有:进修班、训练班、研讨班、专业证书班、研究生班、函授教育、职工业余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自学考试。这些不同方式均是对正规***书馆学教育的有力补充。

***书馆学函授教育分为高等函授教育和中等函授教育两种,这是对***书馆在职干部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种规格学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高等函授教育的学制有大学三年制专科和再续修二年毕业的五年制本科。学员在修完各种规定课程,经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大专或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成绩优秀者可授予学士学位,全国共有三十多所大学开设了这样的函授班。与此类同,中等函授教育是培养***书馆在职人员中等专业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学习期限一般是二至三年。学习期满经过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书馆学中专毕业证书。如山西、辽宁、吉林、浙江、四川、山东等省都兴办了***书馆业务函授学校,为本省各级***书馆和情报部门培养了大批初级专门人才。

***书馆职工业余大学和夜大学是国家承认大专学历的***书馆学职业教育学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员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如北京***书馆职工业余大学、北京大学***书情报系夜大学、黑龙江大学***书情报学系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夜大学***书馆学专修科等三十余所学校。南师大***书馆学专修科自1981年成立以来,十余年间为社会培养了860名大专层次的***书情报专业人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书馆学专业,更是一种量大面广开放式的教育形式,方法是经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学习三年,考试合格后发毕业证书,该专业首届就招生2万人。***书馆学专业自学考试主要依靠自学,按正规高校课程标准考试,考生报考的每一门课程,成绩达到相应学历单科知识水平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累积单科合格证书达到规定的本科要求时,发给本科毕业证书。1985年湖南省率先开办该形式教育,全国各省也随之相继开办。

专业证书班的功能有二:一是帮助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工作人员申请职称;二是使非***书馆专业人员能较快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如南京师范大学***书馆自1993年以来,与有关部门合作,连年举办全省中小学***书馆学专业证书班,已有千余名学员结业。

2 教材建设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2. 1 教材建设系统配套。从建国后至***结束的近三十年内,我国公开出版的***书馆学专业教材寥寥无几。自1978年国家***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后,***书情报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年)的有60多种。另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全国各高等院校自编的教材和教学资料。这些教材和教学资料有着较鲜明的特点:首先,教材在学科方面齐全并形成系列,有***书馆学系列、情报学系列、文献学系列、***书情报自动化系列等。其次,教材编写层次分明,教材品种配套齐备。既编写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出版了电大、自学考试用的系列教材。大部分课程编出了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及教学大纲等配套品种。第三,教材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的选编教材,也有非选编教材;有翻译国外的教材,还有声像教材。总而言之,随着教材数量的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如《***书馆学基础》、《目录学概论》、《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科技文献检索》等被评为1988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

2. 2 理论研究成果显著。据笔者统计,民国时期我国正式发表的***书馆方面的文章约有一千篇左右,其中有关***书馆学教育的文章约10篇左右,且多在30年表。建国后,从1950~1959年间全国共发表***书馆学教育文章24篇,内容虽涉及教学法、教材与课程设置诸方面,但学术水平含量不高,多为工作总结和体会,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浓厚的***治色彩,如批判***书馆学教育中的资产阶级思想、教学内容要与***治运动相结合等。及至***前,***书馆学教育理论研究仍以工作总结为主,并无质量上的提高。十年***时期,我国***书馆学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其原因不言而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书馆学教育研究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仅1978~1979年一年间就8篇,数量虽不算多,但内容涉及比较广泛,其中有四篇是介绍国外***书馆学教育的,可看出已不再是建国初期十七年的那种经验总结式或机构简介式的文章,而是在方式方法上开始着眼从理论上探讨或引进国内外***书馆学教育理论,并注意介绍一些对于国内***书馆界来说还很陌生的国外***书馆情报学教育的情况。进入80年代,我国***书馆学教育研究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如1980年一年发表的论文就高达30篇,相当于1950~1977年27年间所总数的80%,内容方面也更加全面。80年代的论文不仅数量增多,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如桑健的“国内外***书馆学教育述评”;黄宗高、张琪玉合写的“***书馆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李纪有的“国内***书馆学教育简论”等文章均为最高水准的学术性论文,从理论的高度并结合实际对我国的***书馆学教育进行总结与反思,回顾与展望,无疑对我国***书馆学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工作实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启示和提高作用。应该说,八、九十年代我国***书馆学教育研究从总体上看处于蓬勃发展的良好状况,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显见,主要是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上,而对于教学法、教材、课程设置等微观方面重视不够。其原因是:①宏观研究群体包括了教学人员和广大馆员,而微观研究则需要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进行,前者人数远远超过后者。②对教学质量重视不够,热衷于表面上泛泛地、粗线条地谈论***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却没有真正从实践出发。③专业教师素质偏低,有较强能力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人数太少。

国情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思想***治 理论科学化 途径

一、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进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

***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面临着科学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双重选择。在***的思想理论教育史上,出现过把思想理论教育过分意识形态化的现象,也发生过把思想理论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逐渐被弱化和淡化的状况,特别是在“”中,由于过于强调了意识形态的替代性、过度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性、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几乎集中了全社会的注意力和资源,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和作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大***和***治的巨烈冲击,并没有树立意识形态和***治的绝对权威,相反,意识形态领域所导致的混乱,使一些人失去了热忱。思想理论教育作为担负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教化的特殊使命,这就决定了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要服务和服从于意识形态的要求,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论证和辩护。第一,***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意识形态化是载体和内容的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思想理论教育是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和途径,思想理论教育传播和灌输的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别的意识形态;反过来,中国***通过思想理论教育这一途径来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思想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离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教育就不是思想理论教育;同样,脱离思想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将大为减少,其效果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二,意识形态化和***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的思想理论教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指导思想,成为个体***治社会化的指导思想。***的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有三重任务:一是传播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二是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和扬弃;三是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发展创新。***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作用在于宣传和传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建设提供实践和操作层面的途径和方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奠定基础。

二、注重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彰显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或“人文关怀”。***的十报告体现出思想***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的要求。因此,正确处理***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实际是指在思想理论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第一,***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以人性化为基础的。从一定意义上,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就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的标准化和精确化,它体现的是一种物性特征和数量特征。科学化往往是与规范化、程式化、标准化和精确化等相关的,要求形成尽可能规范的思想理论教育实际操作体系和思想理论教育研究学术规范体系。第二,***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化与人性化突出地体现在清晰和模糊的关系上。首先,清晰和模糊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清晰和准确。这表现在***的思想理论教育上,清晰指的是理论的科学性必须是清晰的、明确的和不含糊的,而以什么样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接受这些理论是可以是模糊的,只要方法正确,目的明确,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办法都是可以采取的。其次,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难以完全数量化和精确化的。最后,要给人性留出空间和余地,保留某种隐秘性,给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动留出可能性。因此,科学与人文角度不同,致使方向也不同,但它们应该相互配合,在某一点上达到平衡。第三,在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达到***的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人性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思想理论教育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国情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 教学合一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33-02

一、国外的情感教学研究

情感教学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及其弟子的著作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可以说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教学中的开端,他善于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他通过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柏拉***主张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如:音乐、体育、文学等方式进行学习,他认为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来获取知识,同时还可以陶冶孩子的心灵,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帮助孩子形成高尚的灵魂。亚里士多德注重儿童身心的发展,他强调教学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他认为音乐能够给人以乐趣,帮助人们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1]

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持有“乐学”思想,他主张对儿童的教育应是鼓励的,能激发他们兴趣的。主张:“教师对待学生要如慈父一般”,“不能通过挖苦、讽刺、辱骂等方式来纠正学生的过失”。教师不能用嫌弃厌恶嘲笑等预期责备学生,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2]

14世纪,“乐学”思想开始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开始进行实践逐渐形成以反对封建专制下对儿童心理和个性所采取的宗教教育,提倡人文主义教学思想教育,主张个体具有自由发展的权利。16世纪,维夫斯继承和发扬了和谐式教育。他认为教育和教学应遵循儿童的天性,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依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他认为教育和教学的具体措施应以儿童不同的个性表现为前提,要尊重儿童的个性、激发儿童的兴趣,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西方近代教学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努力探索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最终他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第一,直观原理,他认为传统的教学过分的注重语言上的描写,这带给学生的是抽象的知识,同文字相比***片、模型等教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这些感官与大脑进行合作,很好的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第二,活动原理,主张学校在设置文化课的同时要设置相关的实践课,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对知识加深理解,进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三,兴趣原理,他强调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自然形成的,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愿望,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而不能强制、约束学生的学习活动。[3]这些教学思想依然是我们今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应该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20世纪中期,在美国有着著名心理学家,新教学论思想家之称的布鲁姆,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法。他将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1.认知领域:包括对知识的回忆、再现以及理智、技能等方面能力的形成;2.态度领域: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鉴赏力的提高;3.技巧领域:包括对知识的分析与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最终目标是要鼓励教学者对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要达到,以达致整全的教育。[4]情感目标分类的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使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一同作为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使它在教学目标上从此拥有了重要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学生的学习态度被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关注。最具代表性的是心理学家罗杰斯。他在他的著作《学习自由》一书中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知道自己该如何学习且能够在适应各种社会性变化的同时保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美丽,即罗杰斯所说的“自由人”。罗杰斯强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和理论,要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与学生进一步的交流,进而产生共鸣;要信任学生,并同时感受到让学生信任。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5]

20世纪70年代,在情感方面的研究,西方大家着手要早研究的更深,因此西方一直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但是前苏联情感方面的教育家们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是,前苏联教学学家赞科夫。他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充分的论证了情感的重要性。他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直接地依靠甚至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便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巧。”“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与其说靠多次的反复记忆和练习,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靠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而达到的。”[6]

20世纪80年代,情感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兴起了更具有进步意义的理论―建构义教育。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从施教者传递到受教者。或者说,教学的本质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由教师帮助学习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7]

二、国内情感教学研究

(一)中国古代情感教学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情感教育由来已久,首先要提及的必是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的孔子,他的教学理论对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在《论语》中有很多的名句就是阐述情感教育的。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都很好的体现了孔子的“乐学”的治学思想。据统计,在《论语》一书中,与情感相关的词语达30 多个,如“乐”“厌”“喜”“悲”等。这些都进一步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乐学”的教学思想。《学记》肯定了孔子的“乐学”观点,从正面论述了孔子关于积极情感对学习促进作用的观点,令其更加具体、详尽。《学记》主张知识与实践要相结合,既要扩充知识的涉及领域,又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形成高尚情操。强调教学要按照由浅即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面发展。它强调一个人要想全面的发展,一定要在同学之间学会取长补短。[8]南宋大教育家朱熹进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他将孔子“乐学”思想,进行进一步的诠释,通过对前人的经验的总结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9]。至此,我国情感教育思想有了初步的发展,虽然这些思想是不成系统的、零散的,但是这些思想使启发式教学也就和愉快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且沿用至今,为我国近现代的教学思想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近现代情感教学

中国近代教育史中,梁启超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他提倡教学的“两重趣味”,即教师边教边学,两者打成一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乐学与乐教”的辩证统一问题。蔡元培主张重视学生的个性自由,提倡启发式教学,他提出“与其守成法,勿如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反对过去旧式的不关注学生情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完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和学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负指导而学生负学习。两者合一,学生在“教”中学会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中获取“自得”,以“自得”激发学习的“自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方面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情感教学很有启迪。[1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当时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的唯理性教育模式,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发现了这种教育的弊端,进而又开始提倡情感教育。王国维,在《教育世界》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主要论述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的教学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把美学纳入到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第一人[11];蔡元培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力争塑造人的健全心理。他提出了“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高了教育者对情感教育的重视。陈鹤琴在其的“活教育”的理论中也包含着许多情感教学的理论和思想。他提出:“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反对在传授知识方面教师知识拿儿童比作容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先进情感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大量涌入,使我们的教学视野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实践表明这不光需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更需要学生掌握创新的本领和技能,从而摆脱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状。冷冉先生的《谈情知教学》一文中指出,情感和知识都应是教学的目的,引起了人们对情感教学的普遍关注。随后一些关心和热爱祖国教学事业的先进工作者他们克服各种阻碍,努力寻求适合我国情感教学发展的方式方法,先后产生了:卢家嵋教授的《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媚、魏庆安、李其维等出版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卢家嵋教授的个人专著《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这些著作都从很多的角度充分的论证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情感教学的进程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在此之后,更多的相关专著涌现出来,如朱小蔓的《情感教育论纲》和《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鱼霞的《情感教育》等等。从上海一师附中创办的“愉快教学”学校到这种教学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12],这是我国教育在情感教学方面迈出的成功的一步。在情感教学这条路上,我国仍有很多的学者在研究、探索,通过他们不断地努力,坚信在情感教学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丽.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08.

[2]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9-23

[3]赵慧君,李春超.中外教育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85-294.

[4]车宏生.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2:116.

[5]周玲.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闵裕.高中英语情感教学及其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7]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3-24.

[8]辜爱兰.基于教育智慧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上上海师范大学,2009.

[9]刘秀芳.中国古代家庭幼儿教育论略[J].山西: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58-59.

[10]黄书光,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J].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01):56.

国情教育论文篇5

论文摘要我国教育技术自美国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引进以来,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是借鉴美国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和实践标准。这样的教育技术是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是否能指导我国的教育教学。

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在教育技术领域进行了很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了大量尝试,特别是90年代从美国引进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以来,堆我国本土的教育技术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很多都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论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关系的依附理论之后,我们可以在这个视角下来论述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本土化问题。

一、我国本土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简述

我国本土的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的电化教育阶段,一直到90年代到现在的教育技术阶段。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的千字课教学试验就开始使用幻灯机。建国以后,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的语言类的广播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设立了电化教育馆,负责推进基础教育中的电化教育。时期,电化教育的发展处于半瘫痪的停滞状态。1978年以后,我国的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从1984年起,在30多所高校开办了电教专业,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电教人员培养体系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七论为内容的理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了电化教学方法体系。

90年代之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却进入了另一个的阶段。随着西方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以及认知学习理论、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引进,特别是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引进,我国的电化教育也更名为教育技术。原来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和框架开始向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从全局来看,这只是教育依附理论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一个体现。

二、教育依附理论简析

依附理论是产生于当展中国家论述不发达与发达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后来移植到教育研究领域,用来论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关系。

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拉美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理论家和西方一些激进派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时所运用的重要分析框架,其主旨在于为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策导向。

教育依附理论是上世纪70到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它的基本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教育和学术领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依附甚至依赖,这样一种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国际格局”短时内不可逆转。

教育依附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阿尔特巴赫运用了依附理论的中心—边缘与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对国际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教育上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学术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他力***以“中心”与“边缘”、“发达”与“不发达”、“工业化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等关系来逢释“两极世界”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三、我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依附性倾向

我国当前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基本上是从美国的教育技术领域引进和借鉴来的。特别是自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引入以来,堆我国本土的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教育技术的源头来自美国

我国电化教育与美国教育技术产生都是在 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国外传人的电影和播音技术进入中国,于是电化教育就这样萌芽了。20世纪初的中国不具备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这些都是从西方特别是美国来的。教育技术思想基础则是当时具有留学背景的有识之士主动引入的,从其萌芽之日起,我国的电化教育就深受美国的影响,这就注定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二者之间仍会相互影响。

虽然我国的教育技术起源于美国,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这段时期,我国教育技术还是处在初期的本土化自我发展阶段,这可以从这段时期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上得到验证。早期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存在依附现象。

(二)我国当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困惑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引入以后,对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南国农老先生认为,我国的电教界,特别是理论研究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名称改了,学科名称,由“电化教育”改为“教育技术”。定位变了,学科定位,由一般定位于“教育”变为一般定位于“技术”。研究领域“泛化”了,学科研究领域,变为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变得“泛化”了。培养目标模糊了。努力方向没有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引入犹如一支强心针注入了我国的教育技术,然而有些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从实际情况来说,“很多教育技术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认可学科的‘西方中心主义’,呈现一定的主体性迷失”,反映了自我文化殖民的心态,这不仅影响我们的学术自信心,也将对我们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依附理论的风靡一时,是西方国家有意无意的文化殖民和我们自我文化殖民心态结合的产物。

1.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依附性

从美国引入的教育技术有三个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无论是是教育技术的哪个流派,媒体派也好,学习派也罢,都需要这些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的基本架构不会明显的存在教育依附理论的影子,属于中性的普遍理论。但是如果深入到某个具体的传播模式,我们就会发现里面渗透了西方思维的一些模式。

学习理论中的各种学习论都是植根于西方的社会和人文背景,这跟我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背景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社会思想急剧变革的时代,但是我们需要承认,无论是社会形态如何变迁,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是不会在短期内就会改变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动物属性,忽略了人的主观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我国本土的学习理论却是倾向于人文的教化作用,通过具体的某个有影响力的任务进行教育活动。同时也兼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否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还是有待商榷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具体的学习环境引发教学,但是我们在研究某个具体的情境时发现跟我们当前的生活情境是大相径庭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一种学习理论,过于依靠人的主观学习动机,这跟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模式是不协调的。我们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提倡的是中庸和谐,强调具体典型人物的教化作用,个人的自主化的建构学习是没有合适的发展土壤的。

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其他的理论体系,诸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理论更是体现了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

2.教育技术实践的依附性

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实践和应用主要是按照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中的框架进行的,忽略了这些框架在我国当前特定的国情下实施的合理性。

目前在我国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中学、小学工作,由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落后,更重要的是理念落后,教育技术实践很难展开或者实践的内容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意义。美国的教育技术实践是基于全国教育系统的高度的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信息化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在不认真思考的情况下、盲目照搬。

国情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引言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1] 。初中历史教材德育材料丰富,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最有利的途径,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德育教育上,其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就能实现高等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死记硬背,忽略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严重束缚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发挥也具有剧烈的负面影响。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不可或缺[2] 。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科学的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其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以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分配小组,以交流为主导,给予相应的教材题目,由小组间相互讨论、相互沟通,积极主动的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小组合作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出一系列的问题讨论,首先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出课题,对儒家学派、道家学派等代表人物进行分类,将任务和学派写在黑板上,抽取学生到黑板上连线,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正确答案,相互讨论,容易混淆的重点讲解;然后利用理论知识,展开文化、***治与思想间的讨论,认可儒家学派的分为一组,认可道家学派的为一组,认可墨家学派的为一组、认可法家学派的为一组,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对讨论的答案做好笔记,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然后师生间共同讨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比,评比方式应以学生的总体学习态度为准。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中不仅能加深教材内容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历史思想的认识,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

2.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教材信息,通过***文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角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教师课前应做好教学课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通过激烈的战火画面和激昂的轰炮声将学生带入到抗日战争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视频看完后,要求学生表述自己的观后感;然后进入课堂教学,通过结合课外读本,丰富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九一八事件认知更全面。课尾,教师还可以通过九一八事件发生原因及各方的战争态度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由学生自行到网上查找资料,运用***文结合的形式将作业结果复制到U盘上,在下次历史课时,抽取学生要讲堂讲述自己的作业思路及答案,并要求不同答案的同学给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组织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深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对初中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3] 。多利用历史中的人物楷模激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感思考。实践性教学是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主观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化理论知识内容,开展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情感专题教育,比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知识讲座,理论知识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轮流演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座完成后,还应要求学生书写讲座心得,并要求学生根据讲座专题出版墙报,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比如在《红***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开展红***远征途中的故事专题,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爆发。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红歌演唱比赛,借助历史歌曲中的魅力,使学生愉快的渗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还可以开展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等,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学生对积极并乐意投入到竞赛中;还可以结合林则徐硝鸦片的课堂知识开展禁止吸烟和乱扔垃圾的活动,由班级学生派出值日员进行检查,全力维护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意识。

4.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时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能硬性的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向都极不利。教师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同时,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案,以学生为教学主导,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和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谢登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初探[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13,12(17):23-24.

国情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要:在当前我国教育研究创新乏力的情况下,确立一种新的教 育研究范式取向,将成为我国教育研究创新的突破口。鉴于我国教育研究者对研究范式重视 不 够,对科学实证研究范式过于迷信和信仰等问题,又由于当代社会主流思维方式转换、教育 过程的本性和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理趣使然,必然要确立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 以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作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新取向,必须重视本土化问题,为此,应处理 好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本研究范式与其他研究范式的关系。

一、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现实问题

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教育研究范式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教育研究者对研究范式缺乏应有的重视,很多研究者尚无明确的研究范式意识。有学者以某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年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为文本,分析了这些论 文 中所体现的教育研究范式。结果发现,“大部分的研究者缺乏方***的自觉意识,甚至有些 研 究者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1]。教育研究中有太多的直觉、思辨,有的研究甚 至就是想当然,过于模糊、宽泛、松散,许多结论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具有 较大的随意性、习惯性和自发性,所能起到的主要是议论和舆论的作用。它更多的是一 种研 究者个人观点和感受的阐发,通常结合社会当下的时弊和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说或提出建 议”[2]。教育理论中充斥着“正确的废话”,这样的教育研究,难以在学术界获 得应有的地位,难以为教育实践工作者关注,更谈不上教育研究的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人们对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又过于迷信和信仰。当代教育研究笼罩着缠绵悱恻的 经验主义的情趣。许多人认为,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所谓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就能确保经验事实 不断得到积累,如能对不断得到的丰富的经验事实加以归纳、总结,就能自动产生科学理 论。狭隘的经验主义使教育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非常蔑视思想和理论,尤其蔑视哲学。在不少人眼里,所谓 教育研究不过是搞几张问卷或量表去调查,或在某个范围内进行种种测试或实验。这种单 凭经验或经验至上的情绪,使教育研究实际走到了极端缺乏思想和理论的地步。

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作为崛起于20世纪中期的一种在自然情境中以收集定性资料为主,通过 诠 释和移情的途径来揭示和理解教育及其内部意义的研究范式,虽自20世纪90年代已引入我国 教育研究领域,但之后并未获得正常发展。它对我国教育研究创新的引导作用也就没能发挥 出来。

二、确立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的理由

从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现实问题出发,实现我国教育研究的创新,就必须从教育研究的生产方式上进行变革,也就是说,我们须深 刻认识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在当前教育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确立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 向,其理由如下:

1.当代社会主流思维方式转换使然

影响教育研究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种历史的因素时刻与教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相关, 它就是一定时代的主流的思维方式。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当代社会思维方式的变革在于转换了一种模式,即从主体与客体对立 的、以实证科学为楷模的认识模式,转向以主体间性和互动建构为主的认识模式。这种转变不仅表现在认识的目的、真理、知识的性质等问题的界定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 认识模式本身的解释上。也就是说,认识不再被看做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之间产生的表象 与本质的符合,而是被看做一种解释的活动。这种解释活动依赖于解释者生活于其中的语境 ,即“生活形式”之中,并且解释所产生的意义是一个过程,且永远没有穷尽。

人文思维逻辑与科学思维逻辑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工具有着各自的用途与适用范围,并随对 象的不同特性与需要而决定取舍。当世界经济表现为一体化趋势的时候,科学思维的逻辑就派上了用场,而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和追求差异的社会里,追求多样性的人文思维逻辑就占据了主流地位。在此背景下,教育研究过程中也必将注重人文思维逻辑的运用,教育研究范式也必将转向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这是适应哲学思维方式转换潮流的必然选择。

2.教育过程的本性使然

教育过程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其本质属性决定了教育研究范式的应然取向。

首先,教育过程是一系列对立范畴的辩证统一体,即物质的与精神的、事实的与价值的、外求的与内省的、存在的与意义的、物化的与人文的等等,但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并不是在两极之间摇摆的,而是有层次的。教育的完整意义具有一个“核心”,在一系列对立的两极之间,笔者坚信,教育的“核心”是内隐的和精神的,教育活动的本性在于精神的、价值的、人文的和意义的—面。

我们可以说,没有校舍、没有课本,就没有正规教育;没有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准备,教育活动就很难达到它应有的效率。但不能说,有了校舍,有了课本,有了掌握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的教师,所发生的教育活动就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有这样的情况,即一个现代化设备的课堂,传递的却是非科学的知识,这是一种异化的教育,一种负教育。校舍、桌椅、课本和知识 等,虽然是教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但不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育活动所欲表达的人类对真、善、美等价值的追求以及对意义的关怀与寻觅。因此,教育活动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它内在地与“理解”、“体验”、“价值”、“意义”等范畴联系在一起。

其次,教育活动的核心是精神的和人文的。因为我们无法将全部教育问题的意蕴客观化,无 法从纯粹客观的角度理解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教育过程无法还原为一个实体或得到严格控 制的操作过程。教育活动中较高层面的内涵并非在归纳推理或统计规律的意义上由低层面的 内涵推演而来。教育中的人文性或人文精神是历史地生成的,同时也是依据个体的智慧与觉 悟 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不同见识、不同修养的个体所见到(悟到)的教育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教 育的核心由于文化历史和人格个性的参与,所以它本质上是约定的,而不是外在规定的。因 为其约定性,人类理解或说明教育的历史是一种互为主体性或主体间性的历程,教育活动就 具有了很强的独特性和个体性。由上述可知,教育过程深刻的人文性决定了教育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的取向。

3.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理趣使然

教育不是当时当世之事,而是古已有之,教育研究亦是如此。因而,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的理 趣就成为今日教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从我国传统教育的内在意蕴来看,我国传统强调为学贵在觉悟。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认为,“学”为“觉悟”。为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觉悟,这一点决定了我国一切学术 的 根本路向。中国人为学的目的,是致力于学问的探讨,不仅求真,而且求善、求美、求意趣 。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核心是意义的生成,强调教育研究的主题在于深入解析教育现象背后 的意义。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追求意义的建构,这与我国传统为学求意趣的研究指向有殊途同 归之妙。

其次,我国传统教育研究讲求道理,道理是开创性思想家的洞见慧识,是以其学养、智慧和觉悟作铺垫的,脱离不了主体性的肯认或体认。道理所具有的哲理强制性和普遍接受性,本质上是建立在相互主体性脉络意义的合情合理与共认共识之上的。合情合理指道理的强制性,共认共识指道理的普遍性,意味着相互主体的可体认性与可接受性[3]。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强调研究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和融合,走向“主体间性”,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主体和客体达到“视域融合”式的理解。这与我国传统教育探究中注重研究主体的相互可体认性与可接受性不谋而合。

最后,我国传统教育探究所达成的是学问,是觉悟,这决定了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的路向是内省而不是外求;是体验(体悟),而非经验(感知)。一句话,它是为求“心”,而非为证“物”。心的觉悟或者说生命的体验是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的法门。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强调研究者的重新体验和表达,这与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的路向是一致的。

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的理趣与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种种暗合为其在我国的生长提供了可能。 三、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本土化

以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作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新取向,必须重视其本土化问题。为此,应处 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做到“古为今用”

要使外来理论在我国生根发展,不仅要研究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更要透过表面现象, 去把握教育文化传统的内在血脉。因为我们始终处在传统中,而且传统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本国文化传统的支撑,再好的理论和方法也难免走样。教育研究必 须对本国的教育传统进行应有的提炼和升华,才能使民族精神在研究范式的演进中得以弘扬 。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要实现本土化,无论如何都应以我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这 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教育研究时,不能人为地割断现代教育研究与其历史之间的联系,否则 ,我们的研究就只能是一具外壳,而没有生命活力。

2.恰当解决外来与本土的关系,做到“洋为中用”

众所周知,实践总是特定时空中的实践,悬离于特定文化与社会境脉之外的教育实践并不存 在。由于教育思想构建过程本身也是在特定文化与社会境脉中进行的,因此,尽管特定文化 与社会境脉可能具有某种类型的代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化与社会的某些共同 特 征,但任何教育思想都首先是体现或蕴涵着特定文化与社会的属性,反映着特定文化与社 会的价值诉求。正是这些具体的文化与社会意蕴,正是这些背后的东西,使思想具有了某 些相应的话语特征[4]。就人文主义教育研究范式的引进而言,它生长于西方特定 的文化与社会境脉之中,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社会的话语特征。要想确立对中国教育研究 真正具有引导力的教育研究范式,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境脉,并使其最终带有 “中国话语”的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在吸收外来优秀成果之后,还要有一个“外来思想的本土化 ” 过程。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经过这样一个基于本土实践的再赋义、再改造的工作,便不再是外 来的理论,而成为本土的教育研究范式。

3.本研究范式与其他研究范式的关系

实际上,教育研究的不同范式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替代和否定的过程。迄今为止,任何一种 单一的研究范式都不能在整体上为教育提供全面合理的解释。各种研究范式都有其长处和短 处,这说明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其价值性和局限性,其合理性是相对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 教育 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是基于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现实问题而补偏救弊所做出的选择。为 了更全面合理地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需要各种范式的“和平共处”,以充分发挥 各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志勇.教育研究方***范式与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 .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

国情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哲学思考;思想;素质教育;客观性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峰回路转,在曲折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了“科技兴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国策。素质教育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今后教育实践的***治思想保证。它的提出,对中国的教育改***运和前途有长远的决策性意义,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切实贯彻、全面实施。

一、素质教育的客观性

客观性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就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性与必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内容与形式等诸多方面的统一,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并非易事。素质教育的形成,正是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结果,它表明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认识的深化。

素质教育的客观性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情,***同志再三强调研究国情,把国情作为我们办事情的出发点。研究国情的实质是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如果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就必然脱离实际,也就是违背客观性原则。我们过去教育经历了许多曲折,很重要一条教训就是脱离国情。建国以来,我们***和国家在探索怎样根据中国国情来发展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后来由于经验不足,也由于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有偏差,参与了应试教育的作用,曾多次出现急于求成的情况,影响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教育和质量。”***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志在***的十四大和1994年全教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论述,对于我们理解素质教育的客观性及其指示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和国家的素质教育来自于对国情的深入了解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呢? 我国的教育,是在旧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例,科技教育文化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发展壮大的,只有对国情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素质教育的正确性,并自觉地为之奋斗,才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谈得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关于素质教育问题,不是哪一个人心血来潮想出来的,也不是自上而下传下来的,它是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形成的共识。它始于80年代后期, 90年代初期,它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势,是这个特定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总之,认识素质教育的客观性,要十分重视对国情、省情、县情的研究,要反对本本主义和一切主观主义的东西,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来完成,使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富于自觉性和创造精神。

二、素质教育的整体性

万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任何的诸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它们的有机统一形成事物的整体。如何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素质教育,也是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所必须的。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抽象的理论形式来反映我国教育实际的,从形式上看他是主观的,从内容看是客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包括社会各界的普遍理论与大力支持。不了解其中各子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就不能把握其整体,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就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

如何把握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及其内部诸方面的有机统一,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一下完成这个任务,但必须努力去研究他、实践他,以期取得一定成效,有助于素质教育协调而健康地向前发展。下面试从三个方面略加分析。[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从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看,我们习惯把素质教育称为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它简明而形象地指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以其具体内容而论,它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和关系,要充分认识其整体性,必须做全面考察。素质教育是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来的,它是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13亿人口中实行的。它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它要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和需求,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纪律、学会审美,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键是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上。由于思想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所以,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有质的不同。

可见,素质教育是由前提、保证、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系列方针***策、手段、措施等构成整体。其中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澄清。

一是搞素质教育还要不要考试了? ***同志说“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查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因此,考试是一种教育评估手段,不同点是素质教育把考试作为推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手段,所以素质教育不是要考试而要对考试进行改革,有效地利用考试这个手段。只要学校存在,考试就永远不会完结。

二是搞素质教育不是就要多搞活动? 本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二者都应抓好,但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所以素质教育绝不等于活动教育。

三是是不是条件差的学校就不搞素质教育了? 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办学指导思想,所以无论条件如何,都应该搞素质教育。

四是打牢基础与升学选拔是什么关系? 应该明确,推行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只要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了,拔尖人才自然会脱颖而出。

三、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他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曾经指出:“实践主义(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他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他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社会生活本性是实践的。人们正是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的本质及其规律,并依据社会的规律去改造社会,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主体客观化。素质教育是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科学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理论武器和战略举措。

然而,它毕竟是精神的东西,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也内在地蕴涵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中,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目标和紧迫任务,***和国家把素质作为关系到面向21世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问题提到了我们面前,所以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遵循实践性原则,我们在实施教育进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实践中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三个要求”的内容。

遵循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我们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科学理论性和***性的统一,理论性是实践的前提,素质教育是符合我国教育实践的科学真理,在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目标指导的原则,因为目标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育媒体的选择和教育评价。二是整体优化原则,要从素质教育这个系统的整体出发,努力探求各要素功能的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

三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素质教育。

四是内启动原则,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动学生的内因,点起他们内在因素,使其主动接受外因的积极影响,并转化生成为自己的“营养”,成为进步的内在动力。这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五是群体合作原则。在“教育社会化”的大教育观念指引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功能和社区教育的依托功能,构筑教育社会化体制,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国情教育论文篇9

 

虽然我国近年来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的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与对策进行简要地探讨。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

 

跨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也有几十年,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也就仅仅二三十年,对于文化教育来说,这些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虽然经历了几十年,也有很多理论家都对其有自己的深入研究,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成熟。

 

我国的跨文化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教育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还缺乏相应系统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指引与统帅。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各国的经济贸易实际情况,也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要把握全球的经济脉搏,了解各种经济***策法律,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专业化的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也是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2 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

 

在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培养中,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比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是明显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趋向于越来越全面化,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但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仍然缺乏跨文化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很多跨文化教育的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而且师生对选修课的学习都不如必修课那么重视。这样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设置,对跨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的教育环境中,势必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和跨文化教育意识的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

 

3 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

 

在高等院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近乎没有,师生对跨文化的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很多学生也是只求修满必要的学分,不挂科就好。也不会自主地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历史,以及外国现在的经济环境经济***策与法律,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不能认识到专业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对多元化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适应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压力,无法准确把握全球化经济中的商机。

 

4 跨文化教育的师资不足

 

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我国文化教育水平,这些势必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教育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就需要有一支具有跨国教育意识,具有跨国教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不够发达的原因中,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就是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他们的跨文化理论素养、知识积累也是比较缺乏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策法律法规贯彻到课堂中,不能将国外的多元化文化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中,不能够将中外、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无法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需要。

 

二 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理论是指导实践前行的纲领性标杆,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指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实践更好地开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我国虽然对跨文化教育研究已经几十年了,也有很多学者投身其中对其有大量的研究和贡献,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理论太过繁多琐碎,无法很好地融通整合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系统。这是我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理论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引实践,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多元化的竞争环境,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与达到战略高度。因此,首先要在跨文化教育中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取过去研究成果的精华,弃其糟粕,并且适当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进行发展改进,将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融合,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安排,多设置一些学分比重较大的跨文化教育课程。比如关于国外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策法规与现在的经济贸易现状的一些课程,让跨文化教育贯穿在平时的课程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中适应生存,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信仰与习惯,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现状与贸易***策法规。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学校也可以多与国外高校展开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国外交流交换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亲身融入到国外的文化氛围与经济氛围之中,更好地感受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

 

意识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有了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指导行动。要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学生还是比较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对跨文化教育知之甚少,甚至觉得跨文化教育无足轻重。他们只觉得只要完成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表上必须修满的学分就好了,选修课也是只挑容易过不容易挂科的课程去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自身专业的需要。对于跨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只学习了一些国外的基本的历史,还有就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比较少深入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策法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文化与国内的文化很好地融合消化,不能在以后多元化文化碰撞中很好地适应。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微信、微博上加大对跨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比重、学分比重,请国外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国外的文化、经济,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识。

 

4 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否培养出能够支撑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硬件,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力量。如果一所学校各种硬件设施都是先进豪华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却是非常低,那么学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还有很大欠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的老师现在很多都是以教学为副业,以科研和外接项目为主业,将很多的精力都用在发表文章与承接外面的项目上,在教学上的精力就减少了。老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的知识面与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即使老师有这个为同学提供更好的跨文化教育的心,也没有这个时间与能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授课老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有了跨文化教育意识与教学能力的老师,才能带领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水平。

 

总之,跨文化教育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以及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跨文化教育力度,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国情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性教育 科学化 问题 思考

中***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316-01

***校承担着干部教育培训的责任,其中***性教育是重要的内容。***性教育是围绕着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展开。随着***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性教育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面对***性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科学化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性教育质量。

一、***性教育所涵盖的教育内容

1.***性教育中要对科学理性教育予以强化

***性教育要富于科学精神,但不局限于技术技能意义上科学理性教育,而是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要从精神层面和理性层面开展教育,从实证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在对***性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实证精神,就是基于科学的可验证性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客观的态度对***性教育理论进行评价,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将事物的本质揭露出来。

以科学的精神探索,就是以质疑的态度进行探索,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各种假设,并通过***思考对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所获得的结论提出“为什么”。多年以来,对于科学精神往往定位于自然科学,以此为工具进行探索[1]。事实上,科学精神中还包括人文精神,尝试着从实践出发针对所认识的事物进行检验,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性教育中要对人文素养教育予以强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性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关怀,体现为人对尊严的诉求、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同国度,人文精神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将人文精神定位于人的权利、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格***等等。中国的人文精神吸收了西方的相关思想,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对人的权利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权深入探索,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不仅维护了人权,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尊重。保障人权也是提高***的执***能力地思想基础,对完善***的执***理念极为重要。

3.***性教育中要对公民意识教育予以强化

国民教育中,公民意识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到***性教育中,就是对公民的法制观念予以强调、培育领导干部的诚信精神、帮助领导干部树立道德意识。法制社会环境中,***员干部要遵守法律法规,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要求***员领导干部对法律要持有敬畏,以避免出现违法行为[2]。培育***员领导干部的诚信精神的重要性在于,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往往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导致诚信一度遭到质疑,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场良性运行。将诚实守信纳入到***性教育中,就是要求***员干部要具备诚信精神。帮助领导干部树立道德意识,要求***员领导干部要成为社会的道德典范。在***性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并不局限于简单的说教和宣传,而是要落实到实践中,以对整个社会起到带动作用。

二、***性教育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1.***性教育要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性教育是具有复合属性的教育内容,重要对***员领导干部的情感予以引导,用以指导他们的行为,提高***员领导干部对***的忠诚度。***性首先是对***的一切行为的认同,如此形成了^念意识,落实到行为上,就使得***性得以外化。人的观念意识形成,“知”和“情”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知”是对规律的思考与把握;“情”是将对事物的认识内化为主观感受。***性教育就是通过对***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予以引导,落实到实践中,而并不单纯是理论学习[3]。***性教育中,理论学习是重要的环节,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要运用理论知识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中,结合实际进行自主研究,并在互动空间中充分交流。将情感教育纳入其中,就是让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成轻松、互动的氛围,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理性化,而是做到了合情合理,令接受教育的***员领导干部有心悦诚服之感。

在***性教育中,要提高其效能,就要将教育从理解和认识层面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同时用实践行为对***性教育的内容产生认知,以发挥思想和情感的行为调整作用。

2.***性教育要注重***史教育和国情教育

2.1***性教育中要注重***史教育

***性教育中要注重***史教育,就是要运用***的历史扩展***性教育的空间,以历史人物充实教育内容,以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支撑,做到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让***员领导干部在***的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接受教育[4]。

2.2***性教育中要注重国情教育

***性教育中要注重国情教育,要求教育内容包括经济形势教育和社会特征教育,让***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存在的矛盾问题,以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这就说明,***性教育通过延伸过渡到国情教育,实现了历史到现实转换。***员领导干部接受国情教育,就更能够激发起情感,对工作充满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性教育中,采用灌输的方法是难以获得良好效果的。采用科学化的教育方式,就是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社会性、人文性和法制性,更为注重对思想引导。这就需要基于***性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采取科学化的教育措施,以使***校的***性教育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使前来接受培训的学员得以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强调 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 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N].人民日报,2015-06-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情教育论文10篇

学习

到关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到关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基础教育论文选题大全。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MarcPrensky在2000年出版的《DigitalGame-BasedLearning》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基于数字游戏学习的概念、效果以及在教育

学习

教学考试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考试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学论文范文100篇,论文总结十篇。2.从《考试大纲》的角度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预测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将《考试大纲》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其为教学框架开展教学,并对于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不

学习

儿童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儿童保健论文范文大全,关于儿童教育方法小论文。二、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赏识教育能够成功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就是因为其理论在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有重要的佐证和理论基础。本文主要

学习

教育现象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现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现象论文,教育期刊论文发表。一、追求实效性,精心打造青年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性提高,教育行***部门及学校举办的多种层次、多个专题的教师培训活动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学习

初中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教育论文2000字,初中教育论文发表。(一)采取自我导向学习,促进彼此专业素养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历程,个体能够采取主动态度、分析自己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鉴定学习资源与发展学习策略,这种学习

学习

心理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教育课程论文范文,心理教育论文。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

学习

差异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差异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差异性教学论文题目,教学论文的特色。省略。。。。。。。。。。。。。。省略。。。。。。。。。。。。。。省略。。。。。。。。。。。。。。省略。。。。。。。。。。。。。。省略。。。。。。。

学习

比较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比较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比较教育论文题目大全,教育期刊论文发表。美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一直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没有档案专业本科教育。教师授课没有标准的教材,通常都是自编讲义,档案教师少之又少,全美加起来不足十位。迄今为止

学习

教育调查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调查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调查论文,教育教学调查论文范文。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2、调查的对象: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

学习

优秀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优秀教育论文5000字,教育优秀论文100个题目。凡我县各学区、中小学(含教师进修校、幼儿园)教师均可参评。二、论文要求(一)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有所

学习

学生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生教育论文,学生教育论文题目大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音乐技能类课程、音乐理论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每一类课程对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课

学习

科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3)

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展现形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学校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几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

学习

中学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简单,中学教学论文发表。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

学习

课堂教学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课堂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论文题目大全,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怎么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

学习

到关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到关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基础教育论文选题大全。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MarcPrensky在2000年出版的《DigitalGame-BasedLearning》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基于数字游戏学习的概念、效果以及在教育

学习

教学考试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考试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学论文范文100篇,论文总结十篇。2.从《考试大纲》的角度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预测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将《考试大纲》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其为教学框架开展教学,并对于历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不

学习

儿童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儿童保健论文范文大全,关于儿童教育方法小论文。二、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赏识教育能够成功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就是因为其理论在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有重要的佐证和理论基础。本文主要

学习

教育现象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现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现象论文,教育期刊论文发表。一、追求实效性,精心打造青年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性提高,教育行***部门及学校举办的多种层次、多个专题的教师培训活动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学习

初中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教育论文2000字,初中教育论文发表。(一)采取自我导向学习,促进彼此专业素养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历程,个体能够采取主动态度、分析自己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鉴定学习资源与发展学习策略,这种学习

学习

心理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教育课程论文范文,心理教育论文。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

学习

差异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差异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差异性教学论文题目,教学论文的特色。省略。。。。。。。。。。。。。。省略。。。。。。。。。。。。。。省略。。。。。。。。。。。。。。省略。。。。。。。。。。。。。。省略。。。。。。。

学习

教育经验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经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范文大全,教育经验性论文怎么写。完整性、连续性与交互性关键经验是促进儿童发展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一些经验,它隶属经验范畴,所以包含经验具有的所有特性:完整性、连续性与交互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