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论文篇1
生活就是作文。处处都有景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舒。然而,学生作文,却常常无话可说,三言两语了事,而且,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一次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学生笔下的教师外貌多事中等身材,苗条潇洒,满面笑容,和蔼可亲等等,针对这一问题,讲评作文时,我把这些作文读了读,然后说,大家知道,我班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形态各异、性格不同,而一些同学却把他们写成了“三胞胎”。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其原因是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对老师缺少认真细致的观察。这次作文,给我以启示:以后要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大自然的景物、环境等,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学生写《上学路上》作文时,“千地一景”的情况消失了,所叙的事也具体来了、详尽了。许多学生还通过上学途中所见到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作文只有将笔锋触及别人尚未写到的新人、新事、新问题,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和认识感受,就会取得老师的青睐,得到意高文胜的好评。拿切分苹果来说,一般人都习惯于竖着切割,如你独出心裁,横着切分,其横断面就会与别人竖着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从中观察到别人所观察不到的东西。作文也当如此。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变换一个角度,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如“东施效颦”这个成语,人们习惯于把它解释为“只有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如果我们从爱美之心,人人有之的角度切入,就会得到新的发现:①人人都有爱美的愿望,无论人的长相美丑,他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东施效颦无可非议;②东施的丑是先天不足,尽管她的“效颦”是不成功的,但精神是可嘉的。
三、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
作文既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负载着学生的个性。反过来,学生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有的学生作文基础差,自卑感强,怕写作文,作文指导时,老师要注意降低难度,让他们从一个事例、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写起,不限制字数,不求文采,不拘束于用什么表达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作文信心和兴趣为主。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目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了自己的个性。
四、向课外延伸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空间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句,在生活中丰富感受,在无限遐想中精心描绘。广泛阅读,让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积累,我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本《摘录本》,让他们把自己阅读到的优秀词、句、段、名篇、名言等摘录下来,同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最后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积累到的美词佳句,并辅助于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文章定为上乘之作。总之,我们只有不拘泥于书本,放眼于课外,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空间不就更加广阔了吗?
五、让学生参与作文讲评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出发点,以每个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模式。个性化教学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爱好,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当前在我国中职教学中,个性化教学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通过对个性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当前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在我国,虽然教育改革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是在许多中职院校里,传统教学理念依旧占据主体地位。中职学校的管理者仍然存在对个性化教学认识不足的现状,一些校领导认为,个性化教学会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致使学生的学习进度不统一,因而忽略了开展个性化教育的积极意识。另一方面以分数作为学生成绩优劣评价标准的传统评价方式也仍是评价的主流趋势,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个性发展受到阻碍。2.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不足。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师构成主要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仅占语文教师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左右。在中职语文教师群体中,教师职称主要以助教为主或者无职称。从整体上来看,中职语文教师素质构成质量不高,在教师的配置上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中职语文教师缺乏个性化教学的意识与个性化教学能力,使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陷入了被动的局面。3.中职学生基础较弱,学习兴趣不浓。与普遍高中相比,中职学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在生源质量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许多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语文学习功底较弱。在日常学习中难以跟上语文课堂教学,认为中职语文学习难度大,致使学习兴趣不浓,进而对中职语文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在这种因文化基础较差,无法跟进教学进度,进而影响学习兴趣的现状下,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
二、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校方面加强对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关注。学校方面加强对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关注度,首先,应表现在思想的转变上。在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充分意识到中职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语文教学对其他课程的积极辅助作用。在规章制度上,规范与完善中职学校管理工作。其次,转变评价观念,打破以分数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核标准,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杠杆,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宣传活动开展,使全校师生意识到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积极意识与实行的需求,鼓励全校师生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改革之中。再次,学校领导在深入了解关于中职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组织教师开展专项课题,鼓励探讨具体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并通过对现有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与改进,使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最后,还应大力促进教师之间、中职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对语文教研小组实施细化管理,组织教师之间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开展集体备课方式,提升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2.创新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直以来沿袭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中职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变教师一人发言授课的教学过程而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大家齐开口齐讨论的有效性语文课堂。在课堂的设置上,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组,以优生带动差生的团队方式将学生进行组织教学。不以团队中某一人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以团队合作的理念评价团队的整体实力。通过这一形式,有效地督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以优带差,相互促进与指导帮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课堂情境的设置,例如辩论型的课堂设定、鉴赏型的课堂设定等,营造出团结、民主、和谐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借鉴,使语文个性化教学过程更轻松愉悦。例如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进行***片、音乐、电影等多媒体的展示,将抽象的语文内容变得更具体。如《窦娥冤》一课的学习时,可以结合与课文相关的影片放映,学生对“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有更真切的体验。如此一来学生对原著也有更深的感悟,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3.提升中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中职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没有界限的,首先,中职语文教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探讨福建省建宁县职业中学戴冬香师应有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通过多种途径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语文素养进行不断提升,为实现个性化语文教学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应熟练掌握字、词、句、语法等语文基础知识,并通过教学中经验与全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身教学特点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其次,中职语文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的教学知识外,还应持续广泛涉猎,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种专业知识的学习。再次,学校方面应为中职语文教师的学习与提升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与讲座活动。在教学设施的配置上尽量满足教学需求,通过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4.引导学生适应语文个性化教学。在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包容学生出现的错误,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提出上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教师应尽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指导与应答,使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包容性与有效性得到提高。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有亲身的感悟,对是非对错有辨识的能力。在个性化教学的引导中,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站在引导者的立场,还应进行角色的转换,使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表达心中所思所想,促使中职学生个性化的真正发展。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寻问题的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其进行自主的个性化选择,包括兴趣爱好、热衷的阅读种类、感兴趣的学习方法等。例如,在进行写作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了写作技巧后,针对某一作文题目,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写作方向,发挥其充沛的想象力,对于写作成品也不需要用语言直接进行评论,而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是时展的趋势。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但相信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探讨与改进,发掘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与完善,必定能为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具有特色的中职语文个性教育。
作者:戴冬香 单位:福建省建宁县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万国栋.中职语文的个性化教学[J].河南教育(下旬).2012(6):12~13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3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在搭建平等“对话”平台的基础上,要挖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还需要在语文课堂中,构建“粗预设,细生成”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在对知识能力的落实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上,要有整体上的预设,但具体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1.模糊目标重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目标的设定,要在大方面有把握,而具体的,则不要拘泥权威或是个人的阅读理解,要多关注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机智以及思想火花的迸发。
2.求同存异重质疑
对于文本的阅读,由于个人的阅读经验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我们在解读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不要因为标准答案而抹杀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宽容〉序言》中,对于文章中第一部分两次提到的“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和第八部分又一次写到人们幸福的生活,这两种幸福是不是一样的问题上,学生之间就展开了争论。观点一:不一样。因为开始的幸福是人们麻木的幸福,在这种平静的生活中,人们是恐惧的,是不幸福的;而后面是人们经过反抗,是用先驱的鲜血换来的,是真正的幸福。观点二:一样。表面上后一种幸福似乎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但事实上,历史会轮回,新的家园会成为另一个无知山谷,先驱也会成为守旧势力,因为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变化。所以都是麻木的幸福。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结合文本,结合学过的知识,表达过程自觉地显示出辨证思维,我想,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课堂。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质疑。造成疑点的因素很多,或是文本本身的晦涩,或是学生阅读体验的不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探讨,或是耐心解答,而不能逃避问题或是不屑一顾。
3.方法互融重批判
个性化阅读,积累是风帆,方法是船舵。要张扬个性,展示个性阅读,离不开多种方法。联系生活、结合背景、审视批判等多种方法融合会更具个性。联系生活法:文学来源于生活,那在阅读过程中,就要还原于生活。让生活走进阅读,让阅读亲近生活,做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等同,这样,阅读的价值观念就会更新,生命的质量就会优化。结合背景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在我们的个性阅读过程中,不要忘了背景,否则,就会陷入到另一种极端。比如《窦娥冤》中,有“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如果学生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就会批评窦娥的自私了。三桩誓愿让楚州百姓受了多少灾难!结合时代特点,我们就知道,三桩誓愿是为了说明她冤屈之大,是作者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了解时代的局限性,就不会产生这种偏激。
二、组建“多元化立体化”形式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4
一、基于个性化发展财***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其次,在财***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个性化财***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作者:仇晓洁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5
1.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成绩的优劣。这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 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造成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1.1 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不同感受和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不同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越个性化,说明学生与语文的交流越成功,越有意义。所以,个性化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同时,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1.2 教师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要求。教师也要在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毫无顾虑地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努力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以适应今天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的要求。
2.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
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师的教学个性一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起来,就能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
2.1 要有个性地教。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艺术,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在求同的基础上存异,在遵循共性的基础上张扬个性,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使教学个性得以反映和表现。一般来说,当教师对基本教学法原理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教学技艺炉火纯青、随心所欲之时,也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达到高峰之时,这时的课,才会富有个性。这种建立在对共性了然于胸的基础之上的个性,才会根深叶茂,才会焕发盎然生机。语文教材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讲课时既要抓住共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性,又要体现这些规律在不同文章里的具体运用,抓住每篇课文的个性,根据一般教学法原理进行再设计、再创造,采用与课文本身特点和谐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出特色来。要体现教法的个性。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在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时,都会有选择的倾向性,都会采用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个教师教学个性的一种反映。例如,同样是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于漪老师与吕志范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不一样。于漪老师是重熏陶、重渲染,强调形象思维和美感训练,整堂课如同一幅泼墨写意画;吕志范老师则偏重理性分析,整堂课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谨严朴实,如同一幅精雕细琢的工笔写生。这充分体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
2.2 要有个性地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必然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有个性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教化和合理引导。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我们的学生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母语的,作为必修课的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 大目标”下进行灵活处理,设计出多样的自选科目,形成与学生多样的能力、需求、出路相适应的语文课程与教材体系;对选修课,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应带着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和课文、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悟。因此,教师要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做到“读出文本”,“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要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佳教育生态环境。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现、尊重、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制”的分层次教学,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练习,选用不同的测试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方法上,广泛采用启发式、自由讨论式、自主研究式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去参与,给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真正得以发展。
3.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途径
3.1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使学生还原“ 自我”,在“ 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强求与他人“ 统一”;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同时,还要为各类特长学生开辟用武之地,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6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中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逐渐地改变了应试教育对阅读教学的束缚,这就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认清现实状况。
1.个性化体现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阅读教学方面倡导个性化阅读,这一倡导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个性化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基层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实际受重视程度是不够高的,绝大部分使用粤教版教材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依然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模式,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应试教育大的环境下,沿海地区的大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将个性化阅读看做是句空话套话,而对怎么样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数则显得更加重视。
2.个性化阅读方法不当
在部分大、中城市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施,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不完善和不科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会有意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并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然而其结果是学生有了许多新颖的想法却脱离了文本实际。还有一种是在课堂探讨中,学生虽然尊重文本实际,但却依然是按照旧模式对阅读内容照搬照套,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个性化。
3.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长期的非规范性语言的使用是造成这一难题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在课下都是用粤方言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长期在粤语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势必阻碍其对语文阅读中个性化的理解。除此之外,长期养成的语言习惯也造成了使用粤教版教材地区的学生对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这种创新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有语言沟通困难的学生,要考虑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二、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途径
针对我国高中语文阅读的个性化现状,笔者作了深刻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以下的几项措施,希望能够对这一现状的改变产生积极作用。
1.加大对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应该从加大对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重视程度着手。首先,基层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个性化要求,将这一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其次,要尽量在日常教学中减少以往不科学的经验传授,将工作重心转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个性化发展上来;最后,教育工作者要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在观念上有误差和歧义,不能将其当作空话套话,而是应该积极为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作长远的打算。
2.完善促进高中语文阅读个性化的措施
完善促进高中语文阅读个性化的主要措施有三点:其一,教师在推进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发展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有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也要保证其在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不脱离课本、脱离实际。其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逐渐注重体验和认知,不能将教学变成一个机械化的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文本个性、学生学习个性、教师的教学个性不丧失。其三,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多元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此外,阅读答案的设定也不能过于死板绝对,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师生的更多思考,更有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体现。
3.规范语言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7
由于成人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已经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成人学员,其教学也更富挑战性,不能简单地重复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要探索出符合成人认知特点的美术教学方法。笔者在多年从事成人美术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根据学员的不同能力,实践各种色彩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者色彩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色彩教学中的个性化培养
个性差异体现着人类多样因素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又与美术的丰富多样性所一致。也正是学员审美个性上的差异,为我们开展美术教学提供了基础。与此相反,划一的教育却导致美术丰富多样性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美术的真正魅力。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差异必须被重视和尊重,尤其是在富有情感的色彩表现上。尊重个性差异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要求教师无论在备课、上课、指导、评价等环节中,都要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影响甚至干涉学员独特的审美习惯,确保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被尊重,使学员自觉地保持和发展这种审美的独特性,而不是趋同于同学和老师的审美感受,最终丧失他们宝贵的人格魅力。例如,讲课时要对色彩作品客观分析,理解不同色彩情感的表现抒发:莫奈《睡莲》《教堂》系列中光影色感的扑朔迷离、欢快丰富的色彩世界;凡·高的《向日葵》《自画像》充满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心理因素,以狂热的色彩语言描绘了痛苦焦灼的心灵,那奔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以及整个画面的律动感令每个观者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绘画激情;蒙克的《呐喊》《生命之舞》中色彩传达的苦难、恐怖等等。
指导写生训练实践时,不应要求每个学生都按老师本人的方法和色彩感受去完成作品,应该允许学生在表现手法和工具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应鼓励学员勇于用个体独特的色彩风格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审美感受。在色彩表现过程中要调动学员表现对象的激情,强化画面的主观色调,营造强烈的情感氖围,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写实、夸张、变色、反色、变调、抽象、象征等手法,强调笔势的动力感,如用平涂无痕的色块、长笔触的强烈扭曲的拖摆、细笔触的轻微的颤动、旋涡笔触的绵转,弯曲笔触的起伏等,突现色彩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当学员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活生生的对象就会融化为生动的线条,鲜活的色彩,写生就不会是冷漠的复制,而是炽热情感生动的表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发现、显示、爱惜、培养每个学员的独特的个人才能,便意味着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
在色彩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审美个性,要求我们从客观心理结构出发,充分意识到教育和环境对审美活动产生的影响,并避免影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培养、发展学员独特的审美个性。
最大限度体现差异,编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成人美术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成人学员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群体,整齐划一的要求和内容对他们肯定是不合适的,应该尽可能地照顾各种层次的学员的身心特点。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的成人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这种弹性体现在对于表现方式的宽容、工具材料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难易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适应不同基础学员的审美喜好,在准备要欣赏的艺术作品材料时,应尽量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又风格迥异的作品,以体现出教材内容对不同审美个性的宽容度。从学员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员感受各类作品的不同审美形态,从而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样,学员对美术的体验、感受和表现才会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工具,利用各种色彩作品资源开发色彩课程,培养学员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建构个体对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人文关怀,从而形成独特的富有民族特点的审美个性。
二、各种绘画材料技法在色彩中的运用
不同绘画材料的运用会形成画面不同的肌理表层,肌理是经过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法不断尝试探索创造出来的。这种效果具有***的审美价值,并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语言被采用。画面中所出现的肌理,使艺术手段更趋丰富,从而可以充分体现作者的创造性。
同样,在色彩训练之中,也可以运用各种绘画材料产生不同的色彩肌理效果,来拓展学员色彩的表现力。过去的色彩教学中,只是运用水粉、水彩、油画等常用材料,对材料与技法触发的色彩肌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不了解画面肌理的功能及其所生发的效应,如可以表现丰富的质感和光感,或传达精致、和谐、微妙、柔和、厚重、粗犷等感觉。重视媒介和手段的研究、增加各种特殊材质的必要的感性认识,即不同材料、技法形成的不同肌理表层,其本身就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心理、情感动向及其精神价值取向。色彩肌理本身就会使观者引发不同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反应和变化。同样的肌理表层又会因不同的材料选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信息。
不同材料和技法的选择运用,引发不同的色彩肌理表层效果,同时也会导致不同的审美趋向差异。收集、保护和学习前人优秀的传统技艺,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和基础。我们在色彩训练中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鼓励学员大胆尝试多种绘画材料技法,如水彩、水粉、丙烯、国画色的综合运用,油画和金属、木、陶、蜡、纤维等各种材料的混合交替使用,还有刀刮、平刷、罩染、浸染、滴洒、划痕、厚堆等方法的运用,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极为丰富的肌理效果,从而启发学员的创造灵感。经过深思熟虑并富有想象地利用工具和技法,以不同媒介来创作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的探索、研究和体验中,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体的审美个性,同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同绘画材料技法运用可产生不同的肌理,而对肌理的研究与综合运用模糊了画种的界限。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跨画种的技法被广泛运用和借鉴,不同画种材料的综合应用已成趋势,因此,我们尝试在色彩教学中,充分而综合地运用不同画种的材料和技法,从而真正实现色彩教学的五彩缤纷,使学员感受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引入丰富的色彩评价体系
对于成人美术教育学员的色彩作品评价,相对较为理性和成熟,应尊重其自身的思想和体验,在具体的色彩训练中拓宽自己色彩的经验和感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感受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评价体系。
在成人美术教育中将评价作为色彩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目的是为培养学员色彩评价能力,促进色彩创作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加强学员的色彩评价能力培养,能提高学员的色彩意识,还能培养学员的色彩审美敏感性,发展其感受力和思维力。在色彩作品评价中,可采用学员自评、互评、讨论、阶段性的色彩作品汇报展览等形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也就是说,现代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自我完善的组织系统。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员最终的作品来给他们的能力进行定位,可是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专业基础、工作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学员努力的过程就是学员素质能力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员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去发现学员学习表现色彩的热情,从他们的作品中发现学员本质的有个性的东西,培养学员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色彩创造力,保护学员的个性特点。
传统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教师往往以学员画的色彩关系对不对,把眼光总放在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等来评价,忽视了学员在其他方面所呈现的闪光点,忽略了学员在色彩表现过程中的自我情感抒发、审美情趣、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因此,评价不仅要关注学员的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员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员发展的要求。在学业评价的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审美情趣、构思创意、综合能力、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只有综合全面的评价才能使学员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提升色彩创作能力。超级秘书网
其实,学员的色彩作品,原本就浸透了个人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抽象的作品可能画面效果不是最好,也可能是学员造型能力、构***能力的局限,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所以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以异于他人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教师必须站在每个学员的角度上,用他们的眼光去理解他们试***表现的内容,做到理解和尊重学员。在色彩呈现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作品时应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平等和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员的期望,可以起到鼓励学员创造能力和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评价的核心是促进个体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通过培养学员色彩表现的个性化和多种绘画材料技法的尝试,引入丰富的评价体系,改进色彩教学方法,使学员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出来,与开发潜能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相适应,探索以自我指导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新学习模式,形成符合成人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规律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式,培养建立学员色彩创作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重庆出版社,1996.8.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8
【论文摘要】 在语文教育中正确实施阅读教学将会强化学生对语文人文性的认识,而个性化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个性的释放和发展。基于此,当前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贯彻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了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并指出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措施。
引言
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科学的阅读观,己经登上了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历史舞台。个性化阅读突破了“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二元对立思想的局限,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这种新的阅读观将势必给我国传统阅读教学带来一次新的冲击。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致力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语文教学工作者,若能正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高职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先进的阅读理论为指导,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贯彻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那么高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个性的释放和发展,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精神的丰富,素养的提升是大有希望的。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简述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界定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身参与阅读活动、心灵“直面”课文及作者,以自身的生命激情与文本及作者热烈相拥,而且,要珍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所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给他们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精神空间,使他们拥有自主寻找问题答案的现实可能性的教学活动[1]。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1、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韧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他们反对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而强调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阅读并非被动地反应,而是主动地参与,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建立了一门全新的“读者学”[2]。这对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很大借鉴价值。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理科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己有20年多的历史,己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加德纳对智力的新理解是:“一个人的智能必定会带来一套解决难题的技巧,它使个体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真正难题或困难,如果必要的话,还使个体能创造出一种有效应的产品;智能又必定会产生那种找出或制造出难题的潜力,因而便为新知识的获得打下基础。”可见他的基本观点是,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二、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打好基础
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有益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道德资本;这注资本不断地增长着,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3]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习惯养成越多,能力就越强。尤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的高低。学习上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形成“学习定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定势,在一定情境之下就会“自动化”地以最佳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效益。经验表明,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差异,往往不在于智力的差异,而在于习惯的差异。高职学生中就有许多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就我执教过的高职班级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表现为没有课前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不会珍惜时间、***思考、勤学好问;听讲不积极,不专注,不能边听、边审视、边思考,只听讲不记笔记;说话不注意口齿清楚、语意连贯,不愿或不敢答问、质疑;阅读没有计划性,读时粗心大意,不注意边读、边思、边圈点批注和记笔记;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不堪,不讲究姿态,不注意正确使用标点,不会先写提纲后作文,等等。这些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他们语文学习的效果,直接制约着自身素质的发展。由于学习效果不显著,有时甚至很差,学习就没有成就感。一项活动如果不能给人带来乐趣或成就感,那么这项活动就会被认为是乏味枯燥的,没有意义的,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如果不能从学习活动本身发现乐趣或得到满足感,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注重语文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的调配作用,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更是终身教育。每一个高职毕业生都必须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因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每个人都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未来杜会对语文教学的一项根本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使高职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决定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保证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树立高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信心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与自由度,使个性化阅读教学顺利展开并得以推进的必要条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平等状态下,教师的影响才能真正有用。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往,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教师的阅读指导才更具有针对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获得安全感,从而抛开所有顾虑,全身心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沉浸其中,积极思考,敢于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才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课堂的讨论才能真正起作用;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反之,如果教师总是高举“师道尊严”的旗帜,时时处处端着阅读权威的架子,那么,对于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评价,学生就不敢有别的想法了,只能一味“记住”教师提供的结论或推理过程。这种禁锢个性、剥夺心灵自由的压抑氛围,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不能点燃其智慧火花,更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养效果。”[4]可见,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要让教和学都活起来,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根本上说,教师要放开“师道尊严”思想,把学生看作是***的、完整的个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阅读是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承认阅读中的各种差异,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解读结果,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体验。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学习伙伴、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阅读。在教学实践的言行举止上,教师要抛开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生硬的语气,换以亲切的态度,肯定的语气。不要毫不客气地评价学生答题的失误,哪怕学生的回答毫无可取之处,也要从他答题的表情、声音、姿势、态度等去挖掘其长处,给予热情的肯定或鼓励,消除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紧张心理,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勇气和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总之,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学生才能树立自主阅读的信心,个性化阅读才能顺利进行。
(三)引导自由批注阅读,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纵深发展
“给课文作‘批注’是指学生或教师在阅读课文时随时把自己想到的问题、感悟、评论等用简短的词句写在课文相应的空白处(书页的天头、地脚及旁边等),并对课文作相应勾画圈点。”[5]这种批注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其实,这种阅读时在书上做批注的方法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我们古人曾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还有“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唐彪《读书作文谱》)的经验之谈。古今中外有很多名家都喜欢这种阅读方法。例如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批注《水浒》,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张竹坡批注《西游记》,还有脂砚斋、畸易史等批注《红楼梦》;当代有同志读书,不论是马列著作还是《资治通鉴》或《后唐书》等,也随处可见他老人家的圈点勾画和批注;还有外国列宁同志有专门的批注阅读法,等等。
为保证学生在批注阅读中的自由、个性的解读,教师不宜对学生作过多或过细的规定要求。学生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只要符合基本要求:在有感悟处、不完全理解处及有疑惑处作批注即可。在批注完成之时,学生既实现了自主阅读,也初步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同时,对课文的难点或重点也有了自己的定位。当然,毕竟学生的语文能力,知识水平等有局限,在批注时还是有不少学生的理解流于肤浅,也有理解偏差甚至错误。因此,检查、交流批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笔者通常是预先布置,课前批改(时间紧张时选择部分批改),利用课的前五分钟对批注作简要点评,热情赞扬优秀的,委婉指出有偏差和错误的,及时纠正。并将有价值的问题设计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或难点,融入教学内容中,展开深入讨论,促进个性化阅读质量的提高。这样,既培育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让学生们获得了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阅读的自信心都得到了增强。久而久之,个性化阅读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总之,学生在有感而发、有疑而问、有得而批的自主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评价的能力,为个性化阅读教学实现作铺垫,为向批判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等纵深阶段展开奠定基础。
三、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如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书本知识,确切地说,是考查学生能够记忆老师所教知识的数量的多少,很少关注学生的能力,个体思维品质、情感、体验、价值观。此外,传统评价的另一大问题是过分注重评价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千差万别的学生按照统一的外在标准评价和塑造自己。外在的评价标准决定了学生的聪明与愚笨,其评价标准通常是建立在教学目标或教师目标,课程或管理者的基础上的,评价与学习过程严重分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智力优点,且有多种智力同时存在。同时,智力不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而是指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有效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测试仅凭传统的以注重书本知识的纸笔测试是难以测查的。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持下,高职语文以多元标准为前提的表现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显得尤其必要。
1、评价的多元性。高职学生的智力千差万别,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的是差异发展教学,所以其评价标准必定是多元的。
2、评价的生成性。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观点的生成过程,注重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3、评价重视自我参照。根据高职学生个体己有水平为参照来评价其学习进步情况,而不是以他人为参照;评价的重心是高职学生在现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行动过程:评价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注重诊断蕴涵在结果中的认知构成,认知策略和知识结构。
4、评价与教学活动结合。评价是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
5、全方位评价。评价的内容既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语
本文以心理学、建构主义、接受美学和多元智能等理论为指导,着重探讨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达到释放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师能用一种新的视野来审视当前的阅读教学改革,用一种新的阅读理念来组织阅读教学;学生能在阅读中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质疑问难。我们相信,高职语文课堂将不再死气沉沉,老气横秋,它会变成学生言语真实表达的场所,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将在这里得到尽情放飞。
参考文献:
[1] 羊巨波:《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施》,《文科教学探 索》,20116年第2期,第11-13页
[2] 周***:《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第115页
[3]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第1版,第154页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9
教学道具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用于展示某种现象或是阐述某种原理的辅助用品,教学道具可以方便地展示需阐述的原理,将艰涩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各个学科都能用到不同的教学道具,在美术教学中,也常用一些教学道具来使学生加深对某个理论的理解,比如在讲人体结构时,常引用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来演示人体比例。
美术是一门具象的学科,必须通过实际的、具体的视觉载体作为表现形式,如果学生无法看到真实的载体,就失去了美术作品本身的美感,由具象变得抽象,难以理解。这些载体就是教学道具,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感知、体会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才能起到美术作品应有的作用。比如《父亲》这幅油画,十分逼真地刻画出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一看到这幅画,就能一下子联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奔波劳碌的身影立即浮现在眼前,仿佛也看到了父亲脸上的皱纹,不由得发出对父亲的敬佩和怜爱之情。这就是美术作品的视觉属性,相反地,如果不看到画面,而是单凭口笔描述,无论描写地多么具体,总归不够直接生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学道具起到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制式教学道具的局限性和不足
我们翻开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几乎全是***片,正如前述,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必须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形象,因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片资料,用以阐释教学内容。那么,有了这些现成的教学道具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使用个性化的教学道具呢?
这是因为课本上所提供的教学道具虽然很有代表性,但有两个缺点,一是限于篇幅,一般提供的素材不多,仅仅是选取了能够阐述教学内容的最典型实例,有时数量不足;二是这些实例虽然很形象,但有的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经过加工处理,不够真实,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因此,需要个性化的、学生们感兴趣的、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个性化教学道具。
三、个性化教学道具的优势与应用探索
个性化的教学道具是指在课本之外,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的环境,易于取得又契合课程主旨的教学道具。个性化的教学道具很好地弥补了上述制式教学道具的不足。一是数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备任意数量的个性化道具,二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易于理解和应用。
比如《画家乡的风景》一课,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透视原理,我一方面让学生们自己拍摄居住地所在的街道风景,另一方面自己持相机到济南有特色的景点、道路上去拍摄易于展示透视效果的照片。这样,既大大扩充了教学道具的数量,又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先用自己拍摄的照片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视平线、心点等概念,教给学生如何将具象的复杂***形抽象成几何***形,以便分析其中的透视关系,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上标示出透视结构。由于照片是由自己亲手拍摄的,而且内容是学生自己熟悉的环境,因此学生很感兴趣,乐于学习和分析照片中蕴含的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挑选了几幅拍摄效果较好、对透视现象表现明显的照片分别进行了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了显示生活中,拉近了书本与现实的距离,很大程度上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四、制备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在教学中多次应用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实践,我逐渐总结出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制备、使用的一套原则和方法。第一,个性化教学道具最具特色,也是最出效果的因素在于其“个性化”。也就是说,制备时必须体现出其个性,不同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那么如何才能不同呢?就是要取材于身边的生活环境,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取材必然就不同,这就是个性。比如《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课中,课本中讲到传统纹样时,引用的是敦煌藻井、青花瓷等,学生们普遍不太感兴趣,感觉离我们太远,不亲切,因此,我就去千佛山、大明湖名胜,拍摄墙上的装饰花纹。先让学生们猜拍摄的场景是哪里,然后概况装饰花纹的特点,简要分析花纹的应用场合和设计技巧,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
第二,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制备必须忠于课程内容。教学道具无论怎么个性化,都是为了阐述教学内容,展示所授知识,因此,不能因为追求个性而偏离初衷。
第三,个性化教学道具的形式和制备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讲授《千姿百态的水》时,我使用录像机到趵突泉、黄河去拍摄动态的影像,在讲授《灯饰的设计与制作》时,我带领学生观察我校会议室、办公室、走廊、门厅、室外道路灯处的灯饰,在讲授《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时,我直接用自己的衣服作为道具,展示花卉纹样的变形、连续纹样等。再者,不一定依赖老师一个人制备,可以发动学生动手,如前所述的让学生拍摄自己家周边的环境时,学生们都很积极,这样,还没上课就已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了。
第四,使用个性化教学道具应量力而行。个性化教学道具的使用,本身就是为了使知识具象化、形象化,所以应尽量使用实物,而不是使用照片。但因为有时课程所讲内容涉及的道具太大,或者过于贵重,或者不易获取,这时就应使用录像、摄影、模型等手段进行展示,而不应一味地追求实物,这样一来不会过多地增加老师或学生们的负担,另一方面因为其贴近生活的缘故,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个性化教学论文篇10
差异目标的制定需要以学生目前学习的情况与现有水平(即学生对于任务***完成的情况)为基础,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因此制订的计划具有盲目性,未真正发掘学生的可发展区间.学生可发展区间的明确能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现有水平与可到达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作出正确合理的引导,实现学生的成长.为了改善差异目标的盲目性,提高目标的可实现程度,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掘,通过对学生在个体情绪、兴趣特长、思维意识等多方面的了解,来进一步确定学生的可发展区间,从而对差异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制订“滚动性”的学习计划,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将单一的目标转变为多元化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脚踏实地,根据现有水平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由量的增减达到质的飞跃.另外差异性目标的制定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有水平的不足,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力,根据现有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差异化目标.而差异性目标的制定应该分为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基础性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基础性(识记、理解、应用)的学习方法,对基础性知识进行传授,保证学生能够对于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方程的基础性解法教学;其次需要制定中层目标,将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技巧传输给绝大多数学生,主要侧重于综合性、提高性的教学,例如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增加一定的难度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最后需要制定发展性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针对少数可以掌握复杂分析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加强性的教学让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得以更加完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只有通过分层式的教学才能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分别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鼓励差异思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好学、求学.现下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都出现了偏差,教师始终未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这不利于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此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来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思维,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益于打破现下师生之间互动少的僵局.例如在原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数学课堂上缺乏生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打击,教师往往将此看作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表现,而学生也不能感受到数学中的神秘,只看到其中的枯燥乏味.教师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对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忽视是造成这种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思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于自己的肯定,从而找到学习的自信,增强主动思索、提出问题的勇气.只有平等的关系才能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才能将互动与沟通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化生硬为融洽,让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来收集学生具有差异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具有差异性的解题思路与解答结果,并且尊重每一名学生对于数学题目解答的个性化思路,不应该片面强调应用某一种思路来解答问题;对于思路独到的学生应该进行表扬,同时补充其中的不足;另外也应该尊重存在缺陷或者走向误区的解题思路,在倾听学生想法的同时进行引导.
三、提供机会,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习题内容.在知识应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加强与现实的联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一名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知识的补充与延伸,例如可以利用教室内的资源(黑板报、墙报)设计解题技巧、竞赛园地、趣味数学等栏目,布置动手操作、合作测量、调查统计等形式的作业,来拓展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例如在“***形的相似”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提出相似三角形具有哪些特点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找到答案.有的学生画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进行对比,有的学生通过不同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对比来进行分析.各种思路、各种方法使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了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强化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个性化解题思路的尊重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利用活动与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思维发展的过程.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活性得以提高,从接受知识的被动方逐渐成为展示个体个性的主动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正确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形的相似”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拼剪、创作,制作成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数学的奥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到课程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个性化教学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