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论文10篇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1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德育俨然成为每名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教师却未能很好发挥其德育的职能,使得中学的学校德育现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由于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教师没有进行及时准确的引导,使得学生中拜金主义横行,虚荣攀比心理严重,甚至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有的学生法律素质不高,中学生对法律知之甚少,中学教师又忽略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使得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甚至不守法。

二、中学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德育职责的原因分析

(一)考试内容结构存在问题。

纵观我国各地中学生考试试卷,特别是一些较落后地区的中学考试试卷,从中不难发现,无论哪一科试卷中的题目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拓展拔高类的题目并不多见。虽然是提倡了素质教育二十多年,就目前的成效来看,似乎没什么进展,仍然提留在应试教育的水平,这从我们的试卷内容结构看的最为明显。

(二)相关***门监管不力。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也在不断提倡改变教师教学模式,试***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教师学习了新的教法之后并没有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学习也只是应付检查,只有在听课的时候才用。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治比较有效的社会实践课往往都因为学校怕承担风险,害怕出意外事故而被取消。所有上述问题之所以能在很多中学出现,与该地区相关***门监管不力有关。

(三)教师选拔上存在漏洞。

我国目前在教师选拔上却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以乡镇以及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小县城更为严重。为了拿到这一铁饭碗,许多人费尽心思,送礼托人,使得选拔的教师各方面素质达不到标准。有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有的是个人素质达不到要求,选拔这样的教师很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教师一直把自己放在比较高的地位,认为自己比学生高一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只需要教会学生知识,不需要培养学生的德、体、美等各方面素质。近些年来,虽然许多教师通过各种学习进修教育教学观念有一定的改变,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加上教育改革过程中种种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仍然很陈旧,改变不大。

(五)教师评价学生标准单一。

在我国,教师总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一切的标准,对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总是宽容以待,即使他们犯点小错误也是当做没看见。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味的责骂他们,批评他们,把他们贬得一文不值,长此以往,就会使很多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害怕学习、逃避学习。

三、教师德育职能的品牌建设的对策

(一)改变考试内容结构,科学安排考试内容。

既然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的考试,也应该充分体现教育的这一目的。考试内容不能删去基础知识这一板块,这是最基本的不能丢。但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添加能体现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开放性题目,这类题目必须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在考试内容结构上作一个调整,把基础知识的比例适当缩小,把开放性题目的比例适当扩大,使之成为整张试卷的主体部分。

(二)相关***门要加强监管。

***门要根据国家的要求在基层学校中认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策及教法、技能的学习研究,并且积极组织教师到实施效果好的学校、学习。对于某些社会实践课程,***门也可以做出硬性规定,规定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到两节实践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三)学校要严格教师选拔工作。

学校在进行招聘之前要出台严格的招聘方案,明确要求和条件,在招聘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为了避免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可以在招聘过程邀请多方共同参与决策,尽量避免一方独断的状况。

(四)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教师角色,不再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要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五)保证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2

1.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改革,体育教学目标也不断增多。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手段不够新颖,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导致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跟随时展脚步。许多高校学生反映,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无外乎跑步和做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造成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体育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相关部门和教师应该予以重视,探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1.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实践表明,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降低了对体育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导致当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的空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建设和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体育教师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即学生的具体运动训练,而并为向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盲目而没有方向,甚至会出现错误动作反而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体育课堂也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制约,例如雨雪天气时,室外课堂无法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法按照规定计划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导致教学体系出现断截,不利于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校和教师在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探究实践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对策。

2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发展与改进的重要阶段,针对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探讨解决措施。

2.1加强趣味性教学

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还较为传统,学生参与性不强,如果能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应该注重教学模式创新,改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例如耐久跑等体育项目,可以通过游戏或竞赛等形式,改变耐久跑训练形式,增强趣味性,学生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放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

2.2提升教师队伍总体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因而教师素质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有关键性作用。针对当前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学校可以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教育,可以定期邀请国内知名院校体育专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拓眼界。在招聘体育教师时,学校可以适当提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对在校体育教师可适当提升学历水平,通过参加专业考试等形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此外,学校还应该对体育教师定期进行相关考核,以加强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不断促进教师体育专业知识的储备。

2.3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中心是以人为主,应该加强学生自身对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具体措施就是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前教师准备、课堂学生表现、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课后反馈,都应该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和制度,教师应该根据相关规划和制度制定课程内容,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制定相关体育教学体系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长远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综合素质考评,制定并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定期对体育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2.4建设体育文化

开展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建设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秀文化将决定学生未来发展道路,因此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文化业不容小觑。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陶冶情操,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扩大体育教学的空间,加深体育教学的深度。

3总结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3

[关键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Abstract:Basedontherelevantliteratureofteachingefficiencyofforeignteachers,thispapersumsupandcombsthebasicconnotations,mainfeatures,generalcontents,maintheories,hinderingfactorsandimprovingstrategiesoftheteachingefficiencyofteachers.Italsopointsoutthemaincontributionsandcontradictionsofthepreviousstudies,andputsforwardtheemphasisofthisstudyinthefuture.

Keywords:teacher;teachingaction;teachingefficiency

一、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界定

直接定义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概念几乎没有,但相关概念相当多。如Raspberry(1993)的“有效教师”(effectiveteacher);DonaldRCruickshank等(1999)的“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HarveyDaniels等的“最佳课堂教学”;KathrynCastle(2006)的“自治的教师”(Autonomyteacher);RobertJ.Marzano等的“有效课堂”(Classroominstructionthatworks)。所有这些说法,几乎都没有对自身的概念给予清晰的界定,似乎只是使人意识到“优秀的”、“不错的”、“时髦的”、“主流的”这类含义。实际上,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定义,大多是对其特征进行描述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理念特征。KathrynCastle(2006)认为,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把教学作为教育学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教师自治行动的取向;是否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的取向等理念[1](P1094)。

二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体素质特征。W.C.Bably认为,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10项个性品质:同情心(sympathy);仪表(personalappearance);谈吐(address);诚恳(sincerity);乐观(optimism);热心(enthusiasm);好学(scholarship);活力(physicalvitality);公正(fairness);严谨(reserveanddignity)[2]。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1999)则认为,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人性格特征包括热情、热心、幽默、可信任、对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激励、支持、有条理、灵活、适应性强、博学等方面[3](P299)。

三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StanleyJ.Zehnand,JeffreyA.Kottler(1993)从3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1)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arelationshipspecialist)。具有真实的、无偏见的、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注意用眼神接触,用人体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行为;支持性的、显示同情的、用心理解的、关注学生的策略。(2)营造真诚关心的气氛。有效的班级交往规划;促进全体学生有效交往;规范有效交往的实践。(3)一名帮助者(ahelper):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情学生[4]。

以上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所应该具备的行为特征,但并非就是教师行为有效性本身。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容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内容的描述,笔者根据收集的资料,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表现、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专业表现。波士顿学校委员会(BostonSchoolCommittee)(2006)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的8个维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职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主要指模式化的职业行为,包括工作职能、区域***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样性的社区里的工作目标;(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负责任的学习共同体;(4)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5)指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策略;(6)实质性知识:具有广泛前沿性知识,关键概念、事实、相关的研究、质疑的方法,具体到各自学科的交流风格等;(7)发展性过程的监控与评估;(8)反思、合作和个体成长[5]。

二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CharlotteDanielson(1996)认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创造出学习者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使学生能够从事重要内容的学习,并使所有师生感觉到尊严和荣耀。一般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系有4个板块,每一板块标志着教学的不同侧面。(1)教学计划和备课。包括选择教学目标;展现教学内容、资源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展现内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等内容;(2)课堂环境。包括创建尊重与和睦的课堂环境,形成学习的文化氛围,课堂程序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具体环境布置等内容;(3)课堂教学。包括清晰而准确的交流、提问和讨论技术,使学生认真学习,给予学生反馈、灵活性和反应性;(4)专业职责。包括教学反思、保持精确记录、家庭交流、对学校和学区的贡献、专业成长和发展、专业主义展示等方面[6]。

三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技能技巧。Cruicshank(1990)从教学技巧的角度涉及到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容。包括“创设环境;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指导时间最优化;提问题;提供清晰的指导;注意学生的进步;提供反馈和强化”等7个方面[3](P318)。HarveyDaniels,MarilynBizar(1998)提出了最佳课堂教学的6种教学行为技能:整合性单元;小组活动;呈现式学习;课堂工作室;真实体验;反思性评估等等。它有助于创建最佳课堂教学[7](P7)。

三、区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与无效性的标准

教师怎样的教学行为才具有效性或无效性?HarveyDaniels,MarilynBizar(1998)关于课堂教学应该增加和减少的因素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或减少无效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课堂教学应该尽量增加的因素:(1)体验性、引导性、操作性的学习;(2)课堂上活跃的学习气氛;(3)强调学生更高级的思维,学习某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4)选择为数不多的几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掌握研究该领域的方法;(5)让学生花时间去阅读那些具有完整性、原创性和真实性的书籍;(6)培养学生对待工作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完成设定目标、记录、管理和评估的任务;(7)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决定书籍、写作主题、学习伙伴和研究项目;(8)在学校建立并运用民主原则;(9)关注学生个体不同的认知风格和情感风格;(10)组织合作性活动,将教室建设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社团;(11)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通过个性化的活动不把学生分别孤立起来;(12)在常规课堂上给学生以特殊的帮助;(13)教师要扮演多样性、合作性角色;(14)依靠教师对学生发展所进行的描述性评价[7](P3)。

课堂教学应该尽量减少的因素:(1)面向全班进行的教学指导,如演讲;(2)学生被动活动,包括***、聆听、接受和吸收信息;(3)对教室里的安静状态给予表扬和奖励;(4)要求学生将课间时间用来完成工作表、练习册、或者仍然坐着,做其它功课;(5)对覆盖每个领域中的大量材料作蜻蜓点水的介绍;(6)死记硬背事实和细节;(7)强调学生分数和学生之间的竞争;(8)将学生进行能力分组;(9)采用某些特殊方案对学生进行筛选;(10)采用并依赖标准化测验[7](P4)。

虽然这一研究不是直接论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无效性的,但对于我们区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和无效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四、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础理论

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内部机理是什么?除了上面所述的教师个体素质、课程结构与教学技巧等影响因素以外,还有以下方面的理论成果:

一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形成过程的本质。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形成过程的实质是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FredKorthagen,JohnLoughran,TomRussell(2006)通过对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教师教育的研究,指出了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7个基本原理:(1)学习教学是一个充满冲突和竞争的过程;(2)学习教学要求认为知识是有待于创造的学科而不是一个已经创造的科目;(3)学习教学要求从关注课程转向关注学习者;(4)学习教学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中进行并得以促进和加强的;(5)学习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与同伴合作;(6)学习教学要求中小学,大学和实习生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7)学习教学要求教师教育家在自己提倡的教学项目中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在示范作用中得到强化[8]。这7个原理可以说是对教师行为有效性形成过程本质的恰当描述。

二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形成的思想变量。不同的思想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具有不同的影响。佐藤正夫(1987)从教学史论的角度,认为必须扬弃与统一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过程思想,提出了“学习课题系列学习”的思想,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提出问题与课题,使学生直面矛盾与障碍,引起学习动机;(2)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课题的目标与条件,抓住真正意义上的问题;(3)使学生探讨适当的解决原理、方法与手段,计划解决活动;(4)实施解决活动的计划,实现问题与课题目标;(5)检验、评价、总结学习结果,使学生进一步练习与应用[9]。虽然这一思想对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过程的思想有所超越,但仍然带有传统教育中的程式化习惯和明显的杜威教学过程思想的痕迹。

当前比较流行、且大家比较接受的当属建构主义。JacquelineGrennonBrooks,MartinG.Brooks(1999)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指导原则,包括:(1)提出与学生相关的问题;(2)围绕基本概念组织学习活动,探究问题的本质;(3)寻求并重视学生的观点;(4)课程设置要适于学生提出假设;(5)在教学背景下评价学生的学习[10](P43-103)。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

三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形成的环境变量。许多人认为,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受教学环境的制约。KennethM.Tyler,A.WadeBoykin,TiaR.Walton(2006)通过欧洲与非洲文化差异在课堂学生学业成绩的表现的研究,得到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与文化环境具有高相关性的结论,并强调“个人主义与竞争能力”的欧洲文化与强调“合作与活力”的非洲文化相比,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比后者的更具有突出表现[11]。因此,随着教育的国际化与开放化程度越来越高,离开文化考量谈老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是没有意义的。CliveHarber,JeffSerf(2006)则从民主***治的角度探讨了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他们以英国与南非两个国家为对比,主要通过两国文学、其它证据和(大学生)实习教师的面试等手段,得出教师教学有效性与民主***治有密切关系的结论[12],并且指出现代教育结构、教育实践与教育的民主要求存在矛盾。CareyE.Andrzejewski,HeatherA.Davis(2006)探讨了课堂中的人类学接触(Humancontact)问题,发现教师将与学生的接触作为他们教学的自然过程。这种接触沿着两个轴心进行:第一个轴心表示参与者的教师是如何认识背景及背景是如何促进或限制人们的联系的。第二个轴心表示有关人类接触的谈话显示在教学中是如何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的[13]。这个研究对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具有理论价值。

五、提升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之策略

关于提升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大致有如下几方面成果:

一是认知改变策略。MiekeLunenberg,FredKorthagen,AnjaSwennen(2006)研究了通过教师教育者,改变未来教师的理念与行为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与传统教师教育方法不同的5个维度:(1)变通的、灵活的和非固定背景下的专业报告,而不是复述详细精确的事实及固定背景中技术的精确运用;(2)学习中的调节作用而不是向学生传递信息;(3)学生是认知网络活动中的积极建构者而不是信息的接受者;(4)关注明确的问题及其多样性解决方法,而不是着眼于运算程序的应用和单一的正确答案;(5)关注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在此环境中,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赞赏自我调节的学习,其他的学生也是学习的来源[14]。可见,这些观点与传统观点相比,无疑具有***性意义。

二是学习合作策略。GeorgeaM.Langer,ArmyB.Colton,LorettaS.Goff(2003)提出了学生学习合作分析,即CASL(CollaborativeAnalysisofStudentLearning)。CASL是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它围绕学生学业标准目标,帮助教师形成一种合作探究文化,加深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体系由4个要素组成:(1)反思探究的框架;(2)合作探究的文化;(3)CASL的探究阶段;(4)促进、领导和支持CASL,如制度安排、行***支持等[15]。可见,合作成为教学过程或者教学过程就是合作的具体教学形式,这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实现途径。

三是反思、建构性策略。JenniferHarrison,SueDymoke,TonyPell(2006)提出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系统包括教师的经验、反思、学习结果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16]。因此,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强有力的学校环境的支持,学校***策要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提高注入具有挑战性与冒险性的要素。JacquelineGrennonBrooks,MartinG.Brooks(1999)提出的建构主义策略是:(1)鼓励和接纳学生的***性和主动性;(2)运用原始的、主要的以及可操作的、互相作用的材料;(3)运用诸如分类、分析、预测和创见之类的认知术语;(4)根据学生的反应实施课程与教学策略;(5)先了解学生对即将交流概念的看法;(6)鼓励学生参与到与教师和同伴的对话中;(7)激发学生研究的手段是提出富有创见、开放的问题;(8)注意学生最初的详细阐述;(9)使学生参与到与其最初假设相矛盾的活动中,继而鼓励他们讨论;(10)提出问题之后为学生留出等待时间;(11)为学生提供建构联系及隐喻的时间;(12)频繁使用学习循环模式,培养学生好奇心[10](P125-145)。总之,教师经常反思自身行为,考量不同教学行为、假设、信念和观点,沉稳深邃地考察教学环境、随机应变地把握教学局势并采取相应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必须坚守的重要思想。

四是课堂实践策略。JosephCiaccio(2004)提出了“完全积极策略”。意谓使教师明显地看到教学的积极方面,避免或消除消极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满足彼此的需求;改变起反作用的情绪;结束行为问题;帮助后进生;运用积极学习策略等5个方面[17]。KathrynCastle(2006)研究了新手教师如何作为一个教学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自动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7个自治的主题:(1)对错误问题的察觉;(2)质疑;(3)从他人那里寻求答案;(4)冒险;(5)反思到自信;(6)增强对学生理解的理解;(7)采取行动[1](P1094-1103)。RobertJ.Marzano,DebraJ.pickering,JaneE.Polloch(2000)提出了9种有效课堂教学指导策略:(1)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2)总结和笔记;(3)提倡努力和给予认可;(4)家庭作业和练习;(5)非语言表征;(6)合作学习;(7)建立目标和提供反馈;(8)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9)问题、线索和先行组织者[18]。StephenD.Brookfield,StephenPreskill归纳了实现民主课堂的主要技巧,包括热情倾听、积极参与、高度注意、谦逊、相互性、共同商议、正确评价、信心、及自治(autonomy)等方面[19]。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标准相比,最近的研究强调课堂教学更具有反思、建构与批判的韵味。

五是教师教学档案袋策略。CatherineDeRijdt,EvaTiquet,FilipDochy,MauriceDevolder(2006)研究了高等教育背景下教学档案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还检测了教师对于教学档案的态度。研究表明,教学档案是一种能够带来重要积极影响的工具。它能够激发教师去反思他们的教学行为,寻求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改善课程材料[20]。

综上所述,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具有参考价值:(1)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特征、内容体系及实现策略的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2)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必须以一定的专业实践体系及其标准为基础,否则教师专业化就无法与医生、会计、律师、建筑师等职业的专业化相提并论。(3)教学行为有效性不只是依赖于教学理性思维的规则的按部就班的操作性程序,它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不只限于教师与医生、会计、律师、建筑师等职业有相似之处,更在于它与其它许多职业如***治家、人类学家、公共关系者、演艺者等也有相似之处。所以,虽然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必须要求教学行为遵循一些公共教学准则,以使自身行为具有本行业的特殊标准,但是,标准与准则在多样性文化、***治与生活环境中很难发挥作用,应变思维才是教师教学行为更为需要的。KennethM.Tyler等(2006)课堂的文化差异研究,CliveHarber等(2006)的课堂民主***治研究,CareyE.Andrzejewski等(2006)的课堂人类学研究等都说明了这一问题。

以上研究也存在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行为具有自身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质,教师教学有效性取决于我们必须坚持教师教学的现代性理性设计,需要有一定规则性知识与程序结构,以此完成教师行为的专业化要求。也就是说,教师教学行为需要一定的模式化与自动化;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复杂性需要我们采用更多的反思性与建构性思维与策略,以应对变动不拘的教学环境的要求。由此,教师教学行为已经超越课堂时空范围而导致教师专业化特征的淡化。以上两方面构成了教师行为有效性研究的矛盾性。

本课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一是关于哲学思想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及相关策略研究,以此应对未来变动不拘的教学与外部环境。因为随着教学环境的国际化与文化多元化,任何一种模式化的教学行为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都显得蹩脚。对教师个体来说,一种在自身教学哲学指导下的应变性教学显得非常必要。二是关于拟像背景下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行为及其有效性的研究,以此保持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的时代性与未来指导性。因为以往的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是在课堂教学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而课堂教学是在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组织形式,随着人类进入拟像时代,教师教学范式及其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我们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也许我们的研究成果会成为拟像时代下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提高的桎梏。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解决前述矛盾性。

[参考文献]

[1]KathrynCastle,Autonomythroughpedagogicalresearch[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

[2]王连生.教育概念[M].台北:五南***书出版公司,1988.276.

[3]DonaldRCruickshank,DeborahL.Bainer,Kim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StanleyJ.ZehmandJeffreyA.Koggler,OnBeingaTeacher,CorwinPress,INC,1993.

[5]Adoptedbythebostonschoolcommittee.February1,2006.

[6]CharlotteDanielson.教学框架——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张新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8-52.

[7]HarveyDaniels,MarilynBizar.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六种模式的总结与应用[M].余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

[8]FredKorthagena,JohnLoughranb,TomRussellc.Developingfundamentalprinciplesforteachereducationprogramsandpractices[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1020-1041.

[9]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18.

[10]JacquelineGrennonBrooks,MartinG.Brooks.建构主义课堂教学同案例[M].范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1]KennethM.Tylera,A.WadeBoykinb,TiaR.Waltonb.Culturalconsiderationsinteachers’perceptionsofstudentclassroombehaviorandachievement.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998-1005.

[12]CliveHarbera,JeffSerfb.TeachereducationforademocraticsocietyinEnglandandSouthAfrica[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986-997.

[13]CareyE.Andrzejewski,HeatherA.Davis.Humancontactintheclassroom:Exploringhowteacherstalkaboutandnegotiatetouchingstudents[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1-12.

[14]MiekeLunenberg,FredKorthagen,AnjaSwennen.Theteachereducatorasarolemodel[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7,(23):586-601.

[15]GeorgeaM.Langer,ArmyB.Colton,LorettaS.Goff.学生学习合作分析[M].方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3-14.

[16]JenniferHarrison,SueDymoke,TonyPell.Mentoringbeginningteachersinsecondaryschools:Ananalysisofpractice[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1055-1067.

[17]JosephCiaccio.完全积极的教学——激励师生的五种策略[M].郑莉,闫慧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

[18]RobertJ.Marzano,DebraJ.pickering,JaneE.Polloch.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M].张新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8.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4

1.经费支持

没有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严重制约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但地方教育行***部分的经费投入会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多渠道筹集资金。除上层拨款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行***优势,鼓励企业及个人对教师教育科研进行资金捐助。

2.培训支持

在教育科研的培训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有能力请某一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培训,还可以联系教育科研部门、高校教师为其答疑解惑,在提供教育科研培训所必需的设备和场地的情况下,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带薪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有利于助推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

3.教师资源调配

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重,部分中小学存在教师缺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师而言无疑是有心无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尽力为其减压,保证教育科研开展的时间,以保障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总之,对于地方教育行***部门而言,要在教育管理者与决策者角色上呈现一定的前瞻性,要能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着推动本地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又可以为教育行***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加强领导,从各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师教育科研提供正确的***策指导,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需要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科研部门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我国教育科研机构的全面建立与发展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可以说这些机构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应了当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与运营为当地的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提供了教育决策与咨询,提供了改进教学的相关意见与建议,从而使其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教育科研力量。教育科研部门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机构,集聚了大量的专业研究人才,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吸引力和凝聚力,并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教育科研部门的核心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和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并以此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它的主攻方向是多出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并为当地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服务。教育科研部门尤其是地方教育科研部门,与学校之间有密切的合作与联系,不仅是在教育科研部门的研究上,也体现在学校科研研究对其的需求上。因此,教育科研部门应该与学校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明确一线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瓶颈,凭借自己的人员优势和研究优势,为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到中小学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以各种培训班、讲座等形式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提高其科研能力。教育科研部门的专业研究人员具有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素养,视野比较开阔,信息量比较大,而以实践知识见长的一线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运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可以在合作研究中共同进步。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需要自我发展

本文所讲的自我发展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科研部门及制度等的完善。教师教育科研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幸福指数,同时,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教师所进行的一切教育科研活动都需要学校为其创造与提供必要的条件。事实证明,教育科研机构的完善、教育科研制度的规范、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培训和有效的教育科研评价都是保证科研顺利开展的基石。

1.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教育科研机构对于确保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置,可以是校教研室(组)—教研组和课题组(实验组)的教育科研机构,也可以是学校教科室—学校评审组—课题组等其它形式的教育科研组织管理体系。无论学校采用哪一种教育科研机构形式,都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教育科研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选择哪种适合本校的组织管理系统,都应注重并充分发挥其管理权限。

(1)课题的管理。

“课题管理里包括课题规划、立项论证、过程监督与管理、课题的鉴定与评价和课题的应用与推广等几方面,还包括对科研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的管理”。

(2)队伍的管理。

教师科研队伍管理包括对参与教育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其配备情况、对参与教育科研的人员的培训与指导等方面的管理。在管理中,要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既不对日常教学活动造成影响,又有利于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3)经费的管理。

科研经费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教育科研机构要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一分钱都花得物超所值。

2.制定规范的教育科研制度

只靠学校成立的专门教育科研机构来进行教育科研的管理是不够的,对教育科研的管理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同时发挥作用。所谓无形的手即是指规范的教育科研制度,“明文规定是教育科研正常、有效进行的强大后盾”,因此,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教育科研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科研制度的建立要经过调查、分析、试行、修正和实施五个阶段。调查和分析是教育科研机构对本校及本校师生等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分析本校进行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确定有意愿、有能力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并制定出适合本校教育科研的制度体系。试行、修正和实施是对已制定出的制度进行修正和再实施的一个过程,最终目的是拿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为教师所接受的管理制度。“一套科研管理制度,应包括课题申报立项、经费管理、成果评审和奖励等”。教育科研制度一旦制定并开始执行,就应发挥其约束、制约的作用,以更好地保证科研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3.创设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有助于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愿能力,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积极开展。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活动,使教师处于巨大的压力场域之中,而教育科研是在此基础上的额外工作量,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尽量减少教育科研给教师带来的额外压力。

(1)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疾苦,尽力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基本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对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要求,而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是其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条件。

(2)合理配置。

合理调配教师资源,保证教师教育科研的充足时间。减少教师在规定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工作量,保证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进而保证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果。

(3)拓展资源。

为教师提供进行教育科研的尽量多的信息:包括***书资料、电子资源、专家指导等。教育科研的开展是建立在已有研究之上的,必须通过电子资源等了解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动态。同时,***书和专家指导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

4.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素养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学校平时也有对教师进行培训,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对教师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究其原因,是学校提供的培训脱离教师实际,缺乏针对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正确的方***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要对本校的教育科研教师队伍有清楚的了解,对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同时,培训内容要贴合教师实际,能够为教师所接受。

(1)注重理论知识培训。

一线教师的实践知识丰富,但是理论知识的缺乏必然影响其实践知识的提升,在教育科研中也是如此。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是针对一线教师的培训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切合性,即进行培训的理论知识要有选择性、针对性。

(2)加强研究方法培训。

在培训时,要选择一线教师容易运用、易于操作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等。同时,在研究方法的培训上还要注重对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全过程的培训,课题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运作、资料收集与归纳及论文写作等。努力帮助教师尽快地掌握教育科研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

(3)明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断地传授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和技能,教师本身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反思、再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信息的提取和对实践知识的反思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进而为教育科研的开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源泉。

(4)拓展培训的途径与策略。

开展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校自己组织的校本培训,可以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也可外出学习集中培训。培训方式的选择要因校而异,但必须秉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切不可盲目而为,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5.增加教育科研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5

(一)德育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实际效果

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主体性教育。这里的主体性不是教育者的主体性,而是“以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者通过教学渠道,将德育内容灌输给受教育者,这个过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德育的实效性。否则,就只能是教育者的“独角戏”,教育者只是完成了个人的工作,至于工作的实效却很难把握。长期以来,中学的道德教育方式总体上偏向于单向度的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式的突出问题就是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摆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甚至蔑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追求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提高受教育者道德水平的动力,而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需求。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强迫学习的东西都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1]67,成人如此,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育者必须激发和挖掘受教育者对于德育的心理需要,只有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工作效果。

(二)德育过程:重品德认知,轻品德践履

就德育过程看,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环节缺一不可。要想使德育见实效,不仅要重视提高主体的德育认知,还必须通过激发主体的情感,锤炼主体的意志水平,最终落脚到德育行为上。当然,德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知识,但是,德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以知识的形式被人们认知,而是要作为人们的品德见之于行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种割裂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相互之间关系的做法是违背德育过程规律的。目前,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主要由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团工作途径,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二是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依据课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由于民办中学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高考或中考所要涉及的考试内容,而较少地关注学生实际成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因此,实际工作中还多是依赖于课堂仅有的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德育工作,其效果之弱可想而知。

(三)德育价值:重功利实用,轻精神引导

与其他学科相比,德育是看不见摸不着,其效果也是潜在的。这就在客观上容易造成一种印象,德育到底有没有做,做多少,关系并不大。所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指的就是这类工作。相比较而言,人们更看重通过应试获得的分数带来的实际效果。对于背负着沉重的生源压力的民办中学来说,偷偷地减掉德育之负,其实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些在面上必须做的德育工作基本不会减少,比如课堂教学,常规性活动等。而在本质上是否追求实际的德育效果,却很难保证,明显表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微观上看,一线的教师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也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有相当多的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只谋求学生分数高和升学率高,不能切实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常用批评、禁止、训斥、惩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使得学生常常生活在精神的受辱中,很难形成良好品格。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缺少对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应有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有益拓展。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民办中学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德育熏陶无论是质还是在量上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民办中学德育工作存在若干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就德育工作主导者而言,与社会办学的大环境不无关联,与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联系紧密,与民办中学的经营者素质密不可分,与一线的教师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主观原因: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是主要障碍

首先,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按理说,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参与到社会办教育以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这种精神是十分可嘉的,经营者如果没有较为超前的意识和勇气,很难迈出这一步。但是,我们知道,民办中学既有经济实体的属性又有教育实体的属性。这就使得民办中学必然要受到这两种属性所固有规律的制约。在实际的运行中,常常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在一定的程度上适当让步,教育规律再大也必须服从经济规律的需要。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就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德育理念的相对落后状况。一些与经济挂钩的“缺德”理念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中。比如,“品德无用论”的思想就很有市场。有人说:“有人花钱买智育,有人花钱买体育,却无人愿意花钱买德育。”话中之意是“德育都没有人要了,足见德育之无用至极。”这话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其实不然。所谓花钱买智育,主要是指家长们愿意在课堂之外为孩子花钱购书、雇家庭教师、上各类辅导班,却没有家长专门为孩子的德育花钱辅导。这是对德育的渗透性、潜在性特点缺乏认识使然。德育渗透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念等无不浸透着德育的养分。因此,家长在花钱买了智育的同时,也就买了德育。德育之“用”更是体现其潜在性特质,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无不以德育为内在支撑的“骨架”,否则必将成为有才无德的“废品”。德育之“用”岂能以经济杠杆来衡量其实际的斤两呢?其次,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认为,“一个好王子,一切都归功于运用道德的原则使他成为好王子的那个人”。[1]204也就是说,学生到底怎么样,关键在教师。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好坏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因素,但是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性因素。目前,民办中学的教师专业素质明显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懂得品德教育。就目前的民办中学德育队伍来说,主要是***治教师和***团工作人员。但由于***治课是“副科”,***团工作也不是主要工作,一般多由教师兼职。这些教师所以兼职,对于主办方来说,可以节省办学成本,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多挣些工资。至于他们是否懂得德育工作,往往被忽略了。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思想教育是人人可以从事的,“谁不会说点道理呢?”“不都是教育孩子么?说服他们还不简单?”诸如此类的观点听起来掷地有声,实在是对思想教育的认识十分肤浅。二是不善于品德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品德教育时说道:“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动着儿童,在他们心灵里留下愉悦、兴奋、精神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变成信念。”[2]当前由于升学率的引导,几乎所有教师,尤其是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们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生存大局,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首先以满足考试成绩为主,至于是否能够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愉悦、兴奋、精神充沛的情感”就不得而知了。三是不愿意从事品德教育工作。就教师个人价值追求而言,没有谁愿意被人轻视。同样是教育工作者,同样地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为什么要被人看不起呢?尤其是品德教育费时费力、短期效果不明显,让人感觉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在教师队伍中往往有可有可无的感觉,这种不被认可的滋味是教师们谁也不愿意落到自己的头上的。因此,从事品德教育的工作者很多都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而是被动地接受安排。

(二)客观原因:主办者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足是致命的软肋

由于前述思想认识等方面的不到位,民办中学的主办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德育的突出地位难以兑现,因此引起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一些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几近步履维艰,甚至名不副实。第一,德育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可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尽管在教育行业有些工作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额外的给一些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等等。但是,作为一项必要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就很难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劳动的积极性。我们注意到一些学校在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中主要是两块,一是主管单位来检查时为了应付才付出一些款项,平时并不设立德育工作专项费用。二是给兼职德育教师微薄补贴,这并不是一个整劳动力的工资,而是兼职工资,有的甚至还不到一个整劳力的一半。第二,德育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如何说明德育工作取得了实效,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态,所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各具特色的德育模式更容易取得实效。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要能够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至少可以为学校的德育工作铺平道路。比如,在形式上有没有成文的考核机制,岗位职责,具体要求等;在内容上有没有确定的德育工作内容,校园文化活动有没有具体实施的措施等。

三、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现实路径

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所以存在不如人意的各类问题,关键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确实地,德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其潜在的价值属性让人感到不可能具有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办中学的经营者们的积极性。但既然是办教育,又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没有德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因此,凭心而论,经营者们也愿意注重德育工作,只要能够不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可以。也就是说,民办中学的经营者们虽然思想认识不到位,但在根本的意义上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德育工作还是可以保证的。这就为民办中学德育工作走出困境提供基础的认识保障。

(一)利用德育工作的内在特性,让德育工作潜移默化

有些人认为德育工作耗时间没成效,尤其是没有经济效益。其错误的节点在于教育者对德育工作存在的渗透性、价值的潜在性、显效的缓慢性等特性缺乏认知。确实,由于中学生正值成长期,其个性品质尚未形成,个体行为的反复性、思想的单纯性特征十分明显,德育工作需要花费很多心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老师一定要花费大段大段的时间放弃其他工作来对学生专门开展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的内在特性就容易将德育工作做好做实。首先,依据德育工作存在的渗透性特征,将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化于无形,浸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就德育的内容而言,人们的言行举止无不显示出一个人内在的德行水平。而这些内容并不是通过专门学习获得的,都是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养成的。就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多是在平时的听、看、做中逐步养成的。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平时听、看、做的内容进行优化、规范且严格要求,就可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影响学生的内在品质。其次,依据德育工作价值的潜在性特征,将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融入教学,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德育工作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确实存在却是不争是事实。因此,有针对性地将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并不是只有德育教师才不可推卸。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那些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也应在相关方面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加以要求,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熟视无睹。再次,依据德育工作显效的缓慢性特性,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见诸行动,显现在师生共同的教学相长中。德育工作者常常因为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而感到沮丧,尤其是青年教师,这是可以理解的。希望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追求。但德育工作想看到成果确实不易。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甚至基本没有可能。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几年,这几年中的大量时间用在书本文化课的学习上,德育工作浸透其中化于无形。谁也不能说某个学生的成长是因为德育工作的推动。对此,将德育工作的效果见诸行动可以缓解渴望看到工作成果的心理期待。比如针对学生的某项与德育工作有关的具体工作,通过适当措施且严格贯彻,使得相关要求能够定时定量的完成,教师在工作的完成过程中逐步完善了教育理念和具体做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德育的具体成效。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见诸行动有益于促进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德育工作保质保量

前文已述,德育工作关键在教师。只有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才能确保德育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否则都可能是空谈。具体地说,要基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德育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第一课堂)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两个渠道展开工作。要使这两个课堂的质量得到保证,对德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思想素质。尽管两个课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都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通过课堂这个载体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德育教师思想水平的高度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德育水平的程度。俗话说:要想让学生有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其次,应提高德育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工作,德育工作也是一种专业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民办中学德育教师应该努力钻研德育理论,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与德育理论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开展中学德育工作。但是,德育工作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这项工作与工作者本人的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很难想象一个道德素质很差的人,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影响力,即使其专业技能再好,对工作的成效也毫无益处。因此,要使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保质保量,德育教师不管是兼职还是专职,都只有较高道德水平的教师才能胜任。

(三)营造良好德育氛围,促进学生道德自觉乐于践履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6

1.1教育实习时间

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大部分是在大四上学期,这样的目的是可以让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但由于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毕业生的复习考研关键阶段,对于这部分准备考研的同学来说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一般实习的总时间大概是6~8周,然而在这6~8周内,由于实习学校担心实习生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实习生真正能够走上讲台授课的时间可能只有1~2周,有的甚至只有两节课。由于实习内容并不多,为了充分讲好这两节课,我们的实习生往往采取背教案的方式。尽管背的很熟练,但这很不利于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运用,也不利于全面的把握教材和深层的理解教育实习的目的。

1.2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然而我们与中小学平时的接触并不多,只是在临近实习时才会加强沟通和联系。近年来重点中学不太愿意接受实习生去实习,主要是担心实习生的到来会打乱原来的教学秩序,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所以我们往往只能多选择一些较偏远硬件条件一般的中学。要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把我们实习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加强和师范高中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1.3实习生的专业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育实习中除了要求我们的实习生有较好的教学技能,还要求我们实习生有较好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有部分同学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上也缺乏启发性,对现代教育技术也不能熟练运用。由于部分同学不注重在平时实验课上对自己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演示实验中,往往不够规范,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2提高化学教育实习质量的几点建议

2.1改革教育实习模式,让见习实习贯穿整个大学

把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本来是希望学生去实习时能够专业知识更扎实,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高,能更好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师范生***从教的能力。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考研复习准备的重要阶段刚好和教育实习重合,很多同学也能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但是精力毕竟有限,很难处理好考研和实习的关系。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比如把《化学教学论》等课程的时间要重新修订。在英国,师范生一般至少要花15周时间在中小学的实际教学环境中进行观摩和实习教学。实习期间,实习老师和正式老师一样,每周在校工作五天,每天8h,完全参与学校生活,观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提高实践教学技能。我们的教育实习时间的安排是不够充分的,尤其是真正走上讲台授课的时间,我们应该增加实习的时间。关于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也可以分割成几部分,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比如平时针对师范生的课,学院老师平时可以多创造些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为了能让未来从事中学教育的这些同学更好的把握中学教材,可以每个学期都组织这部分师范生去中学见习。改变过去那种一次集中式的见习和实习,采取连续分阶段式的见习实习,使见习实习贯穿整个大学阶段。

2.2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近年来我们的实习生到中学(尤其是师范中学)实习时,由于实习学校担心影响到教学质量并不是很欢迎,或者即使实习生去了也不能走上讲台,得不到锻炼。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上提到的改革实习时间,可以让师范生进校从大一开始就联系一个师范中学作为固定的实习基地,刚开始在实习基地可以采取为中学化学老师当“助教”的形式,多和中学教育、中学老师、中学生联系。比如每周要固定的去一次以上实习基地,为中学老师批阅作业、辅导作业、辅导实验等形式。这一过程要对师范生要有考核,考核合格才能拿到学分。这样中学老师也比较欢迎我们的实习生去,因为不会对他们的正常教学和他们的学生成绩有影响,又减轻了中学老师的平时工作强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同学提前接触了中学教学的过程,了解了中学老师,了解了中学生,又能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和中学老师又建立了比较好的感情基础,等到真正实习走上讲台时,中学的老师也不会有过多的担心。这个过程中无形的加强了我们的师范中学的实习基地建设。

2.3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个合格的现代化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学能力、实验操作与指导能力、教研科研能力、革新能力、与学生同事交往能力等方面。我们的有些实习生由于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知识积累不足,细节注意不够,经常导致一些简单的错误发生,给中学老师和同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比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反应条件随意写;化学实验演示不规范等。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所以必须努力提高我们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4加强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7

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贯是学生围着教师转,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教师的一张嘴中“说”出来的,而学生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语文课上,训练幼师学生口语的课程教学中,讲完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要素时,需要让学生从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评论案例,这时教师出示多媒体播放录像(此录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儿园顶岗实习时拍摄的),一幕幕实实在在的幼儿园生活展现在学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间,有两个孩子起床如厕后没有立刻回寝室,而是边洗手边泼水玩,高兴极了,这时教师走了过来……播放到此处,教师按了暂停,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怎样处理现在这个问题呢?”在画面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直接让他们回去睡午觉”;有的学生说:“要给他们讲道理,不能浪费水资源”……最后,学生分析并评选出了几种最好的处理办法,其中一种办法要比录像上的教师处理的还要恰当,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噢,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边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难过地哭了起来……”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讲到的幼儿***画故事具有夸饰性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国系列***画故事《狗熊的婚礼》,讲述狗熊安东和埃米在举行婚礼时,一阵春风吹走了安东的帽子和埃米的头纱,被春风吹走的帽子和头纱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们每一幅***都突出表现了夸饰性的特点。所谓夸饰,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这一难点,通过***画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观、生动,学生一看便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帮助幼师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将来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用语。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幼儿教师的口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播放多媒体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每天早上跟着多媒体播放的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朗读单音节和双音节字、词,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准确的发音会运用到平时的一般口语交际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讲故事训练。又如,在训练学生讲《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边看边讲,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

部分学生觉得当幼儿教师很容易,学习不努力,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学习幼儿戏剧文学时,我会分组让学生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骄傲的小燕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猫等剧中角色。在表演时,我会拍摄每组童话剧的全过程后,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学生就会从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问题,就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或弱项不断努力。

五、总结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8

“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内涵,是卓越的学识素养,更是卓越的从教精神;是卓越的专业基础,更是卓越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达到国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尚师德:追求高尚师德。师德是从教的基础。良好师德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而高尚师德则是卓越幼儿园教师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虐童”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强调教师的师德更显紧迫和严峻。由于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从信念层面来看,需要有笃实的专业信仰、务实的专业精神、朴实的专业态度;从情感层面来看,需要爱幼儿、爱幼教,对幼儿教育事业有热情、有责任、有理想;从行为层面来看,需要践行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首要的任务就是师德教育,不仅要在平时有机渗透师德教育内容,更要通过相关的课程设置将其显性化。厚基础:强调宽厚基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从知识深度上看具有启蒙性,而从知识范围上看又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科与整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倡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统整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显然,幼儿园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型教师而非分科型教师。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广而全的特点,不仅要有基本的艺体技能,还要有坚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有教育理论素养,还要有宽厚的人文科学素养。传统培养模式中那种重艺体技能、轻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做法不能胜任卓越教师培养的要求。只有做到厚基础,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强能力:提升多元能力,重视研究能力。幼儿教育的工作不是看护幼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仅是会唱歌、跳舞、讲故事。幼儿教育的对象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与其后的小学、中学阶段有明显的差别。这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更需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工作均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因此,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了解幼儿、教育幼儿的能力。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有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研究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教育实践真正建立在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其次,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要能将理论、观念、研究证据转化为实践操作策略,从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实施班级管理,沟通家园关系。第三,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不仅要能实践,还能对实践进行反思;不仅关注自身的实践,还能与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反思和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经验,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重融合:注重多维融合。幼儿教育是关系到个体和人类未来的实践,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可能对幼儿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处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时期,中西文化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各种教育理论和观点百花齐放,这些对幼儿园教师素质以及幼儿园教师培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融合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使未来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基础,更要具有融合和开放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多学科的融合。在教师培养中体现多学科的融通与互渗,帮助学生将多学科的视野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其次是中西视野的融合。既要向学生介绍国际研究前沿的新理论、新进展,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本土的幼儿教育家和幼儿教育思想,在贯通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既要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理论的多样性,更要让学生体会与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和生动性,避免纸上谈兵。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同时秉承儿童教育家、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陈鹤琴先生开创的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本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论,也是基础实、善实践、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领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一)具有高尚师德

研究儿童、了解幼教是师德培养的起点。通过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应能:

1.热爱儿童,对儿童和幼教抱有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2.热爱并享受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3.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

(二)具有全面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并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作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既是一种个人素质,也是教育实践的保证。学生应能:

1.具备基本的美术、音乐、钢琴、舞蹈等艺术能力和素养,并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

2.具备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它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学生应能:

1.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初步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理论兴趣;

.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胜任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四)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研究素养,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既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性学习打下必要基础,也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学生应能:

1.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开展毕业论文研究;

2.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品牌打造综合措施

1.把专业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爱幼儿、爱幼教、具有“鹤琴式”研究精神的卓越幼教人

通过《专业入门指导》《陈鹤琴与中国幼教》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南师幼教的历史与传统,了解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幼教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要用老一代南师幼教人的专业、敬业、乐业、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幼教专业的热情。通过我系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传递给学生。我系拥有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优秀***支部等称号,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幼儿、接触幼教,在实践中体验到与幼儿相处、从事幼教工作的快乐。

2.以宽厚的知识素养为基础,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公共课程、博雅课程、艺术课程等基础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治观念、信息技术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增强学生发展的后劲。利用现有的院级“学业发展中心”,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业中心可供学生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包括:

(1)学涯室:设有学业设计室、职业探究室、舒心交流室和树德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

(2)技能坊:主要设计了书法技能、演讲与朗诵技能、舞蹈技能、信息化技能、手工坊等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多个工作坊。

(3)实践园:组织各类社会性调研活动,分层次的实践训练项目,跨专业专题训练项目,面向各类教育机构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4)学术苑:组织各领域专家主讲的教苑讲坛,以学生自己为主的教苑沙龙,开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教育家》。此外,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会、理论沙龙、工作坊,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具有学术潜能和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拓展课程,使其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

3.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培养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型教师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9

有关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指导方针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应该是游戏,这点可以看出幼儿园在教育方面很重视游戏的作用。实践证明,集体教学活动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通过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幼儿园也都将集体教学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这是因为通过集体活动教学能够让幼儿更贴切地理解教育的内容,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充分地认识这个社会,这个是让幼儿熟悉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因而笔者认为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通常幼儿园会采用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是集体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借助有限的教育资源对幼儿们展开基础性教育,这对幼师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通常幼儿们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他们不受束缚,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要引导他们学习需要非常的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来说,能够使他们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的学习气氛下,幼儿们能够彼此获得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集体教学活动还能给幼师一个评价学生的平台,让教师经过横向的比较评价幼儿的各项能力。还能充分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二)目前幼儿园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集体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模式,这是我国特有的,是社会文化导致的,不能因为外部环境改变的。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因为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人文背景都不同,虽然我国的幼师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但是集体教学活动是最适合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一种模式。其次,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员短缺,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幼儿园的发展,如今我国幼儿园的规模多数是较小规模的,大规模的幼儿较少,而且幼师短缺才是幼儿园不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集体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较多的幼儿园而提出的。最后,我国幼儿园中缺乏有经验的幼师,多数幼儿教师都有教育过幼儿学习,但是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

二、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一)幼儿的发展情况

幼儿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和成果,而其中的过程是以经验作为前提来进行顺应和同化。所以,只有以幼儿原有的发展,合适的教学活动才能进行下去,在教师的周密设计下,支持和引导幼儿的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丰富。但是,如今很多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是往往会没有对其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很多教师通常将注意力放在活动的内容本身的特别,流畅的环节等活动的本身设计,却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提升幼儿原有的经验和发展上的元素撇在一边。例如,在识别数字的活动中,教师在操作的材料上做了精心的准备,还设计了许多精彩的游戏。但是,在其难度上却对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挑战,非常轻松的达到了教师所要达到的要求,这说明了教师仅仅将目光放在了课程的完成流畅性,而完全没有考虑幼儿本身水平是否符合教学活动的真正的目的,这也就没有达到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教学目的,对于幼儿的作用并不大。这样的教学,就算如何的新颖,如何的有趣,逻辑在如何的严谨,但是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多少的帮助。此外,很多教师为走捷径而去从杂志上或者其他地方抄袭现成的教案来进行组织教学,他们觉得这些教学活动达到了标砖,也是完美,可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教案只是适合一般的发展情况,或者针对某个班级而进行设计的,不适合多有的幼儿。所谓的集体教学要针对性的对本班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详细的思考。

(二)教学中的环节的目标

每一项集体教学活动,都具有相当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虽然可以不排除其生成的成分,但是教师需要掌握整个过程中的其所要达到的策略和目的。如今,教学目标的罗列在教师的活动设计里都能够达到,但是这些环节却没有说明的具体性,就是单纯的粗略的笼统的罗列出来,如:第一步,导入环节第二步,进行探索第三步,总结评价,等等,非常的套路化,模式化。这就让教师无法清晰的看清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关系,无法体现出各个环节的实效性。如,游戏是教师在活动所使用的一个常用方式,但是使用这个游戏是为了体现什么呢,这个游戏能给幼儿们带来什么,心中没有清晰的谱,这也就让活动出现一个表面上很成功,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性意义的状况。同时,这样的模式,罗列方式的简单就会把教师是思维固定下来,失去了创新,失去了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模式的机动性。被现成的教案牵着鼻子走,不能以教学活动针对性的处理存在的相应的问题。例如,某个数学活动对9的组成和分解中,其实幼儿早已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奥妙所在,但是因为教师的定性思维,走规定的老路线,坚持原有的设计进行一项又一项有趣的活动,去却是整个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教学,所以,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设计每个环节是要让自己知道每个环节的目的作用所在,发挥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作用。

三、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

(一)用心体会,创造良好环境

幼儿的基础学习方式就是去探索。所以,引发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总会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把教育过程弄精,弄好,就是所谓的操作材料、游戏玩具、演示教具在教学中齐全,从而达到其教学的目的性,但是幼儿在身心发展中所谓质量变化却被完全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没有得到支持,就像”做礼物”的活动,教师无需只把目光放在制作教具上,也可以记住一些教室内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导入,在省略一些复杂过程的同时,也减少了一些重复的过程,让幼儿在自己的熟悉环境和材料,提高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行,自己去开发和探索,找出其中的奥妙和规律,并亲自设计出来,让幼儿亲身的体会其中的道理,把整个教室布置成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活动环境,让幼儿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把幼儿对知识的认知有了向往,从而达到了教育效果。

1.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材料备足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对某物好奇时,眼睛是最好的正面,抓住他们的目光,找出吸引他们目光的根源,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材料。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孩子在盥洗室里嬉戏,就留下来静静的看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原来孩子正在看从水龙头内流出的水柱正随着一只小手的转动而不断的变细变粗,好奇的脸庞洋溢着欢欣和喜悦,丝毫没有意识到身上的湿漉漉的衣服,墙上也充满了水珠,这让我有了一个想法,我在活动室一角的桌子上放上了几盆水,还准备了一些小瓶$小碗$杯盖$小船$积木$海锦等各种材料,孩子们马上围到这张桌子周围,开心的玩起水来。在玩水过程中,幼儿认识了水的特性,获得了许多有关水的知识。

2.为幼儿所需提供氛围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充分的爱是孩子们的基本需求,更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丝微笑,一声赞美,一次抚摸都能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动力,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活动中,对孩子微笑着说声:真不错,好极了,加油哦。诸如此类的激励话语都能够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如果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的见解是,要去认真的听,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愉快的,自由的氛围。

(二)兴趣是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突破口

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这是他们的特性,所以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新鲜度不会保持很久,这就需要教师犀利的洞察能力,找到幼儿的兴趣,并将此作为突破口,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下,在愉快情绪的触动之下,自主的积极的投入进去,教师开展的主题活动就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产生和蔓延的。

在参观商店活动中,孩子在路上看到了许多汽车,商店的柜台中也陈列着各种玩具汽车,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不停地讲着汽车。金金说:那个前面有只手的汽车是吊车。不是,是挖土机,我家里就有,任巍杰马上反驳。丁丁说:我家有小汽车,还有大卡车呢。我家也有,我还有警车呢。看着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谈论着汽车。汽车这个主题活动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活动中,每个孩子对汽车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在讨论轿车时,夏正阳最感兴趣的是刹车和排档,他不厌其烦地问司机:这叫什么名字!怎么用它!你能用给我看看吗!(童俊心感兴趣的是车轮,他整个身子都钻到了车底下,把衣服都弄脏了,终于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我看见这辆汽车有四个轮子。(他的话引起了几个孩子的兴趣,在参观停车场的时候,他们还专门对每辆汽车的轮子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三)游戏是学习的催化剂

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工作,不是负担,不完全是生活,是学习的一个途径,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和追寻,它是自发的,是主动的,是愉快的行为活动,知识技能往往都是通过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到的。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找椅子,请幼儿找一个椅子坐下来,比一比人多还是椅子多,戴帽子,请幼儿给瓶子盖上盖子,比一比瓶子多还是盖子多,开锁,请幼儿找钥匙开锁,一个钥匙开一把锁,比一比钥匙多还是锁多,喂鸡,请幼儿把虫子喂给小鸡吃,比一比虫子多还是鸡多。游戏是在幼儿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许多的本领,将玩中带学,学中有玩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来,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其中得到了主动性的培养,为幼儿在将来学习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将为此受用终身。

(四)生活中的节奏,刺激学习主动性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的节奏通常包括“节奏乐”“认识节奏”活动。这也是教师训练幼儿节奏的主要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节奏音律随处可见,就如动物的叫声,音乐的节奏,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的条件下找到节奏的所在,也可以在自己的设计的有固定节奏环境下,让幼儿们充分体会,找出节奏的奥妙,让节奏乐陪伴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去。

1.语言活动伴随着节奏。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教师可以以诗歌的朗诵特点,围绕教学发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利用外物只管的将诗歌内容展现在幼儿面前,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拍手,点头等,找到节奏的规律,最后和乐器伴奏一起配合起来。

2.音乐里找到节奏。学习节奏,这和舞蹈,歌曲、律动、欣赏等活动是分不开的。在让幼儿学新的歌曲之前,要让孩子们先练习歌曲的节奏,在拍子的配合下,让幼儿们找出歌曲中的特点和奥妙,再在这基础上把歌曲的歌词记下来,在手脑并用之下,即学会了新的歌曲,也掌握了节奏。

3.节奏练习应该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在幼儿练习拍球的时候就可以找到节奏,这既让孩子们增强了趣味性,也能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教师教育学论文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角色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这种要求,各种数学试验教材已在全国试用。数学课程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之中。而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为进一步适应新世纪职业教育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不断转变角色,提升执教能力.

一、新时期职业教育对数学教师角色的要求

1.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过去,"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代数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增设是在向职业教育倾斜,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3.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新的高中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量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4.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做好以下三方面更新

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文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很多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不完全一致,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3.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指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引导,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着重提高以下两方面执教能力

1.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由于中职生是经过中考选拔后进入新环境的青少年学生。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职数学教师极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职业教育向更好的方向顺利的进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才会出第一流的职业人才。当代的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他山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3

[2]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2005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教育学论文10篇

学习

初中科技小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科技小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一等奖范文初中,航天科技小论文初中。二、活动日期2019年11月25日—2019年12月13日三、活动安排(一)宣传动员1.启动仪式:11月25日,国旗下讲话,简要传达活动方案,宣布科技节开幕。责任部门:教

学习

学生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10篇,内容包括学生十篇日记手抄报模板简单,学生摘抄新闻。3.对于打算出国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利于自己申请到更好的学校。4.对于在校学习的同学来说,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

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文,课程与教学毕业论文题。(二)教材编写偏重理论化教材中引用的案例较少,使得相关的理论与现实难以紧密的结合起来;教材中陈述和介绍的管理基本理论较多,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教材课后练习较

学习

教育与教师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与教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教育论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与教师发展。(一)职前大陆地区,师范院校本科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大多以公选课形式呈现,作为师范生的通识选修。研究生阶段,一些师范院校将生命教育相关专业融入教育学二

学习

在学校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在学校10篇,内容包括学校政工工作计划十篇,学校植树节活动总结汇编十篇。一资料1.近五年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情况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对学校教师2009年以来在全国公开发行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

学习

中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中学教育论文怎样写。(三)文学教育的落实方法研究关于文学教育方法的论文相对较多,大部分教学论著中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论述。《文艺学与语文教育》是上海出版社“语文教师必读

学习

小班化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化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小班化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论文。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班化教育将过去的一个班五、六十位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班三十几位学生,一方面教学空间得到了改善,教室空间格局

学习

比较教育学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比较教育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怎么选,比较教育论文。2.未能辩证看待国外理论。对外国理论假设,要思考、质疑,保持对其的警惕性,对其适用性和有效边界要给予充分的反省。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很多研究者把建立

学习

科学课教学论文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课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典科学教学论文发表,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大全。

学习

德育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论文,德育论文集。Keywords:moraleducation;cultivatemorality;corrupteducation一、德育是一门行为课下面我们讲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先讲第一个问题,德育是一门行为课。在学校里

学习

发表教改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发表教改论文10篇,内容包括推荐教改论文好发的期刊,发表教学论文著作。二、.知识结构状态与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长期以来,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中相对固定的“史实”和“结论”过多,与其它学科

学习

发表教育史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发表教育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国教育史论文范文,如何写教育史类的论文范文。统计分析采用的文献源自《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版总库”,采用系统查阅年度总目录与原始杂志相结合的方法,对自1980年—2010年和2011

学习

教育与职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与职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与职业论文,职业教育的路径和经验论文800字。(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福州船***局1866年附设的船***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

学习

教育是什么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是什么论文10篇,内容包括什么是教育论文,教育类发表论文推荐。在纪念***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回答了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

初中科技小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科技小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技小论文一等奖范文初中,航天科技小论文初中。二、活动日期2019年11月25日—2019年12月13日三、活动安排(一)宣传动员1.启动仪式:11月25日,国旗下讲话,简要传达活动方案,宣布科技节开幕。责任部门:教

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文,课程与教学毕业论文题。(二)教材编写偏重理论化教材中引用的案例较少,使得相关的理论与现实难以紧密的结合起来;教材中陈述和介绍的管理基本理论较多,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教材课后练习较

学习

教育与教师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与教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教育论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与教师发展。(一)职前大陆地区,师范院校本科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大多以公选课形式呈现,作为师范生的通识选修。研究生阶段,一些师范院校将生命教育相关专业融入教育学二

学习

中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生教育论文10篇,中学教育论文怎样写。(三)文学教育的落实方法研究关于文学教育方法的论文相对较多,大部分教学论著中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论述。《文艺学与语文教育》是上海出版社“语文教师必读

学习

小班化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化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小班化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论文。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班化教育将过去的一个班五、六十位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班三十几位学生,一方面教学空间得到了改善,教室空间格局

学习

学期教育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学期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期教育论文选题参考,教育论文范文100例。审美、历史与对象针对新时期文学教学在概念生成、课程设置与历史分期三个方面的困境,笔者以为应从审美、历史与对象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方能找到解困之道。

学习

信息化教学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化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信息化教学有关论文题目。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生殖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2.1信息化教学的含义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凭借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

学习

高等教育学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高等教育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学论文,高等教育学论文题目推荐大全。古希腊以来“认识你自己”就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鹄的。“认识你自己”的要义就是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形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