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论文篇1
1.良莠不齐的教师队伍
高额的学费受到不少关注,但其实更应该重视的是授课教师是否具有真正的专业资格,教育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正确,是否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等等。
2.往往会被老师、家长忽视的是学生是否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
这其实是选择学习音乐的关键所在。大部分家长有过于强烈的功利意识,一直操控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大舵,很多学生其实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学习音乐。由于各类考核,直接给教师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和教学负担,导致了追求“急功近利式”的教师评价体系,重在看授课水平和教学成绩。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许多学者、专家都著文说道中美学生的差异,认为中国的学生聪明、勤奋、基本知识扎实、善考试,但是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方面明显不如美国学生。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孩的妈妈有解不开的小提琴情结,很小的时候每次路过离家不远的一家乐器店,她总要远远的望着里面的小提琴,愣上老半天。但是,因为家里穷,父母又不支持,她想要摸一摸小提琴也很不容易,更别提学习小提琴了。女孩的妈妈心一狠,美丽的小提琴之梦立刻化作一片无涯的憧憬。于是,等她怀上女孩的时候,女孩在妈妈的肚子里听到的基本上全是美妙无比的小提琴曲。当然,那是女孩长大以后妈妈告诉她的,女孩说,她早已记不得当时听到的是什么了。女孩是一名初中学生,可小提琴早已过了十级。对于妈妈十多年来不论刮风下雨坚持每周送她去老师那里上课的举动,女孩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她说她至今还记得五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妈妈在回家的路上过桥时一不留神被积雪滑倒在地的情景。但是,每当有人问她喜不喜欢拉小提琴的时候,女孩总会一个劲儿地摇头,并显出非常尴尬无奈的神情。女孩的好几个朋友都说,女孩曾经讲过,在她的眼里,小提琴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令人讨厌的东西。”我们总是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在这种急躁的揠苗助长的心态里,儿童的天性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
二、儿童校外音乐教学指导
作为学校以外的教学机构,应该有它的独到之处,在教学器材、教学方式、教学种类上有比学校着更大的优势、更好的发展空间、更轻松的发展环境等等。校外培训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来提高能力,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训机构应该要有专业性强的教师。许多专业好的老师会觉得在学校无法全面展示他们的专业才能,那么校外培训机构应集中这些人才,使其师资队伍雄厚,能让孩子在这里真正学习到专业知识。笔者认为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应该根84据孩子的兴趣、天赋来思考孩子到底适合声乐、舞蹈还是钢琴等等。在培训初期,可以让孩子接触各类艺术,入门后观察孩子的喜好,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再因材施教,将爱好相同的孩子分到一个班进行系统教学。兴趣对孩子的各种能力都有很大影响,比如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反应能力、欣赏能力等。孩子学到的东西是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会用心,这样就可以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了。笔者曾在艺术培训中心进行过实习,在教学方面一直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原则。在声乐课的选歌过程中我会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尽量做到让孩子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在教唱的过程中,笔者会在孩子学会旋律之后,让他们跟着伴奏音乐唱歌,这样能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产生歌唱的欲望。同时也会引导孩子有表情地演唱,根据歌词创编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加强表演性,这会让学生享受整个教学过程,能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我把这一教学方法与纯粹的老师弹琴学生唱歌的这一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前一种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孩子较之后者在课堂的表现更突出,思维更活跃。当然最初也有些孩子面对新的教学方法会不适应,课堂上表现不自然,但几堂课之后他们就开始喜欢上这种教学,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孩子表现非常优秀。因此,作为专业的艺术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一)尊重儿童为主体
培养其兴趣成功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掘其创造能力。从传统的在老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各种音乐实践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应该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实践、参与音乐体验、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个人喜好,注重对孩子喜欢的事物进行培养,对于孩子良好的兴趣要进行引导,通过发展孩子的兴趣将其培养成孩子的各种能力。当孩子练习钢琴很长的时间没有进步的时候,父母就不要一直逼着孩子弹钢琴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要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给孩子适当的新奇的奖励,引发孩子对钢琴的兴趣;二是适可而止,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钢琴了,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
(二)鼓励为主,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主动学习的欲望。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乐理知识时,学生可能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理解感到太抽象,这时就要发挥老师的教学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老师先不解释何为二分音符,何为四分音符,而是引导学生模仿小狗的叫声(汪汪),小猫的叫声(喵———),闹钟的声音(嘀哒),大钟的声音(匡———)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感性认识,由此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乐理知识。
2.创设广阔的空间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在教学中尤其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比如舞蹈课上,教师应安排课时让学生自主编舞,教师改变以往以示范为主的方法,鼓励儿童在与同伴合作中自己创编舞蹈动作,儿童的舞蹈活动变成了以儿童为主角的多姿多彩的表演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将原来纯粹的音乐舞蹈教育特色拓展为多渠道的综合艺术活动。这样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创造。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放飞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自由探究。音乐是动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都能运动起来。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学生的身体,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亲身去感受、自由地探究音乐的奥妙。
(三)发散思维,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素主要包括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特别重视音体美的教学。作为校外音乐培训机构,有专业的老师,浓郁的艺术氛围,因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时,不要给学生设定框架,要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思维。歌声乃人之情也,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毫无感情或者情感淡薄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的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会对发声器官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简单到繁杂,从易到难,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发声练习:5、4、3、2、5、4、3、2、1—跳音练习,教师可设置拍皮球游戏,让学生自己拍,通过对音乐的探究、亲身实践和认真的观察去体会音乐。学生就能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跳音的发音就是皮球起落的感觉。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唱出优美的音色来。著名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儿童的天性自然,具有特别强的创造性思维,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不要让学生进行过多的模仿,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表现、发展和创造的空间,注意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树立以儿童为主体的艺术教育观,重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和个别差异,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不同兴趣爱好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使每个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结语校外培训是校内培训的延伸、补充
音乐学习论文篇2
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音乐知识的西洋化倾向,已对我们民族音乐构成了冲击。
教学内容全盘西化,很难看到使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材,学生只会演奏这些教材中的部分章节,只知道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等……除了这些教材之外,不知道我们民族还有很多值得骄傲的音乐文化遗产。这样长期下去,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学生不会演奏自己民族的音乐作品。
在强调民族性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西方传统音乐文化教材是西方一代代音乐家为后人留下的音乐文化精髓,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去学这些优秀的人类智慧结晶,但同时应注意逐步做到洋为中用,融会贯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和提高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学习和认识,更要把它溶化进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血液之中,从而丰富我国的音乐文化,进而繁荣世界音乐文化。
第二,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教育,缺少趣味性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器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味强调技术训练,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音乐的趣味性和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和家长强迫学生长时间枯燥无味地去死啃一首首练习曲,纯粹为技巧而学习,这样只能把孩子培养成演奏家,不仅使本来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学生感到学习器乐成为负担,也使本来很活泼的学生失去了灵性。
现在有很多学生小学毕业时,就已经考过了八级、九级,有很扎实的演奏功底。但表现情绪在演奏乐曲中普遍死板,从内涵去分析缺乏美感,从理性上剖析缺乏对曲子的理解。很难让人们听到美妙的声音和丰富的色彩,表达不出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情感韵味。
当然,技术训练是必要的,但不是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和诱导学生,尽可能把作曲家写在纸上的音符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去练习,这样才能触及音乐的真谛,音乐的精髓。日本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铃木靖一说:“重要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专业音乐家,而在于培养优秀的业余人材,这些人也能在他们所献身的岗位表现出高水平的能力。”
第三,只管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用能力。
大多数教器乐、尤其是教西洋器乐的人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多数学生不会运用和发挥学来的技能、技巧。由于学生所学教材全是五线谱、固定调,所以学生不会看简谱,不会用首调演奏,只会演奏出版的教材,遇上用简谱谱写的曲子时,便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必须有专人把曲子翻译成五线谱、固定调,甚至设计好指法,弓法才会演奏。
音乐学习论文篇3
首先,课前教师将准备好的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泰国、朝鲜等国家有名的景点,或者标志性建筑***片悬挂在教室四个角落,营造氛围。然后,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本单元中的不同国家的歌曲,让学生听歌曲,竞猜国家名,并快速指出墙上悬挂的***片中哪一幅***属于这个国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以合作方式进行竞猜。等到竞猜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分析不同国家给人的感受,以及音乐风格等。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悬挂***片营造学习氛围,再设计竞猜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最后深入到不同国家音乐风格的研究,逐层深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有效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改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展开合作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合作时间中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去,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监督者”等角色,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以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提高。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天鹅湖组曲》这一课时,教师以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乐曲,让学生认真聆听,享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力。其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1.请从四个方面分析两段乐曲的不同(速度、力度、节奏、旋律)。2.天鹅主题旋律中运用了什么乐器进行演奏?要表现什么样的音乐形象?3.四小天鹅主题富于跳跃感的节奏刻画出小天鹅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合作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这一功能,来回播放《天鹅湖组曲》,让学生聆听,感受,分析。教师主动融入各小组的合作,促进合作学习走向高效。
三、搭建合作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一)大空间,开辟音乐活动场地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大空间”,为学生开辟独特的音乐活动场地,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合唱氛围,教师亲手制作了合唱架,形成“合唱专属台”。每当合唱时,教师都会请学生上“合唱专属台”进行表演,感受独特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美丽的星座》这一课时,教师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合唱练习,掌握二声部的结合。在练习时,有总指挥,有负责高声部的,有负责低声部的,两者需要融入感情进行合唱。练习结束后,两个小组分别上“合唱专属台”展示合唱成果。这样的教学别出心裁,学生乐于融入其中,音乐课堂瞬间变得更有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开辟“明星舞台”、“戏剧舞台”,并配上背景***,让教室变成学生音乐活动的天地,引领小班化教学走向精彩的明天。
(二)大舞台,展示学生音乐风采
小学生都喜欢表演,都希望自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博得他人关注。因此,在开辟音乐活动场地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舞台上,展示音乐风采,展示未挖掘的各种潜能,如跳舞、表演等。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读唐诗》这一课时,教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绽放。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有着独特的联系,二者的融合给予人美的享受。在学习《读唐诗》相关内容后,教师设计了合作活动,让学生上“舞台”展示风采。本次活动,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一组自选《读唐诗》中的任意一首古诗,配乐朗读。在这个环节,教师提供配乐曲目作为参考,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第二环节是演唱古诗。学生需要在对古诗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将古诗中的情境通过“唱”的方式表达出来。每一个小组需要根据以上要求进行排练,排练结束后以分组抽签方式上台展示。这个活动学生非常喜欢,都以极大的热情融入合作排练。
四、结语
音乐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多元化;教学改革
音乐是重要的艺术门类,不仅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力,而且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形象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一些音乐模式逐渐渗透到国内,使我国的音乐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音乐理论教学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在一段时间内很难被学生接受和认可,音乐教程的实际应用实施也很困难,很多学生对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很迷恋,这样就使得他们缺乏对高雅音乐的认知度和喜欢感,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与审美缺乏应有的标准。有些人仅仅从西方音乐的角度来评论中国音乐文化,这种片面的方式不仅无法真正有效地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价值,同时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最终导致对中国音乐的理解不够全面,认知存在偏差。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表现方式十分多元化,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道德艺术,其表现的不仅仅是娱乐功能,更多的是一种审美功能,是价值观的有力体现。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理论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实际应用,现代音乐理论要与实践相互联系在一起。由于当前音乐理论教学比较单一、枯燥,因此音乐理论失去了活跃、愉快的特征,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此外,从当前的音乐理论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教学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存在一些不足。由于音乐理论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理论枯燥落后,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教材内容相对落后,因此难以形成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再加上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还存在一定距离,因此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我国的音乐理论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
1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当前音乐理论教学中,音乐主要发挥着教育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音乐理论教学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音乐理论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学习能力与质量。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需要从更多层次的角度实施音乐理论教学,通过对音乐理论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才能更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真正实现音乐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当前音乐理论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缺少民族特性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不同的音乐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好的音乐是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音乐的作用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的种类在不断增多,影响人群也越来越广泛。西方的流行音乐一度成为我国音乐市场上的主流,这些音乐从节奏旋律到表现形式上都迎合了时下年轻人求新求异的思想需求,由此受到广泛欢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音乐教材模式单一陈旧,尽管这样的音乐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与审美功能,但却无法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难以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如果音乐理论教学不能从根本的教材上加以改革,那么会给音乐理论教学带来巨大的制约,也会严重影响音乐教育的效果。
1.2缺少实践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门流动的艺术。只有通过音响等设备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妙,提升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才能在音乐的世界中陶冶情操,感受艺术的魅力。相比之下,音乐理论更注重其理论学习,无论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相对枯燥,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反感,无法融入音乐学习当中来。再加上音乐理论不能与实践科学相互联系,就造成音乐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起来,音乐的应用空间也越来越小,逐渐遭到冷落。1.3缺少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在音乐理论教学中,逐渐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而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尽管如此,在一些学校中,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得到有效普及,尤其是在音乐理论教学中,为了减少教学设备及资金的投入,一些音乐理论教学还在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口头教学阶段,设施比较陈旧跟不上时展,自然效果就大打折扣。
2当今音乐理论教学发展的多元化新思路
2.1当今音乐理论教学要在思想上突出民族性
我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音乐作为一种流动的语言,给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其中不仅融汇了古代人们的智慧,也融和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精髓。音乐的学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起来,才能使民族精神更好地渗透到音乐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应适当借鉴西方音乐理论的精华,与我国的音乐理论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音乐理论的优势,使我国的音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2提高当今音乐理论教学在文化上的品位
音乐是一种丰富的艺术形式,而音乐理论却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如何增加音乐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将其变成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将枯燥的理论变成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的理论,来增加学习的兴趣,讲一些有关的故事,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和体验音乐的文化特性。
2.3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音乐理论教学不仅是理论的教学,更是音乐的教学。因此,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使音乐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与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同时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中获得更丰富的音乐知识。
参考文献
[1]罗玲玲.让创意破壳而出[M].1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1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3](美)GaryMorrison,著.设计有效教学[M].严丽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钟起权.课程设计基础[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高文侯,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7](美)彼得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8]宋瑾.国外后现代音乐[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1.
音乐学习论文篇5
【关 键 词】音乐学 音乐教育 音乐理论教育 音乐学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徐元勇,文学博士。1964年8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县。曾经先后学习、工作于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弁言
在我们的西洋音乐教学、研究队伍中,有不少是在西洋文化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受过熏陶的学者。我们在西方音乐学的传播、教学、研究等方面,也的确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说音乐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许一点也不过分,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过去,以及今天许多人对音乐学的认识中。譬如,我们历来要求学习音乐的人,一定要“底子好”、“基础好”。所谓的好“底子”、好“基础”,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指的是“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且不论表演、甚至作曲等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否仅仅只是具备了“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就够了这个问题。就音乐学为学习和研究方向的人而言,除了应该要求具备“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该有文史修为和写作能力的“底子”、“基础”,要具有音乐理论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从事音乐学专业工作与研究的人们来说,必须掌握音乐形态、音乐技能等音乐本体的知识,以及掌握中外历史、文学、语言、宗教、风俗、文献典籍等社科文化知识,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对于这一点似乎大家早有共识,似乎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在我国音乐学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加以实施,至少做得很不够。而且,在我们还没有对原有西方音乐学领会得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其它西方音乐研究理论,以及一些音乐研究新领域、新知识不断为我们所认知,使得我国这门本来就很年轻的学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譬如,对于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世界音乐(W0rld Music)、多元音乐文化(Many Music of Many Cultures)等新学科、新概念的系统解读,以及与原有音乐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就目前国内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现状来看,急需思考如何在借鉴西方音乐学学科体系、消化西方其它成熟音乐理论体系的同时,在所谓西方音乐学的构架中,建立符合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符合我国音乐文化生活存在的状况,以及符合我国音乐理论学习与研究现状的教育体系及教学体制等问题。也即,如何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的专业教育中,在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训练中,无论是在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方面,在学制的设定和课程的设置上,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理论研究的学科。
二、音乐学专业从附中开始设立的意义
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应该从附中开始设立,至少,在附中的高中阶段一定要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要思考符合附中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而且,对于演奏、作曲等其它专业也要补充音乐学常识方面的课程。从近二十年来音乐学发展的情况来看,如果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对于我国音乐理论的学习风气、研究水平等,都会带来很重大的意义。仅仅就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专业方向的教育意义而论,将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共5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第一,观念上的意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一个谬论:“学表演不行就改学作曲,作曲再不行就学理论。”除了可以认为人们缺少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认识之外,是否更应该对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检讨。
这个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应该说与音乐学系历来的要求标准有关。音乐学系历来视附中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学生为“嫡系”,并把其作为音乐学系的后备师资。然而,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不是把音乐理论视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加以钻研。甚至,其中一部分人根本就瞧不起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我们不去妄断、怀疑许多人有从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有着很高的智商。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确实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刊布于世,没有几篇论文为同行们所知晓。我们知道,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没有科研水准和研究基础的教学水平,究竟又怎样就不得而知了。历史的原因,人为的认识,瞧不起音乐学专业的人士,大有人在。这已经成为一种人所共知的事情。甚至,一些在音乐学专业方面授课多年的教师,也常常讲自己曾经是学习其它专业,而羞愧自己如今从事的音乐学教学工作。因此,从附中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志向,是一个立志的大问题。“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大话,音乐学系不应该把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生源作为培养的“嫡系”,不应该视有一点音乐技能,但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的人为“宝”。其实,表演学不好,作曲学不好,也就更不可能在音乐理论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了。一些音乐学院今天在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上出现的窘境已经作了充分的证明。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错误认识,要改变别人的认识,那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应该首先使我们的学生立志音乐学学习与研究。必须在附中阶段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使得我们的学生从进入音乐学院的大门之始就立志于音乐学的学习,就确立了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这样升入音乐学系的本科学生,从今天的自卑心理到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在当今发表的音乐理论论文里,的确有许多缺少对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让人们误以为音乐学的研究就是文字的工夫,认为音乐学的基本功就是背熟几本音乐史书。这也有其历史的原因,在目前音乐学的教学、研究,以及学习的队伍人员中,有许多人曾经学习的是其它专业,他们有的或是在外语,或是在历史、文学等方面受到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或在其它文化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较强的能力,等等。这部分人利用自我的优势从事了音乐学的工作,譬如,中文和中国历史专业方向的人,对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进行着辑录、校释,或从事着缺少音乐形态研究的中国音乐史的工作;而外国语专业方向或一些外语比较优秀的人,则从事着西方音乐文献的翻译,或从事着【清】***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讲的“乐书不是乐,乐器不是乐”的工作。客观上讲,这类人中间的部分学者,为我国音乐理论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完成了许多音乐学基础性的工作。音乐学的研究需要其它文化学方面人士的加入,音乐学者也需要具备文化学方面的学识,只是不能过于偏颇。如今就有些“过”的现象,因此,使人们产生了对音乐学的错误认识。这也许是我国音乐学这门学科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二,本科生源数量和素质保障的意义。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学的生源数量不足,学生的素质更是不尽人意。
一方面,为了扩大生源,大大降低入学标准,有的音乐院校甚至以缩短音乐学本科学习的时间来吸引生源。另一方面,许多音乐学的出题老师抱怨目前音乐学的试题过于简单,认为如今学生的素质差。试想,要让从来没有学习过音乐学理论的应届高中学生,应考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试题,其效果肯定不好,其水平肯定很低。即使是那些从小就接触音乐的“琴童”、“天才”等,对音乐学理论可能也是知之甚少。没有学习过的东西,不可能考出好成绩;没有成体系的音乐学的教育机制,也就没有生源量和质的保证。所以,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方面的矛盾,必须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或在普通中学中协商选择一些学校,定点开设音乐学方面的课程。 由于今天的许多考生没有进行过音乐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在出题老师看来再简单的试题,对于考生也是难题,老师和学生都不好把握考试试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如果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一来不仅能够使升入音乐学系本科的学生数量有所保证,使本科生源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更能保障这部分学生在音乐学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音乐学方面的常识,升本科的试题自然能够上一个台阶,自然有一个深浅难易的层次。共5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我们经常争论是否让音乐学本科阶段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问题,然而,如果在附中阶段设置了音乐学专业,学生们经过几年音乐学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进入本科阶段之后,通过第一学年的适应阶段,在第二学年中,完全可以进行有所目标的专业方向的选择。这样以来,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我国音乐学的教育、学习与研究水平获得一个真正的提高与发展。同时,这也给从事音乐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本身应该具有前瞻性,教学上落后,会使我们在音乐理论的研究方面更加置后。我们要按照上述标准来检验今天音乐学学人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经验,要求提高从事音乐学工作和研究的队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前我们对于这一学科的认识不全面,对音乐学这门学科建设的思考也不多,特别是对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更没有做深入研究。今后当尽快补上,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下去。
三、 附中、本科课程的合理衔接与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
如果能够在音乐学院附中,甚至其它普通中学开设音乐学专业的课程,那么,这些课程要与本科招考的内容基本衔接。音乐学专业本科阶段设置的一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应该是附中及普通中学音乐学专业课程的延续。因此,课程的设置就十分的重要了。目前,在音乐学院的音乐学专业所开设的所谓专业课程,被认为就是音乐学的学习科目。它让本专业的学生一进入这门专业的学习后,就以为这些课程就是音乐学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些音乐学学习的科目,是否真正体现了音乐学这个学科所应该包含的内容,这就很有讨论的必要了。仅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研究来看,今天音乐学课程中的中国传统音乐课程这个科目,就需要添加许多的内容进去。譬如,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建立,缺少的是文献学的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文献学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能否建立的基础性工作。就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音乐文献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文献和书籍的了解是学习的前提,是基础的基础。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就很是欠缺这方面的内容。即或是以西方音乐为研究方向的人,可能也首先应该去了解“西方的文献学”,或“西方文献批评”类似的“学问入门”课程。目前的音乐学专业教育中这些课程也没有开设。而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开设音乐学的课程,则更加应该注意课程设置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层次性。除了中学阶段的音乐和文化的诸多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顾及音乐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需要一个系统、合理的,符合我国音乐理论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个体系延续到本科音乐学教育与教学的系统中去,要注意音乐专业与文化等各门课程的衔接。就是说,学生一旦在中学学习期间选定了音乐学的学习方向,那么,就应该学习在本科招考、录取时的一些基本课程和内容。譬如,现在每个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系都开设有: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钢琴等课程。这些课程肯定不可能全部都从中学阶段开始开设,即使那些能够开设的课程,其内容的数量和程度也必须有所限定。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要广泛征求意见,还应该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工作。而且,这里一定要考虑本门学科所存在着的层次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学专业缺少层次教育。目前,我国在音乐学的升学考试中,仅就专业而言,所出考题的标准,在本科与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考试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这与我国音乐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缺少层次有关。我们没有研讨出一套有关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考试科目、内容及水平定位的测试标准。应该说,对于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不仅能够便于制定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科目、方向、内容等,而且,对非音乐学专业人们的音乐学的学习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问题。关于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是否可以作以下几个层次: 一、音乐基础层次共5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二、专业知识、技能层次
三、文化修养层次
四、方***层次
而不同的层次又必须要有不同的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中要解决不同学科的课程、不同音乐学内容。因此,层次教育是与阶段性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譬如,初级阶段:也许应该进行的是中西音乐概论性与感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中西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及音乐技能、技巧的基础教育;中西文史、文化、语言基础教育等。在第二个中级阶段则应该进行音乐学概论课程;其它音乐学各门学科概论性的课程。到了第三个高级阶段就应该进入所谓专业论题方面的研究,和专攻方向的研究,以及音乐学专业论文的写作阶段了。 在这些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哪些课程、哪些内容,以怎样的程度,针对哪些层次的学生又是很重要的问题了。譬如,强调音乐本体技能与音乐学基础能力并行、音乐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并重的中学阶段音乐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把这些课程的初级性质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在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能力和基本音乐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要中外历史、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我个人以为音乐学专业,毕竟首先是一门以音乐技术、技能,以及音乐文化为基础性质的特殊学科,因此,如果不是在音乐学院附中一直专门学习音乐的普通中学的音乐学基础教育,还是应该放在对音乐本体理论所进行的学习上。就音乐学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具备音乐本体技术、技能、音乐学基础的基本功。对于音乐形态本身的不了解,今后很难深入进行音乐学的研究。今天,有许多没有经过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统学习的学生,可能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上就要欠缺一些。譬如,今天,我们都承认那些毕业于师范大学音乐系,和其它艺术院校音乐系非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综合文化知识和能力方面要强于音乐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指出这些学生对于音乐本体了解的欠缺,音乐技能水平的低下,这的确也是事实。而且,这种情况也许还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下去。这正是我国音乐学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在进入硕士的研究生阶段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要与音乐学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区别开来。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大批非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非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则需要补上更加需要音乐技能方面的课程。根据本科所学专业,实事求是的针对研究生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名正言顺的加强音乐技能的补充学习。而且,由于能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比例并不大,所以,音乐学的主要课程和内容应该在本科阶段完成。特别是音乐技能和技术课程更应该在本科阶段完成,因为,对于音乐形态本身的不了解,很难深入进行音乐学的研究。一方面,如果音乐理论的研究论文,只是大量谱例的堆积,而没有道理可讲,或讲的都是大道理、旧道理等,那是不行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从理论上、文化上讲了许多音乐的道理,而不能以音乐的实际例子证明其道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论文中列举的音乐例子或曲谱谱例与其理论不相吻合,则更为可笑。因此,建立一个基本成体系的、有层次的音乐学教学课程极为重要。要对现有的音乐学的教学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补充。譬如,确实有一些属于音乐学的课程内容,但是又的确离音乐本体比较远,音乐文献学的就是属于这样的一个课程。要把系统的音乐文献学的教学内容放在高级的层次教育中去教授。其实,同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已经有一整套成体系的方法,有着成熟的文献学相比较,我们看到在音乐理论的研究中,经常还纠缠于研究的对象、方向等问题的讨论之中是很幼稚的。在认识了文献学的基本方法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如何把这种方法运用于音乐学的研究之中,如何建立音乐文献学等问题。文献学是方***,怎样把这种方法运用于音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值得思考。 即使在音乐的本体教学上,今天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缺少一些重要的门类。譬如,不可缺少直接接触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放在相应的层次里。在新的音乐研究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以新的理念和手段开展民间音乐的采风工作。什么是新的音乐研究思想?什么是民间音乐采风工作的新理念和手段?那就是民族音乐学的思想和方法。今天社会音乐文化生活中的民间音乐,不仅仅指的是山野之曲,同时也包括了城市中的音乐文化。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中,还要有意识地注重中国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 共5页: 4
论文出处(作者): 四、结语
在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学的专业教育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等都不完善,
如果能够在附中或普通中学设立音乐学的专业,并使其系统化、体系化,以及具有层次和阶段性,相信其作用及影响会更为明显和深远。
音乐学习论文篇6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理论教育音乐学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徐元勇,文学博士。1964年8月6日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县。曾经先后学习、工作于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弁言
音乐学(musicology)是一门研究音乐的学问,来自于西方。萧友梅先生在建立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时,虽然引入了至今仍在延续的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但是,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是比较晚的事情。新中国建立之前几乎没有,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大部分专业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很晚。除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于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于1956年较早建立以外,其它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建立都较晚。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分别于1978年和1980年设立了音乐学系,武汉音乐学院于1986年成立音乐学系。而象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则都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之后才逐渐挂牌成立了音乐学系。几所音乐院校的音乐学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则是更晚的事情。1982年中央音乐学院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点是1982年获得的批准,博士学位授予点是1989年获得的批准。
在我们的西洋音乐教学、研究队伍中,有不少是在西洋文化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受过熏陶的学者。我们在西方音乐学的传播、教学、研究等方面,也的确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说音乐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许一点也不过分,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过去,以及今天许多人对音乐学的认识中。譬如,我们历来要求学习音乐的人,一定要“底子好”、“基础好”。所谓的好“底子”、好“基础”,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指的是“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且不论表演、甚至作曲等专业方向的学生,是否仅仅只是具备了“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就够了这个问题。就音乐学为学习和研究方向的人而言,除了应该要求具备“音乐技术”和“音乐技能”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该有文史修为和写作能力的“底子”、“基础”,要具有音乐理论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从事音乐学专业工作与研究的人们来说,必须掌握音乐形态、音乐技能等音乐本体的知识,以及掌握中外历史、文学、语言、宗教、风俗、文献典籍等社科文化知识,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功。对于这一点似乎大家早有共识,似乎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在我国音乐学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加以实施,至少做得很不够。而且,在我们还没有对原有西方音乐学领会得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其它西方音乐研究理论,以及一些音乐研究新领域、新知识不断为我们所认知,使得我国这门本来就很年轻的学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譬如,对于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世界音乐(W0rldMusic)、多元音乐文化(ManyMusicofManyCultures)等新学科、新概念的系统解读,以及与原有音乐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就目前国内音乐学的教学和研究现状来看,急需思考如何在借鉴西方音乐学学科体系、消化西方其它成熟音乐理论体系的同时,在所谓西方音乐学的构架中,建立符合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符合我国音乐文化生活存在的状况,以及符合我国音乐理论学习与研究现状的教育体系及教学体制等问题。也即,如何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的专业教育中,在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训练中,无论是在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方面,在学制的设定和课程的设置上,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音乐理论研究的学科。
二、音乐学专业从附中开始设立的意义
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应该从附中开始设立,至少,在附中的高中阶段一定要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要思考符合附中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而且,对于演奏、作曲等其它专业也要补充音乐学常识方面的课程。从近二十年来音乐学发展的情况来看,如果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方向,对于我国音乐理论的学习风气、研究水平等,都会带来很重大的意义。仅仅就在附中的高中阶段开始设立音乐学专业方向的教育意义而论,将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观念上的意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一个谬论:“学表演不行就改学作曲,作曲再不行就学理论。”除了可以认为人们缺少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认识之外,是否更应该对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检讨。
这个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应该说与音乐学系历来的要求标准有关。音乐学系历来视附中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学生为“嫡系”,并把其作为音乐学系的后备师资。然而,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不是把音乐理论视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加以钻研。甚至,其中一部分人根本就瞧不起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我们不去妄断、怀疑许多人有从事教学与研究的能力,有着很高的智商。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确实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刊布于世,没有几篇为同行们所知晓。我们知道,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没有科研水准和研究基础的教学水平,究竟又怎样就不得而知了。历史的原因,人为的认识,瞧不起音乐学专业的人士,大有人在。这已经成为一种人所共知的事情。甚至,一些在音乐学专业方面授课多年的教师,也常常讲自己曾经是学习其它专业,而羞愧自己如今从事的音乐学教学工作。因此,从附中开始设立音乐学的专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志向,是一个立志的大问题。“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大话,音乐学系不应该把其它专业被淘汰后进入音乐学系的生源作为培养的“嫡系”,不应该视有一点音乐技能,但并不喜欢音乐理论这门功课的人为“宝”。其实,表演学不好,作曲学不好,也就更不可能在音乐理论方面能够有所作为了。一些音乐学院今天在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上出现的窘境已经作了充分的证明。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音乐学以及音乐理论研究的错误认识,要改变别人的认识,那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应该首先使我们的学生立志音乐学学习与研究。必须在附中阶段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使得我们的学生从进入音乐学院的大门之始就立志于音乐学的学习,就确立了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这样升入音乐学系的本科学生,从今天的自卑心理到立志音乐学的学习与研究,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在当今发表的音乐理论里,的确有许多缺少对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让人们误以为音乐学的研究就是文字的工夫,认为音乐学的基本功就是背熟几本音乐史书。这也有其历史的原因,在目前音乐学的教学、研究,以及学习的队伍人员中,有许多人曾经学习的是其它专业,他们有的或是在外语,或是在历史、文学等方面受到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或在其它文化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较强的能力,等等。这部分人利用自我的优势从事了音乐学的工作,譬如,中文和中国历史专业方向的人,对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进行着辑录、校释,或从事着缺少音乐形态研究的中国音乐史的工作;而外国语专业方向或一些外语比较优秀的人,则从事着西方音乐文献的翻译,或从事着【清】***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讲的“乐书不是乐,乐器不是乐”的工作。客观上讲,这类人中间的部分学者,为我国音乐理论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完成了许多音乐学基础性的工作。音乐学的研究需要其它文化学方面人士的加入,音乐学者也需要具备文化学方面的学识,只是不能过于偏颇。如今就有些“过”的现象,因此,使人们产生了对音乐学的错误认识。这也许是我国音乐学这门学科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二,本科生源数量和素质保障的意义。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学的生源数量不足,学生的素质更是不尽人意。
一方面,为了扩大生源,大大降低入学标准,有的音乐院校甚至以缩短音乐学本科学习的时间来吸引生源。另一方面,许多音乐学的出题老师抱怨目前音乐学的试题过于简单,认为如今学生的素质差。试想,要让从来没有学习过音乐学理论的应届高中学生,应考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试题,其效果肯定不好,其水平肯定很低。即使是那些从小就接触音乐的“琴童”、“天才”等,对音乐学理论可能也是知之甚少。没有学习过的东西,不可能考出好成绩;没有成体系的音乐学的教育机制,也就没有生源量和质的保证。所以,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方面的矛盾,必须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或在普通中学中协商选择一些学校,定点开设音乐学方面的课程。由于今天的许多考生没有进行过音乐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在出题老师看来再简单的试题,对于考生也是难题,老师和学生都不好把握考试试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如果从附中阶段开始设置音乐学的专业方向,一来不仅能够使升入音乐学系本科的学生数量有所保证,使本科生源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更能保障这部分学生在音乐学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音乐学方面的常识,升本科的试题自然能够上一个台阶,自然有一个深浅难易的层次。
我们经常争论是否让音乐学本科阶段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问题,然而,如果在附中阶段设置了音乐学专业,学生们经过几年音乐学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进入本科阶段之后,通过第一学年的适应阶段,在第二学年中,完全可以进行有所目标的专业方向的选择。这样以来,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我国音乐学的教育、学习与研究水平获得一个真正的提高与发展。同时,这也给从事音乐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本身应该具有前瞻性,教学上落后,会使我们在音乐理论的研究方面更加置后。我们要按照上述标准来检验今天音乐学学人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经验,要求提高从事音乐学工作和研究的队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前我们对于这一学科的认识不全面,对音乐学这门学科建设的思考也不多,特别是对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更没有做深入研究。今后当尽快补上,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下去。
三、附中、本科课程的合理衔接与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
如果能够在音乐学院附中,甚至其它普通中学开设音乐学专业的课程,那么,这些课程要与本科招考的内容基本衔接。音乐学专业本科阶段设置的一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应该是附中及普通中学音乐学专业课程的延续。因此,课程的设置就十分的重要了。目前,在音乐学院的音乐学专业所开设的所谓专业课程,被认为就是音乐学的学习科目。它让本专业的学生一进入这门专业的学习后,就以为这些课程就是音乐学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些音乐学学习的科目,是否真正体现了音乐学这个学科所应该包含的内容,这就很有讨论的必要了。仅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与研究来看,今天音乐学课程中的中国传统音乐课程这个科目,就需要添加许多的内容进去。譬如,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的重构和建立,缺少的是文献学的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文献学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能否建立的基础性工作。就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音乐文献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文献和书籍的了解是学习的前提,是基础的基础。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就很是欠缺这方面的内容。即或是以西方音乐为研究方向的人,可能也首先应该去了解“西方的文献学”,或“西方文献批评”类似的“学问入门”课程。目前的音乐学专业教育中这些课程也没有开设。而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开设音乐学的课程,则更加应该注意课程设置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层次性。除了中学阶段的音乐和文化的诸多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之外,还要顾及音乐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需要一个系统、合理的,符合我国音乐理论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个体系延续到本科音乐学教育与教学的系统中去,要注意音乐专业与文化等各门课程的衔接。就是说,学生一旦在中学学习期间选定了音乐学的学习方向,那么,就应该学习在本科招考、录取时的一些基本课程和内容。譬如,现在每个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系都开设有: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钢琴等课程。这些课程肯定不可能全部都从中学阶段开始开设,即使那些能够开设的课程,其内容的数量和程度也必须有所限定。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要广泛征求意见,还应该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工作。而且,这里一定要考虑本门学科所存在着的层次教育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学专业缺少层次教育。目前,我国在音乐学的升学考试中,仅就专业而言,所出考题的标准,在本科与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考试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这与我国音乐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缺少层次有关。我们没有研讨出一套有关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考试科目、内容及水平定位的测试标准。应该说,对于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不仅能够便于制定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科目、方向、内容等,而且,对非音乐学专业人们的音乐学的学习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问题。关于音乐学专业的层次教育,是否可以作以下几个层次:一、音乐基础层次
二、专业知识、技能层次
三、文化修养层次
四、方***层次
而不同的层次又必须要有不同的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中要解决不同学科的课程、不同音乐学内容。因此,层次教育是与阶段性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譬如,初级阶段:也许应该进行的是中西音乐概论性与感性知识的基础教育;中西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及音乐技能、技巧的基础教育;中西文史、文化、语言基础教育等。在第二个中级阶段则应该进行音乐学概论课程;其它音乐学各门学科概论性的课程。到了第三个高级阶段就应该进入所谓专业论题方面的研究,和专攻方向的研究,以及音乐学专业的写作阶段了。在这些不同的学习阶段中,哪些课程、哪些内容,以怎样的程度,针对哪些层次的学生又是很重要的问题了。譬如,强调音乐本体技能与音乐学基础能力并行、音乐专业课程与文化基础课程并重的中学阶段音乐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把这些课程的初级性质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在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能力和基本音乐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要中外历史、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个人以为音乐学专业,毕竟首先是一门以音乐技术、技能,以及音乐文化为基础性质的特殊学科,因此,如果不是在音乐学院附中一直专门学习音乐的普通中学的音乐学基础教育,还是应该放在对音乐本体理论所进行的学习上。就音乐学专业方向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具备音乐本体技术、技能、音乐学基础的基本功。对于音乐形态本身的不了解,今后很难深入进行音乐学的研究。今天,有许多没有经过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统学习的学生,可能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上就要欠缺一些。譬如,今天,我们都承认那些毕业于师范大学音乐系,和其它艺术院校音乐系非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综合文化知识和能力方面要强于音乐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指出这些学生对于音乐本体了解的欠缺,音乐技能水平的低下,这的确也是事实。而且,这种情况也许还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存在下去。这正是我国音乐学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在进入硕士的研究生阶段要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要与音乐学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区别开来。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大批非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非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则需要补上更加需要音乐技能方面的课程。根据本科所学专业,实事求是的针对研究生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名正言顺的加强音乐技能的补充学习。而且,由于能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比例并不大,所以,音乐学的主要课程和内容应该在本科阶段完成。特别是音乐技能和技术课程更应该在本科阶段完成,因为,对于音乐形态本身的不了解,很难深入进行音乐学的研究。一方面,如果音乐理论的研究,只是大量谱例的堆积,而没有道理可讲,或讲的都是大道理、旧道理等,那是不行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从理论上、文化上讲了许多音乐的道理,而不能以音乐的实际例子证明其道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中列举的音乐例子或曲谱谱例与其理论不相吻合,则更为可笑。因此,建立一个基本成体系的、有层次的音乐学教学课程极为重要。要对现有的音乐学的教学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补充。譬如,确实有一些属于音乐学的课程内容,但是又的确离音乐本体比较远,音乐文献学的就是属于这样的一个课程。要把系统的音乐文献学的教学内容放在高级的层次教育中去教授。其实,同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已经有一整套成体系的方法,有着成熟的文献学相比较,我们看到在音乐理论的研究中,经常还纠缠于研究的对象、方向等问题的讨论之中是很幼稚的。在认识了文献学的基本方法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如何把这种方法运用于音乐学的研究之中,如何建立音乐文献学等问题。文献学是方***,怎样把这种方法运用于音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值得思考。即使在音乐的本体教学上,今天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也缺少一些重要的门类。譬如,不可缺少直接接触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就应该放在相应的层次里。在新的音乐研究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以新的理念和手段开展民间音乐的采风工作。什么是新的音乐研究思想?什么是民间音乐采风工作的新理念和手段?那就是民族音乐学的思想和方法。今天社会音乐文化生活中的民间音乐,不仅仅指的是山野之曲,同时也包括了城市中的音乐文化。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中,还要有意识地注重中国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
四、结语
音乐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音乐;乐理
伴随社会的进步,艺术的繁荣,社会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音乐基础理论课、技术理论课、史论课。当前,我国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不重视以上这些理论课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理论课只是走过场的科目而已。这些认识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自身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关乎高师音乐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制约并影响着学音乐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将阐述音乐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音乐理论课的重要价值
1.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乐理。
音乐理论课讲授音乐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基本知识,结合其他音乐理论课,以大量例证,说明音乐理论现象。视唱练耳扎实的基础技能的音乐理论类课程通过听觉分析,视唱,听写教学环节的音乐听觉训练的学生和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内在的音乐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视唱练耳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其他所有的音乐课程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大影响,我们学习视唱练耳课程基本理论,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
2.为学生日后作曲予以铺垫。
音乐理论和声课程讲授各种和弦,连接方法,音响效果以及进行规律等等。和声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做和声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规则的进展,并能运用掌握和声知识解决音乐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扎实抓好这些必须依靠合理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理论课当中的作曲课与配器课,一般指的是歌曲创作和编排与配器,还包括小型乐队的编配。作曲,配器课的实践课程,为将来的音乐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能够熟练地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编写配置出有水平的音乐作品。
3.帮学生提高艺术品味。
音乐理论课程中的乐史与欣赏、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部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中国和外国的音乐历史,应全面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点的不同特征,把握其内在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和客观历史规律,思考音乐现象的一种合理的方式,从而促进学习其他音乐课程。音乐理论课讲究的是体会音乐审美过程,它从哲学视角和美学的各种分析和掌握音乐理论,是一个学习音乐和艺术的重要理论的普遍规律。音乐审美意识从理性的高度的音乐实践,这种文化的音乐审美情感,建立各级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人的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概论是高等音乐专业的综合性理论课,是阐述有关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论课。
二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价值不能充分体现的原因
1.音乐理论课与音乐实践结合度偏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习音乐理论,不能离开情感体验的真实声音的音乐应该是音乐与加深理解音乐理论在感觉的实际声音的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学与实际结合的音乐声音缺乏必要的联系,一个沉闷的“纯粹”的音乐理论课失去了鲜活的感性特征,因此,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理论课的兴趣,出现这一现象的“重技艺轻原理”。
2.音乐理论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不足。
大学音乐理论课教学与功利色彩,不注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都是短视。旧课本照本宣科的教师使用多年,音乐理论课本讲述的许多内容不能很好的与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实际问题相互关联,学生感觉课程毫无新鲜感;学生学习音乐理论课的理解肤浅,平时不努力,考试恶补,成绩及格就行了。有意识地参照相关的书籍和材料的一个音乐理论问题,课堂内外都不能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 充分体现音乐理论课价值的方法
1.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首先要加强横向联系与其他专业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教学改进声乐课程教学质量会产生重大和直接影响。学习音乐理论课程,将深化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器乐教学主要是钢琴演奏键盘及各种中西乐器。音乐理论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正确的学习音准,节奏,节拍,和其他元素的音乐,让学生良好的掌握音高、节奏等,学会表达音乐,提高整体音乐水平,能够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及音乐理论的历史和社会学的学科,如横向联系。音乐这项自然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所以其存在浓厚的社会和历史特性。因此,运用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为深入的体会音乐理论。
2.提高音乐理论基础课的文化品位。
讲授每一个概念,应该尽量用简洁,朴实的语言,避免繁文缛节。学生的唱音准与不准,原因还是在于音程的关系错误,这就需要我们在先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真正明白音程的具体含义,并能够正确识别音程的协和程度及转位情况。学习音乐理论课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音乐,也就是说学习音乐理论旨在解决音乐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这需要我们着眼于理论的同时,大力加强听力训练、视唱能力的训练以及记谱能力训练等等。在歌唱和耳朵训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音高和节奏的分化能力、以及记忆音乐,音乐欣赏等等,让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学名词。这些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音乐理论各科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专业修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音乐理论教育中,应注重充分认识音乐理论课在整个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音乐专业课的联系,丰富高职院校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理论课的价值,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禄民.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 彭微琴,仲佳静.浅谈实效的音乐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8)
[3] 张海燕.视唱练耳课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及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音乐学习论文篇8
关 键 词: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音乐教育
教与学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教师“教”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在整个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学习”理论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更多、更好、更充分地了解有关学习的过程以及影响学习的诸多心理因素等有关的学习理论,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音乐教育工作者同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理论。在西方,许多心理学家都认识到了学习理论这一重要性。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专长等,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学习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使学习理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哲学上的认识论对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有两大对立的认识论方法:一种是以经验主义或感性认识为基础,强调行为的发展取决于经验,这种认识论对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另一种是以理性主义或理性认识为基础,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认为知识的基础不是感觉资料,而是理性资料。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中的两大派别,除了前面所说的它们的认识论基础不相同之外,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那么这两大学习理论与音乐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一、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及其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认为学习者学到些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桑代克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中受到启发,认为人和动物的学习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大大肯定了外界环境的刺激作用,体现了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这种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周围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促进学生学习。
音乐教育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它适合运用这种学习理论。音乐教育属于学校美育教育,这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与学校其他教育不同的特点。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修养以及判断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眼睛,拥有创造美和向往美的心灵;使学生在智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审美素养也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的这些特殊目的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应不拘一格,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外界尤其是学校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音乐审美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而应通过多姿多彩的学校以及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良好、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和音乐环境中得到审美的熏陶。也就是说,外界环境对学生学习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学习理论的片面性,它只重视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完全忽视了有机体自身的变化和反应。我们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环境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主体的积极反应和配合,即使外界的影响再大,对主体的作用也是甚微的。同理,学习过程虽是师生共同配合的过程,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音乐教育中也应注意避免这种单纯强调外界刺激的片面的学习观点。
二、认知学习理论及其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相对立的是认知学习理论,它强调的不是外界环境,而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这一学派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运用认知学习理论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转变师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从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以讲授性为主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的教学模式。在认知学派中,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是典型代表。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顿悟”学习,其核心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同样适合音乐教育。
音乐能表达人的情感,而且音乐最善于表达人的情感。因此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出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学生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中来,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真正得到情感的升华。不用心体会音乐的人,即使音乐再美再好,对他来说也只能是“充耳不闻”。只有发挥学生自己的丰富想象力,让学生融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才能令他们体会到音乐的真正魅力。音乐情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决定了音乐学习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何外在的说教都无法替代自我的亲身体验。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以格式塔心理学派为代表的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对于音乐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它只重视人自身内部心理的变化,而完全忽视外因即外界对有机体的作用。
三、新的学习理论用其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习,尤其我们的音乐教育和学习,需要的是一个全面、正确的学习理论的指导。针对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结合以上分析的两种学习理论,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需要一种更为合理的学习理论的指导,这种学习理论是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不是两种学习理论的简单叠加,而是融合了二者的优点,剔除其各自的缺点和不足。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学校音乐教育被逐渐定位为素质教育、审美教育,音乐课作为学校艺术以及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教育理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这样良好的发展趋势下,音乐教育更应该寻求一种合理的“学习理论”,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我们所提倡的这种新的认知——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符合前面所分析的音乐教育的自身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将这种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新的学习理论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几方面呢?
首先,要重视创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这是学校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如教师可在课内或课间定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好的音乐演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选取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体裁和内容的音乐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欣赏的基础上,适时地结合作品给学生介绍有关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特征、相关的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等,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的说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这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外部条件。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成功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染他们一起加入到音乐学习和活动中来,这种外部的感染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该鼓励音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总之,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营造学校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我们所提倡的新的学习理论。
其次,在外界环境具备的基础上又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音乐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新的学习理论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引导、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到音乐作品之中。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既适用于音乐欣赏教学,也适用于音乐表演和创作。音乐表演在音乐实践中被称为是二度创作,也就是说要求表演者在原创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特表演个性。在音乐表演中应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充分显示出主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音乐实践中的创作环节也离不开学生主动的参与,我们所说的学生的音乐创作,实际上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教师一定程度的指导下,创作出有他们自己特点的、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哪怕是最短小、最简单的音乐小片断。不管这些“创作”是否具有真正的音乐欣赏价值,只要是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就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种教学手段也符合我们新的学习理论的要求。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中运用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认知——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音乐艺术以及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把与音乐学习有关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笔者相信在这种正确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音乐教育必定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版。
音乐学习论文篇9
【关键词】教学方法;《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29-01
《西方音乐史》作为一门系统性较强的音乐理论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所有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脉络,内容包含西方音乐发展过程中每一时期的音乐作品、音乐流派、乐器器乐、音乐家、音乐思想等,具有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信息量广的特点。作为音乐理论的必修课,不论是在专业的音乐院校,还是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西方音乐史》都是学习其他音乐理论课的基础知识储备。
一、教学对象分析
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环节。虽然在音乐院校中,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都是和音乐有关,但是追究到专业细节上,还是有一定出入的。因为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音乐的悟性都是有差别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科学且全面地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现今我国音乐学院、艺术类院校等各类综合性大学招收的音乐专业学生,他们基本掌握了西方音乐史的基本知识点,但各方面学习程度较浅,因此在选择教学对象时,应根据学生掌握的音乐基础理论和技能进行授课,入学后必须学习《西方音乐史》。
二、课程的设置
学校设计的每个专业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表演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学习西洋乐器方面的学生,会对本专业的《乐器和器乐发展史》课程进行学习;演唱专业的学生会深入学习《艺术歌曲发展史》课程,这样会对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播音与主持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其综合素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课程设置具有较多特点,可以把《西方音乐名作欣赏》和《西方音乐史》相结合,合并为一门课程,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同时对音乐作品鉴赏和音乐史进行学习。作曲技术理论和作曲专业的学生,以及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学习《西方音乐名作欣赏》。此外,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学生,在现代史课程方面要加强学习力度。所以,将分建制度通过科学的方式运用到高校音乐教学管理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灵活进行课程选择,同时还对负责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教师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三、教材的选择
阅读《西方音乐史》的编撰史发现,西方音乐史建设成立的初期,在教材方面非常缺乏,张洪岛先生的《欧洲音乐史》成为各院校主要使用的教材,这本书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出版成为通用教材。与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一些西方著作对比,该教材内容全面而系统,在研究方法上的探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该书采用“不成熟的唯物主义视角”作为历史背景,导致作曲家在评论时受到很多***治观点的影响,因此,20世纪90年代,各院校不再选用这本教材了。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有关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西方音乐文化》(蔡良玉)、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西方音乐简史编》(沈旋等)、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冯志平),等等。目前各院校的通用教材,以此期间出版的作品橹鳌
四、教学内容和目标
各院校在西方音乐教学中,尽管在课程结构上设置了不同性质的课程,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区别对待。第一,公共课《西方音乐史》在教学理论上的区别较小。第二,大部分音乐院校将古典、浪漫主义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为西方音乐史的重点教学内容,对西方音乐史两头的发展,通常是一带而过。第三,没有将音乐名作欣赏和音乐史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很多内容重复讲解。要想合理解决以上问题,一定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周密而严谨的设计。
五、探索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应对这些教学方法特别重视:第一,将实用性和学术性良好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方向,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要有所侧重;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部分省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第二,将中西方文化及音乐进行结合对比,将启发性教育作为教学重点。第三,通过多媒体进行网络教学,达到***文并茂的效果,将原本枯燥无趣的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开阔学生的视野。
六、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熟记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论的“工具”,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文化精髓,领会经典的文化内涵,激活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音乐学习论文篇10
当前在我国,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他们接受网络知识快、上网时间长、受网络影响深,网络已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价值观等起到了十分广泛的引导作用和感染作用。面对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挑战,如何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网络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他们网络上的理论学习能力,是当前音乐界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仅就关于互联网与音乐理论学习的关系作以简单论述,有关网络化、数字化教学等问题这里不作赘述。如能对音乐教学、学习起到微薄作用则颇感荣幸。
一、通过互联网辅助音乐理论学习是必然趋势
互联网—这一名词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再也流行不过了。自1969年8月网络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诞生以来,巨大的信息容量、光的传输速度、可无限拓展与拉近的时空感觉使其倍受青睐,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在网上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事情,网络因此也成为当今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走人神秘且精彩的网络世界时,有的人会被网络的神奇所震惊;有的人会为自已的发现而欣喜若狂;有的人会为寻求刺激和在网上尽情地.‘冲浪”和二遨游”;有的人试***在网上寻求所见、所思乃至各种问题的正确答案,还有许多人是运用互联网与朋友、同学交流,与自己喜欢的网友聊天,运用互联网查询或散布信息。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相当多的学生在互联网的使用上仍以学习为主,利用互联网查询学习资料,与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远程教育来获取知识。
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点不同,有的人主要通过互联网补充相关专业知识,有的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的研究资料,有的则运用互联网来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等等。这些差别主要取决于不同的专业喜好和兴趣。在对互联网的运用频率来说,也有很大不同,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比较熟练和具备互联网设备的同学要对互联网运用频繁一些。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来说,互联网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他们对互联网的运用主要在哪些方面呢?笔者饶有兴趣地与部分同学进行了多次交流,多数同学认为:在音乐学习中,互联网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些理论课程中,声乐、器乐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则尚未表现出较大的优势,除了一些名师的文字性讲座或论文外,关于教学、学习等方面的信息不系统,也不全面。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已由个别人的个别现象演变为普遍现象。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理论学习将是不可阻挡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音乐理论知识在互联网中的建设情况
目前,国际互联网关于音乐理论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有大量的外文、中文资料可供查找和学习。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有关音乐理论知识的网站很多,有的以远程音乐教育为主,有的以宣传当前流行歌曲曲目或歌星为主,有的则以普通的音乐娱乐为特点。各音乐专业院校的网站中,有些版面很好,如在音乐教育方面专业性很强的中央音乐学院远程音乐教育网站(),从招生到所有课程的讲述及文凭的发放等程序都相当完善,内容包括大师讲学、网上解题、学术讲座、听辨曲目、教学管理、学位认证、任课教师、教学方案、教学大纲、远程动态、网上课程、问题咨询等,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授课内容是以专业音乐学习为标准的,这是目前我国在网络化远程音乐教育方面最权威的网站。另外,网易()中音乐版()也十分突出。它是网易CEO丁磊在2000年8月15日开通的一个网站新频道,仅民族音乐版的精华区就有:(1)民族乐器;(2)乐曲鉴赏;(3)民乐大家谈;(4)轻松学音乐;(5)曲坛星座;(6)乐海方舟;(7)民乐信息;(8)戏曲音乐;(9)民族音乐千问千答;(10)民乐园之民乐版新笑傲江湖;(11)我和音乐;(12)民族音乐各版版务信息等栏目。既是一种民族音乐的交流,又是一种民族音乐知识的普及,对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网易的网友自己管理、自己建设的音乐主题版中,主要有古典音乐、吉他世界、东流来风、爵士音乐、韩流、世界电影、民族音乐、欧美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古筝、钢琴萨克斯、小提琴、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笛箫、音乐、指环王、歌特音乐、人物追踪、音乐评论、音乐专题等,对音乐学习有极大的好处。其它的网站,如音乐极限(china;)、音乐天空(music,)、九天音乐网()}pop评论()、高地音乐()、天虎音乐网()、三九网蛙()等,大都是以介绍新的流行歌曲、歌星、流行音乐动态等为主要内容的,其中有的也包括一些古典音乐、音乐知识、音乐史等内容,但不多,对于专业音乐学习的价值不大。
三、互联网为音乐理论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共享对信息、知识的传播创造了优越的环境,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对互联网的运用已到了相当广泛的程度。在音乐学习方面,音乐理论知识及课程的互联网化建设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互联网作为向全社会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点、教室容量等客观条件限制的环境。安静、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同时也加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等。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