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1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科学教育
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片、应用题等资料,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便根据其内容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课程的不同时刻,渗透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这就相当于少砍18棵大树。如果我们学生每人每个月回收2千克废纸,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按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一吨的废纸来计算,我们全校30个班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砍多少棵大树?通过启发、感悟、计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教学,还在理性的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浸染。
二、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结合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紧密。它甚至在科学、建筑、医学等方面也广泛应用。在数学课上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来说一说数学的作用,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比如通过一年级的元角分知识学习,学生明白了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需要具有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要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巩固练习时,需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小心验算。时间久了就能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严谨的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这些和课堂上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及老师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教师的示范要多方面体现,一言一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彰显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力量。所以,身为教师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严谨的教学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真正彰显榜样的力量。
四、利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有很强的严谨性,而这一理念应贯彻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一定要在小学生中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牢固深刻。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涵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的精神。
五、利用数学中的实践过程,来涵养师生共同
合作的价值和意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人才竞争外,还有品质、精神竞争,人事模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更需要大家精诚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合作意识和合作模式的训练,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通过团体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使他们认识到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适用。
六、利用数学课后广阔空间,强化德育教育
任何教育都要分成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课上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课下。课下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空间广阔而自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实现育人的目标。比如,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变简单的对错判断为宽松的交流体会,使作业成为师生隐性沟通的方式和空间。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非常受用,反响效果好。在这里,孩子们向我敞开心扉,在我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的园地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由其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只有把握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才能科学、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就小学数学的抽象性而言,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规律等都具有抽象性,但它们都是反映客观现实的,都是从实际材料中提取的,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客观性与实践性。教学中,由实际事例引出概念、揭示规律,既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又可以给学生打下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再从小学数学严密的逻辑性看,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容安排具有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数学教育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学中,教师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推出新的概念,如由4+4+4推出4×3,由4+4+4=12推出4×3=12。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计算,4×3=12的结论是确定无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育和训练,以此使学生养成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及***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还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编儿歌、讲故事等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时,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受到教育。如借用书中的情景***让学生编数学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现实生活。
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指导教学
数学教材具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优势。教师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分析、研究教材,设计教学,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逐步领悟认识来源于实践,事物是互相联系、运动变化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指导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基于数学的本来面目来引导儿童认识数学,转变重计算轻概念、重结论轻过程、重灌输轻探究、重教轻学的倾向。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指导学生通过数不同的实物来认识自然数,通过度量物体的长度、分东西等实践活动来认识小数和分数,以此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就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数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又如,基于运动、变化的观点,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让学生通过动手剪剪拼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进一步推理让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学生在剪拼中完成了从圆到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转化,也在其中体会到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运动、变化的。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与实际的联系以及教材间的相互联系出发,来设计教学,由实际事例引出抽象的概念,从中揭示出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和转化,这些过程都充满了辩证思想。因此,教学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熏陶的过程。
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数学课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结合数学的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的。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使“道、文”浑然一体,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来确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便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紧密结合教材确定教育内容
数学学科的教育任务,是数学教材所固有的。数学教材的编排、阐述都非常符合唯物论辩证法;教材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生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有的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初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应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为宜,由一步题引入两步题,把一个已知条件改为间接条件,由此使其变成两步计算的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发展变化。
(二)紧密联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数学教育;德育渗透;德育实践
数学是研究客观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对象的,并且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更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奠基教育,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品质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是有效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品德教育,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教师正是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本身内在的道德潜能,注意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倡德育主体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新型人格.
一、品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同样,品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育活动之中,也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追求,向往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品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主动采取实际行动来培养自己的品质,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思想活动,还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自主学习、***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进而促进教法与学法的不断改进,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品德教育是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小学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时期,他们由于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进取心强,并主动帮助一些同学学习进步,这就是品德教育生效的反映,品德教育正好满足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品德教育之所以必要.因为德育是灵魂,是一切学习和工作的推动器.因此,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尽快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对数学“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方向转化.
二、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实践的几个路径
(一)挖掘数学中德育知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教材中没有德育知识,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进行数学教学而脱离了德育知识教育,认为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无关.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数学教师稍细心观察,可以说德育知识在数学教材中无处不在,利用这些知识,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例如,在上圆的周长中的“圆周率”时,教师就针对这个问题,介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比国外数学家至少早一千年,进而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家为我们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教育学生刻苦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不但更好地加强了对学生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还激发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有决心、有信心把数学知识学好.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坚韧品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对那些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做法也不要批评和指责.教师应该深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压抑容易培养难.由于中小学数学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扩展和深化,在每时每刻都在锻炼学生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在数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都渗透着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只能是点点滴滴,但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定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集腋成裘,学生的品德素质将随着数学学习同步提高,数学课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间接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种影响是长久的,能伴随着人的一生,这是其他学科所办不到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德育资源;研究综述
中***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53-02
德育资源在高校的利用与实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但是思***学术界对德育资源做理论上的研究则是近些年的事,关于德育资源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系统探讨高校德育资源的文献依旧不算多,研究此问题大多都是集中在发表的论文里,虽然有一些关于德育资源的学术专著,但尚未有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在高校中的开发与利用的专著。
现在关于高校德育资源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某一类德育资源的研究,例如德育课程资源、德育网络资源、德育红色资源、德育社区资源、德育隐性资源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等,研究主要围绕这些德育资源的特点、内涵、开发利用与整合等方面。
一、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问题的主要分类
1.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内涵的定义。内涵的研究是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的基石,也是高校德育资源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项目之一。学术界目前对于高校德育资源的内涵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没有统一的定论,而对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内涵的探讨尚未有所发现。例如彭清燕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指开发主体根据现代德育理念,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德育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改造、创新或优化组合,转变成现实的德育教育资源并有效地运用于德育活动的动态过程。”[1]吴蓉则认为,要对思想***治教育资源的概念做广义的理解,“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只要是对人们的思想***治教育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资源都可以作为思想***治教育的资源之一。”[2]莫雪玲认为,“只要是能对德育目的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的一切因素,都可称之为德育资源。”并且她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德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德育能够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德育发展也能提供深厚动力。二者能够相互影响,相得益彰[3]。从学者对高校德育资源的解读,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高校德育资源是有利于高校德育目的的实现的各种要素。综上所述,笔者得出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指的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高校德育目的的实现和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一切现实和潜在因素的总和。
2.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分类。学术界对于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分类有比较统一的标准,大致上都是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活习俗文化、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民族信仰文化等来分类,但随着研究主体的不同则会围绕研究主体来进行分类。例如徐雁认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德育资源可以从***治道德、社会道德、生态伦理道德三方面来阐述[4]。何广寿则以网络德育为主体,探讨了壮族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认为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勤劳智慧的开拓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重礼守节的道德品格以及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等内容,对大学生网络德育是一个很有利的补充[5]。刘旭则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民族英雄史诗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节日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历史的德育资源,并认为民族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资源,但同时我们的传授形式和载体也需要与时俱进[6]。张志巧则从民族地区生态德育资源这一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民族地区存在物质形态生态德育资源、价值形态生态德育资源以及制度形态生态德育资源[7]。从这些学者的观点里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对于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分类呈现单一化的趋势,但针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分类方式略有差异。
3.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某一具体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例如何广寿就以网络德育为主体,探讨了壮族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推动高校网络德育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播形式、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方式多管齐下,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网络德育素质的目的[5]。张志巧则从民族生态德育出发,认为应树立生态德育开发的意识,依托丰富生态德育资源,构建地方特色生态的德育体系[7]。王泽应认为我们在尊重的前提下发掘适合当今时代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并且有必要对优秀传统德育资源做出现代诠释,使之与现实衔接起来,同时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我们要讲究方法,在精华较多的复合体中,仍然有不可忽视的糟粕;在糟粕较多的复合体中,也有某些可贵的精华[8]。其二,是从整体上论述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徐雁认为要将少数民族传统德育资源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在隐形德育环境中利用少数民族传统德育资源,也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民族文化意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德育资源的原则[4]。隗峰、姚元全从少数民族地区德育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和价值入手,认为除了一般性的开发措施以外,应利用现实鲜活的生活渠道提升德育的实效性[9]。彭清燕则主要从课程中和课外两个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秦永芳认为,课堂才是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有效途径,网络媒介是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共同作用,才是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机制的有效保证[10]。同时秦永芳从广西民间故事当中提取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文学资源,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她在《精神家园的守望与回眸――广西民间故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阐释》一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以及插***将广西地区民族民间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对实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通,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传播话语体系,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和软传播,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11]。王付欣认为要开发民族地区传统德育资源,要以民族地区的重建与调适为前提,并且认为对于民族地区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12]。
二、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问题研究的不足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体系尚不成熟。虽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的领域涵盖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内涵、分类、开发利用等方面,但仍然有些领域值得我们去研究,例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功能、范围等,这些领域在现有的文献中尚未有重点的论述。因此,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还需不断的探索,尤其是涉及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理论,只有体系框架构建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该课题的发展。
2.研究视野较为狭窄。我国学者对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仅局限于德育本身的发展过程,对于国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在全球化外国思潮踊跃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国外的一些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做类比。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必须更开阔自己的视野,只有汲取国外德育的相关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这对我们当下和以后的德育工作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其次,对于高校少数民族德育资源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学、民族学、资源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把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作为这些学科的附属研究,没有形成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自身发展的学科体系。因此,继续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不断开发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的新领域,依然是当代德育研究十分重要的课题。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深度不足。当前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存在数量少,研究成果参差不齐的现状,大多数的研究文献成果处在经验总结方面,而相关深刻理性的著作还尚未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德育资源蕴藏的宝库,现在的大多数文献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分类比较单一,基本上包括生活习俗文化、人生礼仪文化、民间传承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民族信仰文化等,没有其他特别的分类方式。这样的分类方式虽然大体上包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整个脉络,但却显得粗枝大叶,例如像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和文学这样的精细分类,在现有的文献中极少见到。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虽然有着与时俱进的开发利用方式,但归纳起来也就是从网络、课程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而这些利用方式的实践效果在现有的文献中并没有被提及。由此可见,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实践情况的研究,存在着空白区。而整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也应当包括理论后续的实践效果研究,才能将整个研究连贯起来。
参考文献:
[1]彭清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
[2]吴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在思想***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从思想***治教育资源的角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4).
[3]莫雪玲.和谐社会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
[4]徐雁.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与高校德育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5]何广寿.简论大学生网络德育中壮族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校***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6]刘旭.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探究[J].中共乐山市委***校学报(新论),2014(3).
[7]张志巧.民族地区高校地方特色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研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2(3).
[8]王泽应.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思想的开发与现代转化[J].教育科学研究,2006(10).
[9]隗峰,姚元全.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共伊犁州委***校学报,2013(4).
[10]秦永芳.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术论坛,2007(8).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5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也兼具很多德育功能,在遵循情感渗透、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科学有效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观念与行为态度的转变、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开设数学史课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
德育功能;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学;实现途径
数学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长期以来,过多的注重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而在职业素质教育、***治思想意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上未能深入挖掘,未能做到充分渗透其中。因此,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建立发挥数学教学德育功能的意识,并将它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将数学教学的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的主要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高职《课程标准》在课程具体目标中提出“通过课程的学习过程,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的本质、来源以及发展,能够领悟到数学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学生通过学习从具体客观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诸如变量与函数、方程、变换与数形结合、极限与导数、积分与微分、极值与最大最小值等等,能够生动而深刻的体会到矛盾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事物相互关联、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关系,对于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2.高尚情操与修养教育
数学有着其独特的品性与风格———假设有度、论证有据、分析有规、计算有法、应用有方,这些都在无形之中要求人们遵照科学规范,需要诚实和正直,不能弄得半点虚伪和欺诈,而经过客观思维原则和严格论证得到的结果,任何人又都不能否定。此外,学习数学需要具有刻苦、机智、严谨、认真的精神要素与品质,学生长期进行这样的高强度智力活动训练,不仅能在知识上取得收获,还能收获智慧与品德修养。
3.美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学科。数学知识中的“美”比比皆是:概念的简洁美、定理的严谨美、***形的对称美、符号的多变美、解题思路的逻辑美等等,每一种“美”都以它独特的形态存在着,推动着学生在感受、发现、欣赏、鉴别、表达与创造美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教师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地挖掘数学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感觉到数学的美妙,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对照当下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境以及德育功能的真实体现,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德育功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情感渗透原则
德育具有隐性特征,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出德育的功能,就一定要讲究艺术性、情感性,教师要在“润”字上下功夫,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理性思维与知识的传输中充分彰显情感效应,用真实的情愫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触动学生心灵,进而产生共鸣。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展现自身的良好人格魅力,使学生“信其道”,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德育境界。
2.与时俱进原则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定要体现出时代的气息,要能够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实际,使其产生兴趣。教师要在传授的观点和思想上准确把握,既要把握时展的脉搏,又要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还要体现出数学课程的独有特点;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及时恰当地找到与教学内容匹配的结合点,贴切又自然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得德育教育能够丰富多彩,常讲常新。
3.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工作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教师要持之以恒,更要分类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思想状况、思维发展的水平、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目标和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形成方面的教育,尤其是数学在对学生隐性世界观形成方面的作用。4.科学有效原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具有较好的学习动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也需要遵循认识论的规律。故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精准地抓住德育的切入点,摸清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科学原理,切勿牵强附会、形式主义、生拉硬套,让学生感受到“贴***治标签”的意味,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把数学教学的知识性与思想融、结合,做到两者相互渗透、紧密有致、融为一体,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境界。
三、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1.教师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在其中的途径与方法很多,但首要的是教师要完成观念方面转变,即由“教书匠”向“教育者”的根本转变,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与广博的文化知识,牢固树立百年树人、文化育人的理念。数学不如其他学科,德育的观点和过程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也不易操作,因此,教师就如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教师的品德、精神、态度、举止、语言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当教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精神投入到教学中时,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细心观察,并有意无意地加以效仿。学生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教师的这份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诸如,教师若充分认真地备课,采取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让学生收获了“一堂好课”———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有巨大的收获,而且在心中还会升起对教师的尊重与敬佩,感受到教师对事业的责任感,这样的过程对学生是最好的“德育”授课过程。除了教师自身的转变因素外,教师还应该实现在教学整体上对德育过程的观念转变,即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思想脉络和知识脉络,确定一个整体的德育目标,并且围绕这个目标构建一个较为完整、合理的德育结构,这样既在宏观上保证了德育的基本内容,又在微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了德育过程,防止了以往德育的碎片化,从而将德育和智育巧妙结合,二者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深入挖掘数学教材,提炼德育素材
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而教材则是其中重要的实物载体。数学教材若是单单从表面上看,很难发现其中体现思想教育的素材。这正需要数学教师认真专研教材,用心挖掘,潜心研究,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尤其是美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讲授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举要几则。在为学生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点时,笔者引入世界跳水比赛作为案例,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列出了很多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在以往进行过的比赛中的胜负情况,由学生自己计算中国选手获得冠***的概率。如此形式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既主动学习了数学理论知识,有切身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诸如此类,在解决了知识问题的同时,又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收效非常好。故而,只要教师熟悉教材,认真研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深入挖掘德育素材,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德育渗透,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3.开设数学史相关课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数学史选讲”是一部生动的弘扬民族文化、提振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灿若星辰的数学家和浩如烟海的数学故事为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数学史和数学教学的融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在开设数学史时,首先要结合我国数学研究和应用的成就尤其是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如介绍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可告诉学生,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在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就已记载了著名的杨辉三角,世界上最早给出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排列就是我国的数学家,早于欧洲数学家400多年。这些必然后让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要结合数学家成才的故事尤其是他们淡泊名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的精神与意志。数学家们身上的共性是:始终保持对学术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逆境抑或顺境,为了追求真理,持之以恒,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教师应该精心整理,从中挖掘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求学,报效祖国。
4.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意识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工作仅仅靠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的,必须以团队的力量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与意识则显得十分重要。数学教育中的建模活动是一项极其合适的项目。数学建模是是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来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做出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必须由几个人才能完成,且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给出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思考和总结,通过探讨问题,尝试与检验,培养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讨论、争辩、权衡,加强民主平等、领导的意识和沟通的能力;通过***思考、发表见解,培养了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品质。而整个建模过程结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精神大大增强。同时由于数学建模几乎都是需要解决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其内生动力,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当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解决了问题时,学生会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会有很强的成功感和获得感,从而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
四、结束语
德育品质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长期性、基础性、养成性和隐形性的特点,是一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工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在于润物无声,在于与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融入是有机的、自然的、不露声色的。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时刻秉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样的理念,潜心治学,将德育教育真正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育人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素质教育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
作者:朴春子 单位: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
[2]李志松.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40-42.
[3]吴洋.浅析高职校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和实现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110-112.
[4]谢小韦.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与智育的有效融合———以我院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为例[J].科教文汇,2015,(35):40-41.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1993年联合国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会议认为:世界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而是道德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将来科学技术更进一步发达了,而领导权又掌握在没有道德的人手里,那就是人类的灾难了,因为他手中已经不是一把***,而是原子弹。因此,当代世界各国都把国民德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讨学科德育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其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应。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基础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1.隐蔽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一种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
2.深刻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种迟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数学的特点,长期熏陶方能见效。但这种德育的功效一旦获得,将不易被改变,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它又显现出长效性、深刻性。
3.整体性数学之德育,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理性精神,又可以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因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层次性德育内容本身是个层次的结构系统,一方面,教材的知识帅浅入深的,以教材为载体的数学德育,也是同步由浅入深地构成德育系列;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也要求德育要有层次性。
5.制约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受教学内容的制约,途径和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制约。教材是课堂德育的当然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脱离教学内容,德育和智育就成了两张皮,油水两分离;找到了切入点,智育和德育就可以水融,双管齐下。
二、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1.培养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沿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数学对象源于现实世界,说明了认识论的唯物论,体现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价值,认识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理性精神
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培养学生***的人格。
理智、自律,是科学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数学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数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人们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数学的公理化方法、结构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拓广方法等,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创造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养成从全局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习惯。
3.培养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养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的欢乐,是人生秘不可少的体验。还包括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等。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4.培养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阴,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而百折不回。希帕萨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有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学生听了数学家的事迹,必然会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将百折不挠的磨炼,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认识到只有经过自己奋斗才能取得激励人和鼓舞人的成就。
5.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科技修养
由于在教学中,经常讨论最大值、最小值和最佳解题对策等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事物发展的众多可能性中寻找最佳途径,培养优化意识。
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被直接应用的现成数学理论知识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结合适当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同时,让学生从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中,如三次数学危机,几何作***三大问题,五次方程不可解与群论,集合论与数学基础,“李约瑟难题”和“陈省身猜想”等等,懂得数学落后即科技落后,就会挨打,就会丧权辱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三、数学教学的德育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因此,德育渗透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把握德育渗透的适度、力度、结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渗透性原则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防止牵强附会,贴***治标签。要找好德育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本点,由此深入、辐射,才能收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
3.系统性原则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计划,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水到渠成,见到功效。
4.量力性原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总是因人而异,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证共同施教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层次特点,注意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结合。
5.情感性原则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新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内外均以教育者自居,表情严肃,态度严厉,学生就会产生压抑感和约束感,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日积月累就会对教师敬而远之,这时的教育自然是低效甚至无效。反之,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心帮助,一视同仁,就会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实施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
1.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面向新世纪,充分认识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深远意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将每节课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学生都在细心观察,甚至效仿。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的治学态度,负责始终的教风,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向理想目标进取。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的知识,能把握中学数学教学的脉络,理出思想教育的层次,探索一些具体的德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一代为已任,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准确把握学生所思、所求、所感、所爱,有的效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实交效。
2.着眼课内,放眼课外学生个体品德心理的形成,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性活动是实现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教学中要着眼课内,放眼课外,课内长期渗透,课外集中拓宽,才能促进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化为更大的求知内驱力,进而深化德育效果。丰富多彩的课外数学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是德育的生动的大课堂。如组织数学美育讨论,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收集数学在社会经济动中的应用实例等,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隆华、蒋国范:《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载《数学教师》,1997年第7期。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7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课堂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1.通过数学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新课标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教学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计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2.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并不只属于艺术,数学之中也处处有美。数学***形体现着数学的外在美,抽象符号、公式符号、推理论证,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严谨、和谐则是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之中既然有美,数学教学就应该发挥美育功能,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杨辉三角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又如,数学的奇异美使这个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里常常出现意外的、新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罗巴切夫斯基在几何学中的许多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极其荒诞的,然而正是他的大胆想象为几何学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直观化、形象化,既能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数学,又能增加数学的通俗性,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理解。
3.利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化,则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要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要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4.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以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且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
数学中的德育素材很多,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始终,以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思想的内容、方法、途径.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8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ethics,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are fun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and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moral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关键词: 数学;德育;功能;途径
Key words: Mathematics;moral education;function;strategy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2-01
0 引言
***在***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立了德育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学科教育作为进行德育的最经常途径,应体现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知识获得与情感、态度培养相结合。数学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类最富有理性魅力的科学文化。因此,深入挖掘其独特的德育功能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1.1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人生观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应以现实的形式呈现于教学之中。广泛应用性是数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数学课堂中可充分借助数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的紧密联系作为切入点,及时、恰当、有针对性地贯彻思想***治教育,将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机地融入课堂,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例如,在“算一算,晓理动情”这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有关环保、社会的场景,通过计算废弃塑料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勤俭的美德,激发学生为社会积极做贡献的良好道德品质。
问题1:每天我国人民消耗的物资(说明:假如每人每天0.5千克粮食),估计可乐瓶的容积355ml,我国青少年大约有2.3亿,假如每人每天扔一个可乐瓶,堆在一起能装几间教室?假如每个塑料瓶能卖5分钱,而修一座希望小学要300万元,问把这些瓶子卖掉能修几座希望小学?
1.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数学是历史成果积累而成的科学。数学史不仅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宝库,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丰富资源库。首先,从3000年前古代社会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到先秦之际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再到宋及元初数学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些史料使学生了解中国数学在实用主义价值观影下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其次,通过再现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到各自与其他文明中心不同特色的思想及历程中有过独特风格的思想渊源,以发展人类文化的观点认识中国数学及文化,做到学为所用才是真正意义的爱国主义。
1.3 培养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 数学通过建构模型解析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确定性和规律性,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其他学科同样具有培养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深度、广度方面无法与数学相提并论。科学态度则是一种求实、创新的态度,事事讲求有根据地判断,不迷信权威。因此,发现事实和反驳谬误、全面客观评论事物真伪是数学教育的德育价值所在。一次美国举行的全国性“初级学术能力测验”考试中,中学三年级学生丹尼尔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态度赢得了赞赏。测试题如下:
问题2:有一个正三棱锥和一个正四棱锥,它们的棱长相同。问重合一个侧面还有几个暴露面?
解析:标准答案注明为7个,而丹尼尔的答案是5个,结果被判为错误。丹尼尔让当工程师的父亲动手做了两个实物模型证实了他的结论。当三棱锥与正四棱锥的一个面重合后,正三棱两个锥面分别与正四棱锥的锥面共面,所以是5个。
1.4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 恩格斯关于数学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论断是: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数学中充满了辩证法,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例如,对数使乘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转化为减法;极限概念,特别是现代的极限语言,体现了有限与无限、近似和精确的辩证关系;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描述了微分与积分两种运算的联系和相互转化……通过学习上述内容,学生感受到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促进其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
1.5 增进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促进德育的形成。开普勒认为,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语言、数学推理、***形变换、对称等内容中无处不展现数学美。不少国家把美育教育列为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如英国16-19岁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提出“发展对数学的美学观与历史的鉴赏力”。数学中代数结构的美观、几何***形的美好、方法构思的美妙和逻辑结论的完美,带来一种令人震撼的心灵共鸣。比如,许多貌似无关、相距很远的概念,如代数式的最大公因式、方程组的解、直线的交点、***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都能用交集概念统一,岂不妙哉?如此种种表明,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美感愉悦是德育渗透的必然选择。
2 数学德育的培养途径
2.1 注重社会意识,联系教材以外的现实 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事物、观察生活,从中获得人文感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例如,教学“平面***形的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用提供给他们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摆出各种组合***形,并让学生把自己拼好的***案粘贴在纸上,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和亲人。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赠送给他人时,内心充满了快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与同学、家人及老师的感情……。
2.2 提炼精神思想,加强批判思维的训练 数学学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是高贵精神思想的训练工具。纵观数学发展历程,数学精神为混乱的思想领域带来了理性之光。数学精神包含诚实、勤奋、公正和批判,而批判精神尤为重要。例如,对平行公理的怀疑,导致了非欧几何的产生。一道国际数学测试题描述到:船上有30只羊,35只牛,船长年纪多大?不少同学回答为65岁。其实这道题重在考察学生质疑能力,对于无相关可用信息的题目,只有极少数学生敢于质疑,提出反驳,这是缺乏批判精神的表现。
2.3 开展数学史研读,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数学发现的每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数学家们具有超凡的胆识、百折不挠的毅力。数学造就了数学家独特的人格气质。华罗庚、苏步青、陈省身、姜力夫等,他们在追求学术中精益求精、虚怀若谷,在为人处事上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在金钱名利上淡然无私、濯清涟而不妖。这种高尚的人格品质,使学生明白真、善、美的标准,激发他们追求正义和坦荡做人的热情,为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齐建华,王春莲.论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J].教育研究,2001,5.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9
开考方式专业代码专业名称4月20日上午4月20日下午4月21日上午4月21日下午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面向社会开考专业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0058市场营销学00009***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00144企业管理概论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146中国税制 04729大学语文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会计(专科)00157管理会计(一)00009***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020203会计(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55中级财务会计00144企业管理概论020203会计(专科) 00146中国税制 04729大学语文020203会计(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164劳动经济学00009***治经济学(财经类)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00020高等数学(一)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20228物流管理(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5364物流企业会计 020228物流管理(专科)05361物流数学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31劳动和社会保障(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313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020265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5364物流企业会计05728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020265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05361物流数学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65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 05734商业组织与过程 020313销售管理(专科)00058市场营销学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77消费心理学 020313销售管理(专科)00185商品流通概论00054管理学原理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0313销售管理(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319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177消费心理学00020高等数学(一)030112法律(基础科段)(专科)00247国际法00245刑法学00260刑事诉讼法学04729大学语文030112法律(基础科段)(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法理学030112法律(基础科段)(专科)05679宪法学 030301行***管理(专科)00292市***学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277行***管理学00040法学概论030301行***管理(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107现代管理学 04729大学语文030301行***管理(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0384学前心理学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00012英语(一)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0394幼儿园课程00385学前卫生学00392学前儿童体育00383学前教育学040101学前教育(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413现代教育技术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04729大学语文040101学前教育(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40103小学教育(专科)00405教育原理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415中外文学作品导读00012英语(一)040103小学教育(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406小学教育科学研究00417高等数学基础00416汉语基础040103小学教育(专科)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0418数论初步040103小学教育(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40103小学教育(专科) 0676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050114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00024普通逻辑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31心理学00012英语(一)050114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00429教育学(一)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06写作(一)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50114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00535现代汉语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114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00633新闻学概论 050114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英语(基础科段)(专科)00595英语阅读(一)00794综合英语(一)00522英语国家概况00795综合英语(二)050207英语(基础科段)(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50213英语教育(专科)00429教育学(一)00794综合英语(一)00031心理学00795综合英语(二)050213英语教育(专科)00595英语阅读(一)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22英语国家概况04729大学语文050213英语教育(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676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050406视觉传达设计(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688设计概论 00692计算机辅助***形设计050406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50420数字媒体艺术(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7206摄影摄像技术应用00012英语(一)050420数字媒体艺术(专科)07887平面设计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50420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7891数字媒体视频编辑 05422版面设计050420数字媒体艺术(专科) 08720艺术欣赏 080202冶金工程(专科)02049物理化学(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5669炼钢原理00022高等数学(工专)080202冶金工程(专科)02183机械制***(一)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1炼铁学080202冶金工程(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9538炼钢学 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02183机械制***(一)02234电子技术基础(一)02185机械设计基础00012英语(一)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03707***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现代化的教学应该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完整性教育体系,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需要促进学生在此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从最基础阶段开始接触爱国主义,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思想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现代化的小学教育者,应当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德育思想体系形成的初级阶段,需要格外关注和谨慎,以智育为主要目标,以德育为根本辅助,从而在小学数学等科目上发挥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作用。当今的教育界对于学生德育水平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知识水平能力的培养程度,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在数学等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育过程中也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将德育教育系统融汇进小学基础阶段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而提出一些相关看法,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在新课标改革之后,我国的教育体系不再是仅限于原始的知识传授,而是致力于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培养和发展,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具有其学科的独特特性,在融合了数学思维之后的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培养无疑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能力培养过程,这一能力不仅是对于数学,对于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转化和思维灵活程度的控制也是有效的。数学能力是一个现阶段的热词,在数学学科的综合训练下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一些生活内外的问题,这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这其中的德育教育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存在。
二、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水平
1、将德育融汇于情景创设之中
近年来的数学教育多提倡情景创设模式,即通过创造情境融合问题再由学生来讨论和回答,并与教师进行积极地讨论,从而加深知识印象,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融洽了师生关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和推广。于是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往往通过情景创设来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兴趣,鼓励学生投入其中共同思考问题,共同探讨新知。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三脚架等日常常见的物体,并有学生们发现其中存在的共同点,即它们之中都存在一个三角形,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是三角形而不是其他的形状,或者用其他的形状行不行,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讨论,以及一些案例的展示,学生最终明白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而这些支架等物体中的三角形是不能被替代的。在这样一个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发现和感悟能力。
2、将德育融合进课堂提问之中
现今有许多文章和评论皆以表明了提问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还是一个知识回顾和反馈的过程,具有最为直接的现实意义。在提问之中,教师明确问题的方向和具体表达,再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活跃了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则可以埋于无形之中,以立足于知识的前提深入浅出,贯穿于提问的内容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如在进行“时分秒”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请学生来回答一些课程知识问题,再问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对于时间有什么感想?”学生便会针对单元知识和自身体会回答问题,从而感受到时间的珍贵,萌生出珍惜时间的意识,于是德育融于提问,德育融于知识的目的便达到了。
3、将德育引进练习之中
数学学科是一个学与练并重的学科,因此课堂内外的练习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知识点的巩固形式,还是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反馈,许多知识点正是通过相关联系得到重新回顾和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根深蒂固的目的。在数学学科的练习之中,同样可以融进德育的教育,如在进行“分数的四则运算”练习时,教师可以加入让学生进行验算的环节,从而养成学生自主验算,认真计算的习惯,同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三、结语
小学阶段开始的教育就应当是将“教”与“学”相融合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育者就该明确教育的中心服务者是学生,课堂的中心也应该是学生。如何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水平相结合,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确保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无数教育者都应该思量的问题。小学数学与德育的结合无疑是将最灵活的学科与最基础的能力要求相结合以求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引导下形成自身的思想道德体系。
作者:包伟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索罗乡张树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数学德育教育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