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职称论文篇1
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所谓继续教育,又称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认识到持续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后还要精心地组织管理。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具有较高的***治素质、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等);
3.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我国当前会计人员领域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
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三是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治、业务和整体素质,实行强制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二、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增强继续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在第七条又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1)立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
(2)“财务、会计法规制度;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4)其他相关法规制度。《暂行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内容的规定从总体上讲是合理而明确的,它涉及到了对会计人员工作胜任能力各项要求的要素。同时也不难发现《暂行规定》对继续教育目标的规定不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在现实培
训过程中往往将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和知识深度两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现象,进而影响培训工作的实效。因此,从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笔者认为继续教育必须做到分层次、分对象地进行。
三、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立足基层,筹划未来,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检查督促,保证质量。
l.大力宣传,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财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都积极支持、关心、投人会计继续教育的活动中。“态度决定一切”,针对成人教育,只有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才能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否则流于形式,白白浪费时间,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
2.明确主体,形式多样。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的机关是各级财***会计管理部门,培训以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为依托,发挥其他部门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学习,有自学、有培训;可自己组织,也可委托办班;有函授、电教、录像,也可课堂讲授、网络查询、实地演练户j集中上来,也可分片下去等。
3.成立会计继续教育委员会,增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力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毕竟是一个教育问题,而***门的工作人员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和经验因职责不同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培训资格的确定上、培训计划的制定上、培训监督和评价仁就一直存在问题。在***门中设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委员会将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度该委员会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智囊团和决策机构,由教育界、会计界和***门的高层次人员组成,总体上以教学、科研单位的会计专家为主,同时吸收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级会计师和会讨一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参与,***门本身(会计管理处)也要有专人参与,除***门人员外,其他成员可以采取个人自荐、***门审核聘任的办法。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分类号】G715.1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属于高等教育,又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千千万万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更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线产业大***。 在中国目前教育体制中,培养高标准产业大***的使命自然就落在高职院校肩上。要培养出合格的一线产业大***,需要既懂“教育”艺术, 又懂“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成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亮点, 也是张显高职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老师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中介绍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些具体做法经验,在这篇文章中王老第一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1995年原国家教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型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1997年原国家教育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指出:师资工作“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重点”。为下一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双师型”教师在内涵上作了一定的阐述。指出“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可见,当时***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是“双证书”。
2004年4月12日***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3)近五年主持或者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至此,***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更详细,除了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之外,对于另一“师”的要求更宽泛,更实际,不再仅仅要求技术职称,可以是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或者有技术成果。
二.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分析
1.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全局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德国之所以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是因为其优良的制造业。金融危机后各国都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各个国家都把制造业的振兴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千千万万在生产一线实际操作的产业工人, 对这些产业工人的培养考验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2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战略***策看:
***指出: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2015年5月8日***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分三步走,到建国一百年时,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制造强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建立一支高效优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懂专业实际操作,知晓生产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1.“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由于教书育人责任心强,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使得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很多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线工作实践的“双师型”人才不愿走上教师岗位。
2.各种不合理制度的限制,使得师资来源渠道单一。很多高职院校的招聘过分强调高学历,教师大多来自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机会进入生产实践中,缺乏企业技能实践经验。
3.企业不愿配合,产教结合不紧。因为要考虑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关键技术和关键岗位不放心教师来做。
4.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现行的职称评审中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和普通高校的教师没有区别对待,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仍然偏重于学术科研论文,而对技能考核没有要求,导致老师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主动性不高。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1.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 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来建立完善我国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例如,德国职业院校理论课教师的职前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教育阶段的理论学习。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在与所学专业相同行业的企业至少实习一年,进入大学以后经过4年严格的理论学习后,经过考试,才能进入各州所设的教育研究班和职业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教学实习。
2.改革我国僵死的高校人事体制,取消高校人事制度中的“编制”制度,让人才不仅能进能出,而且愿进愿出。现在的体制是一朝进入“编制”内一生稳定无忧。这样使得很多在“编制”内混久了的教师,即使自己知识陈旧,也缺乏社会实践也懒得培训更新。 因此改革人事制度,吸引各行各业优秀专业人才成为“双师型”教师,投身高等职业教育事业。
3.制定并实施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对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制定不同的职称评聘制度。对于职业院校老师来说,大力推广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各个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大赛成绩作为职业院校从业教师职称晋级评审的重要依据,不能偏重于论文课题等研究性工作。
4.制定更具体、更严格的“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标准,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进入门槛,建立规范的任职资格评审机制。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且有在企业至少5年的专业实践。丹麦职业技术学校对职教师资的基本要求是,完成了第三级职业教育、具备专业技能并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
参考文献:
1.齐晓鸿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4)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教师 管理体制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99-02
高水平的实训教师队伍是高职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高素质的实训教师数量短缺,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管理者在观念上轻视实训教师,使得实训教师的自身价值没有得到认可;二是实训教师学历普遍较低,其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目前没有自成体系,主要采用的是与理论教师相当的标准,直接导致实训教师职称、课酬相对较低,缺乏激励;三是实训教师数量的短缺使得师生比严重超标,实训教师的教学压力非常大,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不仅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扩大和稳定实训教师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面前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命题,高职院校必须更新观念,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实训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以务实的精神切实提高实训教师的待遇水平,增加发展机会,加大培养力度,完善管理体制。
一、资格认定体制
西方发达国家对实训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相当严格。以德国和美国为例,要成为一名高职的实训教师,首先要具备大学本科毕业文凭或者学士以上的学位,同时必须有所授课程的工作经历。他们也会聘请在岗的职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些兼职的实训教师不但有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带来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课程讲授,并且带来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信息,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
而我国并没有就实训教师的资格制定专门的认定标准,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借鉴发达国家的认定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实训教师资格标准是当务之急。首先,学历方面,由于我国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大学本科教育水平成为进入高职院校执教的基本门槛。其次,必须获得我国高等学校普通教师资格。专业技术方面,可以有两种认定方式:一种是获得了国家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种是5年以上的相关行业的从业经历,并已获得了一定的技术职称。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拥有丰富的实训场地管理经验,具备一定的岗位应变能力和施救能力,具体的资格认定工作则由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符合高校教师资格的普遍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制定标准。高职院校应该遵循“按需设岗”的原则,公开、公平、严格地招聘实训教师。根据***的精神,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可以作为在岗不在编的专任教师或者聘用的兼职教师。因为高职类院校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紧密,课程开发更注重实用性,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更好地联系实际,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行塑造和培养。
二、薪酬体制
目前实训教师的薪酬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薪酬一般分为基本工资和课酬两块,基本工资因为是财***拨款,差距不大,但是课酬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实训教师的课时多,授课压力大,但是课酬的标准与理论教师相当,甚至还低于理论教师,这种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实训教师的薪酬应该在看齐理论教师的基础上,根据其专业技术职称和授课效果适当地拉开档次,鼓励实训教师利用假期去企业顶岗挂职锻炼,接触最新的行业信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对于实训教师的薪酬体系构建应该分为三部分:
第一,专任实训教师薪酬。专任实训教师一般都属于“双师型”教师,不仅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还需具有较高的理论课教学水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鼓励教师在做好理论研究的同时钻研专业技术,应在考核了其授课效果后,付给他们高于同等级职称的理论课教师的课酬。
第二,实训教师顶岗、挂职锻炼薪酬。实训教师的培养,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就是到企业顶岗、挂职,教师在企业期间,应享受同等级别的行***人员的坐班津贴,学校还应报销教师往返的车费、住宿费,根据教师在企业期间的表现,适当地给予部分出差补贴作为奖励。
第三,兼职实训教师薪酬。学校应根据兼职实训教师在企业担任的职务、行***级别、技术的级别分档次支付讲课讲座酬金。兼职实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较强,成本较低,高职院校可适当提高兼职实训教师的比例。
三、培养体制
要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必须加强对实训教师培养工作的整体规划,以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为前提和基础,结合院校发展实际,造就一批既懂理论、动手能力强,又了解行业企业动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
(一)培养目标。实训教师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来自企业,这批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学历较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另一类是从学校内部的年轻理论教师培养起来的,这部分教师学历较高,有很强的理论授课能力,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不过硬。高素质的实训教师应该既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
(二)培养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实训教师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第一块为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包括教育心理学、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第二块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包括实验室管理和维护、财务知识、设备维修及保养、实践操作能力等。
(三)培养方式。对实训教师的培训应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主要培养方式如下:一是依靠企业,挂职顶岗。学校与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以一线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熟练程度,以便于设计出符合工作实践要求的实训课程,切实提高学校实训课程质量。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可以为每位实训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理论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带动和指导实训教师的科研工作和理论教学。三是聘请行业内专家与教师交流和切磋,就产学研结合形成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学校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修订提供咨询和指导。四是鼓励实训教师参与或者带队参与各个专业不同级别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技能,促进教学。五是鼓励实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通过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加深教师对专业岗位的认识,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六是同行交流,可以通过公开课和座谈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促进。
四、评价体制
目前对实训教师的评价体制,基本按照专业教师或者是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标准,缺乏高职院校的特色。另外,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设置也不合理: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领导,缺乏来自实训教师同行内部和学生的评价。评价指标设计单一,简单参照理论教师的考核指标,如科研工作量、课时量等,不能体现实训教师工作的特色。或者虽然有专门的实训教师评价体系,但评价内容偏重实训室和设备的维护管理,教学部分的工作所占的权重少。
评价体制构建应包括:一是评价目的。对实训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二是评价指标和权重。评价指标应该包含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教学评定的数据包括本学期或者学年授课门数、学生数量以及课后学生评教等级。科研则以参加的学术会议、各级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数,编写的教材、著作,申请到的科研经费等。服务的评定包括在校内管理和维护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和研发新技术,创造的经济效益和获得的科技进步奖项。权重上面可以适当加大与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比重。三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应该尽可能地将能够接触到实训教师的相关个人包括在内,如同行(评价实训教学技能)、理论老师(评价教学法和教学技术)、行业专家(评价专业技能)、学生、分管领导(评价思想和工作量)。评价方法应该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定量评价相对客观,可以通过工作量、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和职业资格等相结合来评价。
五、 职称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分为两个系列:一是理论课教师系列,二是实验人员职称系列,个别教师则向经济师、会计师等专业职称系列靠拢。理论课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定需要科研成果和,这对企业出身的实训教师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向实验人员职称系列靠拢,一些学校领导往往存在偏见,即使职称上去了,却是高职低聘;而经济师、会计等专业职称系列,对高数等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要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这对实训教师来说难度较大。因此,现有的这些职称系列对实训教师是不太公平的,必须设计一套适合实训教师成长,体现实训教师价值的职称系列。
第一,体系设计依据。高职院校实训教师职称系列的设计,一是应考虑普通高校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标准;二是应参考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等级评定标准;三是可以参考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标准,既照顾到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特点,又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
第二,职称系列。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职称级别可设初级、中级和高级,具体的职称名称可以是实训助教,实训讲师,实训高级讲师等,对于来自企业基层岗位,技术能力较强,但是学历低、科研能力差的实训教师,可根据专业的紧缺程度,专业技术的等级划分为实训技师、中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
第三,初定条件、申报条件。高职院校实训教师的初定和申报应该综合考虑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科研工作量和实训工作量。这几个因素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学历水平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对科研工作的评定标准可根据其专业技术能力、专业从业年限和实训工作量等指标适当放宽。
第四,职称转评。根据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转评的标准,中等教师系列、经济系列、表演系列、工程系列和会计系列等都可转评为实训教师的相应职称。转评标准应该严格按照实训教师职称系列的评审条件,初级、中级可直接按照评定条件转评,高级职称则必须通过同行专家的技术考核和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段金妮.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培养初探[J].职业,2009(21)
[2]王丽荣.高职实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1(5)
[3]宋新书.实训教师资格及培养方法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邱巧玲,王奕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启示[J].国外职业教育,2005(1)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无锡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教育 师资结构 建设对策
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动力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影响教育质量的教师、课程和学生这三大基本要素中,教师是首要因素。师资队伍结构体现着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师资队伍结构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发展的走向、进程及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地位。随着高职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质量问题受到高度的关注。适应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与改革及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已达到新的阶段,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主要维度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主要由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和“双师”结构等方面组成。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在年龄结构上,要求有均衡的年龄结构,每一个年龄段教师都有恰当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峰谷和断层,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平衡中,保持队伍正常的新陈代谢,具有可持续发展、人才辈出的良性教育生态;在学历和职务结构上,要求教师队伍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的主体;在专业结构上,要求师资队伍满足专业的设置要求,能够支撑专业的开设、发展,充分满足教学的实施;在学缘结构上,要求教师队伍的组成成员来自于多类型、多地域的多种学校,以利于教师间的学习和互补,发挥学术上的“杂交优势”效应;在“双师”结构上,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双师”结构。在新一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将教师的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双师”素质、职业资格等级作为师资队伍的重要评价指标。
二、无锡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特点
我们以无锡地区七所公办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主要通过与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交流等方式,分析了上述维度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程度。
无锡地区公办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校升格、职工大学改制而来,升级、改制之初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各校研究生缺乏,高级职称很少;教师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偏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主线不突出;专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课教师比例多,专业课教师缺乏,特别是新专业教师少之又少,专业课教师主要集中于会计、机电、电子等老专业;学缘结构不合理,师范类出身教师比例多,综合性大学背景教师比较少。几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无锡地区各高职院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条件高标准选聘教师,严把教师进口关,建立竞争机制,加强在职培训等方法逐步优化了教师结构。但教师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还要适应地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需要,目前无锡地区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还不尽合理。当前,无锡地区高职院校(专指公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呈如下特点:
第一,年龄结构上,教师队伍年轻化,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学校的升格、改制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在近十年内大量吸纳了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因此,许多学校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比例比较高,有的学校甚至超过教师总数的一半。
第二,学历结构上,研究生比例上升,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前,各校制定了各种优惠、鼓励***策,吸引了大量的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许多学校非研究生不进,并且校内大批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并已获得了硕士或以上学位。当前无锡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学历结构都已达到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的合格条件,许多学校已远远超过了优秀标准。
第三,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数量增加,职称比例比较合理。由于无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快,引进高级职称教师优惠***策的力度比较大。无锡地区高职院校最近几年引进的高级职称教师比较多,加上一些青年教师已脱颖而出,现在大多数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已达到35%以上,但正高职称教师还不多。由于引进、培养人才的力度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和高职教育历史等因素制约,正高职称比例各校不平衡,有的学校已有十多个,大多学校还只有几个,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在一些引进培养人才力度大、***策优越、办学条件好、办学历史比较长、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正高职称比例就比较高,但也存在着正高职称教师在专业结构上的不平衡问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正高职称的数量或者为了实现零的突破,以较大的代价,引进了正高职称教师,却忽视了专业的真正需要,其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
第四,学缘结构上,教师来源多样化,但高层次高校背景偏少。虽然教师主要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普通高校,本校毕业生留校的极少,但高层化不够,国内一流高校背景和国外背景教师比例偏少,高技能教育背景缺乏。
第五,专业结构上,能够基本满足现有的专业设置,但还需要针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适应性研究和准备。当前,无锡市产业升级转型的力度比较大,地方高校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提升的实际调整专业的设置及其规模,从而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
第六,“双师”结构上,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还不够,“双师”结构不尽合理。有些学校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下企业的机会比较少。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大多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工作岗位不熟悉,对相关机器设备感性认识不强,缺乏对行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很难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由于教师的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的限制,学校很难从企业引进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有专业技术资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技术创新成果的人才,学校专任教师中高级技师少。虽然各校都有丰富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校外实习指导任务,但真正参与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和校内教学、科研的兼职教师比较少,同时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职教育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强调高职教育必须关注和研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配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先行,教师先行。学校应该在分析现有状况、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办学规模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培养和引进的规划,保证教师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加强预测,提高前瞻性。
专业规划,教师先行。教师的结构应该以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为单位进行考量和架构,避免专业结构调整后,某些专业教师过剩,而某些专业教师短缺的现象。例如,无锡地区某一高校,由于课程改革和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有一门基础课教师有1/3的过剩,而之前学校还每年都在招聘这门课程的新教师。
在专业结构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调整的今天,高职院校常常面临着某专业教师已过多,而某专业教师紧缺的困境,学校需要科学调整教师岗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起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采取倾斜***策,激励中青年教师向相关专业方向拓展,引导教师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学习研究,提供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够胜任跨学科、跨专业授课的能力。同时,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短期内弥补教师短缺的现状,也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还可以节约成本。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办法,流动人员实行人事制、定期聘任制,人事关系挂靠市人才交流中心,任期届满可以根据需要和履职状况续聘或解聘。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找准所需人才,充分考虑引进人才的有效利用度。学校如果没有优化教师结构的意识,没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同时学校应该协调好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在待遇方面的平衡,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重实绩、重贡献,建立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稳定优秀人才,营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氛围。
(二)重视梯队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专业带头人应密切跟踪行业发展态势,密切关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工艺的改造提升步伐,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项目,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及其转化水平,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对“岗位案例”“工作过程导向”“典型工作任务”等有充分全面的理解和得心应手的演绎。骨干教师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动态应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及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标准、新工艺和新流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境外培训拓宽教师“国际视野”,近几年先后选派一百余名骨干教师到国(境)外访问、进修和培训,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及高水平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并引进“海归”人员和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青年教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技能培养,安排青年教师轮流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保证青年教师能够有下企业锻炼的机会,使青年教师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提高技能水平。
(三)加强“内提”“外引”,优化教师学历、职称结构
优化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的学历、职称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学历反映了教师受教育的程度,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些国家如德国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优惠的条件外引和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内培等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逐年迅速上升。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博士、教授提供两室一厅的过渡住房,购房时给予一次性补贴5~15万元,配偶可随调。
(四)畅通“双师”培养途径,优化“双师”结构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在高职教育日益重视内涵发展的今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高职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要求更加迫切。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应该由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培养和构建。
目前,无锡市高职院校中有几所为区(县)所属院校,教师的人才流动和评聘需要通过地方相关行***部门,存在一定的制约,这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灵活处理。需要改革现行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高素质技术人员引进机制,畅通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交流渠道,解决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问题。
(五)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准确导向高职教师发展
职称晋升条件是教师发展的指挥棒,引导着教师研究的方向。当前,高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虽然已有重大的改革,但还需要彻底摆脱普通高校本科的职称评审制度和标准的影响,真正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相适应,与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相匹配。如以发表一定数量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晋升正高职称的必备条件,注重了学术前沿性,高职院校教师晋升教授职称的难度大。因此,结合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一套适合高职教师的职称晋升制度是高职教师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呼声。
(六)取得***府和社会支持,畅通经费来源渠道
经费问题始终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牵扯了学校领导大量精力。提高教师待遇、学校的各项内涵建设都离不开经费的保障;引进和留住高技能、高素质教师也需要经费的保证。学校应积极争取地方***府的支持,尤其以毕业生的质量和学校对地方、企业、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赢得***府和社会的肯定。加强产学合作,注重实际成效,以取得社会对学校真心实意的捐赠和地方对学校的义无反顾的投入,从而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地方公办院校是***府的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不是包袱,地方***府理应加大投入,推动学校的运作良性循环,使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工作;疲劳;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中***分类号】G 4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6)09-082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晋升条件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精神压力大,身心疲惫,教师的工作倦怠引起了普遍重视。Farber估计,有5%~20%的美国教师已在工作倦怠状态。笔者通过本次调查,试***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让高校教师远离工作倦怠提供理论基础。
1对象与方法
在保定市高校中随机抽取526名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调查。将一般情况调查表与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设计为一套调查表,由调查员说明此次调查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被调查者现场集体统一填写答卷并收回。量表包括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共22题,7点计分,0表示“非常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各维度的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总分。如果在情感耗竭、非人性化维度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越低,则倦怠程度越严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6份,回收有效问卷512份,其中男性301人,女性211人。
2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教师各量表得分高校教师情感耗竭维度平均分为(17.45±8.62)分,非人性化维度平均分为(5.68±3.84)分,个人成就感维度平均分为(35.88±8.11)分。
2.2不同性别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在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男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不同性别教师在情感耗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不同年龄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在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方面不同年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非人性化方面不
2.4不同职称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在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副教授和教授,而个人成就感明显偏低。
2.5不同学历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博士学历教师在情感耗竭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硕士和本科学历教师,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个人成就感得分最高,而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显著低于硕士和博士。非人性化方面不同职称教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6不同经济收入教师工作倦怠情况比较 经济收入满意的教师在情感耗竭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在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经济收入满意程度不同的教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性别方面,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程度男性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情感耗竭程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男性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对学生的冷漠态度和疏远,但同时也体验到更高的成就感。这与蒋奖等对心理咨询师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由于男性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不如女教师具有亲和力和耐心,因此非人性化程度较高,而非人性化倾向是教师职业之大忌,这点应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另外,男教师比较看重工作,认为在工作中更能体现其人生价值,因而个人成就感较高。
在年龄和职称方面,30岁以下和职称为讲师及以下的高校教师总体倦怠水平较高,尤其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方面与副高级职称和年龄30岁以上的教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外的研究相似。这主要因为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存在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及建立人际关系等问题,同时相对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缺少和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加上他们往往对自身的期望更高,得到的社会支持却相对较少,一旦教育教学中出现问题,他们更可能感受到不能胜任感和挫折感,遂易于产生情感耗竭和低成就感。相反副高级职称和年龄30岁以上教师,因多年的教学生涯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工作熟悉程度高,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现象少,形成了较为理性客观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他们能够冷静沉着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因此,与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初任职的教师相比,他们更加成熟、理智、稳重,体验到的成就感更高,也更少地表现出情感耗竭,工作倦怠总分较低。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在非人性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副教授和教授,说明职称越低的教师,会刻意保持与学生的距离,试***以此建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和疏远的态度。
在学历方面,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得分最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可能源于博士学历教师大多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和承担的责任更大,社会及自身对工作的期待值更高,工作负荷大,更容易体验到疲劳和倦怠。由于他们的努力付出所取得的成就既体现了自身价值,也得到相应回报,因而体验到更高的个人成就感。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显著低于硕士和博士,主要由于在高校,本科学历教师学历偏低,自我感觉学历和学识水平差异明显,导致他们的情感耗竭程度较高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因而总体倦怠水平高。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陶红(1963-),女,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梁婕(1991-),女,山西晋中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粤北山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编号:YTXW1512),主持人:陶红。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2-0026-06
2016年前三季度粤北山区GDP增长7.3%,落后于珠三角地区0.8%。高等职业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师资力量的强弱对于人才红利的释放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明确指出“倾斜支持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及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粤北山区有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5所高职院校。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作为一所综合性公办高等院校,通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带头人引进管理办法》以及《校内津贴分配方案》,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成为粤北山区唯一入选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人才培养对象,对粤北山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数量现状
1.整体数量概况。教师数量是衡量师资队伍力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在编教师数与在册学生数之比,即师生比,作为反映教师数量及其效益的关键指标,能够更精确地反应出师资队伍的数量特征。
由表1可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比在2013-2015年间逐步降低,2016年又提高至19.30:1,相对2013年降低了7.26%。其中,2013年师生比最高,为20.81:1,2015年师生比降至最低,为17.10:1。
2.专兼教师数量。专任教师是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兼任教师是学校聘请的短期教师,既不需要履行全职教师的全部义务,同时也不能获得全职教师享有的全部福利待遇。根据表2,2013-2015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数在2014年达到最高,为535人;而兼职教师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相对于2013的246人,2015年增长至315人,提高了28.05%。专任教师的减少、兼职教师的增加使专兼教师比逐步降低。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兼职教师大多是来自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其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职院校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专兼教师的合理配比、“理实一体”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师资队伍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3.“双师型”教师现状。“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双融合”的教师,“双融合”是“双证书”与“双能力”的融合。其中“双证书”是指具有教师资格证与职业技术证书;“双能力”也可称之为“双素质”,是指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既能胜任必要的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教师。
根据***1,2013-2016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由249人增加至392人,其所占比例由54.24%提高至57.25%。“双师型”教师规模整体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师资队伍结构现状
1.职称结构。师资队伍各级职称的比例构成形成了职称结构。高校职称由高到低依次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合理的职称结构对师资队伍素质的稳步提高、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2可知,2013-2016年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由2013年的121人减少至2016年的109人,降低了9.92%,高级职称专任教师规模缩减了10.42%。其中,2013年、2014年人数达到最大,占教师总人数的26.36%。然而,2015年突然降低至107人,减少了4.34%;2016年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数虽略有增长,但其增长幅度远低于教师总数的增长,其所占比例降至最低为15.94%。由此可知,2013-2016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逐步减少,所占比例逐步降低。
2.学历结构。学历结构是教师队伍内部各学历层次的比例构成。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来自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其学历由专科、本科、研究生构成。对于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合理的学历结构。
根据***3,2013-2016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具有硕士及以上专任教师由167人增加至195人,提高了16.77%,呈稳步增加的趋势。然而,相对于教师总体其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36.38%减少至2016年的28.51%,降低了7.87%。其中,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最大,为38.27%;2016年达到最大降幅,降低了9.76%。因此,具有硕士及以上专任教师数量在2013-2016年逐步增加,然而其比例呈降低势。
(三)师资队伍培训进修现状
1.赴企业行业一线实践现状。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行业一线进行实践,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融合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同时了解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由***4可知,2014-2016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赴企业行业一线实践的专任教师比例由26.51%提高至45.61%,其实践时间由9068天增加至21254天,提高了134.38%。
2.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现状。根据表3,2013-2015年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由345人增加至388人后又降低至305人,减少了11.59%;培训进修时间则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相对2013年的2982天,提高了85.32%;平均每位专任教师的培训时间由8.64天增加至18.17天,提高了110.30%。参加国家、省级培训的教师非常少,2015年仅有7人。
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一般由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教师组成。地区的差异、思想的碰撞有助于高职院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对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根据上述对师资队伍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数量偏少
根据***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如表4所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公办高等学校其生师比合格的标准为18:1。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仅2015年这一指标达到了合格,相对于14:1的优秀、16:1的良好仍有很大的差距。教师人数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的严重流失。
师生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资源配置的效率,当师生比高于标准水平时,单位学生享有较充足的教师资源,但同时教师的“扎堆”也会导致教师资源利用率的下降,人力资源效率没有实现最大化;相反,当师生比低于标准水平时,教师工作压力较大、难度较高,没有充分的时间参加践和进修,单位学生的“标配资源”无法得到保证,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更不利于人才红利的最大化释放。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现状主要从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学历层次较低,高级职称教师不足是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结构面临的问题。
从职称结构来看,2016年清职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仅为15.94%,相对于***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所规定的高级职称教师大于20%的标准而言仍相差4.06%。高职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一部分由教授组成,另一部分则来自于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以及高级实验师等各行各业的高级技术人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限制了职业内涵、职业文化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有效传递,对于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学历结构来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在28%~38%之间,虽然达到了***规定的15%的合格标准,但其比例并不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教育、研究、服务三大功能。学历层次影响着教师的科研水平,高水平的研究能够准确把握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洞察矛盾背后的原因、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2013-2016年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为55%,虽满足了***规定的“双师型”占比50%的基本要求,但相距优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70%的标准仍有很大的差距。
***制定印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双师型”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对于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高职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赴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的时间、参与各级各类培训进修的人数相对缺乏。教师培训人数的不足、培训时间的短缺是培训体系不完善最直观的反应。这一表现的背后折射出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较低、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局限、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2015年6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指出,2010-2013年间,中国的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下降至330.45万,流失率达30%。最新数据表明,乡村教师还剩305万人。专兼教师数量的不足、学历结构的偏低、较高职称教师的缺失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流失。
对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地理位置的偏远、城乡二元化的现状、***府和社会力量的缺乏以及高职院校自身在师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束缚了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一)***府扶持力度较弱
粤北山区地方***府针对高职教育的管理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高职院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自较低。
首先,***府财***经费投入较少。2011-2015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平均为92625.8元,粤北地区为25757.4元,二者之比接近3.6:1。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粤北山区高职教育无法冲破财***经费的藩篱,仅仅依靠学院与合作企业的运作对于快速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策支持不均衡。在第二批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人才培养对象入选的26人中,只有1位是来自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同时在《2016年“强师工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资金安排表》中,32个“强师工程”项目单位中粤北地区高职院校所占比例为0。虽然广东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策、规模、体系以及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支持粤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策仍相对缺乏。
(二)地理位置偏远
按经济发展角度划分,粤北山区包括韶关市、清远市、梅州市、河源市和云浮市。受到地理位置的客观限制,粤北山区缺乏中心城镇的拉动和“龙头” 辐射[2],企业基础薄弱,投资成本较高,发展动力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作为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对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较低的工资水平一方面导致高职院校难以招到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导致现有教师的流失,人才资源的“入不敷出”阻碍了粤北山区高职教师队伍数量的扩大。
(三)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
教师是建立学生和社会之间稳固联结的主要方式,优质的教师队伍能够以研究者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能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带来最大的收益回报是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随着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严重,更多教师选择在城市或发达地区进行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四)高院校师资建设力量薄弱
纵观粤北山区的五所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平均151.96万元,约占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的1/4;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教师人数的减少、校外兼职教师人数的不足等都反映出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同时,由于高职院校难以与***府、行业、企业进行真正的融合、形成合力,致使高职院校在引进硕士学位以上人才时无法克服其短板,也无法吸引到来自各行各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先天不足”加上“后天营养不良”进一步扩大了粤北山区与发达地区高职师资队伍力量的差距。
四、师资队伍建设策略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入不敷出”。价值工程理论着重于功能分析,力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借鉴价值工程理论对于加强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工程理论
如***5所示,寿命周期成本与功能具有内在联系。在技术经济条件恒定的条件下,当功能水平逐步提高时,总成本随之增加,使用成本则呈降低趋势,而寿命周期成本的变化程“马鞍”形。当功能水平维持在F0左右时,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最低Cmin。也就是说,此时在整个寿命期所耗费的费用总和最少。
将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师资队伍建设中,通过对教师个人价值进行分析,得出一个量化的数据,为高职院校教师的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3],进一步提高粤北山区高职院校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率。
(二)加强***策引导,扩大资金来源
在2016年的两会上,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求是:找对“穷根”、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与价值工程理论不谋而合,二者均采用了“私人订制”的思维模式,强调“因时而变、随事而制”。粤北山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而人才流失的根本在于粤北山区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限制。
***府首先应加强***策引导,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在区域范围内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其次,通过***策引导推动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府应扮演“小***府”,通过顶层设计完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利益机制,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扩大资金的筹措渠道。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每学年从经费预算中单独列出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保障体系[4],扩大了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了职业教学办学吸引力,减缓了人才的快速流失。
(三)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薪酬管理体制
粤北山区高职院校教师的流失还在于经济待遇较低,劳动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削弱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价值工程理论,应建立在对教师进行功能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工作绩效进行定量考评,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测评,其结果一方面可以对先进教师进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升职的依据,进而提高教师的地位。其次,完善薪酬管理体制。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我们可以对高职院校教师功能进行量化处理,根据寿命周期成本曲线得到相对应的成本,以此作为每位教师薪酬的重要参考标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校内津贴分配方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心理的不平衡,在降低人才流失率的同时提高单位成本带来的价值。
(四)强化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对职教师资进行培养和培训的关键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功能价值,进而实现工作绩效和薪资水平的提高。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专任教师到对口企业顶岗实践和到对口支援学校参加培训学习,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5]。职教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需要逐步开放职教师资培养市场,吸引更多高等院校、行业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与深度融合,将职教师资的培养放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6],进而加强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力量。
参考文献:
[1]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7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清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7.
[2]张杨勋.广东粤北山区经济发展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5):8.
[3]郭文静.浅谈价值工程理论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J].价值工程,2012,31(13):192.
[4]辛庆旭.广东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7
一、会计相关考试概述
会计考试分职称和执业两种考试,职称分初级、中级和高级;执业考试分CPA(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和ACCA等外国考试。对于准备从事企业会计的人员,需要先考取会计证,并尽早为考中级做好准备(考中级需要会计年限,从会计证获得日期算);会计初级并不是必须要考的,报考中级不一定要初级职称,只须达到一定的会计工作年限即可报名,但只有获得中级一定年限后才可以报考高级(高级是考评结合的);我国会计法规定财务负责人必须具备中级职称,所以考中级对于每个会计人来说都是必须的。若准备到事务所发展人员的可以先考CPA,但CPA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会计主要相关考试简介
(一)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香港特别行***区、澳门特别行***区、台湾地区人员,以及外籍人员在中国大陆境内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考条件:凡符合《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均可报名考试: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热爱会计工作,秉公办事。申请人具备国家教育行***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般由省级***门组织,考试及报考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考试时间:每年分别在上下、半年设立两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约在每年的4月和11月。
(二)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也称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考取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聘用为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初级资格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初级会计实务科目为3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为2.5小时。报名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底。
(三)中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也称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星期天。(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考试科目为《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其中《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为3小时。报考条件: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取得博士学位。对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的人员,并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合计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
(四)高级会计师资格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是由人事部和***联合组织的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考试环节,这项考试是为了加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联合体建设,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素质。改革高级会计师资格单一评审办法,探索科学、客观、公正、公平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而设立的。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符合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的考生,只有通过这项考试取得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书后,才能进一步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每年九月的第1个星期日。《高级会计实务》,考试时间为210分钟。考试方式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策法规,分析、判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报考条件: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各地具体规定有所不同,请查阅当地的报考条件;经省级人事、***门批准的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报名。
(五)注册会计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执业资格考试,是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于1991年12月7日到8日首次举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吸引力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各科目考试时间如下:会计180分钟,审计、财务成本管理150分钟,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120分钟。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这是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设综合1科。这是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基于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英文测试: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科目均不设英文附加题。新考试制度下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6个科目的试题中均指定特定试题(各科指定1~2个小题,以下简称指定试题),考生可以选用英文
作答。对可以选用英文作答的特定试题,在试卷中都有明确的提示。对指定试题,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中文或者英文作答,如选择英文作答,该小题须全部使用英文。对指定试题外的其他试题,考生一律用中文作答。对指定试题全部使用英文作答、并且答题正确的,奖励5分。每科合格成绩分数线仍为60分。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报名参加考试(报名不受户籍限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六)注册税务师
1998年开始时实行资格认定考试,自1999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2008年底,国家每年举行一次统一考试,已累计考试11次,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末,从周五的下午开始,每半天考试一个科目,每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时间为6月20、21、22日。考试科目:现行注册税务师考试共考五个科目:《税法(一)》、《税法(二)》、《税务实务》、《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办法。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报名条件:非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八年;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六年;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士或研究生班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四年;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两年;取得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一年;获得经济类、法学类博士学位;在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评聘了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和法律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从事税务业务满一年。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设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2月份,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按地区为单位进行组织。
(七)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ec)项目,是经***学位委员会批准于2003年底设立的专业学位项目。会计专业硕士学位面向会计职业,以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为最终办学目标。考试时间:每年的10月最后一个双休日。考试科目:***治理论、英语、综合知识(含财务会计、语文、数学、逻辑),共计3门。其中,***治理论考试及面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2门全国联考,其中外国语只限英语,MPAcc英语科目的考试与在职人员攻读其他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使用同一试卷,听力测试成绩计入考生外语总成绩。考试方式:笔试+面试,达到各试点院校划定的最低录取线,根据笔试成绩,结合工作业绩、本人资历和面试成绩,综合考察,择优录取,其中优先考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的级财务、会计审计人才。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本科学历,截至报名日期止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两年以上(即在获得本科学历后工作两年以上)的在职人员。自2009年起,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报考。
(八)ACCA ACCA成立于1904年,总部位于伦敦,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ACCA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20000名会员及34000名学员,并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以及香港设有共6个办事处,在澳门设有一个联络中心。要成为ACCA的会员,学生必须通过ACCA十四门专业考试并获取三年财务及会汁相关工作经验。此三年相关工作经验可在考试之前、中、后累积,并且不限地域、行业、公司/机构性质等。详情请访问http://renzheng.csese.省略/。人学资格:凡具有***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申请者,即可报名成为ACCA正式学员;***认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顺利通过第一年的所有课程考试且年龄在18岁以上,即可报名成为ACCA正式学员;未符合以上报名资格的申请者,而年龄在21岁以上,可循成年考生(MSER)途径申请入会。该途径允许学生作为ACCA校外进修生学习,只须在前两年的连续四次考试中通过MMA和MFA课程,便能以正式学员的身份继续考其他课程。
(九)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International Certified InternalAuditor,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是由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internal Au-ditors,IIA http//:省略)出题并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用20多种语言进行统一考试。1998年月11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首次在中国开考。CIA证书永久有效,持证者每两年需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所规定的后续教育。考试时间、地点:每年举行一次,在11月第三周的周六、周日举行,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考点分布在哈尔滨、沈阳、长春、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武汉、成都、重庆、贵州、广州、深圳、郑州、西安、合肥、长沙、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昆明等地。
(十)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
AICPA成立于1887年,目前拥有超过33万名会员。考生通过四门考试,并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缴纳65美元可以申请成为AICPA会员。科目考试范围:Partl,审计及签证(Auditing&Attestation);Part2财务会计及报告(Financial Accounting&Reporting);Part3法规(Regulation);Part4商业环境及理论(Business Environment&Concepts)。考试方式:计算机全英文考试。分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模拟题,分别占70%和30%左右。每考过一科可以保留有限期限18个月。对英语要求很高,至少应该具备CET6、托福600、雅思6或者相当的英语水平。具体参阅省略。
(十一)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为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推出的专业资格,在全球各行业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客观地评估了学员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掌握的能力和技能,是全球认可和推崇的管理会计领域权威认证。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19年,总部设立在美国新泽西州,拥有遍布全球265个分会的超过65,000名
会员。IMA于07年底正式进驻中国,截止2009年9月,在中国有1300多名会员。学员一般可以在半年一两年内考下CMA,中文网站:省略。
(十二)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IA)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成立于1928年,是五大国际会计认证机构之一,AIA的执业资格受法律许可在欧盟各国、加勒比海沿岸多国、非洲多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可依法从事执业会计、审计工作。AIA设有16门课程,全部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共A、B、c、D、E、F六个模块。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资格证书。MA于1997年进入中国,并推出了面向中国的国家差别化课程。目前已有AIA毕业生300余人,学员5000余人。AIA基础阶段共有6门课程,分别是:PAPER1――Financial Acco-unting 1(财务会计1);PAPER2――Business Economics(商务经济学)原:Economics(经济学);PAPER3――ManagementAccounting I(管理会计1)原:Cost Accounting(成本会计)PAPER4――Law(商务法);PAPER5――AuditingandTaxation(审计和税法);PAPER6――Statistics and Data Processing(统计与数据处理)。
(十三)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CA)
2006年5月,ICAEW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ACA培训项目。中国注册会计师报考ACA获得10门专业阶段的面试,只需通过5门科目考试,通过前四门考试的学员,可以选择去英国接受六周培训。培训末,有机会在英国工作。考试分专业阶段和高级阶段。专业阶段由两部分组成,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高级阶段包括各3.5小时的technical papers和4小时的案例分析。
三、2010年会计类考试时间安排
2010年会计类考试时间安排具体如表1所示。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8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needs on talents increase in China,domestic colleges are facing huge employment pressure,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skills is the core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schoo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combined with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local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IMS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our school's specific situation,some professional program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ajor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信管;协调发展;学科建设
Key word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98-02
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管理学科中发展最早的学科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首先发展起来,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支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在国内,知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领域是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它们仍是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领域。信管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国有五百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它又是一个年轻的新专业,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校信管专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已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近1000人,专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和研究过程。
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信管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信管专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和不足。
2.1 学科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学科方向:现有的四个研究方向,优势特色不明显,缺少优势特色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②学科队伍:学科梯队成员职称和学历偏低,硕士生导师人数少,成果水平不高,获奖层次低,没有部级奖励。
③科学研究:整体科研水平偏低,缺少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少,科研经费略显不足,发表高水平部级论文或检索论文数量不多。
④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不景气,招生生源和途径单一,梯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次数少,与国内外学术机构联系不密切。
2.2 专业建设不足和差距。
①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尚不充分,本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科学历年轻教师较多。在教师队伍方面专业师资队伍的职称等结构尚欠合理,低职称教师数量偏多。由于年轻教师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受到了影响。
②课程建设方面:受师资队伍高职称教师比例低的制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
③教学和科研研究方面:由于年轻教师较多,忙于教学与学历提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教学、科研项目与成果缺乏。
3如何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方案研究
3.1 学科建设方面要采用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到人,激励和考核并用,重在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对外影响。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同时,在主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一批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中应用并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进一步重视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广泛吸引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专职或兼职从事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①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选送有潜质和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适合学科发展,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②积极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队伍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积极申请部级课题。
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④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和加强学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我校讲座教授,进行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
⑥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完善学科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科队伍成员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社会实践舞台,使教师更了解经济社会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3.2 专业建设方面。
①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培养方案既要求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也要有其灵活性,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毕业生动态反馈调整完善培养方案,因此,新的培养模式应侧重考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宽基础,扩大口径,同时还应有地域特色。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根本也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是否合理是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看,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还不很合理,还应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引进外校高学历人才调整学缘结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跟随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太光,陈培友.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2]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48-51.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9
1.1实践能力的缺乏
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师资要求为双师型教师。关于双师型教师很多学校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校认为教师需要教师序列和其他序列的双职称,如经济师、工程师;有的学校则认为教师必须有实践工作经历,也就是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有的学校则是需要教师每年要有一定的顶岗实践学时。以上三种判定的依据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教师掌握一线工作情景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教学可以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且能够从事实训环节的教学指导工作。目前很多高职学院主要是各大重点高校招聘毕业生来补充专业师资,没有从社会引进专业人才的意识。这些毕业生直接从校园到校园,他们具备比较深厚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这种理论基础应对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是足够的,但是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技能,他们所掌握的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方面显得不足。
1.2科研能力的薄弱
学校强调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大量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方面。很多教师的课时量较饱满,周学时平均在16学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30学时,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教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科研工作,加之高职学院的科研氛围不是特别浓厚,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没有主动从事科研的习惯,往往把科研仅作为职称晋升的被迫工作。
1.3专业建设能力的不足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广义的专业建设不仅仅是专业本身,还包括了专业的产学研、社会美誉度和专业学生的社会影响力。为了建设好专业,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撰写教学改革创新论文、建设精品共享课程、指导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等。目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以上提及的能力方面处于较弱水平,主要原因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专业建设,自身学历学位、职称的不足影响了各类课题的申报效果和命中率,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缺乏一个核心的专业带头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专业的快速发展。
1.4社会服务能力的欠缺
高职教师不仅停留在简单的课堂授课,高职教育是开放教育,高职教师也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旅游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和服务。很多本科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早就开始与***府部门或地区的旅游企业合作,有的已经成为区域旅游行业发展的参事和智囊团成员,有的教师成为旅游企业的高级顾问,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但是很少有高职旅游管理教师能够在区域经济的旅游行业占有一席之地。高职教育就是在分析当前区域旅游市场的情况下,为区域旅游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高职教师应该与区域经济有着更紧密的服务与交流合作。
2旅游管理专业师资提升的路径
2.1聘用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充实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要把实践能力作为考核教师能力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一是在新教师的招聘中,优先选择那些学历较高并有5年左右实践经历的社会人员,最好拥有经济师等以上中级职称。二是提升在校教师实践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暑假培训、顶岗实训实现,注重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向经验薄弱教师平时教学中的传帮带。三是为了缓解专业教师的紧缺,可以积极联系地区旅游管理行***单位、企业的管理部门,组建专业的兼职教师团队,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较好地弥补高职院校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吸纳他们专业进入指导委员会成员,为专业建设提供具体可行的意见。
2.2提高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首先是要有科研意识,重视科研,把科研作为教学以外的重要的工作任务。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在平时备课搜集专业素材时培养质疑精神,发现科研问题,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和实际生活中的难点,然后整理成,使论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高职学院都要把科研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为教师的科研工作做好服务。开展多种多样的科研交流活动和讲座,尤其支持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调研,为科研寻找丰富、详实的素材。
2.3通过专业带头人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要想在短时期内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首先可以引进或者任命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一般学历职称高,实践经验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强。通过其能力的发挥,调研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和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主动和区域市场对接。专业带头人不仅拥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带头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并且完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专业课程的改革,根据课程的性质,结合学院实际,形成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案。通过专业带头人还可以申报各类课题,从而为以后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打下基础。
2.4建立专业教师协会,主动服务社会
为了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目前社会服务能力较差的窘境,发挥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群体优势,减少单打独斗,可以在区域内组建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协会,通过建立协会,积极地进行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地解决旅游行业的问题,如制订旅游规划,策划旅游节的活动实施方案,担任各种旅游相关活动的评委等。通过协会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对策研究,如针对酒店的星级评定、酒店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景区导游的素质提高、区域内的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生存状况等实际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3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师资的保障因素
3.1***策保障
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院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制度的保障是提升师资的基础。一般说来这种保障制度有:教师外出培训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科研工作支持制度、课程改革支持制度、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遴选制度、双师型师资认定制度、师徒制度等等。
3.2经费保障
经济师职称论文篇10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全省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和财***系统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申报评审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报评审正高级会计师资格。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二)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5年以上。
(三)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和参加全国、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
(四)单位(本人)连续5年以上没有违纪违法记录,并具体下列条件中的一条(均需提供准确、有效资料及证明)。
1、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精通会计***策,通晓国际惯例,参加过全国统一会计制度、准则、法规、办法的制定;或主持设计、起草、参与制定省级贯彻国家会计***策、法规、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2、主持一个地区、行业,或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能够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主持和参与单位经营管理、经济预测和决策、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资金筹集、运用等,能够处理财务管理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具备在本单位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能力,制定起草过本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得以实施并在业内认可。
4、在本专业、本岗位业绩突出,并获得过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五)公开出版且***完成的财会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一部(不少于20万字);或在省级以上正式出版刊物发表***完成的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
(六)获得本专业省(部)级二等奖一项,或省部级三等奖两项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申报数额
申报正高级会计师资格由省职改办统一下达申报数额,各市、省直各部门要依照申报正高级会计师的条件,认真组织申报和推荐。
四、申报程序
申报评审正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与其他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同步进行,属市属单位的报市职改办审核把关,属省直部门的报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各市、省直各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省职改办核实。
五、评审工作
正高级会计师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由省***门会计管理机构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时间与全国高级会计师一致,评审暂由省职改办统一组织。
六、聘任工作
批准通过的正高级会计师资格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的按照冀职改办字[2001]123号文中财***、经济、审计、统计专业比例确定正高级比例,其中正高级比例可按高级职务的5%--10%核定岗位职数,聘任后的工资待遇比照教授研究员同类人员工资标准确定,属企业单位的,可按企业有关规定的工资待遇执行。
七、资格证书发放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济师职称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