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论文10篇

学校论文篇1

一是狠抓主渠道,深化“四五六”凝聚力工程。在“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中,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突出抓好师生***治思想教育,依托县级德育地方教材,严格执行首课5分钟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课程每周2课时制度,强化师生在“四维两反”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敢讲、会说、讲深、讲透的***治能力和要求,并将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促使民族团结、“一反两讲”教育入脑入心。不但如此,组织师生持续开展“三非”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四不”承诺,举行了百名校长(书记)、千名教师、万名学生“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签名宣誓仪式”,引导师生面对宗教极端渗透主动发声亮剑,纯洁了队伍。

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各校通过开展各类重大节日、纪念日宣教活动和举办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并利用升旗仪式中唱国歌、巴楚公民宣誓、国旗下讲话和早操、班会时间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淡化民族意识。

三是大力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近期来,教育系统组建宣讲团在各校宣讲了中央、自治区媒体关于维护***稳定的“11名大学生公开联名书——我们不在沉默”及“***著名作者联名书”等评论文章,强化教师“四种意识”(即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岗位意识),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治建设及“、反渗透”教育,正确区分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明确***治立场,坚守民族团结阵地。同时,加强维稳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各校每月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定期选派师生代表参加县委统一组织的公判大会,增强法纪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在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设以特长教育为主的“特色课”,开展了舞蹈、书法、绘画、摄影、球类、艺术体操、主持、双语口语、棋类、竞技、科技等体艺卫活动。在我县形成了学生“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的良好育人氛围,增强了抵御宗教渗透的免***力。

二是大力抓好主题鲜明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学校结合实际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并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徽、校旗悬挂于醒目处。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教育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各校成立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并能定期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聘请了有热情、有经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员作为家长学校教师,切实做好了家校联系工作,搭建了有效的家校交流互动平台。

三是延伸民族团结教育形式,推动民族团结大融合。全县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国学经典教育等主题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强化校园育人功能,增强“四个认同”,营造远离宗教思想影响的浓厚氛围。同时开展“语言同学、学习同步、歌舞同台、娱乐同享、节日同庆、就餐同桌、就寝同舍、校园同护、困难同度”的“九同”活动,让各族学生从小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此外,各中小学校每日开展跳《小苹果》、麦西来甫舞蹈“大课间”活动;每周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活动;每月开展民汉结对“一帮一”走访活动;每季度开展校际间人文社科竞赛;每年举办青少年“双语”才艺展示大赛,融入现代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选树典型,示范引领

学校论文篇2

(一)在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启示

高校体育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有过突出表现,但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来讲,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高校学生,倘若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为此,本文认为,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是非常大的,可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到教学组织形式当中。第一,交往教学理论比较强调师生交流与沟通,而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教师为主导,这就为交往教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日后的教学组织当中,可以首先播放相关的资料或者是阐述数据,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决定训练方法。第二,在课堂教学当中,不乏有些学生会按照错误的方式去执行,此时的教师应抱有“创新”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应从知识上、技术水平上、训练方法上与学生探讨,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训练的错误和动作的失误,之后积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训练,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动作要领的领悟,这要比强硬的规定和言辞过激的批判更加有效。所以,交往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启示在于,促进教学组织的优化和重构。

(二)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启示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调查,并评价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划分为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两个部分。首先,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学生学习的启示在于,不再过分强调体育成绩的指标,而是从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单纯的强硬训练。第二,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教师教学的启示在于,告别过去的纯成绩比拼,同时促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多,帮助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师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能够站在与学生相等的平台上对话,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个人教学能力的领悟,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教学评价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在不断的努力,一方面会实行积极的教学手段,变相体罚等措施得到禁止;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框架和实际成果,都得到了提升,总体上的教学趋势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推行交往教学理论,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总结

学校论文篇3

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学生的人生关键期,尤其是寄宿在学校的学生,他们是这个阶段孩子殊的群体,处于“心理断***期”,心智与人格都尚不够健全、缺乏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在进入寝室集体生活后,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学校适应问题,尤其是在生活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的适应问题,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的学生此问题更为突出。所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校园文化适应与否,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校园文化适应的类型

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不仅承担着学校教育的职责,也承担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寄宿校园文化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从适应的角度剖析学生的学校文化适应,包括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

(一)积极适应

所谓积极适应是指,在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够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依据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去调整自己以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积极适应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寄宿制学校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积极适应,让每一个学生在寄宿制学校中都能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消极适应

所谓消极适应是指,学生无法自身环境的变化或是适应程度相对消极。消极适应包括两种状态:一是适应不足,即学生始终无法应对这种变化过程及结果;二是适应过度,即个体丧失主体性,毫无主见地全盘接受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结果。无论是适应不足还是适应过度,都不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寄宿制学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里,培养学生的积极适应能力,不仅关乎“现在”,更关乎其“未来”。促进学生的积极适应,使个体在不适应中保持积极进取的过程与状态,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是一种宝贵的人格,更是一种积极的适应生活状态。“教是为了不教”,成功的教育应使师生双方都处于积极适应的状态,学生建构自己的主体性,教师建构自己的主导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向积极的适应。

三、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校园文化适应的对策

(一)强化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

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圣地,也是学生生活和娱乐的场所,为提高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丰富其课外活动,为其营造一个温馨、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至关重要。良好温馨的校园文化与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寄宿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校的建设与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注重“养成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高尚情操的形成,强化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对于学生文化的养成适应更为关键。

(二)重视生活教师队伍建设

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极其重视对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岗位训练,提升寄宿制学校教师职业素养。要想有效提高寄宿学生的校园文化适应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大势所趋。生活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学生家长的角色,充分地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温馨、快乐、积极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是寄宿制学生积极适应校园文化生活的关键所在。因此,寄宿制学校必须配备专业的生活教师,在配备专业教师的同时,更应不断地加强生活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专业素质。给予生活教师与任课教师同等待遇,享受同等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发挥生活教师在学生日常管理和学习生活中积极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增强学生的自我适应意识

学校论文篇4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往往被视为利用文化手段构建全新的文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比传统的经济手段、硬性技术措施有更好的管理效果,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共同目标,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组织文化作为组织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全新应用,有其独特的作用及意义。

首先,学校本身就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地方,学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织,其区别于另一个学校的重要特征即是这个学校的组织文化。

其次,在学校的管理中,人们日益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不再是单纯接受科层的等级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这时一种强劲的组织文化就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软渗透作用。

最后,学校组织文化在塑造学校形象,内化学校管理,无形操控学校实务的同时,也以一种内在的精神感染每一个处于这个学校组织中的管理者,教师及至学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贯穿于学校组织的各各方面。

2学校组织文化的出现

在西方,最初的组织文化等同于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文化被用于指称一切社会组织中的文化。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组织文化”概念正式纳入教育研究领域,试***借用组织文化研究的一些观点来分析学校组织的特性等,从而掀起了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热潮。

什么是组织文化呢?对组织文化的界定向来是各说纷纭,莫衷一是。组织文化由共享的信仰、种种期望、价值观以及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所组成。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非正式的文化与正式的文化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控制着组织系统对“这里的行事方式”形成总体上的清晰认识。组织甚至强于科层制,它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胶合剂,并像屏幕一样,通过它可以观察世界。

就像其他组织一样,教育系统必定是在来自外部的、***治的、经济的、人口状况的以及立法机关的强有力的影响下运行的。种种来自学校内部的造成不确定程度的力量也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这些来自内部的力量是强有力的。拥有一系列兴趣和能力、由抽象的目标所指引、运用不确定的教学技术的教师和学生需要某种东西把学校各项零星杂碎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这种东西通常就是学校组织文化。

3塑造强劲的学校组织文化提高学校的有效管理

学校组织文化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构建一种强劲、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就成为整个问题的核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3.1组织机构与学校组织文化

不同的教育科层结构是否会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影响学校的组织文化进而影响有效的学校管理呢,答案是肯定的。合理、科学地设置组织机构,是构建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基础,是保证教育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教育组织机构建设既要体现现代科学管理的一般原则,又要体现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在设置各种组织机构时,各机构的目标必须与系统目标相一致,使系统目标的实现有保证,子系统目标的实施有方向。学校组织文化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确立共同的目标是塑造组织文化的第一步。

(2)任务归一原则:指同类性质的活动与任务归到同一组织机构中,避免踢皮球、推卸责任、无人承担任务的情况。使各机构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形成良好组织文化的人文基础。(3)分层管理原则:在强调统一指挥的前提下,还要实行分层管理,下放给各管理层相应的自和自治权。

(4)机构精简原则:指为完成管理任务所设置的组织机构要精简。精简的组织机构使整个组织看上去整洁、干炼、人员适当,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组织的工作效率。

(5)渠道畅通原则:决策和指令要能准确、迅速地下达,执行情况和效果及师生意见、建议要能及时反映上去,都需要建设畅通的传达渠道。这是使组织文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贯穿整个组织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3.2组织制度与学校组织文化

要塑造强劲、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仅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加以约束和指导。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和平共处的非正式的不干预“契约”或“协议”,常常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而表现出来。

在复杂的教育系统中,教育个体需求的满足与追求的实现,离不开各种规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组织制度。教育制度引导着教育个体的行为方式,规范着整个学校组织的教学管理秩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基本走向。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都是由教育制度塑造的,尽管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与价值取向,都是当下教育制度的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学校的组织文化也是这个学校组织制度的塑造和代言,制度的影响与人的行为规范这本身就在无形中塑造了一种组织文化,因此,一个学校组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这个学校的组织文化。

3.3组织环境与学校组织文化

环境是组织的社会层面,几乎包括组织及其成员有关的任何事物,学校组织环境包含了许多聚合在一起的力量,将会影响学校组织文化进而影响学校组织管理绩效。要理解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的关系就不能脱离环境的情境特征。

3.4组织沟通与学校组织文化

顺畅的学校组织沟通是传递学校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组织文化中,沟通的目的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沟通使组织成员表现出组织者所期望的行为,以形成共同的学校文化;

(2)激励:有效的沟通可以强化组织成员的既成的为组织文化所认同的行为并加以鼓励;

(3)情感表达:情感也是维系组织文化的重要方面,通过沟通增加组织成员彼此了解、交融情谊、加强良好的团体关系,从而形成期望的学校组织文化。

有效的沟通都会增加成员的生产力与向心力。在学校中透过沟通可以达成观念上的共识,透过协调可以取得行动的的一致性。故沟通协调是组织达到目标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塑造学校组织文化的关键。

由此可见,要塑造一种强劲、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不是单单哪一个方面可以决定的,它需要组织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需要组织成员的团结协作。塑造一种强劲、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必定为现代学校管理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摘要: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它的最高境界,绝不只是约束和规范,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和干预,而是应该而且必须有更重要的内涵。这就是组织文化的渗透。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其对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管理

参考文献

[1](美)汉森著;冯大鸣译.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

[2]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

学校论文篇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特定群体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它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价值体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会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固化为大学生的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种价值观念在大学生头脑中的深入,将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高校的思想***治工作者只有让大学生更全面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才能更有效地为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是高校思想***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二、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出现后大量涌现出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广泛传播的。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受网络文学的影响也可想而知。网络文学相对传统文学作品而言,更具有平等性。首先,它的作者可以是任何网络使用者。网络文学突破了年龄、地域、性别的限制,对于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而言,这自然是一种很大的优势。对于读者来说,他们也可以接触到更多题材、体裁的作品。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无限制性,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更为错综复杂。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辨别能力尚未完善的大学生而言,这无疑会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迷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相当不利的。随着互联网的开放,一些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腐朽思想也趁虚而入,裹着糖衣的炮弹,如拜金主义,权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思想逐渐渗入我们大学生的头脑中,一部分学生开始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前途失去信心。这对于我们以往单纯依靠课堂“灌输式”的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生对于教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学校的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途径

1.教育理念中突出“以人为本”。

高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生为目的。学生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点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这种理念折射到高校的思想***治工作中时,要求教育者要更多一点人文关怀,既要体现思想教育的***治功能,也要考虑到教学的对象是一群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切教育活动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纯德实学的教学思想,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学活动中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高校的思想***治课是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其自身的不同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使学生在课堂上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从内心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课程改革的机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思想***治课注入更多的活力,使其更富有感染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授课,通过红色影视资料,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关于我们***的历史和***的艰辛。

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是校内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是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马克思曾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提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正体现了环境育人的理念。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怀。

4.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建设。

做好大学生思想***治工作,要求教育者具有:***治素质、道德素质、理论素质、实践素质和创新素质等。要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具有与国家统一的***治方向和鲜明的***治立场,这是对一个思想***治工作者的根本要求。只有教育者自己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才能去感染并引导大学生。教育者要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应对新时代尤其是网络文学大量涌现的今天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这就要重视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理论。同时我们还要秉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要敢于打破陈规,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

四、结语

学校论文篇6

学校离不开细致规范的管理,但这么繁杂的系统工程,校长想要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掌控无疑是不明智的,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优秀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一定要抓住核心”,他提倡校长要“有所不为”要“为大不为小”。管理者不是管家,样样都要亲力亲为;管理者不是监工,事事都要洞明监察。最有效的管理应该是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职责,都能够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是一种习惯,不需要督促。每年的九月,“家访”定是苏城教育热词。九月本来就是老师们最忙的一个月,又多了家访的工作量,压力确实很大。但既然要做,那就要把花下去的时间和功夫达到最好的效果。学校提出:要用真诚和智慧,打造家访满意度。于是老师们各司其职,思考如何来解决家访这一社会热点,学校难点工作,德育处早在家访月启动之前,就向每个家长发了信,把家访的目的和内容首先告知家长,“家庭是孩子快乐成长的第一学校,学校又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第二家庭”,第一句话就把学校和家庭紧紧拉在一起了。为了达到阳光家访、和谐家访、廉洁家访、便民家访的效果,信里还明确了家访纪律,提出了教师家访“六不准”。收到这样的信,家长自然没有了顾虑和各种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一起发到家长手中的还有家访预约卡,除了预约时间外,卡上还包括了“家访时最希望老师带来什么样的信息”“新学期,你对孩子的三个要求“”孩子最突出的三个优点”等等内容。“这个预约卡让我们感受到学校的用心,处处为孩子着想的工作作风,让我深深感动。尤其是两位老师和我谈话,一直是站着的,水都没有喝一口,还自带了拖鞋,换鞋进门,这样的家访,我们家长欢迎。”一位家长说。家长的工作做到位的同时,学校也给老师提供了家访的各种准备预案。针对一些80、90后年轻老师,学校制定了家访细节手册,“切忌告状式家访、切忌与家长‘斗气’、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的同时,也要尊重家长的隐私,不当面指责家长,背后议论……”家访结束后,在教科室组织的《我和我的家访故事》主题沙龙上大家畅谈心得分享体验。

二、遵循规律基础下的人本管理

规律是不容违背的,认识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对规律与立场的那份坚守,应该是校长的内省与自觉。规律彰显的是一种哲学的力量。如何把冷冰冰的规律在校长手中运用得温暖起来、温和起来,弥散厚重的人文情怀,这是需要校长智慧的,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管理的第一要义是得人心。要能够安人。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所以校长要难得糊涂,要有容人之心,懂得舍得,能忍辱负重;校长要懂得兼顾多方利益:学校、学生、教师、社会、领导;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等。工作中要努力践行“让幸福在校园诗意地栖居”的追求:学校不设“签到簿”,在签到教师迟到的分秒之时也签掉了教师内心深处的温暖。针对教师个性独特、秉性各异,我们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有人说老同志有资历无追求难相处,我们提倡尊重为先、民主议事、谦恭礼让;有人说体育老师底蕴不足、自由散漫难管理,我们提倡双方感情互通、个人价值认同、共同愿景期待,与他们结下深厚情谊,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这便诠释了圆通管理的要义。

三、科学民主保障下的制度管理

学校论文篇7

1.1数学教材编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内容相对陈旧,缺乏现代数学观念,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缺乏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教材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拿到教材之后,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虽然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具有抽象性、严密性以及逻辑思维性的特点,但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后习题也比较的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学习到新知识之后,由于缺乏习题巩固,往往不能对数学理论和公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由于课本知识缺乏实际内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很难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2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实效性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数学老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往往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来说,高校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自我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机械记忆,这往往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板、沉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2)课堂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相比较其它学科而言,在学习上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通常高校的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以及行为特点的正确认识,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而是一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数学知识、公式、解题技巧以及概念等,没有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给学生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践操作能力;(3)课程安排缺乏有效性。一般老师在安排数学课程时,只会分为理论课和练习课两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是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是对习题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死记硬背,老师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2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应该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紧跟时展步伐,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一般来说,高校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高校数学老师来说,由于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在数学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有用地知识;(2)根据专业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数学虽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数学的应用需求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高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经常运用到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全面讲解基础知识,还应该做一些知识扩展,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对于文史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对数学的需求不高,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运用上,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开设数学选修课。老师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数学动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让学生紧跟社会发展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2.2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对于高校数学老师而言,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紧跟时展步伐,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地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结束语

学校论文篇8

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声乐教学也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进行改革。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有必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从我国博大的声乐文化中摄取精髓。我国很早就展开了声乐理论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颇丰,如唐代《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及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既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我国声乐理论中自古就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我们应当潜心研究并继承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文化,吸收其精华,才能推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对于声乐训练的本身,科学唱法和技巧是共性,是中外各种唱法共有的。在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有科学性,在外国声乐中也有科学性。”因此,我们改进声乐教学理念,仅仅继承民族声乐文化还不够,更应吸取国外各种风格声乐学派先进、科学的演唱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段,丰富和发展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声乐教学。

二、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课沿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模式,教师对每位声乐专业的学生一周安排两节小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因材施教,但是也有弊端,如费时费力、学生之间缺乏探讨、束缚学生的视野等。时代在发展,我们面对的授课对象与过去不同,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制约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学习程度等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1.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

如今,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入学年龄为14~16岁,比以往学生的入学年龄小很多。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一节课之内对他们进行连续的声乐训练,他们的嗓子容易疲劳、沙哑,影响其发声器官的健康发育。因此,我们对他们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训练当中不仅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而且能使两位学生互相观摩,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掌握。

2.对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声乐技术技巧,有了较好的基本功,发声器官的承受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我们对他们应该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加大声乐训练力度,适当地拓展音域,为三年级的高考冲刺打好基础。

3.对三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一周三节课”的教学模式。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要参加艺术类高考,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需要加强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对他们的声乐课应从“一周两节课”增加到“一周三节课”,使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4.对演唱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们要采取共同“会诊”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当中,教师会遇到演唱方面具有不良习惯的、有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教起来非常困难。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像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那样辅导男女各声部的学生,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上屡次获奖的人,在声乐界是罕见的。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善于解决男生提喉头的问题,有些则善于解决女生真假声不合的问题。因此,当声乐教师遇到难教的学生时,声乐教研室的老师们就会及时“会诊”,各显其能,彼此交换意见,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声乐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照搬高等师范院校或高等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由于中等艺术学校与高等音乐学府在声乐技能技巧要求、培养目标等多方面有着很大差别,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声乐教学内容决定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然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些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学生布置练声曲或声乐作品,随意性很大,缺乏明确统一标准和依据;有些声乐教师甚至列出一张声乐作品名单给每位学生一份,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布置声乐作品时范围狭窄,局限在旧作品上,不主动积极地布置新作品,曲目缺乏横向突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就会影响声乐课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门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声乐教师编撰一套适合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专业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参考高等音乐学府教材,对它进行提炼、简化并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补。教材要明确体现出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强调教材的针对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寓学于乐”、易于理解和接受,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道路上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考虑到以下方面的问题:

1.教材必须有针对性。

在教学当中,有些教师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用同一个练声曲;不论舌根紧的还是提喉结的都用i母音练声;无论一年级学生还是二年级学生都用同一个声乐作品进行训练,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学习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时必须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训练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些练习适合,避免盲目性。如对提喉结演唱的学生多用下行的u母音练习;舌根紧的学生多唱a母音的跳音练习;初学者唱《月之故乡》《大海啊!故乡》《花非花》等简短易唱的作品;具备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唱《长城永在我心上》《妮娜》《草原之夜》等难度稍大的作品。针对性的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只有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才能使每位学生扬长补短,收到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教学当中,我们基本上一直沿用那些旧作品,学生很少接触新作品。当然有些旧作品是经典曲目、经典教材,诸如《红豆词》《叫我如何不想他》《我的太阳》《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然而艺术本身是发展的,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被声乐专业学生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新作品,如《往日时光》《跟你走》《呼伦贝尔大草原》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声乐技巧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作品风格上也多样化,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易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选择旧的经典作品还要敢于开发新作品。把这些新作品充实到教材内容中不仅起到丰富教材内容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学校论文篇9

1.科学教学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推行多年,但是仍有部分基层学校在落实层面存在着不够到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科学学科而言,似乎重要性不及语数外学科。在这种片面的理念影响下,一些学校以及老师没有严格执行科学学科课时标准,平时存在语数学课挤占科学教学时间的现象,在阶段性检测复习时更为明显。也有的学校在科学教学所需基本条件与器材保障方面较为滞后,教师开展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教学改革推进力度仍需加强。

基层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推进力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在科学学科教改教研方面停留于计划安排,实际上未能全部落实到位,教改计划齐全但是缺乏深度与可操作性,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也有的学校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停留于读一读教学刊物文章,对于如何学以致用、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改革创新等方面缺乏研究,教改教研浮于表面,实效性不高。

3.教学资源空间拓展不够开阔。

部分教师在科学教学工作中没有能够创新理念,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和学生的生活感知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没有能够将各种有利的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二、有效突破当前科学教学困境的建议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基层学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充分认识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具体教学管理以及研究方面加大力度、务求实效,尽快扭转不利的教学局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1.强化专职师资培训,全面提升岗位履职能力。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科学教学成效提升的基础与前提,各学校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工作,提高科学教师的岗位履职能力。首先,要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不能将科学教学工作当做照顾性岗位而削弱了师资力量配备,尤其是要注意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合理搭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科学组合。其次,要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可以定期选派科学教师到上一级学校参加跟班学习,以及到师范院校进行脱产进修,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另外,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后续教育等等,通过自我充电的方式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2.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确保科学教学课时充足。

科学学科的教学时间应当得到保证,无论哪个学校以及教师,都无权私自改变科学教学的课时数,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将科学教学时间压缩或安排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定要保证教学时间的充足,即使因为特殊情况需要对科学教学课时进行调整的,也应当在整体上保证课时数的充足,通过事后调剂的方式满足科学教学的需要。学校教导处应当强化教学常规的管理与检查,将科学教学时间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凡是发现私自克扣教学时间的一律作为教学责任事故追求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并纳入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以强有力的检查与考核为科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改革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促进力,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都应当强化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将最新的教研成果落实到一线教学工作之中,鼓励教师立足教学工作实际开展经验的总结与交流。首先,***门与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学科的教研工作规划与计划,明确年度以及中长期的教学研究课题、方向,在此框架内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其次,要活化教研形式,通过观摩课、研讨课、教师沙龙、开放日等形式展示科学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学校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积极向教学刊物投稿,并予以相应的奖励措施,让教师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善于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4.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打造全方位的教学体系。

基层学校科学教学资源整合不到位是常见现象,学校应当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发掘有利于科学教学的各种资源,分工合作加以运用,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教学工作。一方面,学校应当在实验器材、手工操作等方面予以条件的保障,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发挥好校园苗圃、自然实验基地、小型养殖基地等场所的作用,鼓励教师将课堂搬到这些场所进行现场讲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另外,还应当与家庭密切配合,取得家长的支持,利用家庭条件以及周围社区便利条件,协助学生开展实验操作以及调查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巩固课堂所学,以及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将这些教育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就是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显著提高,理解与掌握、运用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三、结语

学校论文篇10

1.校园网络文化是提升大学生学习效力的有效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以极快的速度走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为在校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络服务和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形成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途径。

(1)学习理念的更新。

校园网络文化更新了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权威提出了挑战。互联网加速了知识的“裂变”,大学生抱着质疑、批判的精神去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集成了校内各种优秀资源,校园BBS论坛、人人网、博客等,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在讨论交流中体会浓郁的学术气氛,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此外,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多以班级授课为主,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培养人才,但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模式化”人才,即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形式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和主观喜好出发,注重学生的志趣培养。通过网上获取信息及网络教学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教育渠道,大学生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资源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在完成学校规定的专业课学习任务之余,丰富自己的个性化学习,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在关于选择你最喜欢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问卷调查中,有42%的大学生选择师生论著(人物专访、成果推介、科创心得),有66.2%的大学生选择影视作品(视频新闻、校园DV),有59.2%的学生选择文艺原创(小说、随笔、摄影),有52%的学生选择高教集萃(大学讲坛、名家新论、高教研究),选择动态信息(新闻消息、通知公告)的占64.8%。可见,大学生对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个性化选择是丰富多样的,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颠覆了高校传统学习理念。

(2)学习途径的变革。

传统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纸介书本,而在当今社会,网络则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首先,丰富、详实的校园网络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学习资料查询提供方便快捷的便利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中***文献、报告、考试真题的形式,直接、快速地获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关于毕业论文参考资料的选择上,有65.8%的大学生选择校园网上的网络文献资料,有25.8%的人选择***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料,6.8%的大学生会自己积累书面资料,1.6%的学生由他人提供资料。这足以说明校园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资料的查询帮助是巨大的,其所承载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及查找资料的便捷性,节省了大学生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网络博客的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有效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博客发表学术言论,总结学习心得,交流学***验。内容丰富的大学生博客已经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互通博客,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调查博客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时,有42.6%的大学生认为博客对提高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62.2%的学生认为博客能够促进个人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与思考;65.2%的学生认为博客能够共享学习资料和交流学习方法;认为博客能够记录收获,促进个人进步的占60.2%,还有14.6%的人选择其他意义。可见,网络博客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最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网上查询浏览提供了便利条件。教育系统方便学生及时查询课程设置情况;考务系统的成绩查询功能,方便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考试信息;***书馆的中国知网系统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中英文文献资料。调查显示,有83.8%的大学生会自觉主动地登录考务系统查询成绩,经常登录考务教务系统的学生也高达67.8%。可见经常关注、浏览校园网络文化的服务系统已成为现时期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手段,这种学习途径的变革在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

2.“网络成瘾症”是现时期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障碍

青年大学生具有思想前卫、思维敏捷、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网络具有开放性,它不受宗教、地域、身份、国界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迅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和新闻趣事,实现信息的跨时空连接。同时,网络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其承载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画面色彩亮丽。这对于好奇心强的青年大学生极具诱惑力,以至部分大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文化资源缺乏对信息的价值评价和理智选择,产生思想上的困惑,耽误学业,精神萎靡,甚至改变性情,发展到人格***的程度。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络极度迷恋,每天花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身心受损,学业荒废,患上“网络成瘾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中国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游戏的达到77.2%,高于整体网民。华中师范大学曾对因网络成瘾无法自拔而严重影响学业的13名学生做出勒令退学,34人降级学习的处分。可见,校园网络文化的丰富资源存在着引诱、误导学生思想行为的风险与隐患,这就需要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培养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坚毅品格,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对校园网络文化中优质信息的辨识力。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的新选择。除了选择实体创业形式外,大学生网上开店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网络的操作熟练、透彻;二是网上开店方便、快捷,不需东奔西走,大大节省了开店的房租成本;三是当代大学生多是张扬个性的群体,他们更希望能够自由、自主地选择网店的设计风格、商品的种类和销售方式。校园网能够实现各高校间信息的互通、协调,为大学生提供许多可供选择的、适合大学生谋求创业发展的信息源。同时,各高校间通过网络链接共享资源,方便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创业心得体会,为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精神财富。此外,校园网还经常登载立志故事,上传创业视频,宣传创业典范,通过正能量的传递鼓励大学生在艰辛的创业路途上拼搏奋进,永不言败。

2.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来进行文化内容建构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即学生的基本需求是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就业是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向社会人身份转变,得到社会认可的根本方法。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实现有效就业面临两难困境,一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名牌高校情节严重,这种固化的模式仅注重学校的品牌(如“211院校”,“985院校”)而忽视求职者个人的学识素养;二是毕业生专业本位思想严重,就业收入心理预期值较高,多选择环境好、名声好、待遇好的“三好单位”。此外,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障碍。面对此种形势,许多高校开设了就业信息网,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困难设置了许多栏目,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如:“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随时更新全国的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及时掌握就业形势;“校内、校外招聘会”,及时、快捷地通告学生全国各地召开招聘会的信息,帮助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热点信息”,往往公告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求职资源,如用人单位招聘指南、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等,为大学生如何谋职指点迷津,提升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此外,有的高校还设置了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渠道,增强各高校间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了解。可见,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方式,打破了大学生奔赴各种招聘会现场忙碌、紧张的传统模式。校园网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孵化器,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资源和动力。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密切了同窗之情,加深了师生之义

利用校园网络的互动和交流,为同窗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提升开辟了便捷途径。网络的空间距离使同学间的交流产生神秘感,通过网络连接,同学间可以畅所欲言,分享快乐,还可以宣泄情感,吐露心声,在网络的互动下,形成和谐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通过QQ交往群、人人网、微博,大学生还可以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拓人脉资源,增进友谊。此外,网络的空间距离也为师生间建立了彼此信任、理解的信息化平台,有些高校专门设立网络心理咨询教师,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和学生建立心灵交流的桥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还有的学校建立心灵辅导聊天室,由专职辅导员轮岗值班,通过聊天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困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进行心灵安抚和精神慰藉,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困难,在与大学生真实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实现真实可信的思想教育。

2.校园网络文化丰富的课外文化生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在校园网上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对象的广泛性,大学生可以进入任何论坛及聊天室,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并对自己热衷的话题发表观点和意见,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这种匿名参与的方式,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大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尤其是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其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弥补了大学生高教体系缺少现实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不足。此外,校园网络文化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余活动,如E-mail交友、BBS版面活动、游戏、音乐、影视等,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黑龙江省5所高校进行网络社交的调查显示:有35%的大学生认为运用学校网络进行交流可以增强竞争意识;74.6%的大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有利于学习交流;59.6%的学生认为网络社交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49.2%的大学生认为可以锻炼反应能力,并开发智力。可见,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交观念,提高了大学生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社交恐惧症”等负面效应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羁绊

大学生的生活与校园网息息相关,他们运用网络进行购物、交友、学习等各种活动,他们是信息化浪潮的弄潮儿,但由于网络社交的隐匿性特点,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覆盖上神秘的面纱,安全性没有保障,加上网络社交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道德约束力减弱。一些自制力弱的大学生出于好奇心在网络中搜集暴力、***等垃圾信息,以此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还有些大学生,利用校园网络盗取他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增加了网络交往的非安全性。此外,网络社交还容易产生避世心理。随着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人-人交流变成了人-机交流,导致生活中的现实交往减少,群体意识减弱,人际关系淡化。这种行为长期发展下去会造成过分眷恋网络和依赖网络,造成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困难,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有的大学生甚至还患上了社交恐惧症,逃避现实生活,否定现实社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稳定因素。

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影响

1.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是引领大学生思想文化的主流模式

首先,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服务“”育人”两个层面。“服务”功能是指大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实现网络学习,浏览信息,查找资料,结交新友,娱乐身心的目的。“育人”功能是由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主旨目标决定的。人才的培养,一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由于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互通性与兼容性,社会网络不断蔓延的污浊之气加剧了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容易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在多样化中陷入混乱。网络的不良信息之所以能够较容易地侵染大学生,一方面因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成型的关键时期,意志力薄弱,更重要的是它利用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低俗的文化隐藏在新鲜刺激的表现形式中,诱导大学生误入歧途。因此,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让先进的校园文化占据网络主流。例如,可以通过大学生廉***文化在高校校园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宣传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廉***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而为祖国未来培育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使大学生受到大学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和感染。“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知识传承和思想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大学特质的文化,是社会文化中较高层次的文化”。大学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在大学里的积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利用网络工具向大学生传播大学文化,传递大学精神而凝结成的一种网络意蕴。因此,它是大学文化的一种网络表现形式,它具有传承性和辐射性。传承性表现为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通过网络手段一代一代地永续传承。这些成果与精华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在校的每位大学生,使大学生以坚守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将其不断地发扬光大。辐射性表现为将大学文化气息与意蕴向大学的每个领域扩散、传播和渗透,使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感受大学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然而,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各种文化都可以把这里作为呈现的舞台,一些糟粕文化趁机混淆大学生的文化取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塑造成型阶段,网络文化的价值引导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调查显示,有4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友观最受网络的引导,28.6%的大学生认为学习观受网络影响较大,17%的大学生觉得个人的金钱观受网络影响较大,也有7.6%的大学生觉得婚姻观受网络影响较大。可见,校园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积极发扬大学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做到对糟粕文化的有效防控,唱响校园网络优秀文化的主旋律。

2.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的滋生蔓延消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文化

随着大学的开放式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愈加紧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交流空前增多,网络成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连结的纽带。校园网络文化难免受到社会消极、腐朽文化的侵染,在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认识产生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从狭义看,校园网络文化仅指与网络使用直接相关,内容不属于传统校园文化范围的‘新生’文化部分”。这些“新生”文化成为大学生追求的对象,并形成一种网络时尚在网上广泛流传。然而,并非所有的“新生”文化都是优质的,例如某些敌对势力往往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这些国际社会认同、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美丽字眼作招牌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全球化则为敌对势力渗透提供了便捷通畅的渠道,引诱大学生沾染***、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这种明显带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话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受到认同,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提出挑战。此外,大学生具有热情敏感的特质,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以及善于创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他们在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逐渐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生”文化,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一些专门的网络话语对“新生”文化进行诠释,这些网络话语不仅成为网上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成为亚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由于网络文化孕育出的网络话语体系具有多样化、不规范、娱乐性强的特点,因此,这些网络话语更新、传播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另类表现,从而引起大学生内心深处对网络话语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强烈冲突,混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主流文化的正确认识。

五、结语

学校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学校论文10篇

学习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范文。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我国1985年开始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侧重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工程科学型

学习

自动化电气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电气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电气自动化论文15000字。1.2当前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从现阶段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首先

学习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论文大一,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3000字需引用。1.1有利于促进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通过组织辅导员对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三个代

学习

电气专业导论课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专业导论课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导论论文,电气信息专业导论简介。1电气工程导论教学的重要性及内容今后若干年内对电气工程发展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包括:(1)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信息技术广泛地定义为包括计算机、世界范

学习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哪个好,电气自动化论文完整版。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2181)、2012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中*

学习

电气自动化论文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自动化论文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3000字到5000字,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哪个好。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主要是由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

学习

统计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论文结束语,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一、从统计学专业特色看统计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经济学和数学知识,系统掌握统计学

学习

电器工程及自动化论文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电器工程及自动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100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2.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

学习

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格式,计算机专业专业导论论文题目。将科研导师制度引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就是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教师协作,考察、创造和分享新知识。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形

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推荐,电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一)专业性原则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

学习

职业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职业的论文范文大全,职业论文范文1500字。关键词:中国茶文化传播;茶运输;线上教学;项目化该课程的线上教学将古今中外的茶输出路线,按照地圖板块、发生年代、茶的品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形式等多维度

学习

电气自动化问题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自动化问题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简单电气自动化论文题目,电气自动化论文一般存在的问题。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知识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1存在的问题通过笔者在高校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

学习

电气自动化学科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自动化学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术论文题目,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论文格式。1电气工程的定义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是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

学习

初中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十篇,经管专业毕业论文十篇。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需要老师有百般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学生学习不出成绩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不能轻易的批评和放弃。英语学习困难的

学习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电子信息工程导论论文范文。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我国1985年开始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侧重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工程科学型

学习

自动化电气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电气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电气自动化论文15000字。1.2当前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从现阶段我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首先

学习

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论文大一,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3000字需引用。1.1有利于促进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高校辅导员“德学”专题论坛,通过组织辅导员对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三个代

学习

电气专业导论课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专业导论课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导论论文,电气信息专业导论简介。1电气工程导论教学的重要性及内容今后若干年内对电气工程发展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包括:(1)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信息技术广泛地定义为包括计算机、世界范

学习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哪个好,电气自动化论文完整版。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2181)、2012年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与建设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中*

学习

电气自动化论文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自动化论文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3000字到5000字,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哪个好。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主要是由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

学习

统计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学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论文结束语,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一、从统计学专业特色看统计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统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经济学和数学知识,系统掌握统计学

学习

自由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自由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主教育的10000字论文,关于自由与教育的论文。【中***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1―0027―06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是人类存在与作为的产物,它诞生的前提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