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检验论文10篇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1

关键词: 四年制 医学检验 毕业论文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参考文献::

[1]杜鸿,朱雪明,张萍,等.重构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62:176.

[2]曹向红,徐敏,王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771-2772.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2

关键词:林学理论;提高水平;木材检验工作

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是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当前森林资源逐步的减少,造成生态的破坏,使得我国森林资源不断的减少,出现了匮乏的状态,为了提高和发展当前经济生产过程中的相应技术手段和状态,其在生的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也在不断的变化。目前有部分木材检验人员仍沿袭着过去的观念,使得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对木材检验认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与总结的过程,认为木材检验人员只是单纯的查数和记账的点数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是没多大的影响,对林业木材的检验不够详细,对各种问题的探索不够完善,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以消极的态度去完成各项检验措施和检验方法。

1.充分掌握测树学造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前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也在不断的完善,随着社会发展中,传统的检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了,这就使得林业发展中林学基础理论的重要能行逐渐的现象。测树学造材理论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如何合理造材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只有足够的测树学造材理论支撑,才能够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例如:原条量材设计是木材生产过程中,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把每根原条设计成若于段原木产品,而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每段原木的质量与价值。合理的量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如果量材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木材产品在质量和产值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坏材带好材,长材短造,优材劣造,致使原木质量下降,浪费森林资源。又例如合理造材中的“三先三后”即优先设计先造特级原木,后造加工用原木;先造长材,后造短材;先造优质材,后造劣质材。“三要三杜绝”,即要量材造材,杜绝粗制滥造;要量尺标准准确,杜绝超长短尺;要材尽其用,杜绝浪费木材。还要摸索和总结本地区原条病腐规律。内外腐和缺陷的掌握和区分,要总结出一套本地不同树种不同情况的病腐规律,使原条造材日趋合理。

2.充分掌握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规划水平

树干解析是整个林学科研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本材检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林学理论之一。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摆在我们榆验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何提高原条出材率上做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对各林场所的木材按林层、树种和胸径进行抽样调查,对伐倒后原条的具体情况进行树干解析,根据具体的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充分考虑木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3.充分掌握森林计测学、测树学中树木计测理论,最大化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在传统的粗放型检尺工作中,我们往往并不注重计测方法、计测误差等理论。但如果想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就必须充分学习森林计测学和测树学中的树木计测理论,把住伐区木材检验关。在伐区木材检验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木材标准,要特别注意原木不规则断面的径级以及弯曲、内腐、外腐等常见问题的判断与检查,做好归楞描号工作,达不到标准的木材一律不准下山。如果没有森林计测学作为基础的话,就无从谈起误差的处理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木材检验人员,学握足够的森林计测学理论是基本的要求。

4.充分掌握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为降耗节省资源做贡献

通过对与木材检验工作紧密联系的林学基础理论主要有测树学造材理论、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森林计测学计测方法、森林经理学木材标准理论以及林分生长模型理论这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来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的全过程。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几乎都需要木材检验技术的支撑。由此可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

森林经理学中的木材标准是重要的林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准化法计量法重要的依据,木材检验贯彻标准化法、计量法,认真学习木材标准,是加强林***资源管理、执行限额采伐的强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为木材检验人员,一定要熟悉木材检验标准的各项细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和有关法规文件,练就过硬的检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的目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森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利用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深入了解节子

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林学理论当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其中,关于节子生长的部分和木材检验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也是一名合格木材检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林学基础理论。节子是最重要的木材缺陷之一,也是现代术材检验技术中的重中之重。节子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不仅影响木材表面的美观和加工性质,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强度,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承重结构所用木材的分等,与节子尺寸的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节子影响利用的程度,主要是根据节子的材质分布位置、尺寸大小、密集程度和术材的用途等而定。传统意义上的木材检验技术,一般是被动地去检验节子,很少研究节子的生长规律。现代木材检验技术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利用林分生长模型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建立节子生长的预估方法,通过对某林区的5块针叶树标准地1O株解析木的节子剖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初步的节子直径分布散点,尝试了预估树木节子最大直径的方法,经过初步的检验,效果良好。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 食品分析与检验 教学改革 学习情境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73-01

《食品分析与检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同时还是农产品的检测以及工业分析所有的有关课程中的专业内容。它关注的是同学们的实践水平以及职业水平,有着非常多的优势特征,比如良好的实践性,而且很实用。在过去的教学时期,它的理论性的内容所占据的比例很大,其牵扯的项目非常多,而且很是繁琐,不具有实用意义,无法经由单纯的实验等来讲述相关的知识。

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主导思想,结合本专业及专业群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设置情况,当对教学体系开展革新活动的时候,比较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意义,重点提升其获取知识,处理不利点的水平,形成综合化思想,树立团队意识,进而实现专业水平以及社会水平等的综合提升。

对课程重新设置时要使用的关键方法:课改活动是将工作过程当成是关键的指引方向而开展的,其不断的深入生产线之中,开展活动场景的核查以及职业水平的探索,而且经由对典型活动的论述,结合该校的具体条件,结合职业发展的特征等来获取显著的,有着优秀的实践水平的真正单位的活动任务。对工作任务中包含的关键技能点进行分析,最终将《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学习领域分为粮油及制品的检验、***及***制品检验、糖果及饮品检验、蔬菜水果的检验、肉及肉制品检验、果脯蜜饯食品检验6个学习情境。为了方便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状态之中设置很多的任务板块,这些板块本身是***的活动任务。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所学习的知识都是要结合设定的步骤而开始的,即“接受任务―确定检测方法―制定检验方案―样品采样―分析检验―分析结果与误差分析―出具检验报告”。

设置有效地情境模式。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重心,要选取优秀的依托体,布置合理的任务,在落实好这些内容的时候强化对同学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的提升。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我们地区的主要食品行业类型,设置了学习情境。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使用理论和具体情况有机结合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以每次任务的具体代表性食品为载体,结合分析检测的相关规定,检查目前的产品规定以及措施等,结合规定来开展任务的探索以及落实和信息的分析等等的活动。

要以面向社会岗位实质流程为主体,课程内容要统一化,课程体系要倾倒于社会工作需求,并对内容重复、交叉的课程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及职业岗位需要进行整合,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将《无机化学》。当开展具体活动的时候,老师要结合领域的发展态势不断的对教学的关键点进行调节。此类教学非常的关注对同学们传递全新的知识等,确保其具有实际意义。在开展实训活动的时候,关注提升其动手水平。在开展全面实训活动的时候,要关注和食品单位等的对接,做好相关的检测工艺等的对接,强化同学们的检测水平以及处理问题的水平的力度。从学习角度来讲,这样做可使学生从具体的检测项目直接切入课堂教学,根据实践操作的需要,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在模拟真实企业车间、检验室的实操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专业课程知识与生产操作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因此,以模拟真实环境条件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岗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此举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从内容上贴近了学生,从教学形式上吸引了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固理论知识,让整个课程更加活跃。

教学项目向开放型、综合型和研究型发展本课程的实践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践项目的选择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所学技能要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可通过依托食品企业和食品质量监督行业,将《食品分析与检测》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企业质检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完成对某个产品或产品的某项指标的检测。在这个过程中,从样品预处理、试剂配备、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个旁观者,在学生有问题或者操作有误时,老师才能给予提示。在课程进行中,食品分析实验室一直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运用知识的目的性选择综合型的实验项目,自主选择实验时间进行试验。这个方法能够保证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开展实践。

通过检测形式的报告来代替实验形式的,开展过程化的考核工作。在过去的教学时,一般规定同学们在完成课程之后书写相关的资料报告。不过因为其要素非常多,此时同学们将很多的精力放到实验的理念以及具体的次序之中,没有做好初始信息的记载。那些革新之后的活动,只需要论述检验报告既可以了。处于缩小和单位差距的目的来分析,将检测形式的代替过去的那种报告,此时同学们不需要再将过多的时间放到具体的次序和过程等的论述上了,其逐步的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之中。除此之外,在将工作步骤当成是前提的课改体系里,要把过去以往用试卷笔答的模式取消,采用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证相结合的以证代考、以过程考试为主的方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这种将活动过程当成是指引方向的知识与具体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消除了过去的时候学生学习知识的茫然性,同时其打破了单纯的讲解知识点的弊端,进而为学生们创造出一种非常好的活动氛围,确保同学们在做好相关的活动的时候,提升其对知识的认知,进而提升具体的操作水平,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中,提升其职业水平,同时报纸职业角色能够开始变化,进而为相关专业的改革活动贡献显著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凌.高职高专“项目课程”的开发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2]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4

关键词 食品分析与检验 教学 改革

中***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分析与检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应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多门学科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性高、涉及面广。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的社会与食品环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必须要结合实际需求加快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增加实验操作课;增加现场实践操作换技能;高度重视实验课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 当前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食品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方法为主,教师讲授、学生聆听,学生实际操作以常规实验为主,缺少大型仪器检测技术实验课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结果能力还很有限。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操作的不规范、不细心,很多实验课程教师也不愿意主动指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待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不够细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2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具体措施分析

2.1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的课程设计理念

由于该门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理论性的课程,在新教改过程中,必须要突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充分掌握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将掌握到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合格的本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作为课程选择与设计的出发点。在教改中,注意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主动积极学习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作为基本的培养目标。二是根据该门课程实际特点,在设计教学大纲与制定教学计划中,重点做好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建设。 三是依托与学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建立学企实习操作平台,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充分做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2.2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适应社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教学方法改革如下:一是在该门课程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指导,通过严格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传统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上,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在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边站”的态度,要始终站在学生中间进行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不规范、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及时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理论知识结合不紧密的情况。教师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严格把关,鼓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经过多次反复强化训练,提升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实际操作要领。二是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要加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力度。传统教学方式下,就是教师在讲台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课,学习效果、课堂生动性都会受到明显影响。在教改后,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加大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运用视频、音效效果对食品安全生产的过程、对当今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对理论方程推导等进行生动的展示,不仅仅能够节省教师上课板书时间,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三是在注重学校学习与校外生产相结合。当学生在学校学习完一段课程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建立实习关系的生产企业进行一线参观学习,甚至进行实践生产操作。在学生实习或假期期间,可以安排学生到有关实习单位,增加学生在一线生产的经历,同时又可以增加巩固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3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的教学内容改革

一是加大学生大型仪器实验课程比重。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更新,在课改中必须要加大学生对大型仪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课程比重;能够适应当前检测技术的需要,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每学期,至少要增加两周的涉及大型仪器检测综合实验课程,安排学生深入实验室,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灵活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广度,尽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食品检验与分析的实验室中,与企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起对食品质量进行检验与分析,向一线检验实验师学习。

二是将学生学校学习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食品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是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因此,学校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将职业资格鉴定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职业资格考试与鉴定的课程纳入到食品分析与鉴定的教学过程中,丰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把相应食品工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考核,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分析与检测职业资格要求制定模拟性的鉴定标准,提高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质的积极性。课程内容中,将《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学生平时考试和实验操作的一个考量标准,为学生提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练兵场所和机会;将学生学校学习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今后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食品分析与检验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其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对食品检验分析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该门课程在整个食品专业学习与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加快该门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食品检验与分析这门课程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通过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改革,以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5

1实证分析

1.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江苏1990-2010年江苏出口总额(其中包括2000-2010年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借助Eviews6软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

1.2指标选择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三废”即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气排放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3个指标度量环境污染程度。出口总额作为出口贸易指标,并且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选取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作为指标分析产品贸易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1.3数据采集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等。具体如表1、表2所示。

1.4单位根检验

在分别检验江苏省出口总额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协整关系之前,需要检查各变量的平稳性,否则可能出现伪回归错误。本文采用ADF方法检验序列平稳性。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在水平序列下,各变量除Y3外其他指标都是不平稳的,在进行一阶差分以后,各变量都趋于平稳。

1.5协整检验

在进行时间系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所用的时间系列必须是平稳的,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趋势,否则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的时间系列通常是非平稳的,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差分把它变平稳,但这样会让我们失去总量的长期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要的,所以用协整来解决此问题。本文试对各个变量进行检验,并加以判定他们之间是否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即他们之间是否是协整的。利用Eviews6软件,分析结果表4。

从表4中,很容易发现工业废气排放与出口总额、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出口总额二者的直线的拟合优度都很好,达到了90%以上,甚至于达到97%,说明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有直接影响,且由于系数值都为正数,表明出口额的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然而,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工业废水的影响不明显,虽然回归分析的P值通过检验,但是拟合程度只有23%左右,无法直接解释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尤其是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由于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特别是对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有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是否会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由于无法直接证明出口贸易会对工业废水排放量产生影响,所以本文暂不考虑产品贸易结构对工业废水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09年江苏省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包括初级产品出口额X1,工业制成品出口额X2,工业废气排放量Y1,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Y2,继续分析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与之前相同,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再协整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回归结果的拟合程度非常高,但P值过高,也就是系数的斜率没有一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X1、X2斜率至少有一个不为0,即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针对多重共线性,对原始序列做一阶差分,重现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阶差分以后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一阶差分后,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贸易结构中,相较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加更能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1.6格兰杰因果

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是分析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需要进一步验证。考虑到经济中通常出现的时滞效应,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本文将对滞后各期的X与Y1、Y2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列入表7内。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二期的情况下,拒绝X不是Y1的Granger原因,即X是Y1的格兰杰原因。其余情况下,均接受原假设。这就说明,江苏出口总额的变化是导致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的原因,而出口总额变化不会导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究其原因,笔者猜测可能与所选分析数据较少,导致无法得出结论有关。

2结论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6

关键词: 技校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 一体化教学 分析检验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的大规模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既懂理论又具备娴熟操作技能的分析检验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并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工之间的距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为了使技校生尽快地适应岗位要求,我们应对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进行改革,以达到技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技校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开设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工业分析、有机分析等专业技术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反应方程式等枯燥繁杂的内容。由于高校的扩招,技校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文化基础差,缺乏数学计算、抽象思维、表达和推理能力,厌学情绪较强,使得理论课难以推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理论,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的“二段式”教学。教师如果整堂课都给学生讲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那么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则“似懂非懂”,只能“死记硬背”,就不利于全面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时,积极性虽高,但因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实训结束后也不知道该课题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师想提高学生的系统综合技能也就无从谈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结果是越学越不懂,越不懂越不想学,专业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目前的现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操作技能。

三、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

MES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研究开发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分析检验人才的要求,将理论教学与配套的实习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个教学模块。全部教学内容分解成四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分为各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又分若干课题模块,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实训与理论的比例控制在7∶3。

四、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课程体系

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决定了我校培养分析检验人才的规格。表1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说明与相关课程。

在校期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取得分析专业相关工种1―2种技能操作等级证书。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体系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技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突出技校教育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再根据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

2.编写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难以适应技校教学的需求。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坚持:(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专业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摒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2)教材应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紧跟时代。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们参考了有关的杂志、期刊,对《仪器分析》、《工业分析》等课程进行了合理取舍,使教材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

为了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我校构建了校内一体化教室(即仿真教室和实训车间构成一体)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训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功能配置,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是改变过去教室和实训室的功能。在分析检验实训车间旁设置仿真室,学生可以先在仿真室内学习理论,再在该室进行模拟分析检验练习,最后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分析检验训练。二是建立运行良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分析检验岗位能力的培养。它是校内一体化教学的延伸,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和师资优势来培养企业所需的分析检验人才,学校则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不足,并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

4.一体化教学安全管理。

“无规不成矩”,进行一体化教学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同时动用了许多教学设备。因此,一体化教室应在明显位置挂置“一体化教室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规章制度。学生进入一体化教室前应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概念,防止出现安全问题,离开教室时应及时对当天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六、一体化教学实践

1.分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思想表现、各科成绩、性格爱好等进行分组。每组以5―6人为标准,采取成绩好坏相搭配,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在实习中仪器设备、材料的检查,本组考勤和任务完成的情况,等等。

2.教学演示。

一体化教学是先让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实训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如电光分析天平、移液管等)是学生在高中化学从未接触和操作过的。如果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会因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增加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教师可以先设疑,再用探究法对实训课题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教师演示的动作必须规范。

3.讲解。

教师在进行演示的同时,应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来讲解课题,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时,先复习托盘天平的结构和用法,再用对比法讲解分析天平。把新知识依附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中,使新知识更具稳定性。

4.实训。

在系统讲解课题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练习,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教学,使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软锰矿中MnO%含量测定模块中,由于反应影响因素多,操作步骤繁琐,学生不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操作,教师在几个小组之间巡回指导,教会学生判断样品溶解完全的方法、温度的控制等细节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习伙伴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5.讲评、重复练习。

教师对每天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误区,纠正操作错误。通过第一次实训练习和教师的讲评,学生讨论小结,反复进行规范操作练习,强化操作技能。当每个学生都过关,才能进入新课题。

6.评价与反馈。

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对每个课题都要填写实践报告,并进行自评及小组评价,再由教师每周对学生进行课题的操作技能考核(仪器药品选择,仪器洗涤、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等)。根据考核结果、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给出综合性评价。自评能帮助学生反思技能训练;小组评价能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的评价能给学生提出技能训练改进意见和指出发展方向。在评价中,教师应以褒奖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结语

现代企业提出了产品“零缺陷”的理念,在化工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中,分析被喻为化工产品生产的“眼睛”,分析检验工提供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起着监督控制作用。因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完成化工产品分析检验工作。一体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7

关键词 经济增长;资源消费;协整;物质流分析;江苏

中***分类号F205;17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6-0047-06

基于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关注,近30年来探求资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二者间关系引起了广泛讨论,然而关于二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却很缺乏。随着近年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以及物质流分析(MaterialFlow Analysis,MFA)方法的发展,使得我们有可能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技术来揭示二者的因果发生关系和类型。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特点以及应用的成熟性,本文试***结合MFA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江苏为例来揭示资源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的因果发生关系和类型,研究将有助于区域资源保护与利用***策制定。

1 文献综述

资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78年Kraft对美国GNP和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的探讨。随后,其他工业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法国、日本和希腊也开展了相应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双变量和多变量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逐步应用到二者因果关系的讨论中。综合已有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因果发生关系。表1详细列出了这四类因果发生关系及其***策涵义。

现有实证研究仍仅限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探讨,并没有扩展到整个资源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衡量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消费的统计和核算方法。本文试***引入物质流分析方法在这方面做一尝试。物质流分析是用来追踪和衡量资源在系统内外流动和利用状况的方法,包括了流经经济系统开采、加工、生产、使用和作为废弃物处置回到环境中各环节内自然资源的流向和通量。1995年,WRI的Wemiek和Aushel首先提出了国家尺度的物质流分析框架;2001年,欧洲统计局总结了物质流分析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更全面的物质流分析框架和技术指南,并用于计算欧盟(EU-15)及其成员国的物质投入研究。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我国经济系统物质输入输出开展了相关分析,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将以我国江苏省为例,分析其1990~2007年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沿岸,全省面积102 600km2,人口约7600万。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强省,至2007年底,江苏省GDP已达2556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3%。但江苏省也是资源消费大省,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7.6%,人均消费能源2.48 t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3倍。全省能源消费中原煤使用量的约85%和原油使用量的约90%依赖省外进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此,研究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之间存在的关系,将为江苏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2.2 研究方法和数据

2.2.1 物质流分析方法

根据欧盟导则,物质流分析提供了一系列指标来描述和量化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动,其中最重要的物质输入指标包括:直接物质投入(Direct Material Input,DMI)是指所有直接进入人类经济系统的能用货币衡量的物质,包括研究区域内的本地采掘(Domestic Extraction,DE)和从其他经济系统进口(Imports)的物质。本地采掘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金属矿物、工业非金属矿物、建材矿物等)、生物量(农业、林业、渔业等)。进口物质包括区域以外进入本区域的化石能源,金属,工业矿产品以及对外经济贸易的成品和半成品。物质需求总量(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TMR)是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系统动用整个自然界物质总量的指标,它包括DMI,以及在系统内无法衡量其经济价值的隐藏流(Hidden Flow,HF)。隐藏流是指开采化石能源、开采提炼矿物、生物收获过程中非直接使用的物质的量,如开采化石能源和矿物时的土壤和岩石挖掘、生物收获后不能使用的部分等。以上指标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及环境统计资料并根据欧盟导则进行核算。综合计算后,本文以江苏省物质需求总量来表征江苏省资源消费指标。

2.2.2 平稳性、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

恩格尔和葛兰杰指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整是同阶的不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这样一个平稳线性组合若存在,序列将被视为存在协整关系。相应地,我们可以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来检验序列之间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均衡中的因果发生关系。本文将试***引入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检验江苏省实际GDP和资源消费(TMR)之间的因果关系。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步骤如下:首先,对GDP和TMR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进行单根检验主要有ADF(AugumentDickey-Fuller),pp[31](Dickey-FuUer)和KPSS检验法。若GDP和TMR序列都是同阶单整,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Johensen协整检验分析。若二者存在协整关系,就可以引入误差项,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揭示二者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均衡关系:

y1=a2+β2ECT1-1+∑az1(i)yt-i+∑a22(i)xt-i+ε2t (1)

xt=a1+β1ECTt-1+∑a11(i)yt-i+∑a12(i)xt-i+εit (2)

这里,yt,xt分别表示实际GDP和TMR的自然对数值,相应的,yt,xt分别表示二者差分值,其反应了变量

的短期波动;ECTt-1是误差修正因子,表示了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2.2.3 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对1990~2007年间江苏省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资源消费(由物质流分析中TMR指标量化得到)进行了实证分析。名义GDP和相关TMR账户数据均来自江苏统计年鉴(1991~2008)。本文中,实际GDP由名义GDP通过GDP平减指数(以1990年为基准年)计算得到,同时依据欧盟物质流分析导则计算了物质消费TMR账户。

3 江苏省资源消费分析

本节主要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90―2007年资源投入和消费情况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江苏省物质需求总量TMR指标。自1990年起江苏省物质需求总量TMR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至2007年已达4.44×109 t,是1990年的5倍左右(见***1)。期间直接物质输入DMI、区内隐藏流DHF和进口隐藏流IHF三个组成部分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进口隐藏流增幅最大,达10.5倍,占物质需求总量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31%迅速上升至2007年的70%;直接物质输入量增长了约3.6倍,占物质需求总量的比重则从11%下降至10%;区内隐藏流增幅相对较小,为82%,其占物质需求总量的比重也从58%显著下降到20%。以上数据表明18年来江苏省资源消费的数量和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区外物质在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显著,其中能源和成品进口量的增加是关键因素,说明随着江苏省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江苏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省外生产和生活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加。

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4.1 单位根检验

为了对GDP和TMR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首先要对各个时间序列对数值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了ADF,PP,KPSS检验确定各时间序列的单整性,结果如表2所示。

ADF和PP检验结果表明GDP和TMR序列,不能拒绝的原假设,即存在单位根;两序列一阶差分则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说明GDP和TMR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同样,KPSS检验结果表明GDP和TMR两序列一阶差分不能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无论从ADF,PP和KPSS检验结果都表明时间序列GDP和TMR都是单整的I(1)过程。

4.2 协整检验

对于服从I(1)过程的变量的协整检验,从检验的手段可以采用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men检验。Johamen和Juselius提出了一种在VAR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多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即Johamen协整检验。

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1990~2007的时间段中GDP和TMR都是单整的,(1)过程,因此我们对该时间段中的序列作协整检验。在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来检验GDP和TMR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之前,还要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考虑到研究数据时间段范围,本文设定最大滞后期为2,进一步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期。研究发现,当滞后期为1时,MC和Sc的数值最小,因此,这里的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1。表3表示出了GDP和TMR序列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迹检验结果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都一致显示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并不存在协整方程的原假设而接受了存在一个协整方程的原假设。这表明GDP和TM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方程,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从标准化的协整系数符号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正方向关系,这与常理比较相符。

4.3 因果关系检验

从上述协整检验的结果中可以知道,实际GDP和资源消费TMR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方向变动的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这里本文采用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基于前文3.2节提出的GDP和TMR的误差修正模型,我们可以揭示:①短期因果关系(short-nm causality),主要通过Wald检验每个解释变量滞后项整体显著性来反映;②长期因果关系(long-run causality),主要通过t-检验误差修正因子ECT显著性来反映;③整体因果关系(strongcausality),主要通过Wald检验解释变量全体滞后项与误差修正因子ECT的联合显著性来反映。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我们得出如下检验结论:①在GDP的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因子ECT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异于0。这表明ECT小的扰动,序列TMR和GDP可以相互作用重新回复长期均衡关系。TMR滞后项与误差修正因子ECT的系数联合显著性检验也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这表明从长期来看,TMR的变动是GDP变动的Granger原因,系统如果受到一个小的波动,TMR通过短期调整使整个系统重新建立长期均衡关系。②相反地,在TMR的误差修正模型中,相关的检验均不显著。这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GDP的变动都不是TMR变动的Granger原因。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尝试对江苏省1990~2007年期间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费的动态关系开展了实证分析。首先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考察了江苏省1990~2007年间物质投入和消费,重点分析了衡量区域资源消费的关键指标――TMR,以及其组成和结构。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揭示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各类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之间有着正向的关系。研究有力支撑了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即从长期而言,资源利用和消费对江苏的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因果影响。

研究发现存在着资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长期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了当前江苏是个资源依赖型的经济体。这点我们可以从江苏的经济结构和资源消费结构得以解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正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工业的增长。“十五”以来,江苏省工业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速,重化工业特征日益凸显,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00的57.0%上升到2006年的67.2%。资源需求强度也随之增大,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快速增长,工业能耗比重不断加大,“十五”以来工业能耗年均增长14.79%,2006年工业能耗占全省总能耗的比重高达82.2%。这样一个经济结构和资源消费分配结构反映出资源消费拉动工业产值增加,进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一旦,资源供应出现紧张将减缓和抑制工业产值和区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资源消费增长不但受到GDP以及工业产值增长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工业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未发现从经济增长到资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关于资源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研究结论对江苏省乃至同样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均具有重要***策的指导。资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表明,保持现有的经济结构,本地资源供应的短缺将会一定程度阻碍区域经济产出。而保障资源供给是保持区域当前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为此,江苏省应当保持资源进口增长,以维持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产出不单关系到资源等要素投入量,同时还关系到资源等要素的生产率。从这点上,江苏省应当在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五大重点耗能行业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物质循环利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措施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快发展核电、风电,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8

[关键词] 林业 知识 技术

[中***分类号] F7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22-01

通过对与木材检验工作紧密联系的林学基础理论主要有测树学造材理论、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森林计测学计测方法、森林经理学木材标准理论以及林分生长模型理论这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提高基层木材检验人员的林学基础理论水平,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来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

一、充分掌握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规划水平

树干解析是整个林学科研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本材检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林学理论之一。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摆在我们检验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何提高原条出材率上做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对各林场所的木材按林层、树种和胸径进行抽样调查,对伐倒后原条的具体情况进行树干解析,根据具体的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充分考虑木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坚持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材种,即出口材、特级材、特选材;优先设计选择较珍贵树种,即水曲柳、红松、榆木;优先选造优质材种,即胶合板材、加工用材的原则。实施对原条优良部分优材优用,对梢头木、枝丫和劈裂部分,凡有价值、符合木材标准要求的都要造材利用。在保证提高造材出材率的前提下,考虑市场畅销且售价高的树材种,使两者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充分利用,做到材尽其用。

二、充分掌握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为降耗节省资源做贡献

森林经理学中的木材标准是重要的林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准化法计量法重要的依据,木材检验贯彻标准化法、计量法,认真学习木材标准,是加强林***资源管理、执行限额采伐的强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为木材检验人员,一定要熟悉木材检验标准的各项细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和有关法规文件,练就过硬的检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的目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森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充分掌握测树学造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测树学造材理论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如何合理造材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只有足够的测树学造材理论支撑,才能够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例如:原条量材设计是木材生产过程中,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把每根原条设计成若干段原木产品,而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每段原木的质量与价值。合理的量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如果量材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木材产品在质量和产值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坏材带好材,长材短造,优材劣造,致使原木质量下降,浪费森林资源。又例如合理造材中的“三先三后”即优先设计先造特级原木,后造加工用原木;先造长材,后造短材;先造优质材,后造劣质材。“三要三杜绝”,即要量材造材,杜绝粗制滥造;要量尺标准准确,杜绝超长短尺;要材尽其用,杜绝浪费木材。还要摸索和总结本地区原条病腐规律。内外腐和缺陷的掌握和区分,要总结出一套本地不同树种不同情况的病腐规律,使原条造材日趋合理。

四、充分掌握森林计测学,最大化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在传统的粗放型检尺工作中,我们往往并不注重计测方法、计测误差等理论。但如果想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就必须充分学习森林计测学和测树学中的树木计测理论,把住伐区木材检验关。在伐区木材检验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木材标准,要特别注意原木不规则断面的径级以及弯曲、内腐、外腐等常见问题的判断与检查,做好归楞描号工作,达不到标准的木材一律不准下山。对归楞装车木材检尺要严格控制,装车时检验员要装一根检一根。要充分借鉴伐倒木测定中的各种误差处理方式,对误差的处理要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森林计测学作为基础的话,就无从谈起误差的处理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木材检验人员,掌握足够的森林计测学理论是基本的要求。

五、利用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深入了解节子

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林学理论当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其中,关于节子生长的部分和木材检验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也是一名合格木材检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林学基础理论。节子是最重要的木材缺陷之一,也是现代木材检验技术中的重中之重。节子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不仅影响木材表面的美观和加工性质,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强度,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承重结构所用木材的分等,与节子尺寸的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节子影响利用的程度,主要是根据节子的材质分布位置、尺寸大小、密集程度和木材的用途等而定。传统意义上的木材检验技术,一般是被动地去检验节子,很少研究节子的生长规律。现代木材检验技术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利用林分生长模型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建立节子生长的预估方法,通过对某林区的5块针叶树标准地1O株解析木的节子剖析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初步的节子直径分布散点,尝试了预估树木节子最大直径的方法,经过初步的检验,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王治国,张洪涛. 如何提高林学理论水平做好木材检验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208.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9

关键词:水污染;检验分析;质量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工作,因此越来越重视水质分析检验结果。要想保障水质检验的准确性,就必须加强实验室水质分析各环节的管理和检验。此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水质分析质量评价方法

1.平行样分析

平向样测定能够保障实验室水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检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其主要是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将同一样本分为两份,并采取相同的分析、质量控制等措施。不同操作人员的检验结果会有所差异,检验结果与相关规定提出的偏差限值之间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水质分析的要求进行选取。

2.样品存留

将样品进行备份处理,在以随机抽样的方式给予不同的检验人员进行分别检测,再将两次检测记过进行对照,可以得到随机误差。检验人员还可以根据自身检验得到的结论与标准结果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自身操作的不妥之处。

3.误差分析

实验室水质分析中的误差可细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前者主要是指检测结果都向同一方向偏离,并且有规律可循,这一误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仪器设备在使用前没有做好校准工作;后者主要是指检测结果无规律可循,且偏差存在随机性,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例如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缩小误差,例如比较实验室内和实验室外的检测结果,不同人、不同仪器或不同方式得到的检验结果,通过多次检验能够缩小误差。在进行实验室水质分析时,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缩小误差。此外,实验室还需要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达到国家或相关部门要求,才能够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曲线分析

可以利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进行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即y=a=bx,其中a代表曲线截距,b代表回归方程式,该曲线可以根据水质分析的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敏感性。曲线对应系数必须≥0.999,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曲线需要重新确定,不能随意制定数学模型,曲线必须满足简易、标准的要求,才能够有效避免误差。

一、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检验人员没有认识到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实验室水质分析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其涵盖了许多学科内容,对于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1]。因此,检验人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水质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并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但是许多实验室的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不高,加上检验人员对质量评价工作的认识不成分,这些问题对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实验室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智能化、信息化成为时展的潮流与趋势。实验室需要引进先进的检验技术,提高水质分析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在水质分析工作中,利用智能分析软件对水质进行审核,有助于提高水质分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减少人力与精力的浪费[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使用现代化质量评价软件的检验人员较少;此外,实验室在引入先进的检验系统后没有重视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导致水质分析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

3.质量评价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实验室没有设置***的评价部门,一般是让检验人员完成质量评价工作。这导致质量评价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存在缺陷。实验室要想提高质量检验的有效性,需要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若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很可能导致各环节的工作无法有效开展[3]。

二、水质分析质量评价的应对策略

1.提高检验人员对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认识

要想提高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提高实验室检验人员对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认识,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积极对实验室检验人员的调整,做好定时考核与规划,观察检验人员的各方面表现,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然后通过完善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全面性,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升实验室的服务意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来解决问题,保障实验室的有效发展[4]。可以通过座谈会议、演讲、职业培训等方式,加强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进而培养其质量评价意识和思想。

2.实验室要重视质量评价人才的培养

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对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检验的效率,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培养高素质量评价验人员出发,制定相应的检验人员管理机制,解决检验人员效率不高的问题,保障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要重视实验室中质量评价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检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质量评价能力;最后,重视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选择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以及认真负责的检验人员[5]。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质量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实验室为了提高水质检验的质量,可以通过增设***的质量评价部门,并选择专业素养高且思想道德优秀的检验人员,进而实现水质检验的科学性、合理性。

3.完善实验室水质检验制度

水质检验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够保障质量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就现阶段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重点在于提升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引导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保障实验室的平稳发展[6]。

结束语

为了保障水质检验资料的真实性,需要严格按照各环节的流程与规范实施,进而保障水质检验的质量。实验室要勇于创新,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加速水质检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水质分析质量评价工作的进步,从而保障实验室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雪松.水质自动监测站自动监测与实验室国标方法分析比对实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18):320-320.

[2]林树生,尤小娟,陆权等.水质COD***自动监测与实验室分析方法比较[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3,43(3):30-32.

[3]林树生,尤小娟,陆权等.水质氨氮***自动监测与实验室分析方法比较[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3,21(4):33-34.

[4]王雅林.实验室水质质量检测操作及注意事项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6(8):30-31.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篇10

1.1课程定位

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是药学、药剂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对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来说尤其重要。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药品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为:通过对就业岗位及相关职业能力的进一步调研与分析,构建突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课程体系,即形成“基本素养平台课程+核心职业素养与能力课程+拓展职业素养与能力课程”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是在前期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训32学时,在第4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合作的职业心态或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药物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根据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完成检验任务,并具有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检验中的现象与原理、分析与解决药品质量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和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1.2课程设计

1.2.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融药检工作和学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理念。

1.2.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为满足医药企业药物分析与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药品的检验任务而开设的。首先,对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岗位、检验任务及其能力进行分析。药品检验岗位很多,如生产企业的标准岗位,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岗位,微生物检验岗位,成品留样岗位;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验收岗位等。这些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就是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等各种检验对象按照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与判断。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包括:药品质量标准解读能力(如熟练查阅《中国药典》)、试药选用与试液准备能力(如氢氧化钠滴定液应选用何种规格的试药,如何配制)、检验仪器的选择与操作能力(如溶出度测定应选用哪些仪器、溶出仪如何使用与校正)、规范填写检验原始记录的能力、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报告结果的能力、解决质量问题和检验异常情况的能力。然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考虑与其他同步课程的分工,以药物分析与检验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典型检验项目,以上述检验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最后,制订课程标准,细化与规范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将检验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2.1内容选取

根据上述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教学目标,按照如下方案选择教学内容。(1)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将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2)每个项目按照具体的检验工作流程和教学规律,分为检验任务与目标、检验前的准备、检验原理与检验过程、检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常见问题与处理、同类知识与技能拓展、学习效果评价、思考与训练,共8个部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递进式设计学习情景,将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同类知识与技能的拓展选取。

2.2内容组织

在每个典型项目的教学中,前面4个部分围绕检验工作任务的实施、检验结果以及检验过程分析、检验原理等理论知识来组织。即从具体的检验任务出发,确定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围绕检验的具体工作任务,学习相关检验操作,增强感性认识;结合检验操作,进行相关理论教学,详细分析检验过程与原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后面4个部分围绕同类知识技能拓展、常见问题处理、学习效果评价来组织,即选取同类知识与技能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快速而高效地掌握药物分析与检验的知识与技能;结合检验过程与检验结果,设置检验常见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质量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与思考训练,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2.3教学表现形式

教学表现形式共有5种:(1)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2)建立完备的课程标准化体系,如课程标准、教案、课件;(3)实施以药检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选取若干个代表性的典型项目;(4)制作***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项目教学录像;(5)建立全方位的学习评价体系。

3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3.1教学模式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性质与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与内容中,有机采用了工学结合,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以及学中教、教中学等教学模式。

3.1.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将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情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1.2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以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式来设计的,教学即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并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实施项目教学。

3.1.3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教学实行“2+1”教学模式

即学生要在企业药品质量检验岗位或质量监控岗位顶岗实习一年,这段时间,企业带教教师和学院专业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辅导,实现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实现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

3.1.4学中教、教中学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学院实训中心平台,采用了学中教、教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以学习者也以工作者的身份自主参与学习。学中教、教中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提前到实训中心进行观摩、实操练习,通过学生的自我研究性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先于其他学生达到能够***准备检验项目、***完成检验项目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在课堂上协助教师进行示教、带教,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预期效果:首先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然后在学生之间形成主动和互相学习的风气,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2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2.1情景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画面了解药品检验所、药厂等医药企业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实际工作环境,熟悉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对药物分析与检验场所和检验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训场所进行实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药物分析与检验的操作技能。

3.2.2角色扮演教学法

学生扮演化验员,教师扮演主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完成实训,并按照企业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的成就感及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3.2.3分组讨论教学法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项目的教学特点,针对药品检验实际工作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后集中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项目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讨论中提高了操作技能。

3.2.4启发引导教学法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师可以边讲边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也可以随时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必要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5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于实际工作任务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答疑来完成任务,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3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技术、网络课程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工作环境、方法及过程[5],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增强了教学效果。

4网络资源和环境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本院精品课程和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增加可利用资源,以实现远程网络教学、实验课实时演示、多媒体***教学。同时,精品课程设立***课程论坛,学生可在论坛上提出问题或向教师索要资料,教师随时解答相关问题,并可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考。另外,还可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类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片、视频教学录像、模拟教学录像、参考课件等,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渠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考核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工业分析检验论文10篇

学习

档案管理学论文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管理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档案专业论文发表刊物,档案管理类论文。1.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1.1领导不够重视就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对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

学习

理化检验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理化检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理化检验如何定论文题目,理化检验论文提纲怎么写。本院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主要采用书面测验形式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评价。如何设计理论课程的测试标准,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考试侧重点加以区分

学习

基础公司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公司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药剂学毕业论文十篇,软件技术毕业论文十篇。2.通过毕业实习,是学生熟悉本专业工作的内容,培养学生理论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学习

教育测量评价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测量评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论文题目,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1000字。研究的进展不大,学科的成熟度不高,与我国广泛开展的教育评价活动很不适应.我国各省市都有考试院(中心),也成立了许多评估、评价机构,广泛展开了

学习

检验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检验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检验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模板。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中***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1研究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附院接受

学习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检验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检验优秀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医学检验的毕业论文范文。1.1研究对象重庆医科大学2008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共69篇毕业论文。1.2基础工作在校期间开设专业英语、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文献综

学习

专业检测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检测论文10篇,内容包括检测类技术论文怎么写,专业的论文检测。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

学习

演员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演员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演员职称论文,戏曲演员评职称怎么写论文。公共演讲,尤其是***治演讲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多学者已对公共演讲进行了广泛研究,如传统语法的研究、演讲内容的研究、与具体语言特征有

学习

运筹学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运筹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运筹学最短路径问题论文,运筹学论文题目大全。1、考虑对甲支局的投资,并分析其最优解,如表二所示,2、考虑对甲乙丙支局的投资,并分析其最优解,如表三所示;3、考虑对甲、乙、丙三文局的投资,并分析其最优解

学习

不唯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不唯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课题论文,职称评审论文发表。“唯职称论”“唯学历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职称、学历与能力、学识毕竟不是一回事。不可否认,高职称、高学历的人中有许多有能力、有学识的人;但不

学习

档案学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档案学毕业论文热点,档案学论文题目大全。1.2档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档案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把这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弄清楚。否则,研究活动就会误入歧途,走偏方向。保自澄认为:“档案社会

学习

电子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子高级职称的论文怎么写,医学职称论文发表。三、来稿要求1.篇幅:以5000一8000字为宜。2.题名:简明、具体、明确,概括论文要旨;不超过20个字。3.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多名作者姓名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学习

职称职称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职称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期刊论文发表,职称评定新规职称论文发表要求。关于医学的职称论文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养成[摘要]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之养成是当代医学发展所需,但在我国目前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养成过程中存

学习

一级职称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一级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评一级职称论文要求,高级职称论文范本。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究院、所和分

学习

理化检验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理化检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理化检验如何定论文题目,理化检验论文提纲怎么写。本院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主要采用书面测验形式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评价。如何设计理论课程的测试标准,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考试侧重点加以区分

学习

检验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检验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检验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模板。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中***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1研究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附院接受

学习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检验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检验优秀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医学检验的毕业论文范文。1.1研究对象重庆医科大学2008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共69篇毕业论文。1.2基础工作在校期间开设专业英语、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文献综

学习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10篇

阅读(93)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检验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检验技术论文范文大全,医学检验论文大全100篇。1.2放射性测量仪器讲解气体电离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时,可应用动画显示这一过程:射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受激电离,产生出正负离子对,在电场的作用

学习

检验专业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检验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检验专业论文怎么发表,检验高级职称的论文。新专业为医学检验技术,虽然名称没有太大改变,但明确归属新单独设立的医学技术类,统一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使本专业其内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认为

学习

痕迹检验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痕迹检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痕迹检验实训心得,痕迹检验论文。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发现手印痕迹或者将手印痕迹显现出来之后,首先要对手印痕迹进行固定,然后在对手印痕迹进行提取,把手印痕迹完整地从犯罪现场提取出来,才能对其进

学习

食品卫生检验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卫生检验论文10篇,内容包括食品检验论文范文100篇,食品卫生检验管理论文范文。1卫生理化检验的基础和意义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发展到怎样的水平,要看对卫生理化检验提出什么要求,并由分析化学为卫生理化检验提供什么样的理论

学习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检验毕业论文题目推荐最新。1.1紧张的毕业实习、沉重的就业压力和各种各样的考试等冲击,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投入明显不足。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