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检测论文篇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进行课程组合时,要逐渐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界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按照功能任务的不同组合新型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将每个任务划分为几个小型任务,让学生化整为零的掌握所有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水平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只传授课本知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多动脑;而教师需要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技能,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四、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专业检测论文篇2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学普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导致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单位,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具体工程实践问题。因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高校应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突出,如何能促进研究生将理论知识与道路设计、建设、养护中遇到的具体工程问题,成为研究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1-3]。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起初是采用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大部分都来源于商业管理过程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此種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工程案例教学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依据专业理论讲解需要,围绕某个具体工程实践场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
例[4-6],教师和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对具体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7-8]。
本文依托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基础课程《现代道路检测与维护技术》,探索工程案例教学,促进本专业研究生全面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 课程背景
《现代道路检测与维护技术》是一门依据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特色研究方向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授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路面摩擦系数仪、高聚物注浆技术等现代道路检测与修复新技术。本课程涉及了电磁学、材料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科背景普遍为道路与铁道工程、岩土工程等土木交通学科,对电磁学、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理论了解不深,如专注于检测修复原理讲解,学生反映学科差距大,难以全面掌握;此外,该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仅通过课堂讲授,学生难以掌握检测以及修复设备操作技能。本文针对课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无损检测与非开挖修复专题,探索工程案例教学途径,提升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
3 工程案例教学举措
3.1 制作检测与修复原理讲解视频
针对文字讲解不够直观生动问题,学习枯燥的问题,制作探地雷达、落锤式弯沉仪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和高聚物注浆非开挖快速修复原理动画,并现场录制和原理对照的检测和修复视频,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的了解新型道路无损检测设备的检测原理以及快速修复过程,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3.2 参与足尺模型试验检测与修复
利用学校综合试验场,修建一个足尺水泥混凝土高速公路模型,将落锤式弯沉仪和探地雷达检测设备拉到学校,带领同学们对足尺模型进行弯沉测试,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路面板进行弯沉测试,总结不同温度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沉测试值的变化规律;利用探地雷达对混凝土板下部脱空进行探测,分析脱空路面和完好路面探地雷达***谱反映规律,最后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现场注浆试验,针对不同弯沉进行不同量的注浆试验,观察不同注浆量对注浆后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沉测试值的影响。
3.3 工程实践讲解
依托云南实体水泥混凝土路面检测修复工程,介绍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检测流程,分析落锤式弯沉仪和探地雷达实际检测数据,判断道路病害类型及程度。讲解高聚物注浆修复工艺流程,依据检测结果制定维修方案,利用大量现场照片及视频,真实还原修复现场。
4 工程案例教学优点
采用案例教学,教师讲述的不再是复杂繁琐的理论公式,而是生动形象的动画以及实际工程项目,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实际工程中去,利用实际工程数据,采用理论知识进行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足尺模型,可系统掌握检测修复技术操作要点,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检测论文篇3
关键词:食品行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人才需求 实践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对营养和食品安全更加注重,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国食品工业持续近30年的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没有突破9万亿元,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一个向上的势头。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会有较大需求;同时,对食品行业高职技术应用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也有新的要求。当前食品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综合适应能力表现一般,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由此看来注重实践教学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重要环节。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是强化理论知识、锻炼操作技能、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创新点的重要途径。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在制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对以上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然后通过社会调查分析,结合教育现状,才能确定所需的技术岗位、开设课程等,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
一、调查过程
为了进一步修改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河套学院食品教研室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2012年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138名毕业生进行了职业岗位调查,涵盖区内外66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学生从事岗位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2013届和2014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2010届、2011届和2012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岗位调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对138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发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调查表138分。由于是应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保证所有问卷全部收回。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从调查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有47.3%的毕业生在本专业岗位上工作或实习,52.7%学生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还不到一半。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这两个岗位上,各占43.07%和24.62%;从事食品营养、食品研发与加工、食品销售岗位的人数较少,分别占10.77%、7.69%和9.23%。有三名毕业生在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仅占4.62%。毕业生从事岗位分布如***1更为直观。
根据毕业生反馈工作或实习企业人才需求结果(表3、***2)表明目前食品企业对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有80%的食品企业需要食品检测人才,需求人数占需求总人数的40.1%;对食品企业管理、食品加工、食品营销等人才的需求量也有一定增加;特别是食品营养岗位需求较为明显。分析职业岗位分布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和社会需求有关,食品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因此食品检测和质量控制人才需求量很大,现在食品企业数目很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比例较大,食品加工和销售也需要较多的人才,至于营养方面,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和社会服务较少,所以目前需求相对较少。
***2 近几年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比例
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未来人才需求预测
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食品营养方向人才需求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的疾病日益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引导我国居民参与及改善营养膳食搭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因此,需要大量的食品营养人才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菜师等满足社会需求。
(二)食品检测方向人才需求
2005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总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检验人员实行职(执)业资格管理制度。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食品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培养优秀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的人才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三)食品相关方面人才需求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奋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与食品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配方的研究与生产人员也是市场和社会需要的。
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分析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全面分析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通过岗位群进一步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也比较完善,根据以上对社会需求及毕业生两个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第五届食品安全论坛.技术创新与食品安全分论坛.中国包装工业,2013(13)
[2]顾仁勇,颜文斌.中小型食品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51
专业检测论文篇4
关键词:检测机构人才建设对策建议
中***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37-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范围、程度迅速扩大。人才竞争成为经济竞争的主体。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国家的兴盛在于人,国家的灭亡亦在于人,古圣先贤,早有明训;回顾历史,可谓丝毫不爽。经营事业的成败,不容讳言,与治国同一道理,在于人事安排是否合宜。”对于检测机构而言,“人员贯穿于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只有先进的设备、完善的管理体系而没有人才,那么检测机构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检测机构的发展,检验市场的扩大、业务量的增加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检验能力和工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在这种冲击下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实力,人才问题成为关系检测机构发展的关键。检测机构要本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根据战略规划和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系统、激励机制、员工培训与教育体系,以发挥和调动员工的潜能,营造充分发挥员工能力的良好环境”。坚持引进高科技人才,留住骨干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实现国家质检总局“人才强检”的战略目标。
当前,技术人才短缺及人员年龄结构偏老是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质量方针的实现,但现在许多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存在人员学历低、技术人员少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现存问题。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检测机构的当务之急。
一、发现人才
人才是任何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发现人才的前提在于检测机构的领导者要有科学人才管理观念。这种人才观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二是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三是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标准;四是识才、育才、用才、留才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领导者要给各类人员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创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这样才能识别有用之才,了解人才特点,挖掘、发现有用之才。管理者应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可采取选拔与竟聘相结合,以竞聘为主的人才选拔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二、培养人才
检测机构应尽可能地给各类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条件和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管理理论、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科学素养。逐步建立并完善正常的人员培训制度,从整体上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岗位培训及现有人员素质培训,要特别注意在岗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在岗进修或请相关专家进行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
2.选拔一批富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富力强的、具有相当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充实到检测机构的管理岗位,让他们发挥革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用,推动检测机构发展。
3.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到技术力量强、检验水平高的技术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向培养。培养专业领域带头人。
4.鼓励专业人员多参加行业学术会议及横向的参观学习,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标准、新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5.各专业检验室内部也要定期组织各种检验技术研讨,不断提升专业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素质。明确岗位职责,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并定期对各类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予以辞退。
三、引进人才
检测机构应建立开放有序、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开向社会招聘高水平、高学历,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或精通汽车检测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并以他们为基础,带动检测机构自身人才的成长,力争培养一批有较高造诣的学科带头人。但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引进人才的规格要适度。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高水平、高层次是欠理性的。一个以检验为主的检测机构,不一定要引进多名硕、博士,由于检测机构一般缺乏科研课题及适宜研究的设备、环境,使高层次人才从事简单、重复性的检测工作,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也无法留住人才。
2.要处理好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关系。个别检测机构花大代价引进人才后,却不在其他员工的培养上下功夫,挫伤了众多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检测机构应一方面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合理提高对口人才的引进待遇。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发展。
四、留住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检验机构来讲,最重要的资源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开拓能力和热情,检测机构要为留住人才积极营造两个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通过完善产品质量检验试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加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力度,为优秀科技人员的培养与成长提供平台。在软环境方面,要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成果等多种手段,发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充分体现知识价值、人才价值,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为检测机构创造更多的财富。检测机构应从七个方面着手:
1.在实际的奖金分配中要体现多劳多得以及技术含量的特点。
2.全面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每个检验人员的具体量化目标进行月份、年度的准确公正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先进评选以及职称晋升挂钩。
3.对检验人员的职称评定既要体现出学历的重要性,更要看重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的实绩。评聘分开,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鼓励能人、新人脱颖而出,调动检验人员的自我激励。
4.鼓励员工攻读大学、研究生学位,深化专业知识,并给予适当的学费支持。
5.对员工通过专业考试取得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学费予以报销。
6.鼓励技术骨干开展课题研究,获得立项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及奖励。
7.对在专业期刊、部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具有一定价值的论文,以及在行业学术年会论文交流获奖的,都要予以奖励。
专业检测论文篇5
关键词: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探索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该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食品感官检验、食品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理论知识,很多实验是在为基础化学和基础生物学补课。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及在实践操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较少。课程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把实验课当成是理论课的附属。单纯理论和公式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难学、厌学情绪,一些学生为了拿学分而学习,不能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需要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前期准备工作中,仅仅参与食品理化成分等的测定步骤,因此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不完整,例如样品处理、数据处理等。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及样品的保存等重要内容成了学生的“弱项”。即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对数据处理方法不熟悉,误差概念不明确,导致分析结果不可靠,很多学生做完实验就算完成任务,从来不想为什么会得到实验结果,与所学的理论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各专业之间、各学科之间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ATP荧光光度计、甲醇速测仪等快速检测设备只能通过***片、说明书和网络知识了解,学生无法拿到这些仪器活学活用。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简,以基础知识为主体,深入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意层次分明,又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实用性,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强化教学效果,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授、提问、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先进设备及多媒体,针对课程的特点,按授课知识点制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件,或直接播放Flas、实验录像片,使理论知识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3.授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开展课堂讨论。主讲教师根据所讲内容列出讨论题,所列的讨论题目大部分是食品工厂或现实生活中涉及食品安全检测的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带有研究、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充分准备后再讨论,然后教师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食品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学习。教研室采取定期组织教师听课,观摩教学,在授课结束后,主讲教师写出总结材料,并对试卷进行卷面分析和考试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4.增加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期末试卷出一些实验操作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难点,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其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本课程以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动手能力。
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课开设的总体思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工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增加现代实验技术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中坚持学生***操作,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2.加强生产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葡萄酒厂、番茄酱厂、饮料公司、农产品检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亲自参与食品生产和安全检验的全过程,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对食品品质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卫生检测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并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及尽快适应以后的科研与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实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生产实习中加强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参加完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大学生挑战杯”论文。通过这些实践性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增添新仪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对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丰富的科研经验充实教学内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注重食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食品中有害物质及掺假物质检测。我院购置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原子吸收、食品物性测试仪等先进设备,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实现与其他学院仪器设备共享,促进大学与企业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为学生毕业后走向食品研究、检验、生产及外贸等部门起到桥梁作用。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态度有所改进,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叶瑞洪.《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2:46-48.
[2]黄丹,刘达玉.对《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5:108-109.
[3]胡伟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5,7(3):50-52.
[4]丁建英,张根华,权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47-17348.
[5]袁高峰,方旭波,陈小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6-57.
专业检测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 装饰装修材料 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70-02
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是建筑装饰材料检测专业一门技能课程,内容涉及常用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装饰装修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检测方法,并能够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常用装饰装修材料的主要污染指标进行检测的实践技能。
一、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过于理性,缺乏感性认识内容
现有的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课程内容一般是以介绍市场上常见装饰装修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技术性能为引子,然后结合国家标准介绍不同装饰材料的检测方法。理性内容占有大量篇幅,缺少必要的案例和***片。按照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感性认识,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进入市场也难以分辨出自己学过的装饰装修材料,不利于本门课程核心内容――检测评定程序方法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流于形式,缺乏专业性
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是将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相对***的内容,理论部分由教师在教室讲授,实验部分则是在实验室进行。而在实验教学方面,仅是按照不同教学内容分类进行单一实验,实验过程只是简单地按照实验方法机械地做,对结果单纯记录,如果结果出现异常,很少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原因。而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应用于室内装饰装修领域,因此对于装饰装修材料检测的职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室内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本门课程在实际应用中,注重综合性,并要与建筑装饰专业相结合,具有专业性,而并非传统实验教学单一实验的堆砌。此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是占主导地位,缺乏让学生***开展实验的机会,而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掌握实践技能,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承担对常见的装饰装修材料进行检测与合格性判定的任务。
(三)适应就业岗位需求,改革考核模式
本门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这门新型专业的核心课程,考核方式还是未跳出传统考核模式的圈子,即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开,这种考核模式难以实现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后果。这也就违背了本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检测等相关专业学生上岗就业的重要参考工具的意***,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以保证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就业于室内环境设计、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加工、装饰材料检测等相关领域岗位的技能。
二、实践摸索过程及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以此为本课程教学的宗旨,设计如下改革方案。
(一)实践摸索过程
我国成立了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进行检测评价的专业机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按照专业的认证检测中心对就业岗位如质检员,装饰材料生产开发人员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并结合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实际,打破原来教材教学内容的顺序,设计八个培训任务,内容涉及人造板及其制品、木器涂料、胶黏剂、壁纸、木制家具、聚乙烯卷材、地毯、混凝。这八个培训任务的学习过程都遵循以下程序:首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或者去装饰装修现场,帮助学生对工作对象的实际应用过程形成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第二个任务是装饰装修材料的取样及检测,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前,通过预习查询所要检测的装饰装修材料的国家标准,对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原始记录进行初步设计;第三个任务是在第二个任务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预习方案进行指导和调整,并安排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实验方案,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并按照国家检测的质量标准,对所检材料进行合格性判定。学生从原料识别、性能认识,到取样方法、检测手段、质量判定这样一系列程序的实施,完成综合培训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考核方式改革
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考核,摒弃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调整为全部通过实践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考核,学生完成八个培训任务后,进行抽签考核,要求学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在考核过程中,由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模式改为***完成考核,教师对学生的现场操作过程进行实时打分,并对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理论要点进行提问,在实践环节中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国家检测质量标准为参考,教学要求以专业的检测认证机构的要求为指导,结合市场和就业岗位需求,规范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使之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钟静.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5).
[2]王正君.加强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9).
专业检测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评价;效果检测
[作者简介]盛光希,湖南女子大学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04
[中***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8―0165―03
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内涵体系由目的、目标、计划、内容、实施和评价(检测)组成;组织体系由学校、社会组成;实施体系由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实体)共同组成。
一、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评价的目标取向
考察评价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首先要考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于1950年颁发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指出:专科教育要“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培养通晓基本理论并能实际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如:工业技师、农业技师、财***经济干部、文艺工作人员”。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用工作。这类人才一般可称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可表述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种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育、教学实现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内容由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即通识教育)构成。通识教育指向一个人的“价值、道德、态度、立场、情感与意志”;专业教育指向一个人的“职业、技能与本领”。专业教育旨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有用的人”、“职业的人”、“本领的人”和“技能的人”;通识教育旨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道德的人”、“***的人”、“善良的人”、“情感的人”和“责任的人”。通识教育这一目标可以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和“公民”;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获得近于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使其获得较为合理的能力结构;四是培养大学生丰富而高雅的情趣。舒志定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存结构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将通识教育分成三个结构层次:最核心的是确立人与世界、人与自我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层是人在处理各种关系中所体现的主体性观念;最外层是把主体性转化成现实的主体能力。基于对过去一段时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片面强调其专业性的反思,人们在通识教育实施过程别关注从培养单纯的技能型人才向培养技能一技术一知识的多元复合型人才转变,关注培养学生通观的知识及视野,形成经验整合与整全判断,即“全人教育”。
二、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评价内涵及模式
课程评价包括课程需要和学生需要、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学生成果目标、通过课程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有效性、学习环境、课程***策、资料分配以及教学成果等内容。通识课程评价即是对通识课程的价值进行判断,全面的通识课程评价应是对通识课程的所有方面的价值进行判断。
根据张寿松先生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一书中的描述,全面的通识课程评价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课程目标进行评价,旨在考察通识课程目标的适应性与科学性。即通识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它包括学校通识课程整体规划和每一科目的通识课程两部分。第二,对通识课程计划进行评价,旨在考察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对各类课程分配的合理性,考察通识课程计划中的某一具体学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第三,对通识课程内容进行评价,旨在考察通识课程内容与通识课程目标之间的迫切性与可行性。第四,对通识课程组织及实施进行评价,目的是考察通识课程的领导及管理机构,以及通识课程具体实施状况。第五,对通识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旨在考察学生的主体性反应方式与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之间的迫切性,以及学生在这一课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及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影响。
在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中,应该遵循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则或模式:(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有机结合。科学主义相信真正的实验,而实验通常集中在结果或影响上。这种方式趋向于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常常把测验分数作为主要数据,用来与不同情境中的学生成绩相比较。人文主义取向认为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各种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人们不可能把它切割开来分别加以研究,主张评价者与实际情境的交互作用。在人文主义的评价中收集的材料大多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所以,更多地采取对实际情形的文字描述,而不是数据分析。任何事物都是量与质的规定性统一,通识教育也不例外,其结果检测必然科学地体现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上。(2)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内部评价直接指向课程计划本身,因为人们往往假设:课程计划设计、组织得很好,有可靠的基础,则可能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产生效果。因此,往往就课程计划所包括的特定内容、课程内容的正确性、课程内容排列的方式、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以及所包括的教学材料的类型来评价课程计划本身的价值。结果评价重点考察课程实施的结果,主要用来考察课程计划对学生所产生的结果,也可以用来考察对教学人员产生的结果。一般是通过对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或其他标准参数之间的差异作出判断。通识教育既关注知识的获取,又关注价值、情感、个性等因素的养成。而这必须是在教育实施中通过计划与结果、过程与效果共同完成的。(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是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而从事的评价活动。它既可指课程设计和试验阶段提供反馈信息,使课程编制者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也可指课程实施阶段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及改进。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后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它重点考察课程计划的有效性。如果将总结性评价看作一根藤上结出的瓜果,那么形成性评价则是这根藤,只有这根藤发育和生长良好,才能形成有效而品质优良的瓜果。对通识课程及其体系的评价,中心是考察课程目标、内容与接受者之间的切实性。
三、高职高专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效果检测
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实施目的的高职高专教育,其学业的检测和考查不同于中职教育,它要求体现更高层次的技能自主性和能动性;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要求突出实践性;还有别于
传统的教育检查模式,它要求创新与创业性。因此,其检测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都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和改革。
1.树立开放的检测观念。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了它的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学与生产相互联系的大舞台。开放的平台必须有开放的观念作指导:(1)“互动”观念。检测是评价教育效果的一种手段,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推进、强化、增效形式,也是教学过程的有效延伸,它本身就是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考试不是目的、目标,应该以“学”促“教”、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相互关联。(2)“现代”观念。一方面,要灌输、检查学生现代和先进科技知识掌握情况,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推进检测手段的现代化进程。实践证明,检测手段现代化进程也是考试检验的科学化、完善化过程。(3)“效能”观念。考试不单是检查已经所学,还要促进今后所学,甚至启发学生就业、创业、毕业后再教育及自学观念的形成。
2.建立实践操作型的检测内容。检测内容是考核体系的中心因素,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检测内涵注重实践、注重技能的特点:(1)知识与技能、巩固与创新结合。在任何教育中,知识是基础前提,因此,在检测知识理论的前提下,更要注重技能操作测试及其升华―创新设计操作的测试以及职业能力检测,形成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素质四个层次。(2)教材内与教材外、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开放型的职教检验体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要立足于课程本身,着眼于专业知识体系,把书本上的内容与书本外的本课程知识、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把课程、学科内容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学科内容有机联系、衔接、贯穿和融合起来,形成知识链或技能模块。(3)学习与就业、校园与社会结合。职业教育尤其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就业型人才。因此,学习效果检验不仅要检查其学科知识,还要针对岗位群的要求检查其岗位适应能力、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检查校园内所掌握的知识,而且要走人社会,检验其社会适应、岗位适应、生产操作和自我发展能力。总之,对于通识教育的效果评价,“考试或学生成绩的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考试绝不能只检验学生获得或记住的知识的多少,要着重于能否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去识别、判断与分析一些社会事件,或是能否运用表达、交流的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的活动”。
专业检测论文篇8
【关键词】理实一体;职业能力一、超声波检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客观上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从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分析,毫无疑问需要进行职校生职业资格鉴定;从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企业和市场对职校生认同度最高的是“懂技术、守纪律、能吃苦”,勿需赘言,企业也要求职校生在校掌握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从职校生个体分析,经过为期二或三年的职业教育,也需要对学习结果和职业能力进行权威的技术鉴定即职业资格鉴定,而职业资格鉴定则包括理论与实际操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恰好是对症下药,尤其是对无损检测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将会更加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考证做好提前准备。超声波检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改变以前的课堂填鸭式教学,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训室面对实际检测工件,结合多媒体理论讲解,让学生仅仅围绕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在理论上全面把握相关知识,在实践上夯实和熟练相关技能,掌握职业资格鉴定必须内容,并能从容应试。
二、超声波检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理论教学
依据《辽宁省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须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满18周岁符合报考无损检测人员特种设备Ⅰ级证书。以超声波检测初试考核为例,鉴定考试中历时2个小时的理论考试一般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是非题。在理论教学中梳理好知识脉络,并及时就习题集中相关题强化学生理解并熟记正确知识点。对于单项选择题,由于每个选项都具有干扰性(即迷惑性),要求同学把正确选项选出并熟记,认真分析、慎重作答。对于是非题,不要只看表面和只凭感觉,更重要的是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把错误的题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所有是非题都只记正确答案。
三、超声波检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实践教学
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是一种达标考试,只要考生达到一定的鉴定考试要求和成绩,考生就可以通过该工种相应等级的鉴定考试,它不限定过关人数,鉴定考试的过关率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实际水平。超声波检测实训是无损检测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训环节,通过实训使学生初步掌握超声波检测的基本原理,了解相关检测仪器设备构造,熟悉实际操作规范,达到在实践中,掌握工艺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标准,按标准对缺陷进行定位、定量、定性,从而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熟悉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实操的应试技巧。对于参加实际操作考试的考生,强调在实训时,尽快熟悉操作流程;不要慌乱,在平时实训中就要注意掌握好时间,以免出现在真正考试中即使你全会做,时间到了没做完照样要扣分的。另外在实训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考心理。沉着和冷静的心理素质有利于考生实际水平的发挥。例如,在实训现场进行锻件检测时,要根据该件的实际厚度和实际情况,对现场实际问题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实际操作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完毕,应清理现场并报告考官。做到:在实训中强化技能鉴定的标准和要求,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经受住职业资格鉴定的实战考验。
四、超声波检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考核评价
对于超声波检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成绩考核上一改原来的一张卷纸定成绩的方式,依据辽宁省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初试评定方式,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综合评定。期中测试一般采取一级考证标准,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理论试题包括是非题和单项选择题两项,共计50题,时间为90分钟;实际操作考试以相关仪器的基本操作为考核项目。期末测试一般采取二级考证标准,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理论试题包括是非题、单项选择题、问答题及计算题共4项,时间为120分钟;实际操作考试以实际锻件、焊缝的缺陷检测为考核项目。考核评价以《辽宁省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评价标准》为依据,与辽宁省无损检测人员考证无缝衔接。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工业的强劲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永不停歇。特种设备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关系着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序进行,如此大量的特种设备安全成为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与百姓息息相关。打造“家长放心、企业满意、社会认同、***府需要”的职校毕业生,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中等职业学校无损检测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改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去探索,去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无损检测人员!
参 考 文 献
专业检测论文篇9
根据***、中央******治工作部、训练管理部有关文件精神,为做好2018年***队院校在我市招收青年学生工作,结合我市招生工作实际,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招生对象
***队院校招收青年学生对象为参加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年龄不低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止2018年8月31日);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治思想品德好,立志献身国防事业,志愿报考***队院校;参加由***队组织的***治考核和***事职业适应性检测(简称***检,下同),结论均为合格。
二、***治考核和***检
1.***治考核。有意向报考***队院校的考生须于6月9日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bjeea),*打印《***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治考核表》及填表说明。
***治考核按照***、***、总***治部《关于***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治条件的规定》(〔2001〕***联字第1号)执行。区人民武装部会同区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考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所在中学具体组织实施***治考核,主要调查了解考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和在校表现,做出***治考核结论。***治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考生户籍所在地与其就读的普通中学、教育机构或者工作单位等不在同一区的,***治考核工作由考生报名单位所在区人民武装部负责。考生于6月20日前将《***治考核表》交回区人民武装部,各区人民武装部于6月21日前将《***治考核表》和《考生***治考核情况综合登记表》报送卫戍区招生办公室。
2.***检。***检包括体格检查、面试、心理检测。体格检查(含心理检测)执行《***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办法》(***后卫〔2016〕305号文件)。***检工作由卫戍区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
***检于6月25日开始,在******总医院第304临床部(海淀区阜成路51号)进行。6月23日,高考成绩后,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简称市高招办,下同)和卫戍区招生办公室按照相关规定确定参加***检考生。***治考核合格且高考成绩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须于6月24日下午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打印“***检通知单”。考生持高考“准考证”、“身份证”、“***检通知单”,按照***检通知单中通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参加***检。***检一般先进行面试再进行体格检查和心理检测。面试主要考察了解考生的报考动机和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面试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面试不合格的考生一般不再进行后续***检项目。除当场不能做出结论的血常规、尿液、血清艾滋病毒抗体等体格检查项目外的***检各项目结论应当场告知考生本人。***检最终结论,考生可于6月29日下午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
***检医院设立监督复议组,成员由市高招办、卫戍区招生办公室、医疗机构各1名负责人组成。考生对***检各项目结论有异议可现场提出复议申请,由监督复议组现场复议。对可通过服用药物或者其他***手段影响检测结果的项目不予复议,考生的初检结论为最终结论。
***检结论为合格、不合格两种,其中合格区分指挥专业合格、装甲专业合格、测绘专业合格、雷达专业合格、水面舰艇专业合格、潜艇专业合格、潜水专业合格、空降专业合格、特种作战专业合格、防化专业合格、油料专业合格、医疗专业合格、其他专业合格等。***检结论为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考生录取必须符合相应的体检合格标准。***治考核、***检综合结论须由卫戍区招生办公室审核。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做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三、录取
专业检测论文篇10
1 项目教学法中专业与课程适用性问题
项目教学法从理论上讲,比较适应于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和课程,并且要有符合且满足项目实施的实验仪器或设备设施。实施项目教学法意味着对教材原有内容和体现的突破,事实上,任职教育不是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不把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教学目标,而在于对学生技能的应知应会。很多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通过构建与之相关的工作项目来弱化其理论内涵,而增强可学性、可操作性,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从任职教育的这个目标层面上讲,项目教学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的专业和课程,而且对文化基础课程同样适用。以《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为例,可将教学模块设计成项目,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首先计划好主题,如某铁磁材料样板进行磁粉检测;然后确定要设计的环节,如探头、磁场、试样、磁悬液等;再确定每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如建立磁场时如何选择磁化电流、磁化方向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并通过亲自操作每个步骤,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
2 项目教学法与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关系问题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知识、技能、态度、情感诸多方面。因此,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渐进式地实行,可以从某节课入手,进而发展到对该门课程的改革试点,进而延伸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的整合。即通过众多小的项目的组织、蔓延,将某一个专业的全部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都囊括其中,从而促进专业建设与优化。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的精髓。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推动力度最大,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远。当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要囊括一个专业的大部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极大的难度。如《无损检测技术》课程即可以分为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等几个项目,并依据实际实验设备开展红外检测、声发射检测等其他项目。进而逐渐将整门课程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类零部件不同缺陷的检测方法,将任职教育落到实处。
3 项目教学法对教材的处理问题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项目教学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教材,并有出版社在着手组织编写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其实,项目教学法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方法未必一定要配备一本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不会单一地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会灵活地渗透或夹杂其他的教学方法。同时,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设施设备,所选取的项目也未必都会一致。因此,项目教学法不一定要有一本专门的配套教材,关键是如何用该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使之成为一个个的工作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或指定一本或几本参考教材,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并通过阅读教材去寻找完成项目的相关技术、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仍以《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为例,目前市面上此类教材较多,大都以五大常规检测方法为主,其他检测方法为辅,多数属本科、专科的通用教材。在使用中需结合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同时可选用以本行业的案例为主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并推荐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考试委员会编著的目视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等无损检测系列丛书,以及一些最新出版的教材为参考教材。“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教材”形成优势互补,能更好的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4 项目教学法实施中教师的地位问题
项目教学法从教学组织的具体实施情况看,似乎就是教师布置项目,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项目,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显得很轻松。但实际上,在项目教学法的整个实施流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项目实施前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是相当多的,一方面要备项目,关键是项目的选取与改造。即确定这个项目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可以把这个项目分解成哪些任务;每个任务要涵盖哪些知识点和技能;以及项目材料的计算与提供;等等。另一方面要备学生,要使项目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个人兴趣等相符,还要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习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如果项目选取不慎,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不浓等,都可能会导致整个课堂或者一片混乱,或者死气沉沉。同时,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展开的,很容易造成知识的不系统,因此一定要通过阶段小结来归纳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教师在项目实施中的分析与点评是否精辟、到位,也影响着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效果。因此,实施项目教学法尽管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了学生的潜能,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不能动摇。
5 小结
项目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教师具有对整个专业高屋建瓴的理论学识,也需要教师对实际项目的工艺、流程的娴熟了解,还需要有综合运用专业、文化知识的能力和课堂状况灵活处理的应变能力。特别是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以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突破教材既有的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教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不断去摸索,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项目教学法既要重视实施过程的组织,更要重视最终的实际效果,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是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参与项目教学活动后,其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否得到对应的提升。项目教学法的着力点主要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上,但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学法的引导,特别是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方面的研究。只有师生的教与学的共同改革,才能促进项目教学法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祖炬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中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2]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3]张开暗,等.项目教学法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