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改革论文10篇

职称改革论文篇1

[关镀词]***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改革

在分配体系还没有实现根本变革的今天。专业技术职称的高低就成为体现个体收入差异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从事专业技术的人来说。职称就特别重要。在分配体系过于依赖职称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改革体系不仅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可咀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书馆学专业从1981年***颁发的《***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后,启动了***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改革。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推动***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一是稳定了***书馆专业队伍,二是提高了***书馆干部队伍的素质。三是提升了***书馆专业形象。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综合改革的深入和***书馆事业的发展,旧的职称改革体系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

一、现行的圈书馆专业技术职称改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重科研成果,轻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缋的考核。职称是一个人工作能力、学识水平和工作业绩的综合体现,具体要求应包含以下一些内容:学历、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外语水平以及现代技术运用的基本技能。而现行的职称改革办法中,除通过简单的专业技术职称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外,其它方面都是以他的论著水平和科研成果来体现。在职称评定过程中,的多少,是能不能获得相应职称的决定性因素。而一些长期从事***书馆具体工作的同志,疏于写作,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就很难通过,极大打击了一些同志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一些老同志,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很难获得一个自己理想的职称。***书馆虽然是一个学术机构,但它更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服务性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服务性是第一位的,对于多数工作岗位,大多数的同志。踏实工作更为重要。而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专家组根本无法详细了解被评者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因此只要“评”职存在,这一矛盾还将长期存在。

1.2重科研成果是导致学术腐败的主要原日。职称改革中过于重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数量以及发表刊物的级别是导致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区或学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过于看重科研成果与论文数量,不仅将许多不具有这方面优势而脚踏实地工作的同志拒之门外,同时还导致了“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

1.3重文凭的获取,轻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有明确的学历要求。因此***书馆工作人员对学历的培训积极性异常高涨。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如何利用这种积极性来提高广大职工的业务水平,是***书馆领导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在职教育与学历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但由于现行的职称评审条件中并没对继续教育内容作明确的要求,因此许多人在接受继续教育时不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去学习,而是选择‘些更容易获取文凭的学校或专业学习,这样的结果是学非所用。表现较为明显的是近几年***书馆全体员工学历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上都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但***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却没有因为员工的“学历”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高。

1.4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指标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如今虽已是市场经济时代,但指标仍然盛行在众多行业中。***书馆学专业职称评审中也不例外。单位有指标。你才有资格申报,能评几个关键看指标有多少。过多的强调指标,不仅违背职称评审的初衷。同时容易在职称评审中形成一种“关系风”,一些与直管部¨关系较好的***书馆。每年可以争取一定数量的指标,而关系一般或没有关系的则机会甚小甚至没有机会。

因此现在流行一种“职称评审的不是个人的工作能力。而是评***书馆的关系”说法。

1.5暗箱操作严重。在职称评审中。一贯形成的严格的“保密制度”,不但参评者绝对不知道其具体情况,就是参评者部门的领导往往也不知情。至于结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少数专家学者的意见,而过于忽视本馆领导和同事对参评者的意见。

1.6职称的终身制。现在是一朝获得职称,终身受益。这种制度让一些人失去丁应有的动力。在未获得理想职称前。工作还能尽心尽力。刻苦钻研业务。努力从事科研和写作;而一旦评到理想职称后,在工作中就得过且过。失去进取心,还美其名日“与世无争”。他们这种工作作风不但给同事带来负面影响。也给***书馆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二、建立新的职称改革体系探讨

有研究表明:短期内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管理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一些长期存在却得不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就只能从体制上找原因。现行的***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更有一些人甚至要求停止进行职称改革。这些现象说明现有的***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通过加强职称改革过程的管理就能解决的。我们必须从多年来形成的职称改革体系着眼,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现有矛盾。在此作者提出任职资格制度、考试制度与年度审核制度相结台,构成***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改革新体系的构想。

2.1建立***书馆从业资格制度。从业资格制度目前在其它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书馆也应尽快建立从业资格制度。“资格”作为从事***书馆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任何人到***书馆工作必须获取***书馆从业资格证书。资格考试应由国家统一组织,由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机构来组织。实掩。考试内容应包括***书馆学基础理论和***书馆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从业资格制度的考试同时应具有广泛性,不能局限于已在***书馆工作岗位的人员。更应鼓励其它行业或在校学生(包括非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参加这种资格考试。让他们成为***书馆的后备***。建立从业资格制度,一方面能够激发现有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克服当前职称改革中主要看论文数量而不看业务能力的弊端。有利于深化***书馆的人事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职业资格制度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无论是哪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通过***书馆职业资格考试,就有机会进入***书馆工作。这有利于***书馆吸纳自己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优化员工队伍。长期以来,***书馆人员紊质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馆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进人机制、始终摆脱不了进人中的关系户问题。有了从业资格制度,***书馆就有充分的自主选择人员的理由,从而抛弃长期扣在***书馆头上“收容所”的帽子。

2.2建立专业职称的考试制度。建立职称考试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专业考试获取相应的职称。从业人员获取了***书馆工作的任职资格,从事一定年限的实际工作,满足定的基本条件后,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的***书馆学专业职称考试,通过了相应的职称考试。即可获取相应的职称。目前我国已有~些专业职称改革是通过考试来获取相应职称的,如财务、医药卫生等系列的职称改革。***书馆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考试。应由全国统一制定具体要求,对每种职称的学历、任职年限,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或科研成果都要做出具体的要求,在达到基本条件后,就可参加***书馆学技术职称改革委员会组织的专业知识考试。对于专业知识考试,可选择几门***书馆学专业课程考试。也可以综台几门课程形成一份综台考试科目。“以考代评”有利于职称改革中的公开、公正,标准统一,能够做到人人平等。同时职称考试委员会也容易根据***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不同条件下对职称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考试内容),从而推动***书馆事业的发展。

2.3建立年度审核制度。职称的高低应当是一个从业人员工作能力大小的体现。获取了相应的职称,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应付出同等的劳动。这样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由于我国的职称是终身制,分配制度又始终与职称紧密结合。在“评17与”聘“没有实现根本分离的时候采取年度审制就是唯。

有效的办法。年审制就是国家在制定职称改革条例时。同时制定出获取相应职称后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发证机关可根据这些要求与该同志的表现(材料由个人述职和单位意见组成)相比较,给予审核或注册。对于那些不称职的、或不熊胜任相应职称工作的给予一定的宽限期责令其加强学习和努力工作;如果连续一定年限内还没有达到相应职称要求的,应当降低其职称。年度审核翩度可以促进***书馆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努力工作,让***书馆的人员队伍始终充满活力与竞争。

综上所述,现行的***书馆学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但我们应当看到职称评定对***书馆事业的发展及每位工作人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取消职称改革的继续进行,只要我们建立合理科学的职称改革体系。必然能够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使***书馆学的专业技术职称改革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推进。在此作者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黄宗忠。***书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8

职称改革论文篇2

一、把从职称评定的硬条件中剔去有弊无利

如果我们从国家利益层面来考虑这一“举措”,明显欠妥。国家的一切发展基础来自于教育,而教育的科学发展,从决胜战略来说,取决于教育研究。教育同属于国家发展基础项目,它的发展同样需要成千上万的研究者,既包括高级研究者,也包括基层研究者即教师。没有了对于论文的要求,就没有了发展标杆,就会“指导”相当多的教师放弃实践研究,没有了研究,国家和教育何能继续向高层次发展?难道说要永远的继承吗?

教师写作论文,就是在做研究。做研究不但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而且也锻炼了教师自己的写作基本功,也是教好书的基本能力。有研究才能有发展与前进的可能。笔者认为,写作论文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不管是优秀教师,还是普通教师,不管是高级职称教师还是低级职称教师都应该学会写作,学会写作教育论文。难道只有高职称者才能写出论文,低职称者就写不出论文吗?论文的质量并不取决于职称的高低,而取决于人的思想与理念。作为教师,难道在教育中就真的不会遇到问题吗?就算你是一位“继承派”教师,也会对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有不同的看法。其实不同的看法,就是我们需要寻找、挖掘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何况发表的论文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供全国乃至世界教育工作者交流学习或借鉴,是教育的财富。如若将其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就是对教育的贡献。教育中人人都会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所以人人都有可能写出好的论文。为此,不应该规定哪类教师晋升职称不需要论文。

“正方”甚至说取消这个条件,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这简直是童言妄语!如果说教师没有了论文任务,就一定会轻松,一定会把时间用于教育教学上,那么那些勤于研究与写作的教师岂不是不务正业?那为了保证所有教师都专注于教育教学,索性连正高职称的条件中也取消条款,好让大家都“全心全意”地教书得了。更何况,不认真思考、研究、写作的教师中,不见得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有多努力,多认真;对有些人来说,卸掉了论文的负担而多出来的时间,也许消融在麻将桌上。

还有人说,现在不少论文是请别人写的,还不如取消算了。笔者不否认有这种情况,这种说法作为发发牢骚也不犯大忌,但从***策的制定与执行层面来说,若是持这种想法是万万不可的,是荒唐的!这就好比现在有考试作弊的,你能取消考试吗?!

所以,作为职称评定的条件不仅不能取消,甚至还应该成为职称评定的优先条件。

二、职称与能力、职责的对应是改革的重点与关键

当前的教师职称评价确实需要进行改革,而且应该深入改革,但得理性地进行。当前的职称改革重点和关键不应该是简单的取消“论文”,而是研究如何才能保证高级职称者尽到相应的责任,进而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促进全体教师积极进取,以及如何取消职称终身制等有碍于教师和教育发展等问题。

其实,阻碍职称评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瓶颈或者冰山,是一些地方出现的偏向。一方面常常看见评上高级职称者,多是学校“高层领导”以及有雄厚经济实力或人际关系者,而且其中能力与水平真正对得起高级职称者也不多;普通教师很难评上。还有的地方高级职称者多不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从事的多是管理或教辅工作。在高级职称名额一度受限的情况下,如果取消这一刚性条件,瓶颈只会越来越小,冰山只会越积越高。另一方面,这些现象的存在,挫伤了一线普通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激情,导致普通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越来越无望,多数人就会选择“混日子熬年头”,缺乏工作热情与激情。

还有,在实际工作中的确有很多能力与水平超过高级职称者,但因名额限制所致未能晋升得了高级职称。面对“现实”,普通教师或是等待高级职称者退休,或是选择调动到有高级职称名额的学校;而一旦晋升了高级职称,就会高枕无忧,再动用脑筋调到非教学岗位上来“养老”。这一现状根本不利于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应该成为当前职称评定工作改革的重点。

三、对于职称评定工作改革的一些思考

针对目前情况,如何才能真正扭转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予以考虑与实施。

第一,明确改革目的与目标。教师职称评工作改革不应该着眼于“减负”,而应着眼于国家的利益与发展。红***两万五千里长征是多么的艰难,难道就因为难和苦而放弃***吗?难道写论文,就是很重的负担吗?其实“论文”背后隐藏的不是“负重”,是缺少钻研精神与研究的“真本领”。不思进取,不考虑问题,不去学习,不去研究问题及对策,总是“吃”现成的,当然轻松。总是吃“老本”能有发展与进步吗?

第二,确定改革重难点项目。有了清晰的改革目标,就要不畏难、不畏惧,着力调研当前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入探索研究对策,进行试点、推广。在此,不妨借用***讲的一句话: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它必然会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当前的高级职称者多未能尽到相应的责任。对此,如何去引导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是改革的难点,也是重点。其次,需要建立职称动态管理机制。对于已经晋升为高级职称者,如何对其进行“体检”,建立退出机制,也很重要。第三,要尽快取消高级职称名额限制。对于符合晋升条件者,要保证能有机会晋升上高级职称。只有真正建立起教师职称动态管理机制,才能真正盘活教师这盘“棋”,使教育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第三,建立“硬性”考核指标。针对当前教师职称申报与评审中存在较多人为因素这一情况,职称评定工作改革时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可“硬化”“量化”的指标,像这样的可“硬化”“量化”的指标,让申报者与评审者好操作,能对号入座,杜绝一切人为因素存在。如若遇到指标中没有提及到的问题或条件,基层组织应该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反映的问题,要成立专家组进行会商,入选条件应就高不就低。

第四,建立多层级考核组织。为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考核评审可实行由基层考核组把关,上一级评审,再上一级复查、批复程序,杜绝人情因素等存在,保证真正有能力者能晋升得上高级职称,无能力者或条件不成熟者不能蒙混过关,这样可以有效调动与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第五,建立考核组成员责任追究制度。为保证考核组成员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评审过程中出现的舞弊、工作失误或故意不负责任等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轻者可取消其担当专家评审组成员资格,重者通过相关部门审查取消其工作,如果情节更为严重且涉及法律的可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职称改革论文篇3

>> 地位与权益: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分析 本年度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讨 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贵在落实?? 聚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之我鉴 人社部:推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云南省全面启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在云南省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及改革的相关研究综述 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 ***常务会议决定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变迁及思考 “专业对口”的困惑与中小学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制度改革 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为山里娃带来新期望28安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炉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荐量化积分方案 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之我见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之怪现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中央职改领导小组.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的通知[EB/OL] .(1986-05-19)[2014-6-1]. .

[8] 程启学,高玉峰,么丹彦.关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3(02):12-13.

[9] 人社部:明年推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J].基础教育论坛,2014(01):61.

[10] 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需任教农村一年[EB/OL].(2012-12-13)[2014-6-4].http:///index/content/2012-12/13/content_

4052603.htm?node=20908.

[11]亚当斯公平理论[EB/OL].(2014-05-19)[2014-6-4].http:///view/3771941.htm?fr=aladdin.

职称改革论文篇4

本人年到市抗菌素厂工作从事电气工作,年至年在科委先后从事科技外事管理、技术市场管理和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参加全市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担任黄石市人事局职称科科长。多年来,我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开拓进取,连续多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市场金桥奖”、“湖北省职改工作先进个人”等多个国家、省奖项,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对***和人民的无限敬爱。近几年来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本人深刻认识到,学习问题、关系到自身的进步,关系到***的事业。因此,多年来,尽管工作繁忙,但我总是持之以恒,不断求索。

一是坚持***治学习,将提高理论学习与***治素养相结合。我系统地学习***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养成了做读书笔记和写心得体会的习惯,还认真学习时事***治,积极参加局机关***组开展的各项学教活动以及市委***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等学习活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

二是刻苦钻研业务,将提高服务水平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对于一名人事人才部门的业务型干部来说,必须具备精通业务和科学管理并重的能力,在系统地学习了武汉大学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和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上,我又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有关职称改革工作的***策文件,系统学习了我国职称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情况,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地省、市职称改革经验,深刻把握职称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业务知识与科学管理紧密结合,撰写了《关于职称评价社会化改革问题》等多篇调研文章,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称研究工作。

二、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市职称改革工作新局面

进入人事局以来,本人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事制度改革,每一次变革都带来制度的更严格全面,工作的更繁重重要,本人总是以真诚的心团结同志,以勤奋的心敬畏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上为领导分忧、献策,下为基层解愁、服务,尤其是近三年来,在职称***策制定、机制完善、聘任制度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职称改革论文篇5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533人参加),42.7%的受访者为职称评审感到焦虑。61.6%的受访者希望改革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

受访者中,26.2%的人从事工程技术行业,13.3%的人从事财经管理行业,11.0%的人从事教育事业。其他行业还有:医疗卫生(7.1%)、农林行业(5.7%)、科研院所(2.8%)、文化出版(2.5%)、艺术(1.6%)、公检法司(1.6%)等。

42.7%的受访者为评职称焦虑

甘肃庆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大夫孙向玉,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到2012年才评上中级职称。说到这个漫长的过程,他的感觉是“很疲惫,很无奈”。

孙向玉是中专毕业。按照当地规定,达到年限后才可以开始报考,中专文凭是15年,大专文凭是7年,本科文凭是5年。孙向玉最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其他要求,比如要求英语、计算机及格,要有,还要求连续5年的继续教育学分,每年要求达到30个学分。“我们这些临床医生,哪有时间去写论文?为什么不能以工作业绩为标准考核?英语和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上,但为了评职称,我们只能花大量时间去学,还得报培训班。继续教育学分,我感觉也就是交钱买书,流于形式。”

除了上述硬指标,还有“软指标”,就是得找关系托人。“说到这个,我感到很窝火。但是工资福利都和职称挂钩,不评不行啊!”孙向玉说。

职称对个人的用处有哪些?调查发现,首先是“提高待遇”(52.0%),其次是“职位提升”(24.2%),第三是“业务认可”(11.7%)。8.3%的人表示“用处不大”。

中学教师孙2004年本科毕业,直到今年才拿到中教初级职称。“本来本科毕业后5年就可以评了,但得等指标。每年指标都不够,很多人符合条件了还是评不上。”孙说,县城学校100多人,每年只给两三个名额。要提前评上,就得找关系、送礼。

调查中,有42.7%的人为评职称焦虑过,35.5%的人表示“一般”或“不好说”,明确表示不焦虑的仅占21.6%。

受访者感到焦虑的主要因素有:专业论文的发表(46.1%)、职业外语考试(38.9%)、对评审人员的打点(29.5%)、相关作品提交(26.5%)、相关材料组织(21.0%)等。

46.4%的受访者认为职称不能有效反映能力水平

职称能否有效反映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调查中,46.4%的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只有20.8%的人表示肯定,还有32.8%的人表示不好说。

西北***法大学副教授谌洪果,曾公开表示不参评教授。在他看来,现行评审制度存在很多弊端:第一,纯粹的量化标准,以发表文章或课题数量为标准,缺乏一些实质性的评价。“比如说,只用核心期刊和课题级别判断学术能力是否优秀,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却不被重视。”第二,外行评审内行。第三,评审机制的“论资排辈”,一些有工作业绩的年轻人需要一直等待。第四,会滋生学术腐败,为了评审托关系、送礼等。

调查中,有36.4%的人表示,评审缺乏监督,会催生腐败交易。

全国***协委员、民建宁夏区委主委孙贵宝,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职称评审有一个最大的不合理之处,是“体制内外”不一视同仁。民营企业、非公经济没有纳入进来,很多海外留学生回国到民营企业工作,职称一直解决不了。孙贵宝在2011年提出提案,呼吁改进非公经济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

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有哪些弊端?调查中,55.9%的人认为是“评审体制僵化,各种职业一刀切”,54.5%的人表示是“评审标准不科学,不能反映人的实际能力”,53.9%的人指出“论文成为硬杠杠,变相鼓励造假”,45.2%的人指出是“外语、计算机要求脱离实际”。

61.8%的人建议取消一刀切,根据各行业特点设定评审标准

调查显示,61.7%的受访者赞成改革现有职称评审制度。

受访者给出的建议有:“取消‘一刀切’,根据各行业特点设定评审标准”(61.8%),“取消非科研工作者的论文要求”(47.3%),“避免行***干预,建立以专业协会为基础的职称评定体系”(46.1%),“职称计算机和职称外语不再作为申报评审的必要条件”(45.8%),“建立评审监督机制,保障评审过程公开透明”(41.8%)。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小学职称制度已经推出,今后小学老师可以评正高职称,而且将大大淡化论文要求。工程师、会计、医卫等领域的职称制度改革也将逐步分类推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职称制度需要的不是分类改革,而是取消。从根本上取消行***色彩浓郁的“职称”,将其变为“职务”――个人被聘担任什么职务,就享有这一职务对应的待遇,如果不再聘任,就不再享有职务待遇。对于这样的职务聘任,应该建立同行评价体系,按工作能力、业绩来评价其贡献和水平。

他认为,当前我国的职称评审出现严重的异化,根源就在于这是一种由行***机构设置、行***部门组织评审的“资质”。聘用单位完全可以根据岗位的任职需要,对员工进行考核、聘用,“用得着英文、计算机的岗位,当然会提出英文和计算机的要求。用不着英文和计算机的岗位,提这些要求又有何必要?”

调查中,54.3%的受访者赞同取消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由各单位自主根据员工业绩和能力定级晋升。

谌洪果则不建议废除职称评审,他认为,将职称评审改为根据工作业绩晋升制度,操作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也会有各种问题。“每个制度都有它的利弊。职称评审应该在不断改革中,尝试找到一条发展的路。”

职称改革论文篇6

结合青岛市《关于规范化市级机关工作人员补贴标准的通知》精神,针对以前工资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改革:

一、制定分配改革方案的具体做法

1、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明确分配改革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公开透明、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坚持分类管理、总量调控、机制灵活;坚持有利于我馆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反复讨论方案,明确改革的意***

分配体制的改革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分配改革方案,应从单位事业发展的目标出发,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建立较全面的激励机制,才能破除平均主义,使我馆的事业保持良性、持续发展。但往往事业发展的目标与职工个人目标之间存在不同步性,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确定分配方案的前提。在方案讨论稿出台前,我们首先对绩效补贴的大致总额进行了数十次的数据测算,既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职称与岗位责任风险和工作业绩的比例关系,又要考虑到部分老职工和年轻职工低职称、低职务而工作业绩较突出的协调关系。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对馆内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分类。根据职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等方面,结合其个人专业技术确立该职工在单位中的价值,最终确立实行以科室为基本考核、核算单位,以月为核算时段,以馆、科两级考核为主体的分配模式。在按岗定酬的基础上,将人事局核定的全体在编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确定为岗位工资,用于体现职称价值;另一部分确定为绩效补贴用于体现个人的实际工作价值。

岗位工资按原有方式按月发放。绩效补贴则根据职工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数量、质量和贡献的不同,分为馆长基金、工龄补贴、通讯补贴、工作量补贴、岗位补贴和节日补贴六部分,每月依据考核情况对绩效补贴进行核算、发放。在绩效补贴中还建立了“在岗原则”和以科室绩效确定科室浮动系数的动态管理模式,使分配方案更能体现“有奉献才有收益、收入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同时为职工退出机制打下基础。

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运行情况

具体到一个单位改不改革、如何改革,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没有创收的全额事业单位,很多同志认为没有必要和难度较大。这就需要用国家***策和分配改革的精神为指针加强思想***治工作,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大家接受和正确对待改革。同时在实施改革方案的过程中,要兑现激励措施,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使改革方案成为推动和鼓励干部职工竟相进取的动力。

我馆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立后,检查小组每月依照工作目标和精神文明考核标准,对各科室工作业绩、规范化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定期进行考核,并将检查考核情况予以公示。然后按照考核情况,与分配改革方案挂钩,发放规范化补贴。半年多来,方案运行情况良好,每月按时兑现。

三、实行新分配制度后,改革方案取得的效果

1、拉近了干部与职工的距离。在制定改革方案过程中,广泛开展了谈心活动,进一步了解每个职工的工作,加深相互的理解与信任。

2、强化学以致用、发挥专长的意识。分配改革的实施不仅是经济利益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激发职工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近我们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职称改革论文篇7

【摘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采取岗位绩效分配工资制度充分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改革原工资分配制度弊端,并提出了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医改人事分配制度绩效工资

随着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新医改方案已逐步落实,医药分家、人才流动等原因导致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应当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公立医院现存的人事分配制度状况已严重的阻碍医院的发展。

一、原工资分配制度的弊端

1.原工资与职称评定紧密结合。众所周知,事业单位职称评定单位没有自,仍然采用过去批准指标的办法,使许多取得了专业资格,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仍无法得到晋升,翘首期盼每年下批的几个指标,使专业技术人员无法专心于本职工作,相反的已参加聘任后的人员,无论工作情况如何,有的甚至早已不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仍然拿着高级职称的薪金,这种状况严重的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还远不及工人职称的考核来的容易,工人技术职称只要熬够了年限,通过简单的考试即可晋升为高级工。现行的工资制度也不符合新医改方案下的人事制度改革,新医改方案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机构人才的交流,医生将有望成为自由职业,大医院的注册医生可多点执业。试问医院若不进行人事分配的改革,现行的僵化体制将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他们有了流动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仍会年年企盼和挣抢那几个指标吗?卫生体制的改革既是我们综合医院的危机也是我们的契机,我们要抓住机会勇于开拓,使医院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2.原工资分配制度容易让人产生一劳永逸的懈怠。只要聘任上职称以后就吃上了“皇粮”,不论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以及是否尽心提高专业技术也无所谓,毕竟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人员应当终身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这是即对病人的负责,也是医护人员的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针对现行工资分配制度的弊端,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当实行动态管理,按聘任岗位取酬,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岗变薪变,充分体现技术含量和劳动风险。向临床一线倾斜,向优秀技术人员倾斜,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留住优秀人才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着以上的改革思路,根据开封市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及要求,通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我院设计制定了如下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已实施,对个人原档案工资进行封存管理,仍然按照国家有关***策办理工资调整手续,做为交纳各项社会保险金的基数。全体在职人员按改革后的绩效工资执行。

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1.实行全员聘任制。医院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制定岗位说明书,确定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本着公正、公平、择优聘用的原则在全院职工范围内全部岗位参与评聘,自上而下逐级聘任,院长聘中层,中层聘科员,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对聘用人员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实行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实现岗位的动态管理。

2.本院职工的工资分为三部分构成:岗位工资,补助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约占工资总额的50%。

(1)岗位工资

全院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业务岗位,工勤岗位三大类别。岗位基础工资均为700元,每类岗位对应的岗位工资系数不同。

①管理岗位,指从事院高层管理、职能科室管理、***群组织管理的岗位,管理岗位实行职务、职员制,共分6个级别。以职务名称和职员级别作为岗位名称,职员级别按以下原则确定:本科学历见习期满定九级职员,本科以下学历见习期满定十级职员;以后本科每8年、专科每10年、中专及其以下每12年晋升一个职级。每一职级对应不同的岗位工资系数。十级职员的岗位工资系数为1.1,岗位工资系数的最高差距是3倍。

②业务岗位,指医疗、医技、药剂、护理、工程、财会收费等业务技术岗位。业务岗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制,以专业技术职务为岗位名称,按照国家***策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核合格后由医院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不同工资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动态管理,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士级岗位工资为1.1,岗位工资系数的最高差距是3倍。

③工勤岗位,指木泥水电维修、保洁服务、护工、专职汽车司机、文印打字、收发通迅、门卫保安、锅炉供暖、被服洗衣、院容维护等后勤保障岗位,以及以其他身份人员受聘工程、财会收费、病案统计、档案等其它业务技术岗位的人员。工勤岗位实行工人技能等级制,分工人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工五个等级,按照国家***策取得技能等级,考核合格后由医院聘任,技能等级不同工资不同。普工位工资系数为1,岗位工资系数的最高差距是2倍

在每一大类岗位中我们又设了3个小类别的工资标准即1类2类3类,以区别如同是业务岗位或管理岗位因从事的具体岗位不同,岗位工资也不同,即同样的受聘岗位类别,同样的受聘职称,因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而不同。如业务岗位的第1类别指高风险高劳动强度的岗位如ICU、病区监护岗位,3类岗位则是无夜班任务的医疗辅助科室岗位,第1类的岗位工资系数比第3类的岗位工资系数高0.7个点。

(2)补助工资

①学历补助工资。以国家认可的最后学历为准,医院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学习取得更高学历。

②职称资格补助工资。不分受聘岗位,以取得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工人技能等级证书为准。

③职级补助工资。以所受聘管理职务和上级组织依照管理权限确定的职级待遇为准。

④院龄补助工资。以本人累计在院服务年限为准。

(3)绩效工资

根据医院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考核发放各科室绩效工资分配总额。

我院岗位绩效分配工资制度自执行以来得到了开封市卫生局的好评,也被各兄弟单位广泛学习,充分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但同时也要清醒的意识到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形式的不断变化人事分配制度也应适时调整,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职称改革论文篇8

关键词职称制度;问题;改革措施

1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过时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著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上也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1.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科学

事业单位岗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各方面配套措施未及时跟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还是走职称这个“独木桥”,而职称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紧密挂钩,一旦聘任,即刻兑现。基于体制原因,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采取结构比例标准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办法,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而无法要求事业单位做到遵循“以事定职,因事设岗”原则,以工作任务、业务职责的要求来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又由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使一大批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通过评审取得了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而评上职称不是目的,获得聘任并兑现有关待遇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岗位需求矛盾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农业科研、教学研究、卫生医疗、文化等事业单位,需求矛盾更为突出[1]。由于现行的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控制标准难以达到有些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尽快解决岗位需求矛盾,许多单位只好不顾客观实际,超限额比例要求申请增设岗位,致使事业单位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再者,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密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人才集聚密度相对较小,现行岗位管理办法没有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异,安徽省按照同一比例和标准管理,就限制了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客观上极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1.3职称后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规范化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竞争聘任力度不够、走过场,甚至“暗箱”操作,聘约管理弱化,任期考核滞后或简单化,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虚于应付等不负责任现象,致使竞争聘任机制未能真正形成。而作为职称综合管理的人事部门,在职称聘任方面存在***策空白,相关配套***策不够完善,缺乏上级赋予的明确的行***监督管理职能,使得职称聘任过程中的一些明显不合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职称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1.4评价机制不适应激励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求

一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能力测试仍然通行“笔试”。实践证明,“笔试”在职称评聘工作中的高度运用,难以准确地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的情况,往往是考试成绩上去了,专业能力、专业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却没什么提高。二是评价考察的内容相对落后。按现行***策,各级各类职称,一般必须专业能力、外语(以英语居多)、计算机3门课程都合格才能参加评审。虽然这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外语测试,除少数人获得免试资格外,大多数人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这意味着如果通不过考试,就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尤其是高级职务。一部分业绩、能力平平、缺乏上进心的人,自然是望而却步。但那些破格不够条件,而能力、业绩突出的技术人才,因为历史原因和缺乏外语学习的环境而很难通过考试,导致难以晋升高一级职务,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评价的标准不科学。比如晋升资格条件,明确规定晋升高、中、初级职务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但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致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策依据。

1.5全评全聘不适应“评聘分开”的改革要求

客观地说,“评聘分开”在现实工作中有较大阻力。首先,计划经济长期的“大锅饭”形成“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习惯,不评则已,评则必聘;其次,单位领导担心对职工利益重新分配易引起新矛盾,造成职工上访、闹事的局面。所以,目前大多数地方仍是评聘合一。显然,不符合人才激励要求。

1.6聘后管理不适应现代管理制度规范

由于评、聘实质上难以分开,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利益不可能有本质冲突,聘后管理仍停滞在收发考核表、掌握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等低端层面。以能力、业绩为基本评价要素,以激励人文化管理为基本手段的现代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最终流于形式。

2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2.1进一步推进职称评聘分开制度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审过程中按岗位职数评审的限制,实行“能者上”的激励机制;在聘任管理上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通过评聘分开,使符合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能较好地解决过去因岗位职数限制而积累下来的矛盾和历史欠账。实践证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使职称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迈出新的一步,而且为今后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运用科学职称评审方法

职称评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单一的考试或评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局限性。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进行严格公正的考试和科学合理的评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从2001 年开始,对职称评审工作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对晋升高、中级职称人员,进行全市统一的业务考试,成绩作为高级推荐和中级评审的重要依据。考评结合办法的全面实施,既可以从一个侧面检验和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真实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从而为准确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2.3建立人才评价新机制

尽快建立起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新机制,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打破制约和影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一切不利因素,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围绕能力和业绩2个方面,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和有所侧重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以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进一步扩大职称申报人员范围和职称覆盖面,凡在当地与用人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单位性质,均可参加职称评审;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区、行业、专业、工作性质和年龄而异,不搞“一刀切”;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2个以上职称,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公平、合理和有效的竞争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2]。

2.4加大对职称工作的投入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精简手续,规范程序,缩短工作周期,切实提高职称评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将每年的高、中级职称申报、评审时间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公开,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评审时间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实际,在时间上留有余地,并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加大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投入,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建议由安徽省人事厅牵头,组织安徽全省各个地市的优势力量,共同开发安徽省内通用的职称评审管理软件,将职称评聘的各个环节形成相对***、自成体系的运行模块,并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相互联系,试行网上填报材料,网上传阅材料,网上评审材料,网上查阅结果等[3]。

2.5发挥职称改革的影响作用

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工作,坚持考评结合的科学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职称改革的***策导向作用;坚持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杠杆作用;正确处理好职称申报、评审和聘任管理三者间的关系,不断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6加强职称后续管理工作

针对职称后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竞争聘任和聘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赋予各级人事部门相应的行***监督管理权限,加大人事部门对各单位职称后续管理工作的参与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人事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贯穿于职称评聘工作的全过程[4]。同时,建立健全职称评聘方面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积极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

2.7扩大职称改革的宣传面

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对职称改革工作***策规定和工作部署的宣传力度,扩大职称改革工作***策宣传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组织原因造成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利益受到影响的机会和因素,积极维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

2.8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评价

为进一步适应职称改革工作的深化和社会化评价工作的大趋势,也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职称工作“***出多门、多头管理”等情况,彻底解决职称评审由于各系列间多头参与所造成的不平衡现象,加快推进职称工作走社会化评价这条路子的步伐。建议尽快出台安徽省职称评审社会化评价的相关***策、规定,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使职称评审工作尽快走上社会化评审的轨道,从而推动整个职称改革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

3参考文献

[1] 孙晓燕,赵俊杰,卢萍.职称制度改革与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21-123.

[2] 陈鼎杰.关于职称制度的评价与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25-127.

职称改革论文篇9

关键词:职称制度;问题;改革措施

1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过时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著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上也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1.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科学

事业单位岗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各方面配套措施未及时跟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还是走职称这个“独木桥”,而职称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紧密挂钩,一旦聘任,即刻兑现。基于体制原因,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采取结构比例标准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办法,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而无法要求事业单位做到遵循“以事定职,因事设岗”原则,以工作任务、业务职责的要求来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又由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使一大批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通过评审取得了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而评上职称不是目的,获得聘任并兑现有关待遇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岗位需求矛盾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农业科研、教学研究、卫生医疗、文化等事业单位,需求矛盾更为突出[1]。由于现行的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控制标准难以达到有些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尽快解决岗位需求矛盾,许多单位只好不顾客观实际,超限额比例要求申请增设岗位,致使事业单位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再者,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密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人才集聚密度相对较小,现行岗位管理办法没有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异,安徽省按照同一比例和标准管理,就限制了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客观上极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1.3职称后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规范化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竞争聘任力度不够、走过场,甚至“暗箱”操作,聘约管理弱化,任期考核滞后或简单化,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虚于应付等不负责任现象,致使竞争聘任机制未能真正形成。而作为职称综合管理的人事部门,在职称聘任方面存在***策空白,相关配套***策不够完善,缺乏上级赋予的明确的行***监督管理职能,使得职称聘任过程中的一些明显不合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职称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1.4评价机制不适应激励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求

一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能力测试仍然通行“笔试”。实践证明,“笔试”在职称评聘工作中的高度运用,难以准确地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的情况,往往是考试成绩上去了,专业能力、专业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却没什么提高。二是评价考察的内容相对落后。按现行***策,各级各类职称,一般必须专业能力、外语(以英语居多)、计算机3门课程都合格才能参加评审。虽然这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外语测试,除少数人获得免试资格外,大多数人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这意味着如果通不过考试,就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尤其是高级职务。一部分业绩、能力平平、缺乏上进心的人,自然是望而却步。但那些破格不够条件,而能力、业绩突出的技术人才,因为历史原因和缺乏外语学习的环境而很难通过考试,导致难以晋升高一级职务,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评价的标准不科学。比如晋升资格条件,明确规定晋升高、中、初级职务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但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致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策依据。

1.5全评全聘不适应“评聘分开”的改革要求

客观地说,“评聘分开”在现实工作中有较大阻力。首先,计划经济长期的“大锅饭”形成“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习惯,不评则已,评则必聘;其次,单位领导担心对职工利益重新分配易引起新矛盾,造成职工上访、闹事的局面。所以,目前大多数地方仍是评聘合一。显然,不符合人才激励要求。

1.6聘后管理不适应现代管理制度规范

由于评、聘实质上难以分开,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利益不可能有本质冲突,聘后管理仍停滞在收发考核表、掌握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等低端层面。以能力、业绩为基本评价要素,以激励人文化管理为基本手段的现代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最终流于形式。

2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2.1进一步推进职称评聘分开制度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审过程中按岗位职数评审的限制,实行“能者上”的激励机制;在聘任管理上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通过评聘分开,使符合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能较好地解决过去因岗位职数限制而积累下来的矛盾和历史欠账。实践证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使职称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迈出新的一步,而且为今后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运用科学职称评审方法

职称评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单一的考试或评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局限性。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进行严格公正的考试和科学合理的评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从2001年开始,对职称评审工作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对晋升高、中级职称人员,进行全市统一的业务考试,成绩作为高级推荐和中级评审的重要依据。考评结合办法的全面实施,既可以从一个侧面检验和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真实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从而为准确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2.3建立人才评价新机制

尽快建立起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新机制,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打破制约和影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一切不利因素,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围绕能力和业绩2个方面,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和有所侧重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以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进一步扩大职称申报人员范围和职称覆盖面,凡在当地与用人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单位性质,均可参加职称评审;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区、行业、专业、工作性质和年龄而异,不搞“一刀切”;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2个以上职称,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公平、合理和有效的竞争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2]。

2.4加大对职称工作的投入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精简手续,规范程序,缩短工作周期,切实提高职称评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将每年的高、中级职称申报、评审时间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公开,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评审时间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实际,在时间上留有余地,并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加大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投入,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办公设备,改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建议由安徽省人事厅牵头,组织安徽全省各个地市的优势力量,共同开发安徽省内通用的职称评审管理软件,将职称评聘的各个环节形成相对***、自成体系的运行模块,并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相互联系,试行网上填报材料,网上传阅材料,网上评审材料,网上查阅结果等[3]。

2.5发挥职称改革的影响作用

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工作,坚持考评结合的科学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职称改革的***策导向作用;坚持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杠杆作用;正确处理好职称申报、评审和聘任管理三者间的关系,不断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6加强职称后续管理工作

针对职称后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竞争聘任和聘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赋予各级人事部门相应的行***监督管理权限,加大人事部门对各单位职称后续管理工作的参与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人事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贯穿于职称评聘工作的全过程[4]。同时,建立健全职称评聘方面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积极维护专业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

2.7扩大职称改革的宣传面

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对职称改革工作***策规定和工作部署的宣传力度,扩大职称改革工作***策宣传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组织原因造成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利益受到影响的机会和因素,积极维护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

2.8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评价

为进一步适应职称改革工作的深化和社会化评价工作的大趋势,也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职称工作“***出多门、多头管理”等情况,彻底解决职称评审由于各系列间多头参与所造成的不平衡现象,加快推进职称工作走社会化评价这条路子的步伐。建议尽快出台安徽省职称评审社会化评价的相关***策、规定,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使职称评审工作尽快走上社会化评审的轨道,从而推动整个职称改革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

3参考文献

[1]孙晓燕,赵俊杰,卢萍.职称制度改革与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1):121-123.

[2]陈鼎杰.关于职称制度的评价与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25-127.

职称改革论文篇10

深圳教师职称改革细则最新消息全国人大代表、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在北京团参与分组审议全国人大会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的问题,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以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为例,今后评职称将大大淡化论文。

王晓初还表示,延迟退休制度必将全面推进,目前上海正在探索试点,未来的趋势将全面普及,但是否延迟退休将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工作意愿。

深圳教师职称制度职称不应过多挂钩工资待遇

记者:在很多单位,职称与工资、住房等福利待遇密切相关,这使得很多人拼命追逐职称,在这方面,是否有相关改革计划?

王晓初:我也了解到,社会上对职称制度有不少诟病,其中包括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商业媒体以及许多企业人员参评职称存在障碍。我个人感觉,这反映出现行职称制度设计有缺陷。我们正在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

记者:将如何改革呢?王晓初:这里有个认识误区,以为职称考试是一种行***许可。其实按原来的制度设计,职称评定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方式,不是面向全社会的。因此,在职称制度的定位上,我们希望把它变为一个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制度。另外,正如你说的,现在跟职称评定挂钩的东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职称本来应该是一个评价制度,要强化它的评价功能。我们将在职称制度改革中,把它和现在的用人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用人制度是分类的,企业是劳动合同制度,机关是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一直在推行聘用制度。职称制度改革要跟用人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进。

记者: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王晓初:人社部正在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一个重点就是在全国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今年要完成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也就是说,之前的试点城市将全面扩大范围,此外同时推进其他专业系列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下一步,将逐步建立起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确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

另外有消息称:将在部分省市试点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搜集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职称改革论文10篇

学习

中职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中职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职职称论文要在哪个网站发表,中职专业职称论文怎么写。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

学习

地理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理职称论文,高中地理职称论文发表刊物。建立科学的职称分类评定制度任何科学的管理都必须以分类为前提,在人才管理领域更是如此。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对任职者的评价标

学习

优秀职称论文10篇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职称论文发表,优秀职称论文。职称具有商机,也显示出了它的残酷。最大的弊病就是造成人们心理失衡,不能团结的局面。表面大家唯唯诺诺,嬉皮笑脸,其实心中所藏的杀机,时刻会置人于死地。每年履职考核

学习

石油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石油化工中级职称发表论文,中石油评高级职称核心论文。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成绩,在市和石油系统内外的同类学校中具有广泛影响,享有很高声誉。在原大港石油学校任校长期间,先后被评为市文明中专、能源

学习

历史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历史高级职称论文怎么投稿,历史高级职称论文要求。一、高职院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高职类本科学生的特点分析就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1)学生来源分析。学生来源分为两

学习

交通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交通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发表刊物,江西省评交通专业高级职称论文。(一)申报范围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

学习

冶金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冶金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冶金的论文大全,冶金行业职称评定论文发表。此戈内尾部穿下铸有两行七字铭文“齐城左冶所汉(洧)造”(***一)。齐城,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禽庞涓》中多次提到此地,一般认为是齐都临淄,临淄故称齐城

学习

一般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一般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论文范文100篇,发表职称论文刊物。(1)发表在非法期刊上。(2)署名在第3作者之外大部分职称评选部门对职称评选要求都是前3署名作者才有效。如果贪多,而多署名,结果会造成,前3署名之外的作者无效。

学习

幼儿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师职称发表论文大全,幼儿园评职称论文题目。【中***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96-01职业认同往往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基于米德的社会理论和埃

学习

测绘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测绘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测绘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测绘职称论文题目大全。由于笔者是从事工程测量的教学工作的,所以主要从教学这方面谈谈自己在工作上的点滴体会。工程测量教学工作,就其科学方***来说,和其他学科一样,大同小异

学习

电气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高工职称论文100篇,电气职称论文网。性别:男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户籍:温州年龄:27现所在地:福建身高:175cm联系电话:136********电子邮箱:xuexila.com求职意向希望岗位:电气工程师/技术员/电子/电器维

学习

测绘管理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测绘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测绘论文大全,测绘管理论文。由于测量地点不同,测绘仪器在使用前,通常都会经过长途跋涉。因此,对于仪器在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以期能够为运输中的仪器管

学习

医药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职称论文发表,医药职称论文。“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传统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它包括辨证和论治的两个过程。辨证即是认证识

学习

申请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申请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医学职称论文发表。通常论文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3.职称申请人回答或辩解。4.评定成绩。了解了答辩程序后,职称申请人可以根

学习

中职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中职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职职称论文要在哪个网站发表,中职专业职称论文怎么写。一、资格评审中论文要求的现状目前,在我省高校职称评审工作中对学术论文一般划分为以下3个级别:(1)权威期刊。在国家部委、全国学会(不含下属研

学习

地理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地理职称论文,高中地理职称论文发表刊物。建立科学的职称分类评定制度任何科学的管理都必须以分类为前提,在人才管理领域更是如此。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对任职者的评价标

学习

优秀职称论文10篇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职称论文发表,优秀职称论文。职称具有商机,也显示出了它的残酷。最大的弊病就是造成人们心理失衡,不能团结的局面。表面大家唯唯诺诺,嬉皮笑脸,其实心中所藏的杀机,时刻会置人于死地。每年履职考核

学习

石油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石油化工中级职称发表论文,中石油评高级职称核心论文。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成绩,在市和石油系统内外的同类学校中具有广泛影响,享有很高声誉。在原大港石油学校任校长期间,先后被评为市文明中专、能源

学习

历史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历史高级职称论文怎么投稿,历史高级职称论文要求。一、高职院校本科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高职类本科学生的特点分析就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1)学生来源分析。学生来源分为两

学习

交通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交通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发表刊物,江西省评交通专业高级职称论文。(一)申报范围20*、2008年在岗并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当年申报条件的20*年已退休人员可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

学习

冶金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冶金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冶金的论文大全,冶金行业职称评定论文发表。此戈内尾部穿下铸有两行七字铭文“齐城左冶所汉(洧)造”(***一)。齐城,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禽庞涓》中多次提到此地,一般认为是齐都临淄,临淄故称齐城

学习

档案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档案论文5000字,档案专业论文发表刊物。1.2档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档案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把这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弄清楚。否则,研究活动就会误入歧途,走偏方向。保自澄认为:“档案社会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