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就是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向社会,由社会化管理机构承担人事档案管理职责,对其进行专业化、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管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放,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服务的工作。
一、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理念在前头[1]。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使越来越多自愿流动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由单位人身份向社会人的转变(简称:流动人员),“聘用制”逐渐代替“终生制”,“人事”制度解决了“人档不分,档随人走”被动局面,人事档案交与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与此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若继续沿用******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模式管理所有类别的人事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具备了人员流动性和社会档这两个特征管理对象———人事档案的社会化便体现出来,加之由社会性较强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所以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势在必行。
1.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已形成规模
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劳动部领导与指导,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安全,并以为人事工作和其他工作服务为原则,全国各级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基本上都设立了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接受同级档案行***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职工人事档案的控制性管理模式,使职工与单位间形成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单位具有职工档案的保管权,以此控制职工的自由流动,这种管理模式沿用至今;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理对象以及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
2.人事档案管理已初步走上了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以其存储量大、运行速度快、查找简便等优势迅速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人事档案工作领域也充分应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人事档案信息[2],与软件研发部门联合共同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如国家人事部开发的全国通用人事信息系统GPMS等人事管理软件实现了单机环境下人事档案的管理,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该系统涵盖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处理、工资管理等人事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人事资源的利用率与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其完善的安全机制和数据维护功能满足了人事部门对信息管理的安全保密性的特殊要求;可以直接上机查询,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相应的整理(如学历认定、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等)。这样,涉及档案的升学、晋职、升资、调动、退休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解决了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烦琐而又繁重的文件管理工作,办事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行业将局域网(LAN)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来,扩大了人事档案的利用范围,也提高了服务水平,为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走向全面现代化积累了经验做好了准备。
二、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由于人才的吸纳与流动,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地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地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招聘、选拔还是考核、任免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等等,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改革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低,未发挥应有作用[3],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对这些信息个人只有查阅权而没有修改权),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三、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特征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这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制约性,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1.集中统一管理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传统干部档案工作由组织人事部门领导,且干部概念涵盖很广,凡大专以上毕业生统称干部,其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工人档案由劳动部门管理,但新的用人制度打破了传统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使二者的概念渐趋模糊,通过努力今天的工人可能成为明天的干部,今天的干部如不称职也可能降为明天的工人,各种行业的人事档案,都处在不断转换变化之中,所以传统的,由各级组织人事和劳动部门分别分头领导干部、工人档案工作的情况,已不能适应迅速转化的人员角色的需要,而应由各级组织人事劳动和档案等行***管理部门组成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协调统一领导人事档案工作,变过去由某个部门领导的小集中,为现在多个部门协调组成一个集体领导的大集中,另外从保管机构看传统的人事档案,由单位内设机构小集中保管,而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则要求人事档案走出单位,走向社会,由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整合人事档案及其信息资源,使人事档案及其信息资源真正得以集中保管,集中开发,实现统一管理。
2.社会化管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为了妥善保管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创造人员合理流动的社会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于1988年12月1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原则、范围和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机构为县以上(含县)***组织部门和***府人事行***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部门、单位或个人,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切实维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3.档案管理绝不允许档案自带
档案自带是绝对不允许的,《档案法》及中组部已有明确规定。重实际能力而不重档案记录,使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认为档案已毫无用处,甚至可以取消了,一些打算自谋职业的毕业生的出现,使“弃档”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就导致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及手续,如工龄、考研、考公务员、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无法办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放哪里:(1)国有单位辞职辞退人员及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2)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3)自费留学人员。(4)体制外(非公有制单位如:民营、民办、私营企业、外资、合资、股份制工作的)人员。(5)实行人事的国有单位的聘用人员。(6)其他社会流动人才的人事档案。以上六类人员的人事档案按照“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放到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四、结论
总之,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化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汪文珍.创新———高校档案馆发展的突破口[J].兰台世界,2006,(10):9.
档案职称论文篇2
1 个人业务档案的特点
个人业务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和业务实绩等为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加工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材料[1]。个人业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材料(基本情况、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证书等)、任职材料(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以及聘任证书等)、成果材料(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考核材料(年度考核、奖惩情况、考核小组审核意见等)和其他材料(参加的学术团体、社会兼职和荣誉证书等)。个人业务档案作为重要的人事档案之一,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1 专业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而成的。从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性,集中反应了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工作业绩、职称、科研等活动情况。
1.2 ***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后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晋升、每次业务进修学习、学术、科学研究等各项业务活动中,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变化的过程的真实反应,是人事档案中的一个***的整体。所以,个人业务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沿其业务成长的发展***管理。
1.3 动态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是随着个人在技术生涯中每一阶段成长而“成长”的。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科研论文和专著发表、业务交流、教学和培养人才等,以及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提高的每个过程中所不断产生的新业务材料,使个人业务档案在不断补充中逐步完善。
2 个人业务档案的作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服务行业,医疗服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为患者服务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管理好卫生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对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调配人才资源
建立个人业务档案,是医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成果和辛勤工作的承认和体现,也是其在职场生涯中成长历程的最完整、最真实的证明材料。因此,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可以从业务档案内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掌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情况,有利于医院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进修计划;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档案所纪录的真实内容和职业成长经历,医院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掌握每个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成就、经验积累等情况,分析每个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立合理的人才构架提供有力的基础参考依据,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实现有效调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医院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2.2 有利于职称评聘资质甄别,确保人才管理的公正性
职称评定和聘用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热情。尤其目前在贯彻实施国家评、聘分开的人事制度改革之际,业务档案所收集记载的关于个人职称评、聘的一系列真实材料,更是成为甄别其相关技术资质的有力证明,避免了职称评审和聘任工作时因资料不全或虚假材料等情况导致错审、误聘情况的发生,更是确保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2.3 有利于促进交流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院每年及时把新产生的专业技术人员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专业成就、奖励等资料存人业务档案,同时对相关业绩进行统计、汇总并加以奖励。医院对学术有进步、科研有创新、技术有精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论文、科研、新技术项目等相关业绩材料,汇篇成册进行交流学习,在院内营造了“互看、互学、互助、互补、互促”的学术氛围,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也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学术上良性竞争循环的发展局面。
3 个人业务档案的管理
我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业务档案意识不强、管理环境和条件相对落后、管理工作繁重、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资料更新不及时等。为了更好的加强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3.1 唤起风险意识,强化管理理念
风险存在于业务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不良后果,危害难以估量。然而很多管理人员把收集、处理、制作、保存和利用人事档案看作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相比之下更为关注的是文件的现行效用和运行效率,很少有人瞻前顾后,有意识地从全局、全程角度防范风险,往往在遭遇不良后果如业务档案不全、失真而无法作为凭证情况时,才领教了业务档案管理面临的种种难题和麻烦[2]。因此,增强业务档案管理风险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并培养严谨的业务档案管理作风是规范档案管理的第一步。
3.2 规范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
首先要规范完善个人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用标准来规范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如明确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内容、规范对形成个人业务档案相关科室的职责要求、在档案鉴别上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等。同时还要完善运行各个部门、过程、环节之间的沟通,要求在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的材料,要及时收集、登记并汇总后交由人力资源部专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归档。其次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把风险应对的重点放在防范上。如果管理者不知其缺、不知其漏、不知后果、不知症结,就会埋藏隐患[2]。因此,建立日后事故的预案,防患于未然更显重要。
3.3 完善规定内容,增强档案效力
要创新性地完善业务档案归档内容,保证档案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如建立人才诚信档案信息,作为业务档案的补充,动态记录专业技术人员各方面情况,增加提供学历、学位、职称、教育培训、科研成果、工作业绩和经历等相关的诚信报告和证明[3],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内容全面性、真实性和效力。
档案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 专业人员 技术档案 管理
中***分类号:R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02-02
专业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 这些资料真实地反映专业人员个人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连续发展过程[1]。通过专业人员技术档案,一方面可证实个人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培训、成果业绩、专业技术年度考核等情况。另一方面则反映单位的业务工作的全貌和整体水平。
1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收集
1.1建档对象:各类专业人员是个人技术档案形成的主体。以我中心为例,凡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具备初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的人员均纳入建档对象。
1.2收集的内容
1.2.1专业技术证书:包括学历证明、专业资格证书、聘书及上岗证。
1.2.2培训证书:培训、进修等取得的鉴定及证明材料。
1.2.3考核:各种考试、考核成绩及年度考核。
1.2.4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成果、论文、著作等。
1.3收集的渠道主要分为实时收集和集中收集两种方式。
1.3.1实时收集:个人日常取得的有关专业技术证明和业绩成果材料,如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论文、专著、科研及培训教育形成的材料等,及时收集。
1.3.2集中收集:集中在年终考核后一次性收集。
2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
2.1根据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的管理要求,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建立《人员档案卡》,记录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职称、专业资格、工作及培训经历、仪器设备使用上岗证等需经中心主任对其确认或授权后才入册建档,确保每位专业人员均符合任职岗位要求,使技术档案完整、准确和规范。
2.2按照专业人员业务材料的自然形成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每人一卷为单位进行编号,标明姓名,职称及所属科室等,录入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目录。
2.3由于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材料的种类较多,按照专业人员的业务材料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五类:第一类:人员档案材料(人员档案卡);第二类:证书材料;第三类:成果奖励材料;第四类:考核、培训材料;第五类:专业总结、实例论文材料。通过分类,把种类较多的材料理顺清晰, 技术档案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2.4建立专业人员个人电子档案,以便于查阅、借阅、归档和统计等日常工作。
2.5做好保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一般不能借阅,如因特殊情况需调阅,应征得档案室负责人批准。
3 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档案认识不足。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体,它伴随着专业人员的职称晋升、培训教育、、业绩成果、考核等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过程,不断产生的技术材料,在这些证明材料逐步提交过程中,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长期以来, 部分专业人员对技术档案认识不足,档案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往往将个人的技术材料自己保留,不按时提交集中归档,经常需多次催促, 致使档案收集归档遇到了较大困难,部分材料因未及时收集或补充,使档案欠缺完整性。
3.2档案管理知识薄弱。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经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很少,专业知识薄弱,档案管理经验不足,且多是兼职,很难专心钻研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简单认为档案工作主要任务就是保管材料,有人员职称晋升、评优等查查资料了事,只要档案不遗失就可以了,这势必会造成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分类不规范的弊端。
4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4.1领导重视和人员配合。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应高度重视,把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考核,将档案的收集工作纳入的职责范围,并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制定出各类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并经常检查档案工作和定期进行考核, 将档案归档情况的好坏作为考核科室及个人指标之一,凡没有按要求而出现少归、漏归的将扣除科室或个人的考核分数,通过这种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使科室积极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只要领导重视和专业人员的积极配合,档案人员认真负责,才能更加科学地规范档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保证了档案资料的顺利归档。
4.2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宣传工作,通过考试、宣传栏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规、档案知识,使全体专业人员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档案意识。只要加深专业人员对建档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科研、职称晋升、论著论文、培训教育等方面取得证明材料,是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技术财富,应该把它归档视为自己的职责,只有他们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才能与档案员密切配合,按质按量完成归档工作,从而保证收集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为技术档案在建立和管理中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4.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档案人员首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档案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这是一个档案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好收集工作的重要保证。其次,档案人员业务能力要强,为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安排档案人员参加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班,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总之,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为中心全面了解专业人员的业务情况和技术水平, 提供专业人员信息的资源,对促进疾病控制、卫生监测、健康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莫若琦.健全疾病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对策与作用[J] .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8):864.
档案职称论文篇4
地铁项目档案是地铁工程建设的项目成果,是项目专项验收和审计的依据,也是地铁日后运营管理的重要支撑。要做好地铁项目档案,确保项目档案质量,除了要对项目档案进行全过程管理、加强对形成文件的管控、建立标准、规范业务外,还要加强项目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
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建立了“一体化、集中式”的档案管理架构。一是设立专门决策机构,成立公司档案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档案业务的重大问题。二是设立档案管理专职机构,由集团公司办公室统一领导档案业务。三是设立专业验收机构,由验交管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等多个专业共同组成档案验收专业组,专门负责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同时建立了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各部门、参建单位三级档案人员组成的地铁项目档案工作网络,实现档案管理的全覆盖。本文以广州地铁一条在建线路为例,对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引发了几点个人思考。
1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的基本情况
目前广州地铁集团公司有专职档案人员38人(其中集团办公室档案资料部 18人,建设总部档案资料部 10人,运营总部档案资料部 7人,房产部档案室 3人),在建线路参建单位有专职档案人员200人,合计238人。
从档案团队人员学历方面统计,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以上、本科学历人员、大专及以下人员等,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20人,占8.4%;本科学历人员120人,占50.4%;大专及以下人员98人,占41.2%。
从档案团队人员职称方面统计,主要包括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无职称等,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占6.3%;中级职称65人,占27.3%;初级职称90人,占37.8%;无职称68人,占28.6%。
从档案团队人员专业方面统计,主要包括档案专业、工程类专业、经济及行***文秘专业、其他专业等,其中档案专业20人,占8.4%;工程管理专业110人,占46.2%;信息管理专业30人,占12.6%;经济及行***文秘专业20人,占8.4%;其他专业58人,占24.5%。
从档案团队人员年龄方面统计,分布在60后至90后,其中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年龄分布均匀,老中青结合;参建单位以80后、90后居多。具体情况是:60后39人,占16.4%;70后50人,占21%;80后91人,占38.2%;90后58人,占24.5%。
从档案团队人员性别方面统计,无论是广州地铁集团公司,还是参建单位,女性偏多。具体情况是:男性档案人员85人,占35.7%;女性档案人员153人,占64.3%。
2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现状分析
2.1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优势分析。
2.1.1 业界领先。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人员规模在全国地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国地铁行业大发展,各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单位都很重视地铁项目档案工作,配备了专门的机构、人员、库房,但广州地铁经营20多年来,已开通运营9条线路,在建11条线路,一直是“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建设、运营、经营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档案人员无论从规模、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同时依靠广州地铁咨询公司、设计院、培训学院等子公司,为同行单位提供地铁项目档案管理经验知识输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锻炼了档案团队,提高了业务水平。
2.1.2 知识传承。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配备档案、工程等专业人员,搭配相对合理;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均匀,基本实现业务的“传帮带”,老员工带新员工,师傅带徒弟。广州地铁档案管理团队传承企业“阳光文化”理念,提出“阳光地铁,智慧档案”的宣传语,激励档案团队用智慧的头脑,在阳光、公开的氛围中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2.1.3 团队协作。个人的成长源于企业的平台,依赖于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协作,近年来,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不断开创新业务,高标准地完成了亚运6条线路专项验收工作,连续有7条线路获得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金册奖”;同时,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编制档案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分类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地铁档案分类规则及编码体系,规范了行业标准,培养全国地铁行业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2.2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劣势分析。
2.2.1 档案管理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配备各专业人员,很多也是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员工,但是随着地铁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对档案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比如现在的BIM技术的运用,档案应如何实现归档,需要档案人员不断地去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才能应对新业务带来的挑战。
2.2.2 档案专业人员不足,团队职称偏低。从统计分析中可看出,档案专业人员配置不足,不到10%,工程专业和其他专业人员比较多,这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参建单位人员,以技术为主,档案人员学历不高,往往忽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造成后期组卷、移交的不及时。另一方面,职称总体偏低,初级职称和无职称占60%以上,主要是参建单位档案人员,不是档案相关专业,又忙于工程管理,往往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忽视工程文件的收集,会对后期档案的整理质量产生影响。
2.2.3 企业管理方面的人员欠缺。地铁项目档案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的,在档案管理团队中,也需要配置熟悉企业运作的业务人员,比如合同管理、法律管理、经营管理等专业人员,在档案的收集、归档、利用中植入企业经营的因素,档案在今后企业经营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更熟悉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对归档文件的形成更为了解,特别未来更多是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更紧密,如果档案团队中有这类人员的加入,对业务的发展及档案团队的管理必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4 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培养。在现有团队成员中,有些员工是单一的工程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但缺少档案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的人员又缺少信息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地铁档案来源广,收集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部门、人员较多,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外,对综合协调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人员的知识结构,除了档案专业,还要学习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等知识,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要有一定企业管理知识,善于沟通和协调,善于带领和激励团队,善于正面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点,并带领团队完成目标任务,这类人才目前在档案团队中比较稀缺,需要进一步培养。
2.2.5 参建单位档案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参建单位档案人员主要存在流动、分散、素质参差不齐、易更换等特点,而且他们的档案意识也不均衡,有些单位,比如设计单位,档案工作比较规范,而且信息化程度比较高;而有些单位,基本的人员、设施、设备都没有配备,很容易因档案意识、档案认识的原因,造成档案的丢失、破损等,所以说档案人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参建单位档案人员很多不是档案专业,也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2.2.6 男性较少。地铁项目档案的管理需要经常到工地一线检查、验收、指导,而且随着馆藏的增加,库房的安全检查、调卷、上架管理都需要男性同时承担,当前团队成员中,女性比例较高,在男女结构方面需要尽量平衡一些。
3 几点思考
3.1 多吸收档案专业人员,强化职称申报。
3.1.1 多引进档案专业管理人才。针对档案专业人才偏少的情况,无论是地铁项目建设单位,还是参建单位都要多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目前国内4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地铁,急需地铁项目档案人才。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从团队的搭配和组合上来分析,地铁项目档案团队需要档案专业人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互相组合,才能做好地铁项目档案工作,所以非常需要档案专业人才和其他专业人才的组合搭配,以提升项目档案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凝聚力。
3.1.2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申报职称。地铁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一般都是属于企业单位,对职称非硬性要求,但是作为从事档案专业的人员,应该积极地去申报职称,作为对本身从事工作专业的一种认可与肯定。专业职称也是地铁项目档案团队成员业务水平提升的一个方面,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及时总结,,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一种方式,参与职称评审后,有了一定的职称,对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拓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打造团队凝聚力,建立团队文化。
3.2.1 建立地铁项目档案管理文化。广州地铁的管理理念是“文化引领,战略驱动”,运用到档案管理,尤为适用,地铁项目档案管理需要文化来引领,需要设定战略目标,以保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档案管理的文化内涵展现在档案业务中,体现在每个档案工作者的精神中。广州地铁的项目档案管理文化内涵应包含协同、服务、创新、传承,同时要贯彻“阳光地铁、智慧档案”的档案管理理念。
3.2.2 建立员工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感。团队的凝聚力需要员工的价值认同,需要员工对企业、对部门有归属感。档案工作也是这样,需要档案员工对本职工作认可、认同,才能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地工作。培养员工的认同感,需要档案团队确认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工作方向,对工作充满自豪感,而且通过工作平台能够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要员工明白档案工作的使命,为档案工作的使命而奋斗。
3.2.3 建立地铁项目档案人员管理网络。建立每条地铁线路项目档案协作组,协作组成员由广州地铁和参建单位组成,协作组定期组织业务交流,调研学习,并组织合作共建,通过树典型,树标杆,以示鼓励,并号召向先进学习,培养项目档案业务人员团队,促进每条线路参建单位档案业务水平均衡发展,提高项目档案的质量。建立每l线路档案人员的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推送最新的档案管理制度、标准等,也可随时解答参建单位档案人员提出的问题,特别是目前线路较远,不能及时到工地现场培训,通过微信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其他人员看到,也可以避免同类问题产生。
3.3 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团队业务水平。
3.3.1 加强业务培训。国家、省市档案局和高校有很多档案专业的培训班,可结合业务的需要和团队成员的业务特点,参加不同课程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针对参建单位的人员,定期举办培训,并颁布建设单位的上岗证,定期举办协作交流。目前广州地铁每周五固定为培训时间,举行培训,分土建、机电、系统、设计、拆迁等几十个专题和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专题,进行循环培训。
3.3.2 轮岗培养。目前轮岗培养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不同岗位的员工定期轮岗,能使员工快速全面掌握业务,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也培养员工换位思考能力、全局观能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对档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和业务的提升。
3.3.3 跟岗学习。跟岗学习,主要是对新员工的一种培训、培养方式。新员工要到各个业务相关部门进行跟岗学习,以全面了解公司业务;同时在对同行单位的培训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比如广州地铁对昆明地铁、石家庄地铁的档案业务培训,对方是派档案业务人员到广州地铁进行跟岗学习,包括日常管理和项目档案的检查、验收等,通过培训交流,也促使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快速成长。
3.3.4 学习先进。定期组织档案部门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优秀做法和业务流程,以开拓思维,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比如,可以去地铁建设规模较大的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学习项目档案管理;可以去大型企业如电力、石油、兵器档案馆等学习档案综合管理;也可以去各省市先进标杆单位去学习,多吸收不同单位的经验做法,提升团队档案业务管理水平。
档案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 职称材料归档;职称评审;人事档案;信息化
[作者简介] 黄莉雯,广西财经学院人事处,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广西 南宁,530003;韦巍,广西财经学院人事处,工程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广西 南宁,530003
[基金项目] 本文是广西财经学院2012年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财经类教师为例”(课题编号:2012B0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分类号] G4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2-0073-0002
高校教师职称档案是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原始记录,能为高校选人、用人、管人提供有效依据,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广西职称申报评审全程信息化后,职称申报过程的无纸化,影响了职称评审材料的及时归档,研究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的归档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一、职称评审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职称评审信息化就是将个人申报评审职称所需要的所有文字材料,按要求从以往的书面材料形式调整为格式固定的电子文档进行申报提交,利用职称评审软件系统来填报个人申报信息,经单位主管部门和上级职改(人事)主管部门审核后,集中安排各系列评审委员会通过局域网计算机统一进行网上评审,最后进入后期服务系统进行审批和输出相关结果,从而实现无纸化评审。职称评审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一是申报过程无纸化。传统的职称申报需要填报大量的文字材料,这些职称评审材料一般有几十页,有的甚至上百页,评委审阅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过后也难以整理和保存。职称评审实行信息化后,申报人员不需要再交纸质申报材料,原来需要几天的时间准备材料,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填报工作,而且便于修改、打印申报材料信息,避免各种重复劳动;职改(人事) 部门也不用翻阅大量的佐证材料,只需核实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制作成PDF的电子文件即可;对于评审专家,只需一网且装有评审软件系统的电脑,就可快速完成诸如材料检索、材料审阅、分析讨论、网上表决等一系列评审工作。此外,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与专业技术资格的审批过程也可在评审软件系统中完成,申报人员、工作人员及专家评委均可从堆积如山的申报材料中解脱出来,整个申报过程实现了全程无纸化。二是数据填写规范化。以前的纸质申报材料,对于数据的填写没有严格要求,申报人员填写数据格式没有统一。职称评审信息化后,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均对各项流程作了统一要求,比如将含义、格式、大小规范化,民族、单位性质、***派、职称资格、期刊等进行字典化,申报人员要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只需简单的选择菜单操作即可,解决了以前数据填写不够规范的问题。三是评审过程公正化。传统的职称评审过程,只有少数评委能详细审核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对申报人员的综合评价比较模糊。职称评审过程信息化后,评委从电脑中随机抽取,而且评审过程中评委根据一定的量化指标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打分,整个评审过程科学、公平和公正。
二、职称评审信息化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
职称评审信息化使职称申报材料电子化、数字化,这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1. 对职称材料归档的挑战。目前的人事档案材料一般以纸质材料归档,职称申报全程的无纸化,必然使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人事档案一般需要保存获得晋升人员的职称申报表,职称评审信息化后,归档的对象变成电子文件,文件材料信息的载体变成硬盘、U盘或光盘等存储设备,这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适应。
2. 对职称档案存储管理模式的挑战。电子职称档案归档后,能够提供借阅和利用,但由于电子文档具有易于复制和修改的特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几乎无法准确判断档案信息是否被非法复制或修改,如果档案信息被泄露,将有可能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且网络传播速度快,事后很难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加上电子文件由于保存在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中,相对于纸质材料来说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文件丢失,同时也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造成文件损坏或泄密。这些因素无疑会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避免计算机网络、病毒以及人为错误操作对电子文件造成的破坏或丢失,需要制定科学的存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来防止档案信息的破坏、失密或盗窃。
3. 对人事档案管理干部业务技能的挑战。传统的人事档案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管理,利用手工劳动为高校决策机构提供依据。随着职称评审的信息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专业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者,既要有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又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新设备和开发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途径
职称评审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人事档案工作必须主动面对,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归档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轨道。笔者认为,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础设施配备到位。根据《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各单位要加大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目前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争取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只有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才有可能在资金投入、设备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个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进而推进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健全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制度。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领导要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做到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及时检查、督促、指导,使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真正起到服务于人的作用。并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归档制度, 规范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鉴定、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确保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行。
3. 电子文件采取双套制存档。所谓双套制,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亦称为“双套归档”。双套制的形成,可以是将纸质材料进行数字化,也可以是将电子文件制作成纸质材料。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共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电子文件在信息处理、传输、利用方面的高效具有纸质文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纸质文件的法律凭证作用、原始记录性以及长期安全保存的优势又是电子文件无法体现的。因此,采取“双套制”存档是信息化背景下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的有效方法,省级职改部门及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应积极研究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有关问题,使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问题真正落到实处。
4.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技术,更确切地说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管理,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治和业务素质,而且还要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培养成为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的管理者,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
四、结 语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新的课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无纸化”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支持,经费上大力投资。人事档案管理干部者要恪尽职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笔者认为,只要认真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就能较好地解决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的归档问题,同时促使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樊美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山西档案,2010,(S1).
档案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档案
中***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工作,是人事档案的补充和完善。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档案,对合理地开发利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的必要性
职称改革工作是落实知识分子***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围绕着这一项工作,为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晋升、晋级作好坚实的后盾,客观地提供考绩材料,确保职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知识分子***策落到实处,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是非常有必要。
二、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的内容
科技档案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是其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的客观反映,真实记录了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教学、学术、技术活动中的全过程。记录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培训、进修、继续教育情况,专业资格取得状况以及从事科研活动取得的成果及奖励等,它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经历和工作实绩的一类专门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科技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履历表,学历、学位毕业证书复印件(包括学历变动)、继续教育学分证书、进修、培训的成绩单或结业证书的复印件;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书、资格证书、实验室考核登记表等,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各种材料。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以及聘任证书。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技术的成果材料:主要包括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绩的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完成者证书和获奖证书等。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材料:主要是每年度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考核登记表。内容有: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学术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情况;工作奖惩情况;部门领导评定意见、考核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及被考核人意见等。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他材料:这类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社会各种学术团体及其他兼职的证明材料,社会兼职的聘书以及荣誉证书。
三、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的收集
为了使科技档案能成为反映专业技术人员近期学习、工作状况的活材料,我们应采取平时收集与定期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将应归档的材料归档,避免该归档的材料散失在部门或个人手中,确保各类文件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维护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历史面貌。开展档案社会宣传,解决档案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身说教,以案说法,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能动作用,让专业技术人员主动配合,积极投入。走出户外,深入到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中去,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准确地收集材料,进行鉴定、整理、归档、保管。配备档案兼职员,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平时收集,集中归档。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档案的管理
1.提高认识,爱岗敬业。知识经济正以信息化为先导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载体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前景,光、电、磁这些新型载体档案具有纸质档案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快捷。这些新型档案的形成,无疑对我们基层档案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但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档案,我们应有新的认识,档案工作是一项知识管理工作,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不能只重视人事档案,而忽视职称档案。我们要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成果,把职称档案纳入目标管理范畴,严谨求实,尊重科学,加强纵向管理,甘于奉献,甘于寂寞,默默无闻地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智力水平的现代化。
2.加强学习,丰富自我。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科学化档案管理模式的深入,我们对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学习如饥似渴。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修改后的《档案法》,依法建档,依法治档。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掌握现代技术,熟悉档案自动化知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搞好档案服务。再者,要坚定职业理想,注重思想品德的修养,乐于吃苦,甘于清贫。
档案职称论文篇7
一、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是基于档案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根据对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呈现以下“三多一少”的特点:
(一)兼职人员多
18年来,北京市兼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不断上升,由78%上升至85.1%,而专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逐步下降,由22%下降至14.9%。
(二)高学历人员多
18年来,档案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快速上升,由7.5%上升至58.8%。
(三)中青年人员多
18年来,50岁以下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都在80%以上。2008年,35至50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53.8%,小于35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27.7%,两者合计达81.5%。
(四)具有档案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少
18年来,专职档案人员中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比例由26.9%下降至13.8%,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由50.1%下降至34.4%。
针对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兼职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多、中青年人员多和具有档案专业背景人员少等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部门的网络资源,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可以有效地发挥网络教育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等优势,从而达到节约集中面授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的培训率及迅速提升广大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是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有效方式
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表明,在职教育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接受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而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则是大规模拓展档案工作者受教育面的有效方式。
据统计,1991年,北京市档案工作者通过在职培训接受档案专业教育的人数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43.5%,而到2008年则上升至61%。由于具有档案专业学历人员的数量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在下降,因此,加大对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的力度势在必行。为扩大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的受众面, 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档案局尝试着开展了半人工的非严格意义上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即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登载有关学习培训资料和考核试卷,要求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学习、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证书。因为档案工作者可以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学习培训资料和***考核试卷,所以解决了其不能脱岗参加面授培训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参加学习培训、考试,并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的人员,合计有2万人。而2007年以前,北京市每年参加档案专业面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数最多不超过2300人。 可见,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应该成为推进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首选方式。
据对国内31个档案部门网站有关档案专业教育培训栏目的浏览,了解到国内一些档案部门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档案部门网站完全具备网上报名、***学习和考试功能。其中广州市档案局在广州档案信息网主页设置了“广州市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系统”登录入口,该系统具备学员网上报名(注册和登录)、打印报名表与准考证、模拟考试、查询成绩以及信息统计功能,但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学习采取集中面授方式,系统不具备网络远程***学习功能;中国档案学会建立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网具备网上报名与学习功能,但不能在网上考试,学员在网上登记、注册并交费后可以***学习,考试采取审核作业或文章的形式。此外,天津市、重庆市、湖南省档案局建立的档案信息网也仅具备网上报名功能。
鉴于目前互联网在档案部门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以及档案工作者踊跃参加网络教育培训的旺盛需求,北京市档案局探索建立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建立起全市档案工作者基本信息的动态采集制度,完善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学习及考试功能,充分发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加大全市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以及推进全国档案部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的建设思路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子网站,它将以方便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以开展档案专业网上基础知识和继续教育专题培训、考核为主体,同时兼具学习交流、知识传播、问题咨询等功能。
建立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本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结合:
(一)将教育培训管理权的集中与分级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按照管理权限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建设,教育培训网管理权限的分配取决于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现有管理体制。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北京市档案局主要应负责制定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构建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及组织编制多媒体课件、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建设的论证材料并组织建设等。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依职责和授权负责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具体建设、管理和有效运行。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主要应依职责和授权对所辖地区、所属系统或服务范围的档案工作者参加网上学习和相应的面授培训进行分级组织管理。
(二)将教育培训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本市档案工作者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依托于“北京市档案信息网”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系统。无论是本市人员还是非本市人员,无论是本市档案人员还是非档案人员,都可以登录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进行学习,但该网服务的重点受训对象是北京市专兼职档案工作者。由于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的身份不同,因此该网对登录人员的学习要求也会不同,即只需要求本市档案工作者注册身份信息、在网上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考试;而对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不作具体身份认证,其可以自由浏览教育培训网开设的业务研究、成果交流、***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栏目内容。
(三)将网络教育培训与面授教育培训相结合
由于网络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补充,在培训对象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延伸,所以,要做好两者的衔接与结合。
对于新上岗或转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要做好网上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和面授实操内容培训的衔接。在整编档案专业基础知识网上培训内容的同时,做好面授课程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的编制。
对于已在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要做好面授专题讲座内容在网上的传播。每年应有选择地将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级研修班的重点讲座内容挂上网,延伸面授讲座的影响面。
(四)将教育培训网的功能需求与资金投入相结合
在制定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网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而在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时,则要注重循序渐进,处理好现实需求与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要在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确定网络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依据功能需求进行系统平台软、硬件设备的配置。系统建设切记脱离现实需要的贪大求全,避免造成资金投入与实际效果的比例失衡。
四、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设置的主要栏目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作为面向社会提供档案专业知识、业务交流、学术前沿及答疑解惑的平台,应具备方便本市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自主学习、考试和社会公众查阅浏览,以及提升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功能。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开设考核性、浏览性、辅导性及管理性等栏目。
针对本市档案人员开设考核性栏目:考核性栏目可分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栏目为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本市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岗位培训栏目”进行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并在考试合格后,进行面授报名和培训。档案人员只有在通过面授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由市档案局颁发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继续教育栏目为已在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每年选取面授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研班开办的重点课程课件。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继续教育栏目”学习并通过考试后,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针对登录网站的所有人员开设浏览性栏目:浏览性栏目包括专业研究、成果交流、***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浏览性栏目为登录“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本市和非本市所有人员(包括档案人员和非档案人员)开设,主要登载《北京档案》刊发的部分专业文章、北京市档案系统历年获奖科研成果和获奖论著(文)简介、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档案专业知识解答等。
针对本市申报档案系列职称的人员开设辅导性栏目:辅导性栏目可分为考试服务和评审服务。考试服务为参加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的人员开设。自2005年开始,北京市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的取得,采取以考代评的形式。至2008年,本市申报档案专业初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仅为45%(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84.8%);申报档案专业中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为68%(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74.2%)。设置该栏目旨在提高本市参加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人员的通过率,加大具备档案专业职称资格人员在全市档案工作者中的比例。鉴于该栏目内容的组织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且职称考试是部分档案人员的自愿行为,所以在***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收取一定费用。评审服务为申报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的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介绍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策、程序,以及申报者应具备的条件、报送材料的要求等。
档案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技术档案;疾病预防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目前担负着我国疾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和评价等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重大任务。因此要求疾控中心必须有一支各类专业人才聚集、技术全面、技术过硬,能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战斗队伍。如何抓好这支队伍人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疾控中心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是实施疾控队伍人才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技术信息诸备的基础。为此,现将本人在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示大家,与档案同行共同探讨。
1、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收集工作
加强档案收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开展收集工作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⑴建立归档制度,使归档工作有章可循
归档工作是正常途径下保证档案齐全完整的第一关,归档制度的确立使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材料的质量要求得以明确,它从制度上保障了办公室收归档材料,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⑵熟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收集渠道及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收集渠道及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基本技术档案归档表这一部分必须由本人真实、逐项填写;②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质证书;③学历、学位、职称证书;④培训、进修参加各级培训班取得的各种鉴定及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⑤各种考试、考核材料及岗位能力评价,这些材料必须由个人对上个年度以来的专业水平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分管领导写评语和签名;⑥社会和学术兼职材料;⑦科研成果、论文、论著,这一部分材料在形成环节上属于个人积累。当个人拿到相应刊物及证书,要求递交办公室存入其档案并给予相应奖励;⑧获奖、业绩材料这一部分是上级各部门对个人上年度工作中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和肯定。当个人拿到相应荣誉证书,要求递交办公室存入其档案并给予相应奖励;⑨事故及处理材料;⑩其它情况
⑶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还要坚持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坚持平常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平时收集,就是注意日常原始材料的积累。集中收集,主要集中在年终考核以及各种考试形成的材料一次性收集。二是组织收集与个人收集相结合。组织坚持日常收集外,但个人取得的一些归档材料如证书、鉴定证书、论文、专著等要及时送办公室归档。
2、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整理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价值就是为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作服务的,在整理工作中,必须按档案的要求严格规范。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整理的目的就是将处于零乱或零星状态的材料进一步条理化,具体为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之系统化,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作用。根据平时工作体会,我们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整理应掌握以下原则:
⑴一人一档。并在封面上标明姓名、所在科室、职称。
⑵目录分类清晰详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材料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学历、职称类、技术考核、评价类、继续教育、论文、论著类等,按获得的时间顺序将各类中的相应材料排好、归档。
⑶便于保管和利用。便于保管和利用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要求。整理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应简明清晰,能方便快捷地为职称晋升、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设置等提供信息服务。
⑷及时性。平时收集的论文、学分、获奖情况等要及时登记,除资格证书、聘任证书交个人保管外,其它证书要及时归入档案。做到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能够随时反映个人情况。
3、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在疾控工作中的作用
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在人事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为疾控机构改革提供人才信息。这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例如:2008年襄樊市襄阳区实行卫生机构改革,组建襄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襄阳区卫生监督局,对原机构的职能、科室设置、干部任用进行重新调整。上级部门专门派员到原襄阳区卫生防***站办公室调阅有关人员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并经分析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卫生监督、疾病预防科室人员配备合理,改革顺利进行。
第二,为选用技术人员提供综合分析和决策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疾控机构人员队伍的要求愈来愈高。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能便于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疾控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状况,以技术档案为依据,分析技术队伍的专业结构,为制定培训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需求人才,实现单位岗位设置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能够及时发现专业技术队伍的薄弱环节,从而可有的放矢地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预防控制疾病、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第三,为国家实验室认可提供服务。实验室认可准则中明确要求,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继续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证明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或)能力确认的日期等。而这些专业技术档案均是由本单位档案资料提供。本中心的这些资料在平时就由专业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装订成册,比较全面规范,在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过程中,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总之,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是疾控机构综合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展示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体现疾控队伍的医德医风建设,合理开发技术档案的存储及利用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根据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自身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找一条真正适合本单位情况的管理模式,使整理保管技术现代化,服务工作科学化,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邓绍兴,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
档案职称论文篇9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将档案定义为: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治、***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也可简单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档案种类繁多,如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人事档案、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印章档案等。而对于一些专业性、业务性较强的还可建立专门档案,如:税务档案、工商档案、诉讼档案、公证档案、海关档案等等。
档案管理,也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就是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并非只是将档案归档整理就行了,它有自己的工作内容。档案局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档案资源的管理,也称档案实体管理;二是对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的管理,也称档案信息组织。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将档案归类整理好,不出差错,更重要的是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称。档案管理水平与质量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这是从法律的高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的要求。
1.良好的***治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各类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治素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遵纪守法。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更强的***治素质。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正确的***治方向,立场坚定,严守机密。
2.精湛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检索、统计到提供利用、进行编研等各项业务环节都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才能保证档案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熟悉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和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策,熟悉针对本行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规定,按照这些规章制度和业务规定进行档案管理。
(3)全面、扎实的实践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档案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都灵活地应用于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中,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4)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及时掌握和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档案工作者还必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档案现代化设备的使用。
3.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据实立档,据实用档,尊重历史,忠于职守。遵守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一要热爱档案事业;二要有珍档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三要有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的品质。
4.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在思想和业务上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档案管理水平。
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加强档案管理,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要实现规范、标准的管理,就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指导,建立符合组织实际的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把组织成员个人需求与自我实现和组织协调发展作为管理的核心,创造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氛围,促进组织成员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从而形成组织成员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组织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2.严格规范文件的制发
档案来源于文件,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因此,在文件制发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确保这些作为档案的原始凭证符合档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档案实体质量。文件的制发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文件格式要规范、文种要合理,便于分类归档;
(2)文件要素要齐全、内容要完整;
(3)文件字迹要清晰、牢固,便于保存;
(4)文件用纸要统一、标准,便于整理。
3.科学管理电子档案
在现今的网络工作环境下,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必须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
(1)提高电子文件载体的稳定性,确保电子文件传输和使用畅通。
(2)建立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正确进行电子文件的分类与归档。
(3)做好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4)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与利用。
4.提高纸质档案的立卷质量
在电子档案日益发展的今天,在实际工作中,纸质档案仍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纸质档案在唯一真实的原始性、无法替代的凭证性、内容材料的隐私性、持久稳定的安全性、提取利用的直接性等方面是电子档案无法替代的,因此任何组织都必须提高纸质档案的立卷质量。
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纸质档案立卷的两大问题:一是注意解决好档案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二是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5.创新档案管理工作
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创新组织档案管理工作。
(1)思想观念的创新。要有积极的信息化转化意识,强化档案使用效率意识。
(2)管理方式的创新。解决好档案资源量的有限性与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3)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1)立足于法,搞好建章立制工作。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
档案职称论文篇10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才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规范和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努力抓好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全面强化目标管理,坚持创新、开拓进取,力争使我园的人事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治、业务学习,努力开创人事工作的新局面
1、加强***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深入学习***的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努力把握其***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事工作,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作风建设。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管理水平。认真学习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策、规定,开拓视野,丰富信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与姐妹园同行交流、讨论业务知识,安置按量完成各项人事方面的工作,建立办事高效、规范的工作管理机制。
(二)认真进行教职工聘任管理,保障双方利益。
1、继续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一按核定的教职工编制,规范设岗;二按双向选择的原则,学校为被聘教职工提出聘任工作;三是经双向同意,与被聘任的教职工签定聘任合同;四是做好聘后的考核工作。
2、根据新《劳动法》规定,贯彻上级关于规范用工的精神,做好临时工管理工作。做到及时签约、用工到期前提早告知、再用工时及时续约“三个及时”。防止用工纠纷。
(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使我园的档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宣传工作服务。根据我园下学期创一级园的要求,做好各类档案的整理,制定验收一级园档案目录,力求细致、规范、丰富,确保档案工作的达标与优质。
(四)做好职称评聘、考核、管理,积极推进职称改革
1、强化岗位意识,加强调研工作,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报工作。加强聘后管理考核工作。通过岗位设置,形成专业技术队伍合理结构,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性发展。
2、做好专业技术的职称评聘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大力宣传职称改革等方面的方针、***策,正确把握好职称评审工作的导向。把职称评聘工作作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其成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激励机制。
(五)保质保量做好人事日常工作。
1、人事调配、职称晋升、日常考勤。
2、新教师、保育员工资核定、临时工管理、劳动保护等。
3、做好人事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工作;
4、完善学校教职工信息库工作。
三、大致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2、与新进教职工签定聘用合同、办理交金事宜。
3、新进教职工工资认定、职务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报批局人事科。
4、完成*年第三季度报表。
5、完成20*教育统计报表,上报局信息办。
6、完成上学年度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的整理。
7、出缺勤登记、月考核统计汇总。
十月份:
1、岗位实名制信息输入,报人事局编制办。
2、本年度新任命的干部填报干部任免表,上报局人事科。
3、修改、完善教职工信息库中人员的基本情况,上报受理中心人力资源部。
4、出缺勤登记、月考核统计汇总。
十一月份:
1、中级职务评审准备工作,做好所需材料的整理和审核。
2、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整理。
3、出缺勤登记、月考核统计汇总。
十二月份:
1、完成20*第四季度报表。
2、根据上级要求,完成工资年报、劳动情况年报等一系列报表。
3、继续做好中级评审相关工作。
4、做好年度考核、评优工作。
5、出缺勤登记、月考核统计汇总。
一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