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职称论文10篇

财会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首席财务官特征; 薪酬水平; 显著相关

一、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及其特征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第一项“重要提示”中,法定有这么一项提示:公司负责人XXX、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XXX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XXX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以此为根据,本文认为,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是指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他既有可能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也有可能是分管会计工作的副职领导、甚至正职领导。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第一项“重要提示”中的“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

本文选择的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特征包括首席财务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包括职称级别和职称类别)、在高管人员中的职务排位、是否持有所在公司的股票以及所在公司的上市地点、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这些信息都来源于各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10年年度报告中的第五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和第二项“公司基本情况”。

二、样本来源和样本数量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共有2 153家,其中沪市891家,深市1 262家。截至2011年4月30日,披露2010年年度报告的公司共有2 100家,其中沪市887家,深市1 213家。在2 100家披露年报的样本公司中,有44家首席财务官信息没有在高管信息范围内进行披露,本文予以剔除;此外,本文还剔除了薪酬为0或没有披露薪酬的公司64家,最后取得的样本数为1 992家,其中沪市826家,深市1 166家。

在摘取首席财务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以及是否持股等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使得各项特征的样本数量不完全一致。根据信息披露情况,本文最后得到的样本数量为:薪酬样本1 992家,性别样本1 992家,年龄样本1 990家,职务排位样本1 992家,学历样本1 146家,职称样本723家,是否持股样本1 980家。

三、样本分组和研究说明

为了研究首席财务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是否持股以及公司的上市地点、所属行业、所在地区是否对其薪酬水平构成影响,本文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对样本进行如下分组:性别分男、女两个组;年龄分0-35岁、36-45岁、46-55岁、56-70岁四个组;学历分大专(含以下)、本科、研究生(含硕博)三个组;职称按两个维度来分组,按职称级别分初级(含以下)、中级、高级三个组,按职称类别分会计系列、其他系列两个组;职务排位分1-3位、1-6位、1-9位、1-12位、1-15位、16位以上(含16位)六个组;是否持股分是和否两个组;公司上市地点分沪市和深市两个组;公司所属行业分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等22个组;公司所在地区按中国内地的行***区划分为31个组。

其中,由于各家公司的高管人数不完全一样,原始职务排位的可比性受到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本文将原始职务排位换算成标准职务排位,换算的公式为:原始职务排位÷高管人数=标准职务排位÷平均高管人数,标准职务排位=(原始职务排位÷高管人数)×平均高管人数,其中:平均高管人数=样本公司高管总人数÷样本公司数。

在摘取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是否持股以及公司上市地点、所属行业和所在地区等信息时,由研究人员直接从各家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中的第五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和第二项“公司基本情况”逐个摘录,然后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并经过多次的查证和核对,过程严谨,数据可靠。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2010年的人均薪酬是38.57万元,其中,男性人均薪酬比女性人均薪酬高出7.06万元,高出的比率为21.21%。通过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在高管人员中的平均标准职务排位得知,男性平均标准职务排位是第11位,女性平均标准职务排位是第13位。这种平均标准职务排位的差别,也许是导致男性人均薪酬比女性人均薪酬高的一个原因。

(二)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年龄大小的关系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中国上市公司不同年龄段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有较大差异,随着年龄段的提高,人均薪酬也提高。从小到大,各个年龄段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级差分别为13.15万元、6.83万元和6.41万元,级差率分别为57.10%、18.88%和14.90%。其中,56-7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均薪酬比0-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均薪酬高出26.79万元,高出的比率达到116.33%。在中国,薪酬跟工龄或任职年限有一定的关系,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提高,既符合中国薪酬制度的特征,也印证了薪酬跟工龄或任职年限有关系这个事实。

(三)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学历高低的关系分析(见表3)

由表3可知,本科学历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29.80万元)比大专学历的首席财务官人均薪酬(29.84万元)还少了400元,说明在人均薪酬方面,本科学历的首席财务官并不比大专学历的首席财务官具有优势。但研究生学历的首席财务官人均薪酬(55.47万元)却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学历层次的首席财务官人均薪酬,比本科学历的高出25.67万元,高出的比率为86.14%,说明高学历的首席财务官在薪酬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

(四)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级别的关系分析(见表4)

由表4可知,中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2.12万元)比初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27.68万元)高出4.44万元,高出的比率为16.04%。高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47.32万元)比中级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高出15.2万元,高出的比率为47.32%。说明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们的职称级别高低跟他们的人均薪酬高低还是有关系的。

(五)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类别的关系分析(见表5)

由表5可知,其他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51.14万元)比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7万元)高出14.14万元,高出的比率为38.22%。说明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明显处于劣势。

(六)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务排位的关系分析(见表6)

由表6可知,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随着职务排位的靠后而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职务排位排在前3位的,人均薪酬最高,达到48.99万元;排在前6位的次之,达到44.55万元;排在前9位的又次之,达到43.16万元;排在前12位的再次之,为42.66万元;排在前15位的为42.18万元;这些均高于样本总体的平均水平。排在16位以后(含16位)的最低,只有33.90万元,低于样本总体的平均水平。说明首席财务官的职务排位对薪酬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职务排位越靠前,人均薪酬水平就越高。

(七)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本人是否持股的关系分析(见表7)

由表7可知,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45.29万元)明显高于不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5.99万元),两者相差9.3万元。说明首席财务官是否持有所在公司股票,对其薪酬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八)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上市地点的关系分析(见表8)

由表8可知,在沪市上市的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44.52万元)明显高于在深市上市的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34.35万元),两者相差10.17万元。说明在沪市上市的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九)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所属行业的关系分析(见表9)

由表9可知,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水平按公司所属行业来比较,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达到201.88万元,比排名第2位的房地产业(48.97万元)高出4倍多,比最低的行业农林牧渔业(22.22万元)高出9倍多。其他较高的行业还有批发零售业(47.64万元)、交通运输仓储业(42.76万元)、综合类(41.83万元)、传播与文化业(41.42万元)、采掘业(40.98万元)、建筑业(40.05万元),它们都高于平均水平(38.57万元);其余14个行业均低于平均水平。

(十)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所在地区的关系分析(见表10)

由表10可知,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水平按公司所在地区来比较,最高的是北京,达到57.26万元;最低的是甘肃,只有14.87万元;两者相差3.85倍。其他较高的地区还有广东(53.74万元)、上海(48.55万元)、海南(38.64万元),它们都高于平均水平(38.57万元);其余27个省、市、自治区都低于平均水平。

五、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考察首席财务官特征与薪酬水平的关系,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先分别将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级别、职称类别、职务排位、是否持股各个特征变量单独放入模型中进行回归,然后再将所有特征变量放入同一个模型中进行回归。回归模型如下:

Pay=α0+α1Age+α2Sex+α3

Degree+α4ZC+α5ZC-type+α6

Rank+α7Stock+α8Size+α9Grow

+α10Lev+α11Region+α12∑Year-

dummy+α13∑Indu-dummy+ε

有关变量定义如表11所示,回归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中的第(1)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性别显著正相关,说明相对于女性首席财务官,男性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更高。第(2)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年龄显著正相关,说明年龄越大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越高。第(3)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学历显著正相关,说明首席财务官的学历越高,薪酬水平越高。第(4)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级别显著正相关,说明职称级别越高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越高。第(5)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称类别显著负相关,说明拥有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而低于拥有非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第(6)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职务排位显著正相关,说明首席财务官在高管人员中的职务排位越靠前,决策影响力越大,其薪酬水平越高。第(7)列显示,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是否持有所在公司股票显著正相关,说明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高于不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第(8)列是将所有首席财务官特征变量放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回归所得到的结果,除了首席财务官学历和职称类别不显著外,其他结果基本与单独回归结果相一致。另外,在控制变量方面,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与公司规模和公司所在地区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以及公司处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越高;而薪酬水平则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以上各项回归分析结果与前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1.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年龄显著正相关,年龄越大,薪酬水平越高。这个结论符合中国薪酬制度的特征。中国传统的工资制度,工龄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传统的工资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现行的薪酬制度仍然保留了薪酬随着年龄或工龄或任职年限的增长而增长的痕迹,尽管这种痕迹在许多公司已经不是很深,但它的存在却是事实。因此,首席财务官们不必介怀于年龄这个因素,听其自然就好。

2.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学历显著正相关,学历越高,薪酬水平越高。学历与薪酬挂钩也是中国传统乃至当今薪酬制度的一个特征。现实中,很多公司在录用员工时都定出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基本薪酬标准。不同学历层次的新员工,从一进入公司开始,基本薪酬水平就有了差别。另外,进入公司以后,高学历的员工担当重要岗位甚至领导岗位的机会要比低学历的员工多,其薪酬水平自然也就比低学历的员工高。基于这个结论,首席财务官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3.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职称级别显著正相关,职称级别越高,薪酬水平越高。职称级别与薪酬挂钩是中国传统乃至当今薪酬制度的又一个特征。即使一些公司并没有把职称级别与薪酬水平直接挂钩起来,但职称级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资历、经验、甚至水平。拥有较高级别职称的财务工作者能有更多的机会被选拔任用为规模大、业绩好的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因而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较高的薪酬。因此,现实或者潜在的首席财务官们,要想获取更高的薪酬,努力提高自己的职称级别不失为一种战略手段。

4.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性别显著正相关,男性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显著高于女性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表13的数据表明,男性首席财务官在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称类别构成、职务排位和所任职公司的上市地点、所属行业、所在地区等方面都比女性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薪酬水平方面也比女性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女性首席财务官要想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职称、职务排位、任职公司、任职行业和任职地区等。

5.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职称类别显著负相关,拥有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其薪酬水平显著低于拥有非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表14的数据表明,与非会计系列职称首席财务官相比,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务排位构成、持股人数构成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也许就是会计系列职称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显著低于非会计系列职称首席财务官薪酬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会计系列职称的首席财务官应该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职务排位、持股情况来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

6.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职务排位显著正相关,职位越高,薪酬水平越高。职位高低决定薪酬高低,这是中国薪酬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表15的数据也可以说明首席财务官的职位越高,薪酬水平就越高。表15的数据表明,职位高的首席财务官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称类别构成、持股人数构成等方面都比职位低的首席财务官具有优势,因而在薪酬水平方面也比职位低的首席财务官具有优势。可见,首席财务官要想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就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职称类别、职务排位、持股情况等条件。

7.中国上市公司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与是否持股显著正相关,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显著高于不持有所在公司股票的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表16的数据表明,持股的首席财务官在平均年龄、学历构成、职称级别构成、职称类别构成、职务排位等方面都比不持股的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薪酬水平方面也比不持股的首席财务官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个结论再一次启示首席财务官们,要想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就要努力改善自己的学历层次、职称级别、职称类别和职务排位等条件。

8.不同上市地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薪酬水平都有差异。在沪市上市的公司,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显著高于在深市上市的公司。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综合类、传播与文化业、采掘业、建筑业,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北京、广东、上海三个地区,其首席财务官的人均薪酬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从改善自己的薪酬水平考虑,若有机会,首席财务官们应该选择到薪酬水平相对较高的公司、行业或地区去就职。

【参考文献】

[1] 步丹璐,蔡春,叶建明.高管薪酬公平性问题研究――基于综合理论分析的量化方法思考[J].会计研究,2010(5):39-46.

[2] 彭兴庭,邱本.高管薪酬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7-20.

[3] 葛兆强.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与高管薪酬制度重构[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3):78-84.

[4] 徐经长,王胜海.核心高管特征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6):58-65.

[5] 刘睿智,丁远丙.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锚定”效应[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6):114-116.

财会职称论文篇2

一、高级会计师申报条件

申报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治思想水平,这里不再敷述。另外还需要达到学历的基本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一般定为本科以上学历。如为专科,或相当于专科学历,甚至更低学历,申报评审会比较困难,除非在从业资历和工作实绩方面特别突出,才有机会获取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申报高级会计师应附资料:(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不得用复印件、打印件);(2)《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30份,由推荐单位填报,要求统一使用“A3”复印纸并打印;(3)破格晋升人员要填写《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两份;(4)获得中级职称之后的个人业务工作总结一份;(5)学历、专业工龄证明、资格证书及文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书、获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及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证书的复印件各一份;(6)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复印件一式2份。如职称外语考试不及格,应填写《外语成绩审定表》一式2份,并附准考证原件;如属计算机免试者,应填写《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一式2份,并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7)获中级职称以来的专业论著、译作、论文和反映工作业绩的总结、调研报告、经济可行性研究或复核报告、起草的规章制度等原件或复印件各l份。(8)近三年的专业技术职务历年任期考核材料各1份。(9)二寸彩色近照一张,照片背后用铅笔注明姓名。(10)所有送审材料的清单1份。所有材料必须真实、可信,各种复印件证明材料应经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和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审核确认;有关的证明复印件经与原件核对后要签署“与原件相符”的意见,由原件核对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高级会计师考试内容

(一)外语(也包括日语等小语种)主要考核语种是英语——职称综合英语B级。其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于四级,但不考听力,也不考写作,只有选择题。考题大多为阅读题,只有少量的语法题。如果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经过较好的准备,通过该测试一般不太困难。试卷上有一定比例的考题是辅导教材曾出现过的内容(约40%左右),考试的时候还可以查字典。考试及格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合格率将近70%。

(二)计算机(A级)计算机能力测试共可选考三个内容(模块),大部分考生选择《Word》,《网络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其中《会计电算化》是必选模块。该项考试只要充分准备就可以通过,可以说比较简单,通过率较高。

(三)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该考试是新设考试科目,主要是针对高级会计师评审中,主观评判的份量过重,而考试考核的内容占比较轻,受到大量的质疑而采取一项举措。2003年在浙江和湖北两省试点,2004年扩大至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自治区等16个地区进行试点,现已全面实施。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策法规,对所提供的公司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从考试的内容看,难度适中。对于平时重视学习,尤其是参加过CPA考试的人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通过。

三、其他形式考试

各地也可以组织申报高级会计师评审的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如上海进行人机对话测试,该测试没有规定范围,所以也无法专门准备。评高级会计师除了各个科目考试外,更重要的是论文和资质。可以说,考试、论文和资质是评判高级会计师的三大要素。

(一)论文要求高级会计师评审有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学术水平主要参考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于平时不做研究,很少动笔写文章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即便是写出文章,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发表。全国财会类核心刊物有限,其不仅要满足财经院校研究生毕业的需要,还需刊登其他财务执业人员的文章。对一般的财会人员而言,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刊登是不容易的。

财会职称论文篇3

据《周礼•天官》对宰夫职能的相关记载:宰夫“掌治——以考百官府群都具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意思是说宰夫按照规定,考核百官府群都具鄙的***绩,计算复核他们的财用收支,凡是那些造成财物损失,伪造作假的,应按照法规由冢宰对其严格处罚,而对于那些财***充足,善于管理财物者则给予奖赏。这些叙述具有典型的审计意义,表明了宰夫一职是一个具有审计性质的职位。虽然当时审计工作只是宰夫具体职务的一部分,还要监察业务,审计与监察没有分离开来,那么宰夫其实并不是***意义上的国家审计官员,但是这个时期的宰夫是***于会计部门的,这是非常伟大的进步,宰夫具有权威性和***性,虽然级别地位较低,只是一位下大夫,但是却可以对中大夫的司会进行审计监督,一旦发现司会存在差错和舞弊,应上报大宰由大宰加以处理,这就是审计监督行为。因此,我国大多学者认为,宰夫执行的工作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状态,宰夫一职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起源也影响着后世审计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周礼》所记载的西周社会,对我们研究西周官制,进而发现国家审计的起源,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国家审计是否起源于西周的争论也就出在对于《周礼》的相关争论上。

第一是关于《周礼》的成书年代的争论,20世纪上半期,多数学者在研究《周礼》的成书时代时,首先依据的就是传统经学所认为的周公作《周礼》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周礼》是周公制礼作乐时创作的典籍,因此《周礼》反映的就应该是西周时期的职官与制度。还有就是标题中的“周”字,以及开篇中的“王”,因为周天子是称王的,所以就认为《周礼》成书年代是周朝。但是,郭沫若先生在《周官质疑》当中指出,从金文中选取了卿事寮,大史寮,诸侯诸监等二十项官职,并与《周官》(即《周礼》)中的官职做了比较,结论是这二十项官职虽然和《周官》中的官职略有相同之处,但是其骨干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郭沫若先生否认了《周礼》是由周公所创作的观点。另外,郭沫若还指出,春秋末期以来才有私人著书之事。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周礼》不可能出于春秋以前。因此就不能依据《周礼》所记录的官职就推断出国家审计起源于西周。

第二是《周礼》所反映的西周社会情况的可信程度的争论,《周礼》是在西汉初期被发现,直到王莽时期才公诸于世,这是多数学者认为王莽篡汉改制的主要理论依据,所以历史上有学者认为《周礼》是王莽为改制而使人编造的。另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辞官后隐退期间曾整理《尚书》,秦汉期间,流传于世的《尚书》只有二十几篇,被称为《今文尚书》,到汉武帝末期时,鲁共王为扩建宫殿,在拆除孔子老宅是在其墙壁中发现古字《尚书》,被称为《古文尚书》,孔子的后人将其整理后收录于《十三经注疏》,其中包括《周官》一文,而在《今文尚书》中无《周官》一文,因此,历史上也就有人将《周官》称为伪作。再有,《左氏春秋》又名《左传》是由春秋末期鲁国左丘明所著,书中也出现了一些官职的名称,其中包括宰夫,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审计的起源。比如在《左传-宣公二年》中出现的“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意思是宰夫烹饪熊掌不熟,而被晋灵公杀了,此外还有两次出现“宰夫”,都是表达的类似于一个厨师的职务,而不是我们在《周礼》中认为的类似于审计的官员职务,西周初期与春秋时期相隔大约400年,虽然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同一官职称号的职责与地位等发生变化也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宰夫”在西周初年为下大夫官职,而到了春秋时期却变成对下人厨师的称呼了,这也是很难理解的,《左传》的可信度较高,那么《周礼》的真实性就要更加受到怀疑了,进而影响到我们对国家审计起源的追溯。

综上,虽然现有资料不能证明《周礼》就是周朝官制的真实反映,却对我们追溯审计起源起了重要作用。历史史实是凝固的、静止的,而历史研究却是波动的、前进的。历史研究本身就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关键是要看研究的成果能否贴近历史的原貌,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家审计起源问题,笔者有这样几点认识:(1)要正确把握古代审计和现代审计之间的前后沿袭承继关系以及古代审计起源与古代会计起源、古代监察起源、古代财***监督起源的关系等。(2)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来进行对国家审计起源的分析和研究,必须在充分掌握切实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来研究,要使用第一手资料来说明史实,不能人云亦云。(3)要注意把握审计的萌芽、雏形和带有审计性质的活动与完整形态审计产生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审计起源研究。

作者:郝莉莉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会职称论文篇4

摘要:村级财务审计实务操作由于缺乏***性,由于存在信任不对称问题,因而引发诸多矛盾。为此,文章通过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状,分析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审计人员、村干部与审计人员相关利益方之间信任不对称的原因,提出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关键词 :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审计***性

村级财务审计是审计部门对农村生产经营单位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王金凤等,2012)。从1990 年关于林盛堡镇村级财务审计成效(郑克杰、曲向***,1990)的文章起,至2014 年,探讨基层村级财务审计问题的文献,大多由农村审计人员发表于乡镇级实务型期刊。理论研究逐年呈现递增趋势,尤以2011年文献居多,研究重点集中在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审计方面。有些研究成果关注到了信任问题,进行财务学与信任的关系研究。李心合(2001)把信任问题引进财务学研究,他指出“信任是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关系,信任是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因素”。也有学者基于两权分离形成的委托关系,将信任和财务学联系在一起,指出委托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质上都是信任问题(刘峰,2009;雷宇,2012;张莉萍,2014)。李正***(2014)将信任分为对称信任(双边信任)、不对称信任(单边信任)和互不信任(双边不信任)。

有的研究者基于社会学原理构建资本市场审计和信任关系,提出通过声誉、制度机制,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审计信任关系(漆江娜,2002)。但是将信任不对称引入村级财务审计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理论研究缺乏对审计信任不对称问题的关注,现实中因为信任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而影响审计监督效力,使审计难以发挥经济监督作用。为此,文章基于“信任不对称”问题的思考,探讨村级财务审计问题,以便通过弱化信任不对称,优化审计环境,规范村级财务制度,有利于基层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

一、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一)村民与村干部的信任不对称

1.两权分离是信任不对称的前提条件。村级财务审计三方关系人中,审计客体即村干部,代表村民、基层***府和自身的利益,是沟通村民和基层***府的媒介,担负着双重信任。村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村干部,他们之间构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关系产生的前提,而这一委托关系需要由***府认可才发挥作用。因此村干部权衡后会有意或无意地让渡村民利益,这是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任不对称发生的必然原因。此外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村干部处于信息掌握的优势地位,往往不愿意或者由于能力不足,未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即便是公开,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象征性的走形式,表现为选择性公开有关***策指令、文件,而且信息公开形式单一。大多数村民认为这种“面子工程”侵害集体利益,违背基层民主管理的宗旨,对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不断累积,加剧了村级财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不对称。

2.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薄弱。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合理与否与执行是否有效的匹配程度,影响村级财务的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薄弱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弱化了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对称,而且可能会给审计带来风险,强化审计的信任不对称关系。有些村的原始凭证填制不合规,白条入账现象客观存在,将村干部记录信息视同发生的凭证内容,缺乏完整的财务账目,致使会计资料不完整,信息编制不规范,信息反映不及时。有些村的会计既记账又管理现金收支,审批和报账手续不规范,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致使财务资金内部控制执行失效。财务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和执行的无效,使得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这些加大审计难度和成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难免有疏漏,这为审计信任不对称提供了条件。

3.职业道德缺失加剧信任不对称。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取决于村干部是否真正从村民的角度出发,为村民着想而干实事,如果村干部有违村民的期望,侵害集体的利益,就会引发信任不对称。

(二)村民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

审计意识淡薄,对审计监督职能不甚了解。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较少,虽然大学生不断增加,也有研究生出现,但相对农村整体而言,这部分力量还是缺乏,因为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决定审计认识程度。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很多村民失去土地,有文化的年轻人离开本土,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长者或小孩。村民对于审计的相关认识大多缺乏了解,年长者根本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信任问题。对于审计的认识更是没有概念,他们视审计人员为行***人员,视审计为上级部门检察工作,正是这一模糊概念,将第三方审计人员看做“官官相护”的群体,对其工作始终存有疑虑,这种审计信任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审计负效应指在某些条件下,审计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对社会产生消极或负面影响与后果(曹建安、张禾,1999)。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审计负效应随媒体传播而扩散,导致审计监督职能受到质疑。村级财务审计主体主要由乡镇经管站或乡镇***府内设的审计机构担任,***性欠缺。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其经媒体加工报导后,村民基于心理学的“光环效应”,使得审计负效应的影响放大。因此只要谈到审计,人们的认识是基本没有多大差别,充分反映出信任不对称。

(三)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

村干部对审计认识不到位。审计作为监督的角色,一直被审计客体所排斥,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对立关系,源于客体对审计的不信任。审计人员和村干部目标函数不一致,村干部将审计视为对其行为的监督,对委托人聘请的审计人员存在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些村干部因为在管理村级财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审计时往往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导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承担很大风险。

村级财务审计缺乏***性。乡镇经管站负责乡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的指导工作,要管理农村承包合同、村办企业立项、统筹提留款等事项,此时它既是管理经营者又是监督者,与审计***性原则相违背。

乡镇***府内单独设置的机构审计其所辖属部门的财务活动和经济效益,类似于“自己审自己”,即使审查出村级财务问题,也不能确保及时公布信息和处理问题,很难保持审计***性。这种存在缺陷的审计模式也使村干部对村级财务审计的信任度降低。

二、弱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的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审计***性

建议建立体外专业***的第三方审计体系,促进对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审计经费采取由村集体分担、***府补助以及社会援助的形式,提高村级财务审计***性,树立审计权威性,发挥审计监督功能,弱化村民对村级财务审计信任不对称现象。

(二)降低甚至消除审计负效应的影响

审计行业的整体声誉需要审计人员的努力。无论是***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村级财务审计,都属于审计范畴,通过提高审计行业人员的准入门槛,聘用坚守职业道德,并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确保专人专职,加强审计人员的持证管理制度,以及执业后的道德教育,使审计作为外部***监督的力量真正发挥,巩固审计的专家权威地位。

(三)健全村级财务审计法律制度

静态的制度建设与动态的实务变动之间不可能全然吻合,始终会存在错位,只是错位的程度因为法规制度与实际要求的差距不同而不同。2007 年修改施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指出,农业部负责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显然缺乏***性,而影响权威性。使村级财务审计有法可依,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确保财务公开,增强干群互信度

各村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公开财务信息,透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应尽职尽责落实村民知情权,监督村级财务事项公布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掌握财务状况。同时村民素质也需要提高,主动积极参与村务民主管理。自觉将审计引入村务管理,并从中受益。

(五)建立人际沟通渠道,优化村级财务审计环境

基于村民和村干部委托关系,从既有关系中构建人际关系,村干部须保证凭证、账簿等规范、真实;村民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以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村民文化程度要不断提高,扩大审计知识宣传范围。村级财务审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资格证书,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外部监督到位。村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审计接受度,改变对审计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

总之,村级财务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村民对村干部,以及基层干部的信任程度。从两权分离、村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薄弱、职业道德缺失,分析村民与村干部之间信任不对称;从审计知识的普及和审计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村民与审计部门之间的信任不对称;从村干部对审计的态度,以及审计***性缺陷,分析村干部与审计部门的信任不对称,最后从加强***性、降低审计负效应、财务公开透明、健全法制、建立人际关系,提出强化村级财务审计信任对称的措施,以期实现健康的村级财务审计。

参考文献:

[1]沈燕萍,李***,沈博雅. 藏区国家基层***权建设及成本实证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12:231.

[2]雷宇.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J].会计研究,2012(3):26-30.

财会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办学资金从原来***府拨款的单一型转化为以***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元型,高校财务关系更加复杂,财务管理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迫切需要一批会核算、懂管理、有职业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培养体系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有效***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内涵及构成

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保持自身具有的、在会计职业中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充分发掘自身的职业潜能,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职业能力。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把握。

一是具有满足会计职业发展需要的各种潜能。它是成功地进行会计执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价值观,这些能力的内涵是动态的,是基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岗位,是随职业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二是以满足会计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即从事的岗位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工作从简单到复杂,知识、能力从单一到综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三个部分构成。职业知识是职业技能发挥的基础;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是职业知识的内化、实践的升华;职业价值观是指职业道德、职业信念和职业精神,它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灵魂,是职业能力框架得以稳固的保障。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养体系现状

为了了解和分析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养体系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涉及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培养体系两方面,共28个问题,调查范围为浙江省20所公办高职院、3所民办高职院的在岗会计人员,分别占全省高职学院的58.82%、30%,收回有效问卷141份;同时实地走访下沙高教园区5所公办高职院,收集问卷中难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一)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1.受教育的程度较高,职业知识结构认知度较低。被调查的会计人员中大专学历占23.4%,本科学历占65.2%,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占8.6%,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较高。但被调查的会计人员有中81.56%认为从事财会工作只需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只有其中的47.51%、45.39%的会计人员认为还需要掌握财经法规、信息管理学知识,认为还需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会计人员仅占16.31%、14.89%,对职业所需知识结构的认知度较低。

2.职业价值取向明确,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被调查的会计人员都认同做会计要敬业爱岗,要遵循职业准则,在处理具体会计事务中保持公正、客观、***的原则,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要终身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职业作为使命的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在岗会计人员有22 7%对会计这个职业没有兴趣,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力不足。

(二)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培养体系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1.鼓励会计人员进行业余学历教育。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院鼓励会计人员进行业余的学历教育,其主要激励措施是完成高一级的、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全额或按一定比例报销学历教育的学费(不包括书费、论文辅导费)。

2.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府会计管理部门的继续教育。调查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有59.5%参加浙江省会计管理处安排的继续教育;有35.5%参加隶属的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大多是企业会计内容);针对高校理财环境的变化及财会知识更新的需求,派送会计人员去各级、各类教育会计学会举办的培训班进行继续教育的仅占5%。

3.鼓励会计人员职称晋升。调查表明,浙江省高职院普遍重视职称晋升,大多数主管部门,会将会计职称评审的有关文件下发学院,送财务处传阅,学院对有专业职称的会计人员,要求每年填报《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了解会计人员在教育、培训、工作业绩、论文、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对符合专业职称晋升条件的会计人员在本人申请的基础上进行公示、推荐,对评上职称的在岗会计人员进行聘任,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调查的会计人员中有41.16%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35.46%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13.46%取得高级及以上会计师资格。

三、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现状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对会计人员的培养,过度依赖于高等教育的成人学历教育和***府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体系,没有构建具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培养体系。

1.会计人员培养方案缺失。被调查的高职学院,无论是公办或是民办,对专任教师都有专门的培养规划、方案和具体的培养措施。会计人员虽然与教师一样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但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调查的高职学院,没有一所院校有会计人员的专门培养方案,甚至没有会计人员任职的岗位说明书,对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的举措。会计人员大多受学历、职称与收入挂钩的利益驱动而参加学历进修、职称考试,被调查会计人员中只有10%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41.03%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因此,职业能力提升不快。

2.培养***策和措施不力。会计人员培养方案缺失,导致培养***策和措施不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会计人员的数量与办学规模不匹配。调查表明,浙江省高职学院会计人员普遍少,学生人数与会计人员比例约为908:1,会计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二是研修没有时间保障,在走访的高职院校中,了解到会计人员学历进修基本是业余的,甚至许多高职学院会计人员的部门***治、业务学习也通常只能安排在休息时

间。三是专业发展没有导师指导的机会。四是多岗位锻炼机制缺失。被调查的高职院普遍没有会计人员岗位轮换机制,会计人员长期处于一个岗位或一类岗位上,职业潜能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二)浙江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培养体系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管理体制分散、多头。高职学院大多从中专升格而来,系行业举办的事业单位。目前浙江省公办高职院的管理体制是财***厅管投入、支出,教育厅管业务,行业管人事,人权、事权、财权三权分离。财务管理由省财***厅分管各个行业的职能处室主管。管理的分散,加之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行业和省财***厅各职能处室中均不具有普遍性,没有一个部门把高职学院的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列入重点管理范围,致使高职学院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大大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2.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尽管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但现阶段,高职学院的财务处长及高级会计师极少参与项目的经济决策,调查中有68.3%会计人员认为财务处在学院经济决策中作用不大。走访中还了解到,高职院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的招生规模、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大都没有要求财务部门做专门的论证方案并作为依据,大额投资决策。如基本建设,在论证阶段往往请社会上的专业中介机构作经济上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高级会计人员相应的绩效考核,致使大部分高级会计人员不能作出有专业水准的、高质量的经济决策分析报告。

四、构建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路径

以浙江省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及培养体系为模本,分析提升高校会计人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笔者提出了构建高校会计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路径。

(一)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

基于目前浙江高职院分散、多头的财务管理体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合力。***府会计管理部门负责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会计人员管理工作;学院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对学院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对所属高职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省财***主要负责监督学院经费使用、财务管理的情况,提供反映会计人员工作绩效的相关情况;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员的使用单位,是会计人员的管理主体,学院的人事部门应该承担会计人员的招聘、使用、培训、激励、考核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制定会计人员培养方案,为提高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延长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管理。

(二)制定分层级的会计人员培养方案

会计人员从事不同的会计岗位,不同会计岗位归于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岗位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分层级设计会计人员培养方案,分别对每一层级岗位提出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的要求,并按不同层级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鼓励在岗会计人员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对下一层级的会计人员向上一层级会计岗位努力时,提供相关的实施条件,给予相应的激励。

(三)完善会计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根据办学规模、学院的管理体制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给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内部岗位轮换、兼课、参加学术交流等提供时间保障。二是根据分层级职业能力要求选聘会计人员,把热爱会计职业,有职业潜能的人员聘用到相应的岗位上。三是分层级给予一定额度的培训费用,定额内按实报销;进修上一级层级岗位所需学历或学位费用全额报销、四是鼓励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人员,利用暑假去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专业机构去顶岗锻炼。五是对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实行导师制培养,由高级会计人员根据岗位需要确定研究方向,选定相应的导师,导师的费用由学院承担。六是鼓励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兼一门专业课,或为学生开设一个专业讲座。七是学院要创造条件让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不断地参与到学院的经济决策中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使命感,为其进一步施展职业才能提供平台。

(四)健全会计人才的能力测评机制

为有效地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引导会计人员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的同时,应对其职业目标的实施进行动态的管理,对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评。测评应注重指标设计、组织实施、情况反馈、结果应用各个环节,要围绕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三大方面实行多指标测评,把学历教育、参加培训、工作业绩、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岗位锻炼都列入测评,测评每年一次,测评情况要及时反馈,测评结果要作为不同层级岗位调动的主要依据,并与职称、职务、薪酬及先进的评选与优秀会计推荐等多方面挂钩,总之,要通过健全会计人才的测评机制,激发会计人员职业潜能,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宏,张巍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财会职称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 高校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中,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高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一)高校与外部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不对称

1.教育财***投入、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的信息不对称。从高校的教育财***投入与建设经费投入情况来看,由于高校隶属于不同的行***部门,其财***投入经费也来源于多种渠道。一般来讲,高校的教育与建设经费大多来自于国家或省市各个教育管理部门的财***投入,各个管理部门多是从宏观角度对高校进行管理和监控,而对高校建设与教育具体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各级行***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及其扩建经费需求等缺乏细致调查与信息跟踪,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硬件设施投入也缺乏足够的了解。而高校对自身的财务投入与使用拥有详细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财务活动的随意性和财务管理的混乱,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没有一一对接,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不对称。

2.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的信息不对称。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状况来看,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但在对科研项目申请、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科研项目申请中,学术等级思想严重,一些有学术头衔的,在科研项目申请中处于强势地位;个别主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上还存在门户之见,优先照顾本系统内的高校和申请者。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重立项轻结果;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认真填写各种需要的申请资料,而一旦经费申请到手,便转给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们操作,或从别处引用他人的成果。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存在大量浪费和挪用情况,一些单位科研经费中直接用于课题研究支出的不到四成,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差旅费等,甚至科研人员个人的手机电话费、交通费、餐饮招待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个别高校甚至将科研经费用于偿还学校外债。

(二)高校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财务流动最集中的部门,承担着财务信息服务与监督的双重角色,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高校财务主体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各相关利益主体信息的沟通,利益的权衡,以及和谐财务关系的创建。高校内部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财务管理部门与校级领导部门的财务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有机的资金调配和全面的监管体系。一般而言,校级领导部门拥有的经济运行与财务管理信息通常更宏观、具有全局性。而财务部门拥有的经济运行与财务管理信息则明显比校级领导部门拥有的更细致、更完整、更准确。因此校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指令势必会对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

2.财务管理部门与各二级行***管理单位缺乏有效的财务沟通与信息互动。虽然各二级行***单位都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但是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与使用均立足于本部门的利益和规划,缺少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与统筹,导致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难以沟通,资金投入与使用不当。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各项财务计划时,不可避免要与各二级行***管理单位产生一定的冲突,形成博弈,势必造成经费流失和浪费。

3.财务管理部门与广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财务沟通。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与广大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在高校内部的财务活动及其财务关系中,广大师生由于缺乏了对相关财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熟练财务流程和操作,不了解学校的财务信息,无法实施财务监督与合理使用经费。但财务部门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势必会使教职工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产生一些个人损失,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部分教职工将相当部分精力花费在办理报账等业务上,从而影响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宏观***策和微观实践的冲突

从各级行***管理部门来说,***府与高校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依附于主管部门资金投入。通常,高校主管部门对各管理对象发展内部信息有一定的掌控与了解,但在统一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却缺乏微观细致的信息规划。作为被管理者——高校又必须要遵照管理部门各种***策,不管是否科学合理,进而导致资金投入方与使用方,需求与被需求关系失衡,为了能够申请更多的经费,一些高校不惜盲目的扩张建设、扩大招生规模,进而导致高校建设同质化的倾向,资源严重浪费等。如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申请与经费使用,就出现资源严重不平衡,科研产出效率低的状况。

(二)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财务管理中不对称现象放大

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了长远规划与统筹合理安排,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仍立足小团体,本位主义严重,进而影响了各项经费配置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通常财务管理人员偏重于会计核算及财务分析,无法对学校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济运行的各方面都熟悉精通。这样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方案通常无法完全满足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同时相关部门在使用经费时,没有系统的计划和方案,导致经费的严重超支,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高校财务信息宣传不力,导致不对称现象长期存在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仅局限于高校领导层或相关财务利益者,缺失了广大师生参与财务信息的群策群力。广大教职员工应该知道的信息包括每个月的工资、津贴、公积金、会费、个人所得税情况等;学校的预算收入与正常经费支出、学校科研经费支出与结余情况等。这些信息普通教职员工由于通常不能及时了解,所以导致他们无法对学校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建议。

三、解决高校信息不对称的策略

(一)强化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微观监督职能并举

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与管理要立足于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建设等现状,充分论证发展规划需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再遵循各种管理***策合理投入,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果的论证与监管。进一步增强项目规划、经费投入与使用、经费监督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

(二)完善高校内部各部门经费规划与使用的调控机制

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信息传递和交流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增强信息沟通、交流的意识,采取切实措施,降低、限制其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措施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获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加强高校内部财务信息的沟通,健全内部调控体制,从不同的角度、路径收集基金需求与使用信息,合理地整合并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对学校各级部门层次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实施***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与措施,督促整改,以减少财务管理信息的不对称风险。

(三)分别对不同的财务主体普及财务知识

由于不同的财务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普及财务知识需要建立层级体系,如,对具有审批权的人员,包括学校领导,二级行***单位的经费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应普及各种财经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各种经费使用文件等,以使财务经费审批人对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及用途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二级财务核算人员应熟知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常规性的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等,以使二级财务核算人员能够承担日常业务报销和业务办理手续以及财务信息沟通交流工作;而对于一般的教师和学生也必须要了解相关的经费管理文件与经费报销与审批流程,以方便他们维护自己财务利用,监督学校的财务使用等。

(四)利用网络平台互动相关财务信息

财会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审计动因理论 衡量标准 经济学 完善审计工作

审计动因就是审计产生、存在、发展的原因以及动力。研究审计动因的目的是为了弄清为什么产生审计,为什么需要审计和为什么审计需要存在和发展。审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为满足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审计动因的主要理论是目前最流行的受托责任论以及理论、多因素决定论、信息论、经济监督论、公司管理论及职业化需求论。下面就几种主要理论进行论述。

一、审计动因理论及缺陷

1.受托责任论。受托责任论主要观点是: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当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就存在于委托者对受托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而审计恰好***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的当事人,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于是审计便成为受托责任关系能够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护机制,从而得出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的结论。

实际上,“受托经济责任”只是审计产生的重要前提,并不能说明审计产生的必要性。它无法诠释审计的职能及社会作用;无法解释审计的***性。

2.理论。理论主要观点是:企业存在契约关系,而契约条款的实施必须通过监督,否则就不起作用。审计就是这种监督方式。在这种理论中,审计的本质在于促进股东和管理者利益最大化。

但理论的不足之处:无法解释企业接受审计需求强制进行这一事实,无法解释理论认为审计是促进股东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最大化与审计人员面临的“诉讼爆炸”和“深口袋理论”的经济现象是互相矛盾这一现实。

3.多因素决定论。在美国会计学会基本审计概念委员会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明确阐述审计动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利益冲突产生对公正第三方的需求。(2)当利益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冲突对方产生的防范需求。(3)处理技术上的复杂性使得普通人无法胜任,从而产生对专门人才从事这一工作的需要。(4)空间的距离使得经济业务与利益关系人发生分离,从而产生对特定人士提供帮助的需要。

这种理论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缺陷:(1)审计产生发展的多种动因中,应该有一种最主要的动因。(2)它只是从不同角度对审计动因进行概述,并不具备经济学理论基础,也不利于审计理论学科的发展。

二、衡量审计动因理论的标准

上述各种审计动因理论,大都从某个角度出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衡量一种理论是否能更好地解释审计动因,并指导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服务,应当结合审计理论结构进行研究。本文以历史性、逻辑性、系统性为原则,以对审计本质的理解为切入点提出5点判断审计动因理论的标准:

1.由理论可以导出审计本质及审计职能的目的。审计动因理论的宗旨是要解释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因。因而,审计动因理论是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通过审计动因理论的确立应能导出审计本质以及审计职能、审计社会作用的发展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这就要求一种合理的审计动因理论应该能够准确、全面地解释审计职能的发展以及审计的社会作用。

2.由理论能回答审计源于并满足了何种社会需求。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它的存在必是源于一定的社会需求,审计动因理论应该不仅仅能解释某一种类型、某一个特殊群体的需求,还应该能解释任何类型的审计及其满足任何群体对审计需求的发展动因。

3.由理论能解释对审计进行监管的合理性。随着审计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无论从横向来看当今国际上审计业务,还是纵向来看审计的发展历史,审计一直是一个法定的工作。各国***府都对各种类型的审计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监管。

4.由理论能解释审计为什么需要保持***性。审计的***性是审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审计得以存在的根本。审计的***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这也是不同使用者对审计人员的共同要求。审计动因理论应该能够对审计的***性这一根本特性做出合理解释。

5.由理论能解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审计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审计动因理论应当将审计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解释清楚,或者进行抽象性的概括,并以这一抽象性的概括为标准,解释统一本质的审计活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三、审计动因———基于经济学的观点

根据上文提到的衡量审计动因的标准,本文认为,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审计的本质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推动资本高效活动。所谓非对称性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而另外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审计财务信息可以潜在降低信息非对称。

1.信息的非对称性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各当事人所掌握的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非对称性的。所谓信息不完全性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遇见一切;由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正确性,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无所不包。所谓信息非对称性是指一方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于他方信息的验证由于成本昂贵而放弃。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向内部和外界提供财务信息以影响投资者决策。由人的趋利动机以及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对称性,就产生了一种社会需求,即需要具有专业技术和方法的会计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的反映其经济业务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判断,作出鉴定证明,以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确保其真实公允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向利益相关者报告。这样通过审计可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若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现代审计假设理论体系中,关于审计产生原因的假设,如“信息不对称假设”、“信息不确定假设”等等,实际上丰富了信息非对称性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这一论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可以满足任何需求者对于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的需求。

2.信息非对称性导致道德风险对审计监督职能和***性的解释。在经济学中,道德风险界定:订立契约的双方中一方未能掌握足够的信息以监督另一方的行为,从而后者可能据此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侵蚀前者利益。用经济学道德风险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受托责任认为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这实际上从委托关系的角度反应审计产生的原因。正是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才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在道德风险模型下,委托人就应该设计一种激励监督合同以诱使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潜在发生的情况下,需要一个机构来解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让人不偷懒、说真话的问题。于是审计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情形下,审计被要求具有***性的特征。审计***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3.信息非对称性导致逆向选择是对审计存在必然性的真实解释。在经济学中,逆向选择来自于保险市场的理论研究。是由阿克劳夫运用旧车市场模型开创的。其问题来自于买者和卖者间关于车的质量信息的不对称。经过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只有质量低的车能成交甚至可能导致市场萎缩。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计信息市场上会计信息提供者知道的信息总是比信息需求者多。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他可能提供一种不完全信息或虚假信息的倾向。在这种会计信息市场上,一些绩劣公司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来满足自身利益。信息需求者或者因不具备条件或者不愿付出高额的成本代价来鉴别这些信息的真伪,盲从跟从这种信息,就会导致有限资源流向绩劣公司,而真实披露会计信息的公司将退出市场或也采取披露虚假信息的措施。这就是会计信息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会计信息可能由此而萎缩。因此,就需要具有***性的审计对会计信息进行鉴别,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即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正确程度。由此可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审计可以导出审计的本质在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4.信息非对称性对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合理性的解释。审计期望差距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它既包括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了由于公众的认识错误偏差而形成的差距,正是信息固有的非对称性导致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同时,又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是绝对的所以审计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而不可能使之完全消除。于是,在公众需求和审计之间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期望差距。信息的非对称性很好地解释了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必然性。

信息非对称性是绝对的,但是信息非对称性的程度在不同环境下是不同的。信息非对称性的程度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性以及审计自身内部环境发达与否等因素。所以,随着审计对信息非对称改变程度的不同,审计工作期望差距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而有所差异。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审计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四、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完善审计工作、建设审计理论体系

从本质上讲,审计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机构与社会有关各界之间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关系。审计通过降低信息的非对称性,将经过审计了的、增殖的财务信息提供给信息的需求者。运用经济学知识可以从根本上对审计本质进行解释,从而解释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以及审计的目标、职能、质量特征等。人们在规范、建设审计理论体系的时候,就能遵循经济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基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审计动因,对于指导审计实务、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审计活动就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通过审计来增加信息的价值,这样,审计实践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规范甚至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标准都得到了规范;另一方面,审计工作从降低信息不对称着手,有助于改善审计内、外部环境,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时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财会职称论文篇8

本文分别从CFO的所有权能力、专业能力、***治能力、组织能力及社会责任视角分析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时,采用EVIEWS统计软件和MSExcel2010回归分析CFO职业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实证影响,得出CFO所有权能力、专业能力及***治能力与企业价值具有相关性的结论。

关键词:

企业CFO;职业能力;企业价值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让具有价值和资源管理、资金和资本运作职责的CFO们陷入了沉思,职业能力的价值创造属性要求CFO必须履行职责。CFO的一般解释是首席财务官,英文名称ChiefFinancialOfficer,简称CFO,它是伴随着首席执行官(ChiefExecutiveOfficer,简称CEO)的出现而出现的。在2011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经济危机的最坏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同时坚信关键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虽然不是特别快,但仍然处于缓步复苏时期,但是对于前景的不确定性还存在忧虑,后危机时代的环境规范了CFO应具备的能力。全球金融危机创造了风险与动荡的环境,CFO在这种环境中逐渐被认识,且其日益显露的重要地位也渐渐获得认可,CFO已经进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时代。

2CFO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分析

2.1CFO所有权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CFO的行为主观上并不是完全为了降低成本而为企业创造价值,而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在参与企业监督和提供决策支持时,往往会倾向于采取有利于自己的决定。所以,为了防止CFO做出的某些行为损害股东的利益或影响企业的发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CFO也进入股东的行列。实践证明,给予CFO公司的股票越多,CFO拥有的所有权力越大,那么其提升股东剩余索取权份额的动机也会越强。他会将自己与公司的利益融为一体,从长期的个人利益角度出发,会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因此,CFO所有权能力越大,企业价值越高。

2.2CFO专业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专业能力强的CFO拥有更加丰富的财务知识,且能更有效地履行企业财务职责。虽然以教育层次和职称高低为代表的知识背景不是CFO所需的必要条件,但是差异化的知识背景在某些方面所体现的知识含量与业务水平,却代表着CFO的能力。CFO自身的受教育水平、高资质认证以及高职称说明其胜任专业的能力非常强,这有助于企业财务运行,提升企业价值。

2.3CFO***治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治能力是CFO在企业范围之外的社会关系能力,CFO的社会关系能力越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就越强,在与外部发生关系的同时会使企业的成本费用减少,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例如CFO的社会关系网十分强大,在履行与相关部门沟通时,在税收优惠***策范畴内就会享受更多的利益,因此,CFO的***治能力越强,则企业价值就越高。

2.4CFO组织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CFO组织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沟通能力;二是协调能力;三是领导能力;四是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CFO与公司内部各部门沟通能力越强,越会为企业省去不必要的开支;CFO协调好与公司员工、高管领导及企业投资者的关系,企业价值会显著提升。CFO领导能力越强,分工和职责就越明确,具有高超的预测和防范风险能力来控制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企业价值就越高。

2.5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决定企业价值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公司财务因素,它不但受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责任的影响。CFO的社会责任包含着以下内容,即对投资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府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以及对环境的责任。CFO需要为其股东谋取最大利润;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国家利益;热心社区建设以及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些都会提升企业形象。因此,CFO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具有提升作用。

3CFO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基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数据信息的可获得性,研究样本来自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3~2013年的所有上市公司,以及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并对样本按如下原则进行筛选:(1)为避免A股与B股以及境外上市股之间的差异,选取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实证分析对象。(2)剔除了数据不完备的公司、ST或PT公司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的公司。(3)由于分析方法的需要,本文只选择了2013年12月31日之前已经上市的制造公司。采用EVIEWS统计软件,在统计和处理数据时使用MSExcel2010。

3.2变量指标的选取根据CFO职业能力和企业价值的研究实际,结合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如下指标变量。

3.2.1企业价值指标企业价值指公司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公司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综合考虑企业价值的表现形式,以净资产收益率、股票市盈率、管理费用率三者的加权平均值指数作为度量企业价值的指标。

3.2.2所有权能力指标选取CFO是否持股(CG)和持股比例(CGB)两个指标作为对CFO所有权能力的度量,持股比例即CFO持有股票占总股本比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挖掘人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

3.2.3专业能力指标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务以及财务审计工作的经历会影响其认知基础和价值观,因此,选取教育程度(JY)、专业背景(ZB)、财务工作经历(CW)、审计工作经历(SJ)、高级会计职称(GK)、CPA资格(CPA)六个指标作为CFO专业能力的度量。

3.2.4***治能力指标选取***府工作背景(ZG)、***员身份(DY)、***协(ZX)或人大(RD)三个指标作为CFO***治能力的度量。CFO若有***府工作经历,且是***员,无论其是***协委员还是人大代表,都能说明其社会关系网很大,***治能力很强,某些部门可能会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这就对企业的发展极其有利。

3.2.5组织能力指标选取重要性排名(YP)、兼任董事(JD)、任职数量(RS)、任职期(RQ)、性别(XB)及内部提拔(NT)作为衡量CFO组织能力指标。

3.2.6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社会所得贡献率(SG)和税收比率(SB)两个指标来度量CFO社会责任。社会所得贡献率(SG)=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3.3研究假设与回归模型

3.3.1研究假设假设1:CFO是否持有股权和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假设2:CFO的学历越高,企业价值越高。假设3:CFO是CPA或者专业出身或者具有财务工作经历或者具有审计工作经历对企业价值有正影响。假设4:CFO会计职称越高,企业价值越高。假设5:CFO是一名***员或者有***府工作经历或者***协委员或者是人大代表的公司,企业价值越高。假设6:CFO的排名越靠前,企业价值越高。假设7:CFO担任董事的公司企业价值更高。假设8:CFO任职越多,企业价值越高。假设9:CFO任职期限越长对公司价值有正影响。假设10:CFO为女性的公司企业价值更高。假设11:CFO是企业内部提拔,企业价值更高。假设12:CFO所在企业的社会所得贡献率(SG)越高,企业价值越高。假设13:CFO所在企业的税收比率(SB)越高,企业价值越低。

3.3.2回归模型本文选取普通多元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式作为实证分析模型。

3.4实证检验拟采用系统指标来衡量企业价值,即:以净资产收益率(权重0.4)、股票市盈率(权重0.4)、管理费用率(权重-0.2)三者的加权平均值指数作为度量企业价值的指标,然后通过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结论分析。

3.4.1数据的处理和描述性统计通过实地访问、电话访问以及分析沪深A股市场的财务数据,并利用EXCEL整理和处理数据后,选取14554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各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及标准差,深入了解各项指标。在调查的样本中CFO的持股比例较低;本科学历占比较大,硕士学历近三成,中专、大专及博士学历占比较少;大多数CFO都是财会出身且内部提拔几率较大,较少具有审计工作经历;职称调查中CFO高级会计职称占比较高,中级会计职称占比近两成,中级职称以下占比较少,几乎没有;CFO为男性占比七成左右;调查发现较少CFO具有***府工作经历和CPA资格,但大部分都是***员或者加入***协组织或者是人大代表;CFO平均任职期为5年,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CFO没有进入董事会的比例远大于兼任董事的比例;CFO的排名较低等。

3.4.2职业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结果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企业CFO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价值受到CFO职业能力的影响。教育程度(JY)、专业背景(ZB)、审计工作经历(SJ)、高级会计职称(GK)、***协(ZX)或人大(RD)、兼任董事(JD)、任职数量(RS)、任职期(RQ)及内部提拔(NT)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这与前述的假设相符,说明其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持股比例(CGB)、社会所得贡献率(SG)、税收比率(SB)三者的估计参数为负,其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持股比例(CGB)和社会所得贡献率(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假设不相符,税收比率对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结果与假设相符,说明在我国持股比例(CGB)和社会所得贡献率(SG)指标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R2(拟合优度)表明参数估计结果所表达的估计式,能够在36.13%的程度上说明研究问题,为比较合理的保证程度。F-statistic(F统计量)13.5877并且其Prob(F-statistic)(F伴随概率)达到0.0151说明参数估计式整体显著性水平较高。Durbin-Watsonstat(DW统计量)值为2.0069,表明截面数据的估计残差项不存在序列自相关。

4结论

根据实证结果分析:首先,CFO自身的素养与能力与企业价值的提升密切相关,其持股比例(CGB)指标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这与假设不相符。说明CFO所有权能力越强,企业价值越低,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壕沟效应的存在。因此,若提高企业价值,就必须降低CFO所有权能力。其次,社会所得贡献率(SG)指标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的结论也与假设不相符,说明CFO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不是正相关关系,亦即CFO社会责任履行得越好,企业价值越低,原因是由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的。CFO受教育程度越高,专业背景越强且拥有审计工作经历和高级会计职称,其专业能力也就越强,那么企业价值也就越高。CFO的***协(ZX)或人大(RD)指标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原因在于CFO是***协委员或者是人大代表,其人脉圈越广,社会地位越高,办事效率越高,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另外,兼任董事(JD)、任职数量(RS)、任职期(RQ)及内部提拔(NT)指标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这与假设一致,表明CFO组织能力越强,企业价值越高。

参考文献

[1]崔清泉.企业社会责任价值驱动的机理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陆腾飞.CFO特征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5.

[3]秦长城,聂方超.CFO角色重构[J].新理财,2014(11).

财会职称论文篇9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审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审计署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审人发[2002]58号)和我区深化职称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全区审计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通过国家高级审计师专业考试,且成绩达到国家或自治区合格标准的人员。

第三条本条件中的评审范围是指从事审计工作(含从事会计、财税、经济工作并兼任审计工作)的人员和大中专院校中担任审计教学(含会计、财税、经济教学且兼任审计教学)工作的教师、科研单位中从事审计研究(含会计、财税、经济研究并兼任审计研究)的人员。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四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履行“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岗位职责。

第五条年度考核、职称外语、继续教育、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须符合国家及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六条学历、资历条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取得博士学位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一年以上。

二、取得硕士学位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三年以上。

三、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四年以上。

四、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获审计师任职资格六年以上。

第七条符合第六条学历要求、符合第三条中从事兼职审计工作5年以上,且已获得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讲师、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一年以上的人员。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八条理论水平:

一、具有系统、坚实的审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二、熟悉国内外现代审计及会计、财税、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能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审计工作中较为复杂的问题。

三、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策和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熟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通晓《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各项配套法规和有关行业审计、会计制度。

四、具有指导中级审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第九条工作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担任过1次以上大中型审计项目(含县级以上***府财***审计项目、金融机构审计项目、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应其他经济单位审计项目)的负责人或主审。

二、结合国家经济形势,组织实施县级以上行业性审计或审计调查1次以上。

三、主持承办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及相应其他经济单位)审计查证、咨询服务业务2项以上。

四、承担重大专案审计工作1次以上,为案件处理、审理提供准确依据。

五、主持或承担由省、部级以上审计机关或省、部级审计机构下达的审计科研课题1项以上。

六、具有解决审计业务中重大疑难问题的业务能力。

第十条业绩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有公开出版不少于3万字的审计著作或译著。

二、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审计专业教材。

三、***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核准的有内部刊号的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

第四章破格评审条件

第十一条对虽未达到学历、职称外语、任职资格年限等要求,但业绩显著,品德、知识和能力出众,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和业内享有较高认可度的人员,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

第十二条破任职资格年限者不得提前3年申报(不含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破职称外语者,须年满4O周岁以上,且任职资格年限和职称外语不得兼破。

第十三条破格人员除具备第三章评审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任职期间成绩显著,所从事的审计业务工作受到省部级表彰一次以上,或市级人民***府(含自治区业务主管部门)表彰二次以上,或所主持的审计项目有1项在省部级以上审计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

二、在全国性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上发表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三、公开出版审计专业著作一部(独著者字数在10万字以上,合著者个人撰写量在12万字以上)。

四、获得注册会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或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者。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高级审计师任职资格评审:

1、伪造证件、证明。

2、提交虚假申报材料。

3、违反审计的有关规定、纪律。

4、其他严重违反考试和评审规定的行为。

财会职称论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考核评定工作,在局***组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以工作人员实绩为主要依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以保证考核、评定工作的准确性、合理性。达到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提高本系统工作人员*素质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

成立局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xxx、xxx、xxx、xxx、xxx、xxx为成员,xxx具体负责考评工作的实施。

三、实施方案

根据x组人联字(2005)x号《关于做好2005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对县非税局、农税局(包括xx站)、县财***局各股室xx人、乡镇财***所xxx人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乡镇财***所人员由县农税局负责提供考核资料和优秀人员推荐名单。实行领导和群众考核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考核、年度考核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相结合。

1、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各乡镇财***所全体干部职工,将个人年度考核表于2005年12月xx日前上交局人教股。

2、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各乡镇财***所要认真地对本单位的责任制进行自查,并对照局机关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乡镇财***所目标管理责任书,认真负责地提供与之相关的考核资料,于2004年1月5日前分别上报局人教股和县农税局。

3、2005年元月x日上午召开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审核股室、局属各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评分、各乡镇财***所目标管理责任制评分,以及农税局推荐的乡财***所优秀人员名单(其中优秀所长x人,优秀预算会计x人,优秀专管员x人)。

4、2005年元月x日上午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学习x组人联字(2005)x号文件,局领导通报各股室责任制考核情况,并进行民主评议推荐局机关优秀候选人员不少于x名(不含财***局长、***组书记),紧接着开局考核领导小组会议,根据民意测评,推荐优秀候选人名单xx名,其中在职领导限x名,然后再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优秀对象x名,其中局领导x名。如果县局获全县2005年双文明一等奖,则优秀对象按县局总人数的15%即xx名确定(含局领导x名),根据投票结果,最后报局考核领导小组认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财会职称论文10篇

学习

道路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路专业中级职称论文,道路中级职称论文。者:职称zhichenglw.com整理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部级期刊,省

学习

桥梁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桥梁高级职称论文怎么写,桥梁建设职称论文发表。为此,公司***确立了打造“引领中国桥梁事业发展”领导团队的创建目标,研究制定了创建活动规划,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形成了***书记总负

学习

个人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级职称论文范文100篇大全,职称期刊论文发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也常常教育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但是我们在接触这么多的作者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凡是职称论文写的

学习

档案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档案工作初级职称论文,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论文。一、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理念在前头[1]。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和人事

学习

职单位称论文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职单位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单位论文格式范文,正高职称论文几篇。1.1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现状。全国现有110多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编人员,其中67%以上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我市有事业单位75个,7640名在编人员,无论单位构成或是

学习

申请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申请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医学职称论文发表。通常论文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3.职称申请人回答或辩解。4.评定成绩。了解了答辩程序后,职称申请人可以根

学习

医药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职称论文发表,医药职称论文。“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传统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它包括辨证和论治的两个过程。辨证即是认证识

学习

园艺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园艺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园艺师高级职称论文范文,园艺师职称论文怎么发表。大学校园是一个以教育为主要社会职能的社区,活动于其中的人群是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他们的活动方式一是课堂内实验室内的教学、科研活动,二是课堂

学习

绿色施工技术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施工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绿色施工新技术应用论文参考文献,绿色施工论文范文参考。1节水施工的创新方法分析对于水资源而言,主要是影响我国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资源,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可以得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用水

学习

旅游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旅游景区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最新,旅游职称论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培养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旅游教育的内在要求。旅游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行

学习

专家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专家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期刊论文发表,医学职称论文发表。

学习

造价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造价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路工程造价论文题目,建筑工程造价论文2000。不可否认,我国实施职称制度以来,在发展和稳定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尊敬知识、尊敬人才,调动专业技术

学习

初中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100篇,初中副高职称论文题目。职称具有商机,也显示出了它的残酷。最大的弊病就是造成人们心理失衡,不能团结的局面。表面大家唯唯诺诺,嬉皮笑脸,其实心中所藏的杀机,时刻会置人于

学习

教授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教授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期刊论文发表,教授职称评定论文发表。如同学生为优异成绩努力学习,职称评定也可看做是大学教师的“测验”。有学者认为,目前来看,职称评定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职称所代表的是一位教师的资历,一定

学习

道路职称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公路专业中级职称论文,道路中级职称论文。者:职称zhichenglw.com整理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部级期刊,省

学习

桥梁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桥梁高级职称论文怎么写,桥梁建设职称论文发表。为此,公司***确立了打造“引领中国桥梁事业发展”领导团队的创建目标,研究制定了创建活动规划,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形成了***书记总负

学习

个人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级职称论文范文100篇大全,职称期刊论文发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也常常教育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但是我们在接触这么多的作者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凡是职称论文写的

学习

档案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档案工作初级职称论文,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论文。一、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认识理念在前头[1]。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和人事

学习

申请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申请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医学职称论文发表。通常论文答辩会的程序是这样的:1.职称申请人介绍本人基本情况。2.职称答辩小组提问。3.职称申请人回答或辩解。4.评定成绩。了解了答辩程序后,职称申请人可以根

学习

医药职称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医学职称论文发表,医药职称论文。“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传统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它包括辨证和论治的两个过程。辨证即是认证识

学习

电气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高工职称论文100篇,电气职称论文网。性别:男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户籍:温州年龄:27现所在地:福建身高:175cm联系电话:136********电子邮箱:xuexila.com求职意向希望岗位:电气工程师/技术员/电子/电器维

学习

测绘职称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测绘职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测绘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测绘职称论文题目大全。由于笔者是从事工程测量的教学工作的,所以主要从教学这方面谈谈自己在工作上的点滴体会。工程测量教学工作,就其科学方***来说,和其他学科一样,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