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动的作文10篇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1

都说生命可贵,其实当我透彻心扉去想的时候,竟会不由得伤感起来。伤感着耳畔那歇斯底里的哀嚎。在这柔情似水的江南,也会有难以启齿的心伤

题记

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动物,记得那时自家养了一条小狗,和它感情很深,喜欢和它,来回抚摸它油亮顺滑的毛发,喜欢它亲切时的无法无天,喜欢它发呆时蹲坐着的姿态。每次放学回家,它迎接我时的热情,我总会在心头洋溢着无从言表的高兴。后来它长大了,多了几许老道的热情,却少了我喜欢的娇小做作。后来也不觉间疏远了它,只有它夜间的叫声才让发觉它的存在,有一天放学回来的时候,突然看着他有气无力的躺在地上,似乎经脉尽断的感觉,家人说它被车压到了,突然内心像喝了很酸很苦涩的水,我控制不住去抚摸它,像那时一样的来回的抚摸着。晚上看着它在窝里依旧像白天一样的躺着,睁着眼镜目不转睛的望着远方,我清楚的记得那时自己蹲着身,摸着它似乎不在顺滑的毛发,看着天空奚落的星斗,不由得哭了,那泪是从心里流出的,流出了我对它的伤痛,当我在看它的时候,却发现了它眼角湿漉着。后来它死掉了,我伤心了好几天,那种难以平息的伤痛其实连载着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我也不曾把她遗忘掉。从那以后我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动物,到如今已经好几年了?不是我不喜欢它们,而是我不敢?我更不会去无缘无故的别人家的宠物。其实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否则那天晚上它不会见我伤心而流泪的?

前几天看见一只流浪的小猫,似乎出生不久吧。看见它整天的在街上徘徊游荡,乌黑杂乱的毛发,消瘦的身体明显着火车轨道似的一条条清晰可见的骨架,眼睛里没有光泽,盲无目的的四处剽窃着,时而发出有气无力的叫,南方的七八月份天空总是不停的下着绵绵的雨?有时磅礴,有时淅沥。它却只能在雨水被淋打,它找不到屋檐去避雨,因为别人嫌弃它的脏,都驱赶它。后来见它盘缩着瘦小的身躯躺在了垃圾桶边,它那双没有光的眼睛那刻变的好迷茫,看着它的眼睛会有说不出的思绪来,却分明又是伤心和悲痛在交杂?夜里躺在床上的时候会不时的听见猫叫,在大雨倾盆的窗外歇斯底里的哀叫。叫的那样的凄惨,我想它不是为了乞求怜悯吧,而是发泄了内心那不为人知的感情。白天看着它狼狈的弱不禁风的样子在漂泊着雨水的天空下依旧徘徊,然后再依偎着那个垃圾桶,捡拾别人丢弃的残羹剩饭…。.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邻家的小孩告诉我那只猫死的好惨,是被车活活轧死的,旁边有好多的血,他说那只猫猫真的好可怜?问我为什么不收养它?我说不出话来,也无言以对,我不知道八九岁的孩子究竟懂得了什么?我讨厌自己的见死不救,然而我却没有主见去救它,因为我也是个孩子。我突然有一种回归当初对心爱的狗死时的心境,仿佛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夜晚。我不懂得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在天马行空的生活下进化的有滋有味,那种味道不亚于烈日当空的炽热,反而就为了那份如火如荼的热情,渐渐的遗忘掉了怜悯,遗忘掉了太多纯洁的东西。其实现在才感触到,原来那只流浪猫死了会比活着幸福?它不必要再为自己的生存担忧了,不必要被人家四处驱逐了,也不必要再淋雨了?我想它也懂得的,就像人一样,沦落到不能自食其力,偏偏有人视而不见,偏偏有人见死不救。那份落魄的无奈谁都懂得。就算是命不该绝,可是动物也是有感情吧!

江南的雨,缠缠绵绵了几个黑昼?下得久了,人也会心烦的。像格子里的感情,终究还是被锁在了格子里。能拿出来的,也只是那无可挑剔的自私罢了吧。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2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知生活;实效

中***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38-02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生活对学生来说是 “客体”,而文章是要通过学生主体才产生出来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客体和主体之间起媒介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去体验和感受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挚的感情,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一、感知家庭生活,激发作文真情

如果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那么家庭就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小环境,是培养学生人际感情的温床,是学生感情世界的摇篮。学生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真实。但正因为是“最熟悉”的,学生就习以为常,对亲人们感情世界的变化,常常会视而不见,缺乏新鲜感和感受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亲人交往环境中,以小主人的身份,真挚地关注家庭变化与亲人的关系,关注亲人们某些细微的动作表情和简单的话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中,于细微中见亲情,充分地吸取感情营养,使作文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在假期中,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良机,布置学生参加家庭体验的多种活动,可以细心地观察家庭成员怎样为亲人们操心、忙碌。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些孝敬的事;在家庭亲人团聚会上写串词,当小主持人,圆一回明星之梦;给亲戚朋友写书信打电话,送去殷殷的祝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打扫卫生,美化家庭环境。每位同学真真切切地当一回小主人,体验为亲人奉献的乐趣,培养对亲人真挚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这些生活实际,让学生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提高作文的感染力和表达水平。

二、感知学校生活,更新作文格局

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实际司空见惯,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再去观察和感知,其实不然。有许多事物,不只是应看它是什么状况,还要分析这些具体琐细事物的内涵。看透其中值得人们珍视的隐含着的东西。所以,学校生活同样值得我们去认真感知和体察。

我们身边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有的学生天天提前到校,当大部师生到来时,他已经在预习功课。其实,这位同学不仅是学习努力,他在学习之前已经搞好教室的卫生。还有,不少教师在放学时总是要把学生送出校门。其实,这些老师不只是和学生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校门口附近是交通拥挤的十字路口,老师们把学生的安全时时放在了心上。所以,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感知学校生活,才能使学生知其一,又能知其二,认识到学校生活和师生情感表现有多个侧面。

以前学生写学校生活的作文有三个明显问题:内容平板,单一;事件过程缺乏曲折和深度;人物性格缺乏典型和个性。经过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学校的人与事,作文质量有了很大变化。引导学生感知校园生活的具体办法是:语文教师示范;分析学校的具体事例;观察学校和师生的变化。通过实践,学生写学校生活的作文,事件有了重点,人物有了特点,一改原先作文死板无味的格局。

三、感知社会生活,丰富作文内容

社会生活这个客体,对学生来说是较为复杂的。学生对社会现象、人与人的关系认知大多处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正因为如此,社会生活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他们对了解社会生活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而学生写作练习涉及的对象又以社会生活为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作用要花更多的精力,做出更多的安排。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参与社会生活,调查了解社会,让学生在直接的生活体验中捕捉新印象,努力让他们通过观察、访谈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增加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感受,以生成他们特有的感觉。从而使他们萌发表达这种感受的意愿,达到乐于写作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带领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里,带领学生去参加护绿活动,去社区调查小区绿化建设的情况;有的学生还自告奋勇搞调研,去环保局了解环保的现状和规划。活动后,学生产生了自我表达的意愿:有的写记叙文,写人们爱绿、护绿;有的写成调查报告,还中肯地分析了环保存在的不足;有的给环保局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由于学生亲自体验了活动,并带着主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因而他们的主体感知大大增强,写出文章既真实又富有创造性。

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学生们真正感知了社会生活,才会有新鲜感受去表达。社会生活,处处都是作文丰富的内容。

四、感知世界,提升作文品位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品质。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写自己熟悉的事,身边的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扩大视野,关注天下事。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是学生作文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写世界形势方面的作文。为了让学生有的写,就要求学生勤读报纸,经常收听新闻节目,组织学生评议时事,丰富学生对世界动态的感知,然后布置写世界形势内容方面的作文。例如:南海风云、我国的维和行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中国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等等。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3

一、铺垫营造抒情氛围

在记叙文写作中,很多学生也明白情感渲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急于去渲染情感,往往使得情感渲染比较突兀,显得不够自然、真诚。其实,在记叙文写作中,情感的抒发往往需要经过一定情节的铺垫和营造。比如,在《心底的幽香》一文中,作者本来想抒发的是对母亲的关爱情感,但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并没有急于去写核心事件和情感,而是将笔触写到自己的痛苦、烦恼之中,特别是环境的描写。

一本笔记本,一支圆珠笔,陪着我,走过黑夜。

静静地坐在灯光下,艰难地与“摩尔”周旋,看着被我绞下的又一撮头发,我不禁苦笑,看来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啊。窗户微开,初秋的风正当清凉,绕过窗棂,掀开了书的一角。我不由地感到冷了。无暇顾及其他,把身子蜷起来,继续这一场无休止的战争。

作者起始写到只有“一本笔记本、一支圆珠笔”在陪伴自己,“走过黑夜”。这里很明显是为了下文写母亲的陪伴,特别是母亲关爱的陪伴做铺垫。窗户外的秋风微凉,导致“我不由地感到冷了”,以至于我“无暇顾及其他,把身子蜷起来”。这样的环境描写,也是为了下文写母亲关爱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做铺垫。这样的技巧虽然不是什么高绝和奇特的技巧,但是却非常有用,它使得情感的渲染有了个蓄势的过程,使得后文的情感不会太突兀,渲染起来也会比较真诚。

二、反差对比调动情绪

记叙文中的情感主要是人的情感,而人的情感不是固定不变的,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种不断变换的情感就是人的情绪。记叙文写作不宜平铺直叙,这样的情节往往过于平淡,不够生动,让人读来无趣,同样,情感也是如此。如果从始至终人物的情感始终停留在在一个点上,那么会让人觉得不具生活气息,也就难以获得认同。如果在记叙文写作中,能够将人物的情绪进行带有戏剧性的反差描写,那么无论是情节还是情感上,都会更具可读性和艺术性。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情绪反差、对比的描写来突出真实的情感的。如文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四周静得可怕,当真是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映着深幽的夜幕,更显出一丝诡异。凉风不失时机地侵袭,渗过衣服,刺入毛孔,我不禁地打了一个颤。黑夜撕开灯光的一角,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突然觉得好冷,由内而外。我尽力将全身气力集于笔杆,此时,这小小的一只细长圆柱仿佛成了我抵御寒冷的利器。脑海中浮现出勇斗妖魔的种种场景,一切继续……还真巧了,刚到高潮,身上竟然不感到冷了。翻飞的书角竟然也安分下来,更神奇的是空气中弥漫着银耳的清香。

本来上文已经写到环境的变化,这里进一步进行渲染。四周之静,凉风侵袭,使得“我不禁地打了一个颤”,甚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种情绪应该是一种冷色调的情绪。但是接下来,作者突然转过笔触,写道“我尽力将全身气力集于笔杆,此时,这小小的一只细长圆柱仿佛成了我抵御寒冷的利器”,“还真巧了,刚到高潮,身上竟然不感到冷了”。这里的描写情感与上文简直是截然不同的相反情绪,是一种振奋、明朗的暖色调。这样的反差对比,使得读者也为之情感一转,于是下文由“翻飞的书角竟然也安分下来,更神奇的是空气中弥漫着银耳的清香”的细节引出来的母亲关爱情节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细节描绘突出真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对情感的直接渲染主要是靠精彩的细节。细节描绘在渲染情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还是人物之间的对话,都能从一个侧面来体现人物的情感。因此,细节的设计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情感渲染的成功与否。在具体写作中,一定要精心遴选精彩的细节,有意识地将细节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进行巧妙设计,使之符合主题。如文中是如此描绘的:

我诧异了,抬起头,窗户已上了锁扣。立在书桌一旁的是捧着银耳汤的妈妈。

“冷吗?”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我的心声,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把汤趁热喝了吧!”妈妈轻轻地递给我浮满银耳的碗,一股淡淡的香气混着水蒸气朦胧了我的视野。托着暖暖的汤碗,瞬时感受到了一股暖流顺着指间,传遍整片被凉风侵略过的地方。埋进白雾中,我肆意地呼吸温润的空气。夹着那鲜为人知的香,我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当我与凉风还有作业在激烈交战并情绪转换的时候,妈妈出现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更有最为直切的关爱,一碗饱含浓浓母爱的银耳汤出现了。文中对银耳汤香气的描绘很精彩,细节呈现的不仅仅是画面更是真情。除此此外,还有更加精彩的细节:

“还有这个!”妈妈变魔术般地拿出一本笔记,“这是你爸上网抄的资料,看看对你有用没?”翻开笔记,爸爸的字一如既往的遒劲,潇洒,一改往日的潦草,字里行间却尽显拘束。墨香和着纸张的香,徘徊在每一笔每一画,沁人心脾,撩动我的心弦。

没有直接出场的父亲并不比母亲差,他是从孩子的学习上入手去表现关爱的,看到此处,让人也觉得十分感动。对笔记本中爸爸字的细节描绘,一笔一笔都是在写令人感动的父爱啊,这样的情感渲染无声却有力。

四、感慨抒感升华

对情感的抒发除了间接描绘,还要注重直接升华。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往往通过对文中感动人心细节的感慨,直接点出其中蕴含的情感。特别要将其中体现的内在情感以最为感人的方式抒发出来。如文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一本简单的笔记,一碗普通的银耳汤,一股平凡的香气。黑夜中,白茫茫的水汽携着墨香萦绕在我的近旁,枕着它,我不再是孤***作战。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4

一、现状分析

以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为例,我们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表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学生缺乏作文兴趣,教师出题偏离现实生活,老师关注度不够;学生作文脱离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关注不够;缺乏阅读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电视或玩耍;缺乏课外积累,只为作文而阅读照物,根本谈不上主动二字;大部分学生没有写日记和摘抄美文的习惯。

从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写作处于被动状态,腹中空空何谈笑逐颜开。可想而知假话连篇式、移花接木式等作文造成了真情作文的缺失。写作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何谈快乐作文。

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有创意的文章,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观察,在体验中写作,在体验中成长。怎样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情感体验,激发写作灵感,书写真性情,这是我们广大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分板块教学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作文教学也应该从这三个板块入手。

1.品亲情,担家务,感受家庭冷暖

亲情指的是亲人之间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尤其是家庭中的一些琐碎事情。在写作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蓄,不能胡编乱造。

鼓励学生学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劳动中汲取素材,培养美好的劳动情感。

2.指导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书写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有利于教师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心灵的智慧去重组。同时,对学生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内心体验。

3.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生活,用心体验社会生活的习惯,挖掘社会和地方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三、实施策略

1.写作前首先要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1)擦亮关注生活的眼睛。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倾听精彩的话;留意民俗风情。

(2)培养记录生活的意识。随时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件新鲜的事,一点心灵的颤动都不放过。

(3)练就展现生活的习惯。生活只是素材,要把它变成文章,需要靠感悟去内化提升。

(4)善于思考。缺乏思考的语言是空洞的,在观察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不断地思考生活。忠实于生活,以真诚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客观的态度评价、感悟、审视生活,获得真情。

2.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

体验有时是薄弱的、片面的、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师如何把握住,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1)创设情境,体验“真”生活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架设与学生心灵对话的桥梁,再现生活情景,给予学生刺激,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去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

(2)激发“真”性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教师应抓住生活点滴,尊重个性,走进学生的生活,激活情感体验,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能,真正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思我事,用我手写我意。”

从兴趣入手,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写,怎样想就怎样写,活跃思维,激发真情,展示个性。

3.写作后多元评价

教师在关注作文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多元评价。教师自己写评语,进行评价,不但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又不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可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点评等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和谐课堂

一、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内涵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体语言、行为、暗示的手段或借助外界的电影、电视、录像和音乐手段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亲近、尊敬和爱戴以及憎恨的感情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可以培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有利于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给学生有效生成问题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师生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重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1关爱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情境

中学生处在情感丰富敏感时期,自尊心强,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那些胆子较小的女生和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质疑的眼神、批评的话就很容易打消他们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有时甚至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对于这类学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善于诱导,用关心爱护去感化他们。比如我教的高三(12)一个女生,从来不敢主动发言,一开始我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点名叫她起来回答,然后说一些赞许的话,后来不用主动叫她,遇到问题示以鼓励的眼神,她就会主动回答,甚至主动质疑,提一些角度独特的问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成绩也有所提高。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1)看。老师可运用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进入课文情境,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老师可以放与之相关的电视剧的一些片段,这样对贾府的外观内设,对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三春、王熙凤等都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

(2)读。文学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语言来传达丰富的情感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声情并茂地读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也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理解。比如《赤壁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赋这种文体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以快乐的语调来读,并且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便于体会主客内心的乐。

(3)听。指听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录音、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播放与课文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在音乐渲染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情境,产生情感。比如《苏武牧羊》一文,可以放苏武牧羊的歌,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苏武留胡十九年的艰苦生活。

(4)演。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为了使课文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一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如《雷雨》《窦娥冤》《哈姆雷特》等戏剧的学习。

3合作竞争,提升学生的情感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6

【关键词】 学生;欢乐;语文学习情境

【中***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96-01

面对着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面对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追求点什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学语文中感受到快乐?这已经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最关切的问题。

生动活泼充满欢乐的语文学习情境是指学生能够在愉快中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情境。如何创设生动活泼充满欢乐的语文学习情境?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善教是学生乐学的基础,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学得好。

纵观目前的语文教育,最为突出的就是受片面追求优分率的影响,把追高分、追第一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把语文教育歪曲成了对学生进行应试的训练,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局面,学生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而学校教育中也突出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在校生活枯燥单调、师生关系不融洽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学生也像容器一样被动地装知识,被动地与枯燥、呆板的机械作业和伴随的考试打交道,因此,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上述弊端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而这种改革,就是要创设生动活泼充满欢乐的语文学习情境,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由苦学变成乐学、由学会变成会学,并且能够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学习乐园,还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

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倡导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实践活动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一直未受到普遍的重视,更未确立其应有的地位。导致教学的种种失衡,影响了一代代人的发展。因此,现代教学改革,提出了情感教学的新概念,其基本涵义就包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动力功能和强化功能,情感水平,情感的丰富性对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情感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和感染影响的效能,情感还有疏导和迁移的功能.情感维系着人际关系,交流与合作更离不开情感的纽带。

2 借鉴情感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卢家楣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提出了情感教学的三条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原则和师生情感交融原则。

“寓教于乐”是核心原则,其基本涵义是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或者说,使学生在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包括两条基本规则:(1)让学生在快乐学习;(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乐”,包括“快乐”和“兴趣”。寓教于乐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为操作点,而以促进学生由“外”“内在乐”方向转化为目标。寓教于乐,并不否定负性情绪也可能具有的促进作用,便更重视“快乐――兴趣”的积极作用的发挥。

“以情施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包括三条教学规则:(1)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 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搌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2)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3)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情感交融”,主要用以指导师生间人际关系.要求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有三条规则:(1)促进教学活动中师生向人际情感交融;(2)促进教学活动中学生间人际情感交流:(3)重视教学活动外师生交往活动,其共同前提是教师情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寓教于乐”与“以情施教”的操作要点。

1、在教学中求乐。重点是充分考虑学生求知需要、成功需要、建树需要,审需要和娱乐需要的满足,以及兴趣情绪的直接或间接的引发。

2、调节学生需要,预期和认知评价:

3、注意调节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主要情绪状态,自我情绪调节和对所教学学科及课题的热爱。

4、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显性情感因素或赋予教学内容的适当的情感色彩。

3 乐化语文教学过程的尝试

1、“把学习语文的欢乐还给学生”。

首先要”把学习语文的欢乐还给学生”和“乐化过程”。如何解决学生厌学语文的问题?对策是运用“结构――功能”原理,通过课堂情境与学生学或心态的优化,使语文教学体现“合规律性“的原则,变”厌学“”苦学“为”“好学”“乐学”.“乐化”“优化过程”的情感特征,其实质还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真当“主体”;教师要为之创设环境,提供机会。说到底是只有“***学习力”,才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2、“乐在设境,乐在自主,乐在有成”

“乐在设境”,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努力创设有声有色的交际情境,使语文教学的过程交际化,情境化,成为学生身心投入的能发展兴趣、有情感体验的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其主要标志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充分合作。

“乐在自主”,就是促成主体主动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摆脱了学习奴隶的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强调自主并不排斥合作,合的情境更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观照自我.其主要标志是不满足于被动接受,乐于自主探究。

“乐在有成”就是重视因材因时的成功激励,“因材因时”重视学习的个别化,因为只有个别化,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者张富认为:不仅学习水平有好、中、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有的好学时,中时,差时之分.因材施教关键是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与激励,使乐者更乐,厌者向乐者转化。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7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情感理念;设计表现

情感表现是对于设计师而言的一种设计人性化的新的表现。伴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紧接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缺失,距离的疏远,情感的冷漠,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的很多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设计师,所要面对和思考的是如何设计具有关注人性和情感的作品,使人们一边接受设计产品传递的信息的同时还进行着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情感,来缓解日益冰冷淡漠的社会关系。

1 情感理念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相互关系

1.1 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视觉传达是以视觉可以认知的表现形式阐述信息的过程,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阐述的:“现代美学如此突出的成为一种视觉美学,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由此可见视觉传达的意义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视觉传达设计最早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的扩展与延伸,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元素来构建形式,通过这些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的设计,理想的视觉设计可以在没有文字表述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语言、情节转换,使人们可以彼此沟通理解,更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而进行无声的交流也就是心灵感应。它与语言符号相比,视觉符号是设计师所设计的信息载体,有其独特鲜明的特点:一是视觉符号的生动性,它是直观的、形象的,能够被感官所接受,更是认知与情感的综合。二是单一的有机的整体,有其***的“生命”,能够比语言文字传递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三是更为简洁明了,从人的习惯上更能够轻松快捷的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涵盖范围在不断扩展,设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充,设计活动也越来越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如广告、海报招贴(Poster)、字体、标志、版面和编排、企业形象系列设计、书籍装帧及唱片封套、插画插***、产品目录及说明、报刊杂志等,这些表现形式也被纳入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

人类社会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视觉传达设计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现代视觉设计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独创性及创新性,视觉设计并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上的表现,更要创造更多新颖和健康的设计。二是民族文化特性,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上的艺术传统,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风俗等都需要从传承中表达对民族文化的提升。三是多元化、国际化,在全球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对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更趋向展现多样化文化信息。

1.2 情感理念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

一个设计作品视觉感受背后的情感体验才是设计真正的灵魂,好的设计是通过情感体验与人进行交流的。在艺术设计的历史长河中,情感和设计如***两股不断涌动的潮流,推动着人类造物活动不断向前发展。首先,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之间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感受密切相关。其次,视觉传达设计中情感表现有多层次性,如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情感。既能有哪些直接通过感知引起人们生理变化产生感性的情感;也有与更深刻的社会意义相联系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理性的情感。最后,视觉传达设计中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其复杂的目的性,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情感体验。

(1)广告设计中对情感理念的体现。广告是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也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形成诱导、劝服与改变某种观念的一种手段和策略。在广告设计中,将情感融入其中,更能够达到打动人心的力量。由此可见,在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上,以美好的感情来烘托主题,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这种审美感情,发挥艺术感染力将成为主流和趋势。

(2)标识设计中对情感理念的体现。标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以特定而明确的***形、文字、色彩等造型元素和“言简意赅”的造型艺术形式来表示事物、象征事物的内涵。如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羊”的设计中,“羊”是吉祥物,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符合,既能够体现广州的城市象征,还能够传递美好的愿景,从而增强其文化情感。

2 情感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作用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必须具有生命力,能与观赏者进行视觉对话,有生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的情感表现。视觉传达设计和情感理念的契合能有效地传达受众的兴趣、修养,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信息。情感理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突破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隔离,把对人们情感的关注融入设计当中,以有形的物质形式承载了无形的寓意。

2.1 交融和共生

视觉传达设计与情感两者缺一不可,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并非只是针对消费者或是使用者的需求,其更想表达的是设计者与受众在情感上的沟通与互动。交流本身也是设计的过程,设计是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情感化设计使得设计作品和人类的情感这两种相互依赖相互共生。

2.2 互动

互动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表现的一个特点,设计师通过对设计作品“情感化”因素的注入,赋予的情感是不可测量和量化的,而是需要靠人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的,以产生互动,人们通过直接与设计作品之间的交互作用感受物的特质和属性,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这些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反过来影响人与设计作品之间的交互行为,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2.3 刺激和回忆

情感是外界刺激的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练习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事情经过之后,在一定条件的影响刺激下,这些痕迹仍然能重新活跃,并作为经验来参加以后的心理活动中去,这便是刺激回忆。人们对于物品喜好和珍惜程度,往往取决于这个物品所能唤起的“情感回忆”,而这也正是怀旧设计风潮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3 结语

艺术的感染力最有直接作用的是感情因素,审美就是主题与美的对象不断交流情感产生的共鸣的过程。情感化设计时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感动的设计物,是人获得内心愉悦的体验,让生活化充满了乐趣和感动。总之,情感理念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既能创造出设计价值的增值,也能为人们创造出一种“诗意”的环境,体现了现代人对美好愉悦的、温暖惬意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贝尔(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155198.

[2] 雅科布松(苏).情感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17.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8

关键词:主线教学;操作;程序

中***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69-05

主线教学不是预先设定的静态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开放过程,一个在多方对话中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教学活动,具有自身的内部结构规律与外部运动形态。这就要求依程序运行,按程序操作。如果没有程序性,主线教学就会在同一层面徘徊,就没有行为性,没有过程形态,就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只有遵循基本的结构规律和运动形态,才能上出主线教学的味。

一、读通文本了解面,整体感知

读通文本,主要强调学生初步接触文本时,要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全文,这是主线教学的基础。因为无论是顺畅的学习思路,还是良好的阅读心境,都必须从读通读顺全文开始。如果学生读通全文有困难,就很难读懂文本,更难以融通文本。反之,如果学生获得读通文本的愉悦,就必然在阅读的起始阶段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

有了读通全文这一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整体感知全文,形成总体印象,为整体把握视点创造条件,储备势能。语文课程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是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选读”是阅读教学常用性策略,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整体感知是文本内容和形式整体内化的需要,也是选读重点语句的前提。有了整体感知,学生精读关键语句就不会偏离文本核心教学价值,不会偏离文本的真意。反之,如果学生对文本的主要意蕴,对事件的起因结果,对表达的情感基调,对作者的行文脉络等没有整体揣摩,就试***精读某个片段,难免断章取义。

为了促成整体感知,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可以关注本文的阅读提示乃至文后思考题,等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通读全文,让文本直接刺激学生,让学生全面了解文本的信息。至于学生感知到什么程度,完全由各自的能力而定,教师不必强求一致。不过,应注意教给学生感知主要内容、获得总体印象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课题,寻找总领句、过渡句、中心句、总结句等,而对于文中的一般内容、次要方面可以暂时忽略。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地审视文本,统揽全文,捕捉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为整体把握视点的初步呈现作好铺垫。因为整体把握视点是从全文中提炼出来的,如果不依托学生的整体感知呈现该点,会给学生一种突兀之感,感觉似乎从天而降,毫无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将整体把握视点的呈现与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割裂的做法,只能使整体把握视点黯然失色,即使有什么闪烁,也是泡沫的光彩。

不过,延迟引出整体把握视点,延迟精读关键语段,强调整体感知全文,不是泛泛地通读几遍,也不是无目的地读,而是按照不同层次的目的,不同形式的要求,引导学生带着某种任务去通读,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偏到全、从粗到细、从泛感知到精认知的发展过程。在多次通读后,学生会水到渠成地认同整体把握视点。

二、疏通文本引出点,点明指向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文本时,思路难以清晰,深度可想而知。此时可以借助某个富有全息性的“视点”,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衔接新旧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览全文,疏通文本,了解文本显性的表达顺序,领会作者表层的行文思路,揣摩文本的谋篇布局。可见,此时引出整体把握视点,有明示学生进入文本的视角、打开学生走进文本的通道、点明学生阅读文本的指向等作用。通常情况下,整体把握文本的视点应由学生自己寻找或创设,也可以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在回顾单元教学要点后、在解决上节课遗留问题时、在交流对全文的整体感知中引出……总之,引出整体把握视点要自然。

如果说第一阶段读通文本了解面的整体感知,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那么帮助学生在疏通文本中,找到与该文对话的最佳角度,就是促使学生从泛化感知向准确认知发展,就是推进学生从不确定性感知向确定性感悟挺进。此时引出整体把握文本的视点,是为学生后面的言语实践立标杆、明方向、定语境。语境是指学生言语实践的环境。语境制约着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词句意义只有在语境中才能精确、具体。以整体把握视点明示学生言语实践的语境,是从点明该视点的语意开始的,是从弄清该视点的字面之意开始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学生对整体把握视点语意的理解也应从感知性认读入手,从了解其字面之意入手。一般情况下,整体把握视点的字面意义浅显,容易被学生感知,只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就能悟得。有的整体把握视点字面之意丰富,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调动学生相似经验,并结合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该视点的字面之意。当然,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该视点的字面意思,这不仅能确保整体把握视点字面之意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整体把握视点转化为本课时教学的整体语境,有助于学生凭借整体把握视点字面之意通览全文,借助整体把握视点字面之意梳理文本,通过整体把握视点字面之意明晰言语实践的方向。从这个层面说,此时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把握视点字面之意,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主旨,或理清文本层次,或把握文本重点,或明晰作者思路……就是帮助学生生成阅读全文的思维导向,并将初步的阅读感受置于其中,疏理全文,在整合相关信息中,疏通文本,为接下来的精读重点语句,作必要的铺垫和准备。不过,在理解整体把握视点字面意义时,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见解,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碰撞甚至争辩中,明确不同观点的是非曲直。

三、贯通文本连成线,整合内容

如果说引出整体把握视点,是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阅读视角,那么第三阶段的贯通文本连成线,就是借助整体把握视点,聚焦各个教学点(是指相互关联而***的教学内容呈点状分布在课时教学或全文教学之中,有切入点、语言文字训练点、延展点等),贯通各个教学点,整合各个教学点,使这些相对***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学点连成一条清晰的主要线索。就像庖丁解牛那样,逐点深入,游刃有余,一刀到底。整体把握视点穿插于各个“点”,是在单个点的教学历经“感知语言―形象再造―切己体验―意以言表”的基础上展开的。只有在整体把握视点导引下充分舒展各个教学点,才会引发学生对整体把握视点的深入思考,悟得整体把握视点的字中之声,字缝之情,字底之味,字外之境。为防止纯理性的连线,甚至是机械地运用整体把握视点,生硬地建构教学脉络,单个点的教学应分如下四个步骤展开。

首先,品味字词,领会言语意***。第二阶段强调贯通文本,但又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如果学生对重点语句不关注,对关键字词不理解,只了解某个教学点写了什么,不了解该教学点怎么写的,就会停留在浅层阅读,就会影响对该教学点的全面把握。尤其是那些看似平常、不太引起注意的字词,其实正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触角,正是打开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趣、训练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正是勾连相应语段和整体把握视点的有效纽带。如果从这类字、词入手,品读教学点,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字词的表达意***,就可以结合上下文,读懂相应句子的意思,体会到这一个句子的言外之意以及表达效果,最终将品词析句的感受聚焦于整体把握视点,就可以增强关键字词之间的互动,避免因割裂字词教学而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领会文本背后的语意,在整体与部分之间走几个来回,读得进去,也走得出来。只有展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教学,扣紧生字新词以及关键语句品读,在抓字词知冷暖、扣细节悟真情上下工夫,在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上花气力,使关键字词应有的活力充分张扬,才会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融入文本。当然,如果忽视整体把握视点,忽视品悟字词的特定语境,孤立地品味字词,可能不是品读,而是分解、肢解。

其次,建立表象,还原文本语境。语文是感性的,是借助形象传情达意的,学生要悟得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必须建立相应的表象,还原适宜的语境。加之,小学生主要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他们的言语活动以直觉思维为主。而文本是现实事物抽象的间接的反映,还原适宜的语境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需要将对应的语境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内化语言文字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品读某个教学点时,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相似表象,唤醒学生相似体验,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转换为具体的,将间接的转换为直接的。如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配套挂***、相关视***等,直接感受与该教学点相应的形象、***像、画面,抑或场面、情节、环境等,激发学生产生相匹配的定向联想、逆向联想、类似联想、关系联想、对比联想等,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相似的情感与表象,加强已有的相似表象与文本语言文字的互动和交融,建立起语言形象,让文中的人与物鲜活起来,让这一个教学点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动态的生活场景或画面。可见,借助与该教学点相应的表象,激发学生展开适宜的联想或想像,将与该教学点相关联的事物或场景引入阅读,融入感悟,可以促使文本内在的语意附有表象,具体亲切,可以让语言文字因相关表象的激活而鲜活可感。当然,建立表象不应刻意追求花哨的***画实物、动人的多媒体课件。特别是高年级,建立相关联的表象更应趋向理趣和简约,力求通过想像、联系、描述等,突出和强化语言文字的本身魅力,增强还原文本场景的语文味。

第三,融入情感,增强学习情趣。情趣不仅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心理基础,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内在动力。《文心雕龙・知音》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文本是有情趣的,有生命的,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作品自然会蕴含其情感,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倾向正是学生理解、感悟和内化文本的心理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这表明,教学活动应是情感的交流场。再说,学生自身也拥有色彩斑斓的情感,快乐与悲伤时对文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小学生的学习极易带有这种个性化的情绪。可见,教师既要与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形成情感交流,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遵循文本的情感倾向,努力营造与文本相宜的情感氛围,又要蹲下身子,以儿童化的情趣,怀情而教,以情激情,或激发、或引导、或定向、或强化、或激活学生相似的情感经验、或升华学生萌动的情感、或激发学生情感表达的欲望,增强学生对这一个教学点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融入相宜的情感参与多方对话,促使学生还原的场景富有童趣和情味,充满生命质感。学生心中一旦生成与某个教学点相宜的童趣和情味,就一定会反作用于自身的言语实践,或披文入情揣摩语言,或角色参与抒感,或移情体验感同身受,或言语交流表达悲欢,或感情朗读传情达意,或自由抒怀大胆宣泄……这样,学生基于文本的情感基调,体验作者的情感历程,触摸语言的情感温度,融入文本的情感世界,外显文中涌动的情感,体悟文中活脱脱的生命潜流,适时适势地奏出心弦中最强烈的音符,进而将自身浸润于文本之中,产生情感共鸣,心灵默契,腾起情以言表的欲望,全身心地品读文本。

第四,生成意象,促进言意转换。重语意告知、轻意象感染是个别语文教师的思维惯性,这违背了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说:“真正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极大的混沌性、模糊性,包含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有的意义甚至是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无法明晰化的,作品的价值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去实现。”文本经编者修改,虽然核心价值有所明确,但其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意义仍难以确定,或模糊,或朦胧。如果在领会言语意***、还原文本语境、增强学习情趣的基础上,利用整体把握视点,“搅和”学生生成的相应的感知、经验、情感、想像等,引导学生在已有收获、这一个语句以及文本整体语境之间走几个来回,增进自我感悟及这一个语句与文本整体语境之间的互动和交融,增强这一个语句的鲜活感和感染力,就可以帮助学生生成相应的言外之象,象中之意,生成与这一个语句相应的意象。学生只有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循言得意,举象显情,借象启思,意以言表,在言、意、象、情、思等交融中,才有可能生成意象,才有可能悟到言外之意,语外之意,准确把握这一个教学点的语意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此时创生和利用与该教学点相宜的意象,引导学生运用感性手法,展开有形的意象思维,活化语言感受,转化文本的言与意,与作者心灵相通相融,使文字背后的情思和意蕴形象具体、鲜活灵动,促使文本的关键语句还原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具体的场景、一段段感人的旋律,可帮助学生读懂语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在言语和意象的同构共生中发展思维,涵养情感。当然,意象的生成是以学生感悟为基础的,有时大可不必点明某种意象,留点模糊,留点空白,反而会成就学生的想像和诗意。

贯通文本连成线是主线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步骤,只有单个教学点按品味字词―建立表象―融入情趣―生成意象充分地舒展,借助整体把握视点,促进该教学点与其他教学点之间的互动交融才有可能,各个教学点才会形成完整的意义链,才会生成教学活动的主要脉络。

四、融通文本形成场,凸显重点

按照点、线、面、体的发展序列,一般认为,线的舒展应形成面,而面给人静态之感,课堂形态是动态的、富有生机的,不仅是由内到外、由此及彼的单向延伸,还是多维度、深层次的立体推进,更是各个教学点相应意象的相互观照和交融,这样的状态用“场”表述更为贴切。

在贯通文本阶段,学生心中生成各个教学点的相应意象,这些意象在整体把握视点下进一步凝聚,会生成完整的意义链。不过,“链”中的意象不是文本言、意、象、情等疏朗的并列和简单的叠加,而是多元的、多层的互动交融。早期意象派理论家赫尔姆认为:“两个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的结合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也就是说,一个意象叠映另一个意象,让两个意象互相交融,会形成一种区别于原有意象,而又保持它们一定特征的新意象,甚至形成两个原有意象之外的更多意象,进而形成交融、和谐的教学场。在这种场效应下,学生习得的语言、生成的意象,会以整体把握视点为内核进一步聚焦和交融,生成富有感染力的意义指向,凸显教学活动的重点,凸显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这就要求,不仅单个点的教学,必须置于整体把握视点的语意之下,而且单个教学点生成的意象,必须融入整体把握视点的语境之中。如果单个点的教学所生成的意象,没有可以依托的大语境、大意象,各个点的教学就很难彼此相融,更难以产生和谐共生的言意场。如果跳出单个点的教学,凭借整体把握视点统揽全文,融通文本深层的情感脉络,以想像丰富意象,以理性升华情感,以智慧催化感悟,各个教学点相对应的意象就有可能聚拢、整合,融为一体,学生就有可能浸入全文意境,整体把握文本的核心语意和表达特点,不断生成、丰富和延展心中的学习思路。可见,只有借助整体把握视点,强化教学活动主次之间、前后之间、要素之间的关连和协调,增进各个教学点相应意象与体现整体把握视点的大意象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心中生成的各个教学点的意象,在意象群的互动和重组中,互衬互映,交织交融,浑为一体。要形成这样的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教学场,不仅要巧用整体把握视点与各个教学点互动交融,还应进一步激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领悟那些象外丰富的语意,言外丰富的意象,促使相关意象历历在目,作者情思心领神会,文本的“言、意、情、象、境、味”在学生言语实践中整体流动,汇成一个丰富而浑然一体的教学场。学生神游其境,切身体验,品味文本的整体语意,内化文本的核心价值,进入“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文若己出”的境界。

五、清通文本延展线,学以致用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9

一、以爱为本的教育理念

罗曼・罗兰说过“有爱,才有生命。”爱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并激发学生的善良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心。爱是师生之间情感联系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可以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因此,语文教师时刻要有以爱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把爱这一美德的种子播洒到学生的心田上,采用各种方法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让学生的心灵撒满阳光、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充满乐趣和意义。

二、寓情于教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的情感、美的心灵,进而体验美、接受美、欣赏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寓情于教”,充分挖掘情感成份,以情激情,滋润学生的心田,使知识传授与情感渗透浑然一体。

“教师的情是书中情和学生情的中介,是枢纽、是关键。”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体验课文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与教师对教材情感因素的发掘、引发和表达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只有自己被书中的情所打动,才能产生真情实感,进而用自己的情打动学生。此外,教师还要借助饱含深情的语言、恰当的态势语把自己的感觉传达给学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使课堂语言具有浓厚的感彩和动人心魄的魅力。

三、通过写作训练深化情感教育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不能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的话,这种训练将会变得枯燥而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找到语言和情感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因“情动”而“辞发”,实现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

首先,在课本的延伸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课堂上,以教材为本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读写结合,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无疑会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穷的活力,也会使学生更具人文精神;第二,在作文教学的专项训练中培养情感。读书重要,学会做人更重要。在习作训练课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感情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第三,在随笔训练中培养情感。学生的随笔本也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在随笔中提出的意见和发出的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的情感,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关感动的作文篇10

一、抒情必真,朴实自然

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以为辞藻华丽就能吸人眼球,获得高分。但优秀文章不只是优美词句、华丽辞藻的铺陈堆砌,还需真情实感的抒发,有思想情感,才能做到文质兼美。文章如若包含真挚的感情,即便是朴实的语言,也可以感人至深,令人潸然泪下,印象深刻。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这样的文章是可以让人为之动容的。所以,在作文评价标准中,“感情真挚,感受独特”应该是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追求文采,要认识到“文以情为贵,以真为贵”,做到“真诚表达,真情动人”。正如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所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1找准动情点

清朝袁枚指出:提笔先须问心情。在作文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探寻情感点,先感动自己,倘若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如何去感动读者?所以,面对某个作文题目时,需要思考“动情点”,比如写至亲之情、凄苦之情、离别之情、悔恨之情等等,需要激活自己头脑中储备的相关材料,调出最具震撼力、最感人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篇章。如若尽是空洞叙说,是无法引起阅卷教师共鸣的,分数自然也不会高。

2充实内容,显露真情

写文章绝非空喊口号,需要将抽象的、无法触摸的情感巧妙转变成可感而具体之事,以充实的内容显露实意与真情。如捕捉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使文章生动起来,牵动人心。所谓细节描写,即把握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细微的典型情节,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绘。一个场景、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动作等,均能够变为作文细节,使文章看起来更真实,更具感染力,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之效。

例如,《背影》一文,朱自清截取了父亲背影的细节,好似一杯清茶,细细品茗,蕴涵绵绵情思,让人回味无穷,能使人感悟到那深深的父爱。可见,情之所至,才能感人至深。

二、化诗入文,增情添韵

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作文过程中,如果能够在保持真情实感的同时,再合理运用蕴涵情感的诗词或名言名句,既可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又可以给文章注入活水,激活语言表达,使文章增辉添色,更充满文化底蕴,更富有情韵。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化诗入文,使习作充满诗情画意,情深而意浓。

1抓住“化诗入文”的方法

第一,直接引用诗歌,画龙点睛。第二,诗句后带上相关解说或阐述,如初中生习作《母爱无言》:母爱是那慈母手中的线,纤细微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母爱更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无言,因为母爱不***回报。第三,化用古诗文名句,如乐观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或者用自己话语写出诗词意境,如《初三的滋味》:“夜里秉烛看书,梦中亦在解题,六十分遭老师骂,五十分挨父母打。我心乱如麻,时间流逝飞快,作业如山心惊。了却初三中考事,赢得日后轻松身,可怜初三生”。该学生化用了《破阵子》的韵致,灵巧地道出了初三学习生活之无奈,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诙谐有趣。

2把握诗歌运用的时机

第一,古诗文名为标题,耀人眼目。第二,古诗句作题记,巧妙导引全篇。第三,名句巧开篇,达到“先声夺人”、震撼人心的效果。第四,用诗句来辅助议论,有理有据,强化表达效果。第五,写景时穿插有关诗句,优化意境。第六,抒情时,引入相关诗句,丰富情感表达等等。如某学生以《但愿人长久》为标题,以诗词开篇:“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夜晚,一个人孤独寂寞之时,总爱仰望星空,回忆往事。……于是,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露从今夜白,今日故乡明’等诗句”。而后陈述了相关经历,最后呼应结篇:“繁华的城市,一人独自走在异乡悠长的街道,下着绵绵细雨,轻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样,巧妙的“化诗入文”,可以给文章增情添韵,使之诗意盎然。

三、妙用道具,增添情味

在戏剧舞台上,虽然道具是静态的,没有任何台词,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些道具绝非无关紧要的点缀物、装饰物,就好像俄国戏剧家、小说家契河夫所说的那样:“如果第一幕里您在墙上挂了一管***,那么在最后一幕就得开***,要不然就不必挂在那儿”。道具是沟通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能够使人物性格更好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形象更饱满,有个性。同样,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不少文章以物品(道具)为线索,或者用物品来充当文章结构的引线或者暗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借助相关道具来勾勒人物鲜明性格,传达有关情感信息,使人从中窥视到人物的心理动态等。

例如,《孔乙己》一文,细细品读,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所设的道具:一块粉板,也就是古时候店家用以记账的记事牌,相当于现在的“备忘录”。这一道具虽然毫不起眼,却在文中多次出现,它给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呈现作了注释,可谓是悲剧的见证物。

再如,《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查问木雕”(爸妈因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插叙“赠送木雕”(叙述我与万芳的真挚友谊)―“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取回木雕”(“我”讨回羚羊木雕过程以及痛苦之情)。借用木雕,文本结构更紧凑,更加浑然一体。同时,从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的不同话语中,还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关感动的作文10篇

学习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美德为话题的满分作文,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400字。[作者简介]肖蓉,段勇,戴朝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话语是人类社会交往情景的语言和言语。在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看来,话语作为介于

学习

春游计划10篇

阅读(225)

本文为您介绍春游计划10篇,内容包括春游计划30字左右,春游的计划。四、活动对象:一(5)班全体学生及家长、各科老师(计划邀请)五、活动流程:08:30于指定地点集合。08:40乘车前往深圳第二高峰____山畔的杨梅坑,车览浪骑游艇俱乐部(外观)(创始于1998

学习

难题作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难题作文10篇,内容包括难题作文五年级下册,难题为主题的作文。会前进也要会转弯吧!我先让我滑动起来,右脚向右转一下,左脚也马上向右转,也算是转过来了,可十分吃力。也是同样试了好几种方法以后,我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若地面较光滑,直

学习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一学期的,一下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二、经验与体会:第一,要提高成绩,关键是要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学成绩,一定要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而如何保证课

学习

父母对我的爱作文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父母对我的爱作文10篇,内容包括父母对自己的爱作文十篇,父母对我的爱优秀作文。吃早餐时我望着妈妈的脸,看见妈妈的皱纹又多了,在上学的路上我想了许多,妈妈打我是对的,我虽然是第一次被打,但是我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是为了让

学习

老师谢谢你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老师谢谢你10篇,内容包括老师谢谢你歌曲,老师谢谢你作文。谢谢你,老师。在我们紧张的时候,是你给我们放松的时间。期末考试来临了,它对于我们来说是恶魔,不断围绕着我们,老师把我们紧张的心态一下子抚平了。每一次的期末考试,我们

学习

办事处管理制度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办事处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办事处管理必备哪些制度或政策,办事处各种岗位管理制度。(三)目的:提高***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激励自我增值,从而提高工作效能。(四)培训经费:1.由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型专门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等的学

学习

清明节的作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节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的作文400字10篇,清明节作文怎么写。(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困难的作文10篇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困难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遇到困难的作文10篇,关于困难的优秀作文。我在生活中就会遇到许多困难,让我来教教大家怎样战胜困难吧!哈哈,终于到周末了,可以放开玩了!咳……一想到作业情绪就低落了,老师说周末回去要先把作业写完,我想

学习

校园伤害事件10篇

阅读(645)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伤害事件10篇,内容包括校园人身伤害事件及分析,关于校园学生互相伤害的案例。A应该92.6%B不该7.4%C说不清0.0%2.如果媒体可以报道校园暴力伤害事件,那么该如何报道?A客观中性51.9%B突出报道,以引起人们的关注3.7%C低调

学习

高校营销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营销10篇,内容包括高校营销方案范文,高校营销案例。一、校园营销的特点1.高校营销业务的主要类型的职业目前,敏锐的商业类型有多种多样的校园营销,粗略地讲,它主要包括两大类:首先是针对企业的实际价值的学生。这样的公司主

学习

坦然看生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坦然看生活10篇,内容包括坦然看生活的推荐语,坦然面对生活经典句子。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

学习

感恩教师节作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教师节作文10篇,内容包括感恩教师节的作文100个字,教师节感恩作文400字左右。“师作舟楫徒行船”。老师就是那个可以把你举得更高让你看的更远的人。他们一生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学习

百合花的作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百合花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作文大全百合花,关于写百合花的作文。我曾无数次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我是个不擅长用语言表达的人。对任何人都如此、我亦动亦静的性格连我自己都很难诠释。还好我有一双可以挥洒力量的双手、以便那

学习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美德为话题的满分作文,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400字。[作者简介]肖蓉,段勇,戴朝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话语是人类社会交往情景的语言和言语。在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看来,话语作为介于

学习

难题作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难题作文10篇,内容包括难题作文五年级下册,难题为主题的作文。会前进也要会转弯吧!我先让我滑动起来,右脚向右转一下,左脚也马上向右转,也算是转过来了,可十分吃力。也是同样试了好几种方法以后,我总结出这样的结论:若地面较光滑,直

学习

父母对我的爱作文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父母对我的爱作文10篇,内容包括父母对自己的爱作文十篇,父母对我的爱优秀作文。吃早餐时我望着妈妈的脸,看见妈妈的皱纹又多了,在上学的路上我想了许多,妈妈打我是对的,我虽然是第一次被打,但是我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是为了让

学习

我的小发明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小发明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小发明作文1200个字以上,我的小发明优秀作文。4、这就是我自己发明的降落伞。我很喜欢看一些有关科学发明创造的书,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发明出更多的东西来。(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成长的烦恼英语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成长的烦恼英语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成长的烦恼英语作文范文,成长的烦恼作文500个字。Timelikewaterflowinginahurry,unconsciously,Ispentfourteenspring,summer,autumnandwinter,hasgrowngradually,a

学习

战争与和平的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战争与和平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战争与和平的作文通用篇,战争与和平作文800字5篇。法国著名小说家福楼拜写信给屠格涅夫说:感谢您,您使我有机会读到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第一流的东西啊!多么了不起的艺术家,

学习

春天在哪里作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在哪里作文10篇,内容包括春天在哪里作文400个字,写春天的作文二年级。小诗歌:(自己作的)春天栖息在草躺上,春天玩霎在花丛中,春天游戏在小溪里,春天梦寐在阳光的细逢间。——By滋润万物!可爱的春天,I拉乌U!(另附:纯属乱七八糟。请

学习

作文责任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责任10篇,内容包括责任作文集锦10篇,责任的作文合集十篇。4、鲁迅学会了负责,他知道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就有责任为国家效力,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毅然放弃了学了许久的医学,而从事文学方面,成为伟大的***家,思想家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