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作文10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1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又大又圆的月亮象征着合家团圆的意思。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中秋节的800字心得作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描写中秋节的800字心得作文一

难以想象,今天,美好的中秋节,我是从作业开始的。

手中的笔几乎没停过,因为大脑的高速运转而产生轻微缺氧的感觉。我从未这么疯狂地写作业了,并不是因为要完成的内容太多,而是不想占用丝毫,夜晚的时间。

每年中秋节晚上,我们都会在姥姥家度过;而我,也就终于能与那亲爱的弟弟见一次面了。我们幼时曾是形影不离,而现在,随着学业的日益加重,见面的机会与玩耍的时长越来越少了。今晚这难得的时光,显得弥足珍贵。

推开门,他已经到了。他也已经是初中生,我不禁再一次感叹“逝者如斯”。

我们在院落里,翘首望着天空,云朵十分浓厚,月亮整晚都不见踪影,这让我们的心情也略显低落。

月饼从来都是中秋的主角。记得去年,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手中拿着自己的一小块月饼,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也同样期待今年的这场欢宴。

切好了月饼,坐在一处的却没有超过三个人。我等着,发着呆等着。

片刻后,想到今晚还未与弟弟好好聊聊,便开始我们的交谈,妈妈却在这时叫我,“我们该回去了。”

我愣了愣,问道:“不吃月饼了吗?”

“我们吃过了,拿上你的,该走了。”

我如梦初醒,设法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那让我和弟弟再聊一会儿吧,就十分钟好吗?”我央求着。

“不行,外面正在修路,我们得赶公交回家。”

于是,必须离开了,我跟弟弟道别,说“国庆见”,却又忽然觉得耳熟,细想来,我们上一次分别,挺长一段时间前,我也曾说过“下周再见”。

恍恍惚惚回到家里,我才发现自己手中一直捏着一小块月饼,边角已被碰掉些许。望着它,不禁泪眼迷蒙。看不见月光再让人失落,也不可能达到这种复杂的'离别程度啊。

日后的生活,定不会变得轻松,谁能断言,我们何时还能有一次真正美好的团圆呢?

千里共赏一月,固然是极富诗意的安慰,而无论月光何在,无论眼前景色如何,与家人团聚在一起,难道不是最令人向往的中秋吗?

我不觉想起了那个关于中秋的美丽神话,月亮不过是无奈之中的思想寄托,而思念,才是人们所渴求团圆的美好情感,才是中秋真正的意义所在。

描写中秋节的800字心得作文二

上个星期天是中秋节,在中秋节大家应该都知道中秋节应该吃月饼、赏月、放花灯。大家都说十五的`月儿圆又圆,今日我便来赏一赏。

早上,心情好清爽吃两个月饼喝一杯牛奶就是两个字,美味!大家知道吗?其实月饼也分很多种类的。比如广式月饼他普片是那种金黄色的上面还印有一些花纹、写一些字等。另一种是苏式月饼外表比较单一大多都是呈白色的它像千层面一样,一层连接着一层皮,一直到里面就是陷。里面的馅也是非常丰富的,有五仁馅,桂花陷,豆沙馅,蛋黄馅……还有水果馅。

每个陷放到嘴巴里边都有不同的感觉。上午我和妈妈到超市里边挑选月饼为下次国庆节回婆婆家给婆婆。来到超市我看到好多种类,有冰皮的、水果的、豆沙的,那些种类比我吃的个数还要多。我真想每个都尝一尝。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一个尝。嗯!真美味!中午,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面前吃月饼,我们把一块月饼用小刀分成三块没人那一块。我们轻轻的拿起,用嘴巴细细的品味,慢慢地咀嚼再将它咽进肚子里。真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现在。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白米饭,喝着汤,吃着菜,围坐在一起谈论风生。今天我快速的吃完饭跑到院子里坐在大车上面望着天空静静发呆。左看看,右看看可连月亮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我想大概是太早月亮还没有出来我抱着希望的心情坐在那里仰望着天空。爸爸妈妈也吃完饭了,他们也走了出来望着天空,发现没有月亮,仿佛也像我一样抱着盼望、期望的心情望着天空。这时我仿佛看到了爸爸妈妈返老还童,嘴边还来念叨着:“这月亮咋还们出来呢?””咋还们出来呢?”呵呵!我可真幸福!我依旧坐在车上头望天空,望啊望!

望啊望------唉!真没劲!实在太无聊了。我和老爸商量去诸葛亮广场玩,老爸同意了。我们来到了诸葛亮广场,在跳舞的地方我们坐在楼梯那里,看着旁边认真学舞蹈的小孩、跳舞的大妈、滑冰的小孩再望望天空一切变了那么和谐,仿佛一切早已定好。

今天虽然没看到明月,但我却仿佛看到了父母他们小时候的模样,仿佛还看到了他们具有童真的心。

描写中秋节的800字心得作文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到我们的身边。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家与往常大不相同。

妈妈说:“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不去外面吃,自己每人做一道菜,包括你也要出一份力。”说完后,大家都开始急忙开工了。我还在想着做什么菜呢,爸爸已从冰箱里拿出两个鸡蛋,又从橱里拿出小碗,先将鸡蛋轻轻地打出一个小孔,两个大拇指向里面将鸡蛋壳掰成两瓣,鸡蛋就从蛋壳中流出来,爸爸拿出筷子将鸡蛋搅拌均匀;妈妈正在切菜呢,她左手按住菜板,右手紧握菜刀,把生姜给打碎,只见一粒粒芝麻大的生姜粒在菜板上翩翩起舞;再来看看爷爷,爷爷正在洗鱼,他拿出小刀,在鱼的背上“作画”呢;而一旁的奶奶正在给爷爷围围裙,有时,大家满头大汗时,奶奶会拿出纸巾,给她们擦汗。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幸福。

要不,我就给大家煮一顿香喷喷的米饭吧。首先,我拿出准备材料:电饭煲、装米的小桶,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米。我小心翼翼地从米袋里将米取出。接下去就是淘米。我来到水池边,将装米的小桶放进水池的凹槽里,打开水龙头,水“哗啦啦”地落进小桶里。我撸起右手的袖子,把手伸进小桶里,顺时针地转起来,米如同一群顽皮的孩子,在跟我玩游戏呢。

最难的环节到了,就是如何将淘米水从小桶中倒出来。我左手握住小桶的口部,右手托住桶底,将小桶侧过来,水慢慢地流出来,可是我倒水的速度太快了,一不小心米被我全部洒在水池里。我急忙跑到奶奶身边,抓耳挠腮地疑惑着问着奶奶:“有什么好方法倒水时不让米洒出来?”奶奶摸摸我的头吗,微笑着说:“你可以找一个和水桶口大小一样的塑料篓子盖子水桶口,去试试看。”听完奶奶的话,我连忙找到一个红色的篓子盖在水桶上,将水桶侧过来,水慢慢地流着,少数米被水冲到了红色篓子里,但没有再洒出来,我高兴极了!水倒结束后,我将粘在篓里的米轻轻地敲进小桶里。最后就是将米倒入电饭煲,加些少许的水,米饭开始煮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每个人的菜品也陆续放在桌上,有色泽鲜亮的宫保鸡丁,酥香爽口炸鸡腿,清鲜醇浓酒酿团子,麻辣鲜香的水煮牛蛙……,当然,还少不了我煮的香喷喷的米饭哦!

看着全家人的笑脸,听着全家人的欢笑声,闻着满屋子的香气,我不禁深深陶醉了。这不是一顿普通的饭,这是全家人群策群力、热热闹闹“做”出来的中秋团圆饭,每道菜里都有一种独特的调料,那就是“爱”!

描写中秋节的800字心得作文四

“月!”一个“月”字脱口而出。孤寂、凄凉却上心头。好一个冰凉寒心的月字,好一个孤寂凄清的夜晚。中秋节的夜晚,举头望明月,突如其来的孤单阵阵袭来。

我轻声询问:孤独的嫦娥啊,此刻你在孤冷的月宫做些什么?在想后羿吗?在开启承封的记忆吗?想当初你们的生活过得是何等的幸福美满,而如今却落到了各居一方的地步,彼此都承受着孤独和相思的煎熬。都是灵药惹的祸,你后悔过吗?这么多年你在月宫闭门思过得怎么样了?

孤独的气氛总是给人压抑的'感觉。看着那轮在高空悬挂的月亮,我忽然发现它似乎也不如平常的活泼爱动。缓缓的,漫无目的的在夜空徘徊。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所以它也孤单吗?也许吧。月孤单了就以徘徊的方式来消磨时间,那我孤单的时间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打发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间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但时间仿佛就停留在了这中秋节一刻。世间高兴与快乐都被冻结了么?我几乎找不到热闹遗留的半点痕迹,留下的只有孤单与落寞。整个夜空、整个世界只有孤单。

“孤”从何来?是因为月的孤独?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月要孤独的时间是很丰富的。可为什么偏偏就选择这一夜呢?是嫦娥她激发孤独感的降临?还是她看不惯别人因为团聚而兴奋,不甘心自己独守月宫的孤独。因此,将月调得更大、更圆?还是她……也罢,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月之孤独却赋予了诗人的无限灵感。

自古诗人多孤傲,孤傲必孤独。于是,李白呤出了千古名篇《月下独酌》。你看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很想排谴一下胸中积郁,可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知音难觅,怎不感到孤寂,怎能不醉。

苏东坡的人生失意,也就借酒发挥,对月倾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每读苏公此词,我总会不免的一笑:在月下即使是发一通牢骚,竟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诗意来。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与月色相关的千古文章,中国的古文化将枯燥成何等模样?至今,中国老百姓历来都钟情着月亮,每年八月十五月最圆,这一天是名副其实的月亮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看月亮、吃月饼。

拿着一个难以哽咽的月饼,终于我走进了那间连月也不愿光顾的屋子里……

描写中秋节的800字心得作文五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2

1、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2、料峭春寒:料峭:微寒。描写初春的寒冷。

3、春寒料峭:料峭:微寒。描写初春的寒冷。

4、桃李春风:描写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5、不知春秋:不知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6、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7、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8、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9、春露秋霜:描写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1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11、寒木春华: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描写各具特色。

12、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描写时光流逝。

13、笔底春风:描写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14、绿暗红稀:描写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15、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6、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7、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描写狎妓。

18、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描写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19、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20、满面春风:描写人喜悦舒畅的表情。描写和蔼愉快的面容。

21、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22、万紫千红:描写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描写事物丰富多彩。

23、回春妙手: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24、漏泄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25、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26、满园春*: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描写欣欣向荣的景象。

27、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描写技术高明神奇。

28、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29、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描写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0、春*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31、春*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描写欣欣向荣的景象。

32、春蚓秋蛇:描写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3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描写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4、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描写正当壮年。

35、枯枝再春: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描写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36、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描写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37、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描写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8、春蚕抽丝:蚕:昆虫名;抽:拔出。描写人的思绪、言谈牵扯无尽。

39、一场春梦:描写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描写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40、春梦一场:描写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描写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41、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描写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42、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描写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43、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描写处境非常危险。

44、春梦无痕:描写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45、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描写处境非常危险。

46、春困秋乏:困:困倦;乏:疲劳。春秋季节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47、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48、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描写花木繁盛、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49、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描写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50、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描写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51、春风一度:度:次,回。描写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52、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的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53、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描写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54、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描写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55、春风满面:春风:指笑容。描写人喜悦舒畅的表情。描写和霭愉快的面容。

56、春秋之义: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57、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描写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58、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描写恩泽。

59、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描写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60、口角春风: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描写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61、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62、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描写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描写学习有成果。

63、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描写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64、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描写恩泽。

65、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描写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66、绿肥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瘦:花渐凋谢。描写暮春时节花稀而叶盛的景象。

67、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描写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68、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描写春天的气氛很浓。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3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在叙事类文学作品里用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做的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描写。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的最小构成单位,也是刻画人物性格、呈现生动环境、表现作品主题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散文中细节描写的显著特点是在作品整体营造的氛围内展开的,呈现出一种似有似无的状态。它侧重于片段性、跳跃性,或片言只语,尽现神采;或寥寥数语,境界全出。和小说相比,散文的细节描写更加简洁、凝练,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和意象性。因而,唤起读者的审美直觉和艺术想象,赋予读者愉悦的审美情趣,也就成为散文作品独具的艺术美感。散文的题材不同,其细节描写所表现的情致神韵自然也就各有千秋。

一、细节再现人物本性

写人叙事的散文,其特点为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受篇幅所限,要想在尺幅之间驰骋纵横,使形象生动鲜明,具体可感,“写人则如见其人”,采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的神采、透视人物的性情,就成为主要的描法。如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就抓住了徐锦澄老师吸鼻涕的细节作了三次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一次:“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总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第二次:“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第三次:“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吸鼻涕的典型细节反复出现,一个率真朴实的老师形象也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正是因为对老师怀着深深的敬意,梁实秋才会铭记住这平凡的细节,才会写出这动人的篇章。

二、细节蕴涵人生情志

散文又被称作情文。作者在说情述志、描摹事态人情时,重在以情取胜。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写母亲深爱着身患残疾的儿子时,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体现的。特别是在描写母亲“送行伫望”这一场景时,更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了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一直凝望我拐出小院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母亲由于关心而担心,由于担心而忧心,深挚的母爱就这样凝聚在雕塑式的伫望之中。其情其景,胜似万语千言,未尝不使每一个赤子的心扉为之触动。洗练传神的文字看似信手拈来,却让深沉的情思给读者留下了隽永的审美空间。

三、细节传达生命神韵

所谓“神韵”,原本是指诗歌创造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而优美的散文作品,经常也是借助细节传达神韵,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传达出生命的神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神韵。如“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清扫后,灰土上留下来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还觉得有点落寂。”清晨扫街,缕缕划痕,随处可见,再平常不过,作者却把它和心境的落寞融会互映。简单的线条,常见的景物,被赋予了灵动的神韵,具有了“象”外之意,秋的意态尽在笔底,秋的气息也弥散开来。“清,静,悲凉”的“秋味”浑然不觉地流诸笔端,真切可感,余味无穷。

四、细节勾勒妙趣意境

简洁传神的细节描写,既可以融情,又可以绘景,不单使散文形象可感,还有助于散文拓展意境。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写“小屋”在破晓和入暮时的山中景致,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如诗如画,妙不可言。“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那就是夜晚来临了。”作者借用散文有的意象式细节,把光与影的明灭幻化为花蕊的收拢与绽放,时空融合,以动写静,境界在妙然天成中形神毕现,不失为妙趣横生。独特的意境美,真切细腻,令人遐思万千。

五、细节体悟人生哲理

哲理散文中的说理语言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表达,它侧重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诉诸语言,不重在逻辑的诠释,而在于感性的启悟,使读者于审美之中体悟生命的真谛、生活的哲理。因此,借助于形象化的细节,洞幽发微,缘情述理,就成了哲理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贾平凹的议论性小品文《好读书》就是这种方式的出色体现。“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路边菜,骑没铃的车。”由“好读书就得受穷”引领下文,接下来却没有就此进行抽象的推理论证,而是用细节进行铺排叠加,把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世相”作了定格式的勾画,避免了议论的空洞乏味,达到了一般议论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4

课文“面”的处理艺术

“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处理这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情节熟悉了,才能为后面“点”的赏析打好基础。例如教学《陈奂生上城》一文时,先要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情节,感受陈奂生上城的行路和心路历程:

从乡下进城(悠然)―自卑;

在车站生病(突然)―惶惑;

到宾馆住下(偶然)―懊恼;

由城里回村(飘然)― 神气。只有熟悉了这些内容后,“点”的教学才有可能。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理清散文的思路,就是要弄清散文“形”的变化。如教学《故都的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五幅“秋景***”: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教议论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议论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灯下漫笔(节选)》的议论结构:我们变成奴隶后万分喜欢(是什么)――中国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能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两个循环时代(为什么)――我们要创造第三样时代(怎么样)。

课文“点”的处理艺术

课文的“点”是指根据课文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要点,教学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教学障碍,教学基点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也简称“双基点”,新课标为“知识和能力”)。如果说课文的“面”还只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表象,那么课文的“点”就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本质。但是“点”是在“面”的基础上提炼组合的,应以“面”托“点”,以“点”带“面”,点名结合,相辅相成。

小说、戏剧的“点”是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人物性格的精彩语段。处理教材时,教师就要紧扣这些语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表现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厚度。如教学《陈奂生上城》时,在弄懂了基本情节后,应以陈奂生住宾馆的细节描写为“点”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对陈奂生“交五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的对比赏析,来把握陈奂生善良质朴而自私狭隘的性格特点。

散文短小精悍,一般要短文细教。它的取“点”范围较大,一般是文章的形神聚合处,基点凸现处,难点突出处。这些“点”不像小说、戏剧你那样相对集中,而是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因此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发现他们。不同的教师会取“点”不同,这就反映出教学能力的差别。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文章主要的“点”应在描写荷塘与月色的三个短落(4―6)中确定。这里的讲点很多:比喻的明与暗,比喻的形与神;描写对象,描写角度,描写顺序,描写作用;景与情;炼词炼句;等等。这些理解、分析综合、鉴赏等能力的训练,都是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典型“例子”。除了这些主要的“点”之外,课文前面的“文眼”、景物衬托、心理独白和文章后面的“六朝采莲”的联想以及结尾的卒章显志也可作为“点”,因为这些对理解散文的“神’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5

[关键词]李清照;艾米莉・迪金森;秋景诗

[中***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8-0060-02

秋,是中外诗作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题材,而这些诗作或流露着忧愁、伤感的基调,如战国时宋玉的《九辩》:“悲者,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或抒发大气磅礴,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本篇则挑选了两位女性的咏秋诗作,她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秋的另一种风情。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双调忆王孙》

这首《双调忆王孙》出自我国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之手。李清照(1083~1155),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被誉为婉约体之宗。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从少女时代的热情奔放,中年时期与丈夫的感情创伤,到晚年时的流寓凄苦,在不同时期,她所留下的文学作品风格不同。这首词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暮秋时节清新淡雅的画面。

词的上阕“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三句对景物做了精炼生动的描述。“浩渺”一词表现了广阔无际的水面给人的感受。“秋已暮,红稀香少”交代了深秋季节,湖面上只剩下星星点点的荷花散发着淡淡余香。后三句则是感情的直接流露,清澈的湖水和翠绿的青山与人格外亲昵,此情此景无限美好。

下阕紧接着描绘了湖面景色,莲子成熟,清澈的露水将湖边的花花草草点缀得生机勃勃。如此美好的秋景,安歇在河滩上的鸥鹭也因为词人的归去而赌气,连头都不回。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借鸥鹭来表达她对秋景的留恋。

另一首秋景诗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艾米莉・迪金森的《晨曦比以往更柔和》:

The morns are meeker than they were―晨曦比以往更柔和,

The nuts ate getting brown―毛栗正变为深棕,

The berry’s cheek is plumper―浆果的脸颊更加丰满,

The rose is out of town―玫瑰已离开小镇。

The maple wears a gayer scarf―原野穿起鲜红衣衫,

The field a scarlet gown―枫树披上艳丽的头巾,

Lest I sh’d be old fashioned―为了不显得古板,

I’ll put a trinket on―我别了一枚胸针。

(江枫译)

这首诗是迪金森早期的作品。她的诗歌自成一派,运用大胆的比喻、奇异的想象描绘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与认识,并陈述那种激荡胸怀的欢娱。迪金森的这首《晨曦比以往更柔和》用简短明快、形象具体的语言勾画了初秋来临时的景色,整首诗的风格轻松风趣。第一节里,炎炎夏日慢慢消逝,逐渐成熟的栗子和浆果预示着秋日的到来,玫瑰花也出城而去。第二节中诗人的视角从近处伸向了远方的原野和枫树林,它们都染上了秋天艳丽的颜色,遍地落红。最后,诗人由一个观察者变为这一景色中的一部分,给自己别上了一枚胸针,从而完成了她情感的表达。

下面,笔者试从写作背景、相似、相异三方面对这两首诗词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写作背景

《双调忆王孙》写于李清照少女时期。其父李格非在朝为官,在学问和散文创作方面很有成就。李清照的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官宦门第及***治活动对她开阔视野、培养高贵的气质十分有利。她卓越的文学修养则得益于父亲对她的培养和诗书古籍的熏陶。这首词作的风格婉约又暗含直率与开朗,语言浅显清新却描绘了十分鲜明生动的形象。

艾米莉・迪金森的家庭条件也相当优越。她的祖父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并创办了阿默斯特学院,其父和兄长也在律师行业有一定的地位,祖孙三代在当地社交界举足轻重。艾米莉・迪金森不仅有优越的读书条件,而且经常可以接触到社会名流。在这样富裕优越的家庭条件下,她每天足不出户,悠闲地创作。这些都对她发挥过人的诗歌天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晨曦比以往更柔和》体现了艾米莉・迪金森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在诗歌创作中所惯用的简洁精妙的语言与结构。

二、相似之处

从写作手法上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双调忆王孙》中“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晨曦比以往更柔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前两句,都对景物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描写。其次,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双调忆王孙》上阕中的“水光山色与人亲”,词人不正面说自己对水光山色的亲近,而是让山水来表达这种感情。下阕的“清露洗,萍花汀草”,词人用了一个“洗”字,既形象地说明了秋露的浓重、气候的清爽,又生动地再现了“萍花”、“汀草” 旺盛的生命力。下阕中词人把自己对秋景的难舍之情借鸥鹭“不回头”、“似也恨”表达了出来,鸥鹭不愿人们抛下它离去,似乎它们也有着眷恋之情。在迪金森的《晨曦比以往更柔和》里,晨曦、毛栗、浆果、玫瑰、原野、枫树都被人格化了,由于秋天的到来,它们都换上了新的装束。

从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上看,这两部作品都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轻松愉悦、悠闲自在的感受。比如《双调忆王孙》中的“不尽”、“无穷”,《晨曦比以往更柔和》中的“别上一枚胸针”,作者只用了简单的词句,却让人回味无穷。

三、相异之处

《双调忆王孙》中,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把情感埋藏于词句当中,只有靠读者的感悟与想象去感受词的意境。整首词感情与思路十分连贯,每一幅画面过渡自然逼真,一气呵成。上、下阕都有静有动,前一句都是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述,而后一句紧接着运用拟人的手法让读者置身于词人所描绘的景色当中,与她一同体会暮秋的亲切与美好。

如果说《双调忆王孙》是一幅灵动的山水画,那么《晨曦比以往更柔和》就是西洋风格的色彩斑斓的油彩画。艾米莉・迪金森在诗的前半部分对景物所做的铺陈是为了最后一句自己内心感受的抒发。读者仿佛看到在晨曦柔和的光辉里,栗子、浆果和玫瑰悄悄暗示了秋天的来临,远处的原野和枫树林也披上了艳红的外衣,此时,诗人连忙为自己别上了一枚胸针,也融入了整个画面当中。细微之处体现了初秋的静谧与柔和,远处的景色更是体现了初秋的大气与和谐。

李清照通过对暮秋景色活灵活现的刻画,让读者身临其境。而艾米莉・迪金森则呈现出一幅初秋的静物画,让读者一目了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诗词比较注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让读者有无限遐想的空间。英美诗歌则,直抒胸臆,言尽意尽,是典型西方人的思维特征。

李清照与艾米莉・迪金森都是不趋时媚俗的诗歌创新者,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为这两首诗作赋予清新明快的情感,在无数悲秋颂秋之作中,显得别具一格、耐人寻味。同样,在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中西诗歌在形式、内容、结构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非完全隔绝。

[参考文献]

[1]王誉公.艾米莉・迪金森.诗歌的分类和声韵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2]江枫(译).迪金森抒情诗选[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6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歌;美学特征

在唐代,我国的山水诗歌创作进入鼎盛时期,而著名诗人王维则是田园山水诗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往往就是运用一个山水田园场景,由此展开对诗歌的创作,并且把自己所希望表现的情感寄托于山水景物之中。并生动详实地针对自然风景进行描写,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王维的山水诗歌在意境、风光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其特有的美学特征。

一、意境美

知名学者王国维谈到,所谓意境创作,就是文学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景观交织在一起的一门艺术,而在唐代山水诗歌当中,王维的诗歌作品含有大量的意境描写,无论是风景中涵盖自己的感情,还是风景感情并驾齐驱,在王维的山水诗歌中都有大量的存在。同时,在这些山水诗歌所使用的修辞当中,王维都极少采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采用朴实温和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山水特有的动人意境。例如,在王维的代表作品《山居秋暝》当中,读者可以清楚的发现,全诗整篇几乎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平和的描述,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秋夜山景***。在这首诗当中,王维描绘出了在初秋时节的雨后,天气凉爽,月色穿过松林映射,溪水流过石隙,一叶轻舟驶过湖面引起荷塘之上的莲花微微颤动,而正在此时,浣女成群结队含笑而归的意境,让读者在这短短几十个字当中,感受到山水间的别样情趣,令人心驰神往。同时,王维还是一名禅学造诣极高的诗人,在他的山水诗歌中常常带有丰富的禅趣,例如“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这些山水诗歌之中,王维描绘出了一副夜晚特有的幽静的深林山水意境,让人不由得引发思考,王维在自己的山水诗歌当中引入大量“静、好”等禅学词汇,也表现了王维对于禅学的一种向往与寄托。

二、田园风光美

在王维的山水诗歌当中,涵盖而大量的乡村农舍、鸡鸣狗叫的描写,表现了出了王维对于这种“桃源生活”的向往。例如,王维的诗歌作品《渭川田家》当中,单纯描写了作者所遇见的田园农家生活场景。尤其是“斜阳照墟落...相见语依依”当中,作者王维向读者生动展示了一副别样的田园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对于这样生活的神往。并通过乡间不同人群的活动,将农村特有的“慢生活节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三、景观美

针对花草树木展开描写是所有山水诗歌中的一大重要元素,对花草树木进行的描写不但可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是作者对于美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向往与寄托。在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歌之中,几乎都有针对花草树木的详实描绘,王维通过其独特的美感找到在山水当中的花草树木,并依靠诗歌的形式,赋予了这些草木独特的意义。

例如,在王维的山水诗歌《辋川别业》当中的草色、桃花,《田园乐》之中的桃花、绿柳等。王维在其诗歌当中通过这些景观之间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其特有感官,在阅读王维山水诗歌的过程当中,通过草和桃花、柳树与桃花这种景观之间的结合,通过对环境场景的描述,让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在霏霏细雨之中所产生的特有景观。

又例如在王维的作品《鹿柴》当中,作者通过对整座空山之中弥漫着的凋落桂花的特有香味这一景观进行描写,向读者表现出一副深秋时节所特有的山水景观场景。在《清溪》当中,作者又通过溪水、乱石、空山、芦苇以及作者垂钓的场景,让读者对作者的闲情逸致心驰神往。为什么这样一些场景会让王维如此迷恋。究其原因就在于山水之中的一草一木在王维的心中都有一番别样的趣味,表现了王维对于乡间宁静生活的无比向往,同时也与王维所精通的禅学里的“素静”思想不谋而合。

四、色彩意象美

在王维的山水诗歌当中,也具有浓淡描写,相得益彰的色彩描绘,在王维的作品当中既有“柳色青山映”这样的春季时节,鸟语花香的青山美景描绘,也有“开洼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这样对春季生机盎然,红白描写相辅相成的田间农舍的描绘。在王维的诗歌之中,所描绘的画面颜色丰厚细腻,但却不过分的浓妆艳抹。

例如,在王维的山水诗歌《山中》前两句“荆溪白石出...空翠湿衣人”中,作者依靠这短短十个字,就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副常见的秋季冷清萧条的景色,并使用“稀”字指出红色的枫叶仅仅是在深秋时节对于山间景色的一点描绘罢了。在文中最后一句,作者又使用翠让整个山间的色调转向浓郁,同时加之深秋场景,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深深的凉意。作者通过颜色直观地将温度的概念展现给了读者,可见王维的诗歌当中色彩的应用是极为合理与巧妙的。

同时,在王维的诗歌作品之中,对自然界所发出的种种意象均有通灵的描绘,在色彩丰富细腻的同时,还向读者传递着声音带来的独有意境,颜色的静态,声音的动态,一动一静,浑然天成。

例如,在对风声进行描述时,王维有“庭槐北风响”向读者描绘出了深秋时节,凛冽的北风将庭院中的槐树吹的吱吱作响,表现出深秋时节,秋风凛冽的肃杀场景。王维使用听觉和视觉之间的有机结合,并巧妙安插相关情境,声画组合巧妙,让读者能够切实欣赏这一幅幅动态的山水画。

五、结束语

通过实例分析,从多个方面探讨了王维诗歌所特有的美学特征。笔者认为,王维的山水诗歌在唐代山水诗歌鼎盛时期能够自成一派,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诗歌没有过重的辞藻修饰,生动详实,符合百姓当时的审美理念。

参考文献: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7

关键词 诗歌 内容 形式 写作思维训练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also the Form

――Talking about Ancient Poems' 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ZHENG Weiyuan

(Zhejiang Ninghai Taoyuan Middle School, Ningbo, Zhejiang 315600)

Abstract Poetic language concise, rhythmic and beautiful, content rich, especially ancient poetry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the people. Therefore, ancient poetry the students an excellent carrier of creative writing, thinking training. The article discussed about this.

Key words poem; content; form; thinking training of writing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认清这种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

我们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诗歌以其语言的凝练,韵律的优美,内容的丰润和情感的喷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古诗词,更有那节奏之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闪耀着诗人创造性思维的光辉,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古诗词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思维训练的绝佳载体。

重内容就是重视诗词内容理解和主题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根据学情找准激发学生创造性写作的切入点,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写作思维。

[课例一]《归园田居》

(1)揭题导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渊明的形象。你能用一个词概括陶渊明的形象吗?(真)(2)解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你从“归”字体会到什么?(3)读出诗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朗诵――齐读。(4)读懂诗意,体会诗境。你能根据注解读懂这首诗吗?自己试一试,说说诗意。(5)读写结合。

读了“带月荷锄归”,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闭上眼睛冥想3分钟,然后来描述这幅画面。

(提示:可以用上“傍晚……忽闻……只见……原来……”把月夜归耕***描写下来)

学生月夜归耕***描写片断:

(1)羞涩的月亮戴着一顶可爱的睡帽出来了,零零碎碎的星星早已在幽蓝深邃的天空玩耍,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看不见尽头的田野。嘘!听,不远处似乎有人在向这儿走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衣沾不足惜。”伴随着优美的语句,只见陶渊明扛着锄头,穿着一身布满补丁的衣服,穿着一双草鞋,饶有兴致地边走边吟。(骆晨霞)

(2)金黄的月亮在夜空中睡着,星星一闪一闪发着光。曲折的小路直通向农庄,路很狭窄,但路两旁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咯噔咯噔”,是一串听起来好像很轻快的脚步声。谁来了?哦,那是陶渊明。他脸色红润,虽然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但他似乎感到很快乐,一副年轻的样子。他笑着走着,衣襟在风中摇曳,肩扛锄头,一颠一颠的。因为喜悦,他不禁吟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冯嘉玮)

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想象――月下归耕***,抓住月下景色和陶渊明的人物描写,在情节空白处做文章,又有方法的指导,找准创造性写作训练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我们还可以在思维发散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训练,通过画面想象,角度变换和多元开放的方式进行练笔。《归园田居》可以设计陶渊明月下归耕遇到不同人的情景写下来。比如分别遇到中学生、记者和县长等,先演一演,再写一写。让学生在画面想象中,在角色变换中,在时空穿越里体会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往往被忽视,大家都把它归到“第六感觉”,总觉得很不靠谱。其实思维没有高低之分,又是直觉思维往往因其判断迅速,有时一语中的,不但在现实生活有其地位,甚至令我们课堂生辉。同样是《归园田居》,在介绍陶渊明时,有少数同学认为陶渊明傻,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甘愿回家当农民。可以适时安排学生辩一辩――陶渊明到底傻不傻?理不辩不明。然后安排学生描写陶渊明退隐的心理。

[课例二]秋之旅――《天净沙・秋思》(潘天寿中学韩智丹)

(1)导入。如果我们用几个简单的词描写秋天,频率最高的会是哪些呢?

(2)感悟眼中之景。①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这首散曲,要求:找出韵脚,押韵来读。② 要想懂得,首先要找出作者抓住了哪几组景物来描写秋天。③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负责讨论交流一幅画面,抓住每幅画面的关键性的修饰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秋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描写心中之境。①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是700年前的马致远,漂泊在这条苍凉的古道上,将这首散曲扩写成写景散文(200字以内,适当运用板书中的写景方法),借秋景抒愁情。(板书:借景抒情)②学生创作,师巡视,分层次适时给予点评指导。③展示学生课堂习作(附件),点评。(对板书中的写景方法进一步点拨)④师小结:相信在同学们涌动的文字间,马致远的愁情已有人解。在这一堂课上,同学们就如同一片片静美的秋叶,轻拂着韩老师,在秋韵中慢步,让乡愁在我们的心间流淌。⑤散曲在古代就是唱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由今人填词的歌曲《天净沙秋思》

学生习作:

我骑着瘦小的老马,漂泊在这苍凉的古道上,秋风迎面而来,使我不寒而栗。环顾四周,几根干枯的藤仍缠绕老树,叶子已全凋零,却只剩一条小溪仍在不知疲倦地流着,一片萧瑟之意。在这枯黄中,夕阳掩映着几只乌鸦成了秋意中的焦点,照射在无人的小桥上,几处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

我感到了极大的悲痛,紧握缰绳,叹息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薛斌航

《天净沙秋思》作为一首只有28字,却脍炙人口的元曲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它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那份难解的乡愁,更渗透着在写景造境中不漏声色的为情铺垫渲染之功,这也正是学生可以从经典中习得的技法。在教学定位上,采用“诗歌欣赏加劲产生扩写欲望” 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这首小令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它的层次美,体会到写景要注意远近、主次、动静、色彩的层次。这样,在欣赏诗歌中进行写景指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进而走进抒情主体写出“愁”就成了学习本文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韩老师是个有心人,于情景交融处设练。在深入理解小令意境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直观透视、时空整合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8

学生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得比较象,就不错了;如果能把人物外貌描写得形神兼备,那就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曹雪芹《红楼梦》中展现的人物形象,让人觉得人物外貌描写还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值得去追求。

以下引用《林黛玉进贾府》“宝黛初会”中对宝玉、黛玉的外貌描写进行分析,让人不得不对曹雪芹的艺术表现水平拍案叫绝。

引文一:黛玉眼中的宝玉——

“①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锦缎粉底小朝靴。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③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1、引文①外貌描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1、从上到下,由头饰、衣褂到鞋靴;2、这样描写符合黛玉的观察顺序,条理清晰。如果从下往上描写,则与黛玉大家闺秀的身份不符。

2、引文②外貌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六个比喻中重点应该是哪一个?“目若秋波”为什么放在最后写?

答:1、先用六个比喻具体描写宝玉的面形、面色、鬓发、眉毛和目光,再总写宝玉顾盼神飞的多情公子的神态;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若秋波” 应该是 六个比喻中的重点。宝、黛目光的交汇,导致二人情感激荡,一见钟情;3、放在最后写非常符合当时黛玉的心理,黛玉何尝不想一眼就看宝玉的眼睛,但她是一个女孩子,贾府规矩大,她“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不敢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因而她不敢造次张扬,在把宝玉全身上下打量一番之后,才把目光落到宝玉的脸上,目光落到脸上后,又不好意思直接看眼睛,而是看脸形、脸色、鬓发、眉毛,一阵游移之后,黛玉的目光终于锁定到宝玉的眼睛上。在让人领略宝玉风流潇洒的同时,分明又让人听到了黛玉的心灵律动!

3、“面如桃瓣”是否与前面的“面若中秋之月”显得重复而可以去掉?

答:不可去掉。这不仅不重复,而且正反映了曹雪芹的匠心独运之处。可以想象——就要见到异性哥哥的眼神了,怎不让人害羞?黛玉还是回看了一下宝玉的脸色,似乎是为下一步下定决心看眼睛而蓄势。这样,不仅描写了宝玉的肖像,黛玉心灵的涟漪、娇羞的情韵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4、引文③写宝玉“项上”的“一块美玉”,是否应该紧接着“金抹额”后写,这样可不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楚吗?

答:原处理颇为得当。这里不能仅仅考虑到条理清楚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这块玉是最能体现宝玉特殊来历和特殊身份的物件,《红楼梦》下文中有许多故事情节都是围绕这块玉展开的,放在最后写它,可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引文二:宝玉眼中的黛玉——

“①两弯似蹙非蹙(捐)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②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引文①外貌描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文①的描写与引文②的描写之

间是什么关系?

答: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引文①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引文②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

2、引文②外貌描写是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的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

此处与其说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如说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这里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了极其丰富的文学内涵,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玩味至此,能不让人惊叹曹雪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鬼斧神工的艺术功力吗?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我们应该从曹雪芹这里悟到些什么!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9

一、基本概念

意象是指包含了作者主观情感的一些特定景物。如常见的月亮、鸿雁,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在诗歌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中,使得景物带有感彩,使得感情的表达更加含蓄悠远,更富有韵味。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运用了一系列的名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来表现环境的苍凉,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多个意象景物构成画面,而画面体现出意境。“意境”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营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恢宏高远、宁静恬淡、清净幽远、雄奇瑰丽、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悲凉等。

二、基本题型

古诗考查意象意境,主要是分析意象的特定内涵,或通过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意境。具体的提问方式有:(1)指出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3)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诗中的某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答题步骤

1.意象分析。首先分析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找出意象,分析其特点;然后将意象连缀成画面,尽可能用丰富的语言去描摹诗中的情景。最后根据描摹的画面,去体会画面中所营造的氛围,确定在这种氛围中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当然也要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去体会。注意景物描写不能简单地只用“画面优美”来表达,意境也不能简单地只用“凄清悲凉”来表达,术语的使用要和相关的分析密切结合起来。

2.意境分析。这需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作者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作者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离不开对意境的分析。如张可久的《清江引 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首先要抓住这首词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这首词中提到了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都是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色彩鲜明,表现出浓浓的秋意。然后再来看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北雁啼叫飞翔于如醉的霜林,作者醉卧在黄花堆积的疏篱边,秋雨打在芭蕉叶上,亦声声打在作者的秋梦中。这是一幅萧瑟的秋景***,最后由***景营造的氛围并结合全词的内容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训练】

鹧鸪天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

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

这首诗中颔联、颈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三、四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望秦川①

李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是作者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途中写的诗。②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坟墓。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篇10

[关键词]红楼梦;天气描写;渲染氛围;意境营造

[中***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3-0078-09

[作者简介]沈琛(1991―),女,浙江嵊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本论文选题及撰写过程中,得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韩晖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郭玉贤、李钰、才学娟老师的指导。)

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景与人合的抒情品格,赋予自然界天气以丰富的意蕴。历代文人对雨雪风霜等自然现象的反复吟咏,沉淀了丰富的书写经验。那源远流长的“天人之际”的观念在明清小说中就常常成为主要的叙事框架和精神构造的基础。曹雪芹从人们对自然界天气变幻共有的情感体验出发,结合自己的艺术构思和审美理解对各种“天气”进行了逼真的描绘,妙笔生花地刻画出一个个绚烂多彩、瑰奇绮丽的世界。《红楼梦》中自然界的风声雨意、夏日冬雪皆成为有“情”之物,它们以各自的含情脉脉应和着书中人物的情感与性灵,表现出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一、《红楼梦》中的四季天气描写

《红楼梦》里面的莺啼燕语的明媚春光、炎炎夏日静寂的盛暑、秋霖脉脉的清寒秋夜、白雪红梅的冬日雪景……作者紧抓四季瞬息变幻的特征,表现出他独特的审美视角。我们在细细地品读中,可以领略到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气候,一遍遍重温风云雨雪带来的丝丝记忆。作者将这些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赋予了“生命”,一次次地紧扣读者心弦,使人读起来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与书中人物一同喜怒哀乐,撰写着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

《红楼梦》细致描绘了普通人的日常家庭生活,作为生活环境要素的“天气”,则成为书中重要的描写对象。晚清解韬在《小说话》中云:“《红楼》一书,四时兼备,且各时复分初、盛、末三节,无不逼肖,举不胜举,细心者一览即得之。兹略举数回,馀可三反也。”1《红楼梦》写了十九年的光阴,但对每一年季节变化的描写绝没有一处相似,而是紧跟着贾府的兴衰、宝黛爱情的纠葛以及故事人物的命运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笔调。作者把一年四季的天气描写得细致入微,使读者深感同受。

有描写春雨的:“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清寒。及启户视之,见院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柳叶渚边嗔莺叱燕,绛芸轩里召将飞符》)写初春时节,寒意未退,使人不觉间想起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早色要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时节还留有冬日的微寒,万物复苏,土壤湿润,细细的春雨零星飘洒。

有描写静寂盛暑的:“只见赤日当头,树阴匝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此时正是五月,蔷薇花叶茂盛之际。”(《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龄官独自一人坐在蔷薇花架下,用簪子在地上不停写着“蔷”字。宝玉便蹲下来细看,那姑娘画了几千个“蔷”字,像痴了一般,而他在一旁也呆呆看痴了,直到一场大雨才将他们浇醒。这里描写了炎炎酷暑的正午场景,“静无人语”“写”“细看”“痴”都说明了大观园夏日宁静、人闲无事的场景。

有描写凄寒秋雨的:“秋霖脉脉,阴晴不定,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稍,更觉凄凉”“听见窗外竹稍蕉叶之中,雨声淅沥,清寒透幕。”(《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里写出了秋思的哀伤、秋夜的凄凉和秋怨的愁思。

有描写冬雪红梅的:宝玉“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这里描写雪景,天地之间白雪皑皑,粉妆银砌,一片茫茫中又有“青松”“翠竹”“寒香”“红梅”“白雪”,一幅美丽的“白雪红梅”美人***在作者笔下逼真般地呈现,简洁明净,采用国画中的“写意”笔法,几笔点染之后,背景已成,别有一番情趣。

曹雪芹把四季景色描写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这些景物与人物活动相契合,并且融入了作者深沉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视觉、感觉、嗅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故景美、境真、情深,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流连忘返。

二、《红楼梦》中天气描写的叙事功能

以描写日常生活为主的世情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卓著的叙事性作品。作品中随时随地有天气变幻的景象,作者对天气的细腻描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营造,而且更是注重把它融入整个艺术领域中。

《红楼梦》以四季气候变幻来叙事的特征较为明显,以明确的时序作为整个故事的结构框架,故事情节在春夏秋冬反复循环中推进,以不同的气象应和人世的盛衰荣枯,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的发展而变化。当贾府兴盛、宝黛爱情萌发时,大观园里是“花光柳影,鸟语溪声”,“一切沐浴在春光里”;当贾府盛极将衰、宝黛爱情成熟时,正是闷热而令人烦躁的夏天;到贾府日见衰败、宝黛爱情因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而陷入困境时,萧瑟的秋天已经来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到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结束时,“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天气描写并非是简单的点缀,而是具有推动情节发展、塑造生动形象、营造故事环境并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的重要作用。

(一)推动情节发展

《红楼梦》中的天气描写是构成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天气营造不同的场景,成为不同时间的出发点。

天气在叙事中可起到引语作用:“一日炎夏永昼,甄士隐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睡,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下文引出一段风流公案,以青埂峰下无材补天的石头与三生石畔那棵绛珠仙草的前世姻缘为开端展开描写。《红楼梦》之所以为“红楼梦”,其叙事内容亦是从甄士隐的一个梦开始。然而作者开头一句“一日炎夏永昼”,简短的六个字已将当时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烈日当头,闲坐在书房,清凉宁静,鸦雀无声,只有树上的知了在“呜嘤”“呜嘤”地鸣叫着。这个梦是甄士隐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昏睡中所做,看似不经意,却暗含一系列的寓意。故事也就是从这里展开的。在梦里,甄士隐跟着二位仙师,听到了如何结此风流公案,也看到了“通灵宝玉”,到了“太虚幻境”门口。“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此时醒来便知之是一场梦,梦醒后,烈日依旧当头照,芭蕉在阳光照耀下依然翠绿挺拔,一切还是老样子。作者只是用天气来“引”出梦,而万物依然,可见,作者将细微之处描写得至情至理。

再如描写暑日午困所引发的事件:“这天已到盛暑之际,早饭过后大家都多半因日长神倦,到处鸦雀无声。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丫头们手里拿着针线,却打盹儿呢。”(《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形象地描绘出炎炎夏日正午,在寂静的院子里人们困乏的神态,说明天气确实是太热了。这里是描写天气的炎热,通常闷热的天气过后将是一场暴风雨的来临,也预示着贾府将有灾祸发生。宝玉又来到王夫人上房里,见王夫人在里间凉床上小睡,而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斜着眼乱晃。宝玉走到金钏儿跟前,“把她耳朵上的坠子一摘”“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一丸出来,向金钏儿嘴里一送”。宝玉又说要讨了金钏儿,他们好在一处。这时王夫人翻身起来,朝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耳光,嫌她教坏了宝玉,要把她撵出去。这里是导致金钏儿投井自杀的直接原因,之前“盛暑”“鸦雀无声”“天热”“午睡”看似平静的场景,其实为这里的不平静做了个铺垫、对比。事情的发展也就是与天气变化相呼应,闷热后就有“暴风雨”来临。作者实质上是揭露封建家族统治者表面“慈善”而内里丑恶的一面。由于作者的精心处理,此一事件又有着多方面的意蕴,表现了宝玉作为贵族公子哥儿滥施感情的一面,金钏这位少女有“气性”的一面,与此同时,此一事件又是接踵而至的宝玉挨打这一重场戏的导火线。

这回描写了炎夏骤雨急频的特点:宝玉见王夫人醒了,自己觉得没趣,便进大观园去了。“只见赤日当头,树阴匝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此时正是五月,蔷薇花叶茂盛之际。这时看到一个女孩子在蔷薇花下用簪子在地下不停写着‘蔷’字。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当宝玉意识到自己已被淋湿后,一气跑回怡红院。“几个女孩子被大雨止住便在怡红院与袭人在游廊上玩耍、嬉笑。宝玉正被大雨淋的像落汤鸡一样,敲门听到里面有嬉闹的笑声,又没人听到敲门声。心里一阵怒火,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当门打开便一脚踢在那人的肋上,谁知开门的是袭人,宝玉后悔莫及。正说着,不久那雨已住了,那些女孩子们也早去了。”下着大雨的时候把故事推向高潮,雨停了,一切恢复平静。炎炎烈日忽来一阵雨、宝玉淋雨、袭人被踢,都是意外事件,“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天气的变化无常也属“意外”,作者在天气的描写上与故事的情节发展相契合,波澜起伏,恰到好处。

还有描写深秋初冬时的凄凉愁绪:“已到十月中旬,宝玉起来,要往书房中去。这日天气陡寒。宝玉到了学房中,做了自己的功课,忽听得纸窗呼喇喇一派风声。只见西北上一层层的黑云,渐渐往东南扑上来。”(《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由天气寒冷引出晴雯所补的那件雀金裘,引起宝玉的伤感,也引出更多生死离奇。小说情节的转换就像百道溪流时分时合地顺着一个方向蜿蜒流泻,只见奔流而不见阻塞、中断或转道。万体百态,浑然一体。

(二)塑造生动的形象

特定的天气可以表现出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作者用深细灵妙的笔墨,在表现环境的同时往往也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神情意态。

描写腊月朔风突出凤姐心狠与贾瑞的小人形象:“王熙凤正在园中看景致,一步步行来,猛然从假山石后走出一个人来,贾瑞一边说话,一边拿眼睛不住地观看凤姐,被王熙凤的美貌所吸引。”(《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心》)在王熙凤眼中,贾瑞就是一只癞蛤蟆,不配和她调情。凤姐为了加害于他,便主动提出与他约会,叫他晚上在西边穿堂等她。“当天晚上贾瑞黑地里摸入荣府,两边门都忽然咯噔一声锁上,此时要出去也不能了,南北俱是大墙,要跳也无攀援。这屋内又是过堂风,空落落的,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入骨,几乎一夜不曾冻死。第二天一早跑回家后,他爷爷见他一夜不归,定料他在外非饮即赌,狠狠打了他三四十板,不叫他吃饭,叫他跪在院里读文章。贾瑞先冻了一夜,又挨了打,饿着肚子,跪在风地里读书,其苦不可名状。过了两天又来找凤姐,这次凤姐又设下了一个更为阴毒的圈套。凤姐让贾蓉假扮自己和贾瑞约会,并派贾蔷‘’。结果臊的贾瑞无地自容。俩人各诈贾瑞五十两银子,并将一桶尿粪哗啦啦浇泼贾瑞一头一身,浑身冰冷打颤。后来因日日思念凤姐,疾病缠身断送了生命。”贾瑞的病逝与两次受冻奔波有着密切的联系。腊月天气正值三九、四九的时节,夜长昼短,朔风凛冽,寒风刺骨,贾瑞硬是冻了一夜,白天又在风地里读书,后来又在寒冷的夜晚被泼了一头一身的尿粪,处处强调朔风、寒冷、打颤把贾瑞推向了死亡。这一情节塑造了两个生动的形象:贾瑞是极不堪的、落没的纨绔子弟,贪***、懦弱、胆小、流氓、小人等形象活生生地映在读者的脑海里,无一善可言;王熙凤杀戮决绝、两面三刀、残忍、狠毒、贪婪、逢迎、虚伪,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当家人,又是一个贪婪钱财、权欲极强的妒悍女人。

描写天气炎热与宝黛爱情纠葛、内心焦灼呼应:“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蘸,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一,正值端阳佳节,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了。”(《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由于天气实在太热,使林黛玉中暑(外因)。她本来就体质虚弱,弱不禁风,又患有慢性病,对恶劣的气候耐力甚差(内因)。清虚观的张道士送给宝玉一个“赤点金翠的麒麟”,这又引起了黛玉的心病。薛宝钗有一个金锁,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这次张道士又给宝玉提亲,本来薛宝钗、史湘云的竞争力都很强,而自己在姥姥家住,寄人篱下,孤立无援,父母双亡,连一个倾吐心声的对象都没有。她对爱情视为生命,也不知宝玉心里到底怎么样想的,加上精神的折磨,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再加上气候炎热,就中暑了。“由于张道士为宝玉说亲事,宝玉心里很不舒服,所以第二天没去看戏,知道黛玉前一天回家又中暑了,便去看望她。黛玉说:‘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宝玉喜欢林黛玉,而她不但不体谅他,反而说这些风凉话,宝玉立刻委屈地与黛玉争吵,一气之下砸了“通灵宝玉”,吵得不可开交。林黛玉越发伤心大哭,心里一烦恼,把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都吐了出来,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吵闹声、哭喊声如同气温高升、狂热,刻画出了宝玉和黛玉内心的烦躁、煎熬。天气炎热,把狂躁的气氛描绘得非常生动。黛玉又流泪又流汗,泪水与汗水相融合,是何等的难过与痛苦。宝玉、黛玉二人相爱又无法用语言来平和沟通,在这样的大家庭中不能自由恋爱,内心的焦灼如炎炎烈火一般的阳光照在发烫的大地上,使整个世界都狂躁不安。这里宝黛吵嘴与天气炎热相互呼应,描绘了宝黛二人内心的矛盾、焦灼与苦闷,造成了一个气氛的高潮。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也是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鲁迅在评价古典小说时,“强调文艺的真实性”。文艺的生命在于真实。他说:“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2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过渡,塑造了高度典型化的人物形象。作者取材来自作家“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女子的“离合悲欢”及其家庭的“兴衰际遇”,没有一点因袭、摹仿的痕迹,既不是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一把辛酸泪”,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

(三)氛围的描绘渲染

《红楼梦》中的天气变幻莫测、阴晴不定,每一个气象的描绘都能够渲染故事的情节,使之达到高潮。

写初夏晴天美好的:“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蘸,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一,正值端阳佳节,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了。”(《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五月初这一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阳光明媚,天气渐热,火热的天气与人们出游的火热高涨的情绪互相照应,十分热闹、隆重。

写天气渲染气氛的:“这日贾母与王夫人和众姐妹要给史湘云还席。次日清早起来,可喜这日天气晴朗。”(《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借助天气来给宴席的热闹、繁盛做一个开端,天气晴朗更符合这日在大观园中游玩,也暗示园中的极盛之时。

写中秋闻笛显凄寒的:“这年中秋节夜宴可是生病的生病,有事的有事,气氛显的很冷清。大家在赏桂花、饮酒,正说着闲话,猛不防那壁里桂花树下,呜咽悠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人烦心顿释,万虑齐除,肃然危坐,默然相赏。越发凄凉,众人不禁感伤起来。”(《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绾联诗悲寂寞》)作者通过笛声的渲染,把当时贾府的处境以及众人的心情鲜明地烘托了出来。中秋之夜,本是“浩月清秋”,“令人神清气爽”,而面对这一片清丽的月色,引起的不是欢愉,而是众人满腹的惆怅。这种“对景感怀”“倚栏垂泪”的心情,恰恰又通过阵阵笛声传递给读者。当时,抄检大观园在众人心中掀起的轩然***并没有平息,几乎在同时,甄府被抄的恶讯又传来,这一切,都好似一层乌云笼罩着如坐针毡的贾府。这次中秋描写得十分凄楚,含有浓郁的悲意。清冷的明月、凄凉的笛韵、感伤的心境,三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秋风徐徐吹过,空旷寂静,渲染出如此凄楚的一个氛围,预示着贾府末日的来临。

正如二痴道人在《红楼梦说梦》中所云,“《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春之梦也。省亲一事,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阴葱茏可悦,夏之梦也。乃通灵玉失,两府查抄,如一夜严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愁惨,是《红楼》之残梦耳。’”3《红楼梦》体现的是一种“自然”,在阴阳消长之中,透漏出生命的凄美与悲凉。

三、《红楼梦》中天气描写的移情作用

移情常被描述成“我们的主观感情不自觉地向客体的投射”,也常被解释为一种“内模仿”的结果,即对客体的观察引起初发的肌肉牵动。这种牵动并非为观察者自身的知觉所感知,而似乎是由外界事物所引发。客体或为人,或为非人类,甚至为无生命的东西。4“移情作用”表示旁观者自身与眼前的人或物浑然成为一体,以致旁观者似乎切身体验到对方的体态、动作和情感。《红楼梦》中天气的景象描写将风霜雨露、宿鸟栖鸦、山石草木都赋予了生命的感知力,细微的天气描写中蕴含了极大的移情作用。

例如:“却说黛玉听见贾***叫了宝玉去,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担忧。至晚饭后,闻得宝玉来了,想要问问他怎么样了,就一步步向怡红院走来。门已关了,黛玉即便叩门,却被宝玉的丫鬟拒之门外,听到屋里竟有宝玉、宝钗二人的笑语之声,心中动了气。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原来这黛玉秉绝代之容姿,具稀世之俊美,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具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此处写“苍苔”“露冷”“风寒”“花阴”,把天气描写得如此凄凉,映衬出黛玉心中多么悲凉,连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也不忍心听到她的哭声,都飞起远避;青苔和冷冰的露水、寒风中的花朵都被黛玉感染上一丝丝的悲凉。当黛玉无意中被关在怡红院外,独自在花阴下悲戚之时,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愣愣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无情的花鸟经过移情于景的艺术描写,便有了人的灵魂、人的感情,把黛玉那难以言传的苦情愁绪,淋漓尽致而又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

写秋雨的悲凉:“忽听得唿唰唰一片风声,吹了好些落叶打在窗纸上。”(《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描写深秋的寂寥,连风声都听得如此清晰。“这里黛玉添了香,自己坐着,才要拿本书看,只听得院内的风自西边直透到东边,穿过树枝,都在那里唏里哗喇不住的响。一会儿,檐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当当的乱敲起来。”“风声”“落叶”“铁马”呈现出悲凉景象,始终围绕着黛玉,化景物为情思,贯穿始终,暗示着黛玉的悲剧即将来临。

写大观园深秋幽静阴森的:“凤姐只带着丰儿来到园门前,门尚未关,只虚虚的掩着。于是主仆二人方推门进去。只见园中月色比外面更觉明朗,满地下重重树影,杳无人声,甚是凄凉寂静。刚欲往秋爽斋这条路来,只听得唿唿的一声风过,吹的那树枝上落叶,满园中唰喇喇的作响,枝梢上吱娄娄的发哨,将那些寒鸦宿鸟都惊飞起来。”(《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月冷风凄,空旷寂静,秋风萧瑟,阴森森的景象在作者笔下描写得出神入化。“月色”“风过”“寒鸦宿鸟的惊飞”,凤姐自己感到恐惧,仿佛连鸟儿都觉得这里如此惊恐,描写场景生动形象。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所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化,唱出了美被毁灭的悲歌。作者诗化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的精神面貌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作品的叙事由于渗入了抒情因素而更具有一种空灵、高雅、优美的风格。

四、《红楼梦》天气描写中对意境营造的表现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5《红楼梦》中的天气描写将风霜雨雪融入作品中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很好地将意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征表现了出来。

(一)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卷上》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之迎,互藏其宅。”在《姜斋诗话・卷下》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5他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方式。《红楼梦》的作者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作品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

“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就会犯旧疾,这天宝钗来看望她,聊到身世黛玉又感伤。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稍,更觉凄凉。”“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又有母有兄;一回又想宝玉素昔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稍蕉叶之中,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太阳未落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肃杀秋风,穿帘透幕,雨滴竹梢,更觉凄凉。水洗的潇湘小院,愈发显示出如水墨画般淡雅萧瑟的意境。黛玉本身就是个多愁善感、郁郁寡欢的人,处在这样的一个雨夜,更激起心中惆怅,无比凄凉。“秋霖脉脉”“风雨”“寒”反复出现,将黛玉此刻孤寂悲秋之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文艺作品都是把一种心情寄托在一个或数个意象里,所以克罗齐以为凡是艺术都是抒情的6。

要恰能传出情感,才是上品。在清寒的雨夜里,独自伤心的女子,意境凄凉,秋情满纸,人物触景生情,而景又染上浓厚的感彩,环境与人物的思想感情交织成混融的艺术境界。

(二)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欧阳修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其中一层意思告诉我们,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部分。所以后人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7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看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看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5

例如:“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头上坐着,展开《会真记》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流出沁芳闸去了。这时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要去葬花。这时正巧看到宝玉正在阅读《会真记》,便拿过书来瞧,不禁被书中情节所吸引。正在说笑时,袭人走来找宝玉回去。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忽听到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觉得十分感慨缠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越发如痴如醉。坐在石上细细品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花落水流春去也,天上人间’,又加上刚刚看到《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看到“风过桃花落”这样的“实境”,就想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由地感叹美好的事物容易失去,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像那流水落花一去不复返。这里伴随着具体的境象联想而产生对美好人生流逝的体味与感悟,便觉得感伤这样的“虚境”。

还有黛玉梦到自己许给了继母的亲戚,从梦中惊醒。“翻来覆去那里睡得着,只听得外面淅淅飒飒,又像风声又像雨声”,“自己挣扎着爬起来,围着被坐了一会,觉得窗缝里透进来一缕冷风来,吹得寒毛直竖。”(《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魂》)作者将如此一般的情景描写得极尽精微,“黛玉从梦中惊醒听到门外淅淅飒飒,像风声又像雨声”“窗缝透进来一缕冷风”,从这些感知到的真实情形可以联想到门外的朔风、落叶、飘雨、萧索的景色,黛玉的悲伤和对宝玉的真情实意都描写得至情至深、耐人回味。

(三)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红楼梦》中的天气景物描写,蕴含着咀嚼不尽的美的效果,富于韵味,余韵无穷。如:袭人想起凤姐身体不好,便过去看望。“刚来外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写初秋的景象寓意贾府的渐趋衰败,贾琏的旧奶奶(凤姐)、新奶奶(尤二姐)之间的爱恨情仇,两者互不相融。“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描写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又如:贾***安葬了灵柩,一天行到昆陵驿,“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贾***正在船上写家书,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倒身下拜。那人却是宝玉,不及说话,一僧一道夹住宝玉,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赶上去,转过一小坡,倏然不见。贾***还欲要走,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这不仅和脂批所说的“悬崖撒手,弃而为僧”基本相吻合,而且雪天的氛围加上迷离扑朔的踪迹,情景极富意境,“乍寒”“下雪”“白茫茫” 将视野望远仿佛若隐若现,似有却无,或梦或醒,茫茫苍野,空旷无人,让人回味无穷。

(四)用意象化的气象映照人物的性格神韵

作者往往将自然现象人格化或个性化,使之成为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真实写照,比如意象化的“雨”“雪”。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堪怜咏絮才”,指出林黛玉具有敏捷的诗才,实甚怜爱。“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的谐音暗喻林黛玉之名。8她美丽、聪慧,却自小怯弱多病,多愁善感,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是一个有着诗人般气质的女子。她寄人篱下,孤苦无依,执著追求爱情,却遭遇挫折,于是“不是愁眉,就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她的身心蒙上了一层忧郁悲凉的色彩,随着处境的艰难与爱情的无望,这种清寒凄凉的色调愈加浓烈。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中所描写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还有《桃花行》所说:“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种强烈的悲剧感与幻灭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控诉,与黛玉这种性格特征相符合。潇湘馆的景物有着同主人一样的清幽孤寂、缠绵悲戚的色彩。这里小巧而幽静,坐在房内,竹影透窗,满室皆生绿意。所以宝玉题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竹是潇湘馆的标志,也是黛玉品格的象征。沿着黛玉的心路痕迹,我们更容易理解“雨”意象以潇湘馆内为多的原因。

比如多次出现秋雨的:“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稍,更觉凄凉。”“听见窗外竹稍蕉叶之中,雨声淅沥,清寒透幕。”(《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凄凉的秋雨夜,万般愁绪萦绕心头。词中出现了多次的“秋”“风”“雨”,将黛玉的孤寂悲秋之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流露出不幸少女的深深哀愁。风雨秋夜,黛玉卧病潇湘馆,拟《春江花月夜》之格而作诗《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泪烛摇摇热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通过秋花、秋草、秋灯、秋夜、秋窗、秋梦、秋风、秋雨等一系列凄凉、惨淡、冷落的景物描绘,抒发了黛玉的孤独寂寞和哀怨惆怅。雨不仅以它多情哀怨的自然气韵应和着黛玉的多愁善感,洁净的雨还是上天对孤傲敏慧、逸才仙品的灵性的惺惺相惜。窗外的夜雨与窗内的泪水同流应和。

如果说黛玉的品行映照着缠绵哀怨的雨,那么晶莹冷凝的雪则应和着宝钗的性格特征。“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其寓意画和“金簪雪里埋”的题诗,“金簪”即指“宝钗”,“雪”谐音“薛”8,此处便是直接用雪来描写宝钗。金簪再美,埋在雪里也陡然,象征着宝钗命运的悲剧性。《终身误》里的“山中高士晶莹雪”,宝玉诗有“出浴太真冰作影”的暗喻,宝钗亦有“冰雪招来露彻魂”的自比,暗喻出“冷美人”的冷凝娴静的性格。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入门两边是超手游廊,上面是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十分清雅。宝玉题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梦也香。”贾妃赐名为“蘅芜苑”。蘅芜,传说的一种香草。作者显然用香草象征宝钗之意。《离骚》以香草喻君子,宝钗也正是闺阁中的君子。蘅芜苑的设计也正与宝钗之品格相符合。这里冷而苍翠,如雪洞一般,寒气袭人,一色全无,正表现了宝钗清冷寡欲、朴素淡泊的品性。她所服用的药丸名为“冷香丸”,“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冷香丸的制作用水,也与二十四节密切相关。要取雨水这日的雨水,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和小雪这日的雪。”作为自然现象的冷雨、轻露、薄霜以及寒冰,它们和雪一样具有晶莹剔透、清冷洁净的外表,象征着宝钗冷峻高洁的性格。

用“雨”来象征林黛玉,“雪”来喻指薛宝钗。“雨”和“雪”都是水。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笔下有:女儿的双眸似秋水、秋波,称她们的眼睛水灵灵、水汪汪,皮肤形容为“冰肌雪肤”。坡的诗“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湖的美犹如西施的美,西施的美也只有用水比喻才贴切。水,看似柔弱无力,其实它的力量是巨大的。水是生命的维持者,也象征着纯净和新生命。作者用“雨”“雪”分别比喻黛玉和宝钗这两位女子,可见作者在创作中如此高超地运用象征手法。

《红楼梦》中的风情雨意、夏日冬雪形成了一个个诗化般的世界。在这种诗化般的空间之中,人物的生存状态、情感方式和命运走向都与自然的动静进行着幽深玄远的交融。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大观园内的四时节气、四季景物进行舒展自如的描绘,营造与人物活动、性格刻画相契合的情境,达到了炉火垂青的创作境界,展现出一个瑰奇绮丽的红楼艺术世界。

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自觉地运用象征的形式,使作品婉约含蓄有如雾里微露的楼台,是那样的朦胧又那样的壮观,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那样的难以触及。整部小说像一首雄丽深邃、婉约缠绵的长诗,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高度,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鲁迅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2这就非常精确地概括了《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 齐裕.独创与通观――中国古代小说论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3] 骆冬青.心有天游:明清小说美学(修订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美〕艾布拉姆斯(Abrams,M.H.).文学术语词典(第7版)[M].吴松江,等,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10篇

学习

我的暑假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暑假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暑假作文十篇优秀范文五年级,我的暑假计划英文作文。我的暑假7月7日开始。我喜欢暑假,因为我不用去学校,可以和朋友玩。我经常在上午做作业,下午在家看电视,因为外面很热。傍晚,我和家人去游泳然后

学习

心中的美景作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心中的美景作文10篇,内容包括心中的美景作文600字以上,心中美景的作文。我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愣在那儿好一会儿。等我回过神来,医疗救护车早已赶到,白衣天使们将伤员抬上救护车,又火速向医院驶去。此时,交警叔叔还协助

学习

妇幼保健工作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妇幼保健工作10篇,内容包括妇幼保健工作计划最新10篇,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优秀10篇。二、加强妇幼保健***监督和管理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

学习

教师座谈会发言稿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座谈会发言稿10篇,内容包括教师退休座谈会同事发言稿,教师***协委员座谈会发言稿。大家好!创建教育强市、教育强镇战略实施以来,我校在市教体局和镇中心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创建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办学

学习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拓展训练体会10篇,内容包括孩子拓展活动家长感悟,学生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家长感悟。(一)关注度不高,支持度不强天下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出类拔萃,能够在当前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获有一席之地。然而,随着社

学习

调查总结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调查总结10篇,内容包括调查总结与心得,调查汇报范文10篇。在积极配合上级机关工作的同时,我室克服人员不足的条件,全体科室人员不忘本职工作统筹安排时间努力完成本单位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截至2018年12月份,我室共参与办理各

学习

快乐一家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一家10篇,内容包括快乐一家儿歌,快乐一家原唱。“开饭??甭杪杳雷套痰亩松狭怂耐氡淞松?姆梗?ィ?夥乖趺闯园。颗按???剑〉?俏抑皇歉遗?桓已裕?蛭?疑钪??绻?也幌氚?,那么,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做老妈的粉丝!“嘿!今天这饭不错,有创

学习

19年思想汇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19年思想汇报10篇,内容包括缓刑思想汇报范文十篇,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000字十篇。1.[心得体会]学习八荣八耻思想汇报1.[八荣八耻]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精神的汇报和体会2.[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简报3.[八荣八耻]2006最新入

学习

半年度思想汇报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半年度思想汇报10篇,内容包括半年个人思想汇报,思想汇报最新10篇。(一)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深化干群思想教育。一是统一思想,深入贯彻精神。利用“红五月”、“迎七·一”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做好迎接***97周

学习

校友聚会10篇

阅读(130)

本文为您介绍校友聚会10篇,内容包括校友聚会简单感言,校友聚会离别感慨。每次聚会,我都有一种幸运感。我为自己曾是一名三中中人而庆幸。在三中中28年的工作和生活,使我有缘结识了在座的老领导和老战友,并建立了可贵的真情厚谊。直到今天,这

学习

快乐的动物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的动物园10篇,内容包括快乐的动物园儿歌,立体电影快乐的动物园。我家就是这样一个快乐的“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和睦相处,每天都很快乐。小朋友,你们家又是怎样的一个“动物园”呢?

学习

村务公开情况汇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村务公开情况汇报10篇,内容包括村务监督情况汇报,村务工作情况汇报整改措施。二、健全机制,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治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也关系到***群、干群关系和***风廉***建设。镇***、*

学习

团员个人思想汇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团员个人思想汇报10篇,内容包括团员思想汇报1500,团员多久汇报一次思想。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同时作为共青团中的一员,我时刻不忘团员的职责,严格遵守团员的守则,牢记团员是***的后备***,应该继承***的先进性,应该拥有高尚

学习

学生拓展训练体会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拓展训练体会10篇,内容包括学生拓展训练的感想和收获短句,中学生拓展训练的收获。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

学习

我的暑假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暑假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暑假作文十篇优秀范文五年级,我的暑假计划英文作文。我的暑假7月7日开始。我喜欢暑假,因为我不用去学校,可以和朋友玩。我经常在上午做作业,下午在家看电视,因为外面很热。傍晚,我和家人去游泳然后

学习

心中的美景作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心中的美景作文10篇,内容包括心中的美景作文600字以上,心中美景的作文。我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愣在那儿好一会儿。等我回过神来,医疗救护车早已赶到,白衣天使们将伤员抬上救护车,又火速向医院驶去。此时,交警叔叔还协助

学习

我的母亲作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母亲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母亲作文800字,我的母亲作文高中。母亲是我一生的依靠,母亲像大伞一样给我遮风挡雨;母亲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我使我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母亲在勤劳的工作;我看见一个疲

学习

礼物的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礼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礼物的作文10篇,礼物的作文400个字。刚进入中学的第一天,它就给我带来了一个最好的礼物,那就是——友谊。坐在教室,对于中学还是陌生的我来说,只能呆在教师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突然,旁边的一个独

学习

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10篇,内容包括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评语,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式作文。这几天,我和您一直吵架,我也不知为什么老说您,您也老说我,可能我不乖吧!但是我不喜欢您打我骂我,我只想您好好的对我说。那一次,晚饭在奶奶家

学习

他们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他们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他们作文800字左右,他们作文。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

学习

我的学校三年级作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学校三年级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的我的学校作文范文大全,我的学校三年级语文作文。4、我们在这里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我们的校园。(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三年级小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小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想象作文400字十篇,三年级语文必考作文十篇。到了晚上,我们的行动就开始了。我手拿糖果,让表妹拿铲子。“种糖行动,现在开始!”随着我一声令下,表妹帮我挖一个放得下糖果的坑,而我把糖纸剥开,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