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论文篇1
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转变观念,实现从一个指挥者到引导者的转变,而不是一个人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甚至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来,具体方法如下:
1.1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国内各高校都是从2011年开始陆续开始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学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IEEE802.15.4/Zigbee)等课程,并保留了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等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的主干课程。因此,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通信技术散布在多门课程中,这就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我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门开设了物联网通信技术这门课,而这们课程中所涉及到一些通信技术如蓝牙、无线局域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都与学生所处信息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教师可以去引导学生课外对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研究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传统的理论课程都采取三七评分方法,也就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平时出勤完成作业等综合情况占30%,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终极目标是期末考试而忽略平时对课堂的参与。我们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的评分方法,那么学生就会用对待期末考试的热情来参与到平时的课堂。
2改变“满堂灌”模式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因而在理论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是:即使人在课堂上,思维可能已经天马行空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过多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老师讲得如何有激情并且口干舌燥的时候学生却已经昏昏欲睡了。理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是技能课的基础,如果学生不接受理论课,那么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在学生身上体现不出来了,再好的理论也无用武之地。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理论课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可以采取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还要讲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变到主动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也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标。以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中的蓝牙技术为例,蓝牙在我们的日常电子产品中随处可见,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都有蓝牙功能,学生上课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在对蓝牙技术讲解时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模式讲解的话学生可能都会认为这个内容很简单无须再听老师讲解,这时候在讲到蓝牙网络拓扑结构、蓝牙组网、蓝牙状态、蓝牙地址、蓝牙协议及蓝牙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机并开启蓝牙模式,学生使用蓝牙功能相互之间发送语音和***片等文件,在学生具体体验了蓝牙功能后启发他们思考课堂所讲知识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3教与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理论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将老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所有,更不可能把老师课堂讲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技能课和实践中去,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变原来的泛讲为精讲,重点讲方法讲重要知识点,达到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缩短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听到主动讲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充当一个讲授者,让学生把提前探索好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也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每次理论课可以安排学生主动走上讲台,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心里素质也能让能够主动去学习,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不至于让学生们进入昏昏入睡的状态。这虽然缩短了讲授的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干,在学生充当讲授者角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把自己当做普通的一员加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4总结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2
我校物联网技术专业由于是热门专业,因此报考学生不仅有普高生和职高生,还有单招生。由于在物联网班级中的学生种类最多,那么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相对比较明显。自然而然,授课的精细程度就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微课制作的素材就需要筛选。比如视频录制素材的选取上,由于学习水平不一样,就不能采用PPT画***做成的视频。因为PPT做成的视频往往是教案的电子化,内容精简而且文字居多,观看枯燥。因此,观看这个视频的普高生和职高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单招生接受不了。那么我们在选择视频素材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现实场景的视频,因为这种视频真实、具体而且有趣。制作素材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2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大学生现在处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数码科技产品无处不在。因此,在微课的情境设计中,如果经常使用含有电子产品使用的情境,会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准备力度不够。相反,如果不使用电子产品,而是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例,就会给学生提供生活琐事的解决方案。比如,情境设计中使用校园停车场不够这个情境,学生就会通过这个问题想到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卡口系统,视频采集技术等。由于物联网技术本身集成度大,融合度高,因此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多,那么学生一时间难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这样情境设计对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某个知识点时,就显得异常复杂。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讲,这时就容易出现为难情绪。
3课程设计偏重非专业性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3
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功能框架,以各大环节具有差异性的特点为依据,从而提出了具有差异化的实际应用需求。进一步以每一个阶段所完成功能及支持技术的不同,并考虑到物联网基本网络模型,把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分为三层网络体系构架,这三层网络体系分别为:感知延伸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其中,对于感知延伸层来说,主要的监测目标诸多,涵盖了家具对象、电力对象及智能安防等一系列对象。网络层又细分为接入网与核心网,主要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实现可靠性回传。另外,对于应用层来说,主要是针对智能电网各项业务需求,进一步构建各类电力应用平台,从而到达有效管理及监控的目的。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分析文/罗巧华物联网是一种新型通信网络,具备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及监控管理等多方面的功能。本课题笔者在分析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方案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物联网应用的完善提供有效依据。摘要
2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方案探究
下面笔者从两方面对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方案进行探究,一方面为面向智能用电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面向智能电网生产环节的传感器网络应用方案。
2.1面向智能用电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基于传统模式的用户当中,其智能用电物联网应用主要的连接对象为用户的智能双向电表。对于电网企业来说,主要是以用电性质和场合的差异性为依据,进而选取不同功能的智能双向电表,对用户进行电能计量及有关电能质量的监测等应用。在智能双向电表终端设备的运用下,能够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统一性采集。智能电表是以传感器网络及现场总线等为渠道,然后在传输网及电力接入网的作用下,把电表数据传输到与之相关的应用平台,比如用电信息采集平台等。除此之外,基于智能用电过程中,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该系统的主要应用内容主要体现在:其一,充电站设施的监测部分,涵盖了充电状态检测、视频检测及安防监测等。其二,传感器及RFID系统的设置,通过有效设置,能够对电动汽车运行情况及动力电池使用情况实现实时感知。
2.2面向智能电网生产环节的传感器网络应用方案
对于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应用,主要的目的是使电力系统生成环节的信息化得到有效提高,同时提高自动化程度。要想使此类应用得到有效实现,需要依靠物联网末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场景涵盖了变电站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以及高压输电线路等;在对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感知及预测的基础上,使电网的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使电网的运行成本降低。如***1所示,为一种适合用在智能电网生产过程环节的传感网络结构。当中,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对感知延伸终端各路信息的充分利用,把采集到的数据汇聚到网关节点上,然后由网关节点把分类预处理之后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接入网当中,进一步实现进入电力通信核心网的统一性。数据在通过分析处理之后,在ICT平台的基础上,将相关指令发出,并以同样的方法逆向往终端网络节点上传输,从而使对全网的实时监测及故障处理能够得到充分实现。
3结语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4
近几年来,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铁路方面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尤其是在设备的客货运输的服务系统以及安全保障系统。各方面的智能化应用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以及服务质量。
1.火车票售票和检票的智能化应用
目前,在全球的高速铁路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飞速发展,我国的售票和检票系统也已经实现了很高的智能化,给广大乘客取得了很大的便利。而在铁路运输的领域中,所运用的是RFID电子容票,它根据乘客需求,采用自动售票机使得乘客可以自己提取,而且在检票中指定相对应的读写器,解读数据来分析车票是否有效,这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缩短了工作流程。
2.铁路行车时的调度得到有效管理
在铁路行车的调度管理中,物联网的运用能够有效管理火车的各节车厢从而进行铁路速度的监察控制以及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它是将电子标签芯片安装在各个车厢里面,这样同时,隔一段距离在铁路的两装上特有的读写器,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全国所有的铁路某个时刻所在的线路位置信息,还能够读出火车的速度,大大的帮助了火车的安全控制、调度以及追踪。
3.铁路上车辆智能化监控识别系统
一般而言,铁路机车车辆智能化识别系统由五个部分所组成,即数据集中管理、复示设备、机车车身底部识别标签、地面自动识别设备(AEI)等,其中,地面自动识别设备包含了防雷设备、天线、读取装置、列车探测装置、远程通信设备、微波射频装置等。将自动识别的仪器装在各种不同的站,通过对国王的车辆分析解读,然后传至信息系统处理,采集包含数量、车次、类型等各种数据的信息,这就实现了车站管理信息的系统对机车进行每个时段的有效跟踪。
4.物联网技术在客运系统的运用
在铁路系统的各个主要地方安装读写器,这样就能识别车票中的芯片,对应相应的乘客。除此之外,这样的系统能够统计等候的乘客人数,如果有乘客不小心进错了检票口,那么就会发出提醒。而且在列车驶出后,这些信息就会自动的传输到下一个车站,而到下一站的时候就会自动提醒,除此之外,乘客下车后系统能对信息写入。
5.物联网在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互联网与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而如今网上购物的便利使得人们购物的方式越来越倾向它,那么货运的稳定、高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相比其他的运输方式而言,铁路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重要的漏洞。并且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但损失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给铁路部门带来了许多损失。而将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在货物上车前就对其进行检测,那么这些信息都能被采集到,组合管理人员能够将货物与单据信息核对。不仅如此,物联网的应用,使得消费者能在网络上看到货物所在地以及到达的时间。
二、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内的未来展望
随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基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交通以及现代中的应用,物联网的技术会在一下更多的方面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物联网应用于站车信息的共享系统
如今铁路的售票系统已经与网络相连,但是车上的补票依旧需要***的开展,这就导致了车站里面的所留的票以及车上所补的票之间会有所脱节,那么就会有浪费的现象出现。如果利用RFID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性,将车站售票系统与车上补票系统联网,车站可以准确掌握无票上车人员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车票的预留,车上也可以准确掌握列车预留情况,方便为旅客补票,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列车资源,同时便于车上进行检票。
2.综合安全预示系统
安装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安防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感应入侵,包含火灾等各类安全隐患的子系统,实现列车更为安全的运行。
3.仓库管理系统
借助标签我们能使工作人员在不开箱的情况下检查物品,这同时可以防止货物在仓库里面受到损害或者被盗。
三、结语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5
目前,我国超市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整体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虽然各大超市都在纷纷挤入电商领域,甚至有些国外超市将电子商务作为自身发展引擎,但目前电商平台信息化程度依旧无法与运营实际需求相匹配,对于超市来讲,由于品类繁杂,往往无法做到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例如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以及***交易等环节上往往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无缝连接。就目前来说,超市尤其是中小超市对各类平台的利用并不充分,目前网络平台和基础数据库等基础条件还较为薄弱,发展不平衡,覆盖面相对较窄,通过电子商务做出决策之后,物流环节障碍很多,使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超市电子商务平台构建
2.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由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多项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信息技术体系。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超市电子商务平台构建
2.2.1平台定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超市电子商务平台是指为顾客提供线上低价促销、进口商品专享、美食品牌、生鲜品类等信息的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供应商提供线上营销渠道的交易平台,为物流企业整合资源,提供优化配置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2.2.2平台架构设计
遵循物联网的主流架构设计,综合考虑超市业务应用,物联网技术体系将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层架构,此系统通过物联网感知层设备读取系统底层数据并通过传输层处理后,由网络服务器上传到应用数据库。应用层通过网络服务的访问,完成对数据层的数据调用,提供对超市电子商务平台涉及的各管理流程的数据管理、查询、分析以及数据的安全控制等应用功能,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应用系统的协同工作。
(1)感知层
该层主要由各种感知设备组成,涉及无线传感器以及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感知设备将被安装在实现超市电子商务平台全流程运作的不同关键点上,利用不同的感知设备,自动完成对关键数据的采集。使超市电商平台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实现超市运作高效率、节约化和低成本的目标。物联网技术支撑超市电商平台实现综合性的物资***支付、仓储、配送、运输业务全过程的可视化处理,采用传感器、条码、RFID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超市综合性物资管理的自动化识别、库存准确定位、***交易便捷化、产品追溯唯一化等一系列功能。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实现超市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数据规范化管理,物流的信息化操作及对产品安全的有效监控。
(2)传输层
传输层的核心是物联网中间件,包括了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和网络通信层三个模块。①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模块通过集成数据厂商的接口,构建标准的资源数据库和专用集成数据中间件。通过传感网络及物联网技术,超市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采集所需的物资、交易及用户反馈信息,在产品查询、***交易、物流管理、产品安全追溯上实现平台信息化建设。②数据处理器。建立与超市平台的各种操作系统及各类数据库系统的连接,利用不同的网络通道发送到不同的上层业务系统中去。③网络通信层。通信网络通过覆盖物流、信息流、商流等方面信息对超市进行综合物资管理及平台运作监控,实现信息的共享、查询,物资管理可视化过程,提高超市的平台运作管理以及控制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3)应用层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用户服务管理、物流管理和全程监管四个主要的平台功能模块。信息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对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和相关物流信息、行业新闻***策等进行,并且提供相应的查询、咨询等综合服务,并对查询信息进行智能匹配,为用户提品营销组合等服务。用户服务管理的主要功能分为供应商服务管理和注册会员服务管理两大模块。供应商服务管理主要负责对供应商个人及提供的产品信息、供应商诚信体系以及对供应商投诉等方面的管理,会员服务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超市电商平台,根据需要进行查询、交易等操作,并得到相应的服务。物流管理模块提供仓储库存、车辆监控及货物追踪信息情况,RFID标签可以标识产品,便于库存查询及对消费者退回的产品进行问题溯源并追究责任,GPS和GIS技术可以标识车辆,通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识别和监控货物及车辆运行状况等。全程监管模块提供贯穿平台操作所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所有环节都实时数据,能够实现线下和线上的同步,对于所有环节的管理能够实现智能处理和智能监控。
3结论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6
1.1系统功能(1)生产管理。种子生产线在包装时每小包装袋内置放一枚电子玉米标签,并通过赋码设备在标签内写入种子品种、产地、批次、生产时间、生产厂等信息,同时与小包装袋外条码信息关联,多个小袋包装组合为一大袋,生成虚拟物流码与大袋物流码相关联,包装成大袋的种子组垛入库。在生产过程中赋码、校验、组垛入库各环节出现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生成的数据实时上传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2)仓储管理。通过全自动出入库扫描设备及手持机设备实现半成品出入库、成品中心库、异地库、经销商仓库的出入库管理,并可方便地完成理库盘存、调货退货以及破损管理等,所有过程通过RFID扫描设备可快速批量完成,与传统的一维码/二维码扫描方式相比即快捷又方便,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成本。(3)终端查询。种子在市场上流通时,可通过各销售商布设的查询终端进行RFID、条码查询,也可通过手机扫描条码进行web查询或电话查询,也通过电脑网站查询。其中RFID查询作为主要查询方式,是防伪、防窜货最有力的可信证据,其他传统方式只作为辅助补充,沿用原先的系统与RFID在一定时间内并行适应部分偏远地区不具备RFID查询条件的区域使用。(4)追溯召回。每一包装袋内种子内置电子玉米粒从而具有唯一标识,电子玉米粒内存储有批次、生产日期、品种、生产厂、销售区域、经销商等信息,所以来源可溯、过程可追,质检部门和生产厂家可快速对产品进行追溯,掌握产品市场分布和流向,能够对有问题的产品批次快速召回,最大程度减小农户损失。对于市场窜货行为,厂家能迅速锁定窜货来源,采取打击措施,有效维护市场秩序。(5)销售管理。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种子从生产基地、生产厂、仓库、经销商一直到农户全过程信息记录,对销售情况根据多种条件进行销量统计和市场分析,并通过知识库进行数据挖掘,为企业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6)系统管理。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产品信息管理、经销商管理、权限管理和用户管理。
1.2系统特点(1)可有效杜绝假冒:每一个电子玉米标签都遵循国际标准,具有全球唯一的ID号,在芯片出厂时已固化无法更改;(2)不怕破坏:电子玉米粒外形高度仿真,混装于种子包装内,位置不固定,不易发现和破坏;(3)远距离批量识别:该RFID技术特性可大幅提高生产、仓储、出入库、物流、追溯、防伪查询等各环节的工作效率;(4)良好的隐蔽性:电子玉米粒非接触识别,市场窜货稽查时具有很好的隐蔽性;(5)电子玉米粒IP68封装:防水、防尘、防摔甚至防砸,有着很强的坚固性和环境适应性;(6)记录信息:电子玉米可记录从生产直到终端销售全过程的种子信息、公司信息、经销商信息。
2结论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物联网 课程 教学实践 应用能力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63-02
一、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外在使能”的各种资产、携带智能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控、定位溯源、报警联动、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任何智能物体间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性发展。目前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鉴于此,2010年8月,***审批通过了35所高校获批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新设专业将自2011年开始招生。在2011年,又有27所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通过了***的审批。
二、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笔者所在的大学还未申报物联网专业,但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支撑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如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及测控技术及仪器等专业。基于此,笔者在2011年连续两个学期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导论的公选课,学生选课非常踊跃,170人的选课规模每次都爆满,从这可以看出当前本科生对物联网等新生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学习欲望。针对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在现有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1.合理选择教材
笔者结合选课学生的特点:不仅有理工科学生,还有社会科学类学生,选择了周洪波博士所编写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一书。此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学生了解物联网世界,且不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
2.严格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不仅是进行教学内容及进度的依据,也是考试考查的依据,更是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一个好的教学大纲,非常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讲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机遇,让同学们明白物联网技术无论是在经济、生活以及国家战略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前景。让同学们掌握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基于四大技术的物联网支柱产业群,分别为RFID从业人员、传感网从业人员、M2M人群以及工业信息化人群;其次,着重讲述物联网产业链,即Device、Connect以及Manage(DCM)三层系统,或者也可称之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通讯与连接,包括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长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短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和长距离有线通讯技术。在物联网应用方面,通过物联网在城市市***管理、农业园林、医疗保健、智能楼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并通过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技术,让同学们对整个物联网系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方法和教学互动
物联网是个实用性很强、发展前景很广的技术。将来物联网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对人类的科技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一个未知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意和学生互动,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去描绘50年,甚至100年后因物联网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课过程中,笔者既有讲述的环节,有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更有让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笔者希望此课程是个开放的课程,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途径来呈现物联网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请同学们利用已有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从而使课程生动形象,对错分明,环环相扣,印象深刻,气氛活跃。当然,这种讲课方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建立在师生间平等、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这种授课方式,就是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也即心灵交融,才能实现交往、沟通。
4.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在考核方式上突出强调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和发展前景设想,同时考查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考核的评价标准上学生的成绩由学生上课过程中的讨论报告、出勤率和最终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讨论报告占20%,出勤率占20%,最终课程论文占60%。这种考核方式既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并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
三、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和技术,笔者依据物联网专业的特点,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物联网专业设置的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摸清了教学规律,优化了教学过程,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的思维和协作能力,能够畅想未来,把握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本科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新挑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康晓慧、罗霄凤、张梅等.植物病理学方向研究生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225~1227
3 张玉梅.物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学术研究,2011(10):82~83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8
引言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现状
1.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 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2)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1. 2 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 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 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或称为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 “智慧”状态; 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 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 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府人员; 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 ( 召回) 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 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仓储信息能力 物联网技术 宁波仓储企业
仓储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仓储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客户满意度。仓储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高效智能化信息平台,并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把物联网技术同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衔接起来。
一、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关系
数字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日臻完善给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把从事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等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水平连接在一起。
从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仓储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如果想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引入一种新的技术,物联网技术作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推进的新型智能技术得到了***府大力扶持。宁波的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那些竞争优势相对较高的物流企业正在导入物联网技术中的若干技术,如RFID技术、GPS技术、GIS技术、WSN技术、ITS技术等。宁波的物流企业仓储信息系统管理中也在采用物联网技术,效果良好。相比之下,宁波生产型企业的库存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较低。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仅限于在***的仓储配送中心内部联网应用,仍然是***的、局限的智能仓储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将这些***的智能仓储系统联网,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通互联,组成真正的仓储物联网。在智能仓储基础上产生新的变革,带动仓储信息化的***。
二、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模型建立与分析
根据上述有关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以及相关理论考察,我们知道仓储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这里我们借鉴了学者们对信息能力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仓储信息能力下信息创造能力、传播能力、反应能力。
我们设立了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2:仓储信息传播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假设3: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为验证上述研究模型及研究假设,我们采用了因子分析法、相关关系分析法、方差分析法(ANOV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模型验证及假设检验。
本文以宁波仓储企业为调研总体,总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了86份,其中经筛选有效问卷为67份。在调查中,我们对调研的企业进行了相关的分类。按照规模划分,主要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按照企业的性质划分,具体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照调研对象的身份,我们主要划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一线人员。在被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且企业性质以民营企业居多。被调查者中,一线人员居多,高层管理人员占的比例最少。
根据资料,我们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设计的理论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对所测量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输出的KMO值为0.658,卡方值为538.476,Sig.有效性为0.000。
通过成分矩阵分析,我们发现原来问卷调查设计的模型变量组合与SPSS分析有出入,所以对变量进行了筛选。
为研究宁波仓储企业信息能力与物联网技术应用这两个定距变量之间是否相关以及相关程度如何,我们对研究中涉及到的4个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我们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这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1所示:
在ANOVA分析中F值为23.054,显著性水平为0.000,所以以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传播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为3个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在信度分析中,我们还得出对仓储信息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仓储信息反应能力。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当显著值小于0.05时,该项假设成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三个假设中假设1,假设3成立,而假设2仓储信息创造能力将影响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该假设不成立。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仓储信息创造能力、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将会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仓储信息反应能力,其次是仓储信息创造能力。
(2)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没有影响,但是根据定性分析此项结果与我们实际有所出入,推断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所调查的企业太少,导致最后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二是仓储企业虽然对信息重视程度很高,但是缺乏对仓储信息的传播能力的理解;三是由于企业缺乏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到底是哪种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如下讨论问题:
1.仓储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2.仓储企业如何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3.仓储企业如何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物联网信息平台
在***府及相关主体的协助下,仓储企业应尽快构筑物联网信息平台。
(2)结合市场响应,探索仓储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
积极面对物联网时代崭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并提出市场知识导向和技术信息导向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为强化仓储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可共享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制定出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强化方案,设定具体计划和目标,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
[2]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10,9
物联网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教学体系;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吴韶波(1970-),女,江苏常熟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系,副教授;李振华(1977-),男,吉林长春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系,讲师。(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级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JGZD04)的研究成果。
中***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51-03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性质,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嵌入式、分布式信息处理、网络与无线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对任何需要监控、连接或互动的物体和过程进行实时的采集,得到有关声音、光照、温度、电压、力学、位置等信息,通过选择各类网络接入,从而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突破领域,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事等十大领域重点进行部署。
随着物联网产业迅速膨胀,高层次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供不应求。预计5-10年后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将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教育势在必行。2010年***首次审批通过了物联网工程新专业,几年来,全国已有近千个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各个学校原有学科优势不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其培养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在此,重点介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新办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教学体系建设中的有关思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具有时代特色鲜明、学科交叉基础雄厚、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系统工程能力突出的工程化特色,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学习,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其目标是培养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控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以物联网工程领域为应用目标,重点突出我校在通信传输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跨度较大,是发展中的集成创新型技术。目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都难以满足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需求。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必须处理好物联网技术体系与知识体系的关系、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关系、课程设置与已有成熟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学生能力培养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关系,以及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精通的专业知识,勇于创新和实践。
1.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
物联网产业的涵盖面极宽。整个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各层次间既相对***又紧密联系。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应体现出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关键技术,如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与网络、软硬件、智能信息处理和安全隐私等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嵌入式。结合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四个层次,可以从信息感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应用四个环节进行课程的有关设置。信息获取包括传感器以及信号检测相关知识;信息传输包括网络、无线通信、通信协议等;信息处理则包括数据融合、云计算、安全等。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正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工程专业才开办几年,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在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以借鉴。经过广泛的调研与论证,听取早期已经介入到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通识教育规范、专业基础扎实、专业应用精选、实践环节突出为指导思想,本着充分发挥本校已有学科基础与优势,从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所需的能力要求出发,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取舍。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1所示。本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领域和知识点,尽可能多地对专业知识体系进行覆盖,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索,课程之间相互支持与衔接,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基础,外语四年教学不断线,包括三大必修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在此之上有选择地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物联网的领域应用模块课程(见***2),配合实践教学体系可充分体现突出我校通信传输与信息处理特色,体现出当前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内容;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主要特色,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物联网感知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传输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网原理及应用;物联网处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该课程计划引入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培养学生对专业产业的兴趣,激发创业意识,加强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3.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如***3所示。实践教学从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到综合创新、工程实践逐渐提高,四年不断线,除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核心课程实验包括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网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的课内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包括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多个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充分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实践课程包括选修(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践课程,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提高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
4.教学体系具体实施的一些措施
目前,在实施培养专业创新人才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新的问题,还需要从4个方面加强。
(1)加强学科交叉,培养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集成了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的知识,科研与应用性极强,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一方面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鼓励教师取得行业培训、认证证书,加强企业实习,尽快全方位了解物联网专业的基本技术;另一方面可优先引进本、硕、博有跨专业学***历的人员担任新教师,进一步加强科研能力,对相关专业知识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会有较深理解。
(2)统一课程内容,避免重复教学和遗漏重要知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涉及多个交叉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上难以抓住重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多门课程有重复知识的现象,需要多门任课老师仔细讨论,区分在哪门课重点讲授,避免多次讲多次讲不透,或者大家都不讲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某门课程是原来多门课程的浓缩,如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内容集中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等相关内容的知识,需要根据物联网特点,明确基本概念,简化内容,为后续嵌入式课程的开设打好基础。
(3)汲取多学科精华,加强物联网专业教材建设。专业建设中,教材的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早期,由于专业刚刚建立,可以找到的物联网专业教材较少,各个学校纷纷出版自己的教材,但这些教材良莠不齐。解决方法:一是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比较,找到适合本校学生使用、口碑较好的现有教材,并针对本校专业特色和需要适当修改教学模式;二是吸取现有教材优点,在综合必要教学内容以及物联网技术研究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自主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
(4)贯穿整个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物联网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以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进行理论教学,还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及科研项目,学以致用,培养兴趣,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综合实训以项目案例驱动,促进学生在知识掌握、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得到锻炼。
三、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设立的新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得科学、合理、可行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本专业制定的教学体系在理论课程中既考虑学生出口,包括传统相关专业的核心内容课程,又有贴近前沿的现代技术的大量课程;实践环节比例占到22.75%,通过大量的实验与课程设计使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得到加强;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在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身体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忠望.“物联网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109-110.
[2]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1):26-2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物联网技术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