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10篇

中学历史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观;形成

G633.51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历史能力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历史观的形成要素,让学生提升历史素养,形成终身的历史观。而高中的高中历史的历史观有唯物史观、地球史观、***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史观、文明史观以及社会史观等,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不同的历史观。

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选取史料渗透多元史观,促使学生历史观的形成。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的历史教学已经走进了一个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时代,已经从过去简单单一的历史观转变为运用多元化的历史史观去看待分析历史,对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并获得更为客观的评价。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将多元史观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历史观的形成。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如何选取史料渗透多元史观,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如在人民版《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教学中,本节课涉及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不但教学内容多,而且难点有一定的理论性。如果在教学的时候,单纯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了解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之间的关系。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课前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用于佐证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之间的关系,做一个自我的判断与评价,要能够运用多方面的历史事实来充实这一理论基础。在学生的历史事实资料无法完全佐证的情况下,教师也要突破教材的局限,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补充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等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理解工业兴起的艰难。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的历史学习,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会学生将历史事件中的特定环境与历史教学相融和,促进学生历史观的形成。

高中历史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单一的历史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注重整个历史知识的连贯性,让历史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师要教会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文明史观、全球历史观以及现代史观,并能够将这种历史观作为全新的方法来诠释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将不同角度的历史事件贯穿融入到整个历史知识体系中,从而促进整个历史观的形成。作为教师要多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引导学生能够让自己从更具时代感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历史。教师还要充分的利用好教材,关注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教学链接(如相关的人民版教材的知识链接等),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整合学生的历史观点,让学生从能够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就要教会学生将历史事件中的特定环境与历史教学相融和,而不是仅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历史事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展示英国资产阶级历史的简单历程,让学生理解光荣***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已经搜集到了英国国会和国王关系的演变,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同时,针对“光荣***”这个事件发生的经过以及发生的历史背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重点地进行探究,并在课堂上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从网络和书籍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大量的历史事件的阅读,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理解光荣***的意义,认识到新制度的诞生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此时,学生已有的历史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历史观,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能力。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本为主要载体,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自主探究,逐步形成高中生的历史观。

中学历史篇2

关键词:历史地***;历史教学;运用

中***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71-2

历史地***是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是浓缩的历史。[1]历史地***是动态地反映人们在历史时期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及自然环境的语言符号,它以类似于地理地***中简明、特定的符号来再现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经济、***治、***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它是我们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历史地***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简明、概括、开放的特点。正确挖掘历史地***所含知识信息,发挥历史地***的应有作用也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历史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紧密结合补充说明文字内容

历史地***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用其补充说明文字内容,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方向、路线、历史城市的地理位置、国家的疆域边界等基本记忆知识;同时利用文字内容对历史地***进行深入分析,使它们之间相互印证,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通过***文紧密结合我们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地区,是以上海等沿海沿江城市为中心,进而提出问题,为何会呈现这种分布特征,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分析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是从沿海地区开始,逐步向内地延伸的历史过程。正是在此过程中,沿海沿江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在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首先在这些地区出现。通过对以上几幅历史地***的分析讲解,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沿海沿江地区的分布及发展有了更深刻和完整的理解。

二、分析发掘历史地***中的隐性知识

通过分析发掘历史地***的隐性知识,我们可以掌握人类活动的规律,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而揭示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如中国历史上***局面的出现,就可以从历史地***上找出某些规律和形成原因。我们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的《三国鼎立形势***》《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宋金对峙形势示意***》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南北***对峙局面基本上是沿秦岭、淮河这条地理南北分界线划分的,南方***权可以利用大山大河阻挡北方强敌的进攻。江南地区土地肥沃,光热、雨水条件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有利于南方***权统治的稳固。

三、因***设景,扩展认知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和历史地***创设的地貌特征和人文景观,使学生置身其中,进而最大限度获取历史地***的信息,扩展历史认知空间,发展历史学科能力。如通过观察《辽宋夏金元经济示意***》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农牧业分界线。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因自然环境和地域造成生产和生活方式差异,使他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下,进攻掠夺中原地区;中原王朝则要加强边防,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但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差异也就使两地经济有极强的互补性,双方都有加强经济文化往来的强烈愿望,中原地区先进文明对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强大向心力,游牧民族通过武力征服了中原地区,但最终仍被农耕地区的先进文明所征服。通过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统一始终成为历史发展主流。学生在产生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学科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四、综合使用历史地***

恰当地综合使用历史地***,加强各个阶段历史上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可以避免历史事件混淆,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地***的信息,扩展历史认知空间。

第一,相同主题或具有内在关联的历史地***可以综合使用。历史地***既能表示空间概念,也能显示时间变化,是流动的历史。把具有相同主题或具有内在关联的历史地***联系、对比进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相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有利于揭示相关历史事实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第二,不同主题但存在相关内容的历史地***也可以综合使用。有一些历史地***虽然主题不同,但存在关联内容,也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如历史上的陕西关中平原曾经是许多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今天的西安也曾是西周、西汉和隋唐等朝代的都城,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为何现今落后的西北地区在古代却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为何汉唐统治者对长安城如此偏爱?只要结合历史地***从地理角度来分析思考,这些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第三,综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册。在历史地***的来源上,以教材地***为主,同时综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册,当相关主题地***不够完整系统或需要创立新的历史情景时,可适当增加新地***。如讲述祖国大地远古人类的足迹及文化遗存时,配套的历史地***册编绘了《中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同时并配有《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的生活场景》***,学生一目了然,对北京人的认识也深刻了许多。然后适时设问:文化遗址增多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北京的气候状况如何?原因何在?学生在对历史现象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学科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五、正确使用和绘制地***

首先,学会读***识***。要认真阅读***例,弄懂***例点线符号的含义;要了解历史沿革边界河流和古今地名城市的变化;要注意历史地理范围的变化;要注意从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教会学生像阅读历史书籍一样读***识***。

其次,学会掌握地***。①复描:复描地***能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鲜明的空间轮廓,并以此为历史舞台,记忆这个舞台上的历史剧目;引导学生找出地***特色,如对疆域***、形势***、路线***复描;②归纳综合:如中国历代疆域***、中国近代列强侵略***、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都可以用类似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多幅相同主题或相关联历史地***的分析,反映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原因;③掌握特征:有些历史地***反映的内容在客观上会形成一些特征,抓住这些特征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地***。

最后,学会绘***。绘***既是培养能力的手段,又能检验学生掌握历史地***的程度,从而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巩固所学历史地***知识。如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事的三角贸易即贩卖黑人奴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一幅示意***。通过示意***学生能从中得出三角贸易的含义和航行路线,加深对殖民主义者罪恶的认识。

六、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

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上地理环境的变化造就了历史地***和现代地***的种种差异。历史地***主要表明地理空间的社会状态、即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如阶级斗争、民族迁移、疆土变迁、经济发展等,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历史地***不仅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性,还表现它的时间性。运用历史地***时,除了对地***上的古今地名需作必要的解释外,还要让学生比较古今异同,懂得历史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不断变化的,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新变化和新发展。每个朝代甚至某些不同的历史年代,在历史地***上也表现各异。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地***为依托,以教材为资源,通过以***叙史、依***求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同时,历史教师还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历史地***的能力,方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目标。

中学历史篇3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3435

国内刊号:44-1142/G4

邮发代号:46-7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学历史篇4

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符合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上用故事引导历史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教师教学的步伐,其原因在于,历史故事教学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使用性质。因此,将历史转变成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对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课前收集历史故事

历史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对历史讲解的真实性,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一个乏味无趣的氛围中。故事性教学法把历史事实通过故事述说的方式呈献给学生,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去搜集一些历史小故事来作为课堂学习的“热身”训练,收集历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呈现给老师同学,加深了师生对历史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敬畏,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要选择生动、激趣动情的历史故事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够保证所选择的历史故事生动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换言之,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此,历史故事的选取是否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成了重点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2.历史故事需要以课本为基础

尽管用故事的形式教学,教师也不能脱离历史课本,需要将历史课本作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紧相连,并且做到迎合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出现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与历史课程内容脱节的现象。

3.为学生创设情节模式,以便推动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教学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二、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是指一种心理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能够依据原有的知识储备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当今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也是当今的一大趋势。因为拥有创新能力,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和国家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可以永不枯竭地凭借自身智慧和创新能力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作用,便在于能够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之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重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重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谈到勾践灭吴时,教师首先问学生四大美人中最早的是谁,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老师再给学生讲述西施与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继而回归课本讲述勾践灭吴的史实。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2.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普及历史常识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对过去事实的了解学习到更多的有关历史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信息,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通常,教师在讲授历史课程的时候,最先应该做到的是向学生传播历史事件中的时间与地点、人物等,为此,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情节的设置,并且要确保具有一定的叙事性。所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历史事件,既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方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这与历史学科发展的特点相符合。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性格和人生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已经在初中阶段开始萌芽。若历史教师能够在教学课堂中多讲一些比较激励人的、正义的历史故事,那么除了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之外,还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历史故事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教学应用中,要注意历史故事应紧扣历史教学大纲,另外,选取的历史故事应注重史实,尽量避免文学化。因为历史学追求的是历史真实性,文学追求的是艺术的夸张性和典型化,虽然二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但是二者有根本性区别,所以,我们在历史故事的选取上,要注意以历史真实性为原则。

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方式不仅会反映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方法,也是学生历史价值观的一种直观体现。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历史人物是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渗透更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这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引导,也会让学生明白如何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才是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应当习得的素养。

一、唯物史观的渗透原则

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首先需要遵循的便是唯物主义史观,要将历史人物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进行综合认识与评判,并且要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来全面理解与认识一个历史人物。不少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采取的方法及自身的思维理念都较为狭隘,会简单地从一件事情上来判定一个人,或者是以别人的一些角度与观点来理解一个人物。这些都不是唯物史观的体现形式,这种片面、单一地看待历史人物的方式,是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改善的一个方面,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唯物史观来全面综合地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下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才会更为公允。用唯物史观原则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认清历史人物的本质。例如,和思想是那个时代的丰碑,它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但在充分肯定丰功伟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他在晚年的历史过错;在讴歌思想光芒的同时,也要承认思想的产生、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它是集体智慧结晶的这一历史结论。只有结合唯物主义史观,才能够全面而综合地评价一个人物以及他的功过,这也是需要学生记住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二、结合历史背景的评价原则

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环境来对这个人物加以评价,这也是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另一个需要遵守的原则。不少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都会忽略历史背景因素,而简单地用当下的或者并不是那个历史背景下的一些准则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这种方式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并不可取,甚至会带来对于很多历史人物的误判。因而教师在给予学生教学引导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有结合历史背景去评价历史人物,才是更为可取的。例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就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治条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然而,他焚书坑儒、残暴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又表现出其可憎一面。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人们很容易把他的残暴统治与他的***治过错联系起来,并归结为单纯的个人问题。只有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分析,才会发现,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和社会局限性日益突出,统治阶级日趋腐败,国家权力又过分集中的历史真相。结合历史背景去认识一个人物,才能够对于历史人物有更为全面而客观的衡量,这也是评价历史人物时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一分为二的评价原则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另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原则便是一分为二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而公正地看待一个历史人物,要看到一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对与错、优点与不足,这才是全面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应当有的出发点。不少学生在看待历史人物时,要不就是放大历史人物的优点而掩盖其过错,将一个历史人物神化;要么就是凸显该人物的过错与问题而掩盖其功绩,将一个历史人物抹黑。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只有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才是更加全面地对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判。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原则去评价英国资产阶级***的领袖克伦威尔,他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建立了资产阶级,处死暴君查理一世,成立英吉利共和国。当***处于危急时刻,他能够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完成资产阶级***;而当***成功后,他却镇压掘地派运动,出兵远征爱尔兰,开始与人民为敌,又充分显示出他资产阶级***的一面。只有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才能够全面认识一个历史人物,这也是评价历史人物时更可取的一种方式。

四、结语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并且掌握一些重要的评价原则。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以唯物史观作引导来认识与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展开。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这样才能够更为准确、客观和全面地评判一个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1]杨历春.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林兴龙.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中学历史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意识

中***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19-01

一、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一)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思维的能力。历史有很强的社会化功能,中国古代的史学家都很清楚这一点,不论是私人编史,还是官修史书,都着重在强调历史的借鉴作用。唐太宗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而现在的中学历史教育,过分强调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却忽略了历史的本质。学生可以很完整地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意义、影响背诵下来,却说不出某一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可见当今的学生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去分析、研究史料,得出科学的解释,并能服务于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是一门生动的人文学科。历史的演变就像一部精彩的连续剧把一幕幕的历史事件再现到我们眼前,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情景都可以鲜活地映入眼帘。但现实情况却是广大中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缺乏兴趣,认为历史不过是过去的事情,历史课不过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究其根源,是我们的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完成了历史知识的灌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极大地销毁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不用谈去感悟历史了。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并把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当教师能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就会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实现由“教”到“导”的过渡,把固有的历史内容和现在、未来紧密结合,让历史走进生活,用历史展望未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学习历史是一件快乐的事。当学生真正地爱上历史,就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融入历史,对历史提出自己的见解,把历史融入到现实,用历史诠释社会,从而真正实现对历史的感悟。

二、高中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一)知识水平的高低是一名教师能否称职的基础。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大纲、教材,理清教材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使课本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还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把完整的正确的历史告诉学生。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时间做出了新的解释:“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如果教师不注重知识的更新,还按旧知识讲解,岂不是误人子弟。

人类经历过的一切活动都是历史,所以历史是一门极为庞杂的学科,甚至可以说它包含着所有学科的知识。因此对于历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厚,还要博览群书,积淀渊博的相关知识。知识渊博的教师就像浩瀚无垠的海,让学生充满期待,充满向往。当教师用那广博的知识生动再现历史的时候,学生必将会用渴求的目光凝视你,用积极的态度配合你。

(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核心。学校教学的核心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体现,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落实历史意识培养的重任呢?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写到“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体,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探究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模式,并不是说一切教学过程都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否则就要犯“形而上”的错误。历史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应用,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要明白任何模式都存在不足。完整的教学过程应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特定的方法只能有效地实现某一或某方面的目标,完成某一或某几个环节的任务,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能互补的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四)延伸课堂教学,充实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师可通过复习提问,习题演练,问卷测试等多种手段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基础知识。

学科知识的运用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就属于历史知识运用的范畴。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实现学科知识的运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视频影像资料的观看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中学历史篇7

一、运用历史***片,激发学生探究d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年龄较小,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但他们在高中阶段面临着较重的学业负担,生活枯燥,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说教式教学模式,学生对教材上的文字,采取机械背诵记忆的方式,苦不堪言。所以,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片,可以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更加形象生动,可以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例如,在学习有关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虎门销烟时,如果只是单纯口头向学生讲述鸦片怎样集中于虎门,当时鸦片销售如何猖獗,数量如何巨大,不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教师边讲述边将虎门销烟的***片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鸦片在中国销售的猖獗,还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片感受当时虎门销烟庞大的阵营,深刻理解虎门销烟之所以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的原因,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二、运用历史***片,有效启发学生思维

利用***片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更形象生动地展示历史人物与事件,提高历史教学的真实性,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内容,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并且,运用***片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与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一些古代书画与戏曲***片,在课堂让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片、分析这些***片,总结这些***片上所显示与隐含的历史信息。通过总结这些历史信息,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内容学习当中去,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片总结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内容,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运用历史***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只满足学生会做题,以考试取得高分,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重视***片教学,大多数***片都被教师忽略了,教师更偏重于历史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实际上历史***片看似简单,但是***片中所蕴含的信息是丰富的,包含着很多问题。运用***片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认真观察、提炼信息,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德国向英国挑战***,***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健壮的德国士兵向衰老的英国士兵发起挑战,表面上是表现了德国不甘心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对英国发起挑战,而潜在的意思可以从健壮的德国士兵与衰老的英国士兵分析出两国的发展状况与实力。历史***片虽然简单,但是隐含的信息却很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运用历史***片,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学历史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 历史地*** 应用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空间概念与时间概念贯穿始终。相比于纯文字、纯史料的晦涩难懂,历史地***显得更为形象和直观,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因此,对于学生特别是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学生来讲,在历史学习中充分运用历史地***,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一、历史地***的涵义及分类

历史地***,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治、经济、***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作为人类成长变迁“时间轴”的***形语言,历史地***可以视作一面镜子,对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做直观呈现。历史地***的编制集合了历史学、地理学、制***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历史地***按分类的标准不同,既可划分为综合性地***、局部性地***和专题性地***,也可划分为经济发展***、***治局势***、战争形势***、交通线路***等。不论哪一种分类方法,都体现出了历史地***极强的功能性和辅。

二、利用历史地***进行历史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读***的基本能力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或从未接触过历史地***,进入高中后对历史地***的接受存在一定困难。要想真正利用好历史地***,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读***能力,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培养学生的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地***的基本构成要素。历史地***与普通地***大致相同,方向上基本遵循“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原则,也普遍标有***例和注记,但历史地***对比例尺的要求不是太高,因为历史地***更侧重做符号性的呈现,更注重形象、直观。

培养学生的读***能力,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例的习惯。若想读***时得心应手,熟悉***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历史***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统一***例,一类是分幅***例。统一***例与我们熟知的常用***例基本一致,一般是对首都、重要居民点、国界、地区界、岸线等符号作统一规定。在中国历史地***中,对诸侯国郡、州及省级驻地等也会做出统一规定。分幅***例则不同于我们以往了解的***例,这类***例与所要表示的历史内容有密切关系,且不具有同一性,因此这类***例往往需要在相应的历史地***中单独表示,如历史战争***中的***队进攻路线、歼敌地区、投诚地区等等。

培养学生的读***能力,还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地***中的古今对照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地***中的许多要素都已发生相应改变。尤其是社会要素,常常古今迥异。因此,熟悉与古内容相对照的今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地***表示的内容,为进一步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历史地***的古今对照,主要有古今地名对照、古今疆域对照等。拿疆域对照来说,疆域的变化常常用不同颜色的***块区分,并用粗线条标识出分界线。如《中国历史地***册》(一)中的《西汉疆域***》就采用了古今对照法,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出古今疆域的差别和重叠之处,学生掌握了该方法,就能很快意识到西汉西部就是今天的***一带。

培养学生的读***能力时,必须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过分拔高。

2.激发学生的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求知欲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而为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调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历史地***的兴趣,并贯彻到历史教学的始终。

首先,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做到史***结合。由于高中历史的知识要点涉及面广、宏观与细节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据***说史,在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开发学生的读史思维。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史《南京条约》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沿着海岸线从南至北依次找出五个通商口岸,再让学生找出这些通商口岸如此分布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沿海地区在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中会首先受到冲击。对于此后其他条约的学习,均可以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做到举一反三。采用这种据***说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学生不仅看懂地***呈现的表面知识,更能体会到绘制地***者所要阐述的真正内涵。

其次,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使用地***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手绘制历史地***,通过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历史学习更为形象、具体化。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可以让学生绘制一幅“鸦片战争形势***”。绘制前,先简要介绍绘制历史地***的主要方法,如投影放大法、方格放大法等;在绘***过程中,要求学生标注出重大事件发生地、开放的通商口岸等重要地点,通过一系列地***语言使鸦片战争的情境跃然纸上;绘制完成后,让一部分学生上台来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种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鸦片战争这一中国历史重大转折性事件,也教会了学生一些绘制地***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地***的兴趣。

中学历史篇9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片 应用研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课本中,插***几乎随处可见,文字与历史***片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的重要手段。历史***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无疑对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不仅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构架了新的沟通途径,更让学生对历史状况形成客观真实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拓展学习思维,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历史***片的应用方式

(一)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教学亦如此。好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而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地用知识、语言导入,总是觉得很乏味的,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恰当的***片导入,正好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老师所要讲述的知识当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课堂质量,利于课堂知识的教授与展开。比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时,开篇就用PPT滚动展示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仁人志士的***片,并配上音乐和学生的旁白,很多学生很受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

(二)知识解读。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文字所记述的知识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很多的人物神态,一些历史的细节等是很难用少量文字描绘出来的,而历史***片却能够将这些知识完全地、细致地表现出来,让知识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让同学们在学习当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时,我会向学生展示书本23页上的“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片,让学生讨论通过***片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很热烈,最后老师指出***片远端有三个人在树十字架,这说明新航路开辟还有宗教因素在里面。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也很好。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一般用3~5分钟时间,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把本堂课学习的知识简单梳理,这样的课堂小结显得平庸,简单,没用内涵。相对于完全文字化的课堂小结,必要的历史***片总结,要更加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并提高学习效率,也更加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发挥同学们的个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对于相对的重难点知识更加容易吃透,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形成历史表象。比如讲中国改革开放格局时,我最后使用一张中国地***,让学生上黑板,把学到的开放过程在***上展示出来,这样更能让学生掌握,学生也得到知识的总结升华。

二、应用历史***片的优势

(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主观能动性。

历史***片本身的直观性,表现的多样性,这无疑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个体中感官器官的使用,尤其是视觉的使用。这样避免了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培养了对历史***片的识别和解读能力,实现了形象记忆法。例如丝绸之路的开辟,通过对历史***片中地***的认识和了解,清楚了整个路线和沿路的商品分布和历史变化,比大段文字描述更加有效。

学生的能力一旦养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占领主动地位,从而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并获得各自的历史认识。在练习过程中或自我涉猎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符合现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

(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审美。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片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历史知识有很多,而***标能够很好地理清其中知识逻辑,帮助同学们理清历史逻辑从而形成更强的知识整理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历史***片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及思维能力。分析历史***片时,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有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三)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远比老师填鸭式教学所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理解更透彻。高中历史课堂一般给学生沉闷的感觉,而历史***片能够缓解这种感觉,将大量抽象化的知识直观幽默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加接近历史,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证明史实,提供证据。

***像如同文本和口述针刺一样,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这表明,历史***片像历史的一个无言的证人,为教学和学习提供补充和诠释。用无声的影像给我们局部诠释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给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提供了宝贵财富,虽然可能是片面的,但是留下了一个侧面,让我们去研究和感受,历史***片作为一种史料,能够给我们史实证据。例如侵华战争中的那些历史***片就很好地证实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是他们现在所不能够抹去的。

三、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历史***片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重大,对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让这些***片发挥最大效用,仍是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赵玲.历史***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中学历史篇10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教师教育

新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主题。大学与中学的历史教学在培养目标、方向、教学任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它们之间如何接轨形成系统培养的链条体系,各自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师范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教学理念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与创新实践

1.如何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过去性”,要搞清作为“知识本体”历史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一些学者认为史实是史学的基础,不要急于让学生探讨什么而应当先搞清是什么。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大声疾呼要减轻学生负担,重点考查学生历史认识的能力,从貌似常规的历史现象中发掘深层含义,提炼出发人深省并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谁更符合中学生的实际呢?事物都是辩证的,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历史则是凝固的现实,霍布斯鲍姆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所有人类和所有社会都根源于过去。要明确现实社会的历史支撑点,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由于历史本身不可重复性的特点,人们要理解历史,就必须在学习时做到“神入”历史,“只有站在特定环境和角度去思考,才有资格去评说历史”囝,才能形成真正的历史认同感。钱钟书先生讲“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提醒人们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要将其放在一定的历史情景中加以体验、理解与研究。西方批判历史哲学思想的代表克罗齐、柯林武德等人也持此观点。

正因为历史是不可重复的过去这一特点,使历史情景的营造,无论在传统历史教学还是在新课改中,都被充分肯定并加以提倡。用这种必要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这已成为创新型历史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搞清楚作为“历史事件”的相关细节与情节,历史教育不能没有故事的描述,不能没有人物的刻画,不能没有场面的呈现,不能没有史料的支撑。但是,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切不可走入误区,刻意追求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曲解历史情感教育的内涵。必须把握营造历史情景的有效性和适度性原则,在实施中注意准确性和针对性,使历史情景的营造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题。营造情景本身并不是目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是其真正的目标,历史情景一旦脱离主题,极有可能破坏整个教学目标的落实。

2.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历史新课标要求通过创造情境,使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现象、人物、事件等历史知识的认识。有的老师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完全可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把新课改反对死记硬背看作是反对记忆和背诵。这也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并没有否定也不可能否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记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离开了基础知识谈能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根曾指出,历史是关于记忆的学问。课堂教学不能淡化历史知识的传授,要避免出现课堂精彩、考场无奈的现象。

历史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论从史出”和“史由证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材料筛选的典型性和适度性。一般材料的故事性越强,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但材料的故事性应服从历史真实性,不能选择没有史实依据的“野史”“传奇”之类的材料,教师首先要注意考证材料,鉴别真伪;同时,“历史知识的获取其实就是学生与前人在思想上的交流、认知上的切磋、感情上的交融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塑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历史的过程不只是一个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重新体验过去和向往未来的过程。所以,学习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体验感悟历史,体会前人的行为动机,重演前人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塑造自我。

二、中学历史新课改对学与教的挑战

1.正确处理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与学生自身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十分注重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性活动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一节课是否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标志。但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历史教学)2008年第23期中,刊登了苏海老师的文章《学会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历史》,阐述了自己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新尝试。文中揭示了形式主义探究学习的弊端:学生的观点多是照搬看到的历史书,教师则是依据教材和教参,所谓“探究”的背后无非是几本书在打架。看后确实发人深省,形式主义的探究式学习并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随后苏老师给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做出了自己的定位,即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学家的历史认识培养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体验研究历史的方法,培养***思考的能力。针对“太平天国洪秀全其人”展开探讨,并开列了一些研究书目,之后提出了五个探究性的问题。就普遍意义看,笔者认为相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以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个定位未免有些过高。让中学生去阅读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册等书籍,然后要他们回答出史学家们各执己见的依据,是史料、传统观念还是某种历史哲学,以及历史撰述、研究方法的相对性等。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历史哲学、历史主义、逻辑学等一些概念,在大学及研究生阶段的一套培养程式,如果让中学生去实践,去分析、理解不免有些勉为其难。当然,这种探究式学习的初衷是好的,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不仅仅是用于背记,而是用于研究,要他们学会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历史。只是将中学历史教学演化为历史的研究,学生在课下可能要去做很多的资料查寻、辨析工作,确实会给负担日重的学生造成不小的压力,难免他们会有这比写作文、做数学题还要复杂的感慨。提倡探究式学习,强调“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课堂中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形成问题讨论和探究的氛围,这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境界。教师还要以务实的心态来对待课堂问题,做到所提问题的具体性、基础性和可操作性,才更能彰显问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作用。

2.正确处理历史教师自身知识的专与博的关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经济、***治、***事、文化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其首先要掌握的是历史本学科知识,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尤其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呈现出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历史教师的知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学这单一学科范畴,而应向哲学、文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拓展,使自己拥有广泛的学科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起多元的知识结构。这需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如梁任公所言,对于读书一事,“专精同涉猎,两不可少。有一专长,又有充分常识,最佳。大概一人功力,以十之七八,做专精的功夫,选定局部研究,练习搜罗材料,判断真伪,抉择取舍;以十之二三,做涉猎的功夫,随便听讲,随便读书,随意谈话。如此做去,极其有益”。一个历史教师,光有常识没有专长,不能深入显出,只有专长常识不足,也难以触类旁通。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历史知识、理论素养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厚的知识积淀有助于教师从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现实联系来理解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它是教师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基础和保障。这需要深厚的积累,广采博览,持之以恒。诚如陶渊明讲: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三、高师历史教学如何应对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

1.加强高校历史教师对中学一线教学的了解

《历史教学》2008年第23期,刊登了任世江教授《与美国历史教学的短暂接触》一文,谈到在美国,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之间不存在鸿沟,共同研讨教学问题已经成为传统。而这一现象在我们国家出现的几率却很小,实际上不是我们没有这个需要和要求。前不久廊坊师范学院承担了一项省级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的任务,在他们的结业论文答辩中,当你真正的和中学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坐到了一起,才发现他们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多也是我们存在的一些困惑,面对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怎样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有效地实施教学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其中既有中学历史教学与大学历史教学的对接问题,使学生的历史教育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形成完美的知识与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工作母机,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关系到来来教师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决定他们能不能满足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能不能胜任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工作岗位。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与师范院校历史教师之间的深入接触与交往,共同研究与提高,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作为高校历史教师一定要对中学一线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这种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会使双方都受益。

宏观上讲,谋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高师教育首先要强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观念,改变那种脱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封闭运行的状况。师范院校必须深入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诸如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等问题;研究未来的中学教师,在大学里要学些什么知识,培养哪些素质,依据研究成果重新设计学生的未来。

2.按照中学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师范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传统课程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习惯于从教育者的理想出发,强调社会对人的一般性要求,“规定要教给学生什么,必须让学生知道什么,而不考虑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要以及个性与差异”闱。在高校的历史课上,一般都是老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宣讲,历史是由老师“告诉”学生的,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去追踪、探求。学习期间他们很少去接触第一手的史料,其历史知识都是由老师或教材转述给他们,学生对历史认识始终有隔膜感。他们感受不到历史是鲜活的,历史的认识论又是相对的,缺乏查找和阅读史料的能力,缺少分析、梳理、辩论的能力,难具广阔的历史视角,没有自己的历史见解。学生最终获得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不是“感悟”。

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高校自身。对基础教育缺乏实质性关注,导致职前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倡导教师参与研究的背景下,高师教育并没有形成适应、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烈意识,整体上依然是我行我素,在培养目标上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对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将“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排斥在教师培养的系统之外。对师范生的科研经历与能力的调查显示,41.45%的学生未有任何形式的研究经历,44.27%的学生从来没有与老师探讨过学术问题。经常主动写论文的只占8.33%,51.04%的学生只是在老师布置时才写。培养“研究型”教师必须摒弃那种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一道共同参加知识的构建。建立起适应“研究型”教师需要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

3.培养师范生拥有现代的教学理念与意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学历史10篇

学习

机械工程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工程,内容包括工程机械合集,机械工程合集版。主办单位: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天津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0-1212国内刊号:12-1328/TH邮发代号:6-82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64期刊收录:核

学习

工程物资管理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物资管理,内容包括工程物资管理ppt,工程物资管理系统。(2)工程负责人要充分认识物资计划的重要性,对物资计划要提前统筹、提前安排,积极联系相关单位,尽快尽早落实工程所需物资。工程技术负责人积极与设计、甲方进行沟通,按**

学习

德育原则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原则10篇,内容包括德育原则必背大全,德育十原则。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英国闻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在其《经济哲学》中指出:"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需要

学习

情绪低落作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情绪低落作文10篇,内容包括心情低落作文,心情极差情绪低落的作文。一、研究假设组织支持感是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的概念,是员工有关组织是否尊重他们的贡献和关心他们幸福感的感受(Eisenbergeretal.,1986)。员工从组

学习

市场营销方案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关于市场营销方案通用10篇,外贸市场营销方案。1目的通过本方案,明确营销公司的业务承包实体地位,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职责权限;同时规定年度业务目标及其考核结算办法。2适用范围

学习

审计部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部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审计工作总结合集14篇,审计部工作思路和工作总结。二、规范检查行为,细化检查内容。一是规范稽核检查程序和稽核检查行为。今年以来,稽核审计部对省联社下发的11项稽核审计管理制度再次组织稽核人

学习

教师个人工作目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个人工作目标10篇,内容包括教师年度工作目标摘要范文,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目标及措施。以镇头镇中心小学为例,这所学校拥有较大的师资队伍,教师经验丰富,却由于长期的重复性工作产生职业倦怠,缺乏进取心,缺乏工作目标和方向。在

学习

策划营销方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策划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店面策划营销方案,食品策划营销方案。三、活动主题:主要是为促销?宣传?还是答谢消费者?四、活动方式: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活动开展的具体方式。有两个问题要重点考虑:确定人群和确定刺激程度。五、活动

学习

工程力学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力学10篇,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参考文献大全,工程力学专业。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朱宏平生张俊兵(34)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岩土边坡动力稳定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张国栋刘学金星李勇肖尚斌(44)巨型

学习

情绪与压力管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情绪与压力管理10篇,内容包括职场情绪压力管理心得体会,情绪和压力管理。1、学习到了情绪管理不压力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压力不情绪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分析压力源形成的内外原因懂得压力不工作绩效的关系2、

学习

幼儿周保教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周保教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幼儿园保教工作重点周计划,幼儿保教工作周计划要求。1、周二晚教研会:王园长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主题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2、各班根据各年级组的课程安排制定周计划,

学习

农业机械科技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机械科技论文,内容包括农业机械档案管理论文,农业机械控制技术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竞争力就是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将新的农业技术转变为现实可用的、地头田间的现实生产力,就要

学习

市场营销方法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方法10篇,内容包括市场营销个人总结十篇范文,市场营销专业论文十篇。引言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都在市场营销方面具有成功的经验。他们的营销方法具体囊括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和现代的市场营销理念,但都是当前我

学习

德育案例10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德育案例10篇,内容包括优秀经典德育案例范文,德育案例概述范例。1.基本情况李昊砼,12岁,三年级学生,独生子女,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亲人非常溺爱他。2.学生的问题行为该生上课时经常从后门跑出、前门进入。有一次

学习

中学历史教学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中学历史教学法最新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初中版。两汉地方监察制度研究概览